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培育壮苗、插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0-01

一、产量目标

水稻产量的构成由单位面积上的穴数、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个部分构成,要求达到的标准:穴数17~22穴/平方米;穗数 450~500穗/平方米;实粒数 85~90 粒/穗;千粒重 24~26 克;产量 9000~10000 公斤/公顷。

二、基地与良种选择

1.自然条件

黑龙江垦区位于东经 123°40′~134°40′和北纬 40°10′~50°21′之间,总面积 5.4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2.2%。分布在黑龙江省 12 个地(市)69 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

2.种子质量标准

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水分≤14.5%。

3.品种要求

选择品种要根据垦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的品质、抗逆

东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东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品种和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秧,高光效栽培,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防病促早熟等技术措施,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探讨,来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寒地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东北水稻栽培技术产量 东北地区粳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气温低,水温低,地温低,长日照的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特殊的水稻生长发育环境要求采取复杂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获高产,而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地温,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这40天内的温度直接决定产量,如2005年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红卫农场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为733kg/667m2,2006年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七星农场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为每830.5kg/667m2。 1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根据东北地区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持续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等特点应选择种植生育期短(125-130天),抗低温能力强,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目前“空育131”因其生育期短(127天),活动积温少(2320℃),产量出米率高、食味性好,抗低温冷害能力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肥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深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特别是在三江地区栽培面积达60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东北地区高产栽培多采用空育131品种。 同时在常规的种子清选过程中进行种子包衣,并进行集中浸种催芽,为赢得积温,实现苗齐、苗匀、苗壮,减少苗期病害,培育壮秧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秧好半年粮”,培育壮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培育壮秧就要做到“二秋三常年”,即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常年培肥地力,实施肥床旱育秧,达到育秧先育土的要求,置床要调酸,浇足底水,趁湿摆盘,精量稀播育壮秧,播种量严格控制在275粒芽种/100m2, 秧田管理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管理上要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秧模式为依据,以调温控水位手段,通过智能控温控湿和微喷技术实现旱育秧,使秧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均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和总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施肥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使得水稻生产中存在单产波动大,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氮肥用量过高,施氮时期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的研究证明,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前提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最大,农户可调控的空间最大,但施肥不当造成的损失也最大。澄清寒地水稻施肥中的误区,根据水稻需氮规律进行氮素营养调控,均衡施用各种营养元素,是我省水稻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际水稻所合作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寒地水稻生产中施氮量偏高、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修正了寒地水稻100 kg籽粒吸氮量的参数,为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往采用100 kg籽粒吸氮量为1.7~2.1 kg的参数计算寒地水稻施氮量,我们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证明,寒地水稻产量在550~600 kg/亩时,100 kg稻谷的吸氮量为1.1~1.6 kg,平均为1.3 kg。应用这一参数计算,要使寒地水稻产量达到600 kg/亩,每亩只需施用6~7 kg的氮素,较常规氮肥施用量减少30%。 2、首次发现,寒地水稻贪青晚熟是由于幼穗分化期前大量施氮造成的 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前期氮量过多,造成水稻无效分蘖过多,营养生长期延长,致使水稻贪青晚熟。而在氮肥总量适宜的基础上,减少基蘖肥氮量,增加穗肥的施氮量,不但不会造成贪青晚熟,反而能够使水稻提早成熟。这一发现,为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我们改变了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氮肥以基蘖肥为主(占90%以上)的方法,将基蘖肥减至60%~70%,穗肥增加到 30%~40%,形成了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6.5∶3.5和7∶3的施肥模式。 3、首次确定了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素的营养诊断指标 国际水稻所推荐用SPAD值或LCC值来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按SPAD阈值确定水稻追施氮肥的数量,但在寒地粳稻上,还没有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SPAD阈值或LCC阈值。我们首次提出,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素营养诊断的阈值是SPAD = 38和LCC = 3.5。并在深入研究水稻叶片SPAD值与顶3叶、顶4叶颜色变化相关性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了简便易行诊断施氮的指标。 4、提出了寒地水稻减氮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 我们对全省水稻主产区500个典型土壤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均较高,而60%左右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依据试验区的测试结果、调查数据和其它资料估算,寒地稻田氮磷钾的平衡为:氮素有48.4 kg/ha的盈余,磷素有9.5 kg/ha 的盈余,而钾素亏缺46.4kg/ha。寒地水稻氮、钾肥施用比例严重失调。据此,我们提出了减氮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在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稻田,要达到600 kg/亩的产量,推荐每亩施用6~7 kg N、 2~3 kg P2O5和4~5 kg K2O。这与传统施肥相比,氮肥减少20%左右,磷肥减少30%左右,钾肥增加30%左右。 5、实施效果显著 7年100多个点次的试验证明,采用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能显著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增加抽穗后光合效率,显著减少水稻病害和倒伏的发生;还能提早抽穗3~5天,这对于防止寒地水稻低温和早霜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水稻穗型整齐、穗大;结实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千粒重增加0.9g左右,产量提高15%以上,增加稻谷出米率,改善稻米品质,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通过增

