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也就是说精神乃是理念与自然的完全统一,因此只有精神可以作为绝对者,绝对者只有精神。

2、精神的辩证运动。精神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关系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精神的存在完全是凭借它自己,而不需要向外物的外化,也就是精神之所谓自由,或者称为主观精神;第二阶段,它存在于实在的形态之中。即存在于它的创造之中,而自由作为一种现成已有的必然而存在着,或者称为客观精神;第三阶段,它存在于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而又永远创造着的统一性中,亦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也就是绝对真理性中的精神——绝对精神。

3、绝对精神之体现。黑格尔把主观精神分为人类学(自然灵魂、感情灵魂、现实灵魂)、精神现象学(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心理学(理论精神、实践精神、自由精神);把客观精神分为法哲学(抽象法、道德、伦理)、历史哲学。绝对精神分为艺术、宗教、以及哲学,或者称为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黑格尔所述的绝对精神是沿着人类理性的一种发展程度而言的,所以在他的绝对精神中不可能找到除人之外的东西,但是他又特别强调这是绝对者。

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黑格尔认为: 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返回自身)。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但是这个“精神”,又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这就是“绝对精神”。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都是“绝对精神”自己展开、自己实现的结果。也许有人说,这些东西明明是物质的嘛!

黑格尔认为看到的只是“现象”,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本质上都是精神的,这些现象都是“精神的现象”。那么,绝对精神是怎样把世界万物都实现出来的呢?黑格尔回答说,这就需要精神通过正———反———合的辩证法运动,从而分阶段地把种种事物实现出来。一开始,绝对精神是在纯粹的“概念”世界里面运动(正);然后从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来,形成了有具体物质内容的自然界(反);然后精神扬弃了自然界,结合了前两个阶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现形式中(合)。在这个精神的阶段中,精神首先表现为“主观精神”(也就是个人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然后外化为“客观精神”(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到最后,“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走向结合,达到“绝对精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对精神在经历一长串的变化后,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来展现自己了———它的具体形态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我们在艺术中通过直观来把握绝对精神,在宗教中通过表象或想像(一个最高神)来把握绝对精神,而在哲学中,则通过逻辑的思考来完成对绝对精神的理解。也许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绝对精神是宇宙中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它按照正———反———合的规律不断地变迁,不断地生长,不断地演绎出万事万物。所以,从世界观上来看,它是一种典型客观的唯心主义立场。但是绝对精神的运动形式———辩证法,却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了世界上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和矛盾本质。而这一点,深深影响了马克思。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以致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粗俗化的形式。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绝对观念”的最好国家制度。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体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哲学,绝对精神的最高形式是哲学。黑格尔在扬弃了这一切概念后进入了续概念——绝对理念。在这一阶段中,精神的自我发展达到了“绝对的终点”;黑格尔的学说在这里达到最高点,同时宣告完结。

纵观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中心论证及辩证发展过程,是以《精神现象学》为全体系的导言,为第一环;以逻辑学为全体系的中坚,为第二环。以《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包括《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录》等)为第三环。这个体系的逻辑次序与时间次序是一致的,与黑格尔本人思想发展也是一致的。

《精神现象系》活泼创新,代表黑格尔早期新颖独创的精神;逻辑学精深谨严,代表黑格尔中期的严密深远的辩证思想、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统一的纯逻辑体系;其第三环应用逻辑学百科全书式的周到,“博大兼备、枝叶扶疏,代表其晚年体系成熟后的全体大用(贺麟)”。绝对理念在其中发展着,经过早期的《精神现象学》、中期的逻辑学,到晚年成熟期,绝对理念走向顶点,这是黑格尔一生渴望的绝对,也是其思想所达到的顶点,这一点,将在绝对精神——美、宗教、哲学史画上句号。

按照黑格尔的思辨推演方法,绝对精神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在这里,黑格尔着重研究了艺术、宗教和哲学三种意识形态。他认为,艺术、宗教和哲学均以“绝对理念”为对象。艺术以感性形象把握理念,宗教以表象把握理念,哲学则以概念把握理念。“绝对理念”在哲学中最终认识了自己,达到了主观和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黑格尔对艺术、宗教和哲学的论述同样渗透着辩证发展的观点。

