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重巡洋舰

二战日本重巡洋舰
二战日本重巡洋舰

二战日本重巡洋舰

——古鹰级(Furutaka)重巡洋舰

古鹰级共2艘,分别是古鹰号和加古号

【古鹰号 Furutaka】

古鹰号和加古号是日本海军中最早装备二十厘米炮以上的主炮的重巡洋舰,在当时,七千九百吨的排量,二十厘米单装炮前后各三基,还有六十一厘米鱼雷发射管共十二门的重装备,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了. 本舰的炮塔配置十分有趣,和日本海军后来的其它重巡洋舰一样,极具日本军舰的特色,前后各三门二十公分单装炮,采用了奇特的配置方法,大约是如此:第一炮塔和第三炮塔位于同一个水平位置,第二炮塔高起来,而第三炮塔则是炮口向后,构成了十分雄壮的外观.昭和十二年(1937)四月开始,本舰也进入了现代化改装,首先是撤除了二十厘米单装炮,改用二十厘米连装炮塔,以前两基后一基的方式配置,然后,将鱼雷发射管减少了四门,以强化对空兵装和弹射器,并增加了搭载的水上侦察机的数目.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属于日本海军名参谋,井上成美司令官率领的南洋部队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参加了关岛攻略战和第二次的威克岛攻略战.昭和十七年(1942)一月后,随舰队转战所罗门群岛,支持各地的攻略作战,在参加了五月的珊瑚海海战后,于六月被编为中途岛作战的支持部队,但却未能上阵.在中途岛败北后,舰队进行重编,而古鹰号被编到新设置的第八舰队中,司令官为三川军一中将.同年八月七日,美军奇袭登陆瓜达卡纳尔岛时出动,翌日发生了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的战斗,古鹰号和僚舰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等大展身手,共记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三只,澳军重巡巡洋舰一只,并击破美军重巡洋舰一只,得到了辉煌的战果.

二个月后的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二日,日军派出舰队炮轰在美军占领之下的瓜达卡纳尔岛机场,然后发生了和美军舰队之间的沙弗岛夜战,在这次的战斗中,古鹰号遭受到拥有雷达的美军舰队的集中炮击,舰上发生大了火灾,于午前零时四十分沉没.

建造所长崎三菱造船所

起工大正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竣工大正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795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5.77m

速力 34.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兵装 20cm主炮六门

8cm高角炮四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一架,滑走台一基

近代化改装昭和十四年一月三十日改装完了

排水量 8700吨

全长 185.17m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全幅 16.93m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速力 33节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7cm高角炮四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两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7年(1942)10月12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其由来是位于江田岛海兵学校旁的古鹰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荒木传 (海兵45期) 昭和16.11.28

早期型的古鹰,此时装备的是单管炮

【加古号 Kako】

重巡洋舰加古号在最初计划时是一艘轻巡洋舰,由其名称即可看出,加古取名于加古川,但是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应该是以山名来命名的,至于河川名则是二等巡洋舰的命名法.加古号在开始建造之前的大正十一年(1922)十月九日紧急改成为一等巡洋舰.其原因就是当时正在进行的华盛顿军缩会议.

本舰和姊妹舰古鹰号的设计者就是鼎鼎大名的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中将.拥有二十厘米主炮六门,还有取代以往五十三厘米口径的六十一厘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是日本空前的重武装巡洋舰,在本级舰的带领之下,以后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都往世界一流的水准发展.本舰在舰体上有突破性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的巡洋舰如天龙型,长良型,或是战舰金刚型,伊势型,长门型等,他们的舰首甲板都是平平的,而加古号,古鹰号的前部甲板是第一次采用波型甲板,所谓波型甲板就是从舰首看起来是高高的翘起来的,此种翘起的甲板拥有良好的耐波性,而在本级舰之后的一万吨级巡洋舰如妙高型,高雄型,或是新锐的战舰大和,武藏都有着相同的特征.本舰的改装工事进行的比姊妹舰古鹰号还要早,将六门二十厘米单装炮换装成了三座连装炮塔,此外,裁去了四门鱼雷发射管,加强了防空兵装,并增大了水上侦察机的空间.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和僚舰古鹰号,及后出的青叶号,衣笠号共同编成第六战队,参加了关岛攻略,威克岛攻略,珊瑚海海战,及出动支持中途岛海战等重要的行动.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八日,因为美军奇袭登陆瓜达卡纳尔岛,所以第六战队在三川军一中将的领导下,出动攻击美军舰队.因为当时美军握有当海域的制空权,所以三川中将就决定来一次夜袭,结果大获全胜,击沉美澳联军的四艘重巡洋舰,并中破一只重巡洋舰,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但是因为害怕美军机动部队的攻击,所以未能对脆弱的登陆船团加以攻击,这正是航空至上的时代中,重巡洋舰队的无奈.

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十日,正是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后第二日,加古号在回归基地的途中,于午前七时十五分在新爱尔兰岛北方遭到美军潜舰S-44的雷击而沉没,是接着再中途岛海战沉没的三隈号之后,第二艘被击沉的日本重巡洋舰.

建造所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大正十一年十二月五日

竣工大正十五年七月三十日

排水量 795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5.77m

速力 34.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8cm高角炮四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一架,滑走台一基

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装完了

更改的要目

排水量 87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6.93m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速力 32.95节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7cm高角炮四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两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7年(1942)8月10日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舰名由来:一般来讲,重巡洋舰应以山名来命名,但本舰原本规划为轻巡洋舰,所以是由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播磨平原上的加古川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高桥雄治 (海兵44期) 昭和16.9.15

单装炮时代的加古

--青叶级重巡洋舰

Aoba Class

青叶级共建2艘,分别是青叶号和衣笠号

【青叶号 Aoba】

本舰以及及其姊妹舰衣笠号是重巡洋舰古鹰型的改良型,而且也是日本军舰中最早装上弹射器的一批,本级舰和古鹰型的最大差别是,在建造之初即是装用二十厘米连装炮塔三基六门, 而新型的连装炮塔也采用了新型的炮弹装填方式,其方式是弹丸由弹药库经由一支纵的圆筒上升至炮塔内,即是所谓的向上式扬弹装置,而且,导入了自动化的装填机,使得青叶号和

衣笠号在炮弹装填时间上大为缩短.本舰在外观上和古鹰型也有稍稍的不同,青叶型的舰桥更加的大;弹射器置于后樯和第三炮塔之间,而古鹰型则是布置在后樯和烟囱之间,也可以说是两型舰的后樯位置不同.

于昭和十二年开始的近代化改装的重点在于船体强度的强化,和船体的复原性.将中甲板的鱼雷发射器删除,减少了四门发射管.所谓的复原性指的并不是船舰被破坏之后的修复性,而是船重心的高低,会影响到军舰在海上航行的稳定度,由于种种的军缩条约的限制,不能建造太多军舰,所以就强化所建造的军舰的武装,来扳回在数量上的劣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日本军舰都是满载着过量的武装,但是超载的武装将导致重心偏高,使得军舰的复原性低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悲惨的友鹤事件,友鹤号是一艘不满六百吨的水雷艇,但却被施以和二等驱逐舰相当的武装,结果在昭和十年三月十二日的恶劣天气中翻覆沉没.自此以后,日本海军开始检讨有关新造舰的复原性问题.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本舰是第六战队的旗舰,率领着僚舰古鹰号,加古号,衣笠号参加了威克岛攻略战,珊瑚海攻略战等行动.昭和十七年七月七日,第六战队归于由三川军一中将麾下的第八舰队,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大显神威,和僚舰一起并肩作战,获得击沉美澳联军重巡洋舰四只,击破一只的辉煌战果.但是在昭和十七年十月的沙弗岛夜战中受到美军重巡洋舰的雷达射击,舰桥遭受破坏,第六战队司令官五藤存知少将当场战死.

之后,本舰于昭和十八年四月三日在新爱尔兰停泊中遭到敌机的攻击,机关室正上方的上甲板遭到直击弹的攻击,发生了大火灾,但是凭借着其强韧的生命力,参加了十九年十月的捷一号海战,在马尼拉湾口遭受雷击,造成航行不能的惨况,被曳航至本土修复.在昭和二十年七月的空袭中,青叶号的船尾被炸段,大破着底,结果只能这样迎接终战,于战后解体.

建造所长崎三菱造船所

起工大正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竣工昭和二年九月二十日

排水量 7100吨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全长 185.17m

全幅 15.83m

速力 34.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主炮六门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12cm高角炮四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一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装完了

排水量 90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7.56m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航续力 14节/时8223浬

速力 33.43节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cm高角炮四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两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7月28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军港舞鹤市北东的青叶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久宗米次郎 (海兵41期) 昭和16.7.26

荒木传 (海兵45期) 昭和17.11.10

田原吉兴 (海兵43期) 昭和17.12.31

山森龟之助 (海兵45期) 昭和18.2.24

山澄忠三郎 (海兵48期) 昭和19.6.4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村山清六 (海兵42期) 昭和20.1.1

【衣笠号 Kinugasa】

本舰和青叶号同属重巡洋舰古鹰型的改良型,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第一批装备二十厘米连装炮塔的巡洋舰.本来,衣笠号和姊妹舰青叶号是设计为轻巡洋舰,但是,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搭载二十厘米以上的军舰应该列属重巡洋舰,所以,这两艘船就变更等级,转而成为重巡洋舰.我们可以看到青叶号还是以河川名来命名,但是到了衣笠号又改为依山名来命名了.