寒地有机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寒地有机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摘要:有机水稻生产,是指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及养殖措施,达到 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通过自然的方法控制病、虫、草害,如合理轮作、农业防治、生物治虫、保护天敌等。也就是说,在有机水稻栽培中,基地条件、种子处理、苗床处理、秧田管理、本田整地、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都必须符合有机生 产的要求。 关键词: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1.土地环境整理 土地等种植环境对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是极为重要的,有机水稻对种植地的选 择尤为重要,首先种植地的选择要远离市区和工业区,在植被状况良好,空气清洁,光照充足和灌溉便利的地区种植。有机水稻种植的土壤要具有极高的有机物质,有较高的肥力,灌溉方便,排水顺畅,土地集中连片,在土地之间有自然屏 障隔离,病虫害较少。在对种植区域进行种植和管理时要对水肥、土壤和病虫害 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并进行持续的保护。 2.选种 寒地有机水稻栽培中为了确保水稻的生长可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水热组合,需要保证水稻种子具备良好的抗倒伏、抗寒能力,这样才能使水稻适应寒地 地区的低温条件。并且在进行寒地有机水稻的选种时还需优先考虑优质、高产、 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稻种,这样才能保证在寒地有机水稻的栽培中可以达到高产 的要求。 3.种子处理 3.1每公顷用种量 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3.2晒种 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3.3浸种消毒 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 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 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3.4催芽 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无催芽 器的可在室内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内催芽。具体操作,先把浸种好的种子捞出,放入40~50℃的温水中预热,待种子达到温热(28℃左右),立即捞山,装到种子袋中,放置到室内垫好的地上(地上垫30厘米稻草,铺上席子);或者 火炕上,也要垫好,种子袋上盖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内插上温度计,随时看温度,使温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几个小时上下翻 倒一次,使种子温度尽量上下、左右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特别注意的是,种子 在发芽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会因高 温烤坏种子,一般2天时间就能发芽,当破胸露白80%以上时就开始降温,适当 凉一凉。芽长一毫米。 4.秧盘育秧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秧地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近水源、肥沃的稻田,按常规育秧的做法,耙烂耙平,增施秧田基肥,早施腐熟有机质肥料,培肥秧田。 2、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我们因地制宜的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为主,原则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多抗稻瘟病、倒伏等)、耐冷性强。可以选择龙粳20,龙粳25,龙粳26、龙粳29等。种子纯度须保证98%,净度98%,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5%,公顷留种70公斤 3、种子处理 3.1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3.2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3.3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