在艺术哲学即美学中,黑格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黑格尔从理论上论证了艺术中的形式和内容、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统一。然而,在他看来,艺术中的形式和内容、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艺术发展的历史中逐步实现的。按照这个想法,黑格尔把艺术发展史分为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个阶段。在象征型阶段,人类心灵力求把它所朦胧意识到的理念通过某种符号表现出来。比如,基督教以三角形符号来象征神的三位一体概念。显然,符号只是一种图解,并不是适合于理念的感性形象。古典艺术型则体现了理念和感性形象的统一。比如,古希腊雕刻所表现的神,不像埃及、印象的神那样抽象,而是非常具体的,神总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表现出来的。但是,古典艺术也只是达到了自在的统一,它所描绘的人体形状毕竟是有限的,还不足以表达无限的理念。在浪漫型的艺术里,无限的精神便利从有限的外在世界回到它自身,退回到内心世界。这样,它又把理念和感性形象的统一破坏了,在较高的阶段上到象征型艺术所没有克服的理念与现实的差异、对立。黑格尔认为,浪漫型艺术所不能解决的矛盾将由哲学来解决。黑格尔对艺术发展史的描述完全是从他的唯心主义体系的框子出发的,但是,他把艺术的发展看成是一种合理的过程,则是很有见地的。

黑格尔认为,宗教高于艺术,是“绝对理念”认识自己的最高形式。宗教的特点在于以信仰、虔诚的态度,用表象的形式去显现绝对理念。比如,宗教里所讲的那个具有人格的“上帝”,就是绝对理念的表象式的显现。

黑格尔也把宗教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认为宗教经历了“自然宗教”(佛教)、“自由宗教”(希腊宗教)和“绝对宗教”(基督教)三个阶段。在黑格尔看来,基督教是宗教发展的高峰,表现出人性和神性的统一。

黑格尔又认为,哲学高于艺术和宗教。不论是艺术的感性形象,还是宗教的表象形式,均不是表现绝对理念的最完善的形象。这是因为,“绝对理念”本身是超感性的、普遍的、无限的精神。哲学的特点是用唯一适合于“绝对理念”的方式,即概念形式把握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在黑格尔时代,人们通常把哲学史看作是各个哲学家的个人见解的罗列,看作是历史上各种分歧意见的偶然堆积,甚至把哲学史认作是荒唐、谬误观点的陈列馆。与此相反,黑格尔认为,全部哲学史是一有必然性、有次序的进程。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哲学史乃是“思想自己发现自己的历史”。即,哲学史是绝对理念通过人的理性、概念而认识自己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人类认识真理(绝对理念)的过程。黑格尔完全撇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去探讨哲学自身的发展,把哲学史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发展过程,显然,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史观。但是,在黑格尔的这个思想中也包含有一种合理的猜想:哲学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和他的真理观一样,黑格尔也把哲学史看作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贫乏到丰富的过程。在他看来,在哲学史上最初出现的哲学系统,其内容总是比较抽象、比较贫乏的。后起的哲学系统一方面是对它以前的哲学系统的否定,同时也是对以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提高,包括了以前一切哲学系统的根本原则,因此,在内容上必定更为具体、更为丰富。黑格尔指出:

那在时间上最晚出的哲学体系,乃是此前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前此各体系的原则在内;所以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必定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

在哲学史的研究中,黑格尔还提出了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统一的原则。在他看来,这是因为哲学发展的过程和逻辑理念的推演过程都是同一个“绝对理念”的自身发展过程,因此,两者必然是同一的。历史上最初的哲学系统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相应于逻辑学的开端范畴“存在”,赫拉克里特的哲学原则相应于逻辑学中的“变易”范畴,斯宾诺莎的哲学相应于逻辑学中的“实体”范畴,如此等等。不过,黑格尔也指出,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仍然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在次序上完全一致。撇开它的唯心主义形式,黑格尔提出的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统一的原则,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从逻辑学出发,经过了自然哲学,达到精神哲学,并最后在哲学中回到了家,自己认识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对方原来不过是自己,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绝对同一。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

