处方点评分析报告.doc

处方点评分析报告.doc
处方点评分析报告.doc

医院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2014年1月我院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根据我院<<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我院8--12月份住院病历抽查154份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类,分析,评价,现将点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点评结果

处方点评统计表

1,处方点评结果具体见上表

二、不合理处方情况分析

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次点评中存在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因我院采用的是手写病历,有些医生的字迹潦草难以辩论给处方点评工作增加难度。

(2)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比例比较大(本次点评18.8%),其中比较普遍的有“麦滋林”正确写法“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

“胃复安针”正确写法“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贝复济”正确写法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3)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又是本次点评中一突出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2017年度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情况总结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2017年度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专家小组对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了11次专项点评,共抽取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2067张,发现不合理处方共171张,不合格率约为8、3 %。具体情况如下: 一、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体情况 二、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如下问题: 1、无明确指征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或诊断不完整,如诊断为“非感染性肠炎”、“乳腺增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疱疹咽峡炎”、“发热查因”、“便血”、“混合痔”、“胆囊结石”、“慢性支气管炎”、“皮炎”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普通“结膜炎”、“睑板腺炎”无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得指征;如诊断为“胃炎”得患儿、诊断为“消化不良”得患者给予抗HP感染治疗;如处方开具头孢呋辛、

伪麻黄碱等用于治疗上感得药物,而无相关诊断。 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得患者如“扁桃体炎”、“喉炎”、“咽炎"、“鼻窦炎”、“鼻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毛囊炎”、“蜂窝织炎”、“口腔溃疡”、“外伤软组织感染"等患者选用三代头孢治疗;如“混合痔"患者无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如成人使用儿童剂型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3、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不建议选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无明确指征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如“皮肤溃疡”患者联用头孢硫脒+奥硝唑治疗,如“鼻窦炎”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阿奇霉素,如“外痔”患者联用头孢唑肟粉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安妥沙星片,如“泌尿系感染”患者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多西环素粉针,如“乳腺炎”患者联用头孢她啶+奥硝唑治疗;“支气管炎”患者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克拉霉素缓释片、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硫脒+头孢克洛、头孢替安注射剂+克拉霉素缓释片;如“尿道炎”患者同时开具四种抗菌药物,头孢克肟分散片+多西环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硫脒。 5、用法用量错误,部分需每日多次给药得头孢类抗菌药物每日只给药一次,如头孢美唑、头孢唑肟、头孢替安、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注射剂,头孢呋辛酯片等,如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每日2次,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每日2次给药、奥硝唑注射剂每日一次给药频次不足;给药频次过多,又如克拉霉素缓释片每日只需给药一次,如诺氟沙星胶囊每日4次给药频次过多,如阿奇霉素肠溶胶囊每日3次给药频次过多,如头孢克洛缓释胶囊每日给药3次,给药频次过多;给药剂量偏大,如五水头孢唑林用于手术预防感染给药剂量达4g高于常规得1-2g,如头孢呋辛酯片0。75g,3/日给药剂量偏大,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静滴2/日、或1g静滴1/日给,药剂量偏大,如多西环素分散片每次给药0.2g,单次给药剂量偏大;给药剂量不足,如奥司她韦颗粒单次给药15mg给药剂量不足,如安妥沙星单次给药0、1g给药剂量不足,又如安妥沙星片0、1g口服2/日用量不当;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156mg,2/日,给药剂量与频次不足,建议应为312.5mg,3/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报告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而统计学是通过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容。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其容包括三部分: 1、统计设计: 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 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 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 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

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 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 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 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 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 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 3、抽样方法要科学; 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三、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样本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样本中观察个体之间变异度小的样本含量可少些,变度大的应多些。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相关因素 1、检验水平一般用95%的把握 2、检验效能一般取90%的信度 3、容许误差抽样率与总体率差别<10% 4、总体率的大小

