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选择题)

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选择题)
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选择题)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官学的的衰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A.西周B.春秋C.战国D.东周

2.私学的教学场所一般是()。A.固定的B.不固定的C.在都城D.在乡村

3.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A.墨子B.孔子C.老子D.孟子

4.“六经”中除了《诗经》、《尚书》、《礼》、《乐经》和《春秋》外,还有()。

A.《左传》

B.《道德经》

C.《中庸》

D.《易经》

5.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原则。

A.深造自得

B.教亦多术

C.专心致志

D.启发诱导

6.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

A.学行结合

B.学教结合

C.学辩结合

D.学与反省结合

7.孔子的道德教育要求,对于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要作到()。

A.仁

B.忠恕

C.孝悌

D.爱

8.《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是()。

A.荀子

B.子贡

C.颜渊

D.子思

9.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B.“过而勿惮改”C.立志D.力行

10.孔子讲的温故知新的“故”指的是()

A.刚学过的书本知识

B.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

C.刚了解的社会知识

D.过时的知识

11.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A.庠序之学B.国学C.私学D.泮宫

1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A.私学盛行B.教育平等C.刚刚萌芽D.学在官府

13.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由国学和()构成。A.畴人之学B.乡学C.家庭教育D.大学教育

1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武功之学

B.生产劳动教育

C.艺术教育

D.礼乐教育

15.私学发端于()。A.西周B.春秋中叶C.春秋末期D.战国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孔丘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A.学、思、行结合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E. 持志养气

2.春秋战国时的“显学”是指()。A 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E农家

3.夏代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有()。

A.军事教练

B. 宗教教育

C. 人伦道德教育

D.书学教育

E.艺术教育

4.商代的文字从构造来看,汉字构造的几条原则()均具备。

A.象形

B. 会意

C. 指事

D. 形声

E. 假借

5.商代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A.思想政治教育

B.军事教育

C.法制教育

D.礼乐教育

E.书数教育

6.西周时期出现“学在官府”的现象,其原因为()。

A.民间没有学校

B.老百姓不愿学习

C.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D.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E.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7.西周的教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家庭教育

B.小学教育

C.大学教育

D.乡学

E.庠学

8.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为基本学科。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诗

E.易

9.春秋时期官学衰废的原因有()

A.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

B. 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

C.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

D.奴隶们对教育的反抗

E.奴隶主贵族要普及教育

10.春秋时期士阶层的特点有()

A.是自由民

B.可能上升,做官食禄

C.可能成为统治阶级的附庸

D.可能下降,自食其力

E.可能成为依附土地的小人

11.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包括()

A.新兴地主阶级

B.农民

C.手工业者

D.商人

E.奴隶主贵族

12.下面哪些符合私学的历史特点()

A.不一定有固定教育场所

B.政教分设

C.学校向平民开放

D.官师分离

E.思想自由

13.孔丘对君子强调三方面的修养要求,()

A.敬德保民

B.仁者不忧

C.知者不惑

D.勇者不惧

E.学而优则仕

1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谓“文”,主要是西周传统的()。

A.《诗》

B.《书》

C.《礼》

D.《乐》

E.《易》

15.孔丘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A.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B.要有不耻下问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C.学、思、行结合

D.启发诱导

E.因材施教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设计的教学进程,达到“大成”需要()。A五年B七年C九年D十一年

2.稷下学宫是哪个国家设立的()。A鲁国B齐国C秦国D魏国

3.来到稷下学宫中游学的学派要()。A经官方同意B来去自由C名人推荐D考核选拔

4.稷下学宫给予教师很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其中()曾经三任“祭酒”。

A 孟子B墨子C荀子D杨子

5.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的是()。

A孔子B老子C孙子D孟子

6.在孟子看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A学知识B“明人伦”C学手艺D学军事

7.孟子用“一暴十寒”的道理来说明学习要()。

A专心有恒B盈科而进C教亦多术D深造自得

8.提出“性善论”的是()。A子夏B许行C庄子D孟子

9.提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A李悝B荀子C商鞅D吴起

10.《劝学》篇是()的著作。A 孟子B荀子C孔子D邹衍

11.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A科技教育B道德教育C法律教育D军事教育

12.墨子代表的()阶级的利益。A地主阶级B奴隶主C“农与工肆之人”D知识分子

13.墨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A君子B兼士C手艺人D教师

14.墨子的教育态度是()。A上说下教B“不扣不鸣”C有教无类D诲人不倦

15.《学记》中的“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的是()。

A正课学习和业余爱好的关系B主要学习内容和次要学习内容的关系

C学习与工作的关系D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16.《学记》来源于()一书。A 《礼记》B 《中庸》C《大学》D《论语》

