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

————————————————————————————————作者:————————————————————————————————日期: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中

学语文论文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

林颐

周国平说:“凡大哲学家都十分重视教育,他们致力于人性和人类精神的提升,而唯有凭借正确的教育,这个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长期的哲学人文思想熏陶,让他的教育观点深刻而独到。《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的姊妹版,是他写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随笔集,书中提倡教师(父母)应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把自己的文化底蕴带入所传授的知识中,对学生(子女)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人性中的高贵成分得到发展。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

教育即生长,是周国平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体现,是他关于教育目的最凝练最生动的比喻。这是周国平在浩瀚的哲学海洋里撷取的教育珍宝。他梳理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教育言论,从中挑选出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归纳为“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是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一条。“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长本身就是幸福的。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既优秀又幸福。很多人认识周国平,是从他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开始的,无数人被他的慈父情怀打动。妞妞虽已离去,但妞妞留给周国平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让他把对一个孩子的爱化为了对所有的孩子的爱。周国平爱孩子,在《周国平论教育》的这两本书里,有很多文章,如《智慧和童心》、《拯救童年》、《怎样做父母》等,都表现出了他对儿童的爱护。他说,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求知欲,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太过功利,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因此他疾呼

“救救孩子”。类似的问题很多人都谈到过,但周国平的话不是官话、套话,最可贵的是在于有真情。他写《宝贝,宝贝》,记录女儿啾啾的各种趣事,呵护女儿无瑕的童心,在女儿的成长期里,他就像一个“圣诞老人”,带给女儿惊喜和欢乐,以及健康的价值观。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绝冷酷的。”有人说看童话会让孩子简单化,但是,如果连一个孩子都不能简简单单,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极大悲哀?当心灵被硬邦邦的铜臭味包裹,唯美的、柔软的、“无用”的童话自然被拒之门外。

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

在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周国平享受到了并且领会到了孩子心灵最珍贵的价值,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想让更多的父母也能享受到、领会到。所以他寄予谆谆言语:“我们要如何做父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与家长们进行言之有物的心灵交流,他说“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孩子的朋友”。这些文章发自内心,可以说是文采斐然、真情流露,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并且去反思“小生命给父母的启示”。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何尝不是在教育我们?周国平在“对父母们说”中提了六点建议,的的确确,我们只能做孩子人生路上暂时的监护人,荣耀不是我们的功劳,黯淡也不是我们的过错,我们要学会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们。

“戴着镣铐争取把舞跳得最好,也许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框架内,如何尽量减少其弊端之害,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周国平提供的方案主要是——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兴趣为王,要让孩子尽可能地自由发展。

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孩子有了好的智力素质,应试也会变得相对容易,即使在升学上遭遇了一点挫折,但素质上的收获在将来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周国平的建议最有意义的一点,是他强调了“素质是熏陶出来的”,这个“熏陶”并不受限于职业和文化水平,更强调父母的价值观,也就是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氛围。熏陶是不教之教,值得家长践行。

教育是传承高贵的圣殿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生长,而生长的过程,就是让单纯的慧心发展为成熟的智慧。周国平说:“有两个传承高贵的圣殿,一是优秀教师的课堂,二是摆满大师作品的图书馆。”在这里,教育需要担负起“传承高贵”的使命,让孩子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周国平“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把脉”,对于教育扩招、教育腐败等提出了看法。他以“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为题,从德、智、才、情等方面提出了好教师应该坚持什么。他近年来走访了很多学校,进行了很多讲座和讲演,书中有很多谈话实录和当时的现场互动,这些都是有价值的一线反馈。周国平饱览群书,他曾经说过,他乐意“为好书作嫁”,他说他的文章很多都是读书感悟,将所思所想诉诸于口,很多读者看过以后,往往去找他谈到的书,如此看来,他也是很乐意“为教育作嫁”,他不仅自己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并且致力于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为“教师行走”丛书作序,答《教师博览》,并为邰亚臣、林茶居、颜凤岭、杨东平等人的教育著作热心作序、写评。

周国平掏心窝、讲真话,批评现行教育的弊端不遗余力,同时他也看到一线教师的两难处境,看到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奋力突围。优秀教师不仅是凭借自身的修养炼成的,整个教育机制和社会环境也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尤其是家长和教

