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高晓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

摘要

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不是全部的信息都对网络用户是有价值的,本论文就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主体,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其中也包括了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不完善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ABSTRACT

It is a network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but not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to network users, the paper on the need for evalu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studied, which also Including the status of foreign research in this area. Finally, describing current statu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adequat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of evaluation

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1,2,3]

1.1网络信息内容的庞杂

因特网是一个包含众多信息格式、众多信息内容的信息混合体,当前社会,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据估计互联网每天发布的信息超过700NB,但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程序,缺少了编辑、审核后再出版这一质量控制环节,用户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但由于信息发布的开放性,随意性,大量垃圾信息和对用户无用的信息也在快速增长,使得信息过载现象严重。

1.2搜索引擎的不足

尽管网络搜索引擎给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搜索引擎不能鉴别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高低,其输出的检索结果一般只以与检索词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并不按照信息资源的相关质量标准排序,因此并不能全面改善网络信息的无

序状态,用户检索出的信息仍然良莠不齐,难判真伪。不仅没有解决信息质量的评价问题,更增加了用户判断信息相关性的难度。

网络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效果,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帮助用户评价和选择网络信息,是互联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与情报服务部门提出的挑战,也是信息服务部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

宋萍在《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中指出:“网络信息评价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术领域专业人员、因特网站点及搜索引擎、数据库开发商及图书馆员创建的网站、网络用户还有进行网上资源评价的出版物。”[4]

孙兰、李刚认为目前提供网络信息评价的人员、机构主要有以下六类:政府、图书馆、商业机构、情报机构、非营利组织及个人。[5]

苏广利认为,对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人员和机构主要有: (1) 学术领域专业人员; (2) 图书馆员及图书馆学家、情报学专家; (3) 因特网用户; (4) 网上评估服务机构; (5) 进行网上资源评价的出版物。[6]

综合以上观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基本达成了共识,只是出发的角度不同。

3.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方法

3.1定性评价法

定性评价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从主观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所做的优选和评估。采用这类方法的评价,一般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依据一定的准则与要求,确定相关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标准及各赋值标准,再通过评价者或用户进行打分或评定,给出各网络资源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有等级制、百分制或其他指示质量高低的标示等。[7]

3.2 定量方法

是指按照数量方法, 利用网上自动搜集和整理网站信息的评估工具, 从客观量化角度对网站信息资源进行的优选与评价。[4]与定性方法不同, 网络信息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评价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主观性、价值偏向性,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客观、规范宏大的数量分析方法, 具有方便、快速、客观公正、评价范围广等优点, 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网络计量学就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 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3.3综合评价方法[2]

用于网站评价的综合评价法有基于IA理论的网站评价和网站框架评价法两种。

3.3.1 基于n理论的网站评价法该方法从信息构建的分类、导航、搜索和标引系统4个方面对网站进行考察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通过用户确定使用目标、检验用户实践的效果来对网站进行评价。这种方

法较之上述的定性方法而言,更加系统和科学,属于实证性的分析方法。

3.3.2网站框架评价法该方法根据网站的不同侧面,制定出一系列可以度量的标准,并将各项标准性指标放在一种非常结构化的框架和表格中,然后将此标准作为评价依据的一种网站评价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客观描述,又可以用定量标准来量化,评价结果比较全面,是一个折衷的方法。

3.4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评价方法的研究

3.4.1 信息计量法(链接分析方法)[2] 借用传统引文分析原理,是应用于网站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一般认为,一个网站被其他的网站链接越多,就说明这个网站的质量越好。研究还发现,网页链接关系与对发表文章的引文研究相似,但又不相同,它也符合洛特卡效应。

3.4.2 层次分析法[8]利用人们的常规思维来处理问题,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充分利用人们分析、判断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对复杂问题进行量化。该方法对网站的属性进行概念划分,利用专家调查法来取得数据和权重,通过评分,确定网站的级别或排名

