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建筑与文化

苏州园林建筑与文化
苏州园林建筑与文化

——《苏园六记》观后感

旅管四班肖毅0868020104 木,生之于土,受哺于水;土,木之根本者也,水,木之灵魂者也,用一个“木”字比喻苏州园林在适合不过了。

苏州园林,本是才子富商隐逸之地,而赋予他们佳名者,正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文化习性的一脉相承,是屈原的离骚,陶潜的菊花,对官场的失望,不愿同流合污,一心只愿归隐田园,是范蠡的位高权重能功成身退,转身一变成了陶朱公,宦海商海几多风光后,还是觉得放舟渔翁还是更适合自己,这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习性。中华民族是谦逊礼让的个性与佛道儒的交融下,即要入世金榜题名,报效国家,又要出世,归隐市井,享受人生之乐。基督教民族与穆斯林民族是做不到的,他们的文化讲究的征服、征服还是征服。即使他们也有许多伟大的园林与建筑,但文化精神中更多的表现还是对自然地征服而已。他们是无法用这闹市中的一亩三分地,营造出这别样的景致,大隐隐于市,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土。

《苏园六记》中频繁提到,哪里都可以建园林,哪里都有园林。是的,但苏州的园林,只有苏州才能有。北国的园林,乃是紫薇正中,但凡选址,必是灵脉所在之地,背有靠,前有照,左右山环绕,水自西北向东南,如此多的讲究,依然是多少英雄难逃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也阻挡不了多少个的王朝覆灭,多少英雄壮志,多少意气风发,多少位高权重,多少佳丽群芳,最后依然沦为后人戏说的对象,而苏州园林的主人们多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最后亦得得到后人的尊重,园林才得以被代代流传,维护修缮,才不至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因为这里是水的故乡,温婉而雅韵,柔柔的水,养育的不是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而是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苏州不会他的故人们如此苛刻,不在意他是否大仁大义,正是这温柔的容忍之心,如同母爱般温暖,让苏州的故人们,不能忘怀这故乡的情意,早早的封金挂印,只愿随心所欲的享受这闹市之静,每每一缕斜阳,透过窗台,虑下满地雕花,处于走廊尽头,看锦鲤在这苏州之水中游曳。

《苏园六记》里也说,哪里都可以复制苏州园林,只是唯有这树,复制不得,这树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多少风风雨雨,才有如此精魂。这几百年的古树,离开了他生存的水土,又岂能还有那份姿态。当是这南国的树,到了北国又岂还能存活,天气太冷,水太硬,即使他存活下来了,也不在是这南国柔柔的树了,倒多有几分花木兰的意味,实在太过牵强,而这树是苏州园林的眼,但凡建园之前,若有古树已在那里,则园随树而建,树的周围得留有空地,让树继续生长,空地四周始有亭台楼阁,筑山叠石理水,最后方成一园。而这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更是苏州的良木所造,唯有扎根在这一方水土的树,才能刻画出如诗如醉的苏州园林。

雕梁画栋上,留下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孜孜篆刻,亭台楼阁间,埋藏了多少金榜题名的字字雄心,廊腰缦回中,残留了多少才子佳人的丝丝倩影,苏州以其柔柔之水,劝归了多少才子状元。入世,出世,才是理想的中华文化的象征,生于堂堂华夏之地,长于浩浩吴水之滨,苏州园林,不仅仅是几处园林,而是中华文化大成的代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枝繁叶茂位于世界民族之林。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块瑰宝,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与园林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是分不开的,而园林的布局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两个实例—如园和青浦夏雨幼儿园入手,来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方式方法,更深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魅力。 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更是将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童寯老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提到,为园有三境界,评定其难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第一、疏密得宜;第二、曲折尽致;第三,眼前对景。这些都在园林空间中反映出来,而园林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例如一个大的空间,如不加分隔,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也不会有渗透现象发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达到分而不隔的效果。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如园和青浦幼儿在运用园林思想进行设计方面的观点。 1. 关于整体布局