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总结

二0一七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 按照卫办政发(2016)32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7年7月对医院门诊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的用药指征、联合用药、用药频次、给药剂量等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价。 点评中提取门诊2017年6月处方3900张,含抗菌药物处方941张,占总处方百分比为24.13%;其中急诊处方454张,抗菌药物165张,使用率36.34%;;门诊处方3446张,抗菌药物776张,抗菌药物使用率22.5%。 分科使用情况如下:儿科处方591张,抗菌药物284张,使用率48.05%;妇产科249张,抗菌药物138张,使用率55.42%;口腔科62张,抗菌药物31张,使用率50%;内二科495张,抗菌药物134,27.07%,耳鼻喉科116张,抗菌药物28张,使用率24.14%;便民门诊346张,抗菌药物50例,14.45%;内一科147张,抗菌药物16例,10.88%;外二科185张,抗菌药物19例,10.27%;外一科806张,抗菌药物67例,8.31%。 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416张,占总处方数10.67%,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4.21%。限制级处方73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占抗菌药物处方数7.76%;含口服抗菌药物处方59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62.81%;含静脉滴注处方数35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37.19%。 抗菌药为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占37.19%。静脉输液可以使抗菌药物在患者感染部位集中,快速提高有效血液浓度,对抵抗抗原菌的侵袭十分有效。静脉输液是一种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其可以直接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影响,患者经此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但也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推荐大部分轻、中度感染予以口服治疗。现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以全面取消普通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安徽省卫计委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后附)。 给药频次: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绝大多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 时间长短有关,血液或组织低于MIC时,细菌可重

处方点评工作自查报告

处方点评工作自查报告 处方点评工作自查报告1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务人员药事管理规定》、《医院处方点评 管理规(试行)》、《江西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阿司匹林管 理规定》的神,规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临床医学服务质量,切实减少不合理用药,我院积极开展了处方点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 汇报如下: 建立健全了急诊管理制度,成立了处方点评工作本人组 我院高度药事管理处方点评工作,成立了处方点评工作本人组, 院长龙峰任组长,药剂科、医务科、院感科、检验科等相关专业人员 任处方点评本人组成员,药剂科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定期布处 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规了处方 点评具体操作办法和奖惩措施。 二、积极开展了处方点评工作 组与处方点评工作本人组每月抽查100张门诊处方和30份住院病历,对抽出的处方档案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进行相关规定和参数主 要指标的点评,重点对抗菌药物、激类药物、抗肿瘤药物、重点监控 药品或进行点评,并相配合药品说明书、临床路径、指南等有关资料 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处方和病历医嘱 要在全院进行通报,或使主任各科室的医师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进行 自查自纠的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从处方点评中查看该院到我院处方和医嘱主要存在问题有:“临 床诊断不全”、“临床诊断与用药相冲突”、“用法用量错误””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制剂时间过长”等。

通过每月的处方和病历进行点评、总结、通报批评和罚款等措施,我院处方合格率达98%以上,基本制剂使用率在45%以上,软件系统抗 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日趋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有明显下降,公司 目前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以内,住院抗真菌药物使用率60%以内, 但有部分指标离要求还有定出差距,例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无法本人 于40DDDs/每百人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再接再厉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让抗菌阿司匹林使用更规、更合理。 处方点评工作自查报告2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试行)》、 《医疗机构药事运营管理规定》的神,规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 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证药品使用的和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和价格,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组织工作学习上级件神,在医学 合理用药方面取得了定的成绩。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开展非处方药和医嘱点评,认真做处方点评总结。 为了认真做此项工作,我院成立了处方点评专家组,专为处方点 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同时降压药药剂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真名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定期对门诊及病区医嘱进行点评并布 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处方评测工作每月本人组每月抽查100张门诊处方和30份住院病历,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进行相关规 定和参数指标的点评,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和药典等有关书籍对不合理 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处方和病历医嘱要在全院 进行通报示。 通过始终如一对处方和或进行病历进行点评、总结、通报批评等 措施,我院主要存在的“临床诊断不全”、“书写不规”等问题得到 了明显改善,最近几个月的处方合格率比去年同期有了降低明显的提高。全院基本不怪现象存在不合理处方现象。 二、药事管理制度牢固,工作到位。

