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电工基础教案第二章直流电路.doc

中专电工基础教案第二章直流电路.doc
中专电工基础教案第二章直流电路.doc

第二章直流电路

2.1电阻串联电路& 2.2电阻并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

把几个电阻一次连接起来,组成中间无分支的电路,叫做电阻串联电路。如下 图

1所示为两个电阻组成的冷联电路。

(Q 电阻串联

(b )等效电路

图1电阻申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

1. 申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当n 个电阻串联时,则

L =右=,3 =??? = /〃 (式 2-1)

2.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出联电阻上分电压之和。

U =U^U 0+U.+--U n (式 2?2)

3 .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申联电阻之和。

R 叫做的,/?2申联的等效电阻,其意义是用R 代替/?2后,不影响电路 的电

流和电压。

在图1中,(b )图是(a )图的等效电路。

当■个电阻串联时,则

/?=叫 + 兄 + 七 + ??? + /?〃 (式 2-3)

4.出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和功率分配关系。

由于申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

L

+ :

%

R】

上述两式表明,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各个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也和各个电阻阻值成正比。推广开来,半出联电路有n 个电阻构成时,可得卅联电路分压公式

U.= --------- ! ------- U

Ry + /?9 + R] + ? ? ? + R

S = ----------- = -------U

/?! + R、+ R] + ? ? ? + R

< U = ---------- - --------U

R、+/?9+R R +—+R I M f I

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常利用电阻冷联的方法,扩大电压表的量程。

二、电阻并联电路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接到电路中的两点之间,电阻两端承受同一?个电压的电路,叫做电阻并联电路。

图2电阻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即U\=U. = Uz=??. = U (式2-6)

2、电阻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 / =匕+心+人+??.+ /〃(式2-7)

3、并联电路的总阻值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

即 - = — + — + —+ —(式2-8 )

(a)并联电路(b)等效电路

R &1 &2 火 3 R"

4、电阻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和功率分配关系

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阻两端电压相同,所以

U=R\"=RJ2=RJ3=…= R,L

U2=R}P x=R2P2=R3P3=^ = R n P n

上式表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各支路电阻消耗的功率和电阻成反比。

当两个电阻并联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可以用分流公式计算,如图2-8所示,分流公式为:

「/ - & /

‘1 —/

R\+R,

j R} + R2

在电阻并联电路中,电阻小的支路通过的电流大;电阻大的支路通过的电流小。

注意:电阻并联电路在口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照明电路中的用电器通常都是并联供电的。只有将用电器并联使用,才能在断开、闭合某个用电器时,或者某个用电器出现断路故障时,保障其他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

串联电路例题讲解:见§2.1例题1,例题2。并联电路例题讲解:见§2.2例题1,例题2。

2.3电阻混联电路

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单纯的出联或并联电路是很少见的。而最为常见的是混联电路。

既有电阻申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称为电阻混联电路。本次课我们来学习混联电路的一种常用分析方法:

一、等电位分析法

等电位分析法步骤:

1、确定等电位点、标出相应的符号。

导线的电阻和理想电流表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导线和电流表连接的两点是等电位点。对等电位点标出相应的符号。

2、画出申联、并联关系清晰的等效电路图。

由等电位点先确定电阻的连接关系,再画电路图。根据支路多少,由简至繁, 从电路的一■端画到另一■端。

3、求解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串联、并联的特点和电功率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

二、例题讲解

见教材§2.3例题1,例题2。

分析:

(1)求解混联电路要求同学们可以熟悉电阻申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熟练应用分流、分压公式。

(2)将复杂的混联电路等效转换为易于求解的中联、并联电路肘求解混联电路■的关键。

(3)在某些复杂电路中,等电位点的判断,需要同学们发挥空间想象力, 不要将电路看成一个平面的东西。

2.4电池的连接

一、电池的申联

1、定义将多个电池的正极负极依次相联,就构成了出联电池组。

T H H I

0 2-21串联电池组

2、计算:

若〃个相同的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贝忡联后的电动势E,., = nE ,

内阻W =鸣,当负载电阻为R时出联电池组输出的总电流为

/=里—=顼二(式2-10)

R + % 串R + nR o

分析:利用电池出联可以输出较高的电动势。半用电器所要求的额定电压高于单个电池电动势时,可以用申联电池组供电。

注意:

(1)用电器的额定电流必须小于电池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2)注意电池极性连接正确。

二、电池的并联

1、定义

把电池的正极接在一起作为电池组的正极,把电池的负极接在一?起作为电

池组的负极,这样连接成的电池组叫做并联电池组。见图2-22 (教材)。2、计算:

若〃个相同的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并联后的电动势日井=E,

D

内阻Ro并二冬,当负载电阻为R时并联电池组输出的总电流为

I = % = —(式2-11)

R + R。并 /? + &

n

分析:多个电池并联后,输出电动势不变,输出电流增大。所以,当用电

器的额定电流大于单个电池额定电流时,可用并联电池组供电。

注意:

电池并联时?,单个电池的电动势应该满足用电器的需要。

三、电池的混联

当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均高于单个电池时,应当采用混联电池组来供电。

计算:应用电池串联、并联关系一步步进行分析。分析方法类似于混联电路的分析。

、例题讲解

略。(见教材§2.4例题

2.5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一、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电路中的每一点均有一定的电位,检测电路中各点的电位是分析电路与维修电器的重要手段。下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电路总各点电位的计算根方法和步骤。

例题:在图2.26所示电路中,V D=O,电路中Ei,E2, Ri,R2, R3及,、h 和力均为已知量,试求:A、B、C三点的电位。

Ri . R2

.二二Ei 时二E2

D

-------------- —

图2-26

:由于V D=O,U AD=E”U AD=V A-V D

所以

A点电位匕=U W=E}

B 点电位V B=U BD=R3I3

C 点电位V c=U C

D =—&

以上求A、B、C三点的电位是分别通过三条最简单的路径得到的。

解法二:取定电位时,路径的选择可以是随意的。下面以B点为例进行分析。

当沿路径BAD 时,V Ii=U BA+U AD=-R l I l+E l

当沿路径BCD 时,V B=U BC+U CD=R—E°

注意:三个路径虽然表达式不同,但其结果是相等的。二、归纳出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1)确定电路中的零电位点(参考点)。通常规定大地电位为零。-?般选择机壳或许多元件汇集的公共点为参考点。

(2)计算电路中某点A的电位,就是计算A点与参考点D之间的电压久以在A点和D点之间,选择一条捷径(元件最少的简捷路径),A点电

位即为此路径上全部电压之和。

(3)列出选定路径上全部电压代数和的方程,确定该点电位。

提示:

(1)半选定的电压参考方向与电阻中的电流方向一致时,电阻上的电压为正,反之为负;

(2)半选定的电压参考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电源电压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三、例题讲解

略。(见教材§2-5例题2)

2.6基尔霍夫定律

一、关于电路结构的几个名词

F , & A R4 E

—I i——i 1—I

Ri R3 %

图I (图2.34教材)

1、 支路: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每一个分支叫支路。 A 、 流过支路的电流,称为支路电流。

B 、 含有电源的支路叫含源支路,不含电源的支路叫无源支路。

2、 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路的连接点叫做节点。如图1中的A 、B 两

点。

3、 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路径叫做回路,如图1中的AFCBDA 路、

ADBEA 回路和AFCBEA 回路。

4、 网孔:中间无支路穿过的回路叫网孔,如图1中的AFCBDA 回路

ADBEA 回路都是网孔。

二、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KCL)

1、内容

在任一瞬间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横等于零。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Kirchhoff's Current Law)。艮

跛)=。。 在直流电路中,写作

2?=

2、 推论

如图2所示,可列出节 点a 的电流方程:

-I x +12 +/3 -I 4+I 5 =0

对式①进行变形可得:

,2 +L +

,4

对式②加以分析可以看出,

£/入=出

在任一时刻,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 流

图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应用

之和。

3、需要明确的是:

(1)KCL是电荷守恒和电流连续性原理在电路中任意结点处的反映;

(2)KCL是对支路电流加的约束,与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

还是非线性无关;

(3)KCL方程是按电流参考方向列写,与电流实际方向无关。三、基尔霍夫第

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KVL)

1、内容

在任一时刻,对任一闭合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上的各段电压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乂称回路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irchhoff's Voltage Law)其数学表达式为

?。) = 0

在直流电路中,表述为:

2>=o

例如:如图3所示,

对于回路ABCD列写回路电压方程。

图3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应用

(1)标定各元件电压参考方向。

(2)选定回路绕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对图中回路列KVL方程有

W| — U 3 —=()

应当指出:在列写回路电压方程时,首先要对标定电压参考方向,其次为回路选取一个回路“绕行方向气通常规定,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同的电压取正号,同时?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2、需要明确的是:

(1)KVL的实质反映了电路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2)KVL是对回路电压加的约束,与回路各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

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

⑶KVL方程是按电压参考方向列写,与电压实际方向无关。

、例题讲解

略。(见教材§2-6例题1,例题2)

小结

(I) KCL是对支路电流的线性约束,KVL是对回路电压的线性约束。

⑵KCL、KVL与组成支路的元件性质及参数无关。

⑶KCL表明每一节点上电荷是守恒的;KVL是能量守恒的具体体现(电压与

路径无关)。

2.7支路电流法

一、支路电流法

1、内容

是以支路电流变量为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所决定的两类约束关系,建立数目足够且相互独立的方程组,解出支路电流,进而再根据电路有关的基本概念求解电路其它响应的一种电路分析计算方法。

2、解题步骤

对于一个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利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电路的一?般步骤如下:

(1)、在电路中假设出各支路(b条)电流的变量,且选定其参考方向;选定网

孔回路的绕行方向。

(2)、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电路有n个节点,那么

只有3?1)各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

(3)、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可以列写出l=H)各回路电流方程。为了保证方程的独立,一般选择网孔来列方程。