3.4.3 对应分析方法(关联分析法)[2] 最初由法国科学家提出,主要用于企业决策定位。英国的Berthon教授在2001年运用对应分析法对世界范围内的15家电信公司网站进行评价““,取得了新的突破。他指出,对应分析法能够较好地评估网站的定位问题,并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出网站之间的区分度。沈祥兴等””也利用了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的网络媒体网站进行实验性评价,通过确定网站的几个基本属性,建立关联分析的数学模型,从Alexa数据仓库中收集相应的数据,然后生成关联定位图,可进行决策定位分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定量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分析法的主观性和可控性问题。但是,这些定量评价方法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3.4.4第三方评价法[7]是由第三方根据特定的信息需求,建立符合特定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或步骤,得出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结论。目前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法,其核心在于选择合理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决定了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可以从网络信息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考虑。在第三方评价法中,针对普通网络用户的综合性评价网站和服务与针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和过滤的网站和服务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大的区别。

3.4.5用户评价法主要是有关网络资源评价的专业机构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评价指

标体系和方法,由用户根据其特定信息需求从中选择符合其需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这有助于用户收集完全符合自身特定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评价所采用的多为定性评价法。

3.4.6 引文分析法[7]是评价期刊质量的经典工具。同样,网络信息资源也可采用“WEB引文索引”来评价。

WEB网站中的链接可被看作类似于印刷型出版物中引文,可通过计算其相关的数量指标来计算网站的相对质量。

3.4.7网络计量法(Cybermetrics)。[7]网络计量法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的自身特征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主观性、价值偏向性。

3.4.8自动评价方法[2]

自动评价法从网站的属性和特点入手,利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通过开发相关的自动测试软件或网站,使其能够对各类网站进行测试,自动采集测评数据,并根据建立的网站评价模型,对采集评价数据自动地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给出评价结果。自动测试的方法是指利用计数器、Cookies、缓存以及P地址作为网站的分析基础数据,通过对用户访问记录分析、基于Web 的站点分析服务,以及服务器日志分析等自动分析法,分析网站的使用负载和信息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尽管自动评价方法能够检测出更多相关联的错误、能够提高分析特征的覆盖范围、减少专家分析意见和时间开销、融合UI(usability interface)设计和分析,但是自动分析只能作为标准分析方法,不同的技术揭示不同的问题,而对用户的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却不能用自动测试方法。但该领域还很不成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来自网站本身的复杂性。用户想了解、观测这些数据,也是非常繁琐,目前尚不具备实用性,只能作为网站评价活动中的参考因素。

4.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人们便开始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从开始的单个标准或原则逐渐发展为指标体系;其中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又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4.1国外学者及机构的研究(见下表)

4.2国内学者的研究

南开大学的李培和刘淑华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简洁明了地归纳为“lOC”原则和“CARS”检验体系两种。“IOC”原则即内容、置信、批判性思考、版权、引文、连贯性、审查制度、可连接性、可比性和范围。“CARS”检验体系即置信度(credibility)、准确性(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ness)和支持度(support)。[15]

南京大学的张咏博士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提出以下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第一,可信度,包括权威性、目的性、公正性、利益倾向性、内容相关性及效用性、质量控制;第二,信息内容,包括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与存档性、信息组织与写作;第三,链接质量,包括链接的内容、链接的形式表现;第四,

易用程度,包括界面友好性、查询与检索性能、交互性能;第五,站点美观和多媒体设计;第六,反馈与交流;第七,可达性。[16]

董小英认为可以利用九项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主页中的链接是否正确可靠和有效、版面设计质量、信息的时效性、读者对象、信息的独特性和主页的可操作性。[17] 左艺等人总结出六项评价指标:范围(广度、深度、时效及格式);内容(包括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独特性、精练性);可使用性(包括用户界面友好性、可检索性、可浏览性、组织方式与链接稳定性);图形和多媒体设计;目的及对象;评论。[18]

金越从内容和网站两方面建立评价指标:网络内容信息资源的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全面性、正确性、权威性、适用性、时效性、独特性;网络内容信息资源的定量评价指标包括信息资源的覆盖率;网站评价指标包括链接性、稳定性、创建者、目的用户、多媒体设计、交互性、费用及安全性。[19]

邵波提出了以“用户接受,资源内容为中心”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用户接受评价指标包括检索功能、导航系统、链接情况、网络环境、用户界面、速度、安全稳定、目标用户、信息输出;资源内容评价包括信息质量、收录范围、信息来源、资源类型、是否有注释、参考文献或征引资料、更新频率、作者、资料的新颖性和出版机构的权威性。[20]