师之间更要多一些交流。他的文章让教育变得有担当、同时也有情感,这是一种有温度的教育,教师同样需要温暖和理解。

经典赐予生活的力量

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经常在街头徜徉,他喜欢和年轻人聊天,他认为青年的心灵最适宜撒播智慧的种子。周国平把这个年龄提前了,在他看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从小读经典作品,可以从经典的童话开始。周国平最推崇的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他把全书的中心思想归为一种人生信念,便是要像孩子们那样凭真性情直接生活在本质之中,不要像许多成人那样为权力、虚荣、占有、职守等表面的东西而空忙。周国平推荐的图书,部部都是精品,《世界百科全书》、《绿山墙的安妮》、《圣诞节清单》……他可爱的啾啾,就是在这些美丽的童书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地生长着。

一个小人儿,躺在干净温暖的小枕头上,听爸爸妈妈讲童话,满脑子都是奇妙的想象,对将来的人生抱着无限的好感。这种感觉在她成长后会逐渐恍然,原来,小红帽战胜了大灰狼,灰姑娘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常常只能存在于童话。成年人的心,在童话面前,总是悻悻然,显示出疲惫和倦怠。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白白度过自己一生的话,终将变得更加智慧和洞察世事。摒弃纷繁浮华的表层,还原生活的本质,我们会看到,那些简单的故事是如何深藏着预言式的人生哲理,童话所描述的世道公平的清明世界,让人即使经历重重磨难也无限向往。我想,这正是周国平热爱童书的缘故,他以哲学家的洞察力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生长的正能量。

正如卡尔维诺所说:“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时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像在重温的书。”读经典作品,就是和那些最高贵的

灵魂相遇。汲取经典作品养分长大的孩子,他会自觉地进入人类精神追求的传统,保持天性,传承高贵。这样的孩子,多么美;这样的教育,多么美。

[作者通联:浙江温岭市乐锦新村3幢3单元205室]

《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读后感 刘水芹 翻开周国平的这本书之前我就在想,他并非老师,怎么会写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而且乍看名字似乎也文不对题,翻开绪论就看到他自己的解释,他说“我不在教育界工作,更不是教育家,怎么也来谈教育了呢?可是,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那么,我也和大家一样,只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一些感想罢了。” 原来他也在为当今教育思考,出力。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可是现如今,教育已经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让教育回归人性,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拖延下去,只会愈加积重难返,今后纠正起来更加事倍功半。说到这里就回归了他整本书的主题——守护人性。无论个人、民族,还是人类,衡量其脱离动物界程度的尺子都是人性的高度,而非物质财富。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在针对今天教育发出的众多清醒的声音之中,周国平希望他的加入多少也能起一点积极的作用。 教育即生长,是周国平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体现,是他关于教育目的最凝练最生动的比喻。他梳理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教育言论,从中挑选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归纳为“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是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一

不忘革命信仰,守护教育初心

不忘革命信仰,守护教育初心 时间飞逝,我加入党组织已经十四个年头了,作为一名党员我依旧难以忘怀加入党组织时的那份激动心情:“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段入党誓词寄托的不仅是共产党人的义务,更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怀揣着这份义务与责任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积极响应上级组织要求,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与教师的职业相结合,认真工作、踏实作为,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我在工作中努力要求自己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工作不出纰漏,为学生服好务,为学校服好务。我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班主任座谈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等活动推出了一批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通过开展文明班级 1

评比、各种读书演讲活动、社团活动、形成了文明守纪、好学上进的学风。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我积极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及预案,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以及监护人层层签定责任状,利用安全知识竞赛、紧急疏散演练、校园巡查等方式,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心中,确保学校几年来无一起安全事故。 “知之非艰,行之惟难。”特殊的岗位决定了我要放弃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2015年8月,我被调到泄滩乡初级中学任校长,这是一所非常偏远的学校,离家几十公里,学校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落后。面对这样一所学校,我没有气馁,而是鼓足干劲,身先士卒,我把家安到了学校,吃住在学校,以心换心,得到了班子成员和老师们的信任和爱戴。在任期间,我着力培养年轻教师,关心每一名教师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教师职称这一块,我努力搭建各种平台,为教师晋级职称创造机会和条件,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教科研工作也有了活力。 更令我欣慰的是,近年来,我通过多方努力,争取资金十五万多元,对泄滩幼儿园校舍进行了维修,改善了办园环境。同时,我还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四十多万,改造了中学会议室。学校财会室也于本学期开展了财务规范年的清理活动,确保财务制度的规范和完善。 2

