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的验证

相对论的验证
相对论的验证

用-β粒子验证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

学号:0810130956 姓名:刘荣沛 实验日期:2010.9.14 指导老师:王引书

摘 要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测算9038Sr -9039Y 源衰变产生的β-粒子的动能和动量来比较经典理论和相对论的异同,从而验证相对论的正确性。β-粒子的能量我们利用能谱仪及多道分析器进行测定,在测定之前还需要利用137Cs 和60Co 对多道分析器进行定标,确定粒子能量和微机多道数之间的关系(E a bn =+),从而可以算出不同道数的对应β-粒子的能量。β-粒子的动量我们通过磁谱仪测出。

关键词 β-粒子 相对论 能量 动量 一、引言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揭示了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创立了全新的时空观,给出了质量对速度的依赖关系、能量与质量的普遍联系等一系列重要结果。狭义相对论已应用于近代物理各个领域,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更是离不开狭义相对论。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同时测量速度接近光速的β-粒子的动量和动能,证明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必须使用相对论力学,同时学习带电粒子特别是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学习β磁谱仪和β闪烁谱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以及其他核物理的试验方法和技术。 二、原理

1、牛顿力学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

牛顿的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同一物体的一切运动学量(坐标、速度)都可以用伽利略变换而相互联系,而在任何惯性参照系中其动力学量(加速度、质量)都相同,一切力学规律(牛顿定律、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相同。这就是伽利略力学相对性原理: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

在牛顿力学中,任何物体的质量0m 都是一个常量。当其以速度v 运动时,其动量和动能的值p 和k E 分别用下列两式表示

0p m v = (1) 201

2

k E m v = (2) 所以动量和动能的关系为

2

12k E p m = (3) 2、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和动能之间的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人们试图将伽利略变换及力学相对性原理推广到电磁学与光学时,发现伽利略变换对高速运动的物体是不正确的,根据实验事实,爱因斯坦作了两个假设: (1)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所有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有完全相同的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恒定为c ,与光源和参照系的运动无关。

并由此导出两个惯性系之间的时间与坐标变换,成为洛伦兹变换。洛伦兹变换把时间和空间与观察者的相对速度联系起来。就是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不但承认运动的相对性,也同时承认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在洛伦兹变换下,质量m 对速度v 有依赖关系:

m =

(4)

式中0m 是物体的静止质量,v

c

β=

,而动量p 和能量E 则满足

=m p v (5)

22

E =mc =

(6)

E 是物体的总能量,从(6)式可以看出能量和质量的普遍联系。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能

量是20m c ,成为静止能量。两者之差是物体的动量k E ,

220k E mc m c =- (7) 从(5)和(7)式可以得出相对论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

20k E m c =

(8)

由(3)、(8)式可得经典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动量与动能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经典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动量—动能关系

其中横坐标用动量p 和光速c 的乘积表示,取能量单位兆电子伏特(MeV )。可看出在低能端两条曲线相吻合,而在高能段有很大的差异。 3、β射线及其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1)β能谱

-β能谱有以下特点:

1) 能谱是连续谱

2) 每一个-β能谱都有固定的上限能量,即-β粒子的最大能量max E ,不同的-β放射核的

-β能谱的上限能量不同,上限能量对应核的帅便能Q

3) 每一个-β能谱都有一个固定的峰值 (2)-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β射线是轻的带电粒子,它与靶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与靶原子中的电子和靶核发生库仑作用,主要有一下四种:

1)电离损失;2)韧致辐射;3)弹性碰撞 4、-

β射线动能与动量的测定 (1)动能的测量

-β粒子的动能通过NaI (Tl )闪烁探测器与微机多道组成的能谱仪测得,-β粒子与闪烁

探测器中的NaI (Tl )晶体相互作用,使晶体激发,当晶体退激时会产生大量的荧光光子。当粒子的能量全部损失在探测器的灵敏体积内时,荧光强度与入射粒子的能量成正比,荧光光子被光电倍增管接受,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光电倍增管输出的脉冲幅度与荧光强度成正比。将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压脉冲送入微机多道。微机多道采用脉冲分析器的工作模式,它的道数n 与输入脉冲的幅度V 成正比,而脉冲幅度V 又与入射粒子的动能E 成正比,故

-β粒子的动能E 与多道分析器的道数n 成正比,为确定入射粒子的动能E 与道数n 的定量

关系,可用几个已知能量的γ放射源(137Cs 和60Co )来标定两者的比例系数,即

E a bn =+ (9) (2)动量测量

-

β粒子的动量测量是使用β磁谱仪,图2为半

圆形β磁谱仪示意图。-β粒子在均匀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作圆周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d e dt

=?p

v B (10) 故推导可得:

p e B R = (11) 式中,R 为-β粒子轨道半径,为源与探测器间距的

一半。移动探测器即改变R ,可得到不同的动量p 的-β粒子,其动量值可由式(11)算出来。

三、实验

1、能量定标。用137Cs 和60Co 的三个全能峰和两个反散射峰对多道分析器定标,找到各个峰值所对应的道数,然后以动能E 为纵坐标,道数n 为横坐标,用excel 作线性拟合,从而得出(9)式中的b a 、。

2、移动探测器,测定-β能谱的峰位所对应的道数,并记录相应的源与探测器的间距2R 。

3、根据步骤1中定标的公式,及步骤2中测定的-β能谱的峰位所对应的道数计算-β粒子的动能E ,并对-β粒子在Al 中的能量损失进行修正。

4、在动量(用pc 表示,单位:MeV )—动能(MeV )关系图上标出实测数据点。在同一图上画出经典力学并与相对论的理论曲线

四、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分析 1、能量定标

表1 峰值能量与多道数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动能E 为纵坐标,道数n 为横坐标,用excel 作线性拟合得到如下图表:

