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2-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分与合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体会,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分解数量是6、7的物体,从而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6和7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彩色气球、圆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为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作了铺路搭桥的作用。"7"的组成,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希腊普罗塔尔说:"头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才是参与学习的动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教学程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小兔灰灰

课件演示:小兔的新房子,接着灰灰想与大家见面,但火车

来了,让学生将火车厢中的数字填写正确,也就是复习前一节2-5的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进入第二关)

1、接着,火车走了,灰灰手拿6个气球来了,进入新课。

我请了三名学生上前展示不同的分法,也从中体会到有序分法的重要性。再让学生根据这三种分法,说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和由一种分法可得出两种说法的推想意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法和书中的图,填写P36上面的空格,完成后指名回答,师相应板书。

然后在用多媒体出示灰灰的分法,借机带大家在回顾一下6的分成。

2、然后,通过“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找出几和几合成6。进而完成6的分与合教学。

3、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有序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动手操作,探究7的分与合

(1)同桌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灰灰解决了第一道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6 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师:知道了6的分与合,那么7的分与合又是什么呢?再来看看灰灰给我们出的第二道难题: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用7个圆片在桌上有序的分一分,再将分的结果写在P36下面的空格里。

完成后,指名板书7的分成式。

请同学说第一组分式是怎么分得到的,并根据回答用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

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几和几合成7,就此完成7的分与合。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想想做做第4题

我设计了,灰灰带大家去海边玩,发现螃蟹被黑魔仙施了魔法,不能动了,展开练习。让学生当一回小魔仙,解救螃蟹。

2、拍手游戏

游戏互动,让学生就一步巩固6、7的分与合。

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练中有乐,乐而见效。

四、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两周前,我们听了赵老师上的一节数学教研课《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就教材而言,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显得很枯燥,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赵巧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 —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生活中与7有关的话题,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归纳起来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直观生动的活动情境。课的一开始,通过用三角形拼小船”的情境,很直观的帮助学生展现了1只小船需要7个三角形,2只小船需要2个7的三角形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加法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并让学生根据表格说出1个乙2个7是14,21是几个7相加的和,28里面有几个7等等,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算式来源,也是编乘法口诀的基础,为后面学生编写乘法口诀作了很实在的准备。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 7 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表格填写

的结果和以前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而且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根据口诀的得数学生很快就编出7 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成功的,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接着教师在学生掌握7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观察比较各句口诀的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交流讨论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说说哪些口诀比较好记,使学生明白即使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3、重视练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知识处理方面,能够用“摘苹果” ,观察古诗词,以及找出《西游记》歌词的数字中隐藏的乘法口诀,算七星瓢虫的星星等趣味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 《 7 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整节课,赵老师创建了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 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是快乐的。 最后一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找规律背口诀时,我觉得还是看算式找规律更清楚些,便于学生比

“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一、说课的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2-33页的“6和7的分与合”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掌握0-10各数的读写法。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地掌握6、7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6、7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探索简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维及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本节课的教材编与"2-5"的组成相似,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6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交流,归纳出7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层练习的游戏形式对6与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六、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花朵、小棒、卡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评课稿听了郑**老师执教的《6和7的认识》,我收获良多,这节课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纵观整节课,郑老师的教学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教材、学生年龄和学习心理,把枯燥的数学教活了。这节课的亮点很多,下面我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活动情境有效、有趣。郑老师在这节课中创设了以解决“兔子、蝴蝶”带来的问题为活动情境,并以这个情境贯穿了整节课,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闯关,既有趣,又引人入胜,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新课标精神。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节课在教学6和7基数含义时,老师利用主题图“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通过让学生数一数的方式数出图中人、物品的数量,让数学更贴近学生。郑老师还注意挖掘主题图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老师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而紧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感受数学。郑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直观操作、观察来进行教学。整节课中,有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