粟慧对各种网络资源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出定性评价标准可以从3个方面考虑

内容;包括的指标有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可靠性、独特性、新颖性、针对性、范围面和写作水平等;设计:包括的指标有界面友好性、浏览和检索的难易程度、信息组织的科学性、页面设计的艺术性和适用性等;运营:包括的指标有信息提供的保障性、可存取性、链接的可达到性、设备使用的兼容性及费用的高低等。[21]

李爱国认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应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覆盖范围(宽度、深度、时间、格式);内容(准确性、权威性、通用性、唯一性和文本质量);图形和多媒体设计;目的与用户群;评论;便利性(用户友好性、需要的计算机环境、检索、浏览和组织,互动性、连通性等)”。[22] 陈雅、郑建明构建的网站评价指标体系:信息内容(内容范围、时效性、稳定性、新颖性、独特性、完整性、有序性);网站概况(网址,网站性质、面向的用户、安全管理与维护)I;网页设计(结构与层次、用户界面、版面编排);操作使用(可访问性、链接的质量、计算机环境需求);网站开放度(提供服务的数量、主动性、交互性)等。[23]

邱燕燕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信息评价指标体系4项指标[81信息内容:包括正确性、权威性、独特性、时效性、写作质量;编排设计:包括美感度、多媒体效果、交互性、助记性、兼容性;易用程度:包括连续性、稳定性、传输速度、检索功能、用户友好;其他指标:包括网站安全、信息伦理、免费资源、其他评价、访问次数。[8]

5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问题

5.1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待提高

网络信息的易变性和动态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工作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的变化。另外,因特网变化迅速,包含的信息资源形式和内容十分广泛,仅靠有限的评价服务机构并不能全面、准确和及时地反映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情况。要解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资源发现全面性的矛盾,有待于我们提高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和公正。

5.2指标描述有待规范

目前,指标设计不合理,存在指标重复、含义不清的现象。有些指标字面表达虽然不同,但实质内容相同或相近,比如“可信度”与“准确性”等。另外,指标的划分程度不一,有些指标是一级指标,有的是二级指标。从操作性看,一些指标的可获取性很差,有的甚至根本无法获取。

5.3评价指标体系需健全

评价指标的研究非常多,但却比较分散和琐碎,还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是凭借个人对网上资源的了解和主观认识进行定性评价,缺乏系统和连续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要选择那些代表性、确定性好,有一定区别能力又互相独立的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所谓代表性,指各层次的指标对所选的各层次特征能最好地表达;所谓确定性,即指标值确定,而且其高低在评价中有确切的含义;所谓区别能力,即指标值有一定的波动范围,不同评价等级间有一定的差距;所谓独立性,即选入的指标各有所用,相互不能代替。

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在今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发展趋势是从主观走向客观,从片面走向全面,从定性走向定量。

参考文献

[1]应俊,徐一新.专业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标准[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2:

72-74

[2]刘记,沈祥兴.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现状及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88-91

[3]王玮.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6:24-31

[4]宋萍.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J]农业网络信息,2007,(10):87-88

[5]孙兰, 李刚.试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J].图书馆建设, 1999,(4)

[6]苏广利.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 2001,(6)

[7]吴启琳.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2)

[8]邱燕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U].情报科学,2001,(6)

[9]宋一梅.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J].情报探索,2006(1):55-56.

[10]张东华,魏秀娟.论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2 -63.

[11]徐娜.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6):530 - 532.

[12]明海,杨小龙.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研究[J].现代情报,2002,22(9):51 - 52.

[13]顾菊文.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18(1)

[14]陈文静,陈耀盛.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述评[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1)

[15]李培,刘淑华.论网上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J].图书情报工作,2000,(9).

[16]张咏.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 2002,( 10)

[17]董小英.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管理与信息服务.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司.2000.7-81

[18]左艺等,国际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优选与评价研究方法初探,情报学报,1998(8)

[19]金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2,(10).

[20]邵渡.用户接受: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因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

30(1):51_54.

[21]粟慧,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评价标准及元数据和CORC系统的应用[J].情报学报,2002,

21(3):295—300.

[22] 李爱国.Internet 信息资源的评价[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 (3)

[23]陈雅.郑建明.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5),57-50.

