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作业

《电工技术基础》作业
《电工技术基础》作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电路如图1-67所示,流过电阻的电流I为( ).

(B) -2A

2. 在图示1-71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 )。

(B)

3. 电路如图1-75所示,已知电源电压U= 9 V,电阻R= 3 Ω,R1= 6 Ω,R2= 3 Ω,则电流I值为 ( )。

(D) -3 A

4. 电路如图1-81所示,试计算电流源I S提供的功率为( )。

(D) 12W

5. 已知某电路的正弦电压

与正弦电流的相位差为,电路呈容性,则电压

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为()。

(A) 滞后相位

6. 图3-63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V,则电压源有效值约为( )。

(A) 283 V

7. 电路如图5-49所示,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在

时开关S闭合,则电路的初始值电流为()。

(A) 0A

8. 电路如图5-53所示,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在

时开关S闭合,则电路的初始值电流为()。

(D) 4A

9. 电路如图5-55所示,在

时开关S闭合,则换路后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D) 15C

10. 把图2-59 a 所示的电路用图2-59 b所示的等效电压源替代,则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 )。

(D) U S = -18V,R = 3 Ω

二、主观题(共10道小题)

11.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73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电源等效变换法就是利用电压源串电阻与电流源并电阻之间对于外电路而言,可以进行等效替换。合理利用它们间的等效替换可以简化电路结构,有利于求解等效变换以外的电路部分的电压或电流(含待求参数部分电路不能参与变换)。本题中,根据待求电流I位置及电路结构,可将除电流I所在支路除外的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解:根据电路结构,逐步进行电源的等效变换,如图所示

所以,电流

本题小结:电源等效变换法(变换公式及等效电源的方向),变换技巧(分析电路结构,使变换后的电路逐渐简化)。

12.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7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压U AB。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本题可先采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出电流I,然后根据虚拟回路的电压方程求解电压U AB。

解:(1)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出电流I。(含未知电流I支路不变,将其余电路部分等效变换等电压源,整个电路将变成单回路电路)等效变换化简如图

所以,电流

由原电路,有

本题小结:同2.2题。

13.试用叠加定理求解题2.7中的电流I,并检验电路的功率平衡。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线性电路均可采用叠加原理分析,本题共有3个独立源共同作用,可先计算每

个电源单独作用结果,最后将结构进行叠加。不作用的独立源需要‘置零’(即:电压源用‘短路’替换,电流源用‘断路’替换)。

解:运用叠加原理,每个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及参数如下

(1)8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所示

有,电流

(2)10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所示

有,电流

(3)2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所示

有,电流

所以,由叠加原理,有

本题小结:掌握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独立源的‘置零’。

14.试用戴维南定理求如图2-79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同2.20题。

解:第一步:找出二端网络

将待求电流I所在的支路移去,二端网络如图

第二步:求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AB

易知,电压

第三步:求等效电阻R O

对应无源二端网络如图

故,等效电阻

第四步:求待求参数电流I

3V

A

B

I

10V

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

所以,电流

本题小结:同2.20题。

15.已知图5-62所示电路中电感,试分析题5.1中当时电路的、和,并画出电流的波形图。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采用‘三要素法’可求出当时电路的

、和的表达式,注

意时间常数求解:(电感电路);(电容电路),为换路后的电路中去

掉电感或电容后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根据表达式即可画出波形。

解:‘三要素法’

(1)求初始值

由题5.1的解可知初始值

(2)求稳态值

t=∞

(∞)

(∞)

(∞)

换路后的稳态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得

其中:为换路后的电路中去掉电感L后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所以

本题小结:掌握‘三要素法’三个要素的求解方法、作波形图。

波形图如下图:

(3)求时间常数

由换路后的电路,有

16.如图5-70所示电路中,已知

,,

,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时开关S 闭合,试求

时路中的

和。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同5.8题。

解:‘三要素法’

