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苏州园林)

方案设计(苏州园林)
方案设计(苏州园林)

.

绿色建筑展览馆一体化:

节能技术方案+自动控制

建筑节能方案一体化

1. 暖通空调/热水方案

地源热泵+辐射末端空调系统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

2. 展览馆室内电力提供方案

太阳能光电的应用(示范作用)

3. 室内及室外部分用水节能设计方案

室内:室内洗手池、厨房等用水进行回收,简单处理后即可用于室内冲厕,或者回收进入雨水集水池用于室外植物灌溉。

室外:设置雨水集水池收集雨水,用于非雨水季节的景观灌溉。

4. 室内、室外照明系统节能设计方案

室内:自动控制照明系统。

室外:太阳能路灯

5. 建筑一体化综合考虑

主要是平板太阳能板和建筑的一体化结合:如坡面角度结合,或者将平板太阳能和窗户结合等方式。

沼气池和地埋管的上部绿化,要与周围的园林景观和谐共生。

6. 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方案综合评价:

1. 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

2. 雨水回收用于展览馆四周植物浇灌,室内洗手池、洗菜池用水回收用于冲厕或者浇灌。

3. 太阳能设备,地埋管部分与周围环境的一体化。

'.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DOC)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集锦:漏窗 苏州的园林特色是小巧,精致,在不大的面积内布置了丰富的景观。通过围墙、树木、竹林、假山、房社、长廊把这些景观隔断,使你不能一眼看透;有时这些隔断又不是密闭的,在隔墙上开出一扇漏窗,通过漏窗,让你看到另一景色的消息。如果说,园林内的道路,小径是把各个景观用实线顺序地连接起来,漏窗就是把各个景观用虚线跳跃地连接起来,并且增加了观景的视角。 我这次再游苏州园林,留意了一下所见到的漏窗 苏州园林漏窗赏析 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是窗的艺术博物馆,仅漏窗就有近千。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 漏窗,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沧浪亭漏窗有一百零八,图案花纹构作精巧、变换多端、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成为日后造园的蓝本。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 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 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往往混合运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块瑰宝,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与园林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是分不开的,而园林的布局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两个实例—如园和青浦夏雨幼儿园入手,来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方式方法,更深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魅力。 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更是将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童寯老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提到,为园有三境界,评定其难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第一、疏密得宜;第二、曲折尽致;第三,眼前对景。这些都在园林空间中反映出来,而园林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例如一个大的空间,如不加分隔,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也不会有渗透现象发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达到分而不隔的效果。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如园和青浦幼儿在运用园林思想进行设计方面的观点。 1. 关于整体布局

