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我校晨跑现象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我校晨跑现象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我校晨跑现象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我校晨跑现象

国家从政策角度规定文件和下发通知,提倡大学生晨跑,目的就是要大学生不仅拥有“好头脑”还要拥有“好身体”!国家发布这样的好政策,各大学自然普遍响应。于是,各省市大学便都组织本校学生晨跑起来了。

我校在“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下,也积极的组织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开展晨跑运动。伴随着晨跑而来的也有一项称之为“打卡”的制度,即去参加晨跑的必须在机器上进行打卡,否则视为未打卡。换句话说,只要晨跑卡上有记载即视为参加了晨跑。

我在这里倒是想问下,到底是要我们参加晨跑呢,还是想要我们只是应付形式的去打卡呢?在这里我想说下,我见到的几种“打卡”的现象:

一、寝室派代表轮番打卡。一个寝室几个人,每周一次都还轮不到,但是每天都能记载参加了晨跑,参加了我们的阳光体育。

二、男生寝室或是女生寝室代为打卡。有些同学喜欢睡懒觉,而有些同学习早起去晨读,于是早起的同学义务为晚起的同学打卡。

三、校外买机器或是租机器打卡。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也不得不提一个问题,好好的晨跑,怎么就不再跑了呢?我想,原因可有如下几点:

(一))政策宣传不全面,思想工作不到位。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为了所谓的体育成绩和打卡学分才被迫参加,而非出于真心参加啊晨跑。为此,大学体育教学部不应该学生事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在认识到晨跑的重要性下盲目开展。

(二)天气太冷,时间要求太长。怎么这么说呢?如今已是寒冬,学生们却被早早被叫起,冒着刺骨寒风却还要跑30分钟的晨跑锻炼,一般人身体确实受不了。

(三)人数太多,打卡机器太少。前面几次我去的时间有点稍晚,发现我前面的排起的队伍有10几米,我就等着打卡,等的时间跟跑步的时间基本是持平的,远远达不到效果。

(四)制度趋于形式化,冷落人心。我校中参加各种院队是免于打卡,参加裁判员培训是免于打卡,参加俱乐部是免于打卡,这使得那些早早起床的同学在心理上有一种极不平衡的心理。

学校多与学生沟通,真正把“晨跑”当成一项事业来抓,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会自愿的参与起来的。那么,到那个时候晨跑才会在大学生心中和行动中真正落实开来,变“要我跑”成“我要跑”!

