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和

研究领域。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分布和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地理学

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探索和导航技术,经过了地图制作、地

域区划、环境研究等不同阶段的演进。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形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

为陆地和海洋,陆地构成了世界各大洲,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

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而公转则

决定了季节变化。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经纬度的划分、地球的时间与

日期线、赤道、主要的地理环境带等。

四、地球的地貌与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形构成了不同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气候、河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地球的气候与气候类型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特征。地球的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气候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地球的水文与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水文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和

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七、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地球是一个生命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

度和多样化程度。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地貌、生境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八、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球的影响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

规模和城市化程度也日益扩大。

九、经济地理学与全球化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地域差异,全球化加速

了经济地理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交通与交流等问题。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地理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环境问题和制定环境政策,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总结:

地理科学导论的知识点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领域,从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体现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现象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地理科学导论的学习也为后续在地理学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章字数: 658字。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和 研究领域。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分布和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地理学 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探索和导航技术,经过了地图制作、地 域区划、环境研究等不同阶段的演进。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形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 为陆地和海洋,陆地构成了世界各大洲,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 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而公转则 决定了季节变化。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经纬度的划分、地球的时间与 日期线、赤道、主要的地理环境带等。 四、地球的地貌与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形构成了不同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气候、河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地球的气候与气候类型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特征。地球的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气候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地球的水文与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水文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和 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七、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地球是一个生命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 度和多样化程度。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地貌、生境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八、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球的影响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 规模和城市化程度也日益扩大。 九、经济地理学与全球化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地域差异,全球化加速 了经济地理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交通与交流等问题。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1、基本概念 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低位17-18 高位8--9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

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 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能量来源:一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二是天体的引力能,包括地球引力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三是太阳辐射能。3、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 1、基本概念 地域分异: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和地球表面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纬向地带性: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相互作用引起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变化的特征。 垂直地带性:无论陆地和海洋在垂直海拔高度上地理环境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非地带性:造成地球表层环境差异的不仅限于地带性因素,除此而外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地带性因素以外的因素统称非地带性。 2、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3、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学有三个基本规律:一,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 "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厚度约 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 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流层的 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石圈、 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学者维 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 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

地理必背知识点

地理必背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涉及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更 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形态、人文景观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下面 是地理必背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结构和性质 地球是一个由多层物质组成的行星,包括地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外部的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而内部则由熔融的岩浆和金属组成。地球的形状大致呈现出一个略扁近球体,离赤道越近,地球形状 越扁平。同时,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的运动形式。 二、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 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方的位置和方位,是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精确 定位的。而区域划分则是根据一定标准对地球表面进行各种划分形式,如按自然、人文、经济、政治等因素划分不同区域。 三、地球表面特征 地球表面特征包括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了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自然地理形态。人文景观则包括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市和城镇以及农村等人类活动形成的景观。地球表面的 特征不同地区多样化,映射出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复杂关系。 四、自然资源

地球拥有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等。同时还有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对人类经济 和生活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人类也需要平衡地利用和保护 这些自然资源。 五、人口与城市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球上的城市数量和 人口规模都在飞速增长。而人口的增加也给生态系统和资源带来了不 小的压力。因此,在社会发展中,需要平衡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的 关系。 六、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 地球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影响,而环境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人类生 产和生活的品质和安全。因此,应该加强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人类生存与发展争取更优美安全的环境。 总的来说,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了解自然与社会 的多方面面貌,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和人类文明, 保护我们家园和生存资源。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整理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4*5’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异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以及新近形成的旅游地理学等。 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地缘政治论:研究国家与地区等各种类型的领土内与领土间的政治活动现象的地理分布或空间布局的一门学科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区位或空间场所选择及

文化决定论: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 和谐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纬度地带性: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以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经度地带性:指由于海陆相互作用,降水分布有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从而引起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从沿海向内陆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规律常表现为大致沿经度方向的变化。 垂直地带性:指在达到一定高度的山地,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以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随高度增加而递变的现象。垂直带性主要是由于温度随高度变化而引起的。 产业布局: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全球化:An on-going process through