(4)、联立求解上述所列的个方程,从而求解除各支路电流变量,进而求解除电路中的其它响应。

二、例题讲解

略。(见教材§2.7例题)

小结

支路电流法列写的是基尔霍夫电流方程和基尔霍夫电压方程,所以方程列写方便、直观,但方程数较多,宜于利用计算机求解。人工计算时,适用于支路数不多的电路。

对于一个具有〃个节点,。条支路的电路,利用支路电流法分析求解电路时. 可以列出。个独立方程。(包括:(〃-1)各独立节点电流方程, m个回

路电流方程。)

2.8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一、电压源

1、理想电压源:输出电压不受外电路影响,只依照自己固有的规律随时?间变

化的电源。

2、理想电压源的符号:

Q 以——th

(b) (c)

图1理想电压源的符号

(a)是理想电压源的一般表示符号,符号“+”、七'表示理想电压源的参考极性。

(b)表示理想直流电压源。

(c)是干电池的图形符号,长线段表示高电位端,短线段表示低电位端。

3、理想电压源的性质

(1)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常数Us,或是时间的函数u(t),与输出电流无关。

(2)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流和输出功率取决于外电路。

(3)端电压的输出电流和输出功率取决于外电路。

(4)端电压不相等的理想电压源并联或端电压不为零的理想电压源短路,

都是没有意义的。

U n

4、实际电压源

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用联来模拟,此模型称为实际电压源模 型。

电阻民叫做电源的内阻,有时又称为输出 电阻。 实际直流电压源端电压为:

U=U.-IR i

图2实际直流电压源

二、电流源

1、理想电流源:输出电流不受外电路影响,只依照自己固有的规律随时间变化 的

电源。

2、理想电流源的符号:

⑴理想电流源的输出 Ax A

电流是常数人, I’

或是时间的函数沧),与 丫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

压无关。

(2)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

压和输出功率取决

工图3理想直流电流源

于外电路。

(3) 输出电流不相等的理想电流源串联或输出电流不为零的理想电流源开

路, 都是没有意义的。

4、实际电流源模型:

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电阻并联来模拟,此模型称为实际电流源模 型。如图3所示。

□ Ax

图4实际直流电流源模型

实际直流电流源输出电流为

R,

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中,电压源和电流源是可以等效变换的。

注意:这里等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而言的,即把它们与相同的负载连接,负载两

端的电压、负载中的电流、负载消耗的功率都相同。

两种电源等效变换关系有下式决定:

R。

Us = Ro【s

应用(式2-13)可将电压源等效变换成电流源,内阻砍阻值不变,要注意将其改为并联;应用(式2-14)nJ将电流源等效变换成电压源,内阻7?。阻值不变,要注意将其改为申联。

图5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注意:

1、电压源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指的是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之间的等

效变换。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是不能进行等效变换的。

2、等效变换时H Us与/s的方向是一致的,即电压源的正极与电流源输出

电流的一 ,端相对应。

、例题讲解

略。(见教材§2.8例题)

2.9戴维宁定理

一、二端网络

1、定义:任何具有两个引出端的电路(也叫网路或网络)都端网络。

2、分类:根据网络中是否含有电源进行分类,有电源的叫做有源二端网络,否则叫做无源二端网络。

如:一个无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来代替;一个有源二端网络可以

用一个等效电压源Us。和%来代替。

任何一个有源复杂电路,把所研究支路以外部分看成一个有源二端网络,将其用?个等效电压源Uso和&。来代替,就能化简电路,避免了繁琐的计算。

二、戴维宁定理

1、含义: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代替。等效

电压源的电动势&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两端点间的开路电压,而等效电源的内阻等于二端网络中,各电动势置零后所得无源二端网络两端点间的等效电阻以上表述可以用图1来表示。

2、计算:

图1戴维宁定理

(1)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u°c等于有源二端网络两端点间的开路电压u必

(2)等效电阻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中,各个电源置零后,(即理想电压源短

路、理想电流源开路)所得的无源二端网络两端点间的等效电阻。

3、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1)断开待求支路,将电路分为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口网络两部分。

(2)求出有源二端网络两端点间的开路电压服,Eg

(3)将有源二端网络中各电源置零后,计算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4)将等效电源于待求支路连接,形成等效简化回路,根据已知条件求解。

三、例题讲解,巩固练习

略。(见教材§2-9例题)

小结

(1)戴维宁定理含义。

(2)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路的方法和步骤。

2.10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

1、内容:

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可以看成是电路中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叠加定理的证明:

说明:图中所标注G,G2, G3表示的是元件的电导。可将其理解为1/的、

1//?2、1/&3简写形式。

图1所示电路应用节点电流法:(弓+c?Xi =i?+C?*?