17.《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原则。A长善救失B教学相长C学习观摩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8.《学记》中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的施教原则,其意为()。

A循序渐进B及时施教C预防性原则D启发诱导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墨家确定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归纳为()

A.政治和道德教育

B.科学和技术教育

C.文史教育

D.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E.经学教育

2.《礼记》中就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其历史影响而言,当推()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乐记》

E.《王制》

3.先秦法家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有( )。

A.崇尚复古,坚持遵先王之教

B.坚持历史进化论,主张废先王之教

C.反对礼乐教育

D.重视礼乐教育

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诸子百家时期,属于儒家的重要学派有()

A.思孟学派

B.荀况学派

C.西河学派

D.黄老学派

E.今文经学

5.孟轲提出的教学思想有()

A.反求诸己

B.盈科而进

C.教亦多术

D.专心致志

E.深造自得

6.战国时期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四家私学是()。

A阴阳家B儒家C法家D墨家E 道家

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A李悝B吴起C商鞅D韩非E李斯

8.稷下学宫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其职能有()。

A讲学B著述C育才D咨政E议政

9.稷下学宫的特点有()。

A学术自由B待遇优厚C治学严谨D思想统一E生活刻苦

10.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表现在()

A培养了众多的知识分子B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C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D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E留给人以思考

11.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主要有()

A主动B创造C实践D量力E勤奋

12.孟轲的“仁政”主张有()。

A制民之产B民为贵C社稷次之D君为轻E好的政治是教育

13.孟轲认为实现“大丈夫”人格理想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

A持志养气B动心忍性C存心养性D反求诸己E兼爱天下

14.法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有()

A禁“二心私学”B绝对的“性恶论”C “以法为教”D “以吏为师”E提倡“耕战”

15.《中庸》提出的学习的过程为()。

A博学之B审问之C慎思之D明辨之E笃行之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颁布“挟书令”者()A. 汉武帝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文帝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提出的。A.秦代B.西汉C.东汉D.曹魏

3.为了文字统一,总结出一种新的字体——小篆的是()。

A.秦始皇

B. 汉高祖

C. 汉文帝

D.李斯

4.汉初文教政策是各家并存,推重()。A.法家B.儒家C.黄老之学D.墨家

5.汉末宦官集团为扩大政治势力创办了一所学校()

A.经馆

B.太学

C.鸿都门学

D. 宫邸学

6.初步建立学校系统——官学和私学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南北朝

7.汉太学教师称为()。A.博士B.祭酒C.助教D.学正

8.董仲舒的主要论著有()。A.《论衡》B.《举贤良对策》C.《政务》D.《讥俗》

9.董仲舒的()对我国封建教育制度产生了极大影响。

A.“禁私学以吏为师”

B.三大文教政策

C.道德教育

D.教学方法

10.从朴素唯物主义观出发,比较正确揭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的人是()

A.董仲舒

B.王充

C.贾谊

D.文翁

11.西汉时期在学术上不拘门户之见,广采众家之上,而且经注简明扼要的学者是()。

A.董仲舒

B.贾谊

C.王充

D.郑玄

12.在我国历史上首先论胎教的是()。A.董仲舒B.贾谊C.王充D.郑玄

13.王充在论述人性和教育的作用时提出了()。

A.五常之气

B.人性是天生的素质

C.性恶论

D.性善论

14.汉朝经学教育中多采用章句,章句实际上是()。

A.经师教学所用的讲义

B.语法

C.教学大纲

D.教课书

15.汉代在识字教育所用的字书中流传最广,而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

A.《仓颌篇》

B.《凡将篇》

C.《急就篇》

D.《三字经》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有()

A.“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B.兴太学以养士

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D.重视知该分子作用

E.废除“挟书律”

2.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主要有()。

A.统一文字

B.严禁私学

C.吏师制度

D.实行察举制

E.重视教育

3.汉初文教政策与秦朝截然不同,其特点为()。

A.独尊儒术

B.广兴太学

C.重视知识分子作用

D.允许开办私学

E.废除“挟书律”

4.董仲舒对汉武帝提出的重要建议,后来成为政府施行的三大文教政策,它们是()。

A.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B.兴太学以养士

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D.创建地方官学

E.允许私学

5.太学的教学形式因不同时间、不同条件而有发展,主要有()。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都讲D.次第相传E.函授

6.汉代的学校类型主要有()