高中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指导:分类及写作方法

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从试题所给的材料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类: 1、正面材料。如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山东卷莫言在被“咬”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认 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广西卷捡手机者认为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这类材料感情倾向明显,彰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此材料作为正面材料,考生可把它作为一般议论文来写。(先立后破)以2013全国课标Ⅱ卷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 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对此,我们可从以下思路构思立意: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 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确实如此,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关系才能变得融洽,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就事论事、略写) 第三步:分析、阐释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②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③清华朱令案;④网友给同室的大学同学发短信感谢:“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要成才,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其之于社会的作用,恐怕是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不惜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让我们用尊重、理解和包容,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略写) 2、反面材料。如浙江卷三句话(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注: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都是对童心的论述,并且共同揭示了一个社会现实——少男少女的心灵在提前硬化。而材料的背后又具有明显的感情倾向,那就是“世界一旦失去这个伟大的孩提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所以材料对世界失去这个伟大的孩提王国的社会现实是充满着否定态度的。 此材料作为反面材料,考生可采用“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来行文立意。 第一步:开篇引述材料。英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剖析其谬误,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是的,为什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是通过各种园林要素之间的组合并使其与周边的环境 和谐统一来达到美学享受的园林建设。在空间美学的指导进行园林景观设计,遵 循形式美的造园原则,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此来改变现代社会美的内涵被 严重削弱的现状,丰富美的表现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美的艺术。 【关键词】美学;园林景观;景观设计;艺术 前言 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与传统的景观设计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老一辈景观设 计师在设计时都会选择具有潜质的地域,通过锦上添花式的设计,使原本就具有 造园价值的地块变得更加艺术和完善。当代设计师面临着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 圾场或者其他的一些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地块,通过治疗伤疤的模式进行恢复良性 发展,形成全新的自我修复能力及具有观赏、游览等功能的区域。 1.我国当下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造园记忆堪称奇迹,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园林 景观,成为了我国乃至是世界所共有的宝贵财富。但是,我国当代的园林景观设 计却没有继承到先辈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形式上过于单一、设计风格上太过谨慎,而且因为过于重视材料的运用以及装饰的丰富性而使得景观的人工痕迹明显;其次,在设计上缺乏创新性,一旦出现了较为成功的创新设计,很快就会被大量引用、仿造,使得景观园林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个性化;再次,不重视实地考察,缺乏务实性和落地性,有些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没有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就根据地图及地形的图纸进行设计,导致设计的图纸往往脱离实际,落地性较差等。 2.美学与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关系 2.1现代美学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渊源 设计与艺术是不分家的,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正如20世纪的美国景观 设计师汤姆林逊在其著作中提到的“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园林设计的精髓表现在对同时期艺术、哲学和美学的理解”。因为艺术总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是对当时的社会形态的艺术表现,所以,时代背景造就了其时代的艺术风格,而艺术风 格又会影响着那一时期的所有艺术创造活动。园林景观设计作为艺术创造活动的 一种特有形式,其设计手法与表现形式等都与当时的艺术风格,也就是其美学思 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园林基本都是当时社 会发展以及绘画、雕塑等艺术的间接体现;当代社会的国外景观设计中可以找寻 到抽象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等思潮的痕迹;而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 往往逃脱不了国画、书法等的影响,这既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致敬,也是对于 民族性的体现。 2.2园林景观设计艺术中美的衡量标准 2.2.1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在同一个园林景观中各构景要素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一致性,不能出现 太过突兀的改变,以免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但是也不能过分一致,否则就会显 得沉闷。所以,要在整体统一的基础上寻求变化,遵循多样化统一的原则,实现 各要素间的协调统一性。而且,不光各要素之间要协调统一,构园要素还要与周 边的环境保持一致,以最终达到给人以愉悦感和美的享受的造园艺术设计。 2.2.2设计的平衡性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 导言 当意识获得了个别的意识自身即是绝对的本质这样的思想时,意识便返回到了它自身。对于苦恼的意识来说,自在的存在乃是它自己的彼岸。但是这个意识的运动已经使它在自身中得到了这样的变化:它将充分发展了的个别性,或者说,将现实的意识这个个别性,当作它自己否定物,即当作和它对立的极端;或者说,它将自己的自为的存在发挥出来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并且,就在它的这个运动中,意识也自觉它与这个共相或普遍的东西已形成了统一,这个统一在我们看来,不再落于意识以外,因为被扬弃了的个别的意识就是这个普遍的东西,同时,因为意识既然保持自己于它的这个否定性之中,这个统一对意识自身而言就是它的本质,意识的真理性即是在具有绝对分立的两极端的推论过程里表现为中项的那个东西,它对不变的意识表示个别的意识已经否定了自己,而对个别的意识则表示不变的意识已不再是它的一个极端,而已与它和解为一。这个中项就是直接认知两极端并联系两极端的统一,它对意识因而对自己所表述的关于两极端的统一的意识,就是它自己即一切真理这个确定性。 〔Ⅰ.唯心主义〕 自我意识既然就是理性,那末它一向对于他物〔或对方〕的否定态度就转化而为一种肯定态度。在过去,自我意识一向所关涉的仅是它的独立和自由,为了拯救和保持其自身,曾不惜以牺牲世界或它自己的实在性为代价,将这两者都当作它自己的本质的否定物。但是,现在作为理性,本身既有了保证,它就感觉到自己与它们之间有了和平,能够容忍它们;因为它现在确知它自己即是实在,或者说,它确知一切实在不是别的,正就是它自己;它的思维自身直接就是实在;因而它对待实在的态度就是唯心主义对待实在的态度。当它采取这种态度以后,仿佛世界现在才第一次成了对于它的一个世界;在此以前,它完全不了解这个世界;它对世界,有所欲求,有所作为,然后总是退出世界,撤回自身,而为自己取消世界,并将作为意识的它自身也一并取消——将关于世界即本质的意识以及关于世界的虚无性的意识,一并予以取消,予以否定。现在,在它的真理性丧失了坟墓,在它的实在性否定了它对自己的否定,而意识的个别性成了它自身的绝对本质以后,它才第一次发现世界是它自己的现实世界,它才对世界的持续存在感觉兴趣,至于以前,它的兴趣只在于世界的消失。因为世界的持续存在对于它来说现在成了它自己的真理性和现在性;它确知只在这里才经验到自己。 理性就是意识确知它自己即是一切实在这个确定性;唯心主义正就是这样地表述理性的概念的。作为理性而出现的意识直接地自身具有这种确定性,同样地,唯心主义也直接地表述着这种确定性:我即是我,意思就是说,作为我的对象的“我”是唯一的对象,是意识到再没有其他任何对象存在的对象,它即是一切实在与一切现在;它既不是一般的自我意识里的那种对象,也不是自由的自我意识里的那种对象,前者只是一个空虚的一般对象,后者只是一个从其他还与它并存着的对象那里退回自身的对象。但是自我意识不仅自为地是一切实在,而且自在地是一切实在,它之所以既是自为的又是自在的实在,是因为它变成了这个实在或更确切地说证明了自己是这样的实在。它循着这个道路证明了自己:首先,作为自在的存在的他物,消失自己于意谓、知觉和知性的辩证运动之中;然后,仅为自我意识而存在的他物,为自我意识而消失自己于通过主奴意识的独立、自由思想、怀疑的解除、分裂的意识的绝对解放斗争种种过程的一种运动之中。于是有两个方面先后出现,在一个方面中,本质或真理对于意识具有存在的规定性,在另一方面中,本质具有只为意识而存在的规定性。但是这两者归结为一个真理,即:存在的或自在的东西只于它为意识而存在时存在,而那为意识而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自在的存在。达到了这个真理的意识是已经走过这条道路的,而当它直接地出现为理性时,它却已经忘记这条道路,或者说,这个直接出现的理性只作为这个真理的确定性而出现。它只保证它即是一切实在。但并不理解这个保证,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邓晓芒* 摘要什么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 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很早就想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做一番全面的清理和研究。90年代初,当我写思辨的张力时,就已经接触到对精神现象学中一些段落的分析,从那时候起我就萌发了想要对这部巨著加以详细考察的欲望,并在由杨祖陶老师为我的书所写的序言中作了预告。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预告中的精神现象学研究还没有问世。经常有人问我这项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我都只好愧对,或者以时间太紧、无暇顾及来推托。的确,多年来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手伸得太长,以至于几乎忘记了自己当初所立下的誓言。 最近终于有机会来兑现这项20年的夙愿了。上学期我在武汉大学讲授康德哲学的课告一段落,完成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句读,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康德著作未能一一解读(如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但毕竟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全貌(三大批判外加一个基础的逐句讲解)。考虑到时间已经不多,我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我最有兴趣和体会的事情上,所以我下决心暂时放下康德哲学,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部最难读的天书进行一次集中的攻关,即做一次逐句解读(我称之为句读)。当然,句读不等于就完成了研究,它只是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入门。我们中国人在研究西方哲学经典时常常过于急躁,读到人家一两句语录就联系到我们古已有之的思想和说法,于是大加评价和发挥。这也是我们总是入不了西方哲学最经典的著作之门的原因。我主张,在今天,只有能够句读的人才有完全的资格评价和发挥一部哲学著作的思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说明你真正读懂了。当然,这也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以往,只须浅尝辄止就可以充当介绍人了。 本句读的时间我预计将至少花上5年,即10个学期的连续课堂讲授,按照这个速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试析_精神现象学_中黑格尔的实体观_张长明