如园的整体布局方式属于向心式。这是一种传统的背朝外面向内的布局方式,它给人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它的特点是园中心设池,建筑物沿池周边布置,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开阔的庭院空间。而如园又对这种布局进行了延伸,它在水平方向做了三个不同的园子,分别为盘古、方池和一丈台。三个园子之间用楼梯和走道隔开,并且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实墙,这与园林思想中的“障景”手法如出一辙。使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稳步异景,并且由于实墙的阻隔作用,人的心理会随之发生变化,渴望看到实墙背后更多的景观,从而起到加强景深的作用。在作为“主景”的三个园子之外,穿插着一些体量较小的院子,这也为人的游览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关注点。同时,园子面积虽小,但由于空间的深度和丰富性,使人完全不会察觉。相比而言,青浦夏雨幼儿园则属于带状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或以一泓清池,或以峻山秀峰展开布景,根据特有的山势水形而形成画卷式的带状园林风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各种景物集中在同一画幅中,游人可以按照一定的观赏路前进,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不断变幻,如一幅幅美的画卷次第展开,在动态的观赏中,获得一种连绵不绝的景观印象。在这里,我们注意到青浦夏雨幼儿园的西侧和北侧是一条小河,为了与小河取得呼应,15个班级的教室群主体建筑采用了弯曲曲折的态势,沿小河方向顺次展开。在二层类似园林的路径穿行时,建筑作为为一个个的点出现,有“对景”“步移景异”的特征。在这样的体验中,建筑的主体地位是得到强调的。路径的变化,事实上是为了得到对建筑多角度的观察,进而体现景观的变化。而办公和专用教室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漏窗 苏州的园林特色是小巧,精致,在不大的面积内布置了丰富的景观。通过围墙、树木、竹林、假山、房社、长廊把这些景观隔断,使你不能一眼看透;有时这些隔断又不是密闭的,在隔墙上开出一扇漏窗,通过漏窗,让你看到另一景色的消息。如果说,园林内的道路,小径是把各个景观用实线顺序地连接起来,漏窗就是把各个景观用虚线跳跃地连接起来,并且增加了观景的视角。 我这次再游苏州园林,留意了一下所见到的漏窗 苏州园林漏窗赏析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是窗的艺术博物馆,仅漏窗就有近千。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日后造园的蓝本。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 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道家精神”中国古代园林的思想!

“道家精神”中国古代园林的思想! 【摘要】科学、艺术、道德,是人类文化中缺一不可的三个要素。中国园林艺术集三者于一身,历经三千年的不断发展,成为世界艺术史上十分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古代园林之精神主体的艺术呈现,深受道家追求自然精神的影响,表现 1. 万物,“独立不改,周行二不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庄子和道家哲学看来,自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自然然,不事人为造作。比如《老子》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也就是自然,三国魏晋哲学家王弼释“道常无为”云:“顺自然也。”顺自然即顺从万物自己如此,本来如此的规律而不加干涉,这是“道”的根本性质。另一种含义是推崇优美的自然环境,并视之为

安放身心的家园。比如《庄子·知北游》云:“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在庄子看来,人只有归化于宇宙自然,回归天地之境,才能游于至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战乱的年代,社会动荡,黑暗,许多文人雅士对此大为不满。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他们影响很大,于是他们就在名山大川中求超脱、找寄托,自然山水成了他们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现实生活中亲切依存的体形 响,并与佛家和儒家文化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道家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园林美学最重要的文化底蕴。 3.道家精神对中国古代园林选址的影响 因受“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影响,中国建筑不仅重视近区的环境美,而且也注重与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亲和关系,造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

融洽的,平和的,故而古寺应“藏”于山中,而不是像欧洲的古堡一样突兀暴露,这一精神在园林中更突出。明朝末年就有园林专著《园治》将造园选址的过程,称为“相地”。相地受到条件的限制,一般由于占地面积有限,环境也受到已经存在的周围条件的制约,可以建园的基址多是不规则的,中国古代名园的平面图,几乎都是一个不规则的平面。面对这些难以处理的地形,造园匠师们因地制宜,既要考虑 “天 术热衷于追求天时、地利、人和融合的“天人合一”境界,风水师信奉的原则,有不少是切合天时、地利的,或者说是与天时、地利吻合的。李约瑟认为:“风水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份,遍布中国的农田、居室、乡村之美不可胜收,皆可藉此以得说明。”他还对由风水观念中重视自然,顺应自然的环境意识而形成的建筑群落与自然环境充分交融的传统给予极高的评价:“再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么热心体