如园的整体布局方式属于向心式。这是一种传统的背朝外面向内的布局方式,它给人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它的特点是园中心设池,建筑物沿池周边布置,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开阔的庭院空间。而如园又对这种布局进行了延伸,它在水平方向做了三个不同的园子,分别为盘古、方池和一丈台。三个园子之间用楼梯和走道隔开,并且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实墙,这与园林思想中的“障景”手法如出一辙。使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稳步异景,并且由于实墙的阻隔作用,人的心理会随之发生变化,渴望看到实墙背后更多的景观,从而起到加强景深的作用。在作为“主景”的三个园子之外,穿插着一些体量较小的院子,这也为人的游览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关注点。同时,园子面积虽小,但由于空间的深度和丰富性,使人完全不会察觉。相比而言,青浦夏雨幼儿园则属于带状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或以一泓清池,或以峻山秀峰展开布景,根据特有的山势水形而形成画卷式的带状园林风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各种景物集中在同一画幅中,游人可以按照一定的观赏路前进,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不断变幻,如一幅幅美的画卷次第展开,在动态的观赏中,获得一种连绵不绝的景观印象。在这里,我们注意到青浦夏雨幼儿园的西侧和北侧是一条小河,为了与小河取得呼应,15个班级的教室群主体建筑采用了弯曲曲折的态势,沿小河方向顺次展开。在二层类似园林的路径穿行时,建筑作为为一个个的点出现,有“对景”“步移景异”的特征。在这样的体验中,建筑的主体地位是得到强调的。路径的变化,事实上是为了得到对建筑多角度的观察,进而体现景观的变化。而办公和专用教室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分析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Suzhou gardens are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lassical gardens. With the elegant pavilion and the lush flowers and trees, they put the cul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architecture and carving into limited space , gethering the mountain water and moon ,create colourful landscape . They reflect people's pursuit of wonderful live adequately 关键词:风格特征手法参考;《浅谈苏州园林风格 特点》《从视觉角度谈苏州园林空间手法》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 园林为主。它聚集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 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说。连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曾这样评 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质量,咫尺之内 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 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 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及地区的园林,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更具一番灵气,身陷其中,仿佛有天地之气灌于体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实际上,园林都是人类对于自然景观的模仿,而苏州园林显然是技法相当高超的模仿,它所模仿的不仅是形,更多的是神,是自然的精华,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和中国的山水画如出一辙——神韵,折射出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园林乃是赏心悦目之作,体量虽大,仍为艺术作 品,既是艺术,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美这个问题。自 然之美不必多说,苏州园林是高度浓缩的自然景观, 自然也高度浓缩了自然之美。我想说的是其融合之美, 除了人造的自然景观,苏州园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纯 粹的人造建筑。乍听之下,似乎很不和谐。然而真正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绝不会有这种疑虑,一般人甚至根 本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因为苏州园林很好的融合了自然与建筑,走廊悄悄的穿过山石树木,湖水静静的躺在亭阁四周。处于自然之中,看到的只是粉墙黛瓦给一片绿色的点缀,廊道所带来的也不是阻隔,而是更好的对于景观的划分,这一道似无而有的线能让两边即使不同的景色融为一体。无意识的,身已跨入建筑之内,这一过程是如此自然,不易被察觉。木质的结构,不会像打磨过的石料那样突兀,柱廊等灰空间也让室内外模糊不清,建筑四周大面积的窗户使人们置于屋外能看透建筑另一边的景色,置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以园内建筑装饰图案为例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以园内建筑装饰图案为例

摘要:园林中的建筑装饰主要呈现出的是一种图案美,是对欣赏者产生的视觉 吸引,而苏州园林中的建筑装饰图案是营造其“精妙绝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而其中的建筑装饰图案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装饰造型、图案 1、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主要装饰元素及发展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大多数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这是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的,它细腻玲珑的古典气质是独具匠心的,素雅恬静、精巧细致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当时园主人造园时主要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中的山水、泉石、花鸟、鱼木,做辅助的是小桥、流水、回廊、曲径、匾额、对联,这些构成了绝妙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意境深邃悠远。本文涉及的苏州园林建筑装饰有亭台楼阁的木质门格窗棂、洞门的造型装饰和取景手法以及庭园回廊中的漏窗装饰。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兴盛于盛唐,在明清时期发展至成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苏州古典园林随着其所属的吴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的园林文化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并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多元的艺术形式、深厚的文化涵养而著称。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砖瓦的烧制,秦有花砖,汉画像砖石、瓦当图文并茂,还出现了带龙首兽头的栏杆,魏晋建筑装饰兼容了佛教艺术内容,刚劲富丽的隋唐装饰更为夺人风采。宋代装饰与建筑有机结合,明清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清代中叶以后西洋建材应用偏多,但装饰思想大多向传统皈依,纹饰趋向繁荣琐碎,但更细腻。 2、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木质门窗种类及其装饰图案 苏州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假山、水源、文化等许多有形无形的元素所组成。其中园林建筑,若无各种类型和形态多变的花窗作连接的话,其景观将大打折扣。苏州园林花窗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苏州文人园林文化的反映。苏州园林的花窗可谓江南园林之窗典范,只要来苏州园林走一回细加品赏,每一个园林就是一座花窗的微型博物馆。 空窗,又称“月洞”,即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形状。其特点:外部景观如画一般镶嵌“画框”之中。观赏的角度不同,画框中的画与人也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月洞”也不拘泥于满轮圆月这种形式了,也有“弦月”“梅花”“桂叶”“花瓶”“双菱”“六角”等形状。一般空窗既有用水磨清砖作边框的,也有用砖砌成一定形状再用纸筋石灰抹涂。如下图