图3 动能E 与道址n 的关系图线

由上述拟合曲线可知:0.0354a =-,0.0045b =

故有 0.03540.0045E n =-+ (12)

2、-β粒子动量—动能关系(B 0.074T =)

(1) 移动探测器,记录每一个孔对应的峰值的道数n ,从而通过(11)式算出每一个孔所对应的-β粒子的动量。再根据(12)式,带入不同的n 值从而得到每一个孔对应的-β粒子的动能,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得到如表2所示,从而找到了每一个孔的对应的动量—动能的关系

表2

-β粒子动量和动能的测量

根据表2的动量—动能关系可得到图4

图4 动量—动能关系图线

但-β粒子在穿越闪烁体前约20μm 的Al 窗时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故要对实验测出的动能进行修正,由书上所给的入射动能E i 与透射动能o E 的关系表,用线性内插的方法修正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动能修正 图5 修正后的动量—动能关系图线

根据表3数据,作出修正后的动量—动能关系图如图5所示

3、误差分析

(1)实验装置并没有抽成真空,导致粒子会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能量损失(2)放射源辐射的粒子不一定能够完全垂直的进入探测器和磁场,从而导致在进行能量标定时和计算动量时出现误差

(3)从电脑上读取峰值对应的道址时有所偏差,从而导致误差

五、结论与建议

本实验通过对与-β粒子动量和动能的测定,绘制动量和动能的关系图,并与经典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进行对比,验证了对于高速运动的粒子使用相对论的正确性,也说明了经典理论的确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

六、参考文献

《近代物理实验》.熊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义相对论基础

广义相对论基础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Relativity 课程编号:S070200J15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60/3 预修课程:大学理论物理、高等数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物理学、天文学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是为今后有可能接触到引力理论的其它学科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学生具有在今后接触到引力场问题时,能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文献对更深入的问题进行了解的能力。本课强调弄清物理和几何图像。本课不涉及引力场量子化、引力和其它作用之统一以及以抽象数学工具表现时空几何等问题。本课也扼要对广义相对论的观测和实验检验,黑洞问题和宇宙学问题进行简要地介绍。 内容提要: 第一章张量分析基础 张量代数,联络,协变微商,测地线方程,Killing矢量。 第二章引力场方程 引力与度规,引力红移,黎曼曲率张量,Bianchi恒等式,引力场方程。 第三章场方程的应用(Ⅰ) 西瓦兹解,西瓦兹场中质点的运动,光线偏折,引力透镜效应,雷达回波,0Kruskal坐标和黑洞,Keer度规。 第四章场方程的应用(Ⅱ) 宇宙学原理,共动坐标系,Robertson-Walker度规,宇宙学红移,标准宇宙学模型简介。 主要参考书: 1. R, Adler, M.Bagin,M.Schiffer,Introduction to General Relativity(第二版),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75. 2. 俞允强,《广义相对论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 3. S. Weinberg,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John Wiley Sons,Inc.,New York,1972. 撰写人:邓祖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01年09日

15[1].4_广义相对论简介_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2

15.4 广义相对论简介学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 2.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教学重点 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知识梳理 一、超越狭义相对论的思考 爱因斯坦思考狭义相对论无法解决的两个问题: 1、引力问题,万有引力定律不满足洛伦兹变换,无法纳入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框架; 2、非惯性系问题,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惯性系。它们是促成广义相对论的前提。 二、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 把相对性原理从“任何惯性系平权”推广到“包括非惯性系在内的任意参考系(即包括惯性系和非惯性系)平权”。 三、广义相对论几个结论以及相关实验验证 1、光线经过强引力场中发生弯曲 2、引力红移 3、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 四、关于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宇宙学:多方分析表明,我们的宇宙是在约200亿年以前从一个尺度很小的状态发展演化而来的。 ★随堂检测 1. 和问题难以用狭义相对论解决,催促了广义相对论的诞 生。 2.广义相对论认为,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_____________。 3.等效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均匀的_____________场与一个做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参考系是等价的。 4.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的____________出现差别,物质的____________使光线弯曲。 5.下列属于广义相对论结论的是 ( ) A.尺缩效应 B.时间变慢

C.光线在引力场中弯曲 D.物体运动时的质量比静止时大大 6、简答:从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出发,可以直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论。请大家阅读教材,说明得到了哪些结论这些解论的实验验证是什么? 7、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宇宙发展演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1、引力问题,非惯性系问题 2、相同的 3、引力,匀加速 4、引力场,时间进程,引力 5、C 6、1:第一个结论,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弯曲。20世纪初,人们观测到了太阳引力场引起的光线弯曲。观测到了太阳后面的恒星。 2:第二个结论,引力场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的时间进程出现差别。例如在强引力的星球附近,时间进程会变慢。天文观测到了引力红移现象,验证了这一结论的成立。 7、略