解得节点电位:

支路电流为:

三十Gf,y Gf +Gj Gj+G^j q+q

1G,y "f G^G3 G…G

4 = 一七〉G* = (———)M?+(-Gpa +———

G t +G3 G/G3 Gg + Gg

以上各式表明:结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均为各独立电源的一次函数,均可看成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叠加,即表示为:

= ■小 + + = 4? + + *4?

h=a七 +>^3=4?+/?+^

h = ^iGi x/r =瘠 + 罗"尸

式中们02,。3,bi,b2,b3和C"2,C3是与电路结构和电路参数有关的系数。

3、叠加定理注意事项

(1)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仅适用于电压、电流的计算,不适用于功率的计算。

(2)当某一独立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源的参数都应置为零,即电压源代之以短路,电流元代之以开路。

(3)应用叠加定理求电压、电流口寸,应特别注意各分量的符号。若分量的参考方向和原电路中的参考方向一致,则该分量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4)叠加的方式是任意的,可以一次使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也可以一次使几个独立源同时作用,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对分析计算问题的简便与否。

二、例题讲解

略。(见教材§2-10例题1,例题2)

【例题3】计算图示电路的电压"o

《电工基础》优秀教案

中职学校 《电 工 基 础》 教 案 教 案 教学过程: 第 1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 §1-1电路和电路图 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 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 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 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 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 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开关是控制电 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二、电路的基本功能三、电路图 (a )(b )R

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 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 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 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 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 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 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 教学过程: §1-2 电流和电压(一)

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 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 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 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1.电流的方向 电流: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的定向运动, 称为电流。 电流的方向:习惯上规定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的大小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 横截面积的电荷量,用符号I 表示, 即 单位:安[培], 符号为A 。常用的单位有千安(kA ), 毫安(mA ), 微安(μA )等。 3.直流和交流 直流:当电流的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时, 称为直流。 交流:电流的量值(大小)和方向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电流, 称为 交变电流,简称交流。常用英文小写字母i 表示。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 常可任意规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 方向或正方向。 例题讲解:教材P10 1 4.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应该串联接到被测量的电路中,每个电流表都有一段的测 量范围,称为量程。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题。 t q I =A mA A μ6310101==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201页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1.1 库仑定律 一、电荷 1、自然界中只有正、负电荷,电荷间作用力为“同性 相斥,异性相吸”。 2、电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1个电子电量e=1.6×10-19C。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或者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二、库仑定律 1、库伦定律的内容 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12为 式中F 12、q 1 、q 2 、r诸参数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 库(C)、库(C)、米(m)由实验测得

k = 9×109 N ·m 2/C 2 q 2受到q 1的作用力F 21与F 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2、注意事项: (1)、库仑定律只适用于计算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力,非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定律不适用。 (2)、应用库仑定律求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时,不用 把表示正、负电荷的“+”、“-”符号带入公式中,计算过程中可用绝对值计算,其结果可根据电荷的正、负确定作用力为引力或斥力以及作用力的方向。 三、例题讲解, 【例题1】两个点电荷电荷量C q 61104-?-=, C q 62102.1-?-=,在真空中的距离m r 4.0=,求两个点电荷 间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根据库仑定律 N r q q k F 27.04 .0102.11041092 669 221=?????==-- 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因为同带负电荷, 所以作用力为斥力。 【例题2】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荷量A q 和B q ,当它们间的距

电工基础教案43847

第一章直流电路 第一节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路的组成:由电源、负载、开关和导线等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闭合回路,称为电路。 E 1、电源: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如干电池,蓄电池,交直流发电机等。 2、负载(用电器):消耗能量的设备,如电灯、电炉和电动机等。 3、开关:用来实现对电路进行控制和保护作用等。如:刀闸开关、熔断器等。 4、导线;用来联接电路的,为电路提供通路的。在电路中起输送电能的作用。常用铜、铝等材料制作。 二、电流 1、电流: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通常,我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而电子移动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3、电流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的多少。用符号I 表示

I = Q / t 式中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4、电流的测量:常用电流表。 注意:a、量称b、极性c、与被测电路串连。 例一、P4 如果3 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2 C ,求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如果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3 A,那么3s 内将有多少电量通过导体截面? 解:公式I=Q / t 三、电位、电压、电动势 1、电位(V): 1)、电位:把正电荷在某点具有的能量,称为该点的电位。 正电荷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负电荷恰好相反2)、参考点:通常将大地作为参考点,且电位为零。 3)、电位的正负:正电位——某点电位高于参考点的电位。 负电位——与正电位相反。 4)、不同的参考点,电位不同,即电位的大小与参考点有关。 例:P6 求:V A,V B,V C A 3V B 6V C A 3V B 6v C

电工基础知识教案

电工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 l、巩固基础知识,全面了解电工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各主要物理量及基本公式的含义,有关公式物理量以及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2、各定律的内容及有关量间的关系,逐步学会分析电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论结合实际,将学到的基础理论做为实际设计、安装、维修的理论依据。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六、教学用具: 投影片、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点名、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一、电路的组成及状态 (一)电路的组成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手电筒电路 电路——电流经过的路径