苏州园林中的窗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5700341.html, 苏州园林中的窗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 作者:王强强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3期 摘要:在苏州园林艺术造景设计中,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长窗、漏窗等形式各 样的窗的运用中达到了观景、借景效果,同时特色的窗雕艺术也成为古典园林建筑的一个别样景色。传统窗雕艺术的运用创新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中一些窗雕素材的研究,对窗雕艺术的运用和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本文从窗雕的起源、窗及窗雕艺术在苏州园林设计中的展现、窗及窗雕艺术的作用、窗雕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进一步体现了传统艺术在现代室内中的作用。 关键词:苏州园林;窗雕;运用;创新 艺术与人类的起源相生相伴,自从人类出现在这个世界,文明也就此产生。远古时期的图腾文明代表了当时的神学艺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明代表了当时的装饰艺术。那么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艺术也逐步的发展起来,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艺术形式,艺术作为一个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的一种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发展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形式下的中国设计若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道路,就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创新。 一、窗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窗雕艺术来自于剪纸艺术的发展,本属于剪纸艺术的一种形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一门单一的艺术。据考究,剪纸起源很早,战国时代的出土文物就有用皮革和银箔镂空而成花纹的装饰物,制作技巧和艺术效果可说是剪纸艺术的先河。《武林梵志》云:吴越钱镠当国时,“时人常以送礼纸花张之于窗”,这可能就是最早有关窗雕的文字记载了。民间窗雕经历了一千多年一直延续不断。因工具仅为刻刀,材料各类纸张皆可适用,故窗雕极为普遍。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山西、山东、河北等省尤为盛行。 二、窗及窗花艺术在苏州园林设计中的展现 古色古香的苏州园林,大大小小的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苏州园林的窗有方格、直条等最简单的结构形式,一排或单一出现;也有带图案的,图案式往往做工复杂、花样繁多,一种样式就有几十种图案。花纹图案在花窗上的呈现,使得窗棂密集起来,光线透过密集的窗棂照射进来,光亮并不充足,这样的不明亮反而更加突出了园林的古香古气。 窗安于半墙之上,是窗户较多的一种呈现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也较多被运用。苏州的沧浪亭就有多处运用,其中以观翠竹为主题的建筑,就各布置了一排半窗,外面的景色透过半