相对论的验证

用-β粒子验证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 学号:0810130956 姓名:刘荣沛 实验日期:2010.9.14 指导老师:王引书 摘 要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测算9038Sr -9039Y 源衰变产生的β-粒子的动能和动量来比较经典理论和相对论的异同,从而验证相对论的正确性。β-粒子的能量我们利用能谱仪及多道分析器进行测定,在测定之前还需要利用137Cs 和60Co 对多道分析器进行定标,确定粒子能量和微机多道数之间的关系(E a bn =+),从而可以算出不同道数的对应β-粒子的能量。β-粒子的动量我们通过磁谱仪测出。 关键词 β-粒子 相对论 能量 动量 一、引言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揭示了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创立了全新的时空观,给出了质量对速度的依赖关系、能量与质量的普遍联系等一系列重要结果。狭义相对论已应用于近代物理各个领域,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更是离不开狭义相对论。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同时测量速度接近光速的β-粒子的动量和动能,证明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必须使用相对论力学,同时学习带电粒子特别是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学习β磁谱仪和β闪烁谱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以及其他核物理的试验方法和技术。 二、原理 1、牛顿力学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 牛顿的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同一物体的一切运动学量(坐标、速度)都可以用伽利略变换而相互联系,而在任何惯性参照系中其动力学量(加速度、质量)都相同,一切力学规律(牛顿定律、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相同。这就是伽利略力学相对性原理: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 在牛顿力学中,任何物体的质量0m 都是一个常量。当其以速度v 运动时,其动量和动能的值p 和k E 分别用下列两式表示 0p m v = (1) 201 2 k E m v = (2) 所以动量和动能的关系为

_相对论_宇宙与时空_连载_时间的性质_下_

第29卷第2期大 学 物 理Vol.29No.2 2010年2月COLLEGE PHYSI CS Feb.2010《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  《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 λψ ———时间的性质(下) 赵 峥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8 时间测量的基础———“约定光速” 相对论诞生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时间的测量有问题,空间的测量也存在问题.一根尺在不同的地方,长度是否一样,尺子在移动过程中长度会不会改变,都成了需要深思的问题. 哲学家们在探索“时间本质”上所发挥的激情,使时间测量问题更加混乱.不少哲学家认为时间与空间不同,时间应该属于精神世界.有的哲学家干脆认为时间的度量只能靠“直觉”.然而什么是“直觉”,也很难说清楚,似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哲学家的聪明才智虽然给了科学工作者很多启示,但上述把时间归入“精神世界”,把时间度量归入“直觉”的看法,似乎无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对时间性质的研究. 针对上述导致“混乱”的观点,庞加莱在相对论诞生前夜(1900年前后)发表了一些重要看法.庞加莱认为时间的测量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确定“异地时钟”的同时,另一个是如何确定“相继时间段”的相等.他认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能靠“直觉”,而应靠“约定”. 他在《时间的测量》一文中猜测,应该把“光速各向同性而且是一个常数”作为一条公理.他讨论了用交换光信号来确定两地时间“同时”的问题[15]. 1905年,他在《科学的价值》一书中再次强调了他对“约定”光的传播性质的观点:“光具有不变的速度,尤其是,光速在所有方向都是相同的.这是一个公设.没有这个公设,便不能试图测量光速”[15]. 科学史的研究表明,在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前很久,爱因斯坦就已认识到“相对性原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应该坚持的基本原理.他也已认识到这将导致电磁理论与参考系无关,以及由此引起的光速与参考系无关的结论,即所谓“光速不变性”.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已经抓住了“相对论”的基础.那么他为什么一直没有建立起“相对论”呢?爱因斯坦1922年在日本京都的一次即兴演讲道出了其中的原委[20].他回忆了大约在1905年5月与朋友贝索的一次讨论,当时爱因斯坦正被一个问题卡住.这个问题就是“光速不变性”似乎与力学中的速度叠加法则相矛盾.这个难题爱因斯坦思考了几乎一年,然而毫无结果.他觉得“这真是个难解之谜”.爱因斯坦在京都演讲中回忆道:“这时,伯尔尼的一个朋友(贝索)意外地帮助了我.那是一个明媚的日子,我去访问他,与他进行了如下的谈话:‘最近我有个难以理解的问题,所以今天我把问题带到这里来想跟你讨论.’我们谈了很多,我突然明白了.第二天我又去看他,开口就说:‘谢谢你,我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解决的实际上就是时间概念,也就是说,时间不可能被绝对地定义,时间和信号速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联系.”爱因斯坦曾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读过并讨论过庞加莱的文章.看来这次与贝索的谈话使爱因斯坦回忆起了庞加莱关于时间与光速关系的论点,这给了他重要的启示,解决了卡住的问题.几周后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就投给了杂志社,文章后面,爱因斯坦向贝索致谢,“感谢他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清楚地看到,庞加莱“约定”光速的观点,对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影响. 9 异地时钟的校准———“同时”的定义 “异地时钟的校准”和“相继时间段(绵延)的测量”是时间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庞加莱认为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而且只有通过“约定”才能加以解决.他推测通过“约定”真空中光速的各向同性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 爱因斯坦赞同庞加莱对时间度量的约定论,并在他的相对论中用“约定”的方式定义了异地事件的同时.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测量的科学,有关时间度量的任何约定,都必须使定义在测量上有可操作性.为此,爱因斯坦建议“约定”真空中的光速均匀各向同性,而且是一个常数.爱因斯坦把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实验报告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 实验报告 摘要: 实验是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本实验是通过对快速电子的动量值及动能的同时测定来验证动量和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同时了解β磁谱仪测量原理、闪烁记数器的使用方法及一些实验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过程完成实验内容,得到实验结果,获得实验体会。 关键字: 动量动能相对论β磁谱仪闪烁探测器定标 引言: 动量和能量是描述物体或粒子运动状态的两个特征参量,在低速运动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服从经典力学,但运动速度很高时,却是服从相对论力学。相对论力学理论是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建立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相继进行了一些新的实验,如著名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运动电荷辐射实验、光行差实验等,这些实验的结果不能完全被经典力学和伽利略变换所解释,为解决这一矛盾,爱因斯坦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基于相对论的原理,可以解释所有这些实验结果,同时对低速运动的物体,相对论力学能过渡到经典力学。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放出高速运动的电子,其运动规律应服从相对论力学。通过测量电子的动能与动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加深理相对论理论的目的。 正文: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首次提出了崭新的时间空间理论——狭义相对论。其在1915年左右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给出了广义相对论最初的形式。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于物理理论的分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以其理论是否是决定论的来划分经典与非经典的物理学,即“非古典的=量子的”。在这个意义下,相对论仍然是一种经典的理论。 本实验通过对快速电子的动量值及动能的同时测定,验证其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同时了解半圆聚焦β磁谱仪的工作原理。