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9026377.html, 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一、著名建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给仿造著名建筑的大学一些掌声. 《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4期.刁博. [2].重新创造城市——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访谈. 《城市观察》.2012年5期. [3].游世界著名建筑的发现. 《数学小灵通(56年级)》.2015年1期.王冠. [4].破解建筑难题助圆“中国梦”——记我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刘建华的建筑业绩.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年5期.高扬. [5].祝贺著名建筑声学家王季卿教授八十寿诞. 《声学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6期.钱梦騄.葛剑敏. [6].“丽江瑞吉很接近我的梦想”著名建筑设计师高文安访谈. 《大众汽车(汽车旅行)》.2013年12期. [7].城市岂止没格调——访著名建筑艺术家张祖刚、孙成仁. 《艺术评论》.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7期.李薇薇. [8].西方美术史的先行者瓦萨里以《意大利著名建筑家、画家和雕刻家传记》为例.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10期.黄琳. [9].世界著名建筑的“三角”情结. 《初中生辅导》.2014年19期.朱秀兰. [10].国内外著名建筑奖的运作模式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9期.王斯宁. 二、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9026377.html, [1].关于日本著名现代建筑家槙文彦作品系列的分析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符晓风.设计艺术学(现代建筑)上海大学2010(学位年度) [2].美国波士顿贝肯山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顾方哲.文化产业管理山东大学2013(学位年度) [3].韩国当代建筑初探——以金寿根为例. 作者:秦玉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东南大学2006(学位年度) [4].景观建筑在旅游风景区中的应用.被引次数:3 作者:刘飞.水利工程山东大学2007(学位年度) [5].创造·适应·变化——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解读. 作者:宋炯.建筑设计及理论湖南大学2001(学位年度) [6].建筑表皮材料的表现力研究. 作者:郭立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南京工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 [7].适应丘陵地形的建筑功能性剖面设计研究. 作者:徐昊.建筑学湖南大学2015(学位年度) [8].钢结构建筑技术与美学表现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陈元.建筑与土木工程江苏大学2012(学位年度) [9].建筑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建筑系馆研究.被引次数:9 作者:李书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2007(学位年度) [10].刘秉忠与元上都.被引次数:2 作者:白斯古楞.历史学;专门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三、著名建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建筑生态节能的宏观策略与实施技术体系. 卢求.刘飞,2005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2]才识明达智虑通晓:读陈明达先生著作有感(之一). 周学鹰,20072007年中国北京现代建筑创作交流会 [3]晶粒、细胞或皂泡的三维多面体模型评述. 刘国权.王浩.岳景朝,2008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

初步了解梳理《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学号:0805180079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学生姓名:母智芳 属系部所:建筑工程系 专业班级:园林工程技术二班 指导老师:宿茜倩 定稿时间:2011年4月

前言 1 一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2 1 中国人文园林发展 3 2 园林艺术的发展 4 二传统宗教文化对园林的艺术影响 5 1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6 2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7 3 佛家思想与中国园林8 三浅析中国非物质文化与中国园林的关系9 1 非物质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9 1.1对园林选址的影响9 1.2对园林布局的影响9 1. 3对设计创作的影响 10 2 古典园林的文化特点10 2.1古典园林的传统空间观念10 2.2古典园林的文化意境11 2.3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12 四现代园林发展趋势12 1 趋势一:园林设计可居可游12 2 趋势二:园林设计生态化、艺术化12 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5 摘要 园林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这取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即人的哲学世界观。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均有充分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再现,这与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宗教思想, 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具有深刻意义。 中国园林的形成是世界园林史上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追根溯源,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始终贯穿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为出发点,从道教、儒家、佛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园林审美意识和造园手法上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园林艺术传统宗教道教儒家佛教