中国地理和地理科学导论

(一)《中国地理》重点题目笔记 目录 第一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2010年真 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山脉的基本类型及主要山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简述我国简述中国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自然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真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我国气候水热条件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简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简述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对我国气候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什么是土地资源?它具有哪些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论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什么是后备耕地资源?试述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简述我国林地资源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简述我国草地资源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对农业的影响及开发利用对策。(2011年 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简述区域水资源开源潜力的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试分析21世纪中国对水资源需求及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我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论述我国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 对策(真题)。★★★★★ (3) 23.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点。★★★★★ (3) 24.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2010年真题)。★★★★ ★4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试述中国海域环境的优势及海域利用的不利因素(真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27.论述我国的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简述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简述我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真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0.试述我国海湾港址的缺点及海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三章地理科学的体系和分支 第一节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地理科学的体系与地理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不同的,属于地理科学的认识论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地理科学体系。它将成为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地理科学体系即地理科学知识体系,是表达地理科学知识形态的重要范畴,是由业已确证的地理科学知识构成并完整地再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然而,地理科学的博杂性和被认识的角度和深度导致人们划分地理科学体系的多样性而无法统一。 一、地理科学的体系 地理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传统的分类是将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前苏联长时间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较多的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这些分类方案中都没有考虑地理学的技术性分支──地图学和背景性分支──历史地理学。鉴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迅速,不断出现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知识领域或新的分支学科,本文遵循科学性兼顾稳定性,从现实出发兼顾历史状况的原则,按研究对象对地理学体系划分。 其中,有代表性的体系有如下数种观点(见《地理学基础》,潘玉君,科学出版社): (一)金字塔结构体系

陈传康教授在《现代地理学与地理教材建设》等论著中,刘南教授在《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地理教育价值雏论》和教材《地理科学导论》等中提出了大致相同的地理科学体系,此处我们称其为金字塔结构。 图3-1 地理科学体系的金字塔结构 在这个体系中,具有(1)三分法:地理科学分成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2)三层次: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和二级综合地理学(即综合地理学);(3)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和区域实践地理学;(4)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现代环境地理学。此外这个体系还应当加上一个“塔尖”。这个塔尖可称为地理哲学(这个概念最早在大学三年级时受到几位老师的启发而产生的)。我国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发展地理科学的建议》和《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方法》中明确提出地理哲学的概念。 (二)《理论地理学概论》中的地理科学体系 此著作者王铮博士等以环境和区域为基本概念,以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为基本分而范畴,以PRED性和系统性为基本分析准则和中心支柱,以地理建设为前途,构建了地理科学体系。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TRODUCTION TO GEOGRAPHICAL SCIENCE) 参考学时: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的学科体系。《地理科学导论》课程主要讲述了地球、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空间系统、人地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的思想论、方法论和学科发展前景等也作了简要的介绍,因此,本课程是地理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入门性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向学生简要、系统的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的基本地理过程和规律,便于学生总体上把握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形成地理学整体观念,培养从环境和空间视角观察人地关系的地理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和学科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的产生、发展、学科地位和应用领域等基本情况,明确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与掌握地球系统的宇宙环境、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地球的整体性质和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了解与掌握地球表层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区位理论、区域理论和地缘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原理;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掌握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明确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性质、科学体系和特征,了解地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一学期完成。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1、专业导论 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产生、发展、学科地位和应用领域;明确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和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学科发展趋势。 2、地球系统 了解宇宙的构成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明确太阳、月球及其他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了解并掌握地球的整体性质;明确地球表层的构造,掌握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

地理科学导论的名词解释

地理科学导论的名词解释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课程,介绍和解释了地理学中的常用概念、 理论和方法。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变化所组成的学科体系。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自然属性、 人类活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涵盖了地球表面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球的形状、地貌、气候、水文、生态、资源等。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地图相结合,GIS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是一种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球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 作用。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以及生物圈,而地球系统科学通过研究和模拟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探索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变化过程。 四、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它通常由地壳的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共 同作用所形成。地形地貌可以是山脉、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类型的总称,它们反映着地球的演化历程以及各种地质和气候作用。 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长期变化过程。气候变化可以由自然因素和人 类活动引起,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措施,以减缓全球变暖、保护环境。 六、环境灾害 环境灾害是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作用下,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的事件。例如,龙卷风、地震、洪水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以及工业事故、放射性污染和水污染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 七、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是指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资源管理的 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水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资源保护、利用效率以及生态平衡等因素。八、人类地理学 人类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 它探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城市发展、人口迁移、文化传播、社会经济问题等。人类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社会空间组织。 九、地理教育 地理教育是通过教学掌握地理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地理教育通过地理实验、实地考察、地图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地理学打下基础。 总结: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 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本文将介绍大一地理 科学导论中的几个核心知识点,包括地理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 一、地理科学的定义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过程与规律的跨学 科综合科学。地理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 方面;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关系。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相 互作用关系。地球表层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要素。研 究对象的范围广泛,涉及地球各个领域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三、地理学的学科分类

