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2和ext3的主要区别

ext2和ext3的主要区别
ext2和ext3的主要区别

在Red Hat Linux 7.2中,Red Hat首次支持日志文件系统ext3。ext3文件系统是对稳定的ext2文件系统的改进,有几项优点。本文概述这些优点,解释Red Hat公司对ext3进行了何种测试,略述性能调试(为高级用户)。

有数种基于Linux的日志文件系统正在开发之中。本文不言及这些日志文件系统,也不准备与这些日志文件系统进行比较。

ext3的优点

为什么你需要从ext2迁移到ext3呢?以下有四个主要原因:可用性、数据完整性、速度、易于迁移。

可用性

在非正常当机后(停电、系统崩溃),只有在通过e2fsck进行一致性校验后,ext2文件系统才能被装载使用。运行e2fsck的时间主要取决于ext2文件系统的大小。校验稍大一些的文件系统(几十GB)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数量多,校验的时间则更长。校验几百个GB的文件系统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或更长。这极大地限制了可用性。

相比之下,除非发生硬件故障,即使非正常关机,ext3也不需要文件系统校验。这是因为数据是以文件系统始终保持一致方式写入磁盘的。在非正常关机后,恢复ext3文件系统的时间不依赖于文件系统的大小或文件数量,而依赖于维护一致性所需“日志”的大小。使用缺省日志设置,恢复时间仅需一秒(依赖于硬件速度)。

数据完整性

使用ext3文件系统,在非正常关机时,数据完整性能得到可靠的保障。你可以选择数据保护的类型和级别。你可以选择保证文件系统一致,但是允许文件系统上的数据在非正常关机时受损;这是可以在某些状况下提高一些速度(但非所有状况)。你也可以选择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与文件系统一致;这意味着在当机后,你不会在新近写入的文件中看到任何数据垃圾。这个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与文件系统一致的安全的选择是缺省设置。

速度

尽管ext3写入数据的次数多于ext2,但是ext3常常快于ext2(高数据流)。这是因为ext3的日志功能优化硬盘磁头的转动。你可以从3种日志模式中选择1种来优化速度,有选择地牺牲一些数据完整性。

第一种模式,data=writeback,有限地保证数据完整,允许旧数据在当机后存在于文件当中。这种模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高速度。(在多数日志文件系统中,这种模式是缺省设置。这种模式为ext2文件系统提供有限的数据完整性,更多的是为了避免系统启动时的长时间的文件系统校验)

第二种模式,data=orderd(缺省模式),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与文件系统一致;这意味着在当机后,你不会在新近写入的文件中看到任何垃圾数据。

第三种模式,data=journal,需要大一些的日志以保证在多数情况下获得适中的速度。在当机后需要恢复的时间也长一些。但是在某些数据库操作时速度会快一些。

在通常情况下,建议使用缺省模式。如果需要改变模式,请在/etc/fstab文件中,为相应的文件系统加上data=模式的选项。详情可参看mount命令的man page在线手册(执行man mount)。

易于迁移

你可以不重新格式化硬盘,并且很方便的从ext2迁移至ext3而享受可靠的日志文件系统的好处。对,不需要做长时间的、枯燥的、有可能失误的“备份-重新格式化-恢复”操作,就可以体验ext3的优点。有两种迁移的方法:

·如果你升级你的系统,Red Hat Linux安装程序会协助迁移。需要你做的工作就是为每一

个文件系统按一下选择按钮。

·使用tune2fs程序可以为现存的ext2文件系统增加日志功能。如果文件系统在转换的过程已经被装载了(mount),那么在root目录下会出现文件”.journal”;如果文件系统没有被装载,那么文件系统中不会出现该文件。转换文件系统,只需要运行tune2fs –j /dev/hda1(或者你要转换的文件系统所在的任何设备名称),同时把文件/etc/fstab中的ext2修改为ext3。如果你要转换自己的根文件系统,你必须使用initrd引导启动。参照mkinitrd的手册描述运行程序,同时确认自己的LILO或GRUB配置中装载了initrd(如果没有成功,系统仍然能启动,但是根文件系统会以ext2形式装载,而不是ext3,你可以使用命令cat /proc/mounts 来确认这一点。)详情可参看tune2fs命令的man page在线手册(执行man tune2fs)。

为什么使用ext3?

为什么Red Hat选择ext3作为我们第一个正式支持的日志文件系统?这是因为ext3具有以下优点。注意这些优点每一个都不是ext3所独有的(其它的日志文件系统同样具有以下的某些优点),但是只有ext3同时具有所有的这些优点。

· ext3全面兼容ext2,允许用户在增加日志功能时,保留现存的文件系统。任何想要去除文件系统的日志功能的用户也不需要做很多工作(我们没期望很多人这么做)。而且,只要安装了最新版的e2fsprogs程序(例如Red Hat Linux 7.2中自带的),一个ext3文件系统不需要去掉日志功能,也能以ext2形式装载。

· ext3从ext2不断增强和改进自身功能的历史中获益,并且以后还将吸收ext2的优秀特性。也就是说ext3继承了ext2许多已有的优点,同时ext2新增加的一些特性,也会很容易的转移到ext3中。例如当扩展属性或者Htree增加到ext2中时,把这些特性加到ext3中也是很容易的(扩展属性实现访问控制列表,Htree可以提高目录操作的速度和改进大目录的可伸缩性)。

· ext3和ext2一样是由来自多家厂商的开发人员联合开发的,它的开发不依赖于任何个人或组织。

·ext3提供并使用了一个通用日志层(jbd),该层可以在其它环境中使用。Ext3不但能在文件系统中使用日志功能,而且能够应用到其它设备中,例如目前Linux开始支持的NVRAM 设备,ext3就能够支持。

· ext3有多种日志模式。它可以记录所有的文件数据和(metadata)元数据(data=journal),也可以只记录元数据(data= ordered或data=writeback)。当你不记录文件数据时,你可以选择在记录元数据前修改文件系统数据(data=ordered;这样所有的元数据记录都指向了有效数据),或不特殊地处理文件数据(data=writeback;文件系统保持一致性,但是非正常关机后,文件中会有旧数据存在)。这样,管理员可以在速度和文件数据一致性两方面权衡利弊,并且可以为某些特殊的应用调整速度。

· ext3有很强的平台兼容性,它可以在little-endian和big-endian系统上,支持32和64位体系结构,。任何能够访问ext2文件系统的操作系统,都能访问ext3文件系统,目前包括各种Unix版本及其变种,BeOS,Windows。