电流必须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所以一个完整的电路一定是回路。 组成: 电源 负载 控制设备 导线 1、电源 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如:火力发电机:热能 水力发电机:水能 风力发电机:风能转换为电能 核动力发电机:核能 蓄电池:化学能 电源可通过电网络输送、传递、分配。 2、负载 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器件或设备(各种电器)。 如: 电灯:电能转换为光能 电炉:电能转换为热能 电动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控制设备 按人们的需求安全、有效的控制电能各物理量以及用电器的使用时间。 如:控制电灯的开关、插销等: 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 4、导线 输送分配电能的导体(常用铜、铝材料)。 它将电源电能输送致控制设备,再将受控制的电能输入用电器,最后再将其连接回电源而形成回路。 电路的分类 电路可分为外电路和内电路 外电路: 电源、控制设备负载 内电路: 电源内部的通道。如蓄电池两极、发电机电枢线圈内通道。 电路原理图: 对各种不同电路的表达方式——电路图 电路图是最简单明了提供电路信息的方法。

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教案

教学目标:MF—47型万用表的结构了解及使用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掌握MF—47型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了解MF—47型万用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MF—47型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课时:4课时 万用表是维修中不可缺少的测试仪表,根据所应用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结果显示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模拟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两大类。模拟万用表是先通过一定的测量机构将被测的模拟电量转换成电流信号,再由电流信号驱动表头指针偏转,从表头的刻度盘上即可读出被测量的值。MF —47型指针式万用表就属于模拟式万用表。 一、MF—47型万用表面板结构 该型万用表面板外形结构可以通过实物首先找出: ①表盘②机械调零旋钮③三极管插孔④零欧姆调整旋钮⑤转换开关(选择测量种类及量程)⑥2500V交、直流电压专用红表笔插孔⑦5A直流表笔插孔⑧黑表笔插孔⑨红表笔插孔等。 二、表头 表头,简单地讲就是指驱动指钉偏转的系统。MF—47型万用表的表头是一只高灵敏度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 提示: 万用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取决于表头性能,表头灵敏度越高,内阻越大,则万用表性能越好。 三、表盘 表盘上共有6条标度尺和多种测量项目,如由上向下依次为①电阻标度尺②交、直流电压及直流电流标度尺③反射镜④三极管共射极放大倍数标度尺⑤电容容量标度尺⑥电感系标度尺⑦电平标度尺。表盘上还附有一些字母、数字等符号。其含义如水平放置使用、磁电系整流式仪表、绝缘强度式压6kV、仪表生产批准文号等我们了解以下即可。 四、换挡开关及使用须知 转换开关各种挡位设置如图所示: 1、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使用前,检查表头指针是否处于零位。若不在零位,则应调整机械调零旋钮,使其指针在零位。 (3)测量前,根据被测量的种类和大小,把转换开关置于合适的位置。量程的选择,应使指针接近刻度尺满刻度的三分之二左右。 (4)对有反射镜的表盘,读数时应使指针与镜中的影像相重合,以减少读数误差. (5)测量完毕,应将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档,防止再次使用时不慎损坏表头。

电工基础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三相电路 第一节三相电源 学习目标: 1. 熟悉三相交流电源的表达式、相量表示法、相量图 重点:三相表达式、相量图 一、三相电动势 图7-1 三单相电动势的产生:如图7-1所示,若定子中放三个线圈 ( 绕组 ) :U 1 ? U 2 , V 1 ? V 2 ,W 1 ? W 2 ,由首端(起始端、相头)指向末端(相尾),三线圈空间位置各差 120°,转子装有磁极并以w的速度旋转,则在三个线圈中便产生三个单相电动势。 二、三相对称电源 图7-2.

供给三相电动势的电源称为三相电源,三个最大值相等,角频率相同而初相位互差时的三相电源则称为对称三相电源。如图7-2所示,他们的参考方向是始端为正极性,末端为负极性。 1.三相电源的表示式 3 .相量表示式及相量图、波形图,如图7-3所示 图7-3 4 .三相电源的特征:大小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o 。对称三相电源的三个相电压瞬时值之 和为零,即 5 .相序:对称三相电压到达正(负)最大值的先后次序,U → V → W → U 为顺序,U → W → V → U 为逆序。本章若无特殊说明,三相电源的相序均为顺序。 第二节三相电源的连接 教学目标: 1.三相四线制、三相三线制电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三相交流电源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特点 重点:三相交流电源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特点