广东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  试析《精神现象学》中 黑格尔的实体观 张长明 柳祥美 [提 要]实体是我们了解黑格尔哲学,乃至了解整个西方近代哲学的重要概念。黑格尔的实体观直接源于近代哲学关于实体和主体的学说,他认为实体与主体具有同一性,实体是能动的主体,实体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真理是由实体到主体及实体与主体的统一。主体与实体在黑格尔那里,已经不完全是近代哲学知识论路向上的含义,而更多地具有了现代生存论路向的意味。虽然他并非是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实现实体与主体的同一,而是把两者的同一描述成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但它还是把哲学推向了新的高峰。正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说,现象学隐藏着一切批判的要素———尽管是以精神的形式出现。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关键词]实体 主体 真理 [中图分类号]B51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6)05-0080-04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代表和完成者是黑格尔(1770-1831)。他把康德,费希特哲学中“理性”的能动性思想融入自己的体系,克服了康德割裂理性与感性关系的错误,吸收了谢林哲学中“绝对”所表现出的客观必然性思想,批判了谢林“绝对”中的非理性主义错误,提出了一个他认为兼容二者之长的概念———“绝对精神”,它既是实体又是主体,自在而自为,它是万物的最初原因和内在的本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他的表现。黑格尔从他的绝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自在而自为的规定出发,把自己哲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绝对精神自己发展的历史,基本任务是对其发展的阶段和内容在必然联系的概念式的把握。黑格尔说:“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这乃是绝对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①而马克思也指出:“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过程,了解为绝对的人格。这种了解方式就是黑格尔方法的基本特征。”②可见,实体这一概念,对我们了解黑格尔哲学,乃至了解整个西方近代哲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实体自身的演变史。哲学家们对实体的关注从未中断过。实体范畴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在《斐多》中指出,“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只是