(1)求初始值

根据换路前的稳态电路(电容断路),有

时刻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

(2)求稳态值

t=∞

换路后的稳态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得

(3)求时间常数

由换路后的电路,有

所以

本题小结:同5.8题。

17.使异步电动机自己转动起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简述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参考答案:异步电动机自己转起来的基本条件是:(1)、定子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流,在气隙中产生旋转磁场;(2)、转子绕组自成回路。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是:定子三相对

称绕组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流时,在气隙将产生圆形旋转磁场。旋转磁场旋转时,与转子绕组有相对运动,因此将在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势。由于转子绕组是闭合绕组,在感应电势的作用下将在绕组中流过三相短路电流。此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从而

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转动起来。这就是异步电动机的基本转动原理。异步电动机只有当其转子转速低于气隙旋转磁场的转速(称为“同步转速”)才能产生电磁转矩;也就是说,自己不能达到“同步转速”,所以称为“异步”电动机。

18.异步电动机在满载起动或者空载起动时,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是否一样大?为什么? 参考答案:异步电动机在满载和空载起动时,起动的瞬间,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都是一样的,

由于两种情况,起动瞬间转子的速度为零,定子磁场以同步转速切割转子,在转子中产生较大且相等电流,与其平衡的定子电流也很大并相等,起动转矩也相等。但是满载的异步电动机比较起轻载的异步电动机,其加速达到额定转速的时间更长,长时间的比较大的起动电流,使电动机绕组承受较大的电磁力并发热,时间越长发热越严重,使电动机的绝缘加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

19.在图3-77所示电路中,已知:,,。试用戴维南定理求电路中电流。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需采用相量分析法。相量分析法的解题步骤如下:1、画出对应的相量电路模型图,保持电路结构不变,元件参数用对应的复数阻抗替换,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用对应的相量来表示,

;2、根据相量模型列出相量方程式或画相量图;3、用复数符号法或相量图求解;4、将结果变换成要求的形式。只要将正弦交流电路用相量模型表示后,

电路的分析可采用第二章介绍的所以电路分析方法。本题已经给出了相量模型图,用戴维南定理分析。

解:戴维南定理求解

(1)找出二端网络

移去包含待求电流的支路,即得有源二端网络,如下图

(2)求开路电压

采用叠加定理求解开路电压。

单独作用时

单独作用时

单独作用时

根据叠加定理,有

(3)求等效复数阻抗

(4)求待求电流

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如下图

根据戴维南等效电路,有

本题小结:掌握复杂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用戴维南定理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模型电路。

20.试求如图1-9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电压U及元件X的功率,并说明是吸收功率还是

提供功率。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同1.14题,本题采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写KCL、KVL方程求解。

解:(基氏定律)

