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疝

2.生产瘫痪

3.垂直传播

4.EPG

5.瘤胃酸中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悬跛最基本的特征是和。

2.化脓创的清洗创面的常用药液有:、0.1%~0.2%高锰酸钾溶液、等。

3.流产的症状主要有、、胎儿浸溶、胎儿腐败分解、胎儿干尸等。

4.急性肾炎时,尿量。

5.牛前胃迟缓时,触诊瘤胃。

6.华枝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第二中间宿主为。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感染途径中,牛炭疽罕见的是()。

A.消化道 B.胎盘

C.伤口号 D.呼吸道

2.下列传播途径中,不属于水平传播的是()。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生殖道 D.蚊子

3.下列临床症状中,典型鸡新城疫罕见的是()。

A.发热 B.腹泻

C.呼吸困难 D.关节炎

4.以下哪项是脐疝常用的疗法?()

A.手术 B.按摩

C.药物 D.温热

5.手术室内进行空气杀菌,可用()。

A.红外线灯照射

B.日光灯照射

C.钨丝灯照射

D.紫外线灯照射

6.应用消毒和灭菌方法抑制或杀灭手术区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手术创感染的措施称为() A.消毒术 B.灭菌术

C.无菌技术 D.清洁术

7.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和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多为()。

A.急性经过 B.慢性经过

C.良性经过 D.恶性经过

8.下列哪种检查在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定性上有重要意义?()

A.鼻液的检查

B.血液的检查

C.尿液的检查

D.乳汁的检查

9.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时用促卵泡素:牛50~100U,每日一次,共注射3~4d。请问用以下哪种注射方法是正确的?()

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子宫内注射

10.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反刍兽的()。

A.肝脏胆管 B.胰脏及胰管

C.小肠 D.胃内

11.鸡球虫病易感日龄为()。

A.1—7日龄鸡 B.2—3周龄鸡

C.4—6周龄鸡 D.7—8周龄鸡

12.牛环形泰勒虫的终末宿主为()。

A.残缘璃眼蜱

B.微小牛蜱

C.革蜱

D.扇头蜱

13.猪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分别为()。

A.猪和人 B.人和犬

C.猪和犬 D.全部寄生于人

14.砒霜(砷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是()。

A.美蓝 B.二巯基丙醇

C.葡萄糖 D.亚硝酸钠

15.膀胱炎时,会出现以下哪种症状?()

A.频尿 B.无尿

C.多尿 D.尿闭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急性典型猪瘟的主要剖检变化。

2.简述3日龄小公猪的去势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3.简述流产的原因和分类。

4.简述胃肠炎的治疗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2.试述支气管肺炎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腹腔内器官连同腹膜壁层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内时称为疝,又叫赫尔尼亚。

2.生产瘫痪也叫乳热症,是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常在母畜分娩后1~3天突然发生。

3.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从广义上讲属于间接接触传播。

4.EPG:每克粪便中所含虫卵的数量(用于除球虫外的其他虫卵的计数,如线虫卵等)。 5.瘤胃酸中毒是指采食过量的精料或长期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在瘤胃内产生大量的乳酸等有机酸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酸中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抬不高迈不远

2.碘双氧水 0.1%~0.2%新洁尔灭溶液

3.胎儿消失排出未足月胎儿

4.减少

5.松软

6.淡水螺(锥实螺)淡水鱼或虾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C 3.D 4.A 5.D

6.C 7.A 8.D 9.C 10.A

11.C 12.A 13.B 14.B 15.A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急性典型猪瘟的主要剖检变化。