苏州园林建筑与文化

木 ——《苏园六记》观后感 旅管四班肖毅0868020104 木,生之于土,受哺于水;土,木之根本者也,水,木之灵魂者也,用一个“木”字比喻苏州园林在适合不过了。 苏州园林,本是才子富商隐逸之地,而赋予他们佳名者,正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文化习性的一脉相承,是屈原的离骚,陶潜的菊花,对官场的失望,不愿同流合污,一心只愿归隐田园,是范蠡的位高权重能功成身退,转身一变成了陶朱公,宦海商海几多风光后,还是觉得放舟渔翁还是更适合自己,这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习性。中华民族是谦逊礼让的个性与佛道儒的交融下,即要入世金榜题名,报效国家,又要出世,归隐市井,享受人生之乐。基督教民族与穆斯林民族是做不到的,他们的文化讲究的征服、征服还是征服。即使他们也有许多伟大的园林与建筑,但文化精神中更多的表现还是对自然地征服而已。他们是无法用这闹市中的一亩三分地,营造出这别样的景致,大隐隐于市,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土。 《苏园六记》中频繁提到,哪里都可以建园林,哪里都有园林。是的,但苏州的园林,只有苏州才能有。北国的园林,乃是紫薇正中,但凡选址,必是灵脉所在之地,背有靠,前有照,左右山环绕,水自西北向东南,如此多的讲究,依然是多少英雄难逃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也阻挡不了多少个的王朝覆灭,多少英雄壮志,多少意气风发,多少位高权重,多少佳丽群芳,最后依然沦为后人戏说的对象,而苏州园林的主人们多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最后亦得得到后人的尊重,园林才得以被代代流传,维护修缮,才不至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因为这里是水的故乡,温婉而雅韵,柔柔的水,养育的不是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而是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苏州不会他的故人们如此苛刻,不在意他是否大仁大义,正是这温柔的容忍之心,如同母爱般温暖,让苏州的故人们,不能忘怀这故乡的情意,早早的封金挂印,只愿随心所欲的享受这闹市之静,每每一缕斜阳,透过窗台,虑下满地雕花,处于走廊尽头,看锦鲤在这苏州之水中游曳。 《苏园六记》里也说,哪里都可以复制苏州园林,只是唯有这树,复制不得,这树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多少风风雨雨,才有如此精魂。这几百年的古树,离开了他生存的水土,又岂能还有那份姿态。当是这南国的树,到了北国又岂还能存活,天气太冷,水太硬,即使他存活下来了,也不在是这南国柔柔的树了,倒多有几分花木兰的意味,实在太过牵强,而这树是苏州园林的眼,但凡建园之前,若有古树已在那里,则园随树而建,树的周围得留有空地,让树继续生长,空地四周始有亭台楼阁,筑山叠石理水,最后方成一园。而这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更是苏州的良木所造,唯有扎根在这一方水土的树,才能刻画出如诗如醉的苏州园林。 雕梁画栋上,留下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孜孜篆刻,亭台楼阁间,埋藏了多少金榜题名的字字雄心,廊腰缦回中,残留了多少才子佳人的丝丝倩影,苏州以其柔柔之水,劝归了多少才子状元。入世,出世,才是理想的中华文化的象征,生于堂堂华夏之地,长于浩浩吴水之滨,苏州园林,不仅仅是几处园林,而是中华文化大成的代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枝繁叶茂位于世界民族之林。