苏州园林(四)装修

苏州园林(四)装修 园林建筑的装修,具有中国古代建筑装修所固有的轻便灵活的特点,由于形体秀丽,雕刻精美,点缀衬托相宜,不仅能满足功能上分隔空间的要求,还能适应园林风格使建筑形体与细部相结合,发挥了应有的艺术效果。如各种各样的门窗做法与布置方式,以及富有变化的挂落、长窗(即槅扇)、心仔(即窗棂)构图、装饰花纹、雕镂、油漆等,构成了园林建筑玲珑,秀丽、多姿的外观,丰富了园林艺术。 有变化的处理和重点装饰,是苏州古典园林运用装修的常见手法,从而形成了主次分明,形式丰富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在同一园林中,不同建筑的装修布置各具特色。如厅堂多在明间设长窗,次间设地坪窗(即勾栏槛窗),四周绕以廊轩,廊柱上部装有挂落,雕饰精致;室内纱槅上裱糊字画或彩色纱绢。若为四面厅,四周用落地明罩,从上到下都用玻璃,不用裙板,以便于观赏景色。轩馆小筑则常面阔三间,中间设长窗,次间设半墙半窗,两侧为硬山墙或屏风墙,室内多在建筑背面作一式长窗,雕刻简朴,另成一种格局。亭榭则在柱间悬挂落,下部有时设槛墙或鹅颈椅,以供坐憩。楼阁常用和合窗(即支摘窗),其下层用粉墙、洞门等。 建筑装修,采取重点处理手法的也屡见不鲜。如拙政园西部留听阁的装修集中于内部,其飞罩、长窗均极尽变化之妙。三十六鸳鸯馆南北栏杆花纹,沧浪亭翠玲珑的裙板雕饰,皆扇扇不同。又如厅堂为了突出明间,装修往往富丽精致,左右各间的装修则比较简洁。 雕饰较多的装修所用木料,以质地坚硬细致的楠木、红木、花梨、黄杨和银杏等优质木料为多,一般装修则用松木及杉木。优质木料常露出木纹本色,或漆以栗褐、重枣,乌黑或焦黄诸色,衬以白墙与灰色的水磨砖门框,组成素净与温和的色调。 装修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 1.外檐装修 外檐装修有长窗、半窗半墙、地坪窗、横风窗(横披)、和合窗、砖框花窗以及各种挂落、栏杆等。 (1)长窗(槅扇)通常落地,布置在明间,或用于全部开间。一间可设四扇,六扇、八扇,视开间的大小而定,而以六扇的较多。长窗的内心仔部分过去装蛎壳,后来才有玻璃。内心仔花纹式样很多,常用的有十余种,各种花纹又有不少变化。 长窗的夹堂和裙板常用通长的木板,上施雕饰,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花纹多雕如意,静物、花草等式。如全用心仔不用裙板从上至下全部透空,显得玲珑透漏,称落地明罩,如拙政园远香堂长窗。边梃,横头料的看面线脚分亚面、浑面、文武面,合桃线等。梃面和横头料的线脚周匝衔接。 (2)半窗半墙常用在次间、过道和亭阁的柱间。半墙高约一尺半,上设半窗与坐槛,并可坐人。如用在亭阁处,坐槛外还可装设鹅颈椅。窗的宽度根据开间尺寸决定,大致与长窗相同,自一尺半至二尺(约50厘米至65厘米)。 (3)地坪窗多用在厅堂次间廊柱之间,通常为六扇。其式样与构造和长窗相似,但长度仅等于长窗中夹堂下的横头料至窗顶的尺寸。窗下为栏杆,栏杆和窗的花纹均向内,栏杆外装雨挞板,遮蔽风雨,可随时装卸。 (4)横风窗用于较高房屋中,装在上槛和中槛之间,成扁长方形。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学习苏州园林,有利于我们对建筑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以便在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 二、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包括前期对的阅读与资料收集,对建筑的游览和总结部分,在去苏州之前,我读过<<苏州园林>>和计成的园冶,深刻的感受中国的造园艺术和意境,又通过资料收集了解了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的关系,充分的了解了大师的设计精神.在游览阶段,把苏州博物馆和最有特点的拙政园当做重点游览对象,并且,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 三、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8月20日至8月30日 地点:温州,上海,苏州,武汉.我的实习地点是分散的,虽然说主要是研究苏州,但是我同样认为只有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城市才能深刻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建筑状况,苏

州是有自己独特的特色的城市,应该有苏州自己的建筑. 四、城市概况 苏州,古称吴、东吴、苏州府等。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太湖70%水域属苏州),紧邻无锡。隔湖遥望宜兴和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靖江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并在2012年获得特色魅力城市称号。苏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现为江苏省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 我所看到的苏州,应该有三个苏州,古城苏州,现代苏州,工业苏州.古城苏州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集中地,是苏州的旅游景区,传承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工业苏州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聚集地,是苏州发展的动力.现代苏州则代表了苏州在新时代所取得经济上巨大的成功,苏州的历史是连续的,是源源不断的,是一天比一天好的. 五、实习内容概述 1、风格的传承