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工作小结 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2016年9、10、11、12月处方各随机抽取100张进行点评。旨在规范处方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高我院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一、点评方式: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处方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不合格处方、抗生素使用处方和注射剂使用处方。其中不合格处方具体点评,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二、点评结果: 1、2016年9、10、11、12月合格处方率、抗生素使用处方率和注射剂使用率如下图: 月份合格处方率抗生素使用处方率注射剂使用率9月85% 78% 56% 10月83% 75% 50% 11月84% 73% 47% 12月87% 65% 43% 2、2016年9、10、11、12月不合格处方总数,其中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如下图:

月份不合格处方总数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9月15 10 2 3 10月17 10 2 5 11月16 11 1 4 12月13 8 1 4 三、点评结果分析: 1、不合格处方分析:出现不规范处主要问题是药房电脑系统录入药品名不规范,另外是医生开具处方不规范和药房人员审阅处方后未及时签名;用药不适宜处方主要问题是医生对患者有诊断,但未针对用药或不用药,另外出现个别重复用药情况;超常处方主要问题是医生未对患者有诊断而进行用药。 2、抗生素使用处方分析:总体上,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比例每月在逐渐下降,抗生素使用比例未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卫生院药品品种少和辅助治疗方法缺乏,医生针对用药的治疗选择较少,另外医生对预防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患者对抗生素认识缺乏而主动选择使用抗生素等情况。 3、注射剂使用处方分析:总体上,注射剂使用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比例每月在逐渐下降,注射剂使用比例未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注射剂认识缺乏,认为打点滴是治愈疾病比较好的选择而主动选择使用注射剂的情况,另外存在在缺乏有效实验室检查的情况,医生使用抗生素注射剂更能有效控制感染而使用注射剂。

2019抗菌药物处方医师培训考核试题(卷)答案解析

2019年抗菌药物处方医师培训考核试题答案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 1、下列关于药物的构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D、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2、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C、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粪肠球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 3、下列属于格兰阳性菌的是() D、屎肠球菌 4、下列哪种菌种对厄他培南敏感() C、MSSA 5、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抗菌活性比较描述错误的是() C、抗铜绿活性: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 6、亚胺培南易被肾脱氢肽酶(DHP-1)水解而失效,需与DHP-1抑制剂西司他丁()联合应用,阻止亚胺培南肾代同时可消除肾毒性 A、1:1 7、亚胺培南的适应证不包括下列哪项() A、脑膜炎 8、下列属于格兰阴性菌的是() C、铜绿假单胞菌 9、下列哪种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C、D类酶

10、关于碳青霉烯类的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B、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10 %-30%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与评价细则》解读 1、下列哪项()可用于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其半衰期长,可以一天一次给药 A、厄他培南 2、关于推荐美罗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B、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1g,每6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26~50ml/min 者每次1g,每8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10~25ml/min者每次0.5g,每12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 3、()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B、2011 4、关于推荐亚胺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C、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 kg,每12小时1次 5、关于推荐厄他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C、3个月~12岁儿童为每日1次,每次5mg/kg,每日剂量不超过1g 6、下列哪项()不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C、价格低廉 7.美罗培南与厄他培南为()

医院医药购销自查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187 (报告范本系列) 医院医药购销自查报告详 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医院医药购销自查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根据《市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和《市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和市县卫生局的具体部署,我院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加强自查自纠工作,医院成立了院长、书记为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有一名副职专职负责这项工作。制定了关于在全院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全院职工召开了大会。让全院职工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纠医惠民工作的责

任感和紧迫感。 二、教育引导、营造氛围 医院结合实际,以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医德医风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专项活动,部署要求,为扎实开展专项活动打好基础。 三、明确职责,确保实效 医院与各临床医技和职能科室负责人签订行风建设目标责任书,与全院职工签订行风建设承诺书,明确职责。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专项整治重点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并通过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病人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接受社会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把专项整治工作与纠风工