作如图假设,易知

由结点B,有

由结点A,有

由回路KVL方程,有

本题小结:同1.14题。

电工技术基础习题

综合分析能力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如图1-1所示,能使输出电压U 2超前输入电压U 1的是 ( ) A B C D 图1-1 2、工频220V 的交流电压在t=0时,u=220V ;在t=0.01S 时,其值为 ( )V A 、-1102 B 、220 C 、110 2 D 、-220 3、正弦电流通过电阻元件时,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A 、I =U R B 、i =u R C 、i =U R sin ωt D 、i =U m R sin ωt 4、有一外壳上标有“10μH 、B 、Ⅱ”的电感器,关于此电感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电感器的标称电感量为10μH B 、B 代表该电感器的最大工作电流为150A C 、Ⅱ代表该电感器的允许误差为±10% D 、B 代表该电感器的最大工作电流为150mA 5、如图1-2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i 超前u π6 B 、i 滞后u π6 C 、i 超前u π3 D 、i 滞后u π3 图1-2 图1-3 6、如图1-3所示为一正弦交流电压的波形图,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 A 、u =20sin(314t -120o )V B 、u =20sin(31.4t +60o )V C 、u =20sin(31.4t -60o )V D 、u =20sin(314t -60o )V 7、两个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u 1、u 2 的有效值各为12V 和16V ,当u 1+u 2 的有效值为20V , u 1与u 2的相位差是( ) A 、0度 B 、180度 C 、90度 D 、45度 8、如图1-4所示交流电流表A1、A2、A3的读数分别为2A 、6A 、10A ,则电流表A 的读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本专业其它后续技术基础课的基础。在数控技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程的基本任务: 1.理解电路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实用性; 2.掌握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及它们的应用; 3.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及常用的其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4.熟练运用相量表达式和相量图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的特性; 6.了解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其分析计算方法;7.掌握电工实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使用与电工实训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 1 )掌握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及电流源等基本理想元件的参数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牢固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 2 )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支路法、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 3 ) 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量的概念,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相量形式的KCL和KVL,熟悉掌握功率的概念及计算。能计算阻抗串、并联电路,做出相量图。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 ( 4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及中线电流的关系。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熟练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律、定理,从简单的元件到一般电路,从基本理论到基本技能。课程结构分为“电工基础”和“电工技术”两大模块。“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2. 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1 ) 熟悉磁场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理解互感系数,掌握互感电路的同名端及测试方法。 ( 2 )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初始值的确定,掌握RC、RL 动态响应及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原理应用,了解三要素法求解动态电路。 ( 3 )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掌握其有效值的计算,熟悉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 ( 4 ) 熟悉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性能、基本磁化曲线,铁心损耗,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特点。 本模块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尺度。电工技术模块包含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电量与非电量测试技术等。本模块是技术基础课,以应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突出新技术的应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课。其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 程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电工技术基础》第二章试题剖析

《电工技术基础》第二章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电阻串联用于、和。 2、R1=10欧,R2=30欧的两个电阻串联,R1两端电压U1=5伏,则整个串联电路的总电压;R2上消耗的功率为。 3、一般用电负载都是联在同一电源两端;并联电阻还多用于多量程的表中,以达到扩大量程的目的。 4、电阻R1=250欧和电阻R2=350欧并联,若流过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为60安,则流过R1的电流I1= ,R2两端的电压U2= 。 5、混联电路上的功率关系是。 6、每个电池的电动势E=1.5伏,内阻r=0.2欧,则这样的四个电池串联组成的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动势为,总内阻为;这样的两个电池组成的并联电池组的总电势为,总内阻为。 7、电路中的每个分支叫;3个或3个以上支路的连接点叫做;电路中任一闭合的路径叫;其中不包含任何其它回路的回路叫。 8、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称。它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的一个,而且可以推广到电路中所取的一个。 9、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10、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内容是。 11、叠加原理的内是。 12、线形电路是指。 13、电压源定义。 14、电压源的内阻越越好。内阻的电压源叫理想电压源。理想电压源不允许。 15、恒定电流I S与内阻r并联的电路叫,内阻为无穷大的电流源叫。理想电流源不允许。 16、对于外电路而言,如果电源的相同,则电压源与电流源,可以相互变换。 17、电压源转化为等效电流源时,I S= ,内阻r 数值不变,改为联。 18、电流源转化为等效电压源时,E= ,内阻r 数值不变,改为联。 19、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互换只对等效,两种电源内部并不等效。 20、作为电源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它们的E和I S的方向是,即电压源的正极与电流源的电流的一端相对应。 21、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进行等效变换。 22、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是。

《电工技术基础》作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电路如图1-67所示,流过电阻的电流I为( ). (B) -2A 2. 在图示1-71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 )。 (B) 3. 电路如图1-75所示,已知电源电压U= 9 V,电阻R= 3 ,R1= 6 ,R2= 3 ,则电流I值为 ( )。