· ext3不要求内核做大的修改,也不需要增加新的系统调用,因此目前没有什么难题能够阻止Linux Torvalds把ext3加入他正式的Linux内核版本中。Ext3已经集成到了Alan Cox的–ac 内核中,很快就会进入到Linus的正式内核中。

·当由于软件或硬件错误导致文件系统崩溃时,文件修复程序e2fsck在修复数据方面有很好的成功记录。ext3使用了和e2fsck相同的代码来修复崩溃的文件系统,因此在出现数据崩溃错误时,ext3和ext2同样具有防止数据丢失的优点。

我们要再次声明这些优点中的每一点都不是ext3所独有的。它们中的大部分是别的文件系统也有的。我们不过是声明这些所有的优点真的是只有ext3才全具备。我们是根据用户的

要求,来决定我们目前应该支持哪些特性。根据我们的测试,ext3是目前最能满足我们用户需要的。我们将继续评估其它的文件系统,以便于在以后的Red Hat Linux版本中加入这些文件系统。

为什么要信任ext3?

Red Hat为了确保ext3能够安全地处理用户数据,做了以下测试:

·我们在各种配置下进行了大量的压力测试。这包括在各种硬件和文件系统配置上,进行数千小时的“专项”负载测试,以及许多用例(use case)测试。

·我们在多种条件下观测ext3,包括在某一点上内存分配错误的情况。每次代码更拢 颐嵌挤锤吹厍恐菩缘刂圃齑砦罄床馐栽谡庑┨跫 挛募 低车囊恢滦浴?br />

·我们测试出ext3和虚拟内存(VM)子系统之间的交互性能较差,因而进行了改进。日志文件系统对VM子系统有更大的压力,并且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并修改了几个ext3和VM子系统中的错误。经过了数千个小时的这种测试,我们对ext3文件系统充满了信心。·从2.2内核系列一直到现在的2.4内核系统,我们对ext3进行了一年多的β测试。甚至在正式的β测试以前,ext3已经被放在产品中,在一些环境中使用了。ext3应用在一些访问量很大的服务器上超过了两年,例如https://www.360docs.net/doc/1410239586.html,服务器。

·为了处理潜在的硬件故障引起的崩溃,我们已经安排允许用户在“当机”后选择是否检测文件系统的一致性,即使文件系统被标记为“clean”。这是因为硬件故障和大部分的电力故障,几乎能在磁盘的任何地方产生“垃圾”数据。按下重起按钮可能不会产生这类问题,但是现实中由雷击或电压巨变引起的电力故障,是会破坏正在写入磁盘的数据的。IDE磁盘比SCSI 磁盘更容易产生这类问题,部分原因是因为IDE磁盘通常使用松散缓存(looser cancheing)算法。

·这种特性是使用文件/.autofsk来实现的,如果根用户在正常情况下删除了这个文件,则在引导时系统可以提供选择是否检查文件系统的一致性。如果/.autofsk不存在了并且用户选择对文件系统进行强制检查,那么这种情况和存在文件/forcefsck的效果是一样的。

性能调试建议

调整电梯(elevator)算法设置

ext3文件系统和ext2文件系统有一些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多方面。高级用户可以调整文件系统和I/O系统参数来改进性能。这里主要介绍性能调试的一些基本方法。当然,所有的性能调试都需要针对特定的应用程序;这里没有适合所有状况的性能调试方法。但是,我们会尽力提供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有用信息。

Linux 的大多数块设备驱动程序都使用了“电梯式(elevator)”算法来调度块I/O操作。我们可以使用程序/sbin/elvtune调整吞吐量(throughput)和延迟时间(latency)的值,来达到最佳效果。对于给定的负载,ext3要达到和ext2文件系统同样的效果,需要提供给/sbin/elvtune更小的延迟时间数值。

在某些情况下,希望牺牲延迟时间来换取最大吞吐量的企图,会导致吞吐量下降和延迟时间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sbin/elvtune使用大的读延迟时间(-r)和写延迟时间(-w))。这种结果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在ext2文件系统中,每30秒调度一次写操作;而ext3文件系统每5秒就调度一次写操作。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日志操作对系统吞吐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也保持磁盘上数据的时效性。

·因为ext3文件系统记录所有元数据的变化情况,所以atime(文件最后访问时间)的变化情况对文件系统的影响更大了。如果想禁止更新atime,你可以使用noatime参数来装载(mount)文件系统。虽然,atime不是元数据更新的唯一来源,但是对很多系统,尤其是那些带有大量可访问文件,同时又被大量访问的服务器来说,元数据更新大多数都是由于

atime更新。在这些系统中,关闭atime更新可以明显的降低延迟时间和提高吞吐量。

为了调试我们的缺省文件系统ext3,Red Hat已经把缺省的读和写延迟时间降低了一半(从8192读和16384写降到4096读和8192写)。我们希望在普通的应用中,你可以不需要改变这些数值。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所提供的缺省数值已经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但是,为了适应特殊的应用程序,我们建议你基于自己的应用使用多个数值来测试系统性能。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你把读延迟时间(-r)设置为写延迟时间(-w)的一半。

例如,你可以执行命令:/sbin/elvtune –r 1024 –w 2048 /dev/sdd 来改变设备/dev/sdd(包括/dev/sdd上的所有分区)的电梯算法设置。对一个分区的电梯算法设置的改变将会影响该分区所在的设备,因为一个设备上的所有分区共享相同的电梯算法(elevator)设置参数。一旦你发现所设置的延迟时间和吞吐量参数,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程序集,你可以把对程序/sbin/elvtune的调用命令加到文件/etc/rc.d/rc.local脚本的末尾,这样系统在每次启动时都会自动设置这些参数。

选择日志模式

速度

在一些典型的情况下,使用选项data=writeback可以显著地提高速度,但是同时会降低对数据一致性的保护。在这些情况下,数据一致性的保护基本上与ext2文件系统相同,不同的是在正常操作时,系统不断地维护文件系统的完整性(这是其它日志文件系统使用的日志模式)。这包括频繁的共享写操作,还包括频繁地创建和删除大量的小文件,例如发送大量的小电子邮件信息。如果你从ext2切换到ext3,发现应用程序性能大幅度下降,选项data= writeback可能会对你提高性能有帮助。即使你没有获得昂贵的数据一致性保护措施,你仍然可以享受ext3的好处(文件系统总是保持一致)。

Red Hat还在做工作,以提高ext3某些方面的性能,所以ext3的某些方面性能在将来可以获得改善。这也意味着即使你现在选择了data= writeback,你也需要以data=journal的缺省值重新测试将来的版本,来确定新版本的改变是否与自己的工作有关。