读《周国平论教育》的一点感想

读《周国平论教育》的一点感想 在惠山区“四个一工程”的契机下,我们教师抓住机会,大量阅读了一些教育类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我不曾了解的观点,并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 前段时间,我偶然得到一本《周国平论教育》。细细读来,感触颇多。 “教育即生长”,这个由卢梭提出,杜威作进一步阐发的概念,激起了周国平的共鸣。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情。比如说,教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养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现今的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应该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本”。具体到教育上,就是把人身上的哪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一种合格的教育就应该把学生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价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把这些价值实现出来。简单地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 周国平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个是生命,第二个是头脑,第三个是灵魂。现在与生命相应的教育是体育,针对头脑的教育是智育,针对灵魂的教育是德育,再加上一个审美教育。他认为学校里就应该有这样的四种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课堂,过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智育上面,而轻了其他三个方面。这样的人文精神教育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这样也是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人之为人的价值。我们只注重智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是不是不能成为一个饱满的,有血有肉,有精神追求的社会人?还是只能成为一个仅存生存技能,苍白地活着的人? 周国平主张把体育扩展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时培养对生命的尊重。一个人只有热爱生命,对生活充满兴趣,才有可能感到幸福。那种生命力乏弱的人,心如死灰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开心的。尊重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生命的责任心,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当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人文性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体现论文

人文性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体现论文 “人”字的一撇一捺,寓示着人在生活中必须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合作,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始终把人际交往能力、人与人相处的能力作为其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这些在我们的教育中是没有地位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不知如何与别人打交道,如何与别人合作。我们的教育太缺少人文的东西。作为幼儿园,孩子在这里迈开第一步,如何让孩子一开始就接受具有人文性的教育更应该是我们值得思考并为之努力的。当前,人文性的教育大家口头上喊得比较热烈,但在具体的行动上真正能体现出的还很少。笔者认为,人文性教育应体现在学校教育的一切细微之处。 一、精心设计环境,处处现温馨 现在各幼儿园建设得十分漂亮,但在校园的小件设施的布置或环境的美化方面,许多都是按成人的视角来布置,能体现人文性的却不多。如在操场四周一般建有花坛,笔者有幸到一个幼儿园看到这样的布置:他们学校的花坛边不是像平常的用砖砌起,再用瓷砖装饰,而是用小木板做成了小板条凳,既起到了保护花木的作用,又便于幼儿操场活动时的中途休息,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再如在学校的走廊里,有的学校在墙壁上挂了一个个小书架,地上叠放着一块块小地毯,便于幼儿课间或午餐后休息时坐着翻看书,这样的布置既增添了校园的书香气息,更体现了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可见,在校园的外观布置上,要处处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方便于幼儿的布置,营造出充满人文性的校园环境。 二、师生共写随笔,注重情感交流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幼儿,两者在活动中是互动的,活动中双方的感受、体验及时得到交流,才能有利于活动的完善,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要求教师写随笔,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得失,而教师在随笔中往往注重自己的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反思,很少注重幼儿的情感反馈,因此,师幼共写随笔不失为师幼交流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在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布置幼儿回家自己用画画的形式表示出自己一天中最有感触的事,或在家长的帮助下,采用幼儿说家长写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体验表达出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教师可利用晨间

温暖教师的70篇教育随笔读书心得体会

《温暖教师的70篇教育随笔》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暑假虽然自己忙忙碌碌,但作为一个老师,要时刻不断提升自己。于是在闲暇之余,自己阅读了《温暖教师的70篇教育随笔》一书,感触颇深,在此写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这本书分为五个专辑:专辑一,师恩难忘;专辑二,教育,从这里开始;专辑三,温暖心窝的话语;专辑四,嵌在心灵深处的一课;专辑五,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每一专辑下都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沁人心脾的小故事,小哲理,都对我的内心和灵魂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让我获得了很多心灵的营养和人生的启发。下面我说一说自己读完每一专辑后的心得体会。 专辑一讲述了师恩难忘。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园丁之于花草的热爱。这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过程!”教师一句暖心的话语,如甘露滋润学生可盼的心田,又如一夜春雨,划过美好的明天,洗剂岁月的尘埃,湿润了一份心境,给人留下一抹清凉。每一个学生都是上帝赐予人世间的宝贝,每一个老师都要须知:守护他们,就是守护我们自己;善待他们,就如同善待另一个自己;栽培她们,就如同在栽培另一个自己。读完了专辑一的小故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之前对于学生与老师感情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总是把学生当成自己教学的对象,改造他们,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要求,一厢情愿,而没有真正的把学生当做一个重生的自己,当成自己的宝贝和希望。因此,从今以后,我要真正转变我对于学生的认识,真正做到珍惜与学生相处的点滴时光,以一颗真诚的心,守护着这些希望和宝贝,用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等待花开的瞬间。时刻谨记: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自信而自尊的人。我要守护我的学生,不但要助他们成长,还要时时用我的守护提醒他们,岁月悠长,人生之路要走稳,更要走好, 专辑二讲述了教育从这里开始。未来像一张洁白的纸,全凭我们自己去描绘。教育是在土地上的一场耕耘和播种,播撒怎样的种子,要看耕种者的一颗慧心。故教育者当心存慧心,以桥梁的心态,青藤的精神和火把的品格,为学生点燃希望之光,使学生相信未来的美好。作为教育者要奉献,黎明的奉献是太阳,夜的奉献是群星,大地的奉献是群众,教师的奉献是对学生的爱。读完了专辑二的小