A.太学

B.鸿都门学和

C.宫邸学

D.郡国学

E.四门学

7.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

A.私塾

B.社学

C.书馆

D.经馆

E.义学

8.两汉私学兴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BCDE):

A.政府严厉督促办学

B.汉初缺乏官学设置

C.士人必读儒家经典,在政治上才有出路,

D.有一批学术造诣很深者但仕途不得志

E.古文经学者为了扩大学术影响,不得不到民间传授

9.两汉郡国学的办学目的主要有()。

A.培养本郡的属吏

B.向朝廷推荐地方学校中特别突出的优秀学

C.社会普遍推行道德教化

D.传播农业知识

E.维护地方治安

10.汉代章句之学表现了不同经师的学术风格,形成了所谓的()。

A.教法

B.国法

C.军法

D.师法

E.家法

11.贾谊提出给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要求怀孕的妇女要做到()。

A.立而不跛

B.坐而不差

C.笑而不喧

D.独处不倨

E.虽怒不骂

12.贾谊在个体品德修养方法上强调以下几点()。

A.明确“品善之体”

B.积小成大,

C.防微杜渐

D.重视环境的影响

E.立志

13.董仲舒提出的道德修养的原则方法是()

A.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B.以仁安人,

C.以义正我

D.必仁且智

E.持志养气

14.董仲舒在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应该()。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强勉努力

D.专心致志

E.精思要

15.王充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成五个级别,他们分别是()。

A.文吏

B.儒生

C.通人

D.文人

E.鸿儒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士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考试制

2.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是()

A.《颜氏家训》

B.《师说》

C.《养性》

D.《傅子》

3.封建教育制度初步形成于()。A.秦B.汉C.晋D.南北朝

4.地方官学起于()。A.汉B.南北朝C.隋D.唐

5.()确立了完整的州郡学校教育制度。A.曹魏B.晋C.南朝D.北魏

6.魏晋南北朝时的私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 )。

A.独尊儒术

B.多向发展

C.漫无目的

D.学风不正

7.推行九品中正制,有利于保证()的政治持权。A.平民B.士族C.小官员D.国家

8.国子学创办于(),它的创办是魏晋时期士族阶层政治、经济特权在教育上的反映。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9.我国历史上首先涉足教育经济学领域的是()A.董仲舒B.王充C.傅玄D.颜之推

10.太学实行五经课试法是在()。A.汉B.魏C.晋D南北朝

11.打破汉以来儒学为宗、标志我国专科教育开始的事件是()。

A.设立四馆

B.立国子学

C.设律学

D.设算学

12.总明观是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其设立是在()。

A.南宋

B.南齐

C.南梁

D.南陈

13.北齐在学制上的贡献是设置了()。A.集雅馆B.士林馆C.国子寺D.皇宗学

14.颜之推的教育的目标在培养()A.文人B.艺术家C.军事家D.治国人才

15.颜之推主张的教育主要内容是()。A.文史B.农业知识C.经术D.德与艺

(二)多项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官学教育制度呈现的新变化有()。

A.于太学之外创设了国子学

B.南朝出现了学馆这种新型教育机构

C.出现一批专科教育的教育机构

D.北魏正式确立了地方官学制度

E.北齐创立国子寺

2.曹魏太学办理不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A.学官逃选不精

B.生员择取不严

C.学官升迁及官员考选制度有弊

D.战争动乱

E.政府不重视

3.南朝宋文帝时开设的四馆是()。

A.儒学馆

B.玄学馆

C.史学馆

D.文学馆

E.数学馆

4.南朝的梁武帝在学校建设方面很有建树,中央官学有以下几所()。

A.五馆

B. 集雅馆

C. 国子学

D. 士林馆

E. 律学

5.北魏的中央官学先后设置的主要有()。A.国子学B.皇宗学C.太学D.四门学E.武学

6.北朝的中央官学中,与南朝一样设有专门学校,主要有()。

A.经学

B.武学

C.律学

D.书学

E.算学

7.北朝的地方官学远较南朝发达,主要表现在()。

A.学校开课多

B. 统治者对地方设学重视

C.学制的完备

D.学制长

E.生源广

8.北魏的地方官学主要有()。

A.县学

B.社学

C.州郡立学

D.乡党之学

E.义学

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主要有()。

A.傅玄

B.王充

C.贾谊

D.颜之推

E.王守仁

10.颜之推认为教育的目标在培养于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包括()。

A.朝廷之臣

B.文史之臣

C.军旅之臣

D.蕃屏之臣

E.使命之臣和兴造之臣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唐代采取的文教政策是()。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罢黜百家