苏州园林艺术之建筑篇

苏州园林艺术之建筑篇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03-05 09:52:56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由于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处理也有不同。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厅堂造型比较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家具陈设富丽,在反映园主奢靡生活方面,具有典型性。留园五峰仙馆、狮子林燕誉堂均为这类例子。可观赏周围景物的四面厅,多建于环境开阔和风景富于变化的地点,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既可在厅内坐观,又便于沿廊浏览,如拙政园远香堂。书斋,花厅,环境要求安静,常与主要景区隔离,自成院落,在建筑处理上则另有一种格调。如留园的还我读书处,拙政园玉兰堂,前面都有小庭院,虽无山池之胜,但几株花木,散点石峰,也堪构成小景。至于亭、榭,曲廊,主要供休憩、眺望或观赏游览之用,同时又可以点缀风景,所以此类建筑多设于山巅,水边或园林四周,所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就是这种手法的表述。 园林建筑的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建筑形式亦无定制,普通住宅房屋,多用三间五间,惟有园林建筑,一室半室,随宜布置,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 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大都开敞流通。尤其是各种院落的灵活处理,以及空廊、洞门、空窗、漏窗、透空屏风、桶扇等手法的应用,使园内各建筑之间,建筑与景物之间,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例如留园古木交柯与石林小院二处,内外空间穿插,景深不尽。 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

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2017年11月5日到11月8日 二、考察地点:江苏 三、考察形式:5 人小组 四、考察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主要通过参观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园林的尺度等,学习别人的设计经验,把所学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原理、设计的方法手段与环境设计工程实践相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常用设计手法,从本质上理解工程实践与理论的差异,全方位了解设计(建筑美学、建筑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手法、空间造型、色彩运用、建筑装饰材料的运用、建筑装饰构造等方面)以便为以后进行工程实验。 这次写生实习我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此次考察,不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关于建筑、园林和视觉知识,对建筑结构、园林的造型和传统元素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苏州博物馆考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笔者的家乡白居易诗中的江南腹地——苏州。本文着重从 建筑美学方面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 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 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 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 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 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 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 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 先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的评价 虽然常年生活在海外,有着 西方教育背景,但贝聿铭先 生的作品中却从来不缺少中 国元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 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 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 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苏州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探讨

苏州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探讨 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公元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而其中的拙政园和留园更是属于中国四大名园。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1] 社会背景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

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龚毫慧 内容摘要: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事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内涵艺术特点 Abstract:Suzhou classical garden, with its excelsior design, reflects the Chinese culture learning from natural and surpass natural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Suzhou garden often area is not large, but adopting transform infinite, of not stick to artistic techniques, the appeal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containing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tang song in a limited space ornament rockery, trees, arrange pavilions, pond, weeds plant trees, bridge create with painting landscapes, something known as "silent poetry, three-dimensional painting". In the garden, like in PinShi, touring in appreciate a painting like again. Keywords:Suzhou garden Cultural connotati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从知识能力要求方面,学会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依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要求,精心设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在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紧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知识能力目标安排教学,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训练到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减化教学环节,让学生活动充分,思维得到锻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上,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园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说明文,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教学可以点到为止。说明文相对枯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多活动,多自主探究,采取小组学习竞争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度安排一些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苏州园林设计(贝聿铭)

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封刀之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总投资人民币3.39亿元,位于拙政园西侧,设计遵循“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和“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充分考虑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使新馆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成为苏州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和标志性建筑。

建筑——粉墙黛瓦,瓦成石 粉墙黛瓦,几乎成为人们认识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常识。然而,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不难发现,粉墙似乎还是那堵粉墙,而黛瓦却成了一块块菱形的“黛石”。据介绍,这是一种“中国黑”花岗石片,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变成深灰色。贝聿铭的助手林兵解释:“我们现在看到的石质屋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屋顶,而是墙体的延伸,而贝老在设计中屋顶色彩采用了传统的中国黑。”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在参观后也表