在太平洋战争勃发的时候,衣笠号属于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连续参加了关岛攻略作战,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珊瑚海海战,支持中途岛海战,真是马不停蹄的奔命.后来,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七月转隶于三川军一中将麾下的第八舰队,和第八舰队旗舰鸟海号及第六战队的僚舰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并肩作战,获得了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三只,中创一只,击沉澳军重巡洋舰一只的辉煌战果。接下来,在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一日的萨摩岛夜战中,第六战队的旗舰青叶号遭受到近四十发的近距离炮击,陷入了无法作战的惨况,而古鹰号则是接受了弹雨的洗礼和雷击而沉没,在这时,衣笠号正向左回旋转舵作出U-turn的动作,但是还是在劫难逃,接着衣笠号向接近中的美军驱逐舰邓肯号发射鱼雷,随即轰沉这艘可怜的驱逐舰,之后又重创了一艘美军轻巡洋舰,还与重巡洋舰盐湖城号发生激烈的炮击战,最后只能负伤离去.

十一月十二日,衣笠号又卷入了第三次的所罗门海战,丧失了主力的三艘重巡洋舰(青叶,古鹰,加古)的外南洋部队,也就是第八舰队,只剩下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衣笠号,轻巡洋舰五十铃号,和四艘朝潮型的驱逐舰.在十四日早晨被哈尔西的机动部队发现,遭受舰载机的攻击,使得鸟海号轮机室大火,而衣笠号则身负重伤,最终沉没在萨摩岛海域.

建造所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大正十三年二月四日

下水大正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竣工昭和二年九月三十日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排水量 83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5.83m

速力 34.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cm高角炮四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一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装完了

变更的要目:

排水量 9000吨

全长 185.17m

全幅 17.56m

航续力 14节/时8223浬

速力 33.4节

兵装 20cm主炮六门

12.7cm高角炮四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两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7年(1942)11月14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军港横须贺的旧城址,德山的高越山的别称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泽正雄 (海兵41期) 昭和16.8.20

日本海军重巡洋舰

——妙高级重巡洋舰

Myoko Class

妙高级共有4艘,分别是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和羽黑号

【舰 史】

妙高级是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建造的首批万吨级重巡洋舰。共建四艘:妙高、那智、足柄、羽黑,1928-1929年相继投入现役,全部编入新成立的第四战队,成为日本海军的新锐,其强大的火力设计也使他们立刻成为各海军列强注目的焦点。妙高级的设计也影响了后来的高雄级,是日本海军比较成功的一级重巡洋舰。

拥有五座炮塔的妙高级火力猛、速度快,在大战中的航迹遍布太平洋各处,参加了对菲律宾、印尼的入侵,后来在珊湖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马里亚纳海空战等作战中,均扮演过重要角色,也因此得到盟军的重点照顾。在1944年1O月莱特湾大海战中,日联合舰队连遭重创,元气大伤,被迫撤回本土基地。

妙高级的设计在当时的海军列强重巡洋舰中,堪称一流。下面就其舰体结构、上层建筑和武器装备等介绍如下。

舰首是双曲率型。为提高耐波性能,两舷侧明显向外伸展。舰首弦弧线清楚,但随着后伸而趋于低平。舰首最前端是御徽章,稍后是导缆器和双系柱。舰首旗竿为起倒式(战斗或训练时放倒),旗竿的人字形支柱在旗竿后。舰首主锚两舷各有一个,收起时,锚链通过锚链筒,由前甲板的绞盘卷起置于锚库内,主锚收放在舰首外倾处的锚穴里。舰首甲板经精心设计,既要满足耐波性能的要求,又要保证一定强度,还要尽量减少舰体结第6至9兮锅炉的烟走3号烟道,由第3号烟囱排出。编入现役后,发现前部烟囱低,逆向烟常飘到舰桥,对战斗指挥影响严重。

1930年着手改装前部烟囱,增高约2米。为防雨,烟囱顶端安装雨水寻流板(将水导向烟囱外排出)兼有排气整流的作用。采用三角形后桅,由1根主柱和2根支柱构成,主柱与支柱之间的横衍加强,看上去简洁而稳固。三角桅的顶桅高,有利于提高通信能力。三脚桅的基部有吊杆式起重装置,起吊水上飞机和小艇。经过现代化改装,撤除了原来的三角桅及吊杆,换装更大的三角脚桅,装备大型起重机。

太平洋战争后期,为抗击美机的空袭,加强了防空武备,后桅顶部加装13号雷达,以提高对空观察能力。

妙高级装有双联装200毫米炮塔式舰炮5座,共10门。前主炮炮塔3座,金字塔状配置,其中2座炮口朝前,1座朝后。后主炮炮塔2座,背负式部署。主炮身长为口径的50倍,最大初速870米/秒,最大射程26700米,射速3发/分,最大仰角40度,俯角-5度,机械装填弹药(以仰角5度固定式装填)。炮塔旋回、俯仰的操作均是电动油压式。为减轻重量,主炮炮塔的装甲厚度25毫米(下部19毫米),只能防护近炸炸弹。炮塔顶部与侧面受阳光照射,炮塔内气温很高,因此在防护甲板外侧安装了胁拱,上面铺以薄钢板天遮;天遮和防护甲板之间留有空隙,让冷却空气流过,降低温度。

两次现代化改装主要变化有:主炮口径增大到203毫米,虽仅增加3毫米,但炮弹重量由110公斤增至126公斤,破坏威力大增。装药方式由平推式(火药以带状连续进入弹药筒)

改为双吊瓶式(2个扬弹筒以吊瓶状交替扬升装药),一旦中弹,易于把损伤控制在局部。1938年“羽黑”号主炮装了98式发射延迟装置,齐射时左右炮错开0.3秒,避免齐射的炮弹飞行中彼此干扰,提高命中精度。1939年各主炮炮身附加了短50毫米口径的外膛炮,以加强火力。

日海军1926年着手研制舰载机弹射器,1928年完成1号弹射器,试装于初期的重巡洋舰“青叶”号和“衣笠”号上。建造“羽黑”号时,已将弹射器列入设计计划,还准备在后桅底部附近设置水上侦察机机库,并把后桅至第4号炮塔的上甲板改装成航空甲板。“羽黑”号竣工后有水上侦察机2架,其中一架机翼折叠后可放入机库内,另一架系留在甲板上。沿上甲板中心线设有舰载机移动轨道,舰载机弹射器则装在中心线稍靠右舷处。

首次现代化改装,撤除了原有的舰载机轨道和弹射器,而在后烟囱与第4号炮塔之间的上甲板上增设与舰同宽的遮蔽甲板,作为航空甲板使用。在此安装吴式二号五型飞机弹射器。这种火药式弹射器长15.4米,轨道宽1.2米,有效滑跑距离5.4米,最大弹射重量4000公斤,可弹射新94、 95式水上侦察机。经第二次改装,改泞了飞机移动轨道,实现了连续弹射,可弹射零式水上侦察机。

【妙高号 Myoko】

重巡洋舰妙高号是于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开始生效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下的产物,是所谓典型的条约型重巡洋舰.在华盛顿条约的限制之下,日本海军建造了八艘的一万吨级重巡洋舰,他们就是妙高型的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羽黑号四舰及高雄型的四舰.在这些一万吨级重巡洋舰之中最先开工的就是这艘妙高号.

虽然妙高号的建造直到下水之前都尚称顺利,但是中途却因为预算缩减的关系而使得进度大幅脱节,结果反而在后来陆续开工的那智号及羽黑号之后完成,是妙高级的第三艘完成舰.在历经第一次,第二次的武装强化之后,排水量增加了约三千吨,而速力却相对的降低了.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本舰担任第五战队(妙高,那智,足柄,羽黑)的旗舰,带领战队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在达佛湾遭受美军重轰炸机B-17的水平轰炸,造成了一点损伤.

在这之后,在泗水海战中,和僚舰足柄号等一起击沉了英国海军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及两艘驱逐舰,在连续参加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作战之后,转向所罗门方向,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布根维尔海战等作战,并在布根维尔附近挨了一枚至近弹,更糟糕的是在遭受如此大的损伤之后又不幸和驱逐舰初风号冲撞,造成了中度破损。接着,妙高号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后来在雷伊泰湾海战中在西布亚海遭受雷击,撤退到帛琉基地.后来妙高号开到新加坡作应急修理,而再度出击,但却在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十二月十三日午后十时,于西贡南西海域遭受美军潜舰的雷击,使得舰尾被切断.最后,妙高号被拉到新加坡港内,就这样系留至终战.

建造所横须贺海军工厂

起工大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下水昭和二年四月十六日

竣工昭和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094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6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年二月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130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3.9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2月13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新舄县的妙高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山澄贞次郎 (海兵44期) 昭和16.8.11

高桥雄次 (海兵44期) 昭和16.9.15

三好辉彦 (海兵43期) 昭和17.5.23

中村胜平 (海兵45期) 昭和18.3.2

石原聿 (海兵46期) 昭和18.12.5

小野田舍次郎 (海兵48期) 昭和20.1.5

加贺山外雄 (海兵45期) 昭和20.3.22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那智号 Nachi】

在妙高型的四艘重巡洋舰中,那智号是最早下水的一艘.为什么呢?因为为了赶上昭和三年十二月在横滨举行的昭和天皇即位登基大礼的大观舰式,所以才匆匆忙忙的竣工,本舰也是姊妹舰里面唯一有此殊荣得以参加大点的一艘.