相对论验证实验中的结果解释和能谱图分析

相对论验证实验中的结果解释和能谱图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简单介绍作者在相对论验证实验中得到的结果,针对实验计算机一步给出的数据结果和图形结果进行解释,然后针对β- 粒子能谱图的两个峰值的数据进行峰值来源的分析,最后针对峰值随探测器位置变化的现象进行浅析,得出分析结论。 关键词:相对论验证实验,结果解释,能谱图变化分析 正文: 实验原理介绍: 电荷为e,速度为v的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运动时,运动方程为: B V e dt V m d r r r ×?=)( ……(1) 电子在垂直于均匀磁场的平面中运动时,上式化为: mV 2/R=eVB → P=mV=eBR ……(2) P 为电子动量,R 为电子运动轨道的曲率半径。基于(2)式P 和BR 的关系,在磁谱仪中常以BR 值表示电子的动量,对应不同的B 值和R 值可以对应不同的电子动量,可见β磁谱仪是一个可进行动量分析的仪器。 实验的基本思想是以高速电子即β-粒子作为实验对象,验证其动能与动量符合相对论关系式, 从而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理论及其推论的正确性。 经典力学中的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式为E k =p 2c 2/2m 0c 2 ……(3),而在相对论下推得的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式为E k =E - E 0=(P 2c 2 + m 02c 4)1/2 - m 0c 2 ……(4)。只需通过实验测出高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并依此作出E k -Pc 图,将其与经典力学下的E k -Pc 图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 。 实验装置: (1)真空、非真空半圆聚焦B磁谱仪; (2) β放射源90Sr—90Y (强度≈ 1毫居里) , 定 标用γ放射源137Cs和60Co (强度≈ 2微居 里) ; (3) 200um Al窗NaI(Tl)闪烁探头; (4) 数据处理计算软件,计算机; (5) 高压电源、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实验结果: (1) 能量定标: 表一 能量定标数据 E/MeV 0.184 0.662 1.17 1.33 CH 87 314 557 630

_相对论_宇宙与时空_连载_恒星演化的归宿_白矮星_中子星和(精)

第 28卷第 6期大学物理 Vol . 28No . 62009年 6月 COLLEGE PHYSI CS June 2009 《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 《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⑥ ———恒星演化的归宿 (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 北京 100875 1赫罗图 指向天空的望远镜发现 , 千亿计的恒星各式各样 , 它们不仅光度不同 , 颜色也各异 , 真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 这里的光度 , 是指恒星的绝对光度 . 绝对光度反映 , 之后 , 恒星的真实亮度 , 释放出的光能 . . 恒星的颜色 , . (. Hertzs p rung 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 (Russell 各自独立给出了一张表示恒星光度和表面温度的关系图 , 称为赫罗图 (图 1 . 注意 , 赫罗图反映的不是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分布 , 而是它们的光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由于温度是由光的颜色反映出来的 , 他们给每一个温度范围定义了一个光谱型 , 从高温的蓝星到低温的红星 , 依次分为 O 、 B 、 A 、 F 、 G 、 K 和 M 共 7个光谱型 . 我们的太阳属于黄 色的 G 型 , 表面温度约 6000K [1— 5] .

图 1赫罗图 光谱型的名字很难记 , 有人编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年轻的天文学家初次用天文望远镜看星空 , 那五颜 六色的天体让他大为惊讶 , 不禁大喊道:“ Oh, be a fine girl, kiss me ! ” (哦 , 真像一位仙女 , 吻我吧 ! . 这句话的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 . , . , (红矮 . , 是黄色的恒星 , . 主星序的右上方有低温而巨大的红巨星 , 左下方有小而高温的白 矮星 , 它们属 于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 . 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塌缩变热 , 点燃热核反应 , 成为主序星 , 在这里度过它们 99%的寿命 . 当恒星内部的氢合成氦的反应结束时 , 恒星离开主星序 , 膨胀成红巨星 . 然后再演变成白矮星 . 下面 , 我们将详细地介绍 这一演化过程 .