C.推崇黄老之术

D.信奉法家

2.从学校入学资格看,唐代学校教育具有()A民主性B.严格等级性C.平民性D.官僚性

3.科举制产生于()。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

4.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A“性三品”B “性本恶”C“性本善”D.“性伪”

5.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A《师说》B《春秋繁露》C.《五经正义》D.《非国语》

6.唐代科举考试中,采用论文形式,要求运用经书对现实问题提出看法的考试方法叫()。

A.帖经

B.墨义

C.策问

D.诗赋

7.科举产生后,科举与()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封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A经济B.官府C.学校D.政治

8.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是()。A.唐玄宗B.唐高祖C.唐太宗D.唐中宗

9.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是在()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10.唐代支持科举制,为考进士的人们创办了()。A.广文馆B.崇玄馆C.修文馆D.弘文馆(二)多项选择题

1.唐朝中央官学主要有国子监领导下的()

A.国子学

B.太学

C.四门学

D.书学、算学和律学

E.广文馆

2.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是()

A.尊崇儒学

B.提倡佛教

C.重视道教

D.利用法学

E.兼顾墨教

3.科举制自产生后,经过唐代200多年的发展,形成的考试方法有()

A.帖经

B.口试

C. 墨义

D.策问

E.诗赋

4.唐代国子监的“六学”是(ABCDE)A.国子学B.太学C.四门学D书学.E.算学和律学

5.唐朝中央官学有在中央各专职行政机构中附设的学校,其中药学类主要有()。

A.医学

B.针科

C.按摩

D.咒禁

E.药园

6.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有(ABCDEF)。

A.增添教育内容,扩大知识范围

B.教育的等级性明显

C.学校类型的多样化

D.学校的分布面较广

E.重视医学教育

F.教育、研究和行政机构三者合为一体

7.就专科学校而言,唐朝开设的课程繁多,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主要有(ABCDE)。

A.书学

B.算学

C.律学

D.医学

E.崇玄学

8.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类型有(AB)。A.常科B.制科C.察举D.九品中正E.武举

9.唐代经常举行的科举考试科目是常科中的(ABCDEF)

A.秀才

B.明经

C.进土

D.明法

E.明字

F.明算

10.科举制在历史上存在1300多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主要是(ABC)。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

C.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D.受士人拥护

E.老百姓感觉公平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臣擅权的经验教训,宋初各帝采取()国策。

A.文武兼重

B.重武轻文

C.重文轻武

D.罢黜百家

2.由周敦颐提出,经二程发展,最后由朱熹完成的儒学理论史称()

A.经学

B.心学

C.玄学

D.理学

3.宋代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学术派别被称为()。A.新学B.事功学派C.心学D.汉学

4.熙宁兴学运动中,新创设的太学升学方式是()。

A.三舍法

B.分斋法

C. 历事制度

D.五经课试法

5.北宋第一次兴学的主持人是()。A.孙复B.蔡京C.王安石D.范仲淹

6.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学内容的特征是()。

A.存天理

B.灭人欲

C.穷其理

D.学其事

7.北宋著名的学者多在官学任教,而南宋著名的学者却多在书院讲学。如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就曾在()讲学过。A.嵩阳书院B.白鹿洞书院C.岳麓书院D.睢阳书院

8.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的是()书院。

A.嵩阳书院

B.石鼓书院

C.岳麓书院

D.白鹿洞书院

9.分斋教学法的发明人是()。A.张载B.石介C.胡缓D.邵雍

10.元代在教育上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首创一种地方基层教育组织()将化民成俗的工作深入到农村。A.庠学B.义学C.社学D.卫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纵观宋朝历史,“兴文教”的政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概要地说,它表现为以下方面()A.重视科举,重用士人B.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C.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D.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E.官学等级制度更加严格

2.元朝的中央官学有()A.国子学B.蒙古国子学C.回回国子学

D.太学

E.司天台和太史院附设学校

3.从宋元开始各类蒙学教材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急就篇》

E.《劝学》

4.理学的创始人主要有()A.“理学三先生”B.“北宋五子”

C.“陆王心学”派

D.“新学”派

E.“事功学派”

5.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

A.范仲淹

B.王安石

C.蔡京

D.欧阳修

E.司马光

6.吕祖谦的《白鹿洞书院记》和王应麟《玉海》认为“天下四大书院”应该是()