★ 第六章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课前索引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讲解了网络信息资源这种重要而又独特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在介绍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层次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进行了探讨,并着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进行了详细论述。介绍了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并对搜索引擎这一众所周知的最常用网络检索工具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在此基础上,本章从检索技术的角度,对网络检索技术做了较大篇幅的讨论,并结合常用的搜索引擎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章最后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进行了研究。 【学习目标】 1、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法; 3、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 4、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 5、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作用; 6、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学习指南】 本章的重点是第1节、第3节、第4节。 【预习思考题】 1、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 2、和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什么特点? 3、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主要有哪些方法? 4、请简述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具体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主要有哪些? 5、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有哪些? 6、搜索引擎主要有哪些类型?各类搜索引擎各有什么特点? 7、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节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本节内容 一、网络信息资源类型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一,网络信息资源从内容范围上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学术信息,教育信息,政府信息,文化信息,有害和违法信息等。 第二,按信息源提供信息的加工深度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等。 第三,依据信息源的信息内容则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以下类型:一是联机数据库,即各类数据 库是联机存储电子信息源的主体。二是联机馆藏目录。三是电子图书。四是电子期刊。五是电子报纸。六是软件与娱乐游戏类。七是教育培训类。八是动态性信息。 第四,如果认为网络中的信息存取方式所要达到的功能是在简单地模拟和再生人类信息传播方式

网络购物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分析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09年调查报告指出,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在我国4640万网络购物人数中,拥有本科学历的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36.7%。在网络消费水平方面,有关研究也表明虽然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但其网络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加上现在拥有电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品交易的频率不断增大。在网络购物渠道方面,三类网站是大学生的首选: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以及门户网站。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在人数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消费水平方面呈上升趋势。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我国网络购物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网络购物的研究,有很多关于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的研究,如呈雯(2006)通过对网络购物的优势以及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网络购物在地域上发展相当不平衡;网站的功能设计和配套措施先对落后。她认为应该大力宣传网络购物优势,扩大网络购物的影响;整合传统实体销售,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保障网络购物中的权益。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C2C网站如何在网络购物中得到每一个消费者信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购物。在C2C网络购物环境下,如果网站能够提高消费者对网站有用性的感知,就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有效地完成购买,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有用性的评价就会提高。宋小玉(2007)从理论上构建了C2C网络购物买方消费者的信任模型,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传导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C2C网络市场环境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495878.html,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 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综述 郑永强 2009-02-19 14:10:57 计算机网络作为20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发明,不仅在技术领域引起了一系列的革新,而且直接导致了人类互动过程、思维方式、生活形态乃至的社会结构的重新建构。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成为以技术为发端的社会变革的前沿领域,作为以社会结构与运行状态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对于网络技术对传统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把握和分析,而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来审视变革中的社会的运作机理、特点与结构关系,并在一个广泛的交互作用的背景中对其加以分析,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和预测,更是社会学的历史使命。由是,网络社会学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期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回顾,进一步明确网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确立网络社会学的独有视角和发现社会学方法在网络社会学研究上的创新与突破,最终从网络社会学与传统社会学的交互中找寻网络社会学发展的清晰路径。 一、网络社会及其存在与发展 (一)网络作为网络社会的物理介质和现实基础 麦克卢汉(Mcluhan)曾经说过:“媒介即信息”。他揭示了技术媒介作为人类的延伸是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基础性物质架构。人类历史上每次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一种新技术架构的形塑,通常都会导致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基本社会结构的转型,从而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形成新的生活经验。如今,互联网就是一项这样具有革命性的技术。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是一个以贯通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由众多的自主计算机和数以万计的服务器、网站和数据库等为要素所组成的信息采集、贮存的传输系统。

网络技术就是支持和维系网络运行的相关技术,是主要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集合体,构成了维系网络社会存在和运行的物质基础。从目前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可以预见的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情况来看,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数据组织技术这四大核心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是将各种信息都被转换为数字的形式,高速传送到目的地,然后再还原为原来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则是在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将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载体进行集成组合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多媒体技术正在实现气味和动感的储存、传输的再现,以调动人的全部感观虚拟现实。数据组织技术的目的是让网上信息可以检索的易于检索。 物理上,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这样一些基本的特征: 数字化。数字化是将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用数字“0”和“1”的组合进行记录,网络上所有的信息都经过了数字化处理。据估算,目前人类新生产的信息在部是数字化的信息,“原子”形态的信息正在以一个越来越快的速度数字化,有人估计数字化信息的总量已经超过非数字化信息的总量。 大容量。网络不仅可以大量存储各种各样的文本信息,而且还可以存储大量的图形、图像、声音、软件等各种类型的信息。由于不同的个人、组织、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的各种信息均能够存储在网络上,使得网络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信息数据库。 开放性。因特网不限制任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入,通过遵守共同的协议,任何网络和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成为因特网大家庭的一员,跨越现实社会的地区和国家疆界进行信息传输与获取。 智能化。智能化使得网络易于使用,可以为更多的网络互动者提供上网的方便,众多的网络互动者不断地对网络智能化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着网络技术的更进一步智能化。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Internet概述