门诊抗生素处方常见问题分析

1 门诊抗生素处方常见问题分析 1.1 给药方案不妥给药方案不妥主要是青霉素类、典型头孢菌素类、大多数非典型β内酰胺类及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生素,采用静脉给药1次/d,多集中在2~4 h内用完,给药期间血药浓度很高,而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难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此种用药方法不仅无法达到抗菌效果,反而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主要原因是一日数次静脉给药不方便,患者也难以接受,且门诊患者多为轻症患者。此类抗生素的合理给药方案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必将每次剂量增大,一般3~4个半衰期投药1次,每日将用药总量分3~4次给药[1]。但这种给药方式对门急诊患者来讲其依从性较差。建议采取先静脉滴注1次药物,然后改为使用相同剂量的口服剂型药物,这一方法较适合于门诊用药患者[2]。 1.2 溶媒使用不当最典型的是青霉素类溶于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钠中静脉滴注。青霉素类最适宜的pH值为6.8, 而葡萄糖的pH值为3.2~5.5,该类抗生素在pH<4时分解较快,效价降低,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类不宜与葡萄糖配伍,选用生理盐水为溶媒稳定性较好。 1.3 给药剂量不合理多为超剂量用药,原因可能是为方便门诊患者,采用1次/d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偏大。抗生素达到杀菌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其杀菌作用强度并未明显增强;反而会增加毒性,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另外,也存在用药过于保守,剂量偏小,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而且易产生耐药菌株,使感染更难控制。 1.4 盲目选用抗生素在处方审核中发现,多数配有感冒药、咳嗽药的处方,亦配有抗生素,而感冒以病毒感染为主,上呼吸道感染更是如此[3]。这种盲目地预防性用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有资料表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与耐药菌的出现密切相关[4]。 1.5 联合用药不合理在门诊抗生素处方审核中,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时有发现。如先锋V与丁胺卡那或庆大霉素联用,头孢类主要经肾分泌排泄,合用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可加重肾损害;喹诺酮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两者无拮抗作用,亦无协同或相加作用,反而有可能增加肝、肾不良反应。其次,见于作用机制相同的抗生素联用,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与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联用,虽然它们不是同类抗生素,但其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基本相同,联用后并不能增强抗菌作用,反而发生竞争性结合,影响抗菌作用。再次,就是药理性拮抗,如使用青霉素静脉滴注后再用克林霉素,前者是繁殖期杀菌剂,后者是速效抑菌剂,联合使用可降低前者的效价。此外,联用具有同样药理作用的药物,例如克林霉素与奥硝唑、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联用,前者对厌氧菌已高度敏感,联合使用只会增加毒副作用。原因是临床医生不注重临床用药相关知识,对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抗感染机制、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甚了解。 1.6 药物选用不当多见于儿童用药处方,如应用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对多种幼龄动物负重关节的软骨有损伤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儿童用药后可出现关节痛和关节水肿,不宜用于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5]。 1.7 给药途径不合理门诊通过注射途径使用抗生素较普遍。对门诊处方调查发现,注射剂处方中抗生素占60%以上。在门诊使用抗生素多数是凭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容易造成细菌耐药。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抗生素管理制度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原则及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控及超常预警制度。明确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征。合理选择使用方法、预防性用药的使用范围、最佳的给药方式以及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贯彻落实抗生素分线管理、使用原则,制定处方的审核、

医院药品自查报告

医院药品自查报告 自查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不少成果。以下是XX收集的关于《医院药品自查报告》的文章,欢迎借鉴参考! 为了贯彻《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处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们对门诊处方进行自查。 检查过程中确实发现一些不合理处方,现总结如下: 一、处方没有医师签名或盖章 二、处方的用法用量不合理 三、外用药品和口服药品同时开具在一张处方上 四、重复给药 五、诊断和用药不相符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现不合理处方,在第一时间会和医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不合理处方。 我们将对以后的工作进行改进,改进措施如下: 一、院内药学部门成立处方点评小组 二、每月定期总结不合理处方并和临床医师沟通 三、定期对药剂科人员进行培训 四、定期和临床医师进行药学交流综上所述,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认真和努力。