地理学可以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 学两个大的学科领域。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等;人文地理学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 学等。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交叉。 四、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地理科学注重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也借 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化学、统计学等。地理科学 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迈入了数字地理信息系统(GIS)时代。 五、地理科学的应用领域 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在城市规划中,地理学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用地方案,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在环 境保护中,地理学可以评估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破坏的程度,为 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灾害管理中,地理学可以预测地震、 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为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学是以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有关这些特征的关系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地理学涉 及到一系列的课题,包括人文、社会、环境等话题,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无论何种形式,地理学都是以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事务的驱动力。这些特征包括:生物特征,包括动物和 植物;地质特征,包括岩石、地层、地表特征等;空间特征,包括地形、地形地貌、水资 源和土壤等,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 地理学的教学涉及到一系列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践(探究)学习、电子技术应用、地理概念、交流与协作学习、解释学习等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地 理学教学中普遍学习的方法,它们能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理学,如何运用地理学知识和 技术,把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组合起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 性和发展动态。 实践(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从实践探究中理解地理现 象和问题,以自我学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主动学习,系统 地掌握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点。 地理概念学习可以主要概括为:位置、空间关系、连续变化、涵盖性与复杂性、突出 性和特征性、比例尺、对比分析等。在类比法和叙述法的指导下,学生能有效地了解一些 具体概念,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地理学研究的专业技能。 电子技术可以帮助形成良好的地理学学习环境,包括课程建设、教材设计、实验室操作、实验电子设备操作、网络交互信息获取以及地球仪等。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为 地理学教育提供实践性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的空间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理解世界地理学的空间结构和过程。 交流与协作学习是发现地理知识的重要方式,可以使学生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研究和 解决地理学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例如:探究性小组学习、研讨会、游学等,激发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走出学校,探索世界,深入细节,体验历史文化和地理现象。 地理学导论是系统介绍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 历史发展、研究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内容,以期掌握地理学的概念、理论、方法与仪器,令读者全面深入地理学,为进一步发展地理学理论、技术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科学概论

地理科学概论 1、地理学的发展过程:(P2) 一般将地理学的发展分为萌芽、初创、形成和发展四个时期。 (1)萌芽时期是指地理学尚未成为专门的学科,即没有形成完 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囊括地理大发现以前全部地理学发展 史。 (2)把地理大发现作为地理学萌芽和初创两个阶段的分界线,是因为在地理大发现过程中,环球航线上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 证明着人类上万年为之求索的关于地球形状和性质的真实情 况,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逐渐认识到地球是球状星球,是太阳 系行星之一。这标志着地理学整体化的开始。 (3)洪堡和李特尔是地理学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自他们以后 直至20世纪中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 进步,通过一代又一代地理大师们的共同努力,地理学逐渐发 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故把这一时期称为地理学的形成时期。 (4)20世纪后半叶直至今天是地理学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 期进入创新与继承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全新 阶段。 2、地理学的主要著作(P3) (1)中国的:公元前5世纪《禹贡》、《周易》、公元前7世纪《管子》、《山海经》、《穆天子传》、东汉班固《汉书·地 理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晋 代裴秀《禹贡地域图》、唐贾耽《海内华夷图》、《禹迹图》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画方地图) (2)世界的:公元前3世纪,希腊学者埃拉脱色尼《地理学概论》、荷马《荷马史诗》、亚里士多德《气象学》、斯特拉 安《地理学》、托勒密《地理学指南》、洪堡《宇宙》、李 特尔《地理通论》 3、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过程(P10) 研究对象:一般的把地球表层作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但在地 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不同了解,代表性的 有景观、地理环境(其发展有周期性、层次性、不可逆性和不 均衡性等特征)、地理系统。 4、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特征(P30) (1)、学科性质:是自然科学和地理科学之间跨学科的科学。 (2)、学科特征:区域性和综合性 5、人地关系理论:(P58) 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各种观点、思想的总称,即关于 人地关系的认识论。是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人地关系认识 的反映,是近现代地理学思想理论的高度概括,具有地理哲学 意义。 (1)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认为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 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 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性弹性形变,其中以海洋的潮汐最为明显,又是一种将引力能转化为动能的形式。地球适度的引力能是地球进化和特殊地理过程的前提条件。 17.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包括四部分:①地质大循环②大气循环③水循环④生物-非生物循环。 18.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19.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空气在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比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20.水循环是指水的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水循环是地表外力的主要动力。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面对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科学问题,地理学家根据学科特点和领域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地理学以“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贯穿始终。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究不断科学化,已具备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部门地理研究深化,区域综合研究加强。长期以来,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的归纳解释,从定性的文字描述到定量化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科学、灰色描述、模拟实验在人地相互关系、自然过程模拟、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对地观测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网络通讯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从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由区域到全球。地理学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地理学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 二、地理学的特点 目前各学科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相关学科的互相渗透与融合,这是学科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地球多层研究和整体分析,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方法论、信息论等理论与方法为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促进现代地理学