妙高型的重巡洋舰是日本最初拥有的一万吨级条约重巡洋舰,所谓的条约就是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其中规定重巡洋舰的定义是一万吨以下,主炮口径是二十点三厘米(八吋炮)水准的军舰.本级舰拥有傲人的火力,搭载二十点三厘米主炮达十门,分别装设在五个连装炮塔之中,而这五个连装炮塔是以前三后二的方式来布置,前面三个炮塔的配置是一,二炮塔向前,第三炮塔向后的方式.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那智号是属于南方部队,跟姊妹舰羽黑号,妙高号一同编成第五战队,先是支持了菲律宾攻略战,后来在泗水海战中和僚舰一起摧毁了由多尔曼海军少将率领的美英荷澳连合舰队.然后在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的中途岛之战中,担任北方部队(阿留申攻略部队,长官细萱戊子郎中将)的旗舰,跟高雄号,摩耶号重巡一起编成重巡第四战队,参加了阿留申的作战,占领了阿图岛和吉斯卡岛.接着参加了阿图岛海战,吉斯卡撤退作战,活跃于北面的海域.昭和十八年(1943)三月二十六日,以原来第五舰队的重巡那智号,摩耶号为中心,率领着轻巡洋舰多摩号,阿武隈号和驱逐舰四只,替往阿图岛的运送部队护航.而美军在察知情报后,由马克莫里斯少将麾下的重巡盐湖城号,轻巡里奇蒙号及四艘驱逐舰出战.虽然日军拥有着压倒性的火力,但是盐湖城号命中弹四发,驱逐舰两发,而那智号却受了七发的命中弹.

在这之后,向南方转进的那智号加入了由志摩清英中将率领的第二游击部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在这场惨烈的大海战中,那智号却存活了下来.

1944年11月5日,那智号离开Cavite海军基地。此时志摩清英海军中将正在岸上,第38特混舰队到达马尼拉的同时美军派出四波攻击机群。第二波攻击过后那智号仍完好无损,它向海上开去以确保安全,但它正受到约60架飞机攻击。

12时50分,那智号受到第三波攻击。这一攻击来自38特混舰队第三特混大队停泊在科雷吉多岛外的TICONDEROGA (CV-14)号和 LEXINGTON (CV-16)号。那智号中了五枚炸弹,还有两枚(可能三枚)鱼雷击中它的右舷锅炉舱,那智号失去动力。驱逐舰曙号被派出护卫它。

14时00分,那智号保持着平稳。它准备启程返港。曙号驱逐舰靠近它,并试图

拖带。

14时45分,LEXINGTON号的另一攻击波进行攻击,多达五条鱼雷击中那智号左

舷,将它炸成三段。舰首被一条鱼雷炸掉,立即沉没。一条引爆了后弹药库,炸裂了舰尾。那智号舰体竖立起来,但还漂浮着。另三条鱼雷击中舯部。那智号还中了20枚炸弹和16枚火箭。志摩中将在岸上目睹他的旗舰被炸的四分五裂。

14时50分,那智号中段舰体沉入102英尺深水中。沉点坐标是北纬14度31.5分,东经120度44.5分,科雷吉多岛东北约12英里靠巴丹方向。807名舰员死亡,包括舰长鹿冈元平(Kanooka Enpei)大佐和第五舰队司令部74名军官。220人从轰炸和扫射中幸存。

Kasumi号和Ushio号救起了那智号幸存者。曙号中弹两枚起火,被Ushio号拖到岸边。鹿冈舰长死后被追晋海军少将。1945年1月20日那智号从日本海军除名。

建造所吴工厂

起工大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下水昭和二年六月十五日

竣工昭和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排水量 10940吨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6节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兵装 20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年十一月七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五年三月三十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130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3.9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1月5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和歌山县东南的那智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清田孝彦 (海兵42期) 昭和16.8.20

曾尔章 (海兵44期) 昭和17.11.16

涉谷紫郎 (海兵44期) 昭和18.9.10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鹿冈元平 (海兵49期) 昭和19.8.20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足柄号 Ashigara】

在日本海军著名的军舰之神-平贺让中将设计的妙高型重巡洋舰四只中,本舰是最晚竣工的.而在这四艘一万吨级条约重巡洋舰的姊妹舰中,足柄号跟妙高号设有舰队旗舰的设备,而那智号和羽黑号则是设有战队的旗舰设备

在这妙高型重巡洋舰建造期间的昭和初年,正好碰上了日本前所未有的经济大恐慌,而倒霉的正是正在建造足柄号的神户川崎造船所也快撑不下去了.所以黔驴技穷的海军也只好以设置一个所谓的"舰政本部临时舰船建造所"来替神户川崎造船所撑场面.如此,本舰才得以无事的竣工.在历经第一次改装后的昭和十二年五月,在大英帝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仪式纪念大观舰式上,本舰担任日本舰艇的代表前往欧洲参加仪式.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本舰属于第三舰队旗舰,在高桥伊望中将的带领下支持菲律宾作战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然后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战中升上了长官旗,跟僚舰一起跟美英荷澳的多国舰队展开了战斗.之后,原属于南西方面舰队旗舰而活跃于南洋的足柄号,在昭和十八年(1943)移到了第五舰队,从事着阿图岛-吉斯卡等的北方作战.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为了追击台湾近海航空战中的美国机动部队而南下.接着就和僚舰那智号一起编成第二十一战队,成为莱特湾海战中志摩清英中将率领的第二游击部队的主轴.在惨烈的莱特湾海战结束之后,足柄号从事着由新加坡基地向印尼方面的补给工作。

1944年六月上旬,英国皇家海军Trenchant号潜艇在爪哇海巡逻。艇长A.R.Hezlet中校接到命令,前往马来亚海岸。在途中他截听到美国潜艇Blueback号和Chub号报告,称足柄号重巡洋舰已从新加坡前往巴达维亚(今雅加达)。Hezlet艇长向上级请求,被允许前往苏门答腊岛东南岸和邦加岛之间的邦加海峡。他坚信那里是日本重巡洋舰返回新加坡的必经之路。

6日,足柄号装载着1600名士兵和一批物资向新加坡返航。Trenchant号通过邦加海峡北口的雷区,和Stygian号潜艇一起进入海峡。六月八日Blueback号报告足柄号向北离开了巴达维亚,但它无法攻击。护航的日本驱逐舰神风号从海峡中高速冲来,向Trenchant 号开火。Stygian号向它发射鱼雷但没有命中。当Hezlet艇长从潜望镜看见足柄号沿苏门答腊海岸向北驶来时,驱逐舰投下的深弹在潜艇四周爆炸。

12时15分在稍大于2.5英里距离上,Trenchant号用前方鱼雷管向足柄号发射了八条MarkVIII鱼雷。足柄号发现了鱼雷,但它离海岸太近再加上被雷区阻挡,机动不便。五雷命中后足柄号被炸成一堆残骸,但它还缓慢前行以躲避潜艇的后射鱼雷,并用小口径高炮向Trenchant号的潜望镜零星地开火。30名潜艇艇员看见了沉没中的巡洋舰。潜艇转过来又发射了两条尾鱼雷。

12时37分,足柄号倾覆,沉点坐标是南纬1度59分,东经104度56分。神风号驱逐

舰及时回返救出了幸存者,包括853名舰员和约400名陆军。

舰长三浦速雄(Miura Hayao)少将在战斗中生还。6月20日他被任命为第二南遣

舰队副参谋长。1945年8月20日足柄号从日本海军除名。

建造所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大正十四年四月十一日

下水昭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竣工昭和四年八月二十日

排水量 1094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3cm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五年六月二十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130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3.9节

兵装 20cm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6月8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以金太郎故事著名的箱根连山足柄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一宫义之 (海兵44期) 昭和16.7.5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阪匡身 (海兵42期) 昭和17.9.25二战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三浦速雄 (海兵45期) 昭和19.1.30

【羽黑号 Haguro】

本舰是妙高型一万吨条约重巡洋舰的一只,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跟姊妹舰妙高号,那智号一同属于第二舰队第五战队.开战时,被派往菲律宾支持登陆作战及对于达佛的空袭和勒加斯比(Legaspi,菲律宾,13N 124E)的攻略战.

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战中,以那智号及羽黑号为主力,共计重巡洋舰两只,轻巡洋舰两只,驱逐舰十四只的日本舰队,遭遇到英美荷澳的联合部队,该部队在海军少将多尔曼的指挥下,拥有重巡洋舰两只,轻巡洋舰三只,驱逐舰十只.双方于是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午后六十三十八分,羽黑号的二十厘米炮弹命中了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炮弹从高射炮台贯穿到火药库,发生大爆炸.然后羽黑号的鱼雷只用了一发就轰沉了荷兰驱逐舰可尔提诺号,接着跟僚舰那智号一同放出鱼雷击沉荷兰巡洋舰戴路特号和爪哇号.

在昭和十八年(1943)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之后,羽黑号因为机械故障而回到佐世保修理,然后因为阿图岛的救援行动而向阿留申方面出发.后来又南下参加了布根维尔海战.在这次海战中,羽黑号虽然负伤累累,但仍与妙高号一起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炮击战.

羽黑号在参加了马里雅那海战后,被编入了栗田舰队,加入了莱特湾海战,在萨摩岛附近逼近美军护卫空母群,展开果敢的炮击,但是自身也遭受舰载机的攻击而重创.之后回航至帛琉基地.昭和二十年(1945)五月,在向安达曼群岛运送物资的途中,于麻六甲海峡遭受英国机动部队的轰炸和鱼雷攻击而沉没.

建造所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大正十四年三月十六日

下水昭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竣工昭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排水量 1094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

兵装 20.3cm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130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4节/时7463浬

速力 33.9节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兵装 20cm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5月16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所谓出羽三山中位于山形县的羽黑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森友一 (海兵42期) 昭和16.7.25

鱼住治策 (海兵42期) 昭和17.10.20

杉浦嘉十 (海兵46期) 昭和18.12.1

【性能诸元】

排水量 14,980吨

尺 寸长201.5m

主炮五座双联装8英寸(203mm)主炮

副炮 8座5英寸(127mm)火炮

鱼 雷二座三联装固定式,改装后为二座四联装旋回式

高炮 52座25mm高炮,8座火箭发射筒

舰载机 2架水上侦察机

最高航速 34节

续航力 8000海里/14节

舰员 773人

高雄级共有4艘,分别是高雄号、爱宕号、摩耶号和鸟海号

【高雄号 Takao】

在日本众多重巡洋舰中,若说外观上最典雅的是妙高级,那最为雄伟壮丽的当属高雄级.事实上,重巡高雄级的基本规格,性能及武器配置都跟妙高级差不多,但是因为要在里面设置舰队旗舰设施,所以舰桥容积一举增加为三倍,而显得十分的巨大.看过高雄级雄壮的舰容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感想,那就是舰桥在乍看之下,跟今日美国海军的宙斯盾巡洋舰提康德罗加

级有神似之处.