数据完整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都是在文件的末尾写入数据。仅仅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数据库),用户在现存文件的中间写入数据。甚至覆盖现存文件的操作,是通过先截断该文件,然后再从文件末尾写入数据来实现的。

在data=ordered模式中,如果正在写文件时系统崩溃,那么数据块可能被部分改写,但是写入过程并没有完成,所以系统存在不属于任何文件的不完整数据块。

在data=ordered模式中,崩溃后残存无序数据块的唯一情况是在崩溃过程中一个程序正在重写某个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绝对保证写入顺序,除非该程序使用了fsync()和O_SYNC 强制写操作按特定顺序进行。

3.ext2ext3 文件系统管理

CentOS 丛书目录 — 系统管理 — 网络服务 — 应用部署 ext2/ext3 文件系统管理 ext2/ext3 文件系统管理工具 在 e2fsprogs 软件包中提供了 ext2/ext3 文件系统管理工具。下面列出常用工具的说明: 创建 ext2/ext3 文件系统 mke2fs 命令用于创建 ext2/ext3 文件系统。mkfs.ext2 和 mkfs.ext3 命令都是 mke2fs 的硬链接,当使用 man mkfs.ext2 和 man mkfs.ext3 命令查看手册页时都定向到 mke2fs 。 mke2fs 命令的格式如下: 格式1: mke2fs [<选项>...] <设备名> [blocks-count] 格式2: mke2fs -j [<选项>...] <设备名> [blocks-count] 说明: 格式1用于创建 ext2 文件系统;格式2用于创建 ext3 日志文件系统。 blocks-count 用于指定要创建的文件系统的块数,此值应该小于 fdisk 命令查看的此分区或逻辑卷的块数,若省略此参数将使用整个分区或逻辑卷创建文件系统。 内容提要 1.熟悉 ext2/ext3 文件系统管理工具 2.学会使用 mke2fs 创建 ext2/ext3 文件系统 3.学会使用 e2fsck 检查 ext2/ext3 文件系统 4.学会使用 tune2fs 调整 ext2/ext3 文件系统的属性 工具 说明 /sbin/fsck 文件系统检查的前端工具 /sbin/e2fsck 检查和修复 ext2 或 ext3 文件系统 /sbin/fsck.ext2 检查和修复 ext2 文件系统 /sbin/fsck.ext3 检查和修复 ext3 文件系统 /sbin/mke2fs 创建 ext2 或 ext3 文件系统 /sbin/mkfs.ext2 创建 ext2 文件系统 /sbin/mkfs.ext3 创建 ext3 文件系统 /sbin/badblocks 检查磁盘分区坏块 /sbin/tune2fs 调整 ext2/ext3 文件系统的可调属性参数 /sbin/dumpe2fs 显示 ext2/ext3 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和块组信息 /sbin/debugfs ext2/ext3 文件系统调试器 /sbin/e2label 显示或者修改 ext2/ext3 文件系统的卷标 /sbin/findfs 根据 ext2/ext3 文件系统的卷标或 UUID (全局唯一标识符,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查找对 应的设备 /sbin/resize2fs 更改 ext2/ext3 文件系统的容量

Ext2数据块分配

Ext2数据块分配 跟索引节点一样,Ext2也对磁盘数据块进行分配与释放。在详细分析相关代码之前,先引出两个重要的预备,一个是数据块寻址,一个是文件的洞 1 数据块寻址 每个非空的普通文件都由一组数据块组成。这些块或者由文件内的相对位置(它们的文件块号)来标识,或者由磁盘分区内的位置(它们的逻辑块号)来标识。 从文件内的偏移量f 导出相应数据块的逻辑块号需要两个 步骤: 1. 从偏移量f导出文件的块号,即在偏移量f处的字符所在的块索引。 2. 把文件的块号转化为相应的逻辑块号。 因为Unix文件不包含任何控制字符,因此,导出文件的第f 个字符所在的文件块号当容易的,只是用f除以文件系统块

的大小,并取整即可。 例如,让我们假定块的大小为4KB。如果f小于4096,那么这个字符就在文件的第一数据块中,其文件的块号为O。如果f等于或大于4096而小于8192,则这个字符就在文件块号为1的数据块中,以此类推。 得到了文件的块号是第一步。但是,由于Ext2文件的数据块在磁盘上不必是相邻的,因此把文件的块号转化为相应的逻辑块号可不是这么直截了当的了。 因此,Ext2文件系统必须提供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磁盘上建立每个文件块号与相应逻辑块号之间的关系。在索引节点内部部分实现了这种映射(回到了 AT&T Unix的早期版本)。这种映射也涉及一些包含额外指针的专用块,这些块用来处理大型文件的索引节点的扩展。 ext2磁盘索引节点ext2_inode的i_block字段是一个有EXT2_N_BLOCKS个元素且包含逻辑块号的数组。在下面的讨论中, 我们假定EXT2_N_BLOCKS的默认值为15(实际上到2.6.18这个值都一直是15)。如图所示,这个数组表示一个大型数据结构的初始化部分。

SQL Server 数据库清除日志的方法

SQL Server 数据库清除日志的方法 方法一: 1、打开查询分析器,输入命令 BACKUP LOG database_name WITH NO_LOG 2、再打开企业管理器--右键要压缩的数据库--所有任务--收缩数据库--收缩文件--选择日志文件--在收缩方式里选择收缩至xxm,这里会给出一个允许收缩到的最小m数,直接输入这个数,确定就可以了。 方法二: 设置检查点,自动截断日志 一般情况下,SQL数据库的收缩并不能很大程度上减小数据库大小,其主要作用是收缩日志大小,应当定期进行此操作以免数据库日志过大 1、设置数据库模式为简单模式:打开SQL企业管理器,在控制台根目录中依次点开Microsoft SQL Server-->SQL Server组-->双击打开你的服务器-->双击打开数据库目录-->选择你的数据库名称(如用户数据库cwbase1)-->然后点击右键选择属性-->选择选项-->在故障还原的模式中选择“简单”,然后按确定保存 2、在当前数据库上点右键,看所有任务中的收缩数据库,一般里面的默认设置不用调整,直接点确定 3、收缩数据库完成后,建议将您的数据库属性重新设置为标准模式,操作方法同第一点,因为日志在一些异常情况下往往是恢复数据库的重要依据 方法三:通过SQL收缩日志 把代码复制到查询分析器里,然后修改其中的3个参数(数据库名,日志文件名,和目标日志文件的大小),运行即可 SET NOCOUNT ON DECLARE @LogicalFileNamesysname, @MaxMinutes INT, @NewSize INT USE tablename -- 要操作的数据库名 SELECT @LogicalFileName = 'tablename_log', -- 日志文件名 @MaxMinutes = 10, -- Limit on time allowed to wrap log. @NewSize = 1 -- 你想设定的日志文件的大小(M) -- Setup / initialize DECLARE @OriginalSizeint SELECT @OriginalSize = size FROM sysfiles WHERE name = @LogicalFileName SELECT 'Original Size of ' + db_name() + ' LOG is ' + CONVERT(VARCHAR(30),@OriginalSize) + ' 8K pages or ' + CONVERT(VARCHAR(30),(@OriginalSize*8/1024)) + 'MB' FROM sysfiles WHERE name = @LogicalFileName CREATE TABLE DummyTrans (DummyColumn char (8000) not null) DECLARE @Counter INT,