示:“博物馆里,构成空间的三角形式就是根据苏州传统建筑屋顶的三角形而来的,但是显得更加洗练。博物馆的1:2坡顶,完全符合苏州民居屋顶的坡顶比例。” 作为一座21世纪的博物馆,中国传统屋顶并不符合其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贝老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石片屋顶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建筑的采光问题,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虽然屋顶看似简单,其实结构非常复杂。从石材层往下数,还有金属板、木板、保温板、钢体结构、面板、吊顶。而特别的是,博物馆屋面泄水不再全部依靠传统的瓦楞铺流排出,而是通过屋面将雨水渗透至金属板,借助金属板的泄水系统处理滞留积水。难怪建筑工人在做屋顶的时候曾传出这样一句话:“做贝老的作品,就像是用钢筋水泥绣花。” 园林移景,走新路

苏州园林与室内设计

引言: 室内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空间格调和环境氛围。室内设计中如何渗透文化观念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努力从传统建筑室内(如苏州园林民居装饰图案)设计文化中悟出其内涵、规律及精神,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民族的魂魄,这就是本论文最终的研究意义。苏州园林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站在苏州园林中装饰图案与当代室内设计进行研究,总结了当代室内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思路。通过对苏州园林中装饰图案与当代室内设计进行融合设计研究,目的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共荣,这是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方面是对苏州园林装饰图案的特点,苏州园林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第二方面以苏州园林装饰图案在室内设计中融合的研究。第三方面是对苏州园林装饰图案与当代室内设计融合趋势进行了考。因此,只有通过不断补充和发展传统,让新与旧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中共生,室内设计才会更加理性、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苏州园林;艺术;装饰图案;当代;室内设计;融合 1.苏州园林的历史地位、研究价值和苏州园林装图案的特点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宽泛,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而如今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说到它的著名不得不说说它的由来……苏州园林作为一门空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作为文化载体,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正如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古朴而又典雅、园林装饰图案、能反应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让人一看就容易理解其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中国人,更是有一种亲和力。所以现在很多室内设计师都很喜欢采用这种风格。但是,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中式设计时,要注意融入现代元素,一味的照搬古代设计范例,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毕竟室内设计不同于古玩收藏,照搬照抄只会使设计看上去繁琐重叠,了无生趣。但在家庭装修中,应注重结合苏州园林装饰图案,形成各自的意趣。苏州园林装饰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是传统饰艺术中极具魅力的传统装饰图案是体现民族性、地域性,显现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通过对苏州园林装饰图案的分析归纳总结归纳出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为装饰图案的现代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和指导,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苏州园林的空间元素及其形成的空间感受