接催芽播种。 4、播种 4.1播期。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即可播种。具体时间在4月10―20日。 4.2播量。盘育苗的每盘播干种子100―110克,也就是播芽种120―125(2.4―2.5两)克。每100平方厘米播250粒左右种子,也就是4平方厘米播10粒种子。 4.3 播种方法。机械播种,播种要均匀一致,不均匀的可用鸡毛扫种子达到均匀状态。播后用塑料包裹的木板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 4.4封闭灭草。一是用1.15%丁.扑粉剂(苗床除草剂)250克(一袋),混细土3―5公斤,撒施20平方米苗床,进行封闭灭草。为了撒施均匀,先撒施70%,再用30%找匀。二是用40%丁.扑乳油(床净丰)用量为40―50毫升/100平方米(一支20毫升喷40―50平方米),对水50公斤,覆土后喷雾。 5、田间管理 5.1水层管理。在水的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孽、适时晒田、保水养花、干湿壮籽、蜡黄断水”的原则,后期不可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晒田时一定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当全田总茎蘖达到17万时就要开始晒田控制。如生长旺、叶色深、有徒长现象,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作者:刘英利程立强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1期 寒地水稻属于喜肥的作物,只有为其提供全面均衡、丰富充足的肥料养分,才能保证水稻健壮生长并获得良好的收成。本文就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进行了阐述。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需施入的肥料包括基肥、分蘖肥、调节肥、孕穗肥等多种类型。在进行施肥时,应注意掌握将基肥施足,分蘖肥早施,调节肥灵活施,孕穗肥适时施等方法。在施肥的时机、种类及用量上准确把握,避免时机不对、种类单一、用量过多或过少等现象。应将肥施得恰到好处,既可以解决肥料养分不足的问题,又能为水稻的生长助力,对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切实保障。 一、足量施入基肥 基肥是寒地水稻生长的基础性肥料,因其承担着水稻前期生长所需的肥料供应,如果用量不足或种类不对,会造成水稻生长的基础偏弱,影响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及最终的产量。基肥最好在春季进行水整地时施入,在打浆后进行找平前将全部基肥施入水稻田中。如果是地比较平无需再进行找平时,可在水耙地前施入基肥。基肥的品种为二铵、尿素和氯化钾,每公顷的用量分别为二铵150公斤,尿素65公斤、氯化钾100公斤,将以上肥料混拌均匀后在田间撒施。 二、提早施入分蘖肥 分蘖肥要尽量早施,使肥料可以尽早发挥作用,促进水稻早分蘖、多分蘖,一般在水稻插秧后就应及时将分蘖肥施入,保证肥效在分蘖盛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分蘖肥的种类主要是硫酸铵和尿素,也可以配合施入适量的硫酸锌。一般每公顷稻田需施入硫酸铵100公斤、尿素50公斤,35%的硫酸锌溶液7.5公斤。如果插秧比较早,可分两次施入尿素,第一次在插秧后即可施入,第二次应在4-6叶期时施入。要避免施肥的时间过晚,使肥效在拔节期才开始有效反应。 三、灵活施用调节肥 在水稻分蘖的数量少,水稻植株长势较差时,应施入调节肥,可使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得到及时调整。水稻植株长势差往往是因为缺肥而引起的,必须及早将调节肥施入,施肥的最佳时机为水稻达到分蘖临界叶位之时。要根据水稻田块的长势情况施用调节肥,一般是哪缺肥就施哪儿,缺肥的主要表现是稻苗发黄,长势较弱。调节肥一般选用硫酸铵,每公顷施入50-75公斤,此时施肥可以促进后期分蘖的生长,使其形成有效的分蘖。如果此时植株出现早穗,也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寒地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贺伟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黑龙江绥棱 152204)关键词:寒地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北方寒地由于气候等条件的特殊性,要想种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必须有优良的栽培技术。 通过多年试验,我研究所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要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积温适宜的优质水稻品种。 2、培育壮秧 2.1选地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运苗方便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好、土质肥沃、无农药残留的地块。 2.2 做床 秋做床,建永久性30-50cm高台苗床地。选择好地块浅翻15cm耙平,在结冻前按采用的棚型确定好苗床的长、宽,打好埋桩的孔眼以备扣棚。 2.3 扣棚 在室外温度达到零上5℃以上时,扣上棚膜。 2.4 配制床土 选择合适的壮秧剂,将壮秧剂与足够的过筛细土(比例为1:100)充分搅拌制成营养土,把营养土均匀地散在苗床上,以备播种。 2.4 选种 在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2-3天,进行风筛选,最后用比重1.13的盐水进行选种,选种后用清水冲洗有利发芽。 2.5 浸种消毒催芽 浸种消毒同时进行,用10%的施保克3000倍液浸种预防恶苗病,在15-20℃下浸种4-5天,每天上下翻动一次。浸好种子的标记: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种子催芽时,以高温30℃破肠,露白后种子堆温度控制在25℃,适温催芽,芽长控制在2mm时,把种子摊成薄层,温度降到自然温度,待播。

2.6 播种 室外温度达到5℃以上时,在4月15日左右开始播种,中苗播种量在每平方米芽种200-250g,秧期在30-35天。盐碱地区每平方米芽种在300g左右。在播种前,苗床要浇透水,但不能有积水,覆土后有返润现象,覆土厚度在0.7-1cm。 2.7 苗床除草 采用苗后除草,每平方米用10%千金乳油0.1ml加48%苯达松0.3ml兑适量水,在水稻1.5叶期,杂草2.5叶期喷雾。 2.8 秧田管理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生产中问题最多、最容易被农户忽视的就是秧田期间的管理。要想育出壮苗,必须管理好苗床温度、水分、酸度、肥力和消灭病虫害,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分为四个时期:a播种到出苗:5-7天,封闭管理注意保温、排水;b出苗期到一叶一心期:适宜温度为25-28℃,晴暖天在9-15时开棚通风;c一叶一心期到二叶一心期:大约5—6天,温度要保证在20—25℃;d二叶一心到插秧前:温度控制在20℃,背风面棚膜打开,昼揭夜盖,最后全揭的逐步通风的办法。 3、本田整地施肥 在水耙前,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20m3,施入尿素100kg,二铵100kg,硫酸钾110kg。 4、插秧 4.1插秧时间; 当平均气温在13.5℃以上插秧为宜,低于13.5℃返青时间长。 4.2插秧密度; 寒地水稻有效分蘖期短,不能过于稀插,黑土区插秧行距30×13、30×16cm为主。碳酸盐土区25×(10—16)cm为主。 5、本田栽培管理 5.1追肥 追肥2—3次为宜,返青后到第6叶露尖期追尿素75kg,七月上旬或倒三叶生长期至剑叶露尖期追尿素30kg。施肥时注意根据水稻长相,过于繁茂、茎数过多、叶色比茎色浓、剑叶比倒二叶长时都不能追肥,以免贪青晚熟或引发病害。 5.2灌溉 插秧后1—2天保持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分蘖期3cm浅水提温促分蘖,分蘖末期黑土区晒田控无效分蘖,碳酸盐土区10—13cm深水控无效分蘖,抽穗前10天为防御低温灌13—16cm深水,抽穗扬花期灌3—5cm浅水为宜,乳熟期干湿交替,黄熟中后期、9月初停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 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二、采用旱地育秧技术 (一)选好苗床:选择离家近便于管理、肥沃疏松的旱地作育秧苗床。育一亩大田的秧苗,需长7米、宽1.2米(净播种面积)的苗床4厢。 (二)精细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沟宽40㎝,厢沟深5-8㎝,厢面宽1.3米,将过筛后的细磷肥按每厢1公斤撒于厢面上后将土整细,并将磷肥与厢面表土拌均,将厢面整细整平。并提前筛好盖种的细土用塑膜盖上防雨备用。 (三)浇透底水与苗床消毒: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粪水或清水浇透(底水不足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然后按4厢苗床50克敌松兑1-2桶水均匀地洒在苗厢表面上进行土壤消毒。 (四)适时播种:播种期低山在3月20-25日,二高山在3月25-30日。播种过早遇寒潮低温将造成烂种,播种过迟温度升高后苗厢上管理难度大,秧苗生长过快难以培育壮苗。