Windows日志文件解读

Windows日志文件完全解读 日志文件,它记录着Windows系统及其各种服务运行的每个细节,对增强Windows的稳定和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许多用户不注意对它保护,一些“不速之客”很轻易就将日志文件清空,给系统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什么是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是Windows系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件,它记录着Windows系统中所发生的一切,如各种系统服务的启动、运行、关闭等信息。Windows日志包括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几个部分,它的存放路径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对应的文件名为AppEvent.evt、SecEvent.evt和SysEvent.evt。这些文件受到“Event Log(事件记录)”服务的保护不能被删除,但可以被清空。 二、如何查看日志文件 在Windows系统中查看日志文件很简单。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在事件查看器窗口左栏中列出本机包含的日志类型,如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查看某个日志记录也很简单,在左栏中选中某个类型的日志,如应用程序,接着在右栏中列出该类型日志的所有记录,双击其中某个记录,弹出“事件属性”对话框,显示出该记录的详细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准确的掌握系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影响Windows 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即时查找排除。 三、Windows日志文件的保护 日志文件对我们如此重要,因此不能忽视对它的保护,防止发生某些“不法之徒”将日志文件清洗一空的情况。 1.修改日志文件存放目录 Windows日志文件默认路径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改变它的存储目录,来增强对日志的保护。 点击“开始→运行”,在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回车后弹出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Eventlog”后,下面的Application、Security、System几个子项分别对应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统日志。 笔者以应用程序日志为例,将其转移到“d:cce”目录下。选中Application子项,在右栏中找到File键,其键值为应用程序日志文件的路径“%SystemRoot%system32configAppEvent.Evt”,将它修改为“d:cceAppEvent.Evt”。接着在D盘新建“CCE”目录,将“AppEvent.Evt”拷贝到该目录下,重新启动系统,完成应用程序日志文件存放目录的修改。其它类型日志文件路径修改方法相同,只是在不同的子项下操作。 2.设置文件访问权限 修改了日志文件的存放目录后,日志还是可以被清空的,下面通过修改日志文件访问权限,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前提是Windows系统要采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 右键点击D盘的CCE目录,选择“属性”,切换到“安全”标签页后,首先取消“允许将来自父系的可继承权限传播给该对象”选项勾选。接着在账号列表框中选中“Everyone”账号,只给它赋予“读取”权限;然后点击“添加”按钮,将“System”账号添加到账号列表框中,赋予除“完全控制”和“修改”以外的所有权限,最后点击“确定”按钮。这样当用户清除Windows日志时,就会弹出错误对话框。 四、Windows日志实例分析 在Windows日志中记录了很多操作事件,为了方便用户对它们的管理,每种类型的事件都赋予了一个惟一的编号,这就是事件ID。 1.查看正常开关机记录

ext2和ext3的主要区别

在Red Hat Linux 7.2中,Red Hat首次支持日志文件系统ext3。ext3文件系统是对稳定的ext2文件系统的改进,有几项优点。本文概述这些优点,解释Red Hat公司对ext3进行了何种测试,略述性能调试(为高级用户)。 有数种基于Linux的日志文件系统正在开发之中。本文不言及这些日志文件系统,也不准备与这些日志文件系统进行比较。 ext3的优点 为什么你需要从ext2迁移到ext3呢?以下有四个主要原因:可用性、数据完整性、速度、易于迁移。 可用性 在非正常当机后(停电、系统崩溃),只有在通过e2fsck进行一致性校验后,ext2文件系统才能被装载使用。运行e2fsck的时间主要取决于ext2文件系统的大小。校验稍大一些的文件系统(几十GB)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数量多,校验的时间则更长。校验几百个GB的文件系统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或更长。这极大地限制了可用性。 相比之下,除非发生硬件故障,即使非正常关机,ext3也不需要文件系统校验。这是因为数据是以文件系统始终保持一致方式写入磁盘的。在非正常关机后,恢复ext3文件系统的时间不依赖于文件系统的大小或文件数量,而依赖于维护一致性所需“日志”的大小。使用缺省日志设置,恢复时间仅需一秒(依赖于硬件速度)。 数据完整性 使用ext3文件系统,在非正常关机时,数据完整性能得到可靠的保障。你可以选择数据保护的类型和级别。你可以选择保证文件系统一致,但是允许文件系统上的数据在非正常关机时受损;这是可以在某些状况下提高一些速度(但非所有状况)。你也可以选择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与文件系统一致;这意味着在当机后,你不会在新近写入的文件中看到任何数据垃圾。这个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与文件系统一致的安全的选择是缺省设置。 速度 尽管ext3写入数据的次数多于ext2,但是ext3常常快于ext2(高数据流)。这是因为ext3的日志功能优化硬盘磁头的转动。你可以从3种日志模式中选择1种来优化速度,有选择地牺牲一些数据完整性。 第一种模式,data=writeback,有限地保证数据完整,允许旧数据在当机后存在于文件当中。这种模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高速度。(在多数日志文件系统中,这种模式是缺省设置。这种模式为ext2文件系统提供有限的数据完整性,更多的是为了避免系统启动时的长时间的文件系统校验) 第二种模式,data=orderd(缺省模式),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与文件系统一致;这意味着在当机后,你不会在新近写入的文件中看到任何垃圾数据。 第三种模式,data=journal,需要大一些的日志以保证在多数情况下获得适中的速度。在当机后需要恢复的时间也长一些。但是在某些数据库操作时速度会快一些。 在通常情况下,建议使用缺省模式。如果需要改变模式,请在/etc/fstab文件中,为相应的文件系统加上data=模式的选项。详情可参看mount命令的man page在线手册(执行man mount)。 易于迁移 你可以不重新格式化硬盘,并且很方便的从ext2迁移至ext3而享受可靠的日志文件系统的好处。对,不需要做长时间的、枯燥的、有可能失误的“备份-重新格式化-恢复”操作,就可以体验ext3的优点。有两种迁移的方法: ·如果你升级你的系统,Red Hat Linux安装程序会协助迁移。需要你做的工作就是为每一