浅谈人性化教育

浅谈人性化教育 摘要:学生是人,不是机器。上课时瞌睡,老师上前轻轻抚摸他的头发远远胜于大声的呵斥。作业没有上交,耐心地询问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学习方法得当,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尽量不要拖到课外,适当减少家庭作业,一样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做到了课堂教学人性化,师生关系人性化,学习也就变成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了。 关键词:人性化教育,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students is a person, not machines. When the class nap, the teacher come forward to gently stroked his hair, much better than loudly of reprimand angrily. Homework was not handed in, patience to ask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The teacher to arrange time properly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 is proper, can finish in class teaching content, as far as possible don’t delay to the classroom, reduced homework,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If do classroom teaching human, human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becomes a very happy things. Keywords: human nature educatio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umanistic care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近代教育家夏丐尊的话。 教育行家习惯于把“爱学生当作合格教师的底线,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衡量一位班主任是否合格,除了看其是否拥有一定的学历和能力外,最重要的是看这个班主任是否有“爱学生”的心。如果班主任连起码的“爱学生”的心都没有,那么这个班主任就不具备当“合格班主任”的条件,甚至严格的讲,不爱学生的班主任是不能做班主任的,同时也不适合做一名人民教师。 下面我就我的几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做到人性化教育: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爱护每一个学生 记得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叫王石(曾用名顽石)的

周国平《论读书》

论读书 周国平 好读书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如果你三日不读书,就感到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则你必定是一个有读书癖的人了。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质言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相反,对于不是读者的人来说,凝聚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不去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惟有在成了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 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唯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读诗、小说、散文。哪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干。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作享受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 对今天青年人的一句忠告:多读书,少上网。你可以是一个网民,

周国平名人名言

周国平名人名言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人生意义取决于灵魂生活的状况。其中,世俗意义即幸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神圣意义即德性取决于灵魂的高贵。 人应该活得真实。真实不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是我们终于为自己找到的一种生活信念和准则。 当生活中的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沉默深渊里。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古人曾云:忍为众妙之门。事实上,对于人生种种不可躲避的灾祸和不可改变的苦难,除了忍,别无他法。 一个自己有人格的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 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在人类的基本价值中,有一项久已被遗忘,它就是高贵。 不纯净的美使人迷乱,纯净的美使人宁静。 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有爱心不求回报,对被爱知珍惜却不计较,人就爱得有尊严,活得有气度了。 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震中在四川汶川,不在我居住的地方,这不过是碰巧罢了。我们都是幸存者。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 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我的人格理想:成熟的单纯,我的风格理想:不张扬的激情。 沉默比话语更接近本质,美比权力更有价值。 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

做一个有良心的教育者

做一个有良心的教育者 我的题目毫不起眼,良心,估计人皆有之,大奸大恶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凡血肉之躯,总是其母凡胎十月辛苦得之,回报返哺之恩也是有良心的体现吧。 从教一年半载,我从一个无从下手的小人物经历磕磕碰碰也慢慢成熟起来。对待教书育人,总不知不觉有了一种神圣和庄严,因为我面对稚嫩的灵魂越发不敢懈怠和粗鲁。一个学生,他最终是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和老师总是脱不了干系的。你教给学生谦虚礼让,他必定会在争抢座位时有一丝悔过愧疚。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是对于人性的一次次洗礼。 “所以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崔永元拿自己的数学和语文说事的时候他说了上面这样一句话。我对待工作有三分的热忱,而七分我放在了我的学生身上。我总是时刻警醒自己处理事情要冷静,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耐心的教育冷静的处理才是最好的方式。可我总免不了年轻气盛,总免不了急躁。我试图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回到这个班级有家的感觉,可是条条框框似乎在衡量我的工作质量。我不敢让学生太敢说话,因为我怕学校拿我的学生说话。我不敢这样不敢那样,因此我扼杀了学生许多应该有的天性。我是拿着一把软刀的刽子手,正在将我的学生磨得毫无棱角。智者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因为他敢于摒弃世俗的偏见,比别人在往真理的道路上多走