难点:三相交流电源的三角形连接的特点 图7-4 一、星形联接 1 .基本概念: ( 1 )三相电源的星形联接:将对称三相电源的三个绕组的相尾(末端) U2 、 V2 、 W2 联在一起,相头(首端) U1 、 V1 、 W1 引出作输出线,这种联接称为三相电源的星形联接,如图7-4所示。 ( 2 )中性线:联接在一起的 U2 、 V2 、 W2 点称为三相电源的中性点,用 N 表示,当中性点接地时称为零点。从中性点引出的线称为中性线,当中性点接地时称为零线,但与地线不同。 ( 3 )火线:从三个电源首端 U1 、 V1 、 W1 引出的线称为端线,俗称火线。 ( 4 )相电压:端线到中性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用符号、、表示。常以作为参考电压。 ( 5 )线电压:端线到端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用、、表示。规定线电压的方向分别是由 U 线指向 V 线, V 线指向 W 线, W 线指向 U 线。 2 .特点: 用相量形式表示为 假设,,

电工基础教案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 第一节电路和电路模型 学习目标:掌握电路的作用和构成及电路模型的概念。 1-1手电筒电路 电路和电路模型基本概念 1.电路特点: 电路设备通过各种连接所组成的系统,并提供了电流通过途径。 2. 电路的作用: 图 1-1 电路模型 (1) 实现能量转换和电能传输及分配。 (2) 信号处理和传递。 3.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突出实际电路元件的主要电磁性能,忽略次要因素的元件;把实际电路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所形成的理想化的电路。即为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例图 1-1 :最简单的电路——手电筒电路 4 .电路的构成:电路是由某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组成。(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及向电路提供能量的设备,如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把电能转换成为其它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器即各种用电设备,如电灯、电动机、电热器等。 (3)导线:把电源和负载连接成闭合回路,常用的是铜导线和铝导线。 (4)控制和保护装置: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保护电路的安全,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如开关,熔断器、继电器等。 第二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学习目标:

掌握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定义及有关表达式,了解参考方向内涵及各物理量的度量及计算方法。 重点:各物理量定义的深刻了解和记忆。 一: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电流 (1) 定义: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定义为电流强度。 (2) 电流单位:安培 (A) , 1A = 103mA = 10^6μA , 1 kA = 103 A (3)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直流电,用I表示,方向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交流电,用i表示。任意假设的电流流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4)标定:在连接导线上用箭头表示,或用双下标表示。 约定: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i >0,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i <0, (5)电流的测量:利用安培表,安培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直流安培表有正负端子。 2.电压 (1)定义: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称其为A点到B点间的电压。用uAB表示。或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电压。 (2)电压单位:伏特( V ), 1V = 103mV = 10^6 μ V , 1kV = 103 V (3)电压方向:规定把电位降低的方向作为电压的实际方向。电压的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直流电压Uab ,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交流电压u ab 。任意假设的电压方向称为电压的参考方向。 (4)标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示参考方向,可以用“+”高电位端、“-”低电位端来表示;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可以用一个箭头表示,当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U> 0,当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U <0。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 使用教师:xxx 教学重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认识电路 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和电气设 备额定值的意义。 2、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 电位、电阻、电能、电功率。 3、掌握、欧姆定律、最大功率输出定理,了解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理想电路模型”概念的建立。 2、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

阻的概念。 3、理解、欧姆定律(全电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教学章节学时数 1.1 电路 1.2 电流 6 1.3 电阻 1.4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4 1. 5 电能和电功率 实训课 2 本章总学时 12 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 1、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 2、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掌握万用表的应用。

1、运用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解决 电阻电路问题。 2、熟练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教学章节学时数 2.1 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2 电阻串联电路 8 2.3 电阻并联电路 2.4 电阻混联电路 习题课 1 2.5 万用表 2.6 电阻的测量 6 2.7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习题课 1 本章总学时 16 第三章复杂的直流电路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

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只含两个网孔)。 2、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 4、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1、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2、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章节学时数 3.1 基尔霍夫定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教师:许晓强 电器组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q I= t 2.单位:1A1C/s;1mA103 A;1μA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 第三节电阻 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l Rρ S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应知: 1.简单认识电工实训室。 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应会: 1.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2.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上,接触电工电子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认识实训室入手,加强实物教学,能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安全保障。 【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资源】 电工实训台、万用表、试电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这门课程是学习关于电的知识、技能及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电工实训室。为了让大家对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我们首先认识电工实训室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认识电工实训室 (一)实训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训台,了解实训台的几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实训台,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讨论,对实训台有初步了解。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教师活动:现场演示讲解各种仪器、仪表外形作用及简单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各种仪器、仪表,练习简单的使用方法。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教师活动:简单讲解操作规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知道违规的弊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项操作规程,了解违反规程的危害。 教学环节3:安全用电常识 (一)常见的触电方式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和学生介绍触电方式及触电的危害。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触电方式及危害。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触电急救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介绍电流对人体危害,安全电压;利用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流对人体危害;观看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安全用电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四)电气火灾的防范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基本灭火方法。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气火灾的防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用多媒体投影,像讲故事一样,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实训室、安全用电知识。必要时可以各小组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戴素林发布时间:2009/4/14 阅读:251次 一、概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安全用电常识、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工具与电