广义相对论的理解

11、广义相对论的几 个疑难问题 1、暗物质的本质:现代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是它们的起源仍然是个谜。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各种测算方法都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要说宇宙中仅仅就是暗色尘云和死星体是很容易的,但已发现的有力证据说明,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对宇宙中未知物质的寻找,使宇宙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开始合作,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它两种粒子: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认为,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 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段幸存下来。 天文学家已经证明:宇宙中的天体从比我们银河系小100万倍的星系到最大星系团,都是由一种物质形式所维系在一起的,这种物质既不是构成我们银河系的那种物质,也不发光。这种物质可能包括一个或更多尚未发现的基本粒子组成,该物质的聚集产生导致宇宙中星系和大尺寸结构形成的万有引力。同时,这些粒子可能穿过地面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LANL实验室的液体闪烁体中微子探测器、加拿大Sudbury中微子观测站和日本超级神冈加速器实验的最新结果给出 有力的证据:中微子以各种形式“振荡”,因此必定会具有质量。虽然质量很小,但宇宙中大量的中微子加起来可使总的质量达到相当高。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新的加速器实验MiniBooNE和MINOS将研究中微子震荡和中微子质量。 尚未发现的其它粒子有可能存在,例如一种称为超对称的新对称理论预言有一种大的新类型的粒子,其中有些可解释暗物质。现正在费米实验室TeV能级加速器进行的和计划在CERN正建造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开展的实验,以及地下低温暗物质寻找和空间利用伽马射线大面积天体望远镜所进行的实验,目的都是要寻找超对称粒子。 阿尔法磁谱仪(AMS)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寻找反物质星系和

几个狭义相对论验证试验的重新分析

几个狭义相对论验证实验的重新分析 尽管相对论解释了许多实验,但是否揭示了导致实验的本质原因,需要继续研究.1971年美国科学家在地面将精度为0.000000001秒的铯原子钟对准,把其中4台原子钟放到喷气式飞机上绕地球一圈,然后返回地球与地面上静止的原子钟比较,结果是绕了地球一圈的这4个原子钟比地面上的慢了59毫微秒(0.000000059秒),与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误差为10%.后来将这个实验的喷气式飞机换成宇宙飞船,实验数据更接近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物理学家曾经利用原子钟高速运动时钟减缓寿命的延长,说明狭义相对论的正确,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因为原子钟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地面上的时钟相对于它也在高速运动,为什么地面上的时钟不减缓呢?因为原子钟在实验中有一定的飞行高度,在飞行过程中实际是变速运动,加速运动的物体可以产生引力场,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中时间延缓,所以对此应当重新分析.引力场强度不变,时钟的快慢不变,强度变大,时钟延缓,反之时钟加速.1971年,为了验证相对论的时间变化,美国进行了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其结果是:时钟向东飞行时慢了59×10-9,往西飞行时快了273×10-9 .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尤其钟快现象).总之,在实验中的三组原子钟相互看来,实验中既有“动钟变慢”现象,也有“动钟变快”现象. 一般认为,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线轰击地球大气,产生了大量的μ介子,这些μ子具有很宽的能量范围,飞行速度有大有小,高能量的μ子速度非常接近光速c ,可大于0.9954c.μ子寿命很短暂,产生后会很快衰变掉,各个μ子的实际寿命有长有短,但是当我们统计群体μ子的平均寿命时发现,其平均寿命是恒定的.一群μ子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常被用作寿命的标志,大量的实验统计出静止μ子的半衰期T = 1.53×10-6秒,恒定不变.在μ子和介子实验中,μ子和介子作有加速的圆周运动,实验证实作这样运动的μ子和介子的平均寿命大于静止μ子和介子的平均寿命.因为1963年的一次实验中,人们在高1910米的山顶上,测量铅直向下的速度在0.9950C ~0.9954C 之间的 μ- 子数目,每小时平均有563 ± 10个;然后在离海平面3米高的地方测量相同速度的 μ- 子数目,平均每小时408 ± 9个. μ- 子从山顶运动到海平面所需时间应为:()()s s m m 68 106.41030.995231910t -?=??-=. 这是静止 μ- 子半衰期()21T 的4倍多,如果高速运动的 μ- 子半衰期和静止时相等的话,人们预期在飞行经过1907米距离后,在海平面附近的 μ- 子数应不到 352 5634≈个.而当时实际测量却有408个,这清楚地表明,运动着

验证相对论关系实验报告

验证相对论关系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的相对论关系实验报告 摘要:实验利用β磁谱仪和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通过对快速电子的动量值及动能的同时测定来验证动量和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同时介绍了β磁谱仪测量原理、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及一些实验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电子的动量电子的动能相对论效应β磁谱仪闪烁记数器。 引言: 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的宏观的物理运动规律,它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却在高速微观的物理现象分析上遇见了极大的困难。随着20世纪初经典物理理论在电磁学和光学等领域的运用受阻,基于实验事实,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为了验证相对论下的动量和动能的关系,必须选取一个适度接近光束的研究对象。β-的速度几近光速,可以为我们研究高速世界所利用。本实验我们利用源90Sr—90Y射出的具有连续能量分布的粒子和真空、非真空半圆聚焦磁谱仪测量快速电子的动量和能量,并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对论关系。 实验方案: 一、实验内容 1测量快速电子的动量。 2测量快速电子的动能。 3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符合相对论效应。 二、实验原理 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物理的运动规律,它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同一物体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到的运动学量(如坐标、速度)可通过伽利略变换而互相联系。这就是力学相对性原理: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们试图将伽利略变换和力学相对性原理推广到电磁学和光学时遇到了困难;实验证明对高速运动的物体伽利略变换是不正确的,实验还证明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同一常数。在此