高雄级重巡洋舰总共建造了四艘,分别是高雄号,爱宕号,摩耶号,鸟海号.跟妙高级一样同属一万吨级条约型重巡洋舰,在妙高级建造完成的四年后相继开工.跟妙高级所不同的除了舰桥以外,还把鱼雷发射管由原来的船体固定式移到甲板上,更改为连装回转式发射管四基(后来增加到十六门,妙高级后来也如此改装),并且在建造时就装上了两架弹射器,搭载的水上侦察机也增为三架(妙高级在改装之后也增加为两架弹射器).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高雄号担任由近藤信竹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的旗舰,是南方部队的主力,并也参加了达尔文港的攻击行动.之后,转移到细萱戌子郎中将领军的北方部队,和姊妹舰摩耶号一起编入了第二机动部队中的重巡洋舰第二战队(此战队还包括了重巡洋舰那智号),参加了对阿留申群岛的攻略作战.在中途岛海战后,高雄号再度回到南方部队,这次加入了姊妹舰爱宕号一起编组为第四战队,接连着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及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在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五日的腊包尔大空袭中受损,修复之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参加了马里亚那大海战. 同年十月,美军登陆莱特岛,日军发动捷一号海战,而高雄级四艘同型舰高雄号,爱宕号,摩耶号,鸟海号齐聚一堂,共属于栗田舰队的第四战队,由婆罗乃湾出击,直奔莱特岛.但是在舰队通过巴拉望水道时,却遭受美军潜舰海鲫号及鲦鱼号的袭击,高雄号被海鲫号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大破,结果在应急修理之后在两艘驱逐舰护卫之下返回婆罗乃.最后在昭和二十年(1945)七月三十一日回航到新加坡的途中,遭受英国潜舰的雷击而失去了行动能力,结果就这样在海上漂浮着直到战争结束.

重巡洋舰高雄级外观雄壮宏伟,素有日本重巡之王的称号,但是最后的下场都十分悲惨,四艘中有三艘是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沉没.爱宕号和摩耶号在巴拉望岛遭潜舰击沉,鸟海号则在萨马尔海战中遭空袭重创后自沉.而高雄号的命运可说是姊妹舰中最凄凉的吧.

建造所横须贺工厂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起工昭和二年年四月二十八日

下水昭和五年五月十二日

竣工昭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1350吨

全长 203.76m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四门

40mm机炮两门

次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近代化改装昭和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变更的要目

排水量 134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8节/时5049浬

速力 34.25节

兵装 20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7月31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京都近郊的高雄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朝仓丰次 (海兵44期) 昭和16.8.15

猪口敏平 (海兵46期) 昭和18.2.23

林汇亦 (海兵45期) 昭和18.10.28

小野田舍次郎 (海兵48期) 昭和19.8.29

石阪竹雄 (海兵50期) 昭和20.3.22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爱宕号 Atago】

重巡洋舰爱宕号是一万吨条约型重巡洋舰高雄级的二号舰,高雄级可以说是妙高级的改良版,除了在高雄号简介里谈到的改善点如舰桥,鱼雷外,还加厚了装甲,舷侧装甲中火药库外的装甲从原本的一英吋增加到五英吋,还采用了英国制的钢材.妙高级的设计者是平贺让海军造船中将,在他设计完妙高级后,于大正十三年到访英国,并且搜集英国造船界的最新技术.结果诞生了重巡洋舰高雄级.

高雄级最大的特征就是他那庞大的舰桥,但这一点也受到了内外一致的批评.对此,高雄号以及爱宕号在昭和十三年于舞鹤工厂展开了改装,将前舰桥降低,并将后桅竿向后移,使得舰载水侦能有较大的空间来运作.

开战时的爱宕号是属于南方部队,由近藤信竹中将领导的第二舰队.在中途岛海战时本舰跟姊妹舰鸟海号同属于攻略部队指挥官近藤中将直率的本队.在这之后本舰陆续转进到所罗门海域,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后来和战舰雾岛号,僚舰高雄号一起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击破了美军战舰南达科他号.(但是雾岛号亦遭美军战舰华盛顿号重创,于隔日凌晨沉没)

位居联合舰队的中坚主力,爱宕号在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后,在莱特湾大海战中担任栗田

健男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的旗舰,带领着高雄级的同型舰三艘,由婆罗乃泊地出击.结果在巴拉望水道遭受美军潜舰鲦鱼号的伏击,命中四枚鱼雷,而在二十三分钟后沉入海底.

建造所吴工厂

起工昭和二年年四月二十八日

下水昭和五年六月十六日

竣工昭和七年三月三十日

排水量 1135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四门

40mm机炮两门

次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近代化改装昭和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变更的要目

排水量 134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续力 18节/时5049浬

速力 34.2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3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京都近郊的爱宕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伊集院松治 (海兵43期) 昭和16.8.11

中冈信喜 (海兵45期) 昭和17.12.1

荒木传 (海兵45期) 昭和18.11.15

【摩耶号 Maya】

摩耶号是重巡洋舰高雄级的三号舰.同级的姊妹舰高雄号,爱宕号都在昭和十四年完成了大改装,但是摩耶号及四号舰鸟海号却没来得及进行改装工事就带着这巨大的舰桥突入了太平洋战争的风暴之中.

开战的时候本舰属于南方部队的第二舰队第四战队,支持了菲律宾攻略战,在第一段作战(南洋作战)结束后,摩耶号就跟高雄号一起转移到细萱中将率领的北方部队,并且参加了阿留申群岛的攻略战.

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美军登陆瓜达卡那尔岛,所罗门海域战云密集,而摩耶号也告复归第二舰队.在南太平洋海战中,本舰跟妙高号重巡洋舰一起组成第五战队,然后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加入了由西村祥治少将率领的第七战队,跟重巡铃谷号,轻巡天龙号一起杀入瓜达卡那尔岛的隆加泊地,对岛上的汉德森机场实施夜间舰炮射击.

昭和十八年(1943),摩耶号再度编入北方部队的第五舰队,支持对阿留申群岛的物资运输作战,并于当年三月二十六日参加了阿图岛海战(柯曼多斯基群岛海战).日军的运输护航舰队-拥有重巡摩耶号,那智号,轻巡多摩号,阿武隈号及四艘驱逐舰,遇上了由美军少将麦克莫里斯率领的两艘重巡里奇蒙号,盐湖城号和四艘驱逐舰,随即展开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猛烈炮战,结果重创了美军的盐湖城号重巡及一艘驱逐舰,但是输送任务也因此告吹.

在这之后,又再度转进到南洋,在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五日,在腊包尔遭受美军机动部队舰载机的攻击而导致损伤,判为中度损伤,结果被拉回到内地修理.在修理的途中也顺便进行了武装的大改装.撤去了第三炮塔,加上了多数的机枪,而十二点七公分高射炮也增加到十二门,这种改装正反映出航空战已经日趋激烈化.修理结束后,摩耶号还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最后突入了捷一号海战(莱特湾海战)。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二十三日凌晨,就当栗田舰队沿着巴拉望岛北上杀入菲律宾群岛时,潜伏以久的美军潜舰鲦鱼号,海鲫号对这支舰队发动了伏击,海鲫号位于日军舰队的前方,一连发射了十枚鱼雷,旗舰爱宕号随即中雷,鲦鱼号则对重巡羽黑号和摩耶号发动攻击,向两舰各射出六枚鱼雷,羽黑号发现了鱼雷航迹,因为规避得当,得以逃过一劫,但当摩耶号发现鱼雷航迹正向她直奔而来时,舰长下令右满舵规避,但航海长却误认为左满舵,结果马上中四枚鱼雷,结果在僚舰爱宕号沉没后的十二分钟也沉入大海.

建造所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昭和三年十二月四日

下水昭和五年十一月八日

竣工昭和七年六月三十日

排水量 11350吨

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全长 203.76m

全幅 19m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四门

40mm机炮两门

次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三架,射出机二基

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九年四月九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变更的要目

排水量 13400吨

全长 203.76m

全幅 20.73m二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航续力 18节/时5049浬

速力 34.25节

兵装 20.3cm50倍径主炮八门

12.7cm高角炮十二门

25mm机枪三十九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二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3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跟神户市的六甲山连成一脉的摩耶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锅岛俊策 (海兵42期) 昭和16.8.11

松本毅 (海兵45期) 昭和17.9.30

加藤与四郎 (海兵43期) 昭和18.10.16

大江贤治 (海兵47期) 昭和18.12.26

【鸟海号 Chokai】

鸟海号是一万吨条约型重巡洋舰高雄级四艘中的一艘.在四艘高雄级中,高雄号跟爱宕号都在昭和十四年(1939)完成了大改装,摩耶号在战争后期改造成防空强化型,而鸟海号却连一次接受改装的机会都没有.

开战初期,鸟海号就担任小泽治三郎司令官率领的第一南遣舰队的旗舰,参加了马来半岛,印度洋的作战.南云中将率领的夏威夷袭击机动部队由前线归来后,进击印度洋,击沉了英军的重巡洋舰康沃尔号,多赛特郡号和轻空母哈密斯号,此时,由鸟海号率领的南遣舰队则击沉了盟军的十六艘商船.