入观察,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抽象提升6和7的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四、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对课堂纪律的调控。一年级的学生自主性差,注意力持久性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郑老师创设了以动物闯关游戏来激发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中能注意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画智慧花,比赛哪一小组又得到智慧花,“小眼睛看黑板”、“谁收小棒收得又快又安静”、“特别棒的习惯”等评价语,及时制止了学生爱动、坐不住的缺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为顺利完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外部条件。同时,老师还很注意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书写习惯、数数顺序习惯等。老师的语言也富有儿童化、趣味性,把学生的手指比喻成小小魔术棒,富有趣味。 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观察主题图部分,能加强对数数的指导,先数什么,添上什么就是多少,这样引导学生学会了按方位顺序和类别进行数数,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 六、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一项任务,郑老师都是及时热情地予以肯定和鼓励,如“真是聪明的孩子”、“很会学习的孩子”等,孩子们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数主题图的方法,老师能引导学生逐步从无序到有序,重视学法的指导。我是这样想,能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来数数,先数前面5个学生,加上老师是6,再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就是7;也可以先数前面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分与合”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2-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分与合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体会,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分解数量是6、7的物体,从而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6和7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彩色气球、圆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6、7的分与合 教案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手动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2、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谁能告诉我3的分与合 是什么?5的分与合是什么?2的分与合是什么?4的分与合 是什么呢? 同学们回答的真棒。今天,我们学习6、7的分与合。 2、板书课题:6、7的分与合。 二、学习新课 1、6的分与合 同学们,今天,小白兔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6个气球和一个问题,一起来看屏幕。 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分在两只手里,可以有几种分法呢?动手分一分。

好,同学们动手能力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噢,一手拿一个,一手拿5个。谁知道小朋友是把6分成了几和几? 指名说,并板书: 1 仿上学习6的其它分合式 2、7的分与合 茄子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非常高兴,奖励每个人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两堆吗?有几种分法?分一分,填一填。 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边分边填结果。 一起观看电脑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分的。 提问:这是把7分成了几和几? 板书: 7 7 7 1 6 2 5 3 4 7 7 7 6 1 5 2 4 3 齐读分合式 仿上进行7的其它分合式 三、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1 茄子老师看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奖励大家6张点子图,看屏幕。 提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 同学们动手连一连,集体订正答案。 2、想想做做——2 扁豆老师也想考考大家,带来了6张数字卡片和一个问题, 你能解决吗?

6、7的分与合_教案教学设计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2~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个,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10以内数的加和减打好基础。教材分2~5的分与合、6~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三段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分与合”三段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9的分与合恰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并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总结出7的组成。而8、9的组成则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进一步体会分与合。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对口令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教学难点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把三种分法按顺序排列,找到每种分法有几种说法,都是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在自我尝试中主动学习。]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提问:茄子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6、7的认识》评课稿

《6、7的认识》评课稿 有幸听到两位老师组织的《6、7的认识》这节课,《6和7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6和7的认识”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而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会写等,但在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的背景下,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不同教学风格的数学课,虽然设计不同风格不同,但效果很好。两位都师都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一年级学生,至始至终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很好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经历了这次教研活动让想起了几点问题。 一、把数学课上的简单些,说的更确切点是给数学课瘦身。把复杂的课上的简单些,简单的课就要上的有厚度有深度,哪些环节可以瘦,哪些不可以瘦呢?引起我们深思。我个人认为给数学课瘦身,首先我们要认真解读本课教学目标,所处的地位,作用、前后联系,同时更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认知

水平等,对于6、7的认识,数数,比较大小写等,学生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学前时也有过学习。所以在这些环节是不是可以做适当的瘦身。但6、7的基数的意义和序数的意义,虽然之前0-5的认识中有所接触,但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区分基数与序数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环节的教学要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今天的两节课中并没有重点体现出来。 二、纵观这几节课,我个人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了,但生生互动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在减少。这是不是瘦身。 三、这两节课中有几个细节似乎值得思考。如:吴老师在教学数6个圆时,问学生:你是怎么数的,几个学生回答后。师引导读法,并总结:刚才老师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强调这样才不会数丢。我们说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老师这样的数法固然是好的,但细想一下,除了这种数法之外还有其它数法吗?如从左往右再从下往上等是不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更何况如果以后出现不同的图形是不是用这种办法就行?这样似乎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马老师教学断尺找出0、1、2、3、4、5、6、7这一环节时,我不明白,断尺在这里到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出示断尺?马老师在奖给学生6颗星后,简单渗透基数序数的知识后马上出示金鱼图解决同样的问题。奖给学生的6

得数是6和7的加法评课稿

得数是6和7的加法评课稿 得数是6和7的加法评课稿 最近有幸听了英老师的《得数是6、7的加法》一节课,下面我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1、课堂语言富有激励性。 英老师的语言相当精彩、生动。每次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英老师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再好好想想;噢,是这样的;你现在明白了吗…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上来了,上课也就敢于发言了,课堂生机勃勃。 2、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英老师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意后让学生自己提问再让别的学生来解答;让同桌互说1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意思1+5表示什么意思;在齐读1+5=6和5+1=6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学生既参与进来,课堂纪律又得到了保证;还有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都给予一定的评价,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样即使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想参与到学习中来了,上课教学面也广泛了。 3、课堂教学有层次感。 英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逐步掌握重点和难点。从例题入手,教会学生一般的得数是6和7加法,然后以