(五)精细播种盖土:不需摧芽直接播干种,将稻种分成与苗床厢数相等的份数后,每厢播一份稻种,注意播均匀。每厢种子播结束后及时用细土盖种,然后在盖种细土上喷施旱秧净防杂草(只喷一次,不能重复喷)及时盖塑膜,防止盖土盖膜不及时遇晴天苗床水分蒸发后出苗迟和出苗不整齐。 (六)盖膜:必须盖2层膜(第一层保湿,第二层增温),第一层膜平盖在厢面上,不能压边(以便齐苗后抽掉),第二层升棚覆盖,并将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封严。 (七)苗床管理: 1、适时揭膜:齐苗后(苗高达1-1.5㎝)从拱棚的一端将平盖在厢面上的第一层膜抽掉,二叶一心时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揭开膜的两端通风炼苗,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的下午将膜全部揭掉。 2、防治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四厢苗床用50克敌克松兑水100公斤均匀地浇洒在厢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时,间隔5天用同样浓度的敌克松药液再预防一次。 3、追苗肥:从二叶一心开始每长一片叶追一次淡粪水(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粪水,如用沼液必须用一桶沼液兑4桶清水,严防因沼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苗床上严禁施用尿素和碳铵。 4、适时移栽:在秧苗叶龄达 3.1-4.1叶时为移栽最隹叶

直播水稻栽培技术

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直播水稻(包括水直播和旱直播)生产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 就已出现,但受当时的生产条件、水稻品种和化学除草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水稻品种不断更新、化学除草技术日趋优化以及农村劳动力主体结构变化,江浙沪两省一市直播稻生产面积逐年扩大,现在已达100多万亩,地理 范围南起钱塘江畔,北到淮北丰县,并取得可喜成绩,单产水平基本上赶上了移栽水稻。 实践证明,直播水稻栽培省工省力,成本低,效益高。它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局面,免除了育秧、移栽等繁琐工序,简化了 栽培过程,一般每亩省工6个左右,省水三分之一,每亩节本120~150元,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和欢迎。 一、直播水稻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 水稻直播特别是机械水、旱直播栽培的意义并不局限于稻作方式 的改变,这种稻作方式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对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促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规模农业,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最近几年直播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主 要是: 1、直播水稻节本、省工、省水。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化的 推进,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农村的劳力主要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体。农忙时农村劳力也很紧张,常规手插秧每亩工钱在60元 左右,还要供三顿饭和烟洒。相比之下直播水稻仅插秧环节每亩就可省100元上下的成本,加上直播稻省去育秧环节,又可省工2~3个。同时直播水稻的田间用水要比常规插秧节约用水三分之一。正如有的“宁要直播稻亩产800斤,也不要人工插秧的亩产1200斤。”农民所说: 2、直播稻产量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只要关键措施抓得好, 亩产并不比插秧或抛秧的低。 3、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癌症)危害严重,随着我镇小 麦种植面积的扩大,条纹叶枯病的危害将越来越大,而直播稻出苗期