大学地理知识点盘点

大学地理知识点盘点 地理学是关于世界和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科学,它研究地球及其 特征、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分布、分析其相互关系,以及探讨它 们如何被利用和管理。在大学地理课程中,学生将会学到许多地 理知识点。本文将盘点一些基础的大学地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 好地了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和其物理、化学、地质、气象、生物等自然环境。在自然地理学中,许多知 识点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 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由三个层次组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地核是由铁和镍构 成的最内层,地幔是由岩石和矿物组成的中间层,地壳是地球最 外层的薄壳。地球是广大的、稳定的球体,这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 地球表面的特征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陆 地占29%。地球表面还有山脉、平原、峡谷、沙漠、岛屿等地貌。 3. 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变化是由太阳光线和地球自转、公转等复杂的自然 过程造成的。地球上的气候不同,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 海洋和大陆、风和海洋流等。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 与地域环境关系,即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在人文地理学中,有一些知识点值得我们关注。 1. 人口学 人口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口数量、 分布、动态变化、人口结构、人类迁移和人口政策等问题。

2.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态、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非常重要。 3.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环境和经济相互作用的方式,还研究资源利用和城市化等方面的问题。它的研究范围广泛,对于经济学和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地理学是一门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的科学,其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本文所提到的知识点只是地理学的冰山一角,读者可以进一步探究。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归纳

第一章地理科学(de)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de)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de)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de)、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de)、以人类发展为中心(de)、开放(de)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de)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de)适度扩张① 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de)内涵扩张② 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de)深入扩张③ 向“地球表层系统”(de)整体扩张④ 向“地球系统” (de)深入扩张⑤ 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de)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de)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de)、生态(de)和资源(de)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de),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de) 基础(de)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de)位置(de)空间④形 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de)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de)痕迹(de)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de)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de)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de)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de)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de)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de)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整合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整合 绪论 1)地理学经历的三个阶段:古代景观分布知识的积累阶段;近代物理观地理学阶段;现代系统地理学阶段。 2)地理学从环境和区域的两个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地球表层的系统和形成过程。 3)地理学的事物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地域性和综合性。 4)景观与空间是地理学的最基本概念。是不可定义的。 第一章:地球系统 1)太阳黑子所在的地方就是太阳出现磁暴的地方,黑子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一般为11年。 2)天文气候带由赤道带(南纬10度到北纬10度)、热带(北纬和南纬10度——23.5度)、中纬度带(温带,南纬和北纬35度——55度)、寒带(亚极地带,南纬和北纬55度——60度)、极地带(越过北纬和南纬66.5度的北极圈和南极圈)组成。(另:热带向极地方向接着的过渡区一般称为亚热带,在北纬和南纬20度到35度,和热带有交叉性。) 3)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中心和另一恒星的连线同地球轨道交点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年,其长度为365日6时9分9.7秒。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若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则称它为回归年。由于春分点每年要向西(顺时针)移动一定距离(称为进动),所以回归年要比恒星年短20分24秒。 4)地球公转引起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为黄道面,地球的赤道面和黄道面的夹角为23度27分4.51秒,即地轴约为23.5度。 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时57分4秒,人们采用24小时来规定日的长短,为了补偿其中的误差,规定了“闰年制”。地球自转首先形成了地球的昼夜交替,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这种昼夜在地球上的分界是接近正弦曲线的,而且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6)地球的构造:地核;地核以上是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以上的地壳。 7)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在地下2885km,称为古登堡面。地幔和地壳的界面称为莫霍面。8)地文省的主要三种类型:古老的地盾,地台地区,褶皱山系。 9)岩石可以分为三类,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10)地球表层系统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群圈。在对流层下,土壤层下11)大气圈的结构从地面到上空可以分为对流层、对流层顶、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12)由于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的热量差异,地表大气将产生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由于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北半球的风向偏右,南半球的风向偏左,产生了高空急流。 13)土壤的形成:一、土壤母质的破碎(风化),二、动植物的的腐化和混合,三、土壤物质组合形成土壤层。 14)土壤-植物系统的养分交流:一、矿物风化的输入,二、大气中养分的输入,三、淋溶作用的输出,四、有动植物引起的养分循环,五、容易为植物多利用的养分物质在土壤中的储存。 15)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 16)地球的圈层之间相互产生的地理事物,不是以偶然的、任意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形成了和环境与区域。 17)空间与空间之间存在差异,使这一空间范围区别于另一空间范围,这就是区域。区域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