A.白鹿洞书院

B.嵩阳书院

C.岳麓书院

D.睢阳书院

E.石鼓书院

7.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A.立志

B.居敬

C.存养

D.省察

E.力行

8.宋朝书院的特点主要有()。

A.科举及第

B.自由研究学问

C.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

D.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

E.书院官学化的倾向已经出现

9.宋元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最突出的有()。

A.强调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B.重视用《须知》、《学则》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

C.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D.对儿童严加管教

E.尊重儿童的人格

10.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 )。A.循序渐进B.熟读精思

C.虚心涵泳

D.切己体察

E.著紧用力

F.居敬持志;

11.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A.识字教学的教材

B.伦理道德的教材

C.历史教学的教材

D.诗歌教学的教材

E.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学的教材

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是()。

A.湖南自修大学

B.上海大学

C.黄埔军校

D.劳动学院

2.到1926年,全国各种教会学校共有学生约()。A.30万B.50万C.80万D.120万

3.1922年3月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A.《教会教育问题》

B.《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C.《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D.《教育独立议》

4.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释社会与教育现象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5.指出三纲学说是一切封建道德和政治的大原,是一种“奴隶道德”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6.在引进西学的程度上,洋务教育注重的是()。

A.制度层面

B.思想层面

C.技艺层面

D.文化层面

7.关于平民教育思潮,提出平民教育必须符合劳动人民谋求自身解放的根本利益,应该与破除阶级统治的革命斗争同时进行,这一派是()。A.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B.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

D.乡村建设派

8.以胡适、张东荪为代表的工读主义观点,认为工读主义是()。

A.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

B.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C.救济我国现社会的-种切实可行的主义

D.实现无须政府的“大同”生活

9.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A.工学会B.留法俭学会C.中国科学社D.中华职业教育社

10.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成立时间是()。A.1912年B.1915年C.1919年D.1922年(二)多项选择题

1.鲁迅深刻揭露控诉以君权、夫权、父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文章有()。

A.《狂人日记》

B.《我的节烈观》

C.《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D.《风波》

E.《故乡》

2.陈独秀指出:中国教育模仿西洋学校数十年,而成效毫无,原因是()。

A.远离西方近代教育的“真精神”

B.所实行的新教育依旧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C.简单模仿,食洋不化

D.科举制度没有完全废除

E.引进西学不彻底

3.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当时主要有()。A.教育的乡村化

B.教育的个性化

C.教育的平民化

D.教育的实用化

E.教育的实用化

4.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有()。

A.推行注音字母

B.改中小学国文科为国语科

C.实行白话文教材

D.中等教育开始注意科学和实用

E.改革教学方法

5.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主要有()。

A.普及义务教育

B.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C.教育普及有所发展

D.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E.师范教育和大学的改革

6.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参加者下列有()。

A.周恩来

B.邓小平

C.陈毅

D.王若飞

E.陈延年

7.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多为从欧美归来的留学生,主要有()。

A.曾琦

B.左舜生

C.李璜

D.余家菊

E.陈启天

8.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各种教学法相继传入中国,其中对中国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影响最大的是()。A.文纳特卡制 B.葛雷制C.德克乐利教学法D.设计教学法E.道尔顿制

9. 1922年的新学制体的特点有()。

A.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缩短了小学年限

C.中等教育延长学制并分段D增强了职业教育E.师范教育种类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F.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

10.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干部学校有()。A.湖南自修大学B.上海大学

C.农民运动讲习所

D.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E.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

第十五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中,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徐特立

B.陶行知

C.陈鹤琴

D.雷沛鸿

2.南京国民政府“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终告形成是在()。

A.1927年

B.1929年

C.1931年

D.1935年

3.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了的教育方针是()。

A.抗战建国

B.教育服务抗战

C.教育第一

D.“战时须作平时看”

4.1927年6月广州国民政府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设置了()。

A.大学院

B.教育部

C.教育委员会

D.教育行政委员会

5.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以1922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

A.《教育方针及实施原则案》

B.《三民主义教育实施方针》

C.《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

D.《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

6.日伪当局贯彻奴化教育方针的《学制纲要》公布于()。

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41年

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杨贤江

8.杨贤江认为教育属于()。A.上层建筑B.生产力范围

C.生活范围

D.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9.提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10.黄炎培的教育思想主要是()A.活教育B.生活教育C.平民教育D.职业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陶行知为城乡普及教育而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 )。

A.爱国女校

B.晓庄师范学校

C.平民学校

D.山海工学团

E.中华职业学校

2.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规定了战时教育教育方针要点主要有()。

A.三育并进;