支持)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伦理思想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黑格尔哲学著作 《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有时也译成精神哲学) 1806 (See battle of Jena) 《逻辑学》(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 (last edition of the first part 1831) 《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 (分三个主要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 人物语录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也就是说精神乃是理念与自然的完全统一,因此只有精神可以作为绝对者,绝对者只有精神。 2、精神的辩证运动。精神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关系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精神的存在完全是凭借它自己,而不需要向外物的外化,也就是精神之所谓自由,或者称为主观精神;第二阶段,它存在于实在的形态之中。即存在于它的创造之中,而自由作为一种现成已有的必然而存在着,或者称为客观精神;第三阶段,它存在于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而又永远创造着的统一性中,亦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也就是绝对真理性中的精神——绝对精神。 3、绝对精神之体现。黑格尔把主观精神分为人类学(自然灵魂、感情灵魂、现实灵魂)、精神现象学(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心理学(理论精神、实践精神、自由精神);把客观精神分为法哲学(抽象法、道德、伦理)、历史哲学。绝对精神分为艺术、宗教、以及哲学,或者称为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黑格尔所述的绝对精神是沿着人类理性的一种发展程度而言的,所以在他的绝对精神中不可能找到除人之外的东西,但是他又特别强调这是绝对者。 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黑格尔认为: 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返回自身)。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但是这个“精神”,又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这就是“绝对精神”。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即理念,它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因此,理念自身就包含了矛盾:要向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从绝对精神转化为现实。并且,根据这种转化的需要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中,绝对理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矛盾转化,从一种逻辑范畴发展到另外的逻辑范畴,逐渐发展成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显示其无限丰富性。 在自然阶段中,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在这个阶段中又可分成三个小阶段,即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和有机性阶段。在机械性阶段中,理念外化为零星,互相没有联系、分散的物质状态。在物理性阶段中,开始形成行星系统和身体的物体,出现了风、雨、光、磁等自然现象。而到了有机性阶段,前四个阶段的统一,在经历了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和动物有机体后,出现了人。 到了精神阶段,理念终于又回复了它自身的形式,即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这种精神主体的内在本质,在抽象的形式下是绝对理念,在具体形式下是绝对精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的内涵。它整个都是在追寻自身的缘由,和作为一切活动和实存形式之目的和终结的自身意识,是所有思想和所有存在中包含的东西,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只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普遍性和法则所辖制的多样性。在外部自然界中,它表现在现实的或固有的形式中,在那里,它自在地存在。 在这里提到的自在地存在,就涉及到了黑格尔所提出的关于存在的三种不同形式,分别对应上面所述的三个阶段。 1、Sein: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的、虚有的或称之为“虚无的有”。 2、Ansichsein:在自然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的或实有的。 3、Ansich und fursich:即精神阶段的那种最高自由的存在,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自为,即自觉,自己认识到自己。 自然界散乱的时空多样性,使其在任何地方都受到“形式”的制约,形式就是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抽象性和丰富性的普遍性,是从僵死的引力和惯性的单一性到丰富多变的有机形式的具体性。因此,自然是一个无意识的思想体系,是僵化的理智。 因此,只有精神才是自由的普遍性和解放自身的主动性,惟有精神是普遍性从各自的直接感性桎梏中,从其在意识内部的自我陶醉中,从它们后来表白的,对感性自然界的详尽把握中把自我解放出来。这种表白既出现在理论的认识努力中,使世界隶属于一个历来最严密的连锁必然性之网;也出现在意志的努力中,使同样一个世界却隶属于一个理性实践的连锁图式。 而这种自我解放的普遍性的力量,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或社会的。一旦我们离开了感性直接性,我们便不能构成任何观念,也不能存在任何非人人可分享的思想。第一人称“我”的真正意义无疑是一种普遍性,它表达了一种为规律所制辖的统一。自然界每一事物都与它周围的许多其它事物对立,和那些事物处在一种由必然规律统治着的关系网里,这一事物就要受它和那些事物的关系所限定或约制。整个真实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由对立而统一的结果。因此,绝对理念也是概念与存在的辨证的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辨证的统一。所以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正是说明了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因为这种辨证法的精神,尽管黑格尔的世界观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甚至带有宗教的神学色彩,但这种辨证性也为其打上了客观性的烙印。不过,因为黑格尔是从唯心观点出发的,肯定了理念的第一性,从而就使他无法解释“逻辑概念如何产生物质”这个世界观中最基本的问题,这也是他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所被人诟病的地方。而这种客观的唯心主义不仅体现在其世界观上,更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