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

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 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 ——读《精神现象学》有感 临八1704 张益浩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第一部纲领性的哲学巨著,标志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成熟。马克思高度赞扬该书的成就,称其为:”黑格尔全部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在这个寒假,我粗略阅读了全书,稍微仔细地阅读了该书的序言。该书思想之深邃,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也仅仅是门外汉的一点点收获,实际上连门槛都没有摸到。选用的资料为中南图书馆所藏的贺麟、王玖兴翻译版本及邓晓芒教授所著《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一卷》。 初次阅读时,我明显感受到极为吃力,阅读每一页仿佛都是艰难的爬涉。我个人总结原因有二: 一是书中有大量超脱日常生活的术语。西方哲学原典,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甚至在培根、斯宾诺莎时期都比较通俗易懂;在康德时期,由于大量术语的使用,原典变得不那么亲民了;在黑格尔手上,哲学彻底超脱日常的表述,成为了学术殿堂的专属。但也正是术语意识的加强,可以让读者时刻感受到”哲学范畴”的存在。这一点也被国内译者们准确地抓住了。比如贯穿全书的”Dasein”一词,即”生活、存在”.但显然在本书中,该词不是日常我们所说的”生活”,翻译为”定在”,虽然为阅读增加了难度,但是保持了该词在原

文中的术语感,时刻提醒着读者此处有一个”范畴”. 二是黑格尔的行文。首先,黑格尔行文之枯燥是闻名遐迩的。我们在看《蒙田随笔》、《培根谈人生》、罗素《幸福之路》之类的书籍时,往往惊叹于其精妙的譬喻,活泼的文采,换句话说,就是接地气。反观《精神现象学》,看着看着真是令人昏昏欲睡。我举一段作为例子: ”……只因为它外在地被应用于不同的材料,就获得了一种无聊的外表上的差别性。如果理念的发展只是同一公式的如此重复而已,则这理念虽然本身是真实的,事实上却永远仅只是个开始。如果认知主体只把唯一的静止的形式引用到现成存在物上来,而材料只是从外面投入于这个静止的要素里,那么这就象对内容所作的那些任意的想象一样不能算是对于上述要求的满足……” 其次,阅读此书的方法和阅读其他哲学书籍完全不同。我们常常默认,一本哲学书籍写的观点,便是作者所持有的观点。比如在序言中,抛出来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用到的方法、与前人观点的比较等,而在正文中便详尽地叙述论证。现在做科研、写论文也是如此,筛选文献时先从Abstract下手。然而,在《精神现象学》这本书中,可以说每一句话都不能当真。”真理”一词,在全书中出现过太多次,但每当你看到黑格尔提炼出所谓”真理”,以为走进了真理的天国时,那恰恰是被否定的开始。 有人肯定要说了,我阅读哲学书籍,不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吗?如果全本书每一句话都不值得相信,那这本书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我