B.文武合一

C.农村需要与工业需要并重

D.教育目的与政治目的一贯

E.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

3.遵循战时教育方针,国民政府为保存教育实力采取了以下措施()。

A.高校迁移

B.学校国立

C.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D.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

E.坚强对学校控制

4.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是由()组合而成。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南开大学

D.复旦大学

E.浙江大学

5.国民政府对学校教育管理进行控制的措施有()。

A.“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

B.实行童子军训练和军训

C.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

D.实行毕业会考制度

E.建立特务系统

6.中学生毕业会考制度的实施在当时社会引起的反响很复杂,表现为()。

A.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持维护态度

B.学生家长颇多支持

C.教师反对者众

D.学生坚决反对

E.教育界人士大多慎重

7.在伪满的学校系统之外,还有两所特殊的教育机构()。

A.“宣抚班”

B.国民学舍

C.国民义塾

D.“大同大学”E“建国大学”

8.中国共产党经常刊文揭露日伪奴化教育的阴谋与罪行领导的报刊有()。

A.《新中华报》

B.《新华日报》

C.《解放日报》

D.《大公报》

E.《文汇报》

9.说明美国对中国思想文化教育渗透和侵略的条约有()。

A.《中国社会教育计划》

B.《中国农村复兴计划》

C.《美国在华教育基金协定》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E.《海军协定》

10.1947年5月,全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学生发出口号()。

A.要饭吃

B.要生存

C.反内战

D.反饥饿

E.抢救教育危机

11.晏阳初提出的“四大教育”是()。

A.文艺教育

B.生计教育

C.卫生教育

D.公民教育

E.职业教育

12.陈鹤琴赋予“现代中国人”的要求是()。A.要有健全的身体

B.要有建设的能力

C.要有创造的能力

D.要能够合作

E.要服务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锦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____”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____,____,____” 3.汉代太学教师称为____,学生称____。 4.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写的《____》是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5.韩愈的《_____》,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6.北宋庆历兴学时,采用胡瑗的___为太学法度,以改进太学教学及规章体制。 7.王守仁提出___的教育目的和___的道德修养原则。 8.《劝学篇》是___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___,外篇宗旨是___ 9.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的___。 10.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___和___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11.1927年,国民党政府决定进行教育行政改革,试行___制。 12.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___和___。 1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___、___、活泼”。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三大文教政策 2.“三、百、千、千” 3.生活教育理论 三、简答(每题l0分,共30分) 1.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2.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3.毛泽东是怎样论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的? 四、回答(每题30分。可以二选一) 1.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2.试评述l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学在官府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三、简答题: 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教改内容:(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入中国;(2)设计教学法;(3)道尔顿制;(4)文纳斯特卡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5)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答:(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答:“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即所谓“九品”,朝廷择“上品”任官。这种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这种选士制度,在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后来,则蜕变为门阀世族

中国教育史期中考试题目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2.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战国时期的教育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2.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 答:(1)性质:是一所由管家主办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兼有官学与私学的双重性质);是一所集讲学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3)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人以思考。 3.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秦汉时期的教育 1.评述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 答:(1)秦朝教育政策遵循一个中心原则,及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2)措施及评价①统一文字:利于统一政令的推行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同时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维护中国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②严禁私学:具体表现—焚书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它是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的反映,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堵截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吏师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上出现了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但秦又一次人为地官师合一,取消了专职教育,却是教育发展史的一大倒退。 2.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1)基本内容: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施教以道德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六艺”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三大文教政策 (2)评价: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起深远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有助于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中国教育史-第10章测试题郑大

《中国教育史》第10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10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5:1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太平天国实施的教育方针主要是(b)的教育方针。 A、A.反侵略 B、B.反儒反封建 C、C.反西学 D、D.反洋教 2、明代万历九年(1581)意大利传教士(a)来到中国。 A、A.利玛窦 B、B.米怜 C、C.爱尔德赛 D、D.狄考文 3、1853太平天国年定都天京后,颁布了(c)。 A、A.《新遗诏圣书》 B、B.《旧遗诏圣书》 C、C.《天朝田亩制度》 D、D.《真命诏旨书》 4、成为中国第一个华人传教士的是(b)。 A、A. 袁德辉 B、B. 梁发 C、C. 何进善 D、D.黄宽 5、成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a)。 A、A.容闳 B、B. 黄宽 C、C.黄胜 D、D.李鸿章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太平天国的教育内容主要可分为(abc)。 A、A. 宗教 B、B.政治教育 C、C.民主 D、D.平等教育 E、C. 科学技术教育