认识文件系统

认识文件系统 物联网学院平震宇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一套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分级组织、访问和获取等操作的抽象数据类型,一种存储和组织计算机文件和数据的方法,它使得对其访问和查找变得容易。 Linux 最早的文件系统是Minix,但是专门为Linux 设计的文件系统——扩展文件系统第二版 (EXT2)被设计出来并添加到Linux中,这对Linux产生了重大影响。EXT2文件系统功能强大、易扩充、性能上进行了全面优化,也是所有Linux发布和安装的标准文件系统类型。

虚拟文件系统 Linux支持ext,ext2,xia,minix,umsdos,msdes,fat32 ,ntfs,proc,stub,ncp,hpfs,affs 以及 ufs 等多种文件系统。 Linux 对所有的文件系统采用统一的文件界面,用户通过文件的操作界面来实现对不同文件系统的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我们不要去关心不同文件系统的具体操作过程,而只是对一个虚拟的文件操作界面来进行操作,这个操作界面就是 Linux 的虚拟文件系统(VFS ) 。 VFS 作为 Linux内核中的一个软件层,用于给用户空间的程序提供文件系统接口,同时也提供了内核中的一个抽象功能,允许不同的文件系统很好地共存。VFS 使 Linux 同时安装、支持许多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成为可能。VFS 拥有关于各种特殊文件系统的公共界面,如超级块、inode、文件操作函数入口等。实际文件系统的细节,统一由 VFS 的公共界面来索引,它们对系统核心和用户进程来说是透明的。

Linux上有许多可用的文件系统。每个文件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以便于特定用户解决不同的问题。 ?要求文件系统在频繁的文件操作(例如,新建,删 除,截断)下能够保持较高的读写性能,要求低碎 片化。 ?Linux下的日志文件系统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但消 耗过多系统资源,的弱点使之不能成为嵌入式系统中 的主流应用。并且这些都是专门为硬盘这类的存储 设备优化,对于flash这类的存储介质并不适用。

虚拟机系统日志文件详解-Henry

虚拟机系统日志文件详解 Friday, October 08, 2010---Henry 除了事件和警报列表,vSphere 组件还会生成各种日志。这些日志包含有关vSphere 环境中活动的详细信息。 1、查看系统日志条目 可以查看vSphere 组件生成的系统日志。 访问和查看系统日志的步骤: 1 在连接vCenter Server 系统或ESX/ESXi 主机的vSphere Client 的主页中,单击系统日志。 2 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要查看的日志和条目。 3 选择查看> 筛选以引用筛选选项。 4 在数据字段中输入文本。 5 单击清除以清空该数据字段。 2、外部系统日志 VMware 技术支持可能会请求多个文件以帮助解决您使用产品时遇到的任何问题。本节介绍在各种ESX 4.0 组件系统上找到的日志文件的类型和位置。 ---------------------------------------------------------------------------------------------------------------------- 注意:在Windows 系统中,多个日志文件存储在位于C:\Documents and Settings\\Local Settings\的Local Settings 目录中。默认情况下,该文件夹是隐藏的。 ----------------------------------------------------------------------------------------------------------------------

数据库的事务日志已满

数据库的事务日志已满。若要查明无法重用日志中的空间的原因 ,请参阅sys.databases 中的log_reuse_wait_desc 列 一般不建议做第4,6两步 第4步不安全,有可能损坏数据库或丢失数据 第6步如果日志达到上限,则以后的数据库处理会失败,在清理日志后才能恢复. 1、清空日志 DBCC SHRINKFILE(库名_log,0) DUMP TRANSACTION 库名WITH NO_LOG 2、截断事务日志: 如果出现“未能在sysfiles 中找到文件库名_log'。 DBCC 执行完毕。如果DBCC 输出了错误信息,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则使用这句SQL操作 BACKUP LOG 库名WITH NO_LOG DBCC SHRINKFILE(2,0) 3.收缩数据库文件(如果不压缩,数据库的文件不会减小 企业管理器--右键你要压缩的数据库--所有任务--收缩数据库--收缩文件 a、选择日志文件--收缩文件至,这里会给出一个允许收缩到的最小M数,确定就可以了 b、选择数据文件--收缩文件至,这里会给出一个允许收缩到的最小M数,,确定就可以了也可以用SQL语句来完成 --收缩数据库 DBCC SHRINKDA TABASE(库名) --收缩指定数据文件,1是文件号,可以通过这个语句查询到:select * from sysfiles DBCC SHRINKFILE(1) 4.为了最大化的缩小日志文件(如果是sql 7.0,这步只能在查询分析器中进行)

a.分离数据库: 企业管理器--服务器--数据库--右键--分离数据库 b.在我的电脑中删除LOG文件 c.附加数据库: 企业管理器--服务器--数据库--右键--附加数据库 此法将生成新的LOG,大小只有500多K 或用代码: 下面的示例分离pubs,然后将pubs 中的一个文件附加到当前服务器。a.分离 EXEC sp_detach_db @dbname = '库名' b.删除日志文件 c.再附加 EXEC sp_attach_single_file_db @dbname = '库名', @phys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库名.mdf' 5.为了以后能自动收缩,做如下设置: 企业管理器--服务器--右键数据库--属性--选项--选择"自动收缩" --SQL语句设置方式: EXEC sp_dboption '库名','autoshrink','TRUE' 6.如果想以后不让它日志增长得太大 企业管理器--服务器--右键数据库--属性--事务日志 --将文件增长限制为xM(x是你允许的最大数据文件大小) --SQL语句的设置方式: alter database 库名modify file(name=逻辑文件名,maxsize=20)