二战德国U艇三视图及介绍

1 943年6月底,XXI型潜艇完成初步设计。7月8日,XXI设计方案得到希特勒批准。8月13日,XXI成为德国重点生产型号。 XXI型潜艇打算首先替换IX型大型远洋潜艇。可是从 1943年5月开始,盟军的反潜力量日益强大,盟军船队与德国潜艇的损失比降低到4:1,VII型中型潜艇也难以为继,但体形庞大的XXI型并不适合北海、黑海和地中海等浅水海区,因此德国同时开始研制XXIII小型潜艇。该级艇排水量234吨,流线型艇身,艇艏两具鱼雷发射管,但战斗中没有重新装填能力,水下最大速度12节,采用了改进型水下听音装置和通气管。1943年7~12月,两型准备全面投产,但按照原有的从开工到下水都在一个船台进行的方式,建造一艘XXI型至少需要18个月。这样,原型艇至少要到 1944年11月才能完成,首艇要1946年才能服役,这是无法忍受的。 于是,纳粹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和专家奥托·默克尔参照汽车大规模生产的模式,提出了分段建造方式,即: 不造原型艇,潜艇分段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内并行制造,最后运到造船厂总装。一艘XXI型潜艇的总建造171天,由于消除了生产瓶劲,最后只占用船台80天左右,船台利用效率几乎提高了7倍。同时,从 1943年9月30日起,还停止了一些过时型号的生产,包括所有VIIC/42型和部分VIIC/ 41、IXC/ 40、IXD/ 42、XVIIB和XVIIG型。1943年9月20日XXIII型正式投产,原计划在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的被占领区进行建造,由于德军节节败退,最终只有汉堡的德意志造船厂生产(编号从U-2321开始)。1944年7月基尔的日尔曼造船厂也开始生产(编号从U-4701开始)。XXI型则是

二战各国未完成的造舰计划

二战各国未完成的造舰计划 苏联 苏联级 该舰的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59250吨 满载排水量:65150吨 舰长:271米 水线长:263.65米 舰宽:39米 吃水:10.25米 动力:三轴,2305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8节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425.45毫米(16.75英寸)二级装甲:222.25毫米(8.75英寸) 甲板:25-152毫米(1-6英寸) 炮塔正面装甲:495毫米(19.5英寸) 炮塔侧面装甲:305毫米(12英寸) 指挥塔:424.2毫米(16.7英寸) 武备:主炮:三座三联50倍径406炮(首二尾一)副炮:六座双联57倍径152炮 四座双联56倍径100炮

高炮:8门76高炮 8座四联67倍径37高炮 8挺12.7高射机枪 鱼雷:2座457(18英寸)鱼雷发射管 水上飞机:4架 舰员:1664人(有说法是超过1800人)斯大林格勒级战列巡洋舰/大型巡洋舰 该舰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8540吨 满载排水量:42460吨 舰长:273.5米 舰宽:32米 吃水:9米 动力:4轴,275000轴马力 最大航速:35-37节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177毫米 甲板装甲:102毫米 炮塔装甲:241毫米 指挥塔装甲:203毫米 武备:主炮:三座三联1948年式62倍径305炮 副炮:6座双联45倍径130炮 高炮:6座四联装46倍径45高炮

10座四联装25高炮 8挺12.7高射机枪 (82R计划中,将安装P-5导弹) 舰员:1400-1600人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该舰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5240吨 满载排水量:38360吨 舰长:248.9米 舰宽:31.4米 吃水:8.9米 动力:四轴,215000轴马力 (这个数据各方说法不一,此处用的是warships1的数据,此外还有150000和231000两种说法) 最大航速:33节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229毫米(9英寸) 甲板装甲:89毫米(3.5英寸) 炮塔装甲:305毫米(12英寸) 指挥塔:203毫米(8英寸) 武备:主炮:三座三联1940年式56倍径305炮 副炮:四座双联1938年式57倍径152炮 高炮:四座双联1934年式56倍径100高炮 六座四联装1939年式67倍径37高炮

百团大战资料 日军战斗序列

百团大战资料-日军战斗序列 一、中国派遣军(相当于方面军。1939年9月23日编成,10月1日行使统率权,总司令部设在南京。)总司令官:大将西尾寿造总参谋长:中将板垣征四郎到1940年8月百团大战发起时,日寇中国派遣军的战斗序列如下:华北方面军(相当于集团军,序列见下节)华南方面军(相当于集团军,原属中国派遣军建制,7月25日改归大本营直辖。侵占我国台湾的台湾混成旅团归其建制。)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编制略,建制上隶属于日本海军,但作战上由中国派遣军指挥)中国派遣军直辖部队:第一电信队(联队级,相当于团)第二铁道输送司令部华中气象部华中派遣宪兵队直属兵站关系部队直属其他部队当时的侵华日军另有占领我国东北的关东军,相当于方面军(与中国派遣军平级),下辖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和关东军航空兵团等。 二、华北方面军(相当于集团军。1937年8月31日以中国驻屯军为基干编成,1939年9 月编入中国派遣军建制,司令部初设天津,1938年1月移驻北平[今北京]。下辖第一军、第十二军、驻蒙军、第二十七师团、第一一零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等部,所部位于我国平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河南各地)司令官:中将多田骏参谋长:中将笠原幸雄(一说为少将,经查阅敌伪资料,笠原在百团大战前已晋升中将)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第二十七师团(相当于师,乙级师团。该师团前身为日军华北驻屯军一部,建制变更为:1901年11月24日“清国驻屯军”→1913年10月“中国驻屯军”→1936年4月7日→“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1938年2月10日“中国驻屯兵团”(同年3月20日编入华北方面军建制)→1938年6月21日第二十七师团(7月15日编入第十一军[华中战场]建制)→1939年7月归建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天津。百团大战末期时,以一部编入临时混成第一零一旅团,对我晋察冀军区进行扫荡)师团长:中将木间雅晴(1940年12月2日由富永信政中将接任)第二十七步兵团团长:少将松山祐三第三十五师团(一说未参战,司令部驻扎在河南新乡)师团长:中将原田熊吉(1940年5月25日上任)第三十五步兵团(驻扎在河南商丘,有资料显示该步兵团参加了第一军在山西的报复性扫荡)团长:少将饭田泰次郎(1940年10月,在山西的报复性扫荡中被我军击伤[一说感染传染病],同年11月18日毙命,后追晋为陆军中将。——如此说属实当为百团大战中死亡的唯一日军将官)第一一零师团(相当于师,甲种师团,为百团大战中敌军参战的唯一甲种师团。1938年6月组建,7月下旬来华并编入华北方面军建制,百团大战开始后指挥混成第一、第八旅团。司令部设在河北石门[今石家庄],所部防守永年以北经邢台、临城、元氏、石门、定县、保定、徐水、新城的平汉路两侧地带。)师团长:中将饭沼守步兵第一零八旅团(司令部位于河北邢台)步兵第一三九联队(位于山东惠民,临时归驻山东济南的日第十二军指挥)步兵第一大队步兵第二大队步兵第三大队步兵第一四零联队(位于河北南宫,防守冀县、新河、宁晋、南宫、巨鹿、威县、广宗、平乡地区,混成第一旅团的独立步兵七十三、七十五大队由其代为指挥)步兵第一大队步兵第二大队步兵第三大队独立步兵七十三大队(位于河北高邑)独立步兵七十三大队(位于河北邢台)步兵第一三三旅团(司令部位于河北保定)步兵第一一零联队(位于河北易县)步兵第一大队步兵第二大队(位于河北大名)步兵第三大队步兵第一六三联队(位于河北定县)步兵第一大队步兵第二大队步兵第三大队骑兵第×××联队野炮兵第×××联队工兵第×××联队辎重兵第×××联队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相当于旅。1939年7月22日第二次编成[1936年第一次编成,编入关东军建制,1937年7月侵入华北,1938年1月后改为驻蒙兵团一部],编入华北方面军建制,百团大战开始后由第一一零师团指挥。司令部设河北邯郸,所部守备从河南汤阴至河北永年的平汉路两侧地带。)

日军的战史档案资料

日军的战史档案资料 1.档案记录和口述记录 研究历史时最重要的是史料根据。最近很多人,包括许多学者都热衷于收集口述资料,称口述历史(oral history)。找一下历史事件的当事者,记录他们的叙述,似乎证人的口述才是最真实的历史资料一样。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认识。我们在寻找不到任何文字记录的情况下,若能找到见证人,从其口中得到事件情报,固然是一个贵重的证据来源,但必须认识到口述资料的弱点。特别是事后经过了多年的个人独家的回顾谈类,会和事件的真实发生很大出入。 可以说,口述资料中比较有真实性的是当事者在一瞬间形成的强烈感情印象。比如当时的震惊,痛苦,疼痛,悲伤或有特殊印象的事件经过等。而对事件整个的来龙去脉,发生时间,地点,参加人数,过程,顺序等研究上最有用的情报,口述者却总是叙述不清,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若提前不进行再学习,调查或参考其他历史文献,或他人的口述记录,很难复原出事件的全相。此即为关于同一事件的口述记录中,复数的证人口述经常情节相同的理由。可以说是在事件再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参考,抄袭他人记录的结果。另外调查的者的目的,时代的背景,政治环境,个人的虚荣心等也会对口述内容产生影响,且事先设定的“大捷”“大败”的宣扬,“惨剧”“罪行”控诉等意图,题目,诱导式询问方法,也会引发口述者逢场作戏之效果。所以口述历史提供的往往是一部分情节记忆,辅助于文献记录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单独并不能成为正确的历史根据。如果能找到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时,一定不能先采用口述为证。 国内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战的研究之所以和日本的记录档案有很大出入,就在于多采用,信用的是事后,甚至有些是时隔半世纪以上的当事人的口述,回顾,和现地调查采访资料。并没有使用,特备是没有认真研究使用敌方(日军)的记录史料。此外,当然不能否认助长其数字,事迹面浮夸的,还有一些政治宣传工作方面的影响。 而日军的档案资料却不同,可称为是可信,贵重的证据。贵重之一是文字记录,二是当时的记录,三,又不是宣传材料而是军内秘密文件。使用日军档案研究时,我们可以把当时的战斗还原到相当完整的地步。比如天气状况,日出,日落时间,各种命令的下达时间(具体到分),具体内容,部队区分,各级指挥者的姓名,官阶,战斗参加者数,死伤数,参加者少尉以上将校死者姓名。行动路线,作战部署,武器数量,种类,损坏程度,使用的各类武器的消耗弹药数量(具体到每发),等。更富有许多详细的局部作战图,写生等资料。而且记录者并不是一处,比如台儿庄作战中的濑谷启支队长下达的每号命令,我们可以在其下属的步兵第63联队和第10联队的两个战斗详报中同时确认。所以作战命令,行动时间,地点等重要情报,可以核对,一般不会有任何错误。这和作战开始日期完了日期都搞不清的我国的研究书有很大差别[1]。 日军的档案资料,若按资料种类区分,可分为三类。一、事件当时的记录。如电报、命令、计划书、会议记录等。此类资料可以明确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二、事件之后的追记。如日记、手记和阵中日誌等。应该是在数日内作成,此类资料和前者同样,对于再