2、太平天国很重视军队的纪律教育、太平天国颁行的军律有(ab)。 A、A.《行军总要》 B、B.《定营规条十要》 C、C.《天命诏旨书》 D、D.《行军总要》 E、E.《天朝田亩制度》 3、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物有(abd)。 A、A.林则徐 B、B.魏源 C、C.严复 D、D.龚自珍 E、E.马建忠 4、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已呈现病态发展的景象,具体表现如下(abc)。 A、A.官学教育有名无实 B、B.教育内容不切实用 C、C.科举考试弊病丛生 D、D.中西教育碰撞 E、E.教育称为统治阶级的附庸。 5、鸦片战争前后一批先行觉醒的知识分子吹起了教育改革之风,其观点有(abc)。 A、A.不拘一格降人才 B、B.复兴“经世致用”学风 C、C.师夷长技以制夷 D、D.中体西用 E、E.全盘西化

中国教育史试题样卷(华东版)

南阳师范学院 学年第学期年级教育学 专业中国教育史课程(本)期终考试卷(样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为奴隶主贵族议政、 祭祀、养老的场所。 2.稷下学宫给予教师很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曾经三任“祭酒”。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4.魏晋玄学教育中的‘三玄’指《老子》、《庄子》和______。 5.隋炀帝大业三年设“”是科举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 6.元朝第一所书院为。 7.明朝科举制度不仅规定了考试程式,而且将______固定为考试 文体。 8.强调“”教学法,是颜元在学术思想转变后关于教学 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即最重要的主张。 9.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 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 10.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 模式的第一人。 二、判断题(正确项在括号里打“√”,错误项在括号里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史载夏代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校”是国学。 ()12.儒家教育思想在战国后期形成的《礼记》中实现了第一次理论提炼。()13.魏的“五经课试法”是把学校教育与文官选拔考试统一起来,这是魏与东汉的相同之处。 ()14.书院产生于唐,发展于宋,完善于明。 ()15.朱熹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以“教理”为主。 ()16.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 ()17.清代乡试取中者被称为举人。 ()18.近代第一个在华基督教教会的联合组织是益智书会。 ()19.1898年,康有为积极参与中国第一所女学,以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 ()20.中国近代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三、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代码填在横线处,每小题1 分,共10分) 21.古籍记载,我国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叫“”。 A.庠 B.成均 C.泮宫 D.瞽宗 22.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3.下列不是汉朝学校系统中中央官学的一项。 A.鸿都门学 B.太学 C.宫邸学 D.郡国学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分数 得分 评卷人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 人

中国教育史试题库

1、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 2、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4.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5.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 和“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 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6、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7、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8、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9、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10、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11、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1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13、“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1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15、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6、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 1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18、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1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20、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1、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2、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2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2:49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私学的教学场所一般是()。 A、A 固定的 B、B 不固定的 C、C在都城 D、D在乡村 2、《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是()。 A、A 荀子 B、B子贡 C、C颜渊 D、D子思 3、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 A、A私学盛行 B、B教育平等 C、C刚刚萌芽 D、D学在官府 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A 武功之学 B、B 生产劳动教育 C、C艺术教育 D、D礼乐教育 5、私学发端于(B)。B\C都不对 A、A.西周 B、B.春秋中叶 C、C.春秋末期 D、D.战国初期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春秋战国时的“显学”是指()。 A、A儒家 B、B墨家 C、C法家 D、D道家

E、E农家 2、西周的教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A.家庭教育 B、B.小学教育 C、C.大学教育 D、D.乡学 E、E.庠学 3、下面哪些符合私学的历史特点() A、A.不一定有固定教育场所 B、B.政教分设 C、C.学校向平民开放 D、D.官师分离 E、E.思想自由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谓“文”,主要是西周传统的()。 A、A.《诗》 B、B.《书》 C、C.《礼》 D、D.《乐》 E、E.《易》 5、孔丘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A、A.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B、B.要有不耻下问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C、C.学、思、行结合 D、D.启发诱导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中国教育史-第三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3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8:3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来到稷下学宫中游学的学派要()。 A、A 经官方同意 B、B 来去自由 C、C名人推荐 D、D考核选拔 2、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 A、A 李悝 B、B荀子 C、C商鞅 D、D吴起 3、墨子代表的()阶级的利益。 A、A地主阶级 B、B 奴隶主 C、C农与工肆之人 D、D知识分子 4、墨子的教育态度是()。 A、A 上说下教 B、B “不扣不鸣” C、C有教无类 D、D诲人不倦 5、《学记》来源于()一书。 A、A 《礼记》 B、B 《中庸》 C、C《大学》 D、D《论语》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礼记》中就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其历史影响而言,当推() A、A.《大学》 B、B.<中庸》 C、C.《学记》 D、D.《乐记》