答:呈出血性败血症变化特征,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充血、出血;(2分)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大理石样;特征病变为脾脏梗死,周缘紫黑色,不肿大;(1分)咽喉、会厌软骨、扁桃体、心、肺、胆囊、膀胱等多处有出血点;(1分)肾有出血点。(1分)2.简述3日龄小公猪的去势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答:将小公猪头朝下倒提起,猪腹部朝向术者。(1分)术者左手拇指沿左腹壁在小公猪的左后肢大腿根内侧插入,左手拇指向上推两个睾丸并固定住。(1分)绷紧阴囊皮肤。(1分)将术部用碘酊消毒,术者右手以执笔式执手术刀,分别在两个睾丸的突出部,平行于阴囊缝际,距离阴囊缝际左右旁开lcm,以反挑式做两个切口,挤出两个睾丸和附睾,充分暴露睾丸,用掐捻法将睾丸连同附睾一起去除。(1分)创口再次用碘酊消毒,手术完毕,不缝合创口。(1分)

3.简述流产的原因和分类。

答:流产大致分为传染性流产及非传染性流产两类,流产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流产其发生原因也不尽相同。(1分)

(1)传染性流产是由传染病和寄生虫引起的流产,它可分为自发性和症状性两种。前者是胎膜、胎儿及母畜生殖器官直接受微生物或寄生虫侵害所致;后者只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一个症状。(2分)

(2)非传染性流产也分为自发性流产和症状性流产。前者以胎儿及胎膜的畸形发育以及由疾病所致的流产比较多见;后者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2分)

4.简述胃肠炎的治疗原则。

答:胃肠炎的治疗原则有:’

(1)消炎杀菌;(1分)。

(2)补液解毒;(1分)

(3)清理胃肠;(1分)

(4)维护心功能;(1分)

(5)提高机体抵抗力。(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答:平时加强检疫,禁止从疫区购人动物及其产品、饲料及生物制品。口蹄疫感染地区主要

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本病,易感动物每年接种2~4次口蹄疫灭活疫苗或合成肽疫苗。

(4分)

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疫情,确切诊断定型,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督,禁止人、动物和物品的流动。在严格封锁的基础上,捕杀患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环境、用具和物料进行全面严格的消毒,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动物和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6分)

2.试述支气管肺炎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诊断要点:

(1)弛张热型;(1分)

(2)呼吸障碍;(1分)

(3)听诊有捻发音;(1分)

(4)叩诊有散在浊音区;(1分)

(5)X射线检查有散在阴影。(1分)

治疗方法:

(1)抗菌消炎:应用抗生素;(1分)

(2)止咳化痰:注射氨茶碱和口服化痰片;(1分)

(3)制止渗出:可静注10%葡萄糖酸钙;(1分)

(4)促进吸收和排出:可用利尿剂,以及10%的安钠咖、10%水杨酸钠、40%乌络托品按1:10:6混合静注;(1分)

(5)对症治疗:高热可用解热药,如安痛定等;呼吸困难可用尼克刹米等。(1分)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_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 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 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 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 是预先知道的。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 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 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的数量。直接管理的下属多,称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实际反映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业务活 动的多少。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管理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等级划分。实质反应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关系,各个层次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事业部制:是一种具有分权性的组织形式,在公司总部下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统一政策,事业部是独立经营的一种组织体制。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绝对优势:一国生产一种产品比另一个国生产这种产品技术更先进或成本更低,我们就说该国生产该产品具有绝对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生产该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3.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中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的产品。 4.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需手工操作,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品。 5.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商品生产不仅需要劳动,还需要资本、土地等要素。(看书了解) 6.规模经济理论: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一国不生产所有商品,而生产一部分,以扩大规模,得到规模效应的效益。 7.最惠国待遇:一国对待所有缔国的待遇必须都想同 8.国民待遇:一国给缔约国的企业和人民与本国公民、企业形同的经济待遇。 9.金本位制: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10.国际贸易政策:各国政府通过补贴、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 11.汇率:也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分为间接标价和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 12.倾销:在国外出售一种商品的价格比国内出售的价格低,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都构成倾销。 13.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央行允许本国货币的买卖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干预。 14.浮动汇率制:一国央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 15.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固定,汇率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内。 16.法定贬值: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由官方行为二升高时,本币发生的贬值。 17.管理浮动:央行干预外汇买卖,试图影响汇率。 18.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时期内,系统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一切经济交易、收支状况的报表。采用复式计帐法,分为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官方储备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另一种产品上最大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最佳状态。 第二章 1、需求定理:在其他因素既定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相反,某种商品价格越高,其需求量就越小。 2:均衡价格:商品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动曲线。 3、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相对变动反应敏感程度。 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了解):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 第三章 1、效用:商品满足人欲望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感官满足程度。 2、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得到效用量总和。 3、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效用量增量。 4、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及货币收入不变条件下,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购买中心获得最大效用。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总价格之间差额。 6、商品边际代替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前提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需要放弃另一种商品数量,公式:见P21 第四章