(D) -3 A 4. 电路如图1-81所示,试计算电流源I S提供的功率为( )。 (D) 12W 5. 已知某电路的正弦电压与正弦电流的相位差为,电路呈容性,则电压 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为()。 (A) 滞后相位 6. 图3-63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V,则电压源有效值约为( )。 (A) 283 V

7. 电路如图5-49所示,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在时开关S闭合,则电路的初始值 电流为()。 (A) 0A 8. 电路如图5-53所示,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在时开关S闭合,则电路的初始值 电流为()。 (D) 4A 9. 电路如图5-55所示,在时开关S闭合,则换路后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D) 15C 10. 把图2-59 a 所示的电路用图2-59 b所示的等效电压源替代,则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 )。 (D) U S = 18V,R = 3 二、主观题(共10道小题) 11.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73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电源等效变换法就是利用电压源串电阻与电流源并电阻之间对于外电路而 言,可以进行等效替换。合理利用它们间的等效替换可以简化电路结构,有利于求解等效变换以外的电路部分的电压或电流(含待求参数部分电路不能参与变换)。本题中,根据待求电流I位置及电路结构,可将除电流I所在支路除外的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解:根据电路结构,逐步进行电源的等效变换,如图所示 所以,电流 本题小结:电源等效变换法(变换公式及等效电源的方向),变换技巧(分析电路结 构,使变换后的电路逐渐简化)。 12.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7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压U AB。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本题可先采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出电流I,然后根据虚拟回路的电压方程求解电 压U AB。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试卷A

第 - 1 -页 共3 页 200 x x — 20xx 学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课程: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A )卷 本格式是试题与答题纸分开的格式(8K 横排)。 注明:学生可带带计算器。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一阶电路三要素法中的三个要素:初始值 ; ; 。 2.由于场效应管 ,所以将其称为单极型的;由于晶 体三极管 ,所以将它称为双极型的。 3.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时域表达式为 ;相量形式 为 。 4.在R-L 串联电路中,已知电阻R =6K Ω,感抗X L =8K Ω,则阻抗Z = K Ω。 5.如图1所示电路中,若I = 2A ,则I 1 = ; U = 。 6.图2所示理想变压器,已知匝数比为1 :10,则u 1 :u 2 = ,i 1 : i 2 = 。 7.一台四级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电源频率为50赫,转差率为6 %,其转子 转速为 。 8.我国工业用电的线电压绝大多数为 380伏,若三相负载的额定电压是220伏, 则负载应作 连接。 9.为避免产生交越失真,互补功率放大电路一般工作在 类状态。 10.直流电源电路中整流电路的作用是 。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已知图3所示电路中的U S = 2V ,I S = 2A 。电阻R 1 和R 2 消耗的功率由 ( )供给 。 A 、 电压源 B 、 电流源 C 、 电压源和电流源 2.图4所示电路中,U BA =( )。 A 、E + IR B 、E - IR C 、- E + IR D 、- E - IR 3.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从 极输入,输出信号从 极输出( )。 A 、射、集电 B 、 基、集电 C 、基、射 D 、射、基 4.三相异步电动机产生的电磁转矩是由于( ) 。 A 、 定子磁场与定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B 、 转子磁场与转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C 、 旋转磁场与转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5.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则说明引入的是负反馈。 A 、输入电阻增大 B 、 输出量增大 C 、净输入量增大 D 、净输入量减小 6.一台配电变压器的型号为SL 7--630/10,该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 )。 A 、630MV A B 、630KV A C 、630V A 。 7.在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中,热继电器的功能是实现 ( )。 A 、短路保护 B 、零压保护 C 、过载保护 8.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基极电流从12μA 增大到22μA 时,集电极电流从1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 A 、83 B 、 100 C 、91 D 、200 9.有两个单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50,- 40。现将两个放大器用电容耦合组成一个多级放大器。那么此多级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 A 、2000 B 、大于2000 C 、90 D 、小于2000 10.一个具有n 个节点,b 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 方程数为( )。 A 、n - 1个 B 、n - b 个 C 、b - n 个 D 、b – n + 1个 三、简答题(14分) 1.(1)、如图5所示(a) 、(b)两三极管,已知它们各极的静态电位,试判断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是NPN 型还是PNP 型?(5分) (2)、试判断图6所示(a) 、(b)两三极管分别工作在何种状态。(4分)