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1 水稻超高产水平的栽培规划 1.1 品种选择:龙粳14、该品种生育日数从出苗到成熟127d,需活动积温2250~2300℃。主茎11 片叶,秆强抗倒,分蘖力较强,抗稻瘟病和纹枯病,耐寒性强。每穗总粒数98粒,空秕率8.7%、千粒重26.7g。 1.2 主攻目标:目标产量以700kg/667m2为指标设计栽培方案。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为525株/m2。穗粒数98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7g,产量700kg/m2。 1.3 播种期,移栽期:根据我场历年气候条件和龙粳14的特征特性,保证9月10日前安全成熟,幼苗期35d,有效分蘖期35d,长穗期30d,结实期40d。确定播种期: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即4月12~15日;插秧期: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5月17~20日插秧。 1.4 基本苗数:依据叶龄模式,理论上3叶1心秧苗可发生0.5~1个分蘖,按移栽苗龄SH=3.5计,有50%基本苗己带1个蘖,龙粳14有效分蘖临界叶

位为8叶,3叶1心钵体穴播苗移栽到本田后分蘖不缺位,根据叶蘖同伸规律(n-3)可新增有效分蘖8个,平均每株总茎蘖数10个,成穗率85%以上,目标产量1.05kg/m2,收获田间损失率15%计算, 每平方米收获株数[1.05/0.85/26.7/(98×0.9)×10 =525穗 每平方米基本苗?担?525/0.85/10=61.76(株) 每平方米25穴计,每穴种子苗(基本苗数)61.76/25=2.5(颗),精确播种量3粒/穴。 1.5 合理施肥 采用地力差减法确定施肥量。 施N量=(目标产量-空白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肥料中的养分含量×N肥当季利用率 参照“3414”试验的空白产量390.93kg/667m2计水稻全生育总施N 量;按16.73(kg)/667/m2 ;按N∶p∶k=2∶1∶1计,水稻全生育期总施K量 8kg/667/m2,水稻全生育期总施肥P量10.4kg/667/m2。施肥方法:N肥?s基肥?s蘖肥?s穗肥?s粒肥=5∶2∶2∶1;钾肥?s基肥?s穗肥?s粒肥=6∶3∶1;P肥100%做基肥深施。 2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施

水稻施肥方案

水稻施肥技术综述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2008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667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500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180千克纯氮,磷钾量可以通过氮磷钾比例计算。 2.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二、国外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V”字型施肥法。该施肥法由日本学者根据水稻追施氮肥时期与成熟粒百分率和产量的关系而提出。认为水稻应在抽穗前45天以后和抽穗前21天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前、中、后期的施肥比例为 4∶0∶6。“V”字型施肥法可促进分蘖以保证穗数和保持后期叶片功能,利于灌浆结实,是经济、高产、早熟的施肥途径。但其后期施肥偏多,在我国有些地方对水稻的高产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水稻生长中、后期高温多雨,施肥偏多易导致徒长倒伏,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 2.深层施肥法。以施肥总量的1/3作为全层肥施入土壤,余下2/3肥量在抽穗前35天以球肥深施入全层土壤10~12厘米深。以成穗率85%~95%,结实率85%以上作为目标。如果成穗率低于80%,则基肥过多;结实率低于80%,则追肥过多,此时应调整基肥、追肥数量。 3.片仓施肥法。此法认为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是增产的途径。因此,在抽穗前40天,少施氮,增施钾,施氮占总量20%。抽穗前氮总量的50%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天,施促花肥,第二次在抽穗前10~15天施保花肥。余下的30%在抽穗后施,以孕穗期的叶色为标准,自抽穗至收获前10天叶色褪绿,每隔1周施1次,每次施10千克/公顷纯氮,至少3次。 4.桥川潮施肥法。该法大量减少基肥氮肥量,以追施肥为重点。要点:基肥氮素减半或基肥无氮素,在最高分蘖期追施大量氮肥(稻栽后40天最安全),在幼穗分化形成期,将花肥与粒肥合并1次施用。 5.侧深施肥法。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此法促进早期生育,最适宜寒地水稻栽培。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足的茎数,用侧深施肥法可以解决低温、地凉、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造成的初期生育营养不足问题,是常规施肥方法难以做到的。北方水稻种植区宜采取此法。 三、国内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措施——11叶品种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 1、优化水稻品种 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常成熟。以11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推荐应用垦稻20、龙粳31等。 产量构成设计 以垦稻20品种为例,亩产达到817公斤:公顷理论产量=公顷收获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520万×100×90%×27克=12636公斤,扣除收获田间损失率3%,实收公顷产量12257公斤(即亩产817公斤)。 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 2.1旱育秧田规范化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置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秧田高度20-30cm),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培养床土)。育秧棚型,采取大棚育秧,使用育秧微喷技术。 2.2旱育壮秧模式化 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 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克。人工插秧和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厘米左右,带1-2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片长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11”即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百株地上鲜重4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200-250克(6盘)。人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谷250-300克(6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按照地域类型,选用经过省级以上审定或办理引进种植手续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种子质量达到国颁二级以上标准。因地制宜,合 理品种布局,严禁越界种植。平川主推丰优香占、隆优305、内香 8518、泰香8号、宜香19、宜香725、内5优H25、内5优5399、内香 18等优质高产品种;浅山丘陵推广D优2362、K优877、特优801;糯稻品种可选用糯优1号、汉中雪糯等;机械化插秧品种主推黄华占。 二、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40-50天,叶龄6-8叶,苗高35-40cm,单株带蘖 3-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 1、选好秧田,施足底肥,精耕细整。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田块,按1分秧田插0.8-1亩大田的比例留 足秧母田;施肥要掌握“腐熟、速效、适量、浅施”的原则,以农家肥 为主,亩施腐熟圈粪1000-1500公斤,碳酸氢氨20-25公斤,过磷酸钙 3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底肥,充分混匀;精细整地,做好秧田通气,关键是干耕干整,把田耕耙整细,拣净残茬杂物,起沟做畦,用 底肥把畦面泥块打碎,初步耙平,然后放水浸泡,再进一步把畦面整平 抹光、畦宽、沟宽以适宜田间操作为宜,沟深0.25米,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 2、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坚持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方式,长生育期品种坚持两段育秧,以保证安全齐穗,增温早熟夺高产;生育期较短的