了一步。我为何要停留在原地甚至倒退,而不敢前进呢?走自己的路吧,在通向真理的道理上没有对错,只有坚持。 崔永元问大卫: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丁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上个星期学校一位老师在国旗下讲话时讲到了爱国这个话题,当时心里听了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是啊,我也好久,没有好好的爱我的祖国了。于是我回到班级,情不自禁将自己的感受向学生讲了一下,大部分学生还是用迷离的眼神看着我,似乎不能理解我的话,但从他们严肃的表情上,我知道纵使他们不明白话的含义他们也感受到了爱国是一种庄严,是一种自尊,是一种肃穆。我想,下一次升国旗时他们看着鲜艳的红旗应该还会想起当时肃穆的情景吧。丁大卫在节目里说的这句话“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我为自己汗颜,在教育这条通往真理的路上,没有国别,不分种族,不分国家,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为真理献身、为教育献身的那份执着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我想,在教育这片土地上,我应该领悟教育的真谛,浇灌精神之花,为把学生教成一个有用的爱国的人而努力,才不昧一个教育者的良心。

人性、人性心理学与人性化教育解读

人性、人性心理学与人性化教育 张海钟 [摘要]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也即人的基本性质或者属性。虽然现当代的一切人文社会科学都研究人性,但都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所以说,心理学其实是一门真正关于人性的最基础的科学。心理学已经成为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性研究依托。心理学就是人性学。所谓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幸福为目的,符合人性、尊重人性的教育。素质教育、主体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都是在现当代心理学影响下,以人为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人性化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人性化教育是对这些教育理念的最高概括。 [关键词]人性;人性化;心理学;人格;性格;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为了重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诚信社会,全面实现全民小康目标,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人文、人性、人格等概念的研究。然而,当代的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文学则从各种不同角度来谈论人性,使得人性成为一个缺乏统一定义的概念。同时,随着素质教育、主体教育、非智力心理能力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呼之欲出,以人本、人文、人性、人格等作为关键词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期刊、专著、网络等媒体不断冲击着人的视觉,但是,人性化教育是不是就要不顾教育的现有物质条件和社会历史性,

无原则地“以学生为本”,无限制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促使我们对人性、人性心理学、人性化教育的理论和现实根据、策略等问题做多学科的思考和研究。 一、人性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心理学理论总结 可以认为,自从有了学术(包括科学研究)以来人性问题就成为与人相关的一切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只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都必须对人性作出回答,或者换句话说,一切人文社会科学家都是人性的科学家。 (一)古代东西方学者对人性的哲学、伦理学、教育学解释及其评价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善恶方面。孔子在《论语》中认为,人“性相近,习相远”,虽然没有提出善恶问题,但却为后世的善恶争论提供了开端。“性相近”成为性善论的发端,“习相远” 成为性恶论的发端。自此以后人性善恶问题的争论贯穿一部中国学术史。有的学者如孟子、张轼、陆九渊、蔡沈、陈确、黄宗曦等认为,人性是善的,也即利他的,或者至少是利己不损他的。有的学者如荀子、韩非子则认为,人性是恶的,也即利己的,或者至少是损他而不利己的。有的学者如告不害、王令、苏轼、廖燕、严复等则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或者说无善又无恶。有的学者如世硕、扬雄等认为,人性有善有恶或者善恶混合。还有的学者如董仲舒、王充、荀悦、韩愈、司马光等认为,人性可以分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从而提出性三品学说,以回避善恶问题。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自然人性论,如老聃、庄周、陈亮、傅山等;性情论,如刘勰、王安石、罗钦顺等;人性即气质论,如王廷相、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