工材料、机床电气与拖动技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基础、电气设备常见电气故障的处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般防护措施,会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处理,会处理一般的电气火灾事故; 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常用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材料的相关知识,会正确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 4.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名称、电路符号与规格特性,能正确选用常用电气元件; 5.掌握电力拖动常识,会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图,能分析一般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6.初步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常规电工测量; 7.了解设备常见故障的种类,能正确处理和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用电常识 1.相关知识 (1)电气危害概述 (2)触电的防护与急救

电工基础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 电容器 §3-1、电容器 教学目的 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物理意义;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记住平板电容器电容值 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叠加定理内容与应用条件。 2、导入新课: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技术中,利用它可起到滤波、耦合、隔直、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Ⅱ、讲授新课: 一、电容器和电容 1、电容器: (1)、电容器:指在电路中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电极中间夹一层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所构成。 (2)、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能够存储电荷。 (3)、用途:具有“隔直通交”的特点,在电子技术中,常用于滤波、移相、旁路、信号调谐等;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可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4)、主要技术参数:电容量、允许误差、额定电压。 (5)、工作原理: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便有电压U,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使得A板带有正电荷,B板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电荷的移动直到两极板间的电压与电源电动势成骑虎相等时为止.这样在两个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和电场能量. 2、电容 (1)、电容量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简称电容,通常也用符号C 表示。 (2)、含义:电容器任一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叫电容量,简称电容。用字母C 表示。 (3)、电容定义式为:U Q C 式中 Q ——一个极板上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 U ——两极板间的电压,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 ; C ——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 (4)、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 (5)、单位换算:法拉,简称法,通常用符号“F”表示。 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的电压为1V 时,若在任一极板上储存1C 的电荷量,则该电容器的电容量就是1F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全套电子教案

7.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教学目标: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示法、波形图表法和矢量图表示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波形图表示法。 2.矢量图表示法。 教学难点: 矢量图表示法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已知U = 220V,f = 50 Hz,?0 = - 90?,试写出该交流电压的解析式。 一、解析式表示法 e = E m sin(ω t + ?e0) I = I m sin(ω t + ?i0) u = U m sin(ω t + ?u0) 上述三式为交流电的解析式。 从上式知:已知交流电的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角频率)和初相,就可写出它的解析式,从而也可算出交流电任何瞬时的瞬时值。 例1:某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I m = 5 A,频率f = 50 Hz,初相? = 90o,写出它的解析式,并求t = 0时的瞬时值。 二、波形图表示法 1.点描法 2.波形图平移法 ?0 > 0图像左移,?0 < 0波形图右移,结合P109 图7-8讲解。有时为了比较几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也可把它们的曲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 例2:已知电压为220 V,f = 50 Hz,? = 90o,画出它的波形图。 例3:已知u = 100 sin ( 100 π t - 90o )V ,求:(1)三要素;(2)画出它的波形图。 三、矢量图表示法 正弦交流电可用旋转矢量来表示: 1.以e = E m sin (ωt + ?0 )为例,加以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原点作一矢量E m,使其长度等于正弦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E m,矢量与横轴OX的夹角等于正弦交流电动势的初相角 ?0,矢量以角速度ω逆时针方向旋转下去,即可得e的波形图。

电子电工专业电工基础教案电流的磁效应及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课题 5-1电流的磁效应 5-2磁场的主要物理量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以 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 及匀强磁场的性质。 教学重点 磁场的四个物理量以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 磁场强度的大小与媒介质性质无关。 学情分析 教学效果

教后记

新课 第一节电流的磁效应 一、磁场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磁力是通过磁场传递的。磁极在它周围的空间产生磁场,磁场对处在它里面的磁极有磁场力的作用。 二、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 1.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静止,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在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三、电流的磁场 1.直线电流的磁场 电流的方向与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安培定则判定。 例: 2.环形电流的磁场 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安培定则判定。 例: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安培定则判定。

第二节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一、磁感应强度B 1.它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B = l I F (条件: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 B 可用高斯计测量,用磁感线的疏密可形象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单位: F ——N (牛顿),I ——A (安培),L ——m (米),B ——T (特斯拉) 3.B 是矢量,方向:该点的磁场方向。 4.匀强磁场:在磁场的某一区域,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个区域叫匀强磁场。 二、磁通Φ 1.Φ = B S (条件:① B ⊥ S ;② 匀强磁场) 2.单位:韦伯(Wb ) 3.B = S Φ ;B 可看作单位面积的磁通,叫磁通密度。 三、磁导率 μ 1.表示媒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真空中磁导率:μ0 = 4π ? 10-7 H / m 。相对磁导 率:μr = μμ 2.μr < 1 反磁性物质;μr > 1 顺磁性物质;μr >> 1 铁磁性物质。前面两种为非铁磁性物质 μr ≈1,铁磁性物质 μ 不是常数。 四、磁场强度H 1.表示磁场的性质,与磁场内介质无关。 2.H = μ B 或 B = μ H = μ0 μr H 3.(1)磁场强度是矢量,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 (2)单位:安 / 米(A / m ) 练习 习题 (《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4)。 2.选择题(1)~(4)。 3.填充题(1)~(4)。