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指导

公 开 课 记 录 授课时间:2016年3月3日第三节授课人:王宇清 班级:岳西县汤池中学302班

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分清社会现象型材料作文与阐释型材料作文的不同特点。 2、掌握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基本写法和结构模式 3、能较熟练地写作社会现象类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两个作文题 作文题一:2015年10月4日,南京的朱先生和四川的肖先生,在青岛一家名为善德烧烤用餐时,各自都点了一份虾,点餐时菜单上标价38元,结账时,店老板却按每只虾38元的价格收费,双方发生争议,协商无果,朱先生和肖先生打了110报警电话。经过协商,肖先生和朱先生分别给了烧烤店老板800元和2000元的餐费,之后才得以脱身离开。肖先生和朱先生结束了旅游,都各自返回了家乡,他们把各自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作文题二: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去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让学生指出两个作文题的区别,引入现象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认识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1、何谓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分为现实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哲理类材料作文,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属于现实类材料作文的一种。顾名思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选取当今社会存在或真实出现的某一种现象作为命题材料的一种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这种现象可以是普遍存在的,也可以是特殊的个别的。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如:2011年课标卷的对“中国变化”所见所思所闻所感,大纲卷的“彩票最诚信业主”;2013年江西卷“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2015年新课标的“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 2、社会现象型材料作文与阐释型材料作文的区别 第一,材料形式和内容不同 从形式上看,作文材料如果是寓言哲理型材料、诗歌型材料、言论型材料,那肯定是写阐释型作文;如果是叙事型材料,则既可能是阐释型作文,也可能是现象类作文。 从内容上看,阐释型作文材料中命题者褒贬倾向一般较为明显,命题者的态度一般就体现在材料中;而现象型作文材料要么是开放性的,争议较大的;要么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_《精神现象学》读书心得五篇

《精神现象学》读后感_《精神现象学》读书心得五篇精神现象学就是关于精神实象的科学,是由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 G.W.F.黑格尔提出。精神现象学把生活和历史的全部多样性都归结为"意识"对"对象"的关系,并把这种关 系头足倒置起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在迄今为止的中文海德格尔研究中,他关于“存在”、“本有”、“语言”等问题的原创性思想一直受到重视,而隐藏在这些思想背后的哲学思想史的“痕迹”或“源头”则有时模糊不清。换言之,人们在凸显他思想突破性的同时,忽视了这种突破性与历史的传承关系。最近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回到海德格尔思想的源头开始引起学界重视。他的—现象学之源 得到详细研究。他与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人的思想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澄明。但他 与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则一直晦暗不清。人们在强调海德格尔对传统 形而上学的毁灭性批判时,往往很少注意到他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联。在这两者之间, 在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转换之中,人们看到的断裂性往往要多于连续性。 思想任何时候都不是无源之水。为了回溯海德格尔的“源”,本文将首先回顾海德格尔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系列哲学史讲座,力图揭示他是如何在西方哲学史中寻找自己 的思维定向或突破口。然后以他在1930/1931年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讲座(GA32)的“序言”部分为蓝本,谈谈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我们将看到,在哲学应该面对 的问题、绝对知识与经验的关系、认识如何起始等方面,他与黑格尔有“亲缘”关系,有时 甚至选择与黑格尔站在一边,并且与当时的现象学立场拉开距离。 近年来,随着《海德格尔全集》的陆续出版,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思想交集初露端倪: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多次提到黑格尔;1930/1931年冬季学期开设了“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讲座;1938/1939年,他尝试着写作《黑格尔》(GA 68);1942/1943学期 的讲课中他再次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尤其是其中的经验概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形 而上学》为主要题材,并在小范围的朋友圈就这两题目做过报告;1950年出版的《林中路》收入《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一文,基本是对《精神现象学》“序言”部分逐段的解读;1959 年在一个研讨班的活动中发表《黑格尔与希腊》(法文),并在1960年以德文首次出版, 可见他对此文是重视的;此外,他在“德国唯心论与当代哲学问题”的讲座中,也以较大篇幅论述了黑格尔哲学。 总体来看,海德格尔在和哲学史人物打交道时态度是有区别的:第一,对希腊古典哲 学中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夸赞有加,把他们解读得比实际更强大,然后在和他们 的对话中加进一些自己的“武断”理解。第二,对20世纪30年代前后正在流行的新康德主义,尤其是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思潮,他在1927年前是有所“认同”的,但在30年代的系列讲座中,明显持批判态度,认为他们回避了哲学基本问题,没有面对思想的“实事”,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2010年第4期(总第111期)/七月号 现代哲学 MODERN P H I LOS OP HY No 42010/G eneralNo 111/J ULY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句读 绪论 邓晓芒* 摘要 什么是 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 意识的经验科学 ,是专门谈意识的。在这里,意识是以 经验 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 经验 (Er fahrung)有 经历 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关键词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努斯;逻各斯 中图分类号:B516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0)04-0067-05 很早就想对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做一番全面的清理和研究。90年代初,当我写 思辨的张力 时,就已经接触到对 精神现象学 中一些段落的分析,从那时候起我就萌发了想要对这部巨著加以详细考察的欲望,并在由杨祖陶老师为我的书所写的序言中作了预告。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预告中的 精神现象学 研究 还没有问世。经常有人问我这项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我都只好愧对,或者以时间太紧、无暇顾及来推托。的确,多年来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手伸得太长,以至于几乎忘记了自己当初所立下的誓言。 最近终于有机会来兑现这项20年的夙愿了。上学期我在武汉大学讲授康德哲学的课告一段落,完成了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的句读,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康德著作未能一一解读(如 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 ),但毕竟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全貌(三大批判外加一个 基础 的逐句讲解)。考虑到时间已经不多,我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我最有兴趣和体会的事情上,所以我下决心暂时放下康德哲学,对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这部最难读的 天书 进行一次集中的攻关,即做一次逐句解读(我称之为 句读 )。 当然,句读不等于就完成了研究,它只是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入门。我们中国人在研究西方哲学经典时常常过于急躁,读到人家一两句语录就联系到我们古已有之的思想和说法,于是大加评价和发挥。这也是我们总是入不了西方哲学最经典的著作之门的原因。我主张,在今天,只有能够句读的人才有完全的资格评价和发挥一部哲学著作的思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说明你真正读懂了。当然,这也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以往,只须浅尝辄止就可以充当介绍人了。 本句读的时间我预计将至少花上5年,即10个学期的连续课堂讲授,按照这个速度,这本中译文有560多页的书每学期必须讲50多页。根据以往讲康德的经验,这个指标一般很难达到,每学期只能讲20多页。如果这样,就要拖延到10年以上。但愿黑格尔没有康德那么麻烦,能够讲得快一点。 精神现象学 初次发表于1807年,当拿破伦率领的法军侵入到耶拿时,黑格尔刚刚把自己的稿子寄给出版社商,这时他站在自己住所的窗前,看着拿破伦骑着白马进城。后来他回忆这一景象,把拿破伦称为 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此书的第一版上有一个副标题: 科学体系,第一部 ,是打算把这部书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的,但是后来他在写自己的 哲学百科全书 时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从 逻辑学 开始,而把 精神现象学 作为全书中的 主观精神 的第二环节来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在 思辨的张力 中提出一个观点,说黑格尔为了掩盖自己全部哲学的最初起源,而对自己早年的 精神现象学 作了不是经验性的、而是更为逻辑化的理解,由此而使堕入人间的精神现象得到了上帝的拯救。所以在正式的哲学体 *作者简介:邓晓芒(1948-),男,(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6社会现象类作文