文件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二)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构建 138352019陈霖坤一实验目的 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类型和作用 了解JFFS2文件系统的优点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 掌握利用Busybox软件制作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方法 掌握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的挂载过程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编译BusyBox,以BusyBox为基础,构建一个适合的文件系统; 制作ramdisk文件系统映像,用你的文件系统启动到正常工作状态; 研究NFS作为根文件系统的启动过程。 三Busybox介绍 BusyBox最初是由Bruce Perens在1996年为Debian GNU/Linux安装盘编写的,其原始构想是希望在一张软盘上能放入一个开机系统,以作为急救盘和安装盘。后来它变成了嵌入式Linux设备和系统和Linux发布版安装程序的实质标准,因为每个Linux可执行文件需要数Kb的空间,而集成两百多个程序的BusyBox可以节省大量空间。Busybox集成了包括mini-vi编辑器、/sbin/init、文件操作、目录操作、系统配置等应用程序。 Busybox支持多种体系结构,可以选择静态或动态链接,以满足不同需要。 四linux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对一个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和元数据进行组织的机制,linux文件系统接口设计为分层的体系结构,从而将用户接口层、文件系统实现层和操作存储设备的驱动程序分隔开。 在文件系统方面,linux可以算得上操作系统中的“瑞士军刀”。Linux支持许多种文件系统,从日志型文件系统到集群文件系统和加密文件系统,而且对于使用标准的和比较奇特的文件系统以及开发文件系统来说,linux是极好的平台,这得益于linux内核中的虚拟文件系统(VFS,也称虚拟文件系统交换器)。 文件结构 Windows的文件结构是多个并列的树状结构,不同的磁盘分区各对应一个树。Linux的文件结构是单个的树,最上层是根目录,其它目录都从根目录生成。不同的linux发行版集

Windows日志文件全解读

一、什么是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是Windows系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件,它记录着Windows系统中所发生的一切,如各种系统服务的启动、运行、关闭等信息。Windows日志包括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几个部分,它的存放路径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对应的文件名为AppEvent.evt、SecEvent.evt和SysEvent.evt。这些文件受到“Event Log(事件记录)”服务的保护不能被删除,但可以被清空。 二、如何查看日志文件 在Windows系统中查看日志文件很简单。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在事件查看器窗口左栏中列出本机包含的日志类型,如应用程序、安全、系统等。查看某个日志记录也很简单,在左栏中选中某个类型的日志,如应用程序,接着在右栏中列出该类型日志的所有记录,双击其中某个记录,弹出“事件属性”对话框,显示出该记录的详细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准确的掌握系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影响Windows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即时查找排除。 三、Windows日志文件的保护 日志文件对我们如此重要,因此不能忽视对它的保护,防止发生某些“不法之徒”将日志文件清洗一空的情况。 1. 修改日志文件存放目录 Windows日志文件默认路径是“%systemroot%system32config”,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改变它的存储目录,来增强对日志的保护。 点击“开始→运行”,在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回车后弹出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Eventlog”后,下面的Application、Security、System几个子项分别对应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统日志。 笔者以应用程序日志为例,将其转移到“d:\cce”目录下。选中Application子项

MSSQL2000中没有日志文件的数据库恢复方法

MSSQL2000 中没有日志文件的数据库恢复方法 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如果当时仅仅备份了 mdf 文件,那么恢复起来就是一件 很麻烦的事情了。 如果您的 mdf 文件是当前数据库产生的,那么很侥幸,也许你使用 sp_attach_db 或者 sp_attach_single_file_db 可以恢复数据库,但是会出现类 似下面的提示信息 ########################################################## 设备激活错误。 物理文件名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test_Log.LDF' 可能有误。 已创建名为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test_log.LDF' 的新日志文件。 ########################################################## 但是,如果您的数据库文件是从其他计算机上复制过来的,那么很不幸,也 许上述办法就行不通了。你也许会得到类似下面的错误信息 ########################################################## 服务器: 消息 1813,级别 16,状态 2,行 1 未能打开新数据库 'test'。CREATE DATABASE 将终止。 设备激活错误。物理文件名 'd:\test_log.LDF' 可能有误。 ########################################################## 当出现以上问题时,恢复的办法如下: A.我们使用默认方式建立一个供恢复使用的数据库(数据库名应该与要恢复 的数据库相同,如 test)。可以在 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 里面建立。 B.停掉数据库服务器。 C.将刚才生成的数据库的日志文件 test_log.ldf 删除,用要恢复的数据库 mdf 文件覆盖刚才生成的数据库数据文件 test_data.mdf。 D.启动数据库服务器。此时会看到数据库 test 的状态为“置疑”。这时候 不能对此数据库进行任何操作。 E.设置数据库允许直接操作系统表。此操 作可以在 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 里面选择数据库服务器,按右键,选 择“属性”, 在“服务器设置”页面中将“允许对系统目录直接修改”一项选中。 也可以使用如下语句来实现。

Ext3文件系统

EXT3文件系统 EXT2和EXT3是许多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本的默认文件系统。EXT基于UFS,是一种快速、稳定的文件系统。 随着Linux系统在关键业务中的应用,Linux文件系统的弱点也渐渐显露出来了;其中EXT2文件系统是非日志式文件系统,这在关键行业的应用是一个致命的弱点,EXT3文件系统弥补了这一缺点。 EXT3文件系统是直接从EXT2文件系统发展而来,目前EXT3文件系统已经非常稳定可靠。它完全兼容EXT2文件系统。用户可以平滑地过渡到一个日志功能健全的文件系统中来。这实际上了也是EXT3日志文件系统初始设计的初衷。 Ext3文件系统属于一种日志文件系统,是对Ext2系统的扩展。Ext3系统兼容Ext2文件系统,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不复杂。 Ext2是 GNU/Linux 系统中标准的文件系统,其簇快取层的优良设计使得Ext2系统存取文件的性能非常好,尤其是针对中小型的文件更显优势。 Ext3是一种日志式文件系统,日志文件系统比传统的文件系统安全,因为它用独立的日志文件跟踪磁盘内容的变化。就像关系型数据库(RDBMS),日志文件系统可以用事务处理的方式,提交或撤消文件系统的变化。由于文件系统都有快取层参与运作,不使用时必须将文件系统卸下,以便将快取层的资料写回磁盘中。因此每当系统要关机时,必须将其所有的文件系统全部关闭后才能进行关机。 如果在文件系统尚未关闭前就关机 (如停电) 时,下次重开机后会造成文件系统的资料不一致,故(所以)这时必须做文件系统的重整工作,将不一致与错误的地方修复。然而这一重整的工作是相当耗时的,特别是容量大的文件系统,而且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所有的资料都不会流失。 为了克服此问题,使用(便出现了)所谓的日志式文件系统 (Journal File System) 。此类文件系统最大的特色是,它会将整个磁盘的写入动作完整记录在磁盘的某个区域上,以便有需要时可以回溯追踪。 由于资料的写入动作包含许多的细节,如改变文件标头资料、搜寻磁盘可写入空间、一个个写入资料区段等等,每一个细节进行到一半若被中断,就会造成文件系统的不一致,因而需要重整。 然而在日志式文件系统中,由于详细纪录了每个细节,故当在某个过程中被中断时,系统可以根据这些记录直接回溯并重整被中断的部分,而不必花时间去检查其他的部分,故重整的工作速度相当快,几乎不需要花时间。 EXT3日志文件系统的特点 1、高可用性 系统使用了EXT3文件系统后,即使在非正常关机后,系统也不需要检查文件系统。宕机发生后,恢复EXT3文件系统的时间只要数十秒钟。 2、数据的完整性: EXT3文件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文件系统的完整性,避免了意外宕机对文件系统的破