————————————————————————————————作者:————————————————————————————————日期: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中 学语文论文 教育就是守护人性,传承高贵——读《周国平论教育》 林颐 周国平说:“凡大哲学家都十分重视教育,他们致力于人性和人类精神的提升,而唯有凭借正确的教育,这个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长期的哲学人文思想熏陶,让他的教育观点深刻而独到。《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系《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的姊妹版,是他写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随笔集,书中提倡教师(父母)应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把自己的文化底蕴带入所传授的知识中,对学生(子女)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人性中的高贵成分得到发展。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 教育即生长,是周国平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体现,是他关于教育目的最凝练最生动的比喻。这是周国平在浩瀚的哲学海洋里撷取的教育珍宝。他梳理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教育言论,从中挑选出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归纳为“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是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一条。“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长本身就是幸福的。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既优秀又幸福。很多人认识周国平,是从他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开始的,无数人被他的慈父情怀打动。妞妞虽已离去,但妞妞留给周国平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让他把对一个孩子的爱化为了对所有的孩子的爱。周国平爱孩子,在《周国平论教育》的这两本书里,有很多文章,如《智慧和童心》、《拯救童年》、《怎样做父母》等,都表现出了他对儿童的爱护。他说,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求知欲,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太过功利,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因此他疾呼

点点绿意缀心育

点点绿意缀心育 发表时间:2018-05-18T14:30:46.2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作者:周晓敏[导读] 近年来,人们的目光由关注成人心理健康,转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264300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目光由关注成人心理健康,转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教师用科学而有实效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去,因势利导地促进各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绿色自由 绿色,代表着自然、生机、活力,意味着健康、希望、幸福。这里,我要说的是,让心理教育也添一分“绿色”,让自然、和谐、人性的“绿色心理教育”走进我们的校园,让孩子们在一个绿色人文关怀见长、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里,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自信、自尊、自强的“绿色”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一、创设自然、和谐的“绿色心理教育”环境 1.校园园林化。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心育老师,它能够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感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通过感染、模仿、认同的心理机制引起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从而为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校园户外场地要富有变化,并有趣味性,要能够诱发孩子们多种活动功能,激发孩子们多种心理需求,让他们迷恋校园、热爱校园。要使校园中“每一片绿都能怡情,每一面墙都能育人”,墙上的每一条标语都可肩负育人的职责,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以自然和谐的情境熏陶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交友、学会生活。要注意校容校貌的管理,开展文明行为的心理养成教育,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尊师爱校教育、劳动习惯教育、讲究卫生教育等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校园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有序的人文环境为一体,使校园变成一本活的教科书。漫步在校园,使人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无时无刻不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和教育。 2.班级温馨化。班级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班级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成长。每个班级都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班级绿色环境建设,创设一个科学、美观、童趣盎然、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心育环境。一个教室就是一片小天地,要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力争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班级文化要坚持开放原则,对所有有利于学生进步的元素,进行无污染的包容和接纳。室内布置要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要突出和谐育人的主旋律;窗台上的一盆盆小小的花草,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墙上的一句名人名言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二、彰显自由、人性的“绿色心理教育”内涵 1.“绿色心育”是自由化的心理教育。“绿色心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它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自由快乐,使他们在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中成长自己,感受生命的美好。因为只有怀着自由的心去踏青,才会发觉春天的美好,只有怀着自由的心去观海,才会发觉海洋的壮观。作为教育者,我们每天需要处理许多班级孩子间的小矛盾,琐碎但很重要,这时我们不妨退一步,换一种思维来思考,换一个角度来处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绿色心育就是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要多倾向于自由化教育,鼓励孩子追求自我,自己适应环境,自行解决问题,并从中提高自我约束和控制心理的能力。自由开放的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当然,并不是让孩子的思想行为毫无限制地为所欲为,而是要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出一套“心理规范”,在这套规范下,允许他们自行辨别善恶、是非、真假,甚至下决定。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自由栽种;给孩子一张画纸,让孩子自由描绘,这样才会培养出独立、快乐的孩子。 2.“绿色心育”是人性化的心理教育。“绿色心育”是赋予心理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教育理念,它从学生心灵出发,以教师高尚的人格为动力,以自然性、和谐性和人性化为主要内涵,强调灵魂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性美,用人性的思想和方法去开展心理教育。人性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立身之本,人格是心灵的语言,是教育的动力源泉。心理教育要非常注重人格影响和人性教育的融合,只有在融合的光合作用下,才能实现收获。教师进行教育要树立人性观念,用赏识的眼光观察学生,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以信心;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师生、生生关系,创造一个开放的情感环境;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把握时机,善用语言,交流中没有老师、学生,只有心心相印的朋友,大家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万物,在和谐地享受着生物链一样的心灵琼浆;要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和解放教师自己、相信和解放心灵,让心与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人性美的感动中受到启发,心灵得到升华。 为了新时代教育的最高价值和出发点,愿父母、教师和社会的真爱,在自然、和谐、人性的氛围里,像一股股涓涓细流,时时刻刻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田,使他们在绿色素质教育的沃土中,幸福地成长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及心理健康的一代绿色新人!参考文献 [1]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7)。 [2]杨敏毅谢晓敏《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1)。