Internet概述 一、Internet介绍 Internet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计算机信息资源网络。它就是将遍布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而成的一个计算机互联网络。从技术角度瞧,Internet就是一个以TCP/IP作为通信协议连接各国、各地区、各机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络。从资源角度来瞧,它就是一个集各部门、各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供网络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 Internet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ARPA)建立的军用计算机网络ARPAnet,它就是利用分组交换技术将斯坦福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犹她大学连接起来,于1969年开通。ARPAnet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组建的网络,就是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后改名为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简称DARPA。ARPAnet被称为DARPAnet Internet,简称为Internet。1974年提出的TCP /IP协议在ARPAnet上的应用使ARPAnet成为初期Internet的主干网。 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筹建了互联网中心,将位于新泽西州、加州、伊利诺斯州、纽约州、密西根州与科罗拉多州的6台超级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NSFnet,并通过NSFnet资助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近20个区域性的计算机广域网,同时,NSF确定了Internet的TCP/IP通信协议,所有网络都采用TCP/IP协议集并连接ARPAnet,从而使各个NSFnet用户都能享用所有用于Internet的服务。随后NSFnet又把各大学与学术团体的各种区域性网络与全国学术网络连接起来。1990年3月,ARPAnet停止运转,NSFnet接替ARPAnet成为Internet新的主干网络。1995年4月,NSFnet停止运行,由美国政府指定的Pacific Bell、Ameritech Advanced Data Services and Bellcore与Sprint 3家私营企业介入网络的运作,网络进入了商业化全盛发展时期,Internet发展成为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小不等的网络连接组成的结构松散、开放性强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到1995年,网络个数达到25000多个,主计算机个数达680多万台,用户数达4000多万人,遍布世界136个国家与地区。 最权威的Internet管理机构就是Internet Society(ISOC,因特网协会)。它就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组织,目的就是推动Internet的技术发展,促进全球性的信息交流。 二、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1987年至1993年就是Internet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首的一批科研院所与国外机构合作开展一些与Internet联网的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及指标的研究综述 高晓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 摘要 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不是全部的信息都对网络用户是有价值的,本论文就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主体,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其中也包括了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不完善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ABSTRACT It is a network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but not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to network users, the paper on the need for evalu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studied, which also Including the status of foreign research in this area. Finally, describing current statu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adequat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of evaluation 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1,2,3] 1.1网络信息内容的庞杂 因特网是一个包含众多信息格式、众多信息内容的信息混合体,当前社会,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据估计互联网每天发布的信息超过700NB,但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程序,缺少了编辑、审核后再出版这一质量控制环节,用户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但由于信息发布的开放性,随意性,大量垃圾信息和对用户无用的信息也在快速增长,使得信息过载现象严重。 1.2搜索引擎的不足 尽管网络搜索引擎给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搜索引擎不能鉴别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高低,其输出的检索结果一般只以与检索词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并不按照信息资源的相关质量标准排序,因此并不能全面改善网络信息的无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01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是什么? A、模拟化格式 B、数字化格式 C、图片格式 D、文本格式 2、网络信息资源过度增长而引发的信息泛滥是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冗余信息 C、失效信息 D、污秽信息 3、网络信息流中混杂着与信息含量无关的多余、重复、无价值的信息是指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冗余信息 C、失效信息 D、污秽信息 4、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信息内容失真这一现象是指以下哪种信息污染形式? A、信息过载 B、虚假信息 C、冗余信息 D、失效信息 5、GIF、JPG等文件格式存储的信息是以下哪种信息? A、文本信息 B、图片信息 C、视频信息 D、虚拟信息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类可以利用的战略资源有哪些 A、物质 B、意识 C、能量 D、信息 2、信息资源的主要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A、信息的内容 B、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