大日本帝国陆军联队列表

大日本帝国陆军联队列表为以总结大日本帝国陆军联队编制单位列表。 目录 [隐藏] 1 步兵联队 1.1 独立步兵联队 1.2 近卫步兵联队 1.3 台湾步兵联队 1.4 支那驻屯步兵联队 1.5 机动步兵联队 1.6 后备步兵联队 1.7 近卫后备步兵联队 2 战车联队 3 骑兵联队 3.1 捜索联队 4 炮兵联队 4.1 师团野?山炮兵 4.2 机动炮兵联队 4.3 师团迫击炮联队 4.4 独立野炮兵联队 4.5 独立炮兵联队 4.6 独立山炮兵联队

4.8 重炮兵联队?独立重炮兵联队 4.9 要塞重炮兵联队 4.10 炮兵情报联队 4.11 骑炮兵联队 4.12 其他炮兵系联队 5 高射关系部队 5.1 高射炮联队 5.2 防空联队 5.3 其他 6 工兵联队 6.1 独立工兵联队 6.2 铁道联队 7 辎重兵联队 7.1 近卫辎重兵联队 7.2 独立辎重兵联队 7.3 自动车联队 8 混成联队 8.1 独立混成联队 9 电信联队 10 船舶部队

10.2 船舶炮兵 10.3 船舶通信联队 11 航空部队 11.1 航空联队?飞行联队 11.2 航空通信联队 11.3 航空情报联队 11.4 其他 ?12 空挺部队 ?13 特设联队 ?14 其他联队 ?15 关连项目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外部链接 步兵联队[编辑] 1~100 ?步兵第1联队?步兵第2联队?步兵第3联队?步兵第26联队 ?步兵第27联队 ?步兵第28联队 ?步兵第51联 ?步兵第52联 ?步兵第53联

?步兵第5联队?步兵第6联队?步兵第7联队?步兵第8联队?步兵第9联队?步兵第10联队?步兵第11联队?步兵第12联队?步兵第13联队?步兵第14联队?步兵第15联队?步兵第16联队?步兵第17联队?步兵第18联队?步兵第19联队?步兵第20联队?步兵第21联队?步兵第22联队?步兵第23联队?步兵第24联队?步兵第30联队 ?步兵第31联队 ?步兵第32联队 ?步兵第33联队 ?步兵第34联队 ?步兵第35联队 ?步兵第36联队 ?步兵第37联队 ?步兵第38联队 ?步兵第39联队 ?步兵第40联队 ?步兵第41联队 ?步兵第42联队 ?步兵第43联队 ?步兵第44联队 ?步兵第45联队 ?步兵第46联队 ?步兵第47联队 ?步兵第48联队 ?步兵第49联队 ?步兵第55联 ?步兵第56联 ?步兵第57联 ?步兵第58联 ?步兵第59联 ?步兵第60联 ?步兵第61联 ?步兵第62联 ?步兵第63联 ?步兵第64联 ?步兵第65联 ?步兵第66联 ?步兵第67联 ?步兵第68联 ?步兵第69联 ?步兵第70联 ?步兵第71联 ?步兵第72联 ?步兵第73联 ?步兵第74联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二战舰炮系列1

?相册 ?广场 ?游戏 ?登录 ? ?注册 关注此空间 帝国海军司令部 帝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一层,奋勉努力 2010-06-03 17:48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二战舰炮系列] 战列舰主炮 vj I EQNH^ ?*t~ / |d# 在二战中,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在海上作战的龙头

地位被推翻了。但是战列舰在水面舰艇作战中还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主炮就是他的灵魂;同时他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的利器。 ' ){nX >b 二战中美军共有10级26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役,他们装备了406mm,356mm,和305mm三种口径的主炮。 @ EEOk " l !m< !}r~ Mark 7型406mm/50,装备于依阿华级战列舰。 BU$C4**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 b^ %AL v" Mark 7型406mm炮所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9m的水泥,而它的高爆弹能制造一个15m宽6m深的弹坑。 ':xU}{ dlv Mark 7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7I[(/PibSM 炮管组件示意图

建造中的衣阿华号(BB-61)前炮塔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编制简介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师团历程 抗战初期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 抗战中期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抗战后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 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名单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编号及名称 德意志第三帝国 一、航空母舰: 1)“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 二、战列舰: 1)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 2)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3)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 三、巡洋舰: 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2)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 3)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 4)辅助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奥利安”号、“科罗内尔”号、“汉萨”号 四、驱逐舰: Z级驱逐舰 1)1934年级驱逐舰· 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Z-5保罗·雅各比、 Z-6 西奥多·里德尔、Z-7 赫尔曼·舍曼、Z-8 布鲁诺·海纳曼、Z-9 沃尔夫冈·岑克尔、Z-10 汉斯·洛迪、 Z-11 伯恩德·冯·阿尼姆、Z-12 埃里希·吉泽、Z-13 埃里希·克勒纳、 Z-14 弗里德里希·伊恩、Z-15 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 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2)1936年级驱逐舰 Z-17 迪特尔·冯·勒德尔、Z-18 汉斯·吕德曼、Z-19 赫尔曼·库纳、Z-20 卡尔·加尔斯特、Z-21 威廉·海德坎姆、Z-22 安东·施米特。 1936A型驱逐舰Z-23——Z-30 : Z-24、Z-28 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 : Z-31 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五、潜艇: ⅠA型潜艇U-25、U-26 ⅡA型潜艇U-1——U-6 ⅡB型潜艇U-7——U24、U-120、U-121 ⅡC型潜艇U-56——U-63 ⅠⅩ(ⅠⅩA)型潜艇U-37——U-44 ⅤⅡD型潜艇U-213——U-218 ⅤⅡF型潜艇U-1059——U-1062

二战前及二战后的各国海军对比

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 ·佛罗里达级:佛罗里达号BB30、犹它号BB31/AG-16 ·怀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阿肯色号BB33 ·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BB35 ·内华达级: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 ·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亚利桑纳号 ·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田纳西级: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 ·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 战争时期建造: ·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3.6-4.6万吨) ·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印第安那号、麻萨诸塞号、阿拉巴马号(3.6-4.6万吨)·衣阿华级: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4.5-5.5万吨) 【舰队航空母舰】 ·兰利号(CV-1) ·列克星敦级:列克星顿号(CV-2)、萨拉托加号(CV-3)(3.8-4.3万吨) ·突击者号(CV-4) ·约克敦级:约克敦号(CV-5)、企业号(CV-6)、大黄蜂号(CV-8)(2.0-2.5万吨)·黄蜂号(CV-7) 战争时期建造: ·埃塞克斯级:共24艘(3.1-3.7万吨) ·独立级:CVL22-CVL30,共9艘 ·塞班级:CVL48-CVL49,共2艘 ·中途岛级:CVB41-CVB43,共三艘(4.5-5.9万吨) 【护航航空母舰】 ·长岛号(A VG-1)| 军马号(A VG-30) ·桑加蒙级:ACV26-29,共4艘 战争时期建造: ·博格/威廉亲王级(共40余艘,美海军留用11艘) ·卡萨布兰卡级:ACV55-57,CVE58-104,共50艘 ·科芒斯曼特湾级:CVE105-123,共19艘 【重巡洋舰】 ·彭萨科拉级:彭萨科拉号(1930)、盐湖城号(1929) ·北安普敦级(共6艘,1930-1931) ·波特兰级:波特兰号(1933)、印第安纳波利斯号(1932) ·新奥尔良级(共7艘,1934-1937) ·威奇塔级:威奇塔号(1939) ·巴尔的摩级(14艘,1943-1946) ·阿拉斯加级:阿拉斯加号、关岛号(1944) 【轻巡洋舰】