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回归教育常识》读书心得 寒假期间应学校要求读了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全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真还有多远、第五章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六章仰望教育的星空。刚开始阅读时,觉得虽然书名和自己的日常工作很贴近,但是很多文章都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生动有趣。都说付出总会有收获,读着读着,自己也逐渐地跟着作者的思路思考起来。 作者的视野很广,关注的问题很多,但是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科学的思维、没有深入的体验,他是写不出这么多文字的,光凭这一点很多教师应该感到汗颜,包括我自己。想到自己平时写一两篇论文就感到非常不容易了,有时候有想写的冲动,但是限于阅读量不足、水平不高,难以下笔行文,因此很多东西是一再拖延推迟,好像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作者不是一般的老师,他是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局局长、党委书记,还兼任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顾问等职务,之前已经出版了《管理心智》《修炼校长力》《我的教育心旅》等著作。曾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还能著书立说,并且著作等身,实属不易。 让教育成为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理念。汤勇指出:“教育最基本的常识是什么?教育是人学,是人的教育。教育应该遵循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应该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是最重要的常识。教

育是生活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这是常识。孩子在他的校园里生活,肯定离不了作业和试题,也离不了分数和成绩,但是他们的校园生活绝对不应仅仅是这些,而应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孩子拥有分数,而且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这是常识。好的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注重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让不同的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人生方向,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自己,或者说成为他自己应该成为的人。这是常识。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孩子尊重教师,天经地义。教师尊重孩子,既是教育的要义,也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崇高师德的体现。这是常识。教育,应该尽可能不设防线,不过多干涉。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等待的艺术。允许孩子慢慢来,慢慢成长,这是教育常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而不需要过多干预;需要呵护,而不需要一味溺爱;需要引导,而不需要我们越俎代庖。这也是常识。校园文化,乃至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其生成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岁月的历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打造’出来。这也是常识。”这些真知灼见都是大实话,没有这些基本常识的坚守,我们的教育只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化。 让教育成为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办学氛围。《回归教育常识》有一篇文章——“过热的课外辅导会将孩子引向何方”,我看后心里五味杂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自己班的有些学生周末报了五六个培训班,两天时间根本停不下来,既累家长也累学生。还记得之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从师范毕业踏上三尺讲台,当老师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也从当初边远山区的小学校教到了现代化的城区学校。每天和孩子们接触,每天做着最复杂的教育工作,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确实是越来越重视了,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社会背景下往往只是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认为孩子的分数和所读的重点学校就决定孩子的起跑线,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其实是家庭教育认识中一种严重的偏差。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二次大战时,一位集中营幸存的中学校长写给所有老师们一个请求,这其实也是所有家长们应该听到的话:“我是一个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那毒气室是由学有专精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和大学生枪杀并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就这些人都学了很多知识,很能干,但是杀人的时候居然这么狠,所以我们的教育失败在哪儿?这位校长说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你们的努力绝不能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是呀,对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来说,聪明用来作恶其危害更大。我觉得在孩子成长中的人性教育,必须有父母全程的亲自陪伴,因为父母表现出来的善良以及对他人的帮助会给予孩子更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身边就碰到过一位父亲,他自己勤奋努力地挣下了万贯家财,却突然发现十来年已长大了的儿子已经变得不可理喻,沉溺网络……,无奈之下,他找到一位少年问题专家,居然拍出十万元说:你帮我教育好我的儿子,我就给你十万元!笔者就想告诉这位父亲:“你错了,教育孩子是你父亲不可推缷的责任,更何况对人的心理教育是从情感开始的,而最基本的情感就是亲情。如果没有亲情就不可能形成人的基本情感反应,没有正常情感反应,一个人又如何会被教化呢? 教育是有台阶的。所以家长们请记住: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这应该作为现代家庭教育一条最重要的理念:即抚养与情感,情感与教育息息相关。因为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教学反思(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平正义的守护)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教学反思 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究公平正义的价值。关于公平的价值结合一系列事例探究,逐渐认清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内涵和公平的意义;关于正义的力員,先从写岀与正义有关的词语开始,接着探究事例,逐渐认识正义的含义和正义的意义。通过学习懂得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人的一生当中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一些非正义的行为认识不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一根本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引导学生分辨是非、积德扬善、伸张正义。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知道了如何坚守公平和如何守护正义。坚守公平需要个人维护公平,也需要制度保障公平;守护正义需要个人守护正义,也需要司法维护正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指导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正确区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增强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自觉守护公平正义,面对不公平、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能够做到见义“智”为。 本框题的教学过程分为:漫画导入、目标导航、自学梳理、合作解疑展示和点拨、合作探究、归纳小结、课堂检测七个步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传统常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结构紧凑、有条不紊。学生始终积极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教学的不足在于,《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百度视频因白板故障未能播放;未能留出学生记诵时间;阅读感悟的内容未列入课堂教学内容等。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一方面依照常规教学要求备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同头课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还要紧密联系网络资源勤于查询和学习,争做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排头兵。