品种或劳力紧缺的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旱育秧,杜绝露地秧。 3、播前准备。每亩大田备种1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使其发芽 快而整齐。然后用清水预浸1天,期间打捞出秕谷及杂物;再用“500倍”的强氯精或抗菌剂“402”药液浸种1天,预防种子带病菌;最后再用清 水浸1-2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催芽。催芽重点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高温破胸(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45℃左右的温水淘洗3-4分钟, 然后趁热上堆,以后适当浇洒热水,以增温保湿,使谷堆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促使破胸露白);二是适温催芽(在谷种露白后,经常翻动谷堆,使温度保持在25-30℃,必要时淋温水保温保湿,达到壮芽标准); 三是低温炼芽(根芽出齐后,摊开晾种1-2天,可喷淋冷水炼芽,以增 强芽谷抗寒能力)。催芽好的谷种才可进池或播种。 4、适期播种。温室两段育秧及薄膜育秧平川晚熟组合要保证在4月 5日前播种(芽谷落泥),地池两段秧在4月1日左右播种,旱育秧可适 当提早到3月底。 5、秧田管理:(1)水层管理:无论是两段秧、旱育秧和薄膜秧都 要培育好根系,坚持寄插后5-7天畦面不上水,保持畦面湿润即可,促 进根系下扎,3叶期以前干湿交替灌溉,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遇寒流降 温天气,立即放深水护苗,寒流时间较长时,应加盖薄膜保温,寒潮过 后喷施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预防立枯病发生,防止烂秧死苗。在插 秧前1-2天,加深水以利拔秧洗泥。(2)及时追肥:在秧苗2叶1心期,亩泼浇淡尿水1000公斤或追施尿素3-5公斤做“断奶肥”;3-4叶期亩喷15%多效唑30-40克,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发生;4-6叶期追施尿素7- 8公斤促分蘖发生;插秧前4-5天追尿素5-6公斤作“送嫁肥”。(3)病

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8345844.html, 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 作者:李福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3期 培育壮苗是寒地水稻高产的基础条件,而在秧苗培育中,苗床的管理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精细的管理才能促进秧苗健康生长。因此,水稻种植户应重视育秧期的苗床管理,按照技术标准做好每个环节,为培育壮秧创造良好环境。 本文围绕寒地水稻的苗床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1、选择育秧田 寒地水稻旱育秧基本是在温室和大棚中进行的,所谓选择育秧田也就是选择建大棚的位置。大棚建好后可以连年使用,既可以育秧,也可以在闲时栽培蔬菜,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如果没有现在的温室大棚可以利用,就需要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水便利的地方搭建。搭建的规格可根据培育秧苗的量自行确定。 2、苗床制作 整地时将苗床同时规划出来,苗就要宽应在120~150厘米,高要10厘米以上,长度按育苗量确定。两床之间需留下50~80厘米的过道,以方便人员对苗床进行管理。床土应进行特殊配置,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松软、肥沃、无药物残留的土壤。采用比较多的是山地腐殖土,如果没有腐殖土也可以利用田园土,与腐熟的猪粪,按7份土3份肥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营养床土。还要对床土进行PH检测,然后根据土壤的酸碱度用硫酸钾进行调酸处理,使PH达到4.5~5.5的适宜值,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防止立枯病菌和青枯病菌的产生。为预防土传病害和地下虫害,还应选用适宜的杀虫、杀菌药剂对床土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3、适时播种 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并将种子进行晒种、筛选、浸种、药物拌种、催芽等处理。处理过的种子具有纯净度高,无病菌携带,有利于早发芽等特点。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至下旬,持续时间大约为一周。播种时间因当地所处的积温带不同而略有差异。播种时要确保深浅一致、数量均匀、密度合理,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不露出种子为宜,然后轻轻压实。用种量大约为每平方米250克~300克。 4、育苗移栽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 一、水稻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它的单产和总产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水稻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同时也是耗水较多的栽培作物。生产上灌排结合,减少旱涝灾害,而且通过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易于对其生长发育进行促控。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每穗粒数较多,经济产量高,肥料利用效率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水稻的类型多,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稻米的营养价值高,一般平均含有75-79%的碳水化合物,6.5-9%的蛋白质,0.2-2%的脂肪,0.2-1%的粗纤维,0.4-1.5%的灰分。水稻具有很强的抗逆性,低洼及盐碱地等其它作物不能完全适应的土地,都可以种植水稻,并且通过种植水稻改良土壤,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水稻栽培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从种子播种发芽到稻谷(新种子)形成成熟的全过程。在水稻的一生中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我们通常根据各个生育时期所建成的器官不同,将水稻的一生划分为三个生育阶段。这三个生育阶段分别是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是播种到稻穗分化之前的一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前期。在这一生育阶段主要是长根、出叶和分蘖,建成营养器官如根、叶、分蘖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一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中期,也叫做长