苏州园林是一种特定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态。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许多文人雅士喜欢隐居于山林,投身于自然,颐养情操。及至宋代到明清时期,一些告老还乡的官员或有地位的文人在自己的住宅里建造私家园林,以山石花木,亭台楼阁,水等元素仿造自然景观。一方面退隐于朝政之外,另一方面居于闹市而物我两忘。这就是诗中说的“小隐在山林,大隐于朝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苏州园林的景观是一种人为的自然,形成空间的一系列手段都是人工的。由此,空间元素的选择以及组合关系成了至关重要的部分。苏州园林的空间感受又是很独特和经典的,所以主要在苏州园林(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的空间特点和对现代建筑的设计的相关方面讨论。 一.纵向的几进式空间和横向空间层次。 苏州园林大多是住宅和园林的结合。以网师园为例,虽然整体面积不大,却做得丰富而有层次。网师园的住宅部分是几进式的民居,纵深较大。入口有一个过渡空间,类似于今天的门厅然后进入轿厅,是客人落轿的地方轿厅的前方是一个天井。接下来有一个客厅和第二个天井。这样纵向的流线在古典住宅中是很常见的,考虑到古人的文化因素,不免觉得这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有莫大的关系,或者说这样的功能配置和流线组织是等级制度下的完美表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强调建筑使用率,这样的流线很多情况下并不可取。然而,这样的设计形成了很多有趣的空间感受。 天井是苏州园林住宅部分的一个很重要的空间元素,一般前后为厅堂,左右为墙,四个方向的封闭围合,形成了朝上看的空间。这样的围合如果到了北方,就会演变成院落而南方阳光充足,雨水多,加上木结构跨度不能太大,所以天井都做得很小。天井保证了采光和通风,也正因此,室内外的空间性质进行了转换。 除了纵深感,网师园前面的住宅部分,似乎又刻意加了横向的空间层次。天井两侧各有两堵墙,墙上开窗,两堵墙之间的空间很小,甚至是一种不可进入的空间。或是为了调整天井的比例,或是为了增加一个层次。这样看似无用的空间,苏州园林甚是多种多样。在下面还会提到。 二.园林中的“挡”和“开” 与北方的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的古典园林没有一定的轴线,平面上看十分灵活,所以苏州园林是对应而不是对称。正是这样,当年的工匠就少了很多拘束,可以十分自由地叠山造水,建堂屋,铺廊道。平面起起伏伏,移步换景,因此,苏州园林的是“小中见大”的典型。 为了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挡”和“开”这两种手法的置换,组合,各有妙处,相得益彰,在苏州园林中甚是常见。下面就为此做一些讨论。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分析

论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 院系:文化创意学院 班级:文管1101 姓名:丁晓 指导老师:陈栋_______ 二0一三年十一月

一、引言 二、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 2.1特色差异 2.1.1扬州园林的特色——富丽、明朗、奢华2.1.2苏州园林的特色——淡雅、含蓄、朴素2.2分布形式差异 2.3建筑空间差异 三、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差异性原因 3.1园主身份的不同 3.2文化的不同 3.3自然条件 四、结语

一、引言 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都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两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特色、分布形式以及建筑空间等几个方面。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以其精雕细琢2.1.2苏州园林的特色——淡雅、含蓄、朴素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而扬州园林则较为独特,它的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二、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 2.1特色的差异 扬州园林因盐商巨贾结而为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那个阶层的喜好。呈现出园林色彩艳、多富贵气的特点。而这与苏州园林所显出的雅朴、不尚高大的风格大相径庭。 2.1.1扬州园林的特色——富丽、明朗、奢华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荣的城市,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正是由于富饶的物质基础,从而为扬州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尤其是造园主大都是富商,他们为了炫耀富有,一味追求高敞华丽。从一些记载看,扬州园林的整体色彩与苏州园林的色彩有所不同,苏州园林往往追求的是黑、白、灰,而扬州园林更多的是追求金碧辉煌。它融南、北园林之特色,兼南、北之长而独树一格。 2.1.2苏州园林的特色——淡雅、含蓄、朴素 苏州园林有近千处,主要集中在苏州城内,以城西北的观前与阊门之间为最多。苏州园林自然、含蓄、淡雅、清秀,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与传统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民族风格,集中表现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正如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所言:“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成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苏州的留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部景区建筑色彩朴素淡雅.能与以山石、花木、水池所构成的环境统一协调,并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苏州园林的美还表现在含蓄和曲折上,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含蓄。苏州园林在造景上有一种处理手法叫抑景,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头。通过“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体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拙政园的园门是邸宅备弄的巷门。经长长的夹道而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犹如屏障,使园景一览无余。山后小池一泓,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主景区,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曲折含蓄完整地体现了苏州园林的特色。苏州园林的主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含蓄而不张扬,园林的正门建造得朴素且普通。具有幽静淡雅的风格,散发浓厚但又朴素的江南乡土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