查看系统操作日志

如何查看电脑使用记录 系统设置 : 怎样在日志里面记录用户地登陆、对文件地访问等信息? : "开始"—>"运行"—>""—>"计算机配置"—>"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审计策略"—>...b5E2R。 .看计算机在哪天运行过运行了多久! (系统安装在盘) 找到:\\文件里面有你自这个系统产生以来曾经工作过地时间,包括哪天开了机开机时间关机时间! 也可以进入控制面版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系统可以看到开机和关机时间. .看你最近运行过什么程序: 找到:\\下.里面有记录你曾经运行过什么程序,文件最前面地及为程序名,后面地执行代码不用理他!如果你没有优化过地话这里面保存地东西应该是非常有价值地!p1Ean。 .看你最近打开过什么文件(非程序)和文件夹! 开始运行

.看最近在网上做了什么…………等等 显示所有文件个文件夹,找到:\ \\ 目录你慢慢探索一下这个文件夹吧如果没有进行过磁盘清理或相关优化你所有记录可全在这个里面哦(包括你上网干了什么坏事可能还能有视频,图片罪证呢!呵呵)DXDiT。 .查看最近删除了什么:这就要用到硬盘恢复工具啦把你曾经以为彻底删除掉地东西都给你翻出来哈哈!! 相关软件(以下软件较旧,可以找相关新版地软件,自己去百度搜索吧). 文件大小:更新时间:下载次数:次软件星级:★★★ 可以即时地监测你地电脑,当你地电脑有改变地时候,它会立刻提示你,从而让你作出选择. 软件分类:系统监视操作系统:授权方式:试用版RTCrp。 文件大小:更新时间:下载次数:次软件星级:★★★ 可说是地加强版,有别于地一次只可以监控一个文件,可以监控一个文件夹中下地所有文件. 软件分类:系统监视操作系统:授权方式:试用版5PCzV。

Ext2格式分析

Ext2格式分析 1、Ext2磁盘数据结构 任何Ext2分区中的第一个块从不受Ext2文件系统的管理,因为这一块是为分区的引导扇区所保留的。Ext2分区的其余部分被分成块组(block group),每个块组的分布图如图所示。正如你从图中所看到的,一些数据结构正好可以放在一块中,而另一些可能需要更多的块。在Ext2文件系统中的所有块组大小相同并被顺序存放,因此,内核可以从块组的整数索引很容易地得到磁盘中一个块组的位置: 由于内核尽可能地把属于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块存放在同一块组中,所以块组减少了文件碎片。块组中的每个块包含下列信息之一: 1.文件系统的超级块的一个拷贝 2.一组块组描述符的拷贝 3.一个数据块位图 4.一个索引节点位图 5.一个索引节点表 6.属于文件的一大块数据,即数据块 如果一个块中不包含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就说这个块是空闲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超级块与组描述符被复制到每个块组中。 其实呢,只有块组0中所包含超级块和组描述符才由内核使用,而其余的超级块和组描述符都保持不变;事实上,内核甚至不考虑它们。当e2fsck程序对Ext2文件系统的状态执行一致性检查时,就引用存放在块组0中的超级块和组描述符,然后把它们拷贝到其他所有的块组中。如果出现数据损坏,并且块组0 中的主超级块和主描述符变为无效,那么,系

统管理员就可以命令e2fsck引用存放在某个块组(除了第一个块组)中的超级块和组描述符的旧拷贝。通常情况下,这些多余的拷贝所存放的信息足以让e2fsck把Ext2分区带回到一个一致的状态。 那么有多少块组呢?这取决于分区的大小和块的大小。其主要限制在于块位图,因为块位图必须存放在一个单独的块中。块位图用来标识一个组中块的占用和空闲状况。所以,每组中至多可以有8×b个块,b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块大小。例如,一个块是 1024 Byte,那么,一个块的位图就有8192个位,一个块组正好就对应8192个块(位图中的一个bit描述一个块)。 Ext2超块(super Block) Ext2超块中包含了描叙文件系统基本尺寸和形态的信息,是用定义在include/Linux /ext2_fs.h中ext2_supe_block数据结构描述的。文件系统管理器利用它们来使用和维护文件系统。通常安装文件系统时只读取数据块组0中的超块,但是为防止文件系统被破坏,每个数据块组都包含了它的拷贝。超块中的主要信息如下: Magic Number:文件系统安装软件用来检验是否是一个真正的EXl2文件系统超块。当前Exl2版本中为0xEF53。 Block Size:以字节记数的文件系统块大小,如1024字节。 Blocks per Group:每个组中块数目。当文件系统创建时此块大小被固定下来。 Free Blocks:文件系统中的空闲块数。 Free Inodes:文件系统中空闲Inode数。 First Inode:文件系统中第一个Inode号。EX配根文件系统中第一个Inode将是指向‘/’目录的人口。 ExT2组描述符(Group Descript) 每个数据块组都拥有一个描叙结构的组描叙符,它是定义在include/Linux/ext2一fs.h中的ext2一group—desc结构。组描叙符放置在一起形成了组描叙符表。每个数据块组在超块拷贝后包含整个组描叙符表。象超块一样,所有数据块组中的组描叙符表被复制到每个数据块组中以防文件系统崩溃。EX配文件系统仅使用第一个拷贝(在数据块组0中)。组描叙符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Blocks Bitm印:对应此数据块组的块分配位图的块号,在块分配和回收时使用。 Inode Bitmap:对应此数据块组的Inode分配位图的块号,在Inode分配和回收时使用。 Inode Table:对应数据块组的Inode表的起始块号。每个Inode用下面的EX佗Inode 结构来表示。