苏州园林建筑与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念的契合点

第12卷第6期陈学文等:苏州园林建筑与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念的契合点·557·苏州园林建筑与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念 的契合点 陈学文,杨 弃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将西方现代主义典型的设计审美要素与我国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的本体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方现 代设计审美观念与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审美思想在视觉形态的秩序化、简约化和几何化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的内涵都存在着时代因素、环境现象及内在进步的动因。历经重大变革而形成的西方强势现代设计审美观念与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美学特征具有不谋而合之处,表明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所内涵的超前设计理念和对国际设计美学发展的影响所产生的普遍价值。关键词:苏州园林建筑;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契合点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4339(2010)06-0557-04收稿日期:2010-06-02.作者简介:陈学文(1963— ),男,教授. 通讯作者:陈学文, chenxuewen2006@163.com 西方工业技术在19世纪末迅猛发展,欧洲出现了 工业革命,机械化浪潮波及到社会意识形态,波及到设计领域。1919年,德国出现的鲍豪斯给世界设计界带来了重大变革,往日的设计为少数权贵服务的局面被打破, 设计第一次面对人民大众,明确了“设计不是为‘神’、而是为‘人’”[1] 的理念,彻底改变了设计服务对象问题。这是设计界的重大进步,由此而导致了审美观念的革命,古典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审美观从此分界而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 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是由德国鲍豪斯所确立的 一整套关于新时期的设计原则, 由于根植于社会的进步,根植于势不可挡的生产力发展,根植于为大众服务 的思想, 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活动。它兴起于德国,成长于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可以说所有文明国家无一 幸免地都受到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是现代设计的核心思想,其后出现的各种设计运动都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应或重新诠释,因此,现代主义设计观念的变革是推动现代设计发展的主体力量, 随之而产生的现代主义设计审美观念也是前所未有的,使得人们从新的角度观察、感受与理解这个熟悉的世界。现代主义审美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强大影响至今为国际设 计界所公认。 然而,在设计界引起革命性震动的西方现代主义 设计审美观念却与我国苏州园林建筑的创作思路有不 谋而合之处,这也充分说明,在我国传统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厚的文化潜质, 其内在精神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对后来的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我国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设计审美观念的秩序化、简约化和几何化。 一、设计审美观念的秩序化 为了适应机械化批量生产需要,必须制定标准化原则按照一定的规律生产产品。由于标准化具有技术的支持,为产品成型化、装配化打下了基础,而正是标准化、成型化和装配化导致美学上的秩序化,这是现代工业发展所赐予现代主义审美观念变革的成果。由于工业化的推动,人们有意关注和研究设计中的秩序化问题,秩序化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在建筑领域强调秩序化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现代建筑在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了由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到现代工厂化、装配化施工的转折,这是建筑业的巨大成果,人们在接受科技给予建筑进步的同时也接受了新的建筑形式。秩序化是建筑新形式的重要原则,秩序化的确给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与以往 2010年11月Nov.2010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12卷第6期 Vol.12No.6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 微软中国1] 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 年代和30 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 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

习。二、整体把握 1、解决生僻字词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 微软中国2] ,如 轩(xu a n)榭(xie )丘壑(he)嶙峋(lin xun)镂空(lou ) 蔷薇 ( qiang wei ) 2、解决难理解字词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 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 让学生通读课文 5、讨论和提问学生[ 微软中国4] 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 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 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

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一九九二年秋天建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始建于二00五年十月,建筑面积达三千三百九十平方米,在保留原来民国时期二层小楼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1] 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东北街,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新馆内采用书画、模型、投影电视等多种形式展示姑苏园林,让参观者直观、轻松地了解姑苏园林特点、历史和文化。这座新馆由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园林传承厅五部分组成。经过近一年建设的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于2007年12月4 [2] 馆内景色 在外观上,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保持了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特色,与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经典代表作相协调。在内部有限的空间内,为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新馆主体部分没有设墙,可以按照陈列需求灵活增减隔断。展出的虽是古典园林,但新馆却充分利用电脑、电子显示屏、电子地图等现代科技设备,用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手法表现园林的精巧细致。此外,古代造园场景模型、一百五十年前的虎丘塔模型、经复原的已经消失的园林遗迹模型