练习巩固得数是6和7的加法,最后以开放题,□+□=6和□+□=7结束,并且在教学前者时是让学生自己说,没有提出要求,在教学后者时要求学生按次序说出全部。 一堂课上,我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学生学得开心,老师同样也开心,一举两得。 但是在最后的练习部分,教师似乎说的有点含糊,没有清晰讲清。 随后又听了姜雪萍老师的一节课,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课的开始进行了6和7的分成与合成的练习,能让旧知识成为新内容学习的基础。钱老师以植树劳动导入本课新授教学,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从而根据不同的图意列出相对应的加法算式,使学生认识到5+1=6、1+5=6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把5个和1个合起来或把1个和5个合起来,都可以算出“一共有q多少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试一试”通过由青椒红椒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的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看图片、独立思考等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完成“想想做做”1,2两题,学生已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在前面的铺垫基础上,孩子们能够直接反映出加号前后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接着钱老师设计了一些巩

一年级数学:6、7的分与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6、7的分与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2~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个,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10以内数的加和减打好基础。教材分2~5的分与合、6~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三段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分与合”三段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9的分与合恰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并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总结出7的组成。而8、9的组成则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进一步体会分与合。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对口令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教学难点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 7的分与合公开课教案

6 7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6、7的分与合。 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动物乐园要就行一次智力大比拼游戏,他们给老师寄来了邀请函,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参加,但是想要参加这次活动,小朋友们需要顺利闯过第一关。现在同学们一起回答:5可以分成3和几,2和2合成几,2可以分成1和几,4和1合成几?小朋友回答地又快又响亮,看来小朋友对2 3 4 5的分与合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6 7的分与合。 我们来看大屏幕上,小朋友手里拿了6只气球,如果让你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6的分与合 1.我们可以用圆片代替气球,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6个圆片,同桌的小朋友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看看6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上来分一分,并且说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不同的分法,并注意突出分的顺序,引导找出有联系的分法)大家一起读一读。 2.现在我们已经把6的分成都写出来了,同学们看看这些稍微有点多,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按照6分成的第一个数来记,6可以分成1和几,2和几.....)还有什么方法?(6可以分成1和5我们可以想到什么?6可以分成5和1,这一对是双胞胎....) 3.现在我们把书本打开36页,看看书上的分的和我们一样吗?

4.刚刚我们知道了6可以分成几和几,那么几和几合成几,你们知道吗? 教学7的分与合 1.刚刚我们通过6个圆片学会了6的分与合,现在我们再从学具盒里再拿出一个小圆片,看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圆片。 2.现在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将7个小圆片分成两堆?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想想怎样分可以一个都不漏?请同学们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书本36页的下面。 3.汇报交流,让学生观察分的顺序,并板书。 4.怎样才能方便的记住7的分与合?(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一题) 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他奖励给同学们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数字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出:几和几合成6,就把这两张连起来)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二题) 豆荚老师也有一道题要考考小朋友,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7,在课本上连一连。 按照顺序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7.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三题) 4.找一找(想想做做第四题) 看着我们玩的那么起劲,一群小螃蟹也来凑热闹了,他们想用大钳子和我们做游戏。仔细观察,他们身上还有数呢,你们发现了什么?(两只钳子上面的数合起来就是蟹身上的数。 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7页

《得数是6、7的加法》评课

《得数是6、7的加法》评课 最近有幸听了李老师的《得数是6、7的加法》一节课,下面我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1、课堂语言富有激励性。 李老师的语言相当精彩、生动。每次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李老师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再好好想想;噢,是这样的;你现在明白了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上来了,上课也就敢于发言了,课堂生机勃勃。 2、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李老师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己看图说意后让学生自己提问再让别的学生来解答;让同桌互说1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意 思?1+5表示什么意思;在齐读1+5=6和5+1=6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学生既参与进来,课堂纪律又得到了保证;还有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都给予一定的评价,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样即使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想参与到学习中来了,上课教学面也广泛了。 3、课堂教学有层次感。 李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逐步掌握重点和难点。从例题入手,教会学生一般的得数是6和7加法,然后以练习巩固得数是6和7的加法,最后以开放题,□+□=6和□+□=7结束,并且在教学前者时是让学生自己说,没有提出要求,在教学后者时要求学生按次序说出全部.