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所能生产最大产量之间关系。 2、总产量:是指与一定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相对应最大产量。 3、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之比。 4、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产量。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生产要素上去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边际产量是递增;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边际产量是递减。 6、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产量变化。 第五章 1、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拥有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那些生产要素总价格。 2、经济利润:指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差额。简称企业利润,这里总成本是企业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3、不变成本:厂商在短期内支付固定生产要素费用。 4、可变成本:厂商在短期内支付可变生产要素费用。 5、边际成本:是指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短期总成本增量。等于总成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 第六章 1、完全竞争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且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市场结构。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厂商价格既定;产品同质;要素自由流动;信息充分 2、边际收益: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引起总收益变动量。 3、收支相抵点:当厂商在利润最大化均衡点所决定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厂商利润为零,但厂商正常利润实现了,该均衡点就是厂商收支相抵点。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所带来的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配比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应将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比,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2.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3.现金流量表——是指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净流量的会计报表。 4.固定资产折余价值——也称净值,是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5.盈余公积——是指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提取、具有特定用途的留存收益。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转账结算方式中,只可用于同城结算的是( C )。 C.银行本票结算 2.下列设备不属于存货核算内容的是( C )。 C.购进生产车间用设备 3.下列各项不属于存货范围的是( D )。D. 在建工程物资 4.下列存款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是( D )。 D.转账支票存款 5.下列各项中,与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无关的是( A )。 A.增加财务用 6.对所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会计上应借记的账户为( B )。 B.“资产减值损失” 7.对库存现金清查中发现的确实无法查明原因的长款,批准后应将其计入(D)。 D.营业外收入 8.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内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分期付息债券利息,除该项投资发生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外,应( A )。A.增加投资收益 9.工业企业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会计上应确认为( C )。C.其他业务收入 0.- 1. 2010 2. 2008 A 3.认购C B.2/10、1/20、 4.2006年 2 000 5 D. 6.元 7 8 9.某企业2003年 1 2 3 4.存货采购途中发生的合理损失,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A )。A.计入采购成本 5.根据我国《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账户中可办理借款转存的是( B )。 B.一般存款账户 6.2009 年初购入设备一台自用,实际支付买价5 000元,支付安装费1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 850 元。则该设备的入账原值应为( B )。 B.6 000 元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D )。 D.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H 公司采用备抵法并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估计坏账损失。2008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 2 万元,当年末应收账款余额 100 万元。2009年5月确认坏账损失3万元,7月收回以前年度已作为坏账注销的应收账款1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80万元。据此2009年末 H 公司应补计提坏账准备(C )。C. 1 万元