二战美国战列舰、巡洋舰

二战美国战列舰名单: BB-31 犹他号(Utah)佛罗里达级。1911年服役,1941年在珍珠港被日本飞机炸沉 BB-32 怀俄明号(Wyoming)怀俄明级。1912年服役,1947年退役并解体 BB-33 阿肯色号(Arkansas)怀俄明级。1912年服役,1946年作为靶舰在比基尼岛的原子弹爆炸试验中沉没 BB-34 纽约号(New York)纽约级。1914年服役,1946年作为靶舰参加比基尼岛的原子弹试验后退役。1948年作击沉处理。 BB-35 德克萨斯号(Texas)纽约级。1914年服役,1948年退役 BB-36 内华达号(Nevada)内华达级。1916年服役,1946年参加原子弹试验后退役,1948年作击沉处理。 BB-37 俄克拉荷马号(Oklahoma)内华达级。1916年服役,1944年退役,1947年在拖带中沉没 BB-38 宾西法尼亚号(Pennsylvania)宾西法尼亚级。1916年服役,1945年被日本鱼雷机重创后仅作简单修复,1946年参加原子弹试验,1948年作凿沉处理BB-39 亚利桑那号(Arizona)宾西法尼亚级。1916年服役,1941年在珍珠港被击沉,后改成纪念馆 BB-40 新墨西哥号(New Mexico)新墨西哥级。1918年服役,1946年退役,1947年解体 BB-41 密西西比号(Mississippi)新墨西哥级。1917年服役,1956年退役并解体 BB-42 爱达荷号(Idaho)新墨西哥级。1919年服役,1946年退役,1947年解体 BB-43 田纳西号(Tennessee)田纳西级。1920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44 加利福尼亚号(California)田纳西级。1921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45 科罗拉多号(Colorado)科罗拉多级。1923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46马里兰号(Maryland)科罗拉多级。1921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48 弗吉尼亚号(Virginia)科罗拉多级。1923年服役,1947年退役,1959年解体 BB-55 北卡罗来纳号(North Carolina)北卡罗来纳级。1941年服役,1947年退役,后改成纪念馆 BB-56 华盛顿号(Washington)北卡罗来纳级。1941年服役,1947年退役,1961年解体 BB-57 南达科他号(South Dakota)南达科他级。1942年服役,1947年退役,1962年解体 BB-58 印第安纳号(Indiana)南达科他级。1942年服役,1947年退役,1963年解体 BB-59 麻萨诸塞号(Massachusetts)南达科他级。1942年服役,1947年退役,后改成纪念馆 BB-60 阿拉巴马号(Alabama)南达科他级。1942年服役,1947年退役 BB-61 衣阿华号(Iowa)衣阿华级。1943年服役,1990年退役 BB-62 新泽西号(New Jersey)衣阿华级。1943年服役,1991年退役,后改成纪念馆 BB-63密苏里号(Missouri)衣阿华级。1944年服役,1992年退役,后改成纪念馆 BB-64 威斯康星号(Wisconsin)衣阿华级。1944年服役,1991年退役

二战德军驱逐舰汇总

这一型驱逐舰共4艘,1934年时以领导驱逐舰的名义建造。此级驱逐舰为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款新设计的大型驱逐舰,许多的设计与装备都带有实验风格,因此整体设计并不成功。里面实验的装备最重要的就是高压蒸气涡轮机,但因高压蒸汽涡轮机的震动问题使得舰体稳定性不佳,加上燃烧效率问题使得续航力只有英国同等驱逐舰的一半;甲板设计不良航行时海象不佳前甲板主炮即无法使用,本级舰在战争爆发后加装布雷设备,只有一艘在战后幸存。 1934 ?Z1 动工:1934年10月15日 下水:1935年8月18日 服役:1937年1月14日 结局:于1940年2月22日在维京人作战时遭友军误击炸沉 ?Z2 动工:1934年10月25日 下水:1935年8月18日 服役:1937年2月27日 结局:于1940年4月13日遭盟军击沉 ?Z3 动工:1935年1月2日 下水:1935年11月30日 服役:1937年4月8日 结局:在维京人作战时遭到友军误击与触雷因此在1940年2月22日沉没 ?Z4 动工:1935年1月7日 下水:1935年11月30日 服役:1937年5月13日 结局:1947年拆解 [编辑]1934A型 又称Z5级,1935年7月至11月动工的驱逐舰,总计12艘。吸取 了1934年型的设计教训修改了舰用主机设计并改善耐波性,简化设 计加速建造的改良型,因此部分船舰甚至与1934年型同期服役,不 过使用的仍是只能对海射击的旧式舰炮,在总和性能上仍无法和英

国驱逐舰相比。在开战后主要拿来当布雷舰使用,1945年德国投降后尚有5艘存活,并移交给英国、法国、苏联海军,最后一艘退役的时间为1958年。

二战各国轻巡

说些主要的 日本 阿贺野级轻型巡洋舰:阿贺野、能代、矢矧、酒勾 长良级轻型巡洋舰:长良、五十铃、名取、由良、鬼怒、阿武隈 川内级轻型巡洋舰:川内、神通、那珂 大淀级轻型巡洋舰:大淀 球磨级轻型巡洋舰:球磨、多摩、木曾、大井、北上 天龙级轻型巡洋舰:天龙、龙田 夕张号轻型巡洋舰:夕张 香取级轻型巡洋舰:香取、鹿岛、香椎 美国 奥马哈级:CL4奥马哈、CL5密尔沃基、CL6辛辛那提、CL7 罗利、CL8底特律、CL9 里士满、 CL10 康克德、CL11 特伦敦、CL12 马波海德、CL13 孟菲斯、 布鲁克林级:CL40布鲁克林、CL41费城、CL42萨凡纳、CL43 纳什维尔、CL44 凤凰城、CL47 博伊西、CL48 火努鲁鲁、CL49 圣路易斯、CL50 海伦纳 亚特兰大级:CL51亚特兰大、CL52朱诺、CL53圣地亚哥、CL54圣胡安 克利夫兰级:CL55克利夫兰、CL56哥伦比亚、CL57 蒙彼利埃、CL58 丹佛、CL59 阿姆斯特丹、CL60 圣菲、CL61托莱哈斯、CL62 伯明翰、CL63 莫比尔、CL64 文森斯、CL65 帕萨迪纳、CL66 斯普林菲尔德、CL67 托皮卡、CL76 新港口市、CL77亨廷顿、CL78 代顿、CL79 威尔明顿、CL80 比洛克西、 CL81 休斯敦、CL82 普罗维登斯、CL83曼彻斯特、CL84 布法罗、CL85 菲高、CL86 维克斯堡、CL87德卢斯、CL88(取消建造)、CL89 迈阿密、CL90 阿斯托里亚、CL91 俄克拉何马城、CL92小石城、 CL93 高卢斯人、CL94 约格城、CL99 布法罗、CL100 纽瓦克、CL101 阿姆斯特丹、CL102 朴次茅斯、CL103 威尔克斯、CL104亚特兰大、CL105 代顿 奥克兰级:CL95奥克兰、CL96里诺、CL97弗林特、CL98 塔斯昆、CL119朱诺II、CL120 斯博坎、CL121弗雷斯诺 伍斯特级:一批次共计划有四艘,包括“伍斯特”(Worcester CL-144)号、“拉沃克”(Roanoke CL-145)号、“沃雷杰”(Vallejo CL-146)号、“加里”(Gary CL-147)号但是随着日本的投降,第二批次的的订购计划旋即被取消。第一批次的另外两艘3号舰“沃雷杰”和4号舰“加里”号的建造计划,于1945年也被撤销。 英国 卡利登级:卡利登、卡里普索、卡拉多克、卡珊德娜。 南安普敦级:南安普敦、纽卡斯尔、谢菲尔德、格拉斯哥、伯明翰。 狄多级防空巡洋舰:(第一批)狄多、波拿文彻、月亮女神。(第二批)赫米昂、欧亚卢斯、水中仙女、克娄巴特拉(又名埃及女王)、天狼星、亚尔古水手。(第三批)卡律布迪斯、六头女妖。 女战神级防空巡洋舰:斯巴达人、保皇党、女战神、黑王子、王冠。 色列斯级巡洋舰:加的夫、色列斯、考文垂、库拉索、卢柯 达娜厄级:(“D”级巡洋舰第一批):达娜厄、大胆、龙。 (“D级巡洋舰第二批”):德里、德班、代奥米德、德斯帕奇。 仙林级:仙林、加拉提(又名活雕像)、佩内洛普、曙光女神 格罗斯特级:利物浦、曼彻斯特、格罗斯特。 斐济级巡洋舰:斐济、肯尼亚、尼日利亚、毛里求斯、特立尼达、冈比亚、牙买加、百慕大 快速级:安大略、快速、牛头怪、华丽。 开普敦级巡洋舰:卡莱尔、科伦坡、加尔各答、开罗、开普敦 E级:翡翠、热心 利安得级:利安得、阿基里斯、海王星、猎户座、阿贾克斯。 爱丁堡级:爱丁堡、贝尔法斯特。 乌干达级(斐济级第二批):乌干达、纽芬兰、锡兰。

二战日军的详细编制

一、小队 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到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步兵炮小队,两门70mm步兵炮。 二、中队 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步兵中队(181人)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三、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 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1个弹药小队),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 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小队,这种情况下,弹药小队要扩充为39人。 四、联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联队部和直属各中队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 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中队部, 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31人的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弹药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小队(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 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二战德国U艇三视图及介绍