老虎台矿职工医院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更好的为当地百姓服务,确保广大患者用安全,我院根据我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从事药品使用活动,为了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工作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了以李艳院长为组长,各科主任为组员的药事管理委员会,每月进行自检自查,两年来委员会成员及药剂科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药剂科概况老虎台职工矿医院药剂科下属分为门诊药局、住院药局及药品库房三部分,总面积约300平左右,其中一层门诊药局60平,五层住院药局60平,七层库房180平。药剂科现有人员9人,其中副主任药师1人,主管药师6人,药师2人。 二、药品质量机构组织药事部门负责人:李艳分管院长:姜红质量负责人:常梅春、孙祥国 三、药品使用质量管理体系我院药剂科一直以来,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设置管理机构,成立了以院长为首,包括质量管理机构和进货调配等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质量领导小组,药剂科设置了由质量管理员、验收员共同组成的质量管理机构,受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现已制定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质量责任制,质量管理程序,质量表格记录,建立药品进货、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药品使用过程中,每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工作总结

2017年度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情况总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 菌药物合理应用,2017年度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专家小组对我院门、 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了11次专项点评,共抽取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2067张,发现不合理处方共171张,不合格率约为8.3 %。具体情况如下: 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体情况 、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如下问题:

1、无明确指征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或诊断不完整,如诊断为“非感染性肠 炎” “乳腺增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疱疹咽峡炎”、“发热查因”、“便血”、 “混合痔”、“胆囊结石”、“慢性支气管炎”、“皮炎”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普通“结膜炎”、“睑板腺炎”无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如诊断为“胃炎” 的患儿、诊断为“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抗HP感染治疗;如处方开具头孢咲辛、伪麻黄碱等用于治疗上感的药物,而无相关诊断。 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炎” “喉炎”、“咽炎”、“鼻窦炎”、“鼻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毛囊炎”、“蜂窝织炎”、“口腔溃疡”、“外伤软组织感染”等患者选用三代头孢治疗;如“混合痔”患者无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如成人使用儿童剂型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3、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不建议选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无明确指征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如“皮肤溃疡”患者联用头 孢硫脒+奥硝唑治疗,如“鼻窦炎”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阿奇霉素,如 “外痔”患者联用头孢唑肟粉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安妥沙星片,如“泌尿系感染”患者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多西环素粉针,如“乳腺炎”患者联用头孢他啶+奥硝唑治疗;“支气管炎”患者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 头孢美唑+克拉霉素缓释片、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硫脒+头孢克洛、头孢替安注射剂+克拉霉素缓释片;如“尿道炎”患者同时开具四种抗菌药物,头孢克肟分散片+多西环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硫脒。 5、用法用量错误,部分需每日多次给药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每日只给药一次,如头孢美唑、头孢唑肟、头孢替安、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注射剂,头孢咲 辛酯片等,如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每日2次,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每日2 次给药、奥硝唑注射剂每日一次给药频次不足;给药频次过多,又如克拉霉素缓释片每日只需给药一次,如诺氟沙星胶囊每日4次给药频次过多,如阿奇霉 素肠溶胶囊每日3次给药频次过多,如头孢克洛缓释胶囊每日给药3次,给药 频次过多;给药剂量偏大,如五水头孢唑林用于手术预防感染给药剂量达4g高 于常规的1-2g,如头孢咲辛酯片0.75g, 3/日给药剂量偏大,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静滴2/日、或1g静滴1/日给,药剂量偏大,如多西环素分散片每次给药0.2g,单次给药剂量偏大;给药剂量不足,如奥司他韦颗粒单次给药15mg给药