量子科学实验

量子科学实验 一、背景及科学意义 根据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系列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称量子卫星)所属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首批启动的先导专项之一。在2008年立项的中科院重大创新项目“空间尺度量子实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近一年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论证、工程立项综合论证,于2011年12月23日正式立项启动。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将借助于卫星平台,一方面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的无条件安全的量子通信,促进广域乃至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另一方面,将是国际上首次在宏观大尺度上对量子理论本身展开实验检验,在更深层次上为认识量子物理的基础科学问题、拓宽量子力学的研究方向做出重要贡献。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所发展起来的技术,还将为在空间尺度对广义相对论效应、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深入检验奠定基础,促进整个物理学的发展。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总重量631公斤,将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运行于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97.37°,设计在轨运行寿命2年。有效载荷有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量子纠缠源及实验控制与处理机和高速相干激光通信机。卫星配置两套独立的有效载荷指向机构,通过姿控指向系统协同控制,可与地面上相距千公里量级的两处光学站同时建立量子光链路,光轴指向精度优于3.5urad。 二、科学目标 1、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 三、研制历程

就目前的实验验证来说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谁是最精确的物理学分支

就目前的实验验证来说,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谁是最精确 的物理学分支? 【芦苇声的回答(35票)】: 要破题,首先要准确定义什么叫「精确」。 对「精确」的理解,一般来说有三种: 能测量到的效应最小、最微弱;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值偏差最小;实验本身的误差(统计误差+系统误差)最小。如果从实验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采取的是第三种理解。这实际上涉及到两个概念:Accuracy(准度)和Precision(精度)。准度描述的是实验的结果和「真值」——真理的值、绝对意义上的真正的值——之间的差距;「精度」描述的是实验结果和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值」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不确定度」。这两者的意义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不可混淆。「真值」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光速的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未必可以准确地得知。以前的科学工作者,一般采用一个广受承认的理论预言值或预测值,作为「真值」,以方便描述实验的准度。但现代科学认为,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是「有效理论」,都有其适应范围,否定「普适理论」的存在,即使现今的理论未有找到不适用的反例,未必代表以后没有(参见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度」比「准度」更适合用来衡量物理学实验的精确性——因为你

不知道你所用的理论是否是「正确的」,失去了标尺,比较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从这两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判断: 理解1不是个好定义,因为它的精度和准度都有可能很差,比如家用体重秤,以千克为单位可以给你小数点后4位的数字,但误差可能达到500克;理解2定义的是准度,但没有涉及到精度,从上面的讨论中可知,它不是一个好的标准;这是当今实验科学采用的理解。而我们说一个理论「精确」,需要做到两件事: 实验的误差要尽可能地小(理解3意义下)。理论的预言值与实验测量值的差别要尽可能地小。这里有一篇文章: The Most Precisely Tested Theory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作者是Union College in Schenectady, NY的物理系副教授。他介绍了理解1和理解3意义下的两个「最精确」的实验。理解1意义下,相对论胜出,因为它能测量到的效应是 。理解3意义下,QED(量子电动力学)胜出,那就是著名的 实验,测量的是电子的反常磁矩。g是粒子磁矩,狄拉克方程里用g表示,也称为「g因子」。狄拉克方程预言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殷业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上海200234 yinye@https://www.360docs.net/doc/1316262697.html, 摘要: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这些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时空观,从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出发重新审视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说明:不同的“物质空间”中时间是不同的,从而获得了对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的统一认识。 关键词:虚空;物质空间;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相对论;牛顿力学 中图分类号:O4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1]到爱因斯坦[2],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他们的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以上四位伟人对时空的答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间和空间只有一种,但以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3,4,14]为基础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虚空”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另一种是“物质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和空间”,前一种时间是空间无关的,后一种时间是空间相关的,所以在“物质空间时空观”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可以得到了统一,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虚空和物质空间 牛顿在“原理”[1]中阐述的绝对空间是:“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牛顿的绝对空间有如下几层含义,(1)绝对空间是真实感知空间的抽象;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玻璃围成的正方体,假设这个玻璃正方体相对绝对空间静止,将玻

广义相对论的学习总结

广义相对论的学习总结 1.引言 1.1前言 经过过去一年对广义相对论的学习,基本对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这篇文章是为了总结自己学习的体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广义相对论的理解。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也为了文章的简洁,所以省去数学推导,仅保留基本的数学公式和方法说明。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一大理论成果,可以解释宏观世界一切物体的运动,可以在一切坐标系下运用,本身又保持了相当完美的对称性和简洁性。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广义相对论的许多结论都得到了证明,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构成了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 1.2导语 在具体介绍广义相对论的内容之前,我想用自己的语言,对广义相对论的思想和研究问题步骤做一个小的总结和介绍。总的来说,广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四个假设之上,通过这四个假设,爱因斯坦认为惯性场和引力场等效,以及所有参考系的平权性。然后爱因斯坦把引力场认为是一种几何效应。是由于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导致空间的空间扭曲。 在数学上,用张量来代表物理量,以满足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下都成立。用黎曼几何来刻画弯曲空间,联络来描述引力强度,曲率