黑格尔的主要思想

黑格尔的主要思想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主要哲学思想: 伦理思想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即绝对理念,它是概念与存在的辨证的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辨证的统一。它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因此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正是说明了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理念自身就包含了矛盾:要向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从绝对精神转化为现实。并且,根据这种转化的需要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中,绝对理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矛盾转化,从一种逻辑范畴发展到另外的逻辑范畴,逐渐发展成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显示其无限丰富性。 在自然阶段中,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在这个阶段中又可分成三个小阶段,即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和有机性阶段。在机械性阶段中,理念外化为零星,

(完整版)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

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 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体相对于概念来说,它仅是个别事例,也就如同概念单独存在时相同,它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只有与概念结合时,而再否定则统一成

黑格尔的历史观

黑格尔的历史观。 作为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在人们思想动机的背后,还有一种决定人们思想动机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并不是社会历史本身内部的一种物质力量,而是一种凌驾于社会历史之上的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黑格尔说这就是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的狡猾之处就在于,它总是利用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和历史事件来表现自己的意志。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把世界的历史说成是“绝对精神”发展的历史。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好像太阳一样,是一个从东方到西方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历史从东方的中国开始,经过古希腊、古罗马,而成熟在西方的德国。其中,经过“幼年时代”、“青年时代”、“壮年时代”和“老年时代”四个阶段。 黑格尔的说法显然带有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的性质,其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却对科学历史观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 一是,他第一次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二是,他主张是理念即“绝对精神”和人类的热情“这

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史的经纬线”。也就是说,一方面,绝对精神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总的进程;另一方面,绝对精神的要求又是通过人们对私利追求的热情和活动来实现的。这种观点接近了物质利益、经济因素决定人们动机和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点。 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恩格斯在评论“卑劣情欲”在历史上的作用时说:“以这些制度(指剥削制度)为基础的文明时代,完成了古代氏族社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它是用激起人们的最卑劣的动机和情欲,并且以损害人们的其他一切秉赋为代价而使之变本加厉的办法来完成这些事情的。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个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选4,p173)在这里,

黑格尔逻辑学体系

黑格尔逻辑学体系 第三组

黑格尔哲学 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应用逻辑学 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在人的意识中显现的 说明绝对精 神的范畴是 如何运动的 ◆自然哲学:说明 绝对精神如何被异 化为自然的运动 ◆精神哲学:说明 绝对精神是如何在 人类社会和精神领 域中显现运动的存在论 本质论 概念论

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 ?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都是“绝对精神”自己展开、自己实现的结果。也许有人说,这些东西明明是物质的嘛!但黑格尔就说了,你看到的只是“现象”,你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本质上都是精神的,这些现象都是“精神的现象”。

绝对精神的三个阶段 1 逻辑阶段 3 精神阶段2 自然阶段 ●这一阶段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的阶段,绝对精神在这一阶段是概念之间、范畴之间的转化。 ●在这一阶段中,按照正反合的发展过程,又分为三个阶段,即存在、本质和概念 ●绝对精神否定自然阶 段中自然界的束缚,回 复其自身,是其发展的 最高阶段。先后表现为 主观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社会意识) 与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在哲学中最 终认识了自己,达到了 思维和存在的绝对统一。 ●绝对观念转化为自然 界,绝对精神表现为感 性事物的形式,自然界 的外壳束缚了绝对精神。 ●分为机械性、物理性 和有机性三个层次。在 进入有机性之后,产生 了人类精神,绝对精神 的发展便进入到了精神 阶段。