C、信息表述所依附的载体 D、信息传播所利用的媒介 3、按照资源的交流方式,网络信息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A、正式出版信息 B、非正式出版信息 C、灰色信息 D、半非正式出版物 4、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A、标准化 B、整体化 C、法规化 D、政策化 5、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A、技术 B、经济 C、人文 D、社会 02网络信息组织与存储 A B C D 指的是什么 A B

C、内嵌式存储 D、区域化存储 3、FAS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网络化存储 C、区域化存储 D、内嵌式存储 4、NAS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内嵌式存储 C、网络接入存储 D、存储区域网络 5、SAN指的是什么? A、直连式存储 B、内嵌式存储 C、网络接入存储 D、存储区域网络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网络信息组织需要经过哪两个过程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序? A、重组 B、序化 C、优化 D、传播 2、下列哪些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中观组织模式? A、编目 B、数字图书馆 C、学科信息门户 D、网站导航 3、下列哪些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组织模式? A、数字图书馆 B、网络资源指南 C、搜索引擎

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及 其影响的教育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脱离了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1969年计算机网络的问世加快了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步伐。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网络文化也相继产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最初的网络文化仅仅是社会上其它文化的传播载体。时至今日,它已有了自己的发展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也由此应用而生,并且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简洁生动,在形式上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形式,表达方式上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它的诞生最初只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部分约定成俗在我 们的生活中也广为流传。 - 1 -

现在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翻译型(伊妹儿 =e-mail)、字母型(BT=变态)、符号型((:-…=心碎)、新造型(见光死:比喻网恋一见面就完蛋)以及其他一些尚未明确分类的类型(OUT=老土、我用偶表示)。网络语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蔓延开来,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 2002年8月27日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还称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新华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495878.html,/newscenter/2002-08/29/content)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从“不屑一顾”转向“研讨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新潮,富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外加他们拥有相应的网络应用知识和硬件支持。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同时,中国网民数突破4.5亿,达到4.57亿,稳居世界排名第一。从我国网民的职 业构成看,学生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重为30.6%。从学历状况上看,大专及其 - 2 -

计算机网络现状和发展综述

学号:计算机网络现状和发展综述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姓名: 教师: 2011年10 月 I

摘要 在当今世界,计算机互连网络Internet 的热潮依然冲击着整个世界。本文介绍了中国第一个国家范围的学术性计算机互连网络: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 ET,简要论述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现状,包括对教育网整个结构的描述,CERNET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一些技术上的更新,例如从IPV4到IPV6的一个跨越,IPV4地址的耗尽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也决定了IPV6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以及关键技术,最后对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IPV4,IPV6,下一代互联网 II