提倡人性化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提倡人性化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发表时间:2013-04-17T14:51:47.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29期供稿作者:归艳丽[导读] 中国发展靠下一代青少年,而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培养,需要高素质的人性化教育。河南省新野县王集镇初级中学校归艳丽 中国发展靠下一代青少年,而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培养,需要高素质的人性化教育。为了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与和平,当今社会已迫切需要把人性化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什么是人性化教育?就是把人才的发展和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依据未来和谐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根据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创设和谐、民主、科学、自由和有序地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在团队精神和个性展示的交互作用中,锤炼和开发智力,形成健康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培养出各具性格特色的人才的教育。 要实现人性化教育目标,需要科学的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应用教育心理学规律指导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建设一支观念先进,有开拓精神的教科研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范优美的校园环境设施。具有科学而人性化的课程设置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等因素。这里就其中最主要的能动因素——教师的人性化教育作用发挥问题,谈几点个人的建议和主张。 (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青少年的身心正处于生理变化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变化的骤变期。中学生有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有自己稚嫩的个性,思维活跃,渴望独立、自主、自尊、自由,但情绪不十分稳定,在学习、生活中时时显现好奇心和求异心理,往往产生成人意想不到的创新智慧和灵感火花。他们容易在顺心时信心百倍,但在受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灰意冷。面对复杂多变的青少年心理、生理变化特征,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进行行之有效的青春期心理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化品质,预防不良心理的产生,切不可采用粗暴干涉和行政命令的手段,而应倾注我们的满腔热情和爱心,耐心倾听,适时点化,矫正学生不良心理和生活习惯,用爱的力量去唤醒学生的良知。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倡教学而立,对学生实施人性化教育。 教育理念决定人才培养类型和人才发展方向。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更应该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人性化教育的核心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实施人性化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些学校和家长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采用非科学的教育手段。教师仍采用课堂上“灌”,课后练习中“炸”,辅导中“煮”,阶段复习中“炖”,最后在考试中“煎”的道道程序,美其名曰:“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超负荷状态下学习,极大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扼杀了学生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这不是培养人才,这是在进行教育犯罪!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亲密伙伴,教师的职责应当是,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当学生未“入门”时,我们是引路人;当学生学习迷惑不解时,我们是启蒙者;当学生进行集体探究、探索活动时,我们是合作者,当学生感到“山重水复”时,我们是点化“又一村”的智者;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喜悦时,我们是快乐的分享者。教学中,要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用精讲、巧导、精练的教学策略,实施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搞好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中,自觉主动的获取知识,增长才智,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与发展。 (三)开足开全课程,将活动课引入课堂。 首先,我们应开足义务教育全部课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知识能力素质训练,公平看待各科教学,促进其协调推进,决不允许那种把学科分为主科、辅科的现象发生,更不允许危害学生成长的“残缺”式教育出现。 再者,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发现,人的智力类型是多元化的,就思维而言,不仅有依赖于文字符号的语言信号系统的思维,而且还有直觉形象思维和动觉思维等。未来社会需要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学生不仅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尤其重要的是专业技能,其中动手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加重要。所以现代教育再也不能把教育教学仅限于从书本到思想,再有思想到书本的天地中了,而应注重文化科技知识和动手操作创新精神的双重培养了。我们早应该把活动课引入课堂,甚至将活动课引出课堂了。不仅技能性操作课应开展活动课,而且其它学科也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并开展活动课。这是因为,很多智力的培养和形成是在活动中完成的,尤其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离不开活动过程。最后关于学生形成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应开展好活动课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更好的自由发展空间。 天上的繁星因各具特色而构成了灿烂的星空,人因性格的千差万别而为我们呈现着七彩美丽的人生。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紧紧抓住德育教育这根红线,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心志和完备人格。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性化教育中绽放,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人才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