社会现象型材料作文 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小陈举报父亲高速路开车接电话”材料作文,这个作文题目是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这是一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着强烈时代责任感。 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老王打工抵债”,选自上年的新闻报道; 北京卷,“文学家与科学家对手机的认识”,取材于时事热点,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 安徽卷,“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的争论”的材料有2014年3月宋方金与宋丹丹之间的口水战的影子; 湖南卷的“最美乡镇干部”原型为湖南省桃源县观音寺镇党委书记唐述林; 2013年全国课标2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广西卷的“寻找手机”,山东卷的“莫言被咬”,广东卷的“富翁捐助”…… 这些都是来自现实生活,贴近考生的生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了命题者引导学生关住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看法的用意。社会现象类作文题占三分之一。 一、“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特点: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二、“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从试题所给的材料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类: 1、正面材料。如全国课标Ⅱ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完整版)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营造满足人们活动、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场地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借助与基地潜力,是基于环境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历史人文背景是场地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对其的认知是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切实把握场地特性,从而发挥环境效益、最大限度保护和节约资源。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相关概念 (一)源起 (二)概念 (三)必要性及意义 (四)应用范围 二、美国主要景观分析评级系统 三、景观分析评价四大学派 (一)专家学派 (二)心理物理学派 (三)认知学派 (四)经验学派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 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 六、景观分析评价理论前沿 一、景观分析评价相关概念 (一)起源 1、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美国:1964年《野地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海岸管理法》。英国:1968年《乡村法》 3、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4、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 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ation 时间: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展开 内容: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核心之一。 定义: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从客观的意义上讲,而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Beauty)的同义词,Daniel等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ery Scenic Beauty. 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定义为:“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andscape Value)的认识,Jacque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主观满足”。 (二)概念 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景观的价值高低或者好坏程度进行判断的活动。景观评价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评价对象的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 序言:论科学认识 [一、当代的科学任务] [1.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 在一本哲学著作的序言里,如果也象在普通的书序里惯常所做的那样先作一个声明,以说明作者所怀抱的著述目的和动机以及作者所认为他的著作与这同一问题上早期和同时的其他论著的关系,那么这样的一种声明似乎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就一部哲学著作的性质来说是不适宜的、不合目的的。因为,在一篇序言里,不论对哲学作出怎么样周详的陈述,比如说,给哲学的趋势和观点,一般内容和结果作一种历史性的叙述,或就真理问题上各家各派的主张和断言作一种兼容并蓄的罗列,如此等等,毕竟不能算是适合于陈述哲学真理的方式和办法。而且,由于在本质上哲学所探讨的那种普遍性的因素本身就包含着特殊,所以在哲学里比在其他科学里更容易使人觉得,仿佛就在目的或最终结果里事情自身甚至其全部本质都已得到了表达,至于实现过程,与此结果相比,则根本不是什么本质的事情。 相反,譬如在解剖学是什么(解剖学是就身体各部分之为僵死的存在物而取得的知识)这样的一般观念里,我们则深信我们尚未占有事实本身,尚未占有这门科学的内容,而必须进一步去探讨特殊。——再者,在这样一种不配被称之为科学的知识堆积里,谈论目的之类普遍性的东