逻辑学 ?黑格尔逻辑学是研究“有客观价值和存在”的贯穿于存在所有阶段的最普遍的规定。?这种最普遍的规定有一定的概念,这就是范畴。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关于哲学史进展的目标是将绝对理解为精神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近代哲学的工作,其“目的是把绝对理解为精神,理解为(自身决定的)普遍”。这一思想的基础乃是黑格尔哲学独特的基本理念,即认为绝对理念的自身运动过程同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是同构的,并在其自身哲学体系中达到对理念的完全自我认识,成为绝对。 1、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首先,从近代哲学的发展走向来看,黑格尔哲学的首要任务乃是完成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建设,这也正是黑格尔对于完整哲学史的规划的重要环节。将绝对理解为精神,表明哲学在精神的层面上完成了自我认识,理念走向自在自为。 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为唯理论的论争所围绕的实质上乃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双方各从不同立场建构思维对于存在的把握,但却都走向极端,导致思维与存在的长期两极分裂。经验论将认识局限于直观表象的层面,否认理性所能达到的终极真理,并将其归于宗教信仰的范畴;唯理论则力图用先验的绝对建构还原现实的表象世界,这样的努力同样归于失败。 康德哲学虽然对经验论与唯理论做出了深度的调和,但却导致了思维与存在的新的对立。认识能够通过先天的知性能力大统率事物的表象,却无法透过表象而通达其背后的“物自体”,最后还是只能归于对上帝的宗教信仰当中。 以上理论的失败在哲学史上并不是纷乱的厮杀战场,在黑格尔看来确实严格遵循着理念的自我运动的逻辑的过程。黑格尔对这一过程的扬弃正是其哲学体系走向自我圆满的重要环节,通过这种扬弃理念由彼岸达至此岸,在精神中成为绝对。 2、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通过对近代哲学史的批判和吸收,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完成自我认识而成为绝对精神,这一过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阐述了绝对理念自我运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与

读黑格尔有感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读黑格尔有感“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在康德和费希特等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影响下成为近代欧洲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代表。开创了哲学史上的新的流派,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首先介绍一下这位伟人,黑格尔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可说是大器晚成。1831年11月14日,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逝世,享年61岁。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高中思想政治书上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记得,“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我们把它当做唯心主义的名言,恐怕十个人中要有九个人都不赞成黑格尔的理论,但是大家可能都忽

略的黑格尔的那种精神。黑格尔的话仔细研究会使人有一种沉迷于其中的感觉。在大学时期我读了几部黑格尔的名著,静下心来仔细读下去后,便明白了爱不释手的真正含义。“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从一个智者的角度阐述人生的真理,让深邃的文字与思绪共同思考深奥的人生。“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这是黑格尔的积极。与老子庄子不同,黑格尔向往的自由,不是一种逍遥,而是一种智慧的存在,一种绝对的精神。“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可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偏激的思想。 读过黑格尔的人都知道,黑格尔对于中国的精神有过一段评论,西方学者在中国文化中很推崇的中国的伦理精神,黑格尔最着力反对的也是中国伦理精神。在他的眼里,中国的伦理道德甚至算不上是一种精神。“伦理”在黑格尔哲学中包括道德,家庭、社会、国家、法律等,他对中国伦理的评价是:“凡属于‘精神’的一切——在实际上和理论上,绝对没有束缚的伦常、道德、情绪,内在的‘宗教’、‘科学’和真正的‘艺术’,一概都离他们很远。”黑格尔如是说的依据是,中国的伦理没有“主体性”因素,没有自由的精神。“主体”和“自由”是黑格尔规定“精神”的两个核心概念。精神的首要特性是辩证的运动,而“主体”就是运动的主体。主体在运动中逐步地完善自身,同时实现精神的价值。主体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精神的

黑格尔“绝对精神”与“中国魏晋风度”