一堂课上,我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学生学得开心,老师同样也开心,一举两得。 但是在最后的练习部分,教师似乎说的有点含糊,没有清晰讲清。 随后又听了姜雪萍老师的一节课,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课的开始进行了6和7的分成与合成的练习,能让旧知识成为新内容学习的基础。钱老师以植树劳动导入本课新授教学,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从而根据不同的图意列出相对应的加法算式,使学生认识到 5+1=6、1+5=6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把5个和1个合起来或把1个和5个合起来,都可以算出“一共有q多少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试一试”通过由青椒红椒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的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看图片、独立思考等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完成“想想做做”1,2两题,学生已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在前面的铺垫基础上,孩子们能够直接反映出加号前后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接着钱老师设计了一些巩固练习。看一道算式,学生说另一道算式的得数,学生对成组记忆掌握较好。我觉得姜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6 7的分与合》教案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6、7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掌握6、7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难点:掌握6、7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 投影,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4可以分成几和几?(要有规律,语言要完整。如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 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同桌互说。 2.数数:从1数到10。 二探究新知 1.学习6的分与合。 (1)课件显示三个小学生,每人都拿着6个气球,然后教师提问:6个

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分? (2)同桌互相商量,想想办法。 (3)集体交流。 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说说,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成6。 启发思考:看到了1和5合成6,你想到了什么? 请把你知道的填在里,然后同桌互查,看看是否正确。 教师指名表述:5和1合成6,6可以分成5和1。 (4)6还可以怎样分?看第2个学生手中的气球,把6分成了2和4。 引发思考:这次把6分成了几和几? 自己填,用语言表述。 教师巡视,针对问题进行辅导。 (5)6个气球还可以怎样分呢?看第3个学生手中的气球,请学生根据图片,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说一说,谈一谈。(可以同桌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合作) 2.学习7的分与合。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大家相互看看每个人拿到的是否正确。 投影出示7个○,教师说要求,把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2)小组合作,分一分。(有几个人要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不能都一样,不能重复)分好后填。 (3)小组汇报结果。

一年级数学《8、7、6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8、7、6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8、7、6加几》评课稿 听了施老师执教的《8、7、6加几》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体: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具体评议如下: 1.温过之新,导入新课。教师借助9+几的旧知引入8、7、6加几。凑十法的重点非常突出。 2. 教学的重点难点非常突出,训练比较到位,特别注重学生口述算理的训练。通过:指名说,全班一起说算理等办法,让学生扎实,到位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在课堂上,老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和作业情况,并适时加以分析,纠正。让学生能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巩固强化。 3. 在教学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旧知的迁移,学习新知。在教学中,教师也注重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感知和归纳,为学生理清思路,以便让学生更快,更系统地掌握新知。同时,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的情况,大加肯定。意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4.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教师在讲完8加几的例题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分一分,凑一凑,算一算”的过程写出来。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表述算理的基础上,施老师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在交流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并且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一年级数学《6、7、8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6、7、8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6、7、8加几》评课稿 活动形式:听评课 主讲人:施老师 评课人:孙建磊 主题: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 时间:2014-12-11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 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6和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6和7的分与合,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1.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6和7的分与合。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分与合,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小圆片,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可以说教学6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察与思考获得的,而7的分成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历一个类推的过程。 2.在读与记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引出7的分成后组织排一排,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我擦除了7的分与合的一些数字,在分的部分中仅留下6、5、4这些数字,根据留下的数字去记一记;然后把这些部分中的数字全部擦除,再让学生记一记;最后让学生说说除了这样一对一对记,还可以怎样来记呢?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记忆,感受到有序的重要性。 3.有趣的练习巩固6和7的分与合。 在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的游戏活动,我拿出6(7)方块,现在把这些方块分成两部分,出示左手的一部分后,让学生猜一猜,右手有几个方块呢?学生要想胜利完成游戏,一必须要学会观察,二要熟练应用6、7的分成。 而想想做做的第5题,通过“哪两层木头合起来是6根?哪两层合起来是7根?”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木头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有序说出所有的可能。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练习安排由连线、游戏、应用三个层次的练习,逐渐让学生感受到有序与类推的重要性,体会到6、7分合的应用价值。