应用系统日志规范

应用系统日志规范 在应用程序中添加程序日志记录可以跟踪代码运行时轨迹,作为日后 审计的依据;并且担当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调试器的作用,向文件打印代码 的调试信息。本规定Jave EE项目必须使用Commons-Logging作为日志接 口封装,选用Apache提供的可重用组件Log4j作为底层实现。 1.日志命名规范 根日志(root logger)位于日志层次的最顶层,它的日志级别不能指派为空;不能通过使用它的名字直接得到它,而应该通过类的静态方法Logger.getRootLogger得到它(指root logger)。所有其他的日志可通 过静态方法Logger.getLogger来实例化并获取,这个方法 Logger.getLogger把所想要的logger的名字作为参数,一般取本类的名字作为参数。 2.日志信息级别规范 日志信息输出的优先级从高到低至少应分为五档,分别是Fatal、ERROR、WARN、INFO、DEBUG。这些级别用来指定这条日志信息的重要程度。在测试阶段可以打开所有级别的日志,系统上线后只允许输出INFO以上级别(含INFO)。 各级别的日志信息作用规定如下: 2.1致命(Fatal) 严重的错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如硬盘空间满等。这个级别很少被用,常暗含系统或者系统的组件迫近崩溃。

2.2错误(Error) 系统可以继续运行,但最好要尽快修复的错误。这个级别用的较多,常常伴随Java异常,错误(Error)的环境不一定会造成系统的崩溃,系统可以继续服务接下来的请求。 2.3警告(Warn) 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但需要引起注意的警告信息。这个级别预示较小的问题,由系统外部的因素造成的,比如用户输入了不符合条件的参数。 2.4信息(Info) 系统运行的主要关键时点的操作信息,一般用于记录业务日志。但同时,也应该有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可以记录再现缺陷的路径。这个级别记录了系统日常运转中有意义的事件。 2.5调试(Debug) 系统运行中的调试信息,便于开发人员进行错误分析和修正,一般用于程序日志,关心程序操作(细粒度),不太关心业务操作(粗粒度)。 系统出现问题时,必须抛出异常,在处理异常时记录日志,且日志级别必须是前三个级别(Fatal\Error\Warning)中的一种。 3.日志配置规范 所有的日志配置文件放在src目录下,编译时随同.class文件一同拷贝到(%webapp_HOME%)\WEB-INF\classes\目录下,这些配置文件必须采用properties文件的编写方法, commons-logging.properties文件用来指定commons-logging的实现为log4j,log4j.properties文件用来配置 log4j的所有参数,日志配置信息不得配置在这两个文件以外的文件中。

数据库日志管理

一数据库日志文件管理 SQL SERVER日志清除的两种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大家经常碰到数据库日志非常大的情况,在这里介绍了两种处理方法...... 方法一: 一般情况下,SQL数据库的收缩并不能很大程度上减小数据库大小,其主要作用是收缩日志大小,应当定期进行此操作以免数据库日志过大。 1、设置数据库模式为简单模式:打开SQL企业管理器,在控制台根目录中依次点开Microsoft SQL Server-->SQL Server组-->双击打开你的服务器-->双击打开数据库目录-->选 择你的数据库名称-->然后点击右键选择属性-->选择选项-->在故障还原的模式中选择"简单",然后按确定保存。 2、在当前数据库上点右键,看所有任务中的收缩数据库,一般里面的默认设置不用调整,直接点确定。 3、收缩数据库完成后,建议将您的数据库属性重新设置为标准模式,操作方法同第一点,因为日志在一些异常情况下往往是恢复数据库的重要依据 方法二: 如果日志文件过于庞大,使用数据库收缩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考虑使用以下的方法。 对数据库进行分离,分离后将日志文件改名,然后重新附加数据库,此时会提示没有正确的日志文件,不要管,在附加过程中会重新生成日志文件。 完成后,在数据库属性中重新设置日志文件的大小,可设置为5G,这样就把原来的日志清除掉了。 注意: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数据库分离时间点上的数据有影响,因此,如果出现问题,请重新恢复该部分数据。或者在停止业务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操作。 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里面收缩数据库日志 操作环境:Windows 2000 Server 简体中文版+ sp4、SQL Server 2000标准版+sp4 任务描述: 在企业管理器里面收缩数据库日志 以下为操作截屏:

任务十四:系统日志分析与服务器系统故障判断

任务14、系统日志分析与服务器系统故障判断 任务描述 日志对于安全来说,非常重要,他记录了系统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你可以通过他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受到攻击时攻击者留下的痕迹。 Lilo装载的时候,会逐步显示单词“LILO”,每完成一个特定的步骤显示一个字母。如果Lilo 在某个步骤失败了,屏幕上就显示到特定字母,以指示故障发生在哪里。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系统日志和服务器系统故障判断。 方法与步骤 系统日志分析:用vi等文字编缉工具打开相关的日志,从日志中分析各类事件。 服务器系统故障判断:在开机或重启的时候,计算机都会自动开始检测各类计算机硬件及其服务是否能正常运行和启动,在提示下有助于管理人员发现故障。 提示 Linux下的文件系统通常有两种,即日志文件系统和非日志文件系统,非日志文件系统在工作时,不对文件系统的更改进行日志记录。日志文件系统则是在非日志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文件系统更改的日志记录。 当Lilo装载的时候,会逐步显示单词“LILO”,每完成一个特定的步骤显示一个字母。如果Lilo在某个步骤失败了,屏幕上就显示到特定字母,以指示故障发生在哪里。 相关知识与技能 RedHat Linux常见的路径与日志文件: /var/log/boot.log该文件记录了系统在引导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就是Linux系统开机自检过程显示的信息。 /var/log/cron该日志文件记录crontab守护进程crond所派生的子进程的动作,前面加上用户、登录时间和PID,以及派生出的进程的动作。 /var/log/maillog该日志文件记录了每一个发送到系统或从系统发出的电子邮件的活动。它可以用来查看用户使用哪个系统发送工具或把数据发送到哪个系统。 /var/log/syslog默认RedHat Linux不生成该日志文件,但可以配置/etc/syslog.conf让系统生成该日志文件。 /var/log/wtmp 该日志文件永久记录每个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的启动、停机的事件。因此随着系统正常运行时间的增加,该文件的大小也会越来越大,增加的速度取决于系统用户登录的次数。 /var/run/utmp 该日志文件记录有关当前登录的每个用户的信息。因此这个文件会随着用户登录和注销系统而不断变化,它只保留当时联机的用户记录,不会为用户保留永久的记录。系统中需要查询当前用户状态的程序,如who、w、users、finger等就需要访问这个文件。 /var/log/xferlog 该日志文件记录FTP会话,可以显示出用户向FTP服务器或从服务器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