微观经济学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习题

第 6 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市场 2.存止营业点 3.生产者剩余 二、判断题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P≥AVC以上的平均成本曲线。( ) 2.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充要条件为MR= MC。( ) 3.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中愿意获得的最低收入等于总成本。( ) 4.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 LMC)成U 型是缘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完全弹牲。( ) 6.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可能出现亏损、利润为零和盈利三种情况。( ) 7.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8.完全竞争厂商短期生产者剩余等于利润与固定成本之和。( ) 9.当市场价格小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一定会停止生产。( ) 10.当市场价格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获得完全的正常利润。 ( ) 1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不存在的。( ) 12 .完全竞争市场中某厂商以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出售产品将获得经挤利润。 ( ) 13.如果行业中每个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整个行业不一定处于长期均衡。 ( ) 14.如果企业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它们不一定处于短期均衡。( ) 15.完全竞争厂商的瞬时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行业的瞬时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 ) 16.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 SMC)成U 型是缘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17.完伞竞争行业所面临的髓求曲线具有完全弹性。( ) 18.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可能出现亏损、利润为零和盈利三种情况。( ) 19.完仝竞争厂商短期生产者剩余等于收箍与总成本之蔗。( ) 20.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R=MC=AR。=d ( ) 三、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 2.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 ) 3.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必须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 4.如果一完全竞争行业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认为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就有着完全弹性。 ( ) 5.如果某一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或者是相互之间有很好的替代性,则这一行业一定是竞争市场。( ) 6.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来说,每个厂商都获得相同的利润率水平。( ) 7.厂商获得均衡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R=MC 。( )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内生变量: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边际成本: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之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帕累托最优状态: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的三种情况:1、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疝 2.生产瘫痪 3.垂直传播 4.EPG 5.瘤胃酸中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悬跛最基本的特征是和。 2.化脓创的清洗创面的常用药液有:、0.1%~0.2%高锰酸钾溶液、等。 3.流产的症状主要有、、胎儿浸溶、胎儿腐败分解、胎儿干尸等。 4.急性肾炎时,尿量。 5.牛前胃迟缓时,触诊瘤胃。 6.华枝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第二中间宿主为。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感染途径中,牛炭疽罕见的是()。 A.消化道 B.胎盘 C.伤口号 D.呼吸道 2.下列传播途径中,不属于水平传播的是()。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生殖道 D.蚊子 3.下列临床症状中,典型鸡新城疫罕见的是()。 A.发热 B.腹泻 C.呼吸困难 D.关节炎 4.以下哪项是脐疝常用的疗法?() A.手术 B.按摩 C.药物 D.温热 5.手术室内进行空气杀菌,可用()。 A.红外线灯照射 B.日光灯照射 C.钨丝灯照射 D.紫外线灯照射 6.应用消毒和灭菌方法抑制或杀灭手术区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手术创感染的措施称为() A.消毒术 B.灭菌术 C.无菌技术 D.清洁术 7.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和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多为()。 A.急性经过 B.慢性经过 C.良性经过 D.恶性经过 8.下列哪种检查在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定性上有重要意义?() A.鼻液的检查 B.血液的检查 C.尿液的检查 D.乳汁的检查