第一章绪论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计算机互联网网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它是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是我国互联网研究的排头兵;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CERNET 还是中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试验网络;它以现有的网络设施和技术力量为依托,建立了全国规模的IPV6试验床。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新业务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新的终端设备的投入使用,全球互联网发展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IP地址严重不足、网络安全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计划,我国也必须对此做出战略性抉择。我国IP地址的全球资源占有率非常低(目前不足全球10%,而网民却占世界总数的20%还要多),迫切需要大量地址资源。面对全球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的严峻形势,想下一代互联网过度已经迫在眉睫。 1.1 选题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这种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计算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为进一步保持其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信息高速公路(Inform ation Highway)”计划之后,又相继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计划,并正在紧锣密鼓地付诸实施。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中必须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 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 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doc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可分为第三方评价法、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评价法及由文献计量学引伸和发展而来的网络计量法。 第三方评价法主要是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者(所有者)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而言的,目前的主要形式有:一是商业性的专业网络资源评价网站,评价的范围多侧重于综合性网络资源,面向普通网络用户,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日访问量、网站设计的感官效果等,注重网络资源的形式而不注重信息内容。二是由图书馆所提供的网络资源评价服务,一般针对学术信息资源评价,具有专业性,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多侧重于信息内容,且考虑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学说性,是专为科学研究而服务。第三方评价法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 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评价法主要是由有关网络资源评价的专业机构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由用户根据其特定信息需求从中选择符合其需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在这种方式中,评价机构仅将其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南告知用户,帮助或指导用户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而不是代替用户评价。这有助于用户搜集完全符合自身特定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提高网络信息资源过滤的质量。用户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多为定性评价方法。 网络计量法是目前正在探讨和研究的一种网络资源评价方法。与第三方评价法和用户自我评价法不同的是,网络计量法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的自身特征和规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第三方评价法和用户自我评价法的主观性、价值偏向性。在定性评价方法中,也往往涉及到相关数量指标,如根据专家评价的结果赋予某项指标特定的值和权重,但这些往往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依赖于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严格的定量方法并不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依据,而是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有关特征。目前,尽管许多图书馆学家和信息管理学家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无法用特定的"量"来计算,也无法计算网络信息资源的绝对价值,但我们仍可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相互之间的"引用"关系建立网络信息资源价值或重要性的相对度量值。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目前多从资源的权威性、准确性、目的性、时效性和全面性五方面进行。 权威性:考察网页的编写者是谁。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要设法了解他们的信用。特别是对于用于学术研究的站点,考察他们的学术声望则更为重要。还可以通过服务器的域名来考察网站的可靠性。 准确性:考察登载在网上的资料是否经过加工,可信度如何。如果发现存在拼写、打印和语法错误,说明该资料未经加工,因此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审查。 目的性:考察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版目的是什么,学术的、商业的、娱乐的。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站点、出版这些资料?这些资料是为哪些用户出版的和服务的?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大纲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课堂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及内容设置 第一章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教学目的】 1、掌握文献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及特征 3、了解文献检索的原理 4、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步骤 【重点难点】 1、信息概述 2、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3、文献检索 4、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以及检索策略 【教学内容】 1.1信息资源概述 1.1.1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 1.1.2信息源的类型 1.1.3文献信息源的类型

1.1.4主要的一次文献信息源 1.2信息资源检索 1.2.1信息检索及其相关概念 1.2.2信息检索的类型 1.2.3信息检索系统 1.2.4数据库 1.3信息检索语言 1.3.1信息检索语言概述 1.3.2信息检索语言的类型 1.4信息检索技术 1.4.1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 1.4.2新型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 1.5信息资源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1.5.1信息资源检索方法 1.5.2信息资源检索途径 1.5.3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6信息资源检索效果的评价 1.6.1检索效果的评价 1.6.2信息检索的意义 习题1 第二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概述【教学目的】 1、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类型 2、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方法 【重点难点】 1、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 2、目录型与索引型网络检索工具的使用 【教学内容】 2.1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2.1.1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2.1.2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2.2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汉语言文学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刘艳娥赵峰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的语言现象,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现实意义及学术意义。随着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新的热点,语言界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阐释了国内学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争议,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完善网络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也为国内学者今后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学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社会意义:流行语作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符号表征,它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语言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代变迁。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阐释语言发展与变迁的原因,进而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语言内部结构、语言发展动态以及语言变迁规律,掌握社会的最新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2.学术意义: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有助于开拓新的分支学科,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进行综述研究,不但有社会语言学意义,还有汉语词汇学价值,可以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其研究成果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语言规划、语言战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3.现实意义: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我们能够及时敏锐地了解社会

现实以及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从而有助于指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社会新潮流。4.文化意义:随着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的传播与发展,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点,探究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相互影响,进而可以准确地了解校园文化以及及时敏锐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价值取向,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因此,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新热点。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然而,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学随之而生。2000年,中国学者周海中在《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中首次提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网络语言学,并就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等稍作阐释;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西班牙学者圣地亚哥·珀施特圭罗在2003年出版的专著《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中,对网络语言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2005年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发表了《网络语言学的范围》一文,就网络和信息技术对语言产生影响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目前网络语言学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学科之一。近些年,国内语言界学者主要从9个角度对网络流行语展开了研究: 1.语义角度:许多语言学者主要对网络流行语语义的变异现象、语义变异特点、语义变异的原因、语义衍生及泛化过程、流行语语义的不确定性以及导致流行语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说课讲解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作者:高丽 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班 【摘要】通过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遵循的原则出发, 阐述了网络信息资源主、客体与评价的指标, 重点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方法。 【关键字】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原则评价方法 【正文】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1 无限性和广泛性: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覆盖面广,涵盖了各个领域,且种类繁多,几乎无所不包,网络连接了数以亿计的承载了各种信息的主机,信息容量几乎是无限大。 1.2 多样性:超文本、超媒体、集成式地提供信息,除文本信息外,还有图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 1.3 廉价性:网络信息资源大多是免费提供的,用户仅需要付出一定的通信费用低费用的网络信息刺激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使得网络信息的普及率和利用率不断提高。 1.4 共享性:由于信息存储形式及数据结构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它在网络环境下,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扩展。一份信息资源上网后,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给本地用户,而且可以发散到全球各个角落,用户不用排队等候就可以共享同一份信息资源。 1.5 新颖性:与传统的印刷型信息资源不同,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出版