张量来描述空间弯曲,度规张量来描述引力势。 接下来便是构建场运动方程。我们可以用惠曼的名言总结道:“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按照爱因斯坦的想法,引力是由于质量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几何效应。所以爱因斯坦场方程左边应该是反映时空的几何性质的张量,右边是能动张量。再继续利用能量守恒定律,便可以推出爱因斯坦场方程。 应用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得到了很多新奇的结论和实验预言,并且以“水星进动”和“引力红移”为代表的实验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引力弯曲效应极大情况下黑洞的存在。 而广义相对论作为宇宙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近几十年观测技术的进步,使得宇宙学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 2.基本假设 广义相对论建立在以下假设下。 2.1等效原理 广义相对论用的是强等效原理。 引力场与惯性场的的一切物理效应都是局域不可分辨的。 2.2马赫原理 惯性力起源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起源于受力物体相对于遥远星系的加速运动,而且与引力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物理根源。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继狭义相对论之后,深入研究引力理论,于1913年提出的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这一理论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它把引力场归结为物体周围的时空弯曲,把物体受引力作用而运动,归结为物体在弯曲时空中沿短程线的自由运动。因此,广义相对论亦称时空几何动力学,即把引力归结为时空的几何特性。 如何理解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呢?这里我们借用一个模型式的比拟来加以说明。假如有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按牛顿的看法,它们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将彼此接近。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则并不认为这两个钢球间存在吸引力。它们之所以相互靠近,是由于没有钢球出现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现在两个钢球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这就相当于因时空弯曲物体沿短程线的运动。所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不存在“引力”的引力理论。 进一步说,这个理论是建立在等效原理及广义协变原理这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等效原理是从物体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这个基本事实出发,认为引力与加速系中的惯性力等效,两者原则上是无法区分的;广义协变原理,可以认为是等效原理的一种数学表示,即认为反映物理规律的一切微分方程应当在所有参考系中保持形式不变,也可以说认为一切参考系是平等的,从而打破了狭义相对论中惯性系的特殊地位,由于参考系选择的任意性而得名为广义相对论。 我们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一切有质量的物体均相互吸引,这是一种静态的超距作用。 在广义相对论中物质产生引力场的规律由爱因斯坦场方程表示,它所反映的引力作用是动态的,以光速来传递的。 广义相对论是比牛顿引力论更一般的理论,牛顿引力论只是广义相对论的弱场近似。所谓弱场是指物体在引力场中的引力能远小于固有能,力场中,才显示出两者的差别,这时必须应用广义相对论才能正确处理引力问题。 广义相对论在1915年建立后,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检验其正确性,即所谓三大实验验证。这就是光线在太阳附近的偏折,水星近日点的进动以及光谱线在引力场中的频移,这些不久即为当时的实验观测所证实。以后又有人设计了雷达回波时间延迟实验,很快在更高精度上证实了广义相对论。60年代天文学上的一系列新发现:3K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X射电源等新的天体物理观测都有力地支持了广义相对论,从而使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兴趣由冷转热。特别是应用广义相对论来研究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已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热门前沿。 爱因斯坦一直把广义相对论看作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他说过,“要是我没有发现狭义相对论,也会有别人发现的,问题已经成熟。但是我认为,广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1)厄缶实验 19世纪末,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用扭秤证实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在极高的精确度下,彼此相等。厄缶实验的设计思想极为简单。扭秤的悬丝下吊起一横杆,横杆两端悬吊着材料不同、重量相同的重物。达到平衡后,使整个装置沿水平旋转180°,若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由于无额外转矩出现,整个装置 将始终保持平衡。最后厄缶以10-9的精度,证实了两种质量的等同。由于利用简单而巧妙的实验得到精度 极高的测量结果,厄缶获得德国格廷根大学1909年度的本纳克(Benecke )奖。 1933年6月20日,爱因斯坦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作题为《广义相对论的来源》的讲话,表示他提出等效性原理的当时。并不知道厄缶实验。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贬低厄缶实验的意义,它应该作为全部广义相对论的重要奠基石。鉴于这一实验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广义相对论理论的可靠性,以后几十年来,人们对这一实验的兴趣有增无减。1960~1966年,狄克(Robert Henry ,Dicke ,1916~)等人为提高厄缶实验的精度,把厄缶的扭秤横杆改成三角形水平框架,又把石英悬丝表面蒸镀铝膜以避免静电干扰,并将整个装 置置于真空容器中,使实验的精度推进了两个数量级,达到(1.3±1.0)×10-11。1972年,前苏联的布拉 金斯基(Braginsky )和班诺夫(Panov )对厄缶实验又做了重大的改进。他们采用电场中的振荡法,旋转 由激光反光光斑记录在胶片上,使实验结果又在狄克的基础上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即9×10-13。 (2)水星近日点进动的观测 在经典力学这座坚固的大厦中,牛顿力学犹如擎天大柱,已经经受住了两个世纪的考验。把引力作为力的思想似乎根深蒂固。随着时间的推移,牛顿力学的成功事例在不断地增多。1705年哈雷(Edmund Halley ,1656~1742)用牛顿力学计算出24颗彗星的结果,并指出在1531年、1607年和1688年看到的大彗星,实际上是同一颗,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哈雷彗星。克雷洛(Alxis Claude Clairaut ,1713~1765)在仔细地研究了哈雷的报告后,又根据牛顿力学计入了木星与土星对彗星轨道的影响,预言人们将在1758年圣诞节观测到这颗彗星,果然它如期而至。后来人们又先后在1801年、1802年、1804年以及1807年发现木星与土星轨道间有四颗小行星,它们的轨道也都与牛顿引力理论的计算结果相符。19世纪40年代,法国的勒威耶(Urbain Jean Jeseph Leverrier ,1811~1877)、英国的亚当斯(John Couch Adems ,1819~1892)分别对天王星的轨道偏差做了计算,由此导致了海王星的发现,这又是牛顿力学的一次辉煌的胜利。 尽管牛顿力学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成功,人们还是发现有一个现象不能由它得到解释。从1859年起,勒威烈接受了阿拉戈的建议。开始把观测的重点放在众星的微小摄动上。他的观测与计算表明,水星的近日点每百年的进动量大约比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值多出40弧秒。1845年,他提出,水星的反常运动是受到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的影响,他称这颗行星为“火神星”,但是始终未能从观测中发现这颗火神星。1882年.美国天文学家纽科姆(Simon Newcomb ,1835~1909)对水星的进动又做了更加详细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水即B 点的进动量应为43″/百年。开始,他认为这是发出黄道光的弥散物质使水星的运动受到了阻尼,后来又有人企图用电磁理论作出解释,但是都没有获得成功。 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建立后,史瓦西(Karl Sahwarzschild ,1873~1916)很快地找到了球对称引力场情况下的引力场方程解,后来被称为史瓦西解,或史瓦西度规。爱因斯坦认为太阳的引力场适用于史瓦西解,由此应该对水星的近日点进动作出解释。他认为,水星应按史瓦西场中的自由粒子方式运动;其轨迹就是按史瓦西度规弯曲的空间中的测地线。按这种假设计算,水星每公转一周,它的近日点的进动角应为)1(242222 2 e c T a -=πε,其中a 为水星公转轨道的半长轴,e 为椭圆轨道的偏心率,T 为水星年周期。当把水星年折合为地球年以后,计算出水星近日点的近动角为43″/百年。这一结果恰好与纽科姆的结果相符,它不但解决了牛顿引力理论多年的悬案,而且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成为验证广义相对论的三大有名的实验判据之一。 在获得这个实验判据的当时。正是爱因斯坦废除他原来的引力场方程,并建立新的场方程后的不久。