E、E.《王制》 2、稷下学宫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其职能有()。 A、A讲学 B、B著述 C、C育才 D、D咨政 E、E议政 3、稷下学宫的特点有()。 A、A学术自由 B、B待遇优厚 C、C治学严谨 D、D思想统一 E、E生活刻苦 4、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表现在() A、A培养了众多的知识分子 B、B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C、C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D、D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E、E留给人以思考 5、孟轲认为实现“大丈夫”人格理想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 A、A持志养气 B、B动心忍性 C、C存心养性 D、D反求诸己

中国教育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 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 2、“六艺”是指:()、()、()、()、()、(). 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 4、《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 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 6、西周小学学程是:() 7、宋元的书院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壬寅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 4、洋务学堂: 5、东林书院: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试述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 2、如何评价“性相近、习相远” 3、试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之关系? 4、试述私学的历史特点? 5、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3、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价值。 中国教育史试题答案111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 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 2. 礼、乐、射、御、书、数 3. 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4. 学、问、思、辩、行 5. 胡瑗、孙复、石介 6. 7 年 7.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4、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 5、东林书院:明朝江南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又称龟山书院。是当时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它形成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⑴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1. ( 单选题 ) 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本题3.0分) 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2.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本题3.0分)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3.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本题3.0分) A、辟雍 B、瞽宗 C、序 D、庠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4. ( 单选题 ) 我国教育萌芽于()(本题3.0分)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奴隶社会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5. ( 单选题 ) 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本题3.0分)

A、没有阶级性 B、有组织性 C、有等级性 D、无目的性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6. ( 单选题 ) 《理想国》的作者是( ) (本题3.0分)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卢梭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7. ( 单选题 ) 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 ) (本题3.0分)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水师学堂 C、 广东水陆师学堂 D、江南水师学堂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8. ( 单选题 )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 ) (本题3.0分) A、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B、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C、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 D、教育为统一战线服务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9. ( 单选题 )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中国教育史题库答案_复习20141208

一、名词解释 1.六艺教育 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在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六艺教育被奉为标准,对传统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学记》 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5.分斋教学制度 分斋教学是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以培养比较高级的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则是为了造就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这是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在当时被太学取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升斋等第法 元代国子学教学管理方法之一。就是把国子学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六个斋舍,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不同的内容,依据其学业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的方法。它是宋代三舍法的延续与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另一个教学管理方法就是“积分法”。9.朱子读书法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本人一生也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东林会约 明代无锡东林书院讲会规约。首列孔孟为学要旨,次列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最后早之以“饬四要,破二惑,崇九益,屏九损”,旨在继承杨时精神,上承周程,下接朱熹,反对王学末流的陋习。其中有关讲会制度的规定,影响最大。 14.《大同书》 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01至1902年间。在《大同书》中,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从母亲受胎怀孕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时起,到出生后进育婴院,然后再进入慈幼院,直到进入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大同书》所描绘的教育理想,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综合体,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15.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订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等,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3、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5.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答: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如下一些方面:(1)教育作用:(2)有教无类:(3)教育目标:(4)教育内容:(5)道德教育原则方法:(6)教学原则方法:(就以上几点需要展开论述)。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育理论;首倡启发式教育,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造就各类人才;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要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他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了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6、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

中国教育简史题库

1 共40页思考题 上卷中国教育简史 第一编 第一章 1.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是什么 答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一、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二、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三、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一、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的变化 P15。 答开端于夏代发展于商代。 夏代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奴隶制学校教育的萌芽是这个开端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有庠、校、序。

商代是发展时期除了习武、敬神外习礼、习书、习算也是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内容更趋于分化、独立并出现了新的学校形式除庠、校、序又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明人伦、习武、习礼教育是夏商教育的主要内容。西周是中国奴隶制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 2.西周“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有何特征 P19。 “学在官府”主要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教育状况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核心这种教育的特点是学校设在官府之中 教育机构与行政 机构不分官师一体政教不分。西周学校西周的官学系统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 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礼、乐、 射、御、书、数。大学以礼、乐、射、御为重点小学以书、数为重点。 “学在官府”完成了从原始教育向专门的学校教育的过渡。 3.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P20。 答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和“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课程。 礼是大学中的重要课程乐是综合艺术课射、御是军事训练课书、数是基础文化课书指文字数指计算、算法。 第三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