我院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我院12月份处方点评情况总结(700字) 字数:700?手机看范文 ?处方点评工作总结700字 ?处方点评总结20xx2200字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总结21400字 ?处方点评总结20xx2900字 ?处方点评总结500字 ?处方点评总结400字 20xx年x月份处方点评情况总结 一、12月份抽取的216张处方,具体参数通报如下: (1)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83种。 (2)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13.29%。 (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57%。 (4)注射剂使用率8.78%。 (5)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94.6%。 (6)合理处方占92.6%,不合理处方占5.3%。 (7)不合格处方12张。 二、处方书写不规范分布情况 三、分析: 1、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83种,符合要求。《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 过5种药品,抽取的处方中,有2张处方超出5种药品,我们应提倡尽量减少多种药物联用,因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就越大。

2、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13.29%,基本药物目录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遴选的,应该大力宣传和使用基本药物。 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57%,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的20%以下的标准。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4、注射剂使用率8.78%,根据WHO制定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应为13.4%一24.1%,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控制静脉给药的形式。而频繁使用注射剂增加感染和不良反应的机会。 5、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94.60%,药品通用名的使用可减少处方错误,有利于学术交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商业贿赂。我院医师存在的问题与医生个人习惯有关及之前没有重视药品通用名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的医生都为了“快”,“方便”,而忽略了其可能给患者带来不便与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6、应加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 年1-10月份共抽查处方500张,对我院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今年已进行10期,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同时制定了《*****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xx年1-10月份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无带教老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穴位注射中中西药混用达七、八种之多,如当归、麝香、夏天无、VitB1、Vit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方骨肽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 “感康”、“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2017年第一季度抗生素处方点评分析

2017年第一季度抗生素专项点评 2017年第一季度随机抽取出院病历及门诊处方,分别对出院患者及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2015版抗生素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对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具体反馈如下: 抽样处方日期:2017年01月1日-2017年03月30日 抽样方式:等间隔抽样 抽样类型:出院、门诊 抽样医嘱数:门急诊及住院各500份 一、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 国家规定抗生素使用率门诊处方不能超过20%,住院不超过60%,经过统计,已经达到相关标准,我院会进一步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工作。使用情况如下: 门诊使用率:1月 17.57% 2月15.89% 3月14.49% 住院使用率:1月47.8% 2月46.3% 3月42.81% 二、本季度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三、我院不合理用药分析 1.用药没有关注特殊人群,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未成年人,该类药物可以影响未成年人的软骨发育,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2.应用抗菌药物时,诊断上没有相应的病原学诊断。我院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没有相应的感染诊断,没有感染诊断就没有相应的应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有时出现血常规正常并且没有感染诊断也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有时医生对感染诊断不太明确。如过敏导致炎性介质的释放,首先应该去

除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炎性介质如“白三烯”、“血栓烷”的释放应该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不是应用抗菌药物。 3.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预防应用抗生素,属于无用药指征的情况。我院医生在肿瘤、出血、肝病、手足口病、结核等疾病应用抗生素,《2015版抗生素指导原则》规定,只有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该类疾病应用抗菌药物不仅对患者病情没有帮助,甚至可能增加患者真菌感染的概率,导致患者伪膜性肠炎,得不偿失。 4.联合用药超出指南推荐范围。抗菌药物的联用一般情况是单个抗菌药物不能覆盖所感染的细菌、或者重症感染的患者经验性用药选择联合应用,一般联用通常为2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一般要有协同、互补的作用。我院出现一代头孢和二代头孢联用、二代头孢和三代头孢联用。同类药物联用,不能增加抗菌作用的同时,很可能增加药物对患者的肝、肾毒性。 5.出现三联用抗生素现象。 四、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学习相关的药理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2.各科室应严格按照相关指标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力度,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3.各个部门协作、加大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处罚力度,加强对处方、医嘱的监管,提高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意识。 六枝特区人民医院

医院药房自查报告(完整版)