周期性,实效性等特点,即使是同一个网页,也会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 1.6 无序性:信息来源分散、无序,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且变化、更迭、新生、消亡等都时有发生,难以控制。总之,网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信息、查找信息渠道,它具有方便、及时、快速和交互性的特点。 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2.1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 (1) 学术领域专业人员 (2) 图书馆员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 (3) 网络用户 (4) 网上评估服务机构 (5) 进行网上资源评价的出版物 2.2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客体 从检索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网站信息资源和网页信息资源。我们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对象,主要也从这两个方面:网站信息资源又包括网站(不包括站内所包含的具体信息)和站点信息(即网站所发布的具体信息);网页信息资源包括网页(不含具体信息内容)和网页信息。因此,总的来说,评价的客体一是具体的网上信息,二是站点/页面。由于具体的网上信息量大,人们无法搜集齐全所有的信息,并对它们逐一进行评价,因此,目前较为可行且被普遍采用的对策是采取替代办法即用网站的评价代替对信息的评价,具体评价

内容中心网络CCN 研究进展

内容中心网络 CCN 研究进展1
?
闵二龙,陈 震,许宏峰,梁 勇
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 信息技术研究院 网络安全实验室, 信息国家实验室, 北京 100084
e-mail: min.erlong@https://www.360docs.net/doc/13495878.html,
摘要‐当前以信息中心网络(ICN)为代表的未来网络的研究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 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内容中心网络(CCN)的相关研究,CCN 网络是 ICN 研究热点之一,CCN 网络在内容分发效率,网络安全和部署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首先给出了 CCN 的相关 研究背景,介绍了 CCN 的工作机制,并调研了当前 CCN 的研究热点问题及其挑战,分析了 CCN 主要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床验证了 CCN 的工作模式。CCN 网络 是 ICN 的主要架构之一, 是现有 TCP/IP 网络体系架构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在未来网络的演化 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体系结构,信息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内容分发,网络安全,物联网
一, CCN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上应用的不断发展变化,基于 TCP/IP 的现有互联网也逐渐暴露出许多的不 适应,当前互联网上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安全性差,不支持移动,不可靠,缺乏灵活性, 有效性限制2,对新应用僵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国内外研究机构主要有“改良” 和“革命”两种解决思路,简单的讲,凡不改变互联网 IP 的主体地位,则属于“改良” ,而 想要替代 IP 的主体地位的网络就叫“革命” 。目前国际上有很多研究机构,进行未来网络的 设计研究。2010 年,美国 NSF 就资助了 4 个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 FIA (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研究项目 【14】 , 分别是: NDN?(Named?Data?Networking)?【15】 、 MobilityFirst?【16】 、 NEBULA 【17】 、XIA?(eXpressive?Internet?Architecture)【18】 ,资助时间是 3 年。 这四个项目都宣称能解决当前互联网的主要问题,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NDN 项目的主要思想来源于对当今互联网上背景和应用需求改变的观察。当今互联网 在设计之初,主要的应用需求是计算资源共享,而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已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需求是内容的获取和分发。 虽然应用发生了这么大 的变化,但互联网的体系结构仍然是 host‐to‐host 通信模式,对于以发布和获取信息为主的 互联网,host‐to‐host 通信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比如每次存取内容,都要间接映射到内容 本文受国家 973 项目(编号:No.2011CD302600,No.2011CB302805,No.2012CB315800) 和国家自然科学 A3 重点基金项目(编号:No.61161140320)资助 2 内容分发作为主要互联网应用并没有得到体系架构支持 作者简介:闵二龙(1978‐) ,男,陕西,硕士;陈震(1976‐) ,男,浙江,副研究员,工学 博士;许宏峰,男,广东;梁勇,男,安徽。?
1
[键入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