曾育盼_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学习感想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学习感想 粒子物理:曾育盼16212299 我导师是研究暗物质理论的张宏浩老师,也是《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任课老师。在学这门课前我学过一点广义相对论的皮毛,学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学习感想。 我们知道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广,它将狭义相对论从惯性系推广到了非惯性系,从平直空间推广到了弯曲时间。而我也了解到量子场论是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老想着统一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我某一天学广义相对论时突然想到:度规可以描述时空的弯曲,量子场论中也有度规,那把弯曲时空的度规代入不就得到了弯曲时空的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了吗?这不就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吗?虽然挺激动,但是隐隐觉得不会这么简单。在第一节《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后,我向张老师请教这个问题,张老师说:对呀,这就是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我说:那这不就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吗?老师说:但是这是半经典的,引力并没有量子化。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想起了玻尔的半经典氢原子模型,虽然是半经典的,但是物理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也许这种半经典的理论也会打开一条新道路。昨天去听施郁老师的讲座,他提了一下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是半经典。我突然想: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不可调和,但是似乎人们默认量子力学是正确,广义相对论需要被修改(量子化),也许结果是量子力学需要被“相对化”呢! 除了教书育人,张老师还邀请知名学者梁灿彬与戴自海老师来课

上给我们做讲座。梁老师的讲座涉及黑洞、虫洞、多维时空。其中四维立方体的循序渐进的推演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关于穿越的过程,并不是像我开始想的那样是从虫洞的洞里穿过的,而是沿着洞壁穿过的。我们平常看到虫洞的图,只有那个面(压缩掉一维)才是我们的活动区域。而额外维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戴老师讲了宇宙的起源。其中的暗能量令我印象深刻。我问他暗能量用什么来描述,老师说就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我震惊于这么复杂的东西原来只是用这么简洁的常数来描写。 之前我也看过爱因斯坦场方程。也知道由它引出了宇宙学这样一门学问。而宇宙看起来这么纷繁复杂,让人觉得宇宙学也必定是一门纷繁复杂的学问。那么由场方程推出宇宙学方程的过程应该也是复杂的。但是看过张老师在《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上的推导,我才发现原来宇宙学并没有那么复杂。宇宙学方程甚至看起来有点简洁优美。 而从场方程推出水星进动、引力波、黑洞等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一个方程可以导出这么多有趣现象,充分说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强大。 总结:张老师的《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轻松幽默,收获多多:学到了知识,解决了疑惑,还更新了一些观念。当然,由于我个人的懒惰与后期重心放到了量子场论上,对于广义相对论的学习并不是很深入,希望之后的学习可以对广义相对论与宇宙有进一步的了解。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爱因斯坦 .

第一部分狭义相对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几何命题的物理意义 4 2.坐标系 5 3.经典力学中的空间和时间7 4.伽利略坐标系8 5.相对性原理(狭义)8 6.经典力学中所用的速度相加定理10 7.光的传播定律与相对性原理的表面抵触10 8.物理学的时间观12 9.同时性的相对性14 10.距离概念的相对性15 11.洛伦兹变换16 12.量杆和钟在运动时的行为19 13.速度相加定理斐索实验20 14.相对论的启发作用22 15.狭义相对论的普遍性结果22 16.经验和狭义相对论25 17.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27 第二部分广义相对论29 18.狭义和广义相对性原理29 19.引力场31 20.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是广义相对性公设的一个论据32 21.经典力学的基础和狭义相对论的基础在哪些方面不能令人满意34 22.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几个推论35 23.在转动的参考物体上的钟和量杆的行为37 25.高斯坐标41 26.狭义相对论的空时连续区可以当作欧几里得连续区43 27.广义相对论的空时连续区不是欧几里得连续区44 28.广义相对性原理的严格表述45 29.在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解引力问题47 第三部分关于整个宇宙的一些考虑49 30.牛顿理论在宇宙论方面的困难49 31.一个“有限”而又“无界”的宇宙的可能性50 32.以广义相对论为依据的空间结构53 附录54 一、洛伦兹变换的简单推导54 二、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世界”)57 三、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实58 (1)水星近日点的运动59 (2)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60 (3)光谱线的红向移动62 四、以广义相对论为依为依据的空间结构64 五、相对论与空间问题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