pep7unit6评课稿

评PEP7 Unit6《How do you feel》第一课 一、教学特色(亮点): (一)教学创景兴趣导入 林老师十分重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紧紧围绕着“feeling”这条主线,构思巧妙,把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句子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培养了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并能融会贯通。 (二)互动课堂活力四射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在英语课堂设计上要高度注重互动性。林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师生间相互讨论母亲的feeling和自己的feeling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子。除此之外,林老师也重视生生间的互动。比如让大家一起谈论Sarah 与猫遇到不同情景时的感受。 (三)活动多维铺路课堂 本节课中,林老师设计了听歌谣,想象、写小诗等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证,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再精彩华丽的课堂,如果没有教学效果,那么等于是“0”。林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有效、高效的课。有效性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1.整合了有效的教材,为高效课堂奠基。林老师这节课是结合了很多之前学过的知识,尤其在本节课的开头knowing about mother 这个环节,复习了描写人物的外形,工作,工作地点,兴趣爱好等词汇及句型,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方面,学生可以掌握以下单词:angry, afraid,ill,worried,sad, happy;能够听懂、会说,读懂Let’s learn的内容,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流和运用;能够听懂、会说、读懂、书写Write and say.的内容,用They are happy. She /He is worried/sad/ afraid…等描述他人的情感。在情感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再次感受母爱,更能理解母亲。 二、教学建议(探讨) 本节课的make a poem 这个环节可否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然后在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小诗时,可以投影出他们写的小诗,如果有合适的伴奏音乐的话,可以在学生边读边放音乐。同时也可以要求有表演欲望的孩子,可以边念诗,边把自己对于不同的天气产生的不同的情绪表现起来。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得更好! Work hard and think it over, I’m sure we can do better! 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分与合》备课教案

6、7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掌握6、7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难点:掌握6、7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 投影,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4可以分成几和几?(要有规律,语言要完整。如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 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同桌互说。 2.数数:从1数到10。 二探究新知 1.学习6的分与合。 (1)课件显示三个小学生,每人都拿着6个气球,然后教师提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分? (2)同桌互相商量,想想办法。 (3)集体交流。 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说说,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成6。 启发思考:看到了1和5合成6,你想到了什么? 请把你知道的填在里,然后同桌互查,看看是否正确。 教师指名表述:5和1合成6,6可以分成5和1。 (4)6还可以怎样分?看第2个学生手中的气球,把6分成了2和4。 引发思考:这次把6分成了几和几?

自己填,用语言表述。 教师巡视,针对问题进行辅导。 (5)6个气球还可以怎样分呢?看第3个学生手中的气球,请学生根据图片,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说一说,谈一谈。(可以同桌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合作) 2.学习7的分与合。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大家相互看看每个人拿到的是否正确。 投影出示7个○,教师说要求,把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2)小组合作,分一分。(有几个人要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不能都一样,不能重复)分好后填。 (3)小组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并板书三种情况: 看着这三种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说出:看到了1和6合成7,想到了6和1合成7。 看到了2和5合成7,想到了5和2合成7。 看到了3和4合成7,想到了4和3合成7。 教师在每种旁边板书出相应的分与合。 (4)引导学生讨论7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一是按数的顺序记,二是记住前3个,推想出其他3个)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可以三个人一组,一人拿数字卡片,其他两人说数的分与合,如学生甲拿6,学生乙:“我说2。”学生丙:“我说4。”学生乙:“2和4合成6。”学生丙:“4和2合成6。”接下来学生乙与学生丙互换说,学生丙:“我说5。”学生乙:“我说1。”学生丙:“5和1合成6。”学生乙:“1和5合成6。” 三个人相互交换再练。 2.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出示第一只小螃蟹,让学生观察它身上的数有什么关系,是1和5合成6。

和解决问题评课稿

和解决问题评课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6和7 解决问题》评课稿 中和街道中心校:熊娅听冉小红老师《6和7 解决问题》这一课后,我有以下感触: 冉老师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能运用多媒体课作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应用题教学中能用三句话着重训练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这对于后续应用题教学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有一定的好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了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构成了最简单的一道应用题。教学刚开始时,问题由老师提出,这是合理的。因为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提问题,有了这样的铺垫,之后由学生来提问题也变得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即当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数学问题后,再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冉老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说三句话的形式多样,不单一,是整堂课中我最欣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巩固练习的四幅图:分别有先指名说一说,再由一个小组开火车训练说三句话;谁会说就上来说一说,再由会说的站起来一齐说一说;同桌先说一说,再选代表下来说给大家听;全班一齐说等等。如此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说一说,已经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最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这样的教学形式也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学中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加法的含义。如反复训练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来算?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在练习中,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 冉老师注重对学生听的训练。表现在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会问,你听懂了吗?(生答:听懂了)请你再说一说;他(她)刚才说的有没有不对的地方?你能比他(她)说得更好吗?当学生说得通顺时,会夸奖表扬,你刚才听得真仔细…… 但是关于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课堂中听到一位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时,他的答案是从图中数出来的,不是按照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的,老师对他的算法似乎不太满意。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在刚开始计算时,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如从图中直接数出来,接着往下数的方法,用数的组成与分解来算等,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最后应该对算法加以优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能看出冉老师的数学功底很深,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