等的布置,也使园林博物馆新馆成为参观者读懂苏州园林的“教科书”。[1] 1992年秋建成开放的园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新馆的入口处设在老馆门 序厅 馆内 沿一个小坡右行后,来到序厅的门口。正面是一幅双面绣,约有七八平方米,由著名苏绣大师姚建萍亲手绣成,原作是李可染所画拙政园部水廊图景。右首是苏州著名画家张继馨所作松、竹、梅绢水墨画,清淡素雅,与园林的意趣相合。双面绣的背后摆放着一架古琴,下面的琴砖上护心镜等汉代风格的纹样,据介绍这象征强大、生命不息的意思。 园博新馆虽小,但游览线路却是“九曲十八弯”。昨天引导记者参观的园博新馆布展人之一陈荣伟说:“刚来的时候,觉得里面就像一个迷宫”。因此在这一间序厅里切记要看清左首沿墙而设的参观指南,这里还有免费提供给参观者的博物馆简介。 经过贵宾室的门口,便来到序厅的第二间。在这里,苏州园林被放到更大的体系内来观察欣赏。首先是世界造园体系的比较。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中国体系散点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着重显示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西亚体系以伊斯兰园林为代表,大多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整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欧洲体系的特点则通过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立体构造模型来展现,着重显示规整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被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其次是中国园林体系内的比较,即对比展示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中国园林三个分支。在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朴实简练、雅致幽静的寺观园林之中,苏州私家园林布局紧凑、古朴淡雅、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特色更加鲜明。 序厅部分还设有一个放映室,可供参观者休息,同时欣赏一下园林的风光片。博物馆内几乎在每个重要的展厅内都有电子显示屏或触摸屏,非常方便。 走过一条长廊,在序厅的第三部分内,是初次展现的清代造园场景,通过126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的动作神态,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何相地、立基、树屋、油漆、叠山等苏州园林的建造过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分析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Suzhou gardens are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lassical gardens. With the elegant pavilion and the lush flowers and trees, they put the cul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architecture and carving into limited space , gethering the mountain water and moon ,create colourful landscape . They reflect people's pursuit of wonderful live adequately 关键词:风格特征手法参考;《浅谈苏州园林风格 特点》《从视觉角度谈苏州园林空间手法》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 园林为主。它聚集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 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说。连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曾这样评 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质量,咫尺之内 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 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 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及地区的园林,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更具一番灵气,身陷其中,仿佛有天地之气灌于体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实际上,园林都是人类对于自然景观的模仿,而苏州园林显然是技法相当高超的模仿,它所模仿的不仅是形,更多的是神,是自然的精华,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和中国的山水画如出一辙——神韵,折射出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园林乃是赏心悦目之作,体量虽大,仍为艺术作 品,既是艺术,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美这个问题。自 然之美不必多说,苏州园林是高度浓缩的自然景观, 自然也高度浓缩了自然之美。我想说的是其融合之美, 除了人造的自然景观,苏州园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纯 粹的人造建筑。乍听之下,似乎很不和谐。然而真正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绝不会有这种疑虑,一般人甚至根 本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因为苏州园林很好的融合了自然与建筑,走廊悄悄的穿过山石树木,湖水静静的躺在亭阁四周。处于自然之中,看到的只是粉墙黛瓦给一片绿色的点缀,廊道所带来的也不是阻隔,而是更好的对于景观的划分,这一道似无而有的线能让两边即使不同的景色融为一体。无意识的,身已跨入建筑之内,这一过程是如此自然,不易被察觉。木质的结构,不会像打磨过的石料那样突兀,柱廊等灰空间也让室内外模糊不清,建筑四周大面积的窗户使人们置于屋外能看透建筑另一边的景色,置

浅谈中国园林的文化思想

浅谈中国园林的文化思想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中国园林景观建设的历史渊源及受到的文化影响,形成中国特色园林过程。宗教、哲学、美学和一些有识之士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园林宗教哲学 美学文学艺术文人 中国园林是从实用的园、圃、囿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园林式,同时兼收各种建筑风格,创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它为中国园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园林的天人关系 中国园林注重山、水、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关系处理上,偏重于人的成分,如人的狩猎种植,居住生活和吟诗作对等。因此越到后来,人工味越浓,把诗词、歌赋、文联匾对、亭台、楼阁、廊榭宫馆过分夸大,以致于江南园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有拥挤的感觉。在置石上,多用立石,表明顶天立地的思想。建筑上则精雕细刻、珠帘画栋,极尽人工之能事。强调“境造桃源,巧夺天工”,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意境。例如我国在2003年的德国罗斯托克国际园艺展中中国园林就是一组仿宋园林。这组园林得到了德国朋友的高度赞誉,也体现“中国园林”中山水亭园的艺术特色。 二、佛学思想 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两汉之际)由天竺传入我国。经过与我国传统思想和宗教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理论形式上自我调整,自四世纪(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扎根和光大。(它的主要代表建筑是河南嵩山少林寺)。这时它宣扬的世事无常和因果轮回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相吻合,对园林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当一批文人弃世从佛,遁入空门,隐逸于自然山水之间,于是园林形式由秦汉建筑宫苑转变到自然山水园。其中山水园的形式从此固定下来,直到今天,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遗产和学习的素材。如今天的布达拉宫、敦煌壁画、四川乐山大佛、金山寺、雷锋塔、西安大雁塔等历史遗迹。寺庙园林的发展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对明清两代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上有其深刻的影响,如故宫中的太和殿、颐和园、天坛、无不体现佛教文化思想。 三、儒学思想 中国文化的基石之一是儒学,二千年前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山之后,一直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儒学正式走上历史顶峰时期是从西汉武帝时懂伸舒霸除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的核心在人,即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提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宇宙观上提出气理两说,在伦理道德上提倡三纲五常,在政治上提倡仁政和保民,在教育上倡导开办学校。主要代表的建筑长沙的岳鹿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摘要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选址紧连忠王府,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一墙之隔,在这个如此微妙、敏感而复杂的历史街区中,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本文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粗浅地分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现代主义;设计。