(杂文)乱弹“黑格尔绝对精神“与”中国魏晋风度“ “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 ---黑格尔 费君箫 一,“绝对精神”,康德正反合律,人类社会三者的内在联系 看到这个标题,一个是黑格尔提的哲学理念;另一个是中国的人文古典风韵,两者相差一千多年,有如何扯得上关系?要厘清这一点,我们先得知道什么是“绝对精神”?什么是“魏晋风度“?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黑格尔所认为的世界本源,又是依照康德正反合律发展而来。要解释清什么叫绝对精神,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正反律。 如果以一个具象化的例子来说明正反合律,且做如下比方:假如你面前有一颗草,直立不倒,那么这一阶段,立草我们视之为“自我“;第二阶段,立草因风或倒或歪,那么进入“自我”的否定阶段,也就是立草的反面-非我;第三阶段,草具备某种抗风抗打击能力,再次挺立,表现上仿佛是回到了“自我”,但此时的自我,已经是把一,二阶段的自我与非我混合为一总结提升的结果。 而黑格尔所提的“绝对精神”,贯穿了正反合的线索,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也就是“能思的心灵”。而这个精神依照正反合律,毫无疑问也有着三阶段。 第一阶段,主观精神。所谓精神的自我,便在于“精神与物质存在的分离”,也就是说,人们不再认为“天上有什么就是什么,同时理性意识诞生,拿到人类社会去类比,也就是在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之后,人的意识能动性充分树立,精神从物质存在解放出来,人类至此高于动物。不过,这种解放,这种初期的分离,是混沌的,不充分的,可能连黑格尔所说“理性的第一产物“,也就是“语言”都没有出现的人类社会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客观精神。人类社会形成,国家机器运作,人类对自然的开拓前所未有,精神重返物质,成为精神的“非我“,物质精神二度统一。客观物质存在高于精神,一切精神原则,围绕物质实在而外化。这个时候,也就是人类出现古典意义的王朝国家的时候,而这样的一种客观精神,外化进入社会层面,有如下特征: 1.国家机器高度发达,非宪法型法律(也就是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典)高度完备. 2.伦理价值观形成了完备系统,整个社会呈现出“道德律支配一切” 3.实用类科技发达,理念科学匮乏(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理论) 4.务实意识强烈,“功利”与“世俗“价值信仰成为人类行为驱动力。 5.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整体羞耻感文化。 可能说到这,不少人会立马想到某国某文化,没错,本文的基本点也在于此,不过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来谈谈第三阶段,也就是黑格尔认准的“上单打野大杀器“ 第三阶段,绝对精神。物质与精神的二度结合结束,精神又一次分离,表象上重返第一阶段。但与第一阶段的分离不同,此时的分离,不再是混沌地初步分离,而是与物质存在充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仅供大家参阅。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绝对观念”的最好国家制度。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电子教案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也就是说精神乃是理念与自然的完全统一,因此只有精神可以作为绝对者,绝对者只有精神。 2、精神的辩证运动。精神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关系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精神的存在完全是凭借它自己,而不需要向外物的外化,也就是精神之所谓自由,或者称为主观精神;第二阶段,它存在于实在的形态之中。即存在于它的创造之中,而自由作为一种现成已有的必然而存在着,或者称

论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

黑格尔哲学思考 ====================================================================== 论文关键词 黑格尔 绝对精神 主观性 辩证法局限性 论文摘要 黑格尔从思想的客观性出发 一方面相当深刻地批判了主观唯 物主义和不可知论 表述了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认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关于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实践标准的唯物主义思想内容 另一方面在对抽象普遍 性观点的批判中 主张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论述了辩证法原则 特别是矛盾的客观性及其普遍性的思想 第一次赋予辩证法以世界观的涵义。 可以说 理解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是把握黑格尔全部哲学的关键。黑格尔哲学是建立在一整套概念之上的。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是理论推理出的。在对概念的无限辩证思考下,思考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因此,概念的局限就决定了黑格尔哲学的时空限制。不管黑格尔如何严密的辩证推理,只能是在概念的范围内小修小补。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而哲 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 揭示 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在唯心主 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 黑格尔哲学包含一个巨大矛盾 在唯心 主义形式中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对此恩格斯曾指出 “黑格尔常常在思辨 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叙述。”[1]那么 唯物主义的内容何以 可能通过唯心主义的形式而获得表现的呢 这就需要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 特别是到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中去寻找答案。 1.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基本阐释 黑格尔认为“客观思想”一词具有三个意义 不同哲学系统有不同的理 解。 第一种意义上理解的客观性认为物质是外在于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实际上是唯物主义所主张的物质的客观性。黑格尔认为 从经 验主义的观点看来 人们感知的“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事物” “但物质 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 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2]对唯物主义所 主张的物质的客观性 黑格尔是坚决反对的。物质本身并不存在 所以物质的 客观性是一种虚妄之言。另外 黑格尔认为承认物质的客观性是与人的自由相 矛盾的。黑格尔说 “自由的真义在于没有绝对的外物与我对立 而依赖一种 ‘内容’ 这内容就是我自己。”[3]在这里 黑格尔把承认外物的客观性与人 的自由对立起来 把人的自由理解为不受客观外物制约的自由 这也是一种唯 心主义的偏见。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而哲 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 揭示 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在唯心主 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 黑格尔哲学包含一个巨大矛盾 在唯心 主义形式中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对此恩格斯曾指出 “黑格尔常常在思辨 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叙述。”[1]那么 唯物主义的内容何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