1943年6月底,XXI型潜艇完成初步设计。7月8日,XXI设计方案得到希特勒批准。8月13日,XXI成为德国重点生产型号。 XXI型潜艇打算首先替换IX型大型远洋潜艇。可是从1943年5月开始,盟军的反潜力量日益强大,盟军船队与德国潜艇的损失比降低到4:1,VII型中型潜艇也难以为继,但体形庞大的XXI型并不适合北海、黑海和地中海等浅水海区,因此德国同时开始研制XXIII小型潜艇。该级艇排水量234吨,流线型艇身,艇艏两具鱼雷发射管,但战斗中没有重新装填能力,水下最大速度12节,采用了改进型水下听音装置和通气管。1943年7~12月,两型准备全面投产,但按照原有的从开工到下水都在一个船台进行的方式,建造一艘XXI型至少需要18个月。这样,原型艇至少要到1944年11月才能完成,首艇要1946年才能服役,这是无法忍受的。 于是,纳粹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和专家奥托·默克尔参照汽车大规模生产的模式,提出了分段建造方式,即:不造原型艇,潜艇分段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内并行制造,最后运到造船厂总装。一艘XXI型潜艇的总建造171天,由于消除了生产瓶劲,最后只占用船台80天左右,船台利用效率几乎提高了7倍。同时,从1943年9月30日起,还停止了一些过时型号的生产,包括所有VIIC/42型和部分VIIC/41、IXC/40、IXD/42、XVIIB和XVIIG型。 1943年9月20日XXIII型正式投产,原计划在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的被占领区进行建造,由于德军节节败退,最终只有汉堡的德意志造船厂生产(编号从U-2321开始)。1944年7月基尔的日尔曼造船厂也开始生产(编号从U-4701开始)。XXI型则是1943年11月6日正式投产的,其中汉堡的布罗姆和弗斯造船厂计划内建造130艘(编号从U-2501开始),不来梅的德西马克造船厂70艘(编号U-3501开始)。1944年4月17日,XXIII 型首艇U-2321号下水,6月12日服役,船台生产只用了38天。最后一艘U-4712号于1945年4月19日下水,战争结束时共有63艘已经完成工。1944年5月12日,XXI型艘艇U-2501号下水,6月27日服役。 XXI型潜艇设计排水量1620吨,采用了流线型艇身,长76.7米,舷宽6.6米,艇艏六具鱼雷发射管,备有23条鱼雷。本来打算装四门30毫米高炮,但后来代之以两门20毫米炮。136********https://www.360docs.net/doc/138917217.html, XXI型动力装置较强,装有两台"曼"柴油机,单台1000马力(740千瓦),通过两台1250轴马力(919千瓦)的电动机或两台57轴马力(42千瓦)的巡航电动机两副螺旋浆。其航行性能明显提高,水面航速15.5节,水下最大航速18节。18节航速时续航时间1.5小时,12~14节时为10小时,5节静音速度(用巡航电动机)时续航时间可达60小时。 该级艇还进行一系列技术改进,包括通气管、水压控制的定深装置、半自动鱼雷装填系统、改进型水下听音装置、声纳、雷达警告接收机、雷达以及取消了甲板炮和外部鱼雷储存箱。 在海试中XXI型首艇基本达到了设计指标,17节的水下速度比设计的稍慢,这个航速时的续航时间也降为60~80分钟,不过总体子生能仍较为突出,对攻击护船队和逃辟攻击来说,要比普通潜艇好多了。 如果以5节的静音航速在水下巡航,XXI型每天可以航行365海里,只需用3斤小时浮到通气管深度充中一次。这意味着它可以离开法国基地后一直在水下潜航到远远超出比斯开湾的海域,并用5天时间通过挪威和冰岛之间的危险水域。因此它在水面受到敌机威胁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整个战争中损失的德国潜艇有56%是被敌机去沉的。 XXI型是第一种真正用于实战的水下速度比水面速度高的潜艇。它还装备了雷达告警接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

战列舰主炮 在二战中,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在海上作战的龙头地位被推翻了。但是战列舰在水面舰艇作战中还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主炮就是他的灵魂;同时他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的利器。 二战中美军共有10级26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役,他们装备了406mm,356mm,和305mm三种口径的主炮。本文将分别对美国海军二战期间所使用的一些主要舰炮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火炮炮管材质以及构成 Mark 7型406mm/50,装备于依阿华级战列舰。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Mark 7型406mm炮所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9m的水泥,而它的高爆弹能制.造一个15m宽6m深的弹坑。Mark 7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正在组装上舰的Mark7型舰炮 等待组装中的炮管组件 型号:16英寸/50(406mm)Mark 7 设计时间:1939年 服役时间:1943年 炮重:108.5吨 全长:20.726米 管长:20.320米 膛线长度:17.344米 膛线:96条,3.88mm深 射速:2发/分钟 弹种:穿甲弹AP Mark 8 (1,225 kg) 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 射程:38720米(AP Mark 8) 38059米(HC Mark 13) 穿甲能力(侧装甲): 20000码(18228米):509mm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 沈克尼文/图 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日军军衔的错误引起网友热议,媒体的朋友要我谈一谈侵华日军的军衔军服,还有参战的皇族的军衔问题。为此,我根据1939年9月23日侵华日军所谓“支那派遣军战斗序列”来说明日军各级主官的军衔。 日军当时方面军司令官的军衔为中将,如时任司令官的多田骏中将;参谋长为少将,如笠原幸雄少将。军司令官的军衔也为中将,如方面军所辖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塚义男中将,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军参谋长的军衔为少将。日军师团长的军衔也是中将,如第106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参谋长为稻村丰二郎大佐(上校)。师团参谋长也有中佐(中校)军衔的,如第15师团参谋长大野武城即是中佐。旅团长军衔为少将,如第106师团下辖的第111旅团长山地亘少将。“日军的“团”称连队”我国习惯译作“联队”以示区别。“连队长”为大佐,如第111旅团下辖的步兵第113连队长崎守一大佐。 我之所以选日军第106师团及所辖旅团和连队为例是因为1938年10月该师团在江西德安万家岭几乎被中国军队全歼。时任国民党军少将旅长的张灵甫一战成名。

日军“连队”以下编成内的有“大队”即营、“中队”相当我国军队的连,还有“小队”相当于排,其军官军衔分别为少佐、大尉(相当于中国的上尉)、中尉,少尉和准尉。 士兵军衔有:曹长、军曹、伍长、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上起为兵长、上等兵、一等兵 例举了那么多“支那派遣军”军、师、旅团的主官、将军,回顾历史,我们决不能忽略在侵华战争中,推波助澜将日本拖入全面战争泥潭的大本营和关东军的参谋们。如策划“皇姑屯事件”

的元凶河本大作,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参与制造“上海事变”的辻政信等人,这些胸挂金色“饰绪(或称参谋带)的参谋们当时都是佐官(校官)军衔。由于日本军事制度的缺陷,造成佐官参谋“下克上”左右了日本决策者的意志。时至今日,日本仍将一些成事不足的人称作“大本营参谋”。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军服和军衔形制有几次变化。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官兵着“昭五式”军服军衔,其突出特点是军服上衣领为直领。领章以色别区分兵种,如红色为步兵,绿色为骑兵,黄色为炮兵等。领章上缀的数字为连队(团)番号,如阿拉伯文数4即为步兵第4连队(团)。肩章为军衔,形制仿法国军队纵向佩戴。 “昭五式”肩章(左起伍长、少尉、大尉)

还你二战真实的日本陆军

屏幕上看到的日军总是显得那么二,荧幕上这样的敌人不但侮辱了对手,同时也是对抗战的国共双方的侮辱。今借强人的文章还大家一个真实的日本陆军,也诉说下对国共抗日将士不屈斗争精神的钦佩。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正视日本和我们自己,让我们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日本,一个怎样的民族。思考自己的弊端和优点,总结战争中我们被激发的潜力和暴露的不足。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一) [ a618 ] 于:2009-08-30 20:51:25 当前有许多热播的影视节目描述战争故事,穿插了许多战斗场面。这些战斗场景是作为全剧亮点编排的,其摄制成本也是高于一般戏份,但实际上多为戏中最大的败笔。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编导人员缺乏最基本的军事及历史常识。 例如《亮剑》的开场戏: 曰军一个联队合击我军李云龙一个团,战斗起始于我军依壕坚守,日军攻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剧导开始恶搞。他先让我军参谋人员盛赞日军最高指挥官军事教育背景,然后让日军未经炮火准备, 甚至还没有设置压制火力,就发动步兵密集队形的冲锋。李团长一声令下,我军长短枪一齐开火,百米开外的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类似的场景几乎可以在绝大多数抗战剧中见到。这是对我军前辈英烈们的污蔑,也是对历史无知的歪曲,因为人们会讲同这么烂的军队打,还搞出八年抗战,我们的父辈可真够无能的。 照这样的打法,冲来百十来个小鬼子根本不够李团填牙缝的,而且这样的冲击搞上三五次,双方兵力对比会反转,介时谁消灭谁都很难讲,这样算来一个联队千余鬼子敢合击李团简直是军事恶搞。然而所有知道抗战史及我军军史的人都知道, 如果我八路军一个团被日军一个大队(1/3个联队)缠住就十分危险; 被一个联队合击, 损失过半就是个很好的结局了。为什么会这样? 这与敌我装备、单兵技战术及战术指挥水平有关。 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个主力团应有轻机十挺,重机一至三挺,轻迫一至五门,平射炮(山步炮)一至二门.但是炮弹奇缺, 一般所有口径炮弹总数不会过百。重机枪配弹不会多于六百,轻机枪配弹不会多于五百;而步枪配弹不会多于三十。土八路的团编制从人数上讲比较乱, 少至八百, 多至五仟都称一团。一般主力团都在二千五至三仟左右。但其中许多人的火器太差, 不能算火力; 这些人的作用是分散敌人火力及白刃战。 李云龙团是个军分区主力团,应配轻机九至十二挺;重机一;轻迫一至五门.配发常备弹药大约为主力团之1/3至2/3强。全团总兵力应在一千二至二千左右。 日本驻华派遣军每联队(驻地军)辖一个联队司令部,一个联直(110人),一个炮排(两门92山),一个重机连(92重机十二挺),一个运输排(四辆中卡),以及四个步兵中队。每个中队辖三个小队,每小队辖三个班,每班步兵九.轻机一,掷弹筒一.通常每中队另加有一门轻迫或重机.由于日军控制了战区交通线,故而没有弹箹限量。日军步兵携弹在50至200之间。低于20则可再行补给。日军一个联队的火力超出我军三至伍倍.考虑装备因素,抗战前半期日军单兵战力比红军老兵略强,较之一般八路军平均水平则高很多.一个日军联队战力大体相当于两个师(6个团). 日军攻坚战法效法西方而超越英美(至少在1943年底以前如此).讲究侧翼攻击.联队攻击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