医院药房自查报告 医院药房自查报告 第一篇: 医院药房自查报告 医院药房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提高医疗质量和整体素质,对我们医院药房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药房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执行《药品管理法》和有关药事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有专人负责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制定了学习计划,业务人员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三、购进药品时严格审核供货单位,购进药品及销售人员的资质,确保从具有合法资格的经营企业采购合格药品。 四、后期建立建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主要内容有: 药品通用名称、规格、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日期等。验收药品做到要: 帐、票、物相符。验收记录按规定期限保存。 五、验收需要保持特殊运输条件的药品时,同时检查运输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对不符合运输条件的药品不予接收。 六、药房整洁有序,存放、陈列药品有专用货架和药橱,需冷藏、避光储存的药品在相应条件下存放。有必要的防尘、防潮、防

火、防盗、防污染、防鼠设施,对所有设施设备、养护用仪器定期保养,及时维修。 七、定期对储存和陈列药品进行质量检查,每天观察室内温湿度。陈列药品根据剂型分开摆放。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摆放。 八、调剂室整洁,药品与所用物品固定放置,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调剂室操作规程执行,调配时做到“四查十对”不合格处方拒绝发药,发药时认真核对,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九、药品按“先产先出,近效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药的原则。效期半年之内的药品填写效期药品登记簿,报损药品填写报损单,及时销毁。 十、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填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十一、每月盘点一次,帐物相符 **医院 第二篇: 疏附县和平医院药房自查报告 疏附县和平医院药房自查报告 药学的职业活动涉及公众的健康和生命,社会对药学职业活动的期望中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为广泛的各种控制,这些控制一部分形成社会法规,一部分形成药学职业道德准则。对药学职业道德来说,首先要有不断提供优质的各种药品的观念,以满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药品是防病治病,与疾病斗争的武器,有疾病就有医学,有医就

临床合理用药和处方点评自查报告

精心整理闻喜博雅医院 处方点评及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精神,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证药品使用 1、设有由院领导、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和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成人员以中高级技术任职资格为主。 2、医院药剂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名,占本院卫技人员总数比例未达标,包括主管药师1名,药士1名;药剂科负责人为主管药师职称。大学专科学历。 3、我院执行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药剂科管理相关制度。

4、医院成立了ADR领导小组,设有ADR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制度,并做好工作记录。 5、医务科有专职人员负责参与本院药物治疗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6、严格执行山西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按中标目录购进招标药品。本院所需药品统一由药学部门采购,严禁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保证临床用药安 落实到临床实际工作中。每月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临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前10名医师予以排名公示,对使用数量和金额前10名的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情况进行通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和警示教育。 四、特殊药品使用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并完善了特殊药品

采购、储存、保管和使用制度。 2、建立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发放、使用及报残损、销毁、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制度。 3、严格实行“五专”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验收记录完整规范,具有安全的储存防护措施,专人负责、双人双锁,建立了进出专用帐册,专用处方进行专册 1 2 3 4 前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有明显下降,临床用药日趋合理,但部分指标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再接再厉让我院的临床用药使用更规范、更合理。 二0一四年九月十四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

2013年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汇总分析 抽取2013第三季度普通门诊处方3246张,共抽查300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点评时,药物溶媒不计在药物品种内,外用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不计在抗菌药物品种内。 2013年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共抽查300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其中使用通用名比率100%,平均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2.82;有54张处方使用注射剂,占总处方数的18%,注射剂品种使用率7.63%;41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占总处方数的13.67%;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5.22%;26张处方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占总处方数的8.78%;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36.50元,平均每张处方中抗菌药物的金额为114.01元,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48.16%,;处方不合格率6.67%。 一、典型问题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主要是诊断书写不规范。如“查体”“头晕”“咳嗽”“咳嗽1年”“闭经3年”等。 2、用药不适宜:主要是适应证不适宜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以及联合用药不适宜。如为诊断为“查体、“头晕”“腰痛”的患者开具抗菌药物,如为成人扁桃体炎患者开具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0.5625/支)。 3、用法、用量不适宜:头孢呋辛脂、头胞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用法为每日一次。 4、药物选择不适宜:门诊无正当理由开具限制级药物,如预防使用等。 二、典型问题处方:

三、点评数据分析及建议: 1、与2013年第二季度点评结果比较,平均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联合使用抗菌 药物处方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与2013年第一季度点评结果比较,使用注射剂处方数、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 处方数、抗菌药物金额比率、不合格处方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建议医务科及门诊部加强这些方面的培训和管理。 3、处方普遍问题仍是诊断不规范、抗菌药物用法不适宜。建议医务科及门诊部 加强这些方面的培训和管理。 临沂市人民医院处方点评小组 2013年10月11日

2013年2月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2013年2月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指出不合理因素,保证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水平。以下为本月处方点评的具体情况: 1、处方来源及组成 抽取2013年2月28日全部门诊处方共202张。其中含儿科相关的处方101张,占全部处方的50.00%;妇产科相关处方89张,占44.06%;外科及门诊部处方12张,占5.94%。 2、处方合格率 本次处方点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处方18张,合格率为91.09%。不合格处方中含妇科相关的处方15张,儿科相关处方1张,门诊部处方2张。其中,妇科门诊不合格处方中,绝大多数属于“大处方”(即处方金额超限),在以后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点评的202张门诊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66张,占32.67%,虽然与正常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近段时间来一直在不断地进步,逐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处方中,口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28.79%,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40张,占60.61%,外用抗菌药物处方13张,占19.70%。抗菌药物剂型的选用比例比较平均,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略有偏高,但较之以前已有所改善。使用注射剂型药物的利弊相信各科医

护人员都已熟知,在此不再多讲,望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全面考虑,选择最合理的剂型,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着想。联合用药处方5例,全部为二联用药。我院较常见的抗菌药物联用现象为阿奇霉素与头孢类抗菌药联用以及硝呋太尔与其他外用栓剂的联用。 4、开具药品数及处方金额问题 本次统计得平均每张处方开具的药品数为2.45种。其中单张处方开具一种药品的处方有66张,占32.67%;开具两种药品的处方58张,占28.71%;开具三种药品的处方有28张,13.86%;四种药品的处方22张,占10.89%;五种及五种以上品种药品的处方28张,占13.86%。处方的药品开具数目前处于比较良好的水平,3种药品数以下的处方占了大部分的比例。严格把握药品品种的开具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用药合理性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几率。 本次点评的处方金额超限问题比较严重,平均单张处方金额为61.40元(除去一个金额较大的特殊患者的处方),100元以上的处方有46张,占总处方数的22.77%,120元以上的处方19张。我院在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对处方金额的规定已在上次处方点评报告中说明:儿科一岁以下患者单张处方金额不得高于60元,一岁以上儿科处方不得高于90元,妇科诊断为“人流术后”的处方金额不高于90元,妇科炎症处方金额不高于120元,超出规定金额的处方即视为大处方。本月“大处方”现象较严重,最常见的情况如下:临床诊断为“早孕药流”,开具药品为:米非司酮片*1盒、米索前列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篇一:医疗质量检查整改报告 潘家湾土家族乡卫生院 医疗质量安全检查整改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患者就医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市卫生局5月15日对我院进行的医疗质量安全督查反馈情况,我院组织医务人员再次对照反馈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自查梳理工作,现将有关自查及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安排 我院在局督办情况反馈后,院领导非常重视,迅速召开院班子会议及全院职工会议,对督办反馈情况安排制定了自查梳理步骤,会上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查领导小组。院长李春华同志要求全院职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各科室负责人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具体落实、严格自查、积极整改。要求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依法行医,持

证上岗。加强医患沟通。正规采购药品,做好药品安全储存。医疗仪器合理、安全使用。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严格禁止过度医疗行为,保证新农合基金的合理和安全使用。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和医疗法规,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时大力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会议强调,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卫生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卫生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 一。各岗位要规范医疗行为,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核心制度,细化管理过程,真正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二、自查情况 自查领导小组5月18日起利用一周时间对各科室国家 基本药物应用、麻醉药品管理、门诊处方和登记及住院病人病历书写与管理、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三基三严” 培训工作、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