穗期。这个阶段除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等继续生长外,主要是茎秆伸长、幼穗形成。生殖生长阶段是从稻穗抽出到新种子成熟的这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后期,也叫结实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抽穗、开花、结实,形成新的成熟种子。 为进一步了解水稻种子的结构,水稻植株各个器官的形态、生长过程和作用,以及水稻产量形成的全过程,下面我们将逐一给予介绍。 1、水稻种子的结构 水稻种子就是我们通常所叫的稻谷,在植物学上叫做颖果。为什么要把水稻种子叫做颖果呢?原来水稻种子实际上是果实,在它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硬硬的金黄色外壳,它就是颖壳(谷壳),在颖壳里面包裹着的是一粒果实,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糙米。糙米由果皮、胚乳和胚组成,胚乳占糙米重量的近90%,含有丰富的淀粉,是幼苗生长主要养分的来源。胚位于米粒腹面的基部,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四部分组成,是发育成水稻幼苗的原始体。 2、稻种发芽和幼苗生长 水稻种子吸收水分膨胀后就恢复了活性,开始发芽和幼苗生长。最先突破谷壳的是胚芽鞘和胚根鞘,胚根突破胚根鞘,向下生长为种子根;胚芽从胚芽鞘中抽出的是一片只有叶鞘而没有叶片的不完全叶。不久,抽出具有叶鞘和叶片的第一片完全叶,以后抽出的叶,按顺序分别叫做第二、第三......叶。当第一片叶刚抽出时,在芽鞘节上开始长出2条不定根,在第一片叶的抽出过程中还会长出3条不定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硅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施肥量依据国家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依据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 1.存在问题 长江中下游一季地区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

(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4.5~6公斤/亩。缺锌土壤施用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 当减少。 一.技术要点 1、秧田施肥 无论在水育或旱育秧条件下,提倡氮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水育秧时要求基肥于耕前或耕后上水耙地前施用,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减少损失。在旱育秧时,提倡施用硫酸铵或氯化铵为氮源,如果用尿素为氮源,要于播种前3—4天施入土层。秧田氮肥用量以7—10kg/667m2较为适宜。 2 、本田基肥 要求在灌水前一次深翻或旋耕入土,然后上水整平栽秧,这样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延长肥效期。 3 、本田追肥 要求在田面水自然落干或人为放干的条件下,先施肥,然后上水,使灌溉水在下渗过程中将氮素带入土层中(以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二00九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 主推宜香2292、富优21、冈优825、冈优827、冈优188、中优177、宜香2239等大面积生产表现较好,增产潜力较大,抗病能力较强的高产优质良种。 二、育秧育秧方式分为旱育秧、湿润育秧两种,主要推广旱育秧技术。 1、安排播期。播种期应按本田移栽期进行倒推确定,一般按秧龄期确定。小苗秧在30天前,中苗秧在40天前,大苗秧50天前,长龄秧在60天前播种。 2、苗床制作 (1)旱育秧苗床 苗床选择:选在靠近水源、土质肥沃、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无盐碱且偏酸、无病虫杂草的菜园地块做苗床。按培育长龄、大、中、小苗秧秧本比1:7、1:10、1:20、1:40安排苗床面积。 秧床制作:旱育秧按长12—15米、宽1.3米、高0.1米做成地上式苗床,步道宽0.3米;旱育抛秧作成地下式秧床,厢深10cm,床长根据不同规格秧盘和大田面积具体确定,一般不超过10m。 调酸培肥:播种前20-30天,旱育秧亩用“旱育保姆”1袋或“旱育秧苗床调酸处理剂” 800克均匀撒入苗床内调酸消毒,同时,可按每平方米苗床施预先沤制腐熟备用的有机肥5-10㎏、优质粪肥1.5-3㎏,尿素40g、过磷酸钙100-200g,氯化钾40g,均匀翻耕混入10-15㎝土层内,严禁施用碳铵、草木灰、鸡粪等,旱育抛秧按每1亩大田的秧苗需配制营养土100公斤,其中过筛菜园肥土80-90公斤,沤制腐熟细干粪10-20