目录

一、引言 当今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再是对历史陈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它的设计师由聿铭先生用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历时五年,完成了他的圆梦之旅:“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确,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同时这一崭新的建筑也与为之度身定做的陈列设计融为一体。曾有着名评论家称“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 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概述 创建于1960年,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是着名的国内地方综合性博物馆。2003年11月由国际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新馆奠基开工,历时三年,2006年10月6日中秋节落成开放。新馆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投资亿。其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四个系列的常设展览,以苏州地区的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和古代工艺品为馆藏特色。新馆建筑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园;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用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建筑构造采

苏州园林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创业中学于荔 【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3、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因地制宜轩榭(xuān xia)对称(chan)重峦(luán)叠嶂(zh àng)阅历胸中有丘壑(ha)嶙峋(línxún)镂(lòu)空俯仰生姿败笔明艳蔷薇自出心裁琢磨别具匠心斟酌(zhēnzhuó)诸如此类 2、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理清结构 1、快速阅读2~6段, 2、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提纲。 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3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4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6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3、这几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第2段是从整体上概括,第3到第6段是局部的具体说明。 4、默读7~9段,看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三段依次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图案美、颜色美。 四、掌握说明方法

最新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_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于艺术考察报告封面关于艺术考察报告范文1艺术考察课是每一个美术专业的必修课,终于我们也踏上了考察之行的道路,我们在一周的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苏州、周庄、上海、绍兴、杭州、黄山、宏村、西递和宣州,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很多的感受,收获很大,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苏州 我们于11月13号晚上出发,14号中午首先到达的第一站就是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周庄 当我们还在回忆拙政园那古典山水园林奇异风景的时候,紧接着晚上又来到了中国的第一水乡周庄。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

处,古称贞丰里。它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元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上海 夜游完周庄,我们又立刻坐上了去往我一直向往的大都市上海。直到晚上10点多才安排好住宿,那时我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15号一大早我们就去见识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东方明珠游船码头位于黄浦江畔,占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乘坐东方明珠浦江游览船沿江畅游,即可尽情领略百业兴旺、百舸争流的都市情怀。入夜后,遥望东方明珠塔,则是华灯齐放、色彩缤纷。东方明珠塔每年接待来自于五洲四海中外宾客280多万人次,是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游船、会展、历史陈列、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景点。见识完东方明珠我们又逛了逛上海繁华的南京路。南京路是上海市内主要商业中心之一,东起外滩,西抵静安寺,全长10里,过去曾被称作十里洋场。 期待已久的上海博物馆,终于在中午抵达那里,进去以后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

苏州园林的建筑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苏州园林简介 有人说

苏州园林的建筑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苏州园林简介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 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 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 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 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 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 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 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 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 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 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 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 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 美誉。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 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 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 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 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 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 4、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著名作家叶圣陶去欣赏苏州园林的美。

二、检测预习 1、了解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2、字音词义 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轩榭()()丘壑()嶙峋()()镂空()蔷薇()()②辩明词义: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欣赏苏州园林图片,看看苏州园林美在什么?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有一种怎样的美? 2、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