9.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时用促卵泡素:牛50~100U,每日一次,共注射3~4d。请问用以下哪种注射方法是正确的?() 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子宫内注射 10.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反刍兽的()。 A.肝脏胆管 B.胰脏及胰管 C.小肠 D.胃内 11.鸡球虫病易感日龄为()。 A.1—7日龄鸡 B.2—3周龄鸡 C.4—6周龄鸡 D.7—8周龄鸡 12.牛环形泰勒虫的终末宿主为()。 A.残缘璃眼蜱 B.微小牛蜱 C.革蜱 D.扇头蜱 13.猪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分别为()。 A.猪和人 B.人和犬 C.猪和犬 D.全部寄生于人 14.砒霜(砷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是()。 A.美蓝 B.二巯基丙醇 C.葡萄糖 D.亚硝酸钠 15.膀胱炎时,会出现以下哪种症状?() A.频尿 B.无尿 C.多尿 D.尿闭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急性典型猪瘟的主要剖检变化。 2.简述3日龄小公猪的去势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3.简述流产的原因和分类。 4.简述胃肠炎的治疗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2.试述支气管肺炎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腹腔内器官连同腹膜壁层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内时称为疝,又叫赫尔尼亚。 2.生产瘫痪也叫乳热症,是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常在母畜分娩后1~3天突然发生。 3.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从广义上讲属于间接接触传播。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3、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 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4、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A、AR=A 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 VC D、以上说法都对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SMC曲线上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6、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A、MR=LMC≠SMC,其中MR=AR=P B、MR=LMC=SMC≠LAC,其中MR=AR=P C、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D、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7、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超额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8、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9、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A、P=AR B、P=MR C、P=MC D、P=AC 11、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价格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A、厂商在短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C、厂商在长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充要条件 12、假定某完全竞争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 D、肯定得到最少利润 13、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将取得最大利润 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2)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得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得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得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得市场上(或对不同得消费群)收取不同得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得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得产品与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得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得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得价值减少。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得物质磨损与资本老化所带来得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得产出,也就就是经济社会得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与企业想要有得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与劳务得当年价格计算得全部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得全部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得消费与增加得收入之比率,也就就是增加得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得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得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得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就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得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得现值之与等于这项资本品得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得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得货币来保持财富得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与企业需要货币就是为了进行正常得交易活动。 18、谨慎动机:又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得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得货币。 19、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得购买有价证券得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得动机。 20、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偏好陷阱,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得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 21、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与借债水平所进行得选择,或对政府收入与支出水平所作得决策。 2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与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得行为。 23、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得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得效果。 24、货币幻觉:人们不就是对货币得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就是对用货币来表示得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名词解释 (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多重继承 答:指得是一个类可能有多个基类,是从多个类继承得来的 2、聚集(Aggregation) 答:聚集(Aggregation)是表达主体部分关系的关联,它用在聚合端的菱形符号来表示。如桌子和桌腿的关系。 3、类图 答:反映类及类之间关系的视图。 4、持久对象 答:可通过对象标识来访问的对象因其能够被保存在持久性存储器中,因而被称为持久 性对象,其生存周期超出了应用程序的一次性运行时间。 5、关联 答:描述链集合的一种结构关系,其中链是对象之间的连接;它是与实例间连接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元之间的语义关系。 6、组成(Composition) 答:组成(Composition)是关联的更强的形式,具有管理组成部分的特有责任,如组成部分的分配和释放。如树和树叶的关系。另外,离开整体后部分不能独立存在或者失去意义。 1、下图是某个系统的类图表示。请指出图中用箭头标出的四处位置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1是泛化关系,2是1对多的关联关系,3是1对1的关联关系,4是组成关系。 2、列举使用UML进行建模时用到的静态结构模型? 答:用例图、对象图、类图、组件图、部署图是静态结构模型 5、分析说明为什么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答:面向对象方法之所以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是由于它的主要概念及原则与软件复用的要求十分吻合。支持复用的OO 概念与原则是:对象与类、抽象、封装、继承与一般——特殊结构、整合与整体——部分结构、粒度控制、多态性。对象与类:OO 方法用对象描述问题域中的事务,并用类作为同种对象的抽象表示。类是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符合可复用构件所应具备的那些特性:完整性、独立性、可标识性、一般性。 抽象、封装:尤其是OO 方法的对象封装性,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综合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问题描述为:建立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1)用户管理功能,包括读者信息的录入、修改、更新,以及登录等。 2)书籍管理功能,如书籍的添加、修改、更新、删除等数据维护功能,还可根据读者 借阅书籍的要求随时更新图书馆的书籍数据库。 3)书籍的借阅、归还管理,如借还进行详细登记,更新书籍数据库。同时提供图书预 定功能。

完全竞争市场(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3、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 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4、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A、AR=A 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 VC ; D、以上说法都对。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SMC曲线上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6、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A、MR=LMC≠SMC,其中MR=AR=P; B、MR=LMC=SMC≠LAC,其中MR=AR=P; C、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D、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7、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8、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9、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A、P=AR; B、P=MR ; C、P=MC; D、P=AC 。 11、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价格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A、厂商在短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C、厂商在长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充要条件。 12、假定某完全竞争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 D、肯定得到最少利润。 13、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将取得最大利润; 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 D、他一定亏损。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单位,总收益是500元,总成本是800元,总不变成本是200元,边际成本是1元,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他应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