《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学校《电工基础》 教案

教案

重点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第1章电路的基础知识 §1-1电路和电路图 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 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 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 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开关是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二、电路的基本功能 电路的功能有两大类: 一是电路的一种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分配和转换。 另一种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图 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 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 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

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 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 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 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 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 教案 教学过程: §1-2 电流和电压(一) 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 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 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doc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1. 3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 1. 4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1. 5基尔霍夫定律 1. 6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 1电路和电路模型 案例1. 1手电筒电路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种用来照明的最简单的用电器具,如图1.1所示。 小电珠开关干电池金属容器卷线连接器 图1. 1手电筒电 它由四部分组成: (1)干电池,它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2)小电珠,它将电能转换为光能; (3)开关,通过它的闭合与断开,能够控制小电珠的发光情况; (4)金属容器、卷线连接器,它相当于传输电能的金属导线,提 供了手电筒中其它元件之间的连接 1.1. 1电路 电路是由若干电气设备或元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线联接而成的电流通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等三部分组成。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如发电机、干电池、蓄电池等。 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置,通常也称为用电器,如白炽灯、电炉、电视机、电动机等。

中间环节是传输、控制电能的装置,如连接导线、变压器、开关、保护电器等。 实际电路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划分为电力电路(强电电路)、电子电路(弱电电路)两大类。 电力电路主要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电子电路主要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1. 1. 2电路模型 1 .电路模型 由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电路元件一般用理想电路元件代替,并用国标规定的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表示。 图1.2手电筒电路模型 2.电路元件 为了便于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将实际元器件近似化、理想化,使每一种元器件只集中表现一种主要的电或磁的性能,这种理想化元器件就是实际元器件的模型。 理想化元器件简称电路元件。 实际元器件可用一种或几种电路元件的组合来近似地表示。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1. 电流 (1 )电流的大小电荷的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规定以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 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强度 dr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用符号1

(完整版)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最新整理)

课题1-1 电路1-2 电流 教学目标1.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要有自由电荷。 (2)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I = q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练习习题(《电工基础》第2 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 ~ (3) 小结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形成电流的条件。 4.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5.直流电的概念。 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 版周绍敏主编) 1.选择题(1)、(2)。 2.填空题(1) ~ (3)。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全套,完整版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

用时间的比值。 q I =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 第三节电阻 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l R = ρ S 式中:ρ -导体的电阻率。它与导体的几何形状无关,而与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导体所处的条件有关(如温度)。 单位:R-欧姆(Ω);l-米(m);S-平方米(m2);ρ-欧?米(Ω?m)。 4.(1)阅读P6表1-1,得出结论。 (2) 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ρ < 10-6 Ω?m 绝缘体:ρ > 107 Ω?m 半导体:10-6 Ω?m < ρ< 107 Ω?m (3) 举例说明不同导电性能的物质用途不同。 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1) 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 (2) 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随着温度

第6章电工基础教案3

新课《电工基础》课程教案 周次第10周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教师王春举授课班级13春机电电子班、机电数控班授课题目6-4自感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态度)1.理解自感系数的概念。 2.了解自感现象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掌握磁场能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1.线圈电感的计算和自感电动势的计算。2.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难点: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 学法指导讲授指导 教具或学具黑板、PPT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复习 1.感应电动势的概念。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3.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4.习题2.选择题(4)。 第四节自感现象 一、自感现象 1. (1)如图调节R使HL1、HL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 白炽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S再接通电路。 学生听练

(2)现象:HL2正常发光,HL1逐渐亮起来。 (3)分析现象。 2. (1)如图接通电路,灯HL 正常发光,再断开电路。 (2)现象:断电的一瞬间,白炽灯突然发出很强的亮光,然后才熄灭。 (3)分析现象。 3.结论: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原来电流的变化。 自感现象:由于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简称自感。 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二、自感系数 1.自感磁通 ΦL :当电流通过回路时,在回路内产生的磁通叫自感磁通。 2.自感磁链:ψL = N ΦL 3.自感系数(电感):L = I L ψ L 表示各线圈产生自感磁链的能力,表示一个线圈通过单位电流所产生的磁链。 4.单位:亨利(H )、毫亨(mH )、微亨(μH ) 1H = 103 mH = 106 μH 三、线圈电感的计算 1.B =μH = μl IN ,Φ = B S = l INS μ,由N Φ = L I 得 L = l S N 2μ 2.(1)L 由线圈本身的特性决定,与线圈的尺寸、匝数 和媒质的磁导率有关,而与线圈中的电流无关。 (2)上式除适用于环形螺旋线圈外,对近似环形的线圈,且在铁心没饱和的条件下,也可用上式近似计算。 (3)铁磁材料磁导率μ不是一个常数,铁心越接近饱和,这现象越显著。所以具有铁心的线圈,其电感不是一个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