公斤,使土、肥、苗床处理剂充分融合,若干燥,加适量水分后用旧簿膜盖严堆沤备用。 (2)湿润育秧苗床 苗床选择:选用地势平整、土壤肥沃、灌排顺畅的稻田作秧田,秧大田比为1:7。 秧田制作:播种前3—5天平整地,亩施沤制腐熟农家肥25-30担、磷肥150斤耕犁耙均做畦,畦宽1.2米左右,沟宽25—30厘米,沟深10厘米。落谷前灌水验平,确保畦面平整。 3、精量播种。播前要除去霉、杂、瘪粒,晒种2-3天,按每亩本亩需杂交种1.4—1.6斤备种,落谷前3—4天按每公斤稻种用20%三环唑4克、或75%丰登1克兑水1.5公斤,浸泡种子2—3天后催芽播种。播种时旱育秧厢面必须一次性浇透底水,使秧床20cm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浇后立即播种;旱育抛秧要选择适宜秧盘(浅脚冬水田抛小苗秧用561孔秧盘40-42张/亩,油菜田、早熟小麦田抛中苗秧用434孔秧盘48-50张/亩,迟熟小麦田、屯水田抛大苗秧用351孔秧盘60张/亩),按每排横放四张或纵放两张均匀安放在秧床内,盘与盘、盘与边埂之间不留空隙,软盘紧贴床面,使每个孔内有泥浆渗出,然后在软盘孔内撒入2/3营养土,用匹配的摆播器播种,保证每孔内有1-2粒种谷,播种后立即用过筛细土或营养土盖种,并补充水分;湿润育秧将备好的“粉嘴谷”均匀撒播稻种后塌谷,捞取沟中泥浆盖在畦面上,做到不露种谷。播种后进行双膜拱盖管理。 4、秧田管理 (1)旱育秧 管好水。应注意保持床土干燥,只有在秧苗叶片卷筒或早晨秧苗叶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

水稻覆盖栽培应注意的几点:水稻覆盖栽培是指水稻移栽在有地膜覆盖或者用秸秆覆盖的湿润稻田上的一种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在采用秸秆覆盖栽培时,首先是将田面及四周进行适当清理,疏理好排灌系统,选阴雨天或睛天的下午直接在稻板田面以33至40厘米间距开3至4厘米深的浅沟,在沟内栽植旱育秧苗。栽植时可先撬窝后再将秧苗栽植于窝内,以少量泥土固苗,也可用小铲刀等工具边撬窝边栽植。栽植窝距为20至25厘米,每亩栽1.2万窝,每窝栽2粒谷苗。栽后灌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可灌跑马水。用秸秆、麦糠、油菜壳等均匀覆盖水稻行间。 在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耕细整稻田。先施足底肥,再用微耕机耕作二至三次,达到土块细碎、田面平整。 二是要及时开厢覆盖地膜栽稻。整地后,按2米(6尺)开沟作厢,厢面1.67米(5尺),厢沟0.33米(1尺),并趁土壤湿润及时覆盖地膜打孔栽旱育秧苗。每厢面栽6行,窝距(退窝)4—5寸。田边留1.5—2米不栽秧,并在厢面行间栽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 三是栽秧后要将地膜四周盖严压实,并用泥封好开孔口,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四是遇降雨或有水源时及时做好田边田脚,关浅水追肥促分蘖。如果降雨来得迟,则可结合施清水粪加尿素施用攻蘖肥。 五是关水后应揭去地膜,以利于水、气交换,提高地温,促进分蘖。 六是除草,要采取化学除草技术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办法。 如何培育适龄抗旱壮秧:有道是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培育适龄抗旱壮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 1)选好适宜品种。优良品种是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相适应的品种。而不单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质好不好。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低山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第三是在灾害天气情况下,病虫害较重,要选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在伏旱威胁大的区域和田块,因缺水推迟播种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60天以上的品种。 2)坚持适时早播。适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为避过全年最大的灾害--伏旱的影响,通常要求在7月15日前抽穗扬花,所以要求适时早播。 在干旱缺水情况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 一年之季在于春。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育秧在全年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这种特殊条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确定育秧方式时,有三条途径可选择参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二是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三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难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时机和土壤墒情,育好备灾的玉米苗,特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