西时所采用的方式,通常也就是叙述内容本身如神经、肌肉等等时所使用的那种历史性的无概念的方式,两者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哲学里,如果也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先作说明,而哲学本身随后又证明这种方式不能把握真理,那就很不一致了。 同样,由于对某一哲学著作与讨论同一对象的其他论著所持有的关系进行规定,这就引进来一种外来的兴趣,使真理认识的关键所在为之模糊。人的见解愈是把真理与错误的对立视为固定的,就愈习惯于以为对某一现有的哲学体系的态度不是赞成就必是反对,而且在一篇关于某一哲学体系的声明里也就愈习惯于只在其中寻找赞成或反对。这种人不那么把不同的哲学体系理解为真理的前进发展,而毋宁在不同的体系中只看见了矛盾。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但对一个哲学体系的矛盾,人们并不习惯于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同时那把握这种矛盾的意识通常也不知道把这种矛盾从其片面性中解放出来或保持其无片面性,并且不知道在看起来冲突矛盾着的形态里去认识其中相辅相成的环节。 对这一类说明的要求以及为满足这种要求所作的努力,往往会被人

大学教学管理规范

大学教师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学和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作用。为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使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特制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一、教师的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协作,教风严谨,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4、认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课资格 任课资格要求: (1)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获得研究生班毕业以上学历资格者,须降低条件者,由教研室主任审试并报请院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执教主讲。 (2)青年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

(3)没有从事过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教师,须有半年以上的备课时间熟悉所主讲的课程,并经过试讲后方可执教。 (4)实行助教制度。没有高等学校教学经验的教师,正式执教前必须由教研室指定;跟随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从事半年以上的助教工作。指导助教的教师要关心、负责助教的业务进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 三、备课 1、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明确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2、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由教研室负责起草,经院审定通过,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行中基本内容一般不能擅自更动。教师应熟悉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 3、任课教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理论和技能,明确重点、难点,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资料,能够统览学术动态,做到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写出较详细的备课笔记。要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方法,以期对旅游资源景观的开发和改造有所帮助。 关键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一、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因素 景观视觉美学是指景观视觉的美学价值对人的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开发活动对景观可能造成的美学影响程度做出预测,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景观的视觉美学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主体因素。 不同的观赏位置对景观的审美评价是不同的,因为景观是立体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实物。观赏距离将景观分为近景、中景、远景。近景是靠近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视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细部)景观。中景是离观景点较远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观赏方式。远景是远离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在大视野内观赏到的景物及它周围的环境。观赏角度也就是我们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观赏角度通常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仰视会使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会产生压迫感和震撼感。俯视则是人处于较高位置观赏下面的自然景观,会感觉豁然开朗,从而激发人心。平视是一种与景物相对接近的观赏方法,会使人处于一种平和的心态,产生享受安宁感和平感。 作为欣赏主体的人,往往因欣赏主体观赏目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意志经历等的不同,从心理上对景观的欣赏不同;欣赏主体还因生活环境、社会角色、文化因素、经济收入等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景观所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二、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景观与环境的融合度越高,则景观敏感性就越高。因此,可以将色彩、形状、质感作为景观美学视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