《电工技术基础》第七章试题

《电子技术基础》第七章试题 一、填空题 1、U、V、W就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它们的电阻不计,每相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表示为:e U=311sin314tv,e V=311sin(314t-120o)V,e W=311sin(314t+120o)V,负载由三只相同的灯泡接成星形,若能正常发光,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就是V 2、三相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U Y= U1,I Y= I Y,此时电流为。 3、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UΔΦ= U1,且IΔ1= IΔΦ,各线电流比相应的相电流度。 4、工厂中一般动力电源电压为V,照明电源电压为V、V以下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5、触电对人体的伤害度与、、、以及等因素有关。 6、三相三线制电源供电时,在中线不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应将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用连接起来,叫做保护措施。 7、有一对称三相负载接成星形,每相负载的阻抗为22欧,功率因数为0。8,测出负载中的电流为10A,则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为,如果保持电源线电压不变,负载改为三角形连接,则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为。 8、三相交流电就是三个、、的单相交流电按一定方式供电。 9、习惯上三相交流电的相序为。 10、在三相四线制中,零线也叫地线,常用色或色线来表示,三相火线常用、、三色表示。 11、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可传送V与V两种电压,该供电系统用符号“”表示。 12、在三相四线制中,线电压分别超前相应的相电压度。 13、当三相负载对称时,三相功率的计算式为。 14、发电机就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它就是其她形式的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 15、电动机按使用电源相数不同分为与,在电动机中,鼠笼式电动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运行可靠,使用极为广泛。 16、鼠笼式电动机主要由与两部分组成,前者由与组成,后者由、、与组成。 17、电动机定子绕组就是由若干线圈组成的三相绕组,每组绕组有两个引出线端,分别叫首端与尾端,三个首端分别用、、表示,三个尾端分别用、、表示。 18、旋转磁场的转速计算公式为。 19、在一般情况下,当电动机的容量小于kW时或其容量不超过电源变压器容量的时,可允许全压启动。 20、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有、,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功率在75kW以下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比较广泛的使用降压启动。 21、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的方向,而旋转磁场的方向又与,所以,要使电动机反转只要。 22、由于异步电动机绕组的直流电阻值大于绕组的直流电阻值。 23、某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转速就是1430r/min,电源频率就是50Hz,那么它的旋转磁场转速就是,磁极对数就是,额定转差率就是。 二、选择题 1、三相动力供电线路的电压就是380V,则任意两根相线间的电压称为( ) A、相电压,有效值就是380V B、相电压,有效值就是220V C、线电压,有效值就是380V D、线电压,有效值就是220V 2、对一般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正确的说法应就是 ( ) A、它们的最大值不同 B、它们同时达到最大值。 C、它们的周期不同 D、它们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 3、如图所示,S U、S N、S V、S W都闭合时三盏灯都能正常发光,若S N与S W 断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两灯泡一样亮 B、首先40W的灯泡特别亮,随后都有不亮 C、100W的灯泡较40W的灯泡亮 D、两灯泡都略为变暗些 4、若电源采用星形接法,而负载采用三角形接法,电源的相电压为220 V, 各相负载相同,阻值都就是110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 A、加在负载上的电压为220V

《电工技术基础》试卷A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机械类)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把图 1 所示的电路改为图 2 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 和I2 将( )。 (a) 增大 (b) 不变(c) 减小 2A I I I I 1212 11Ω1Ω1Ω1Ω 2V2A 图 1图 2 ... + 2、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 )。 (a) 有等效变换关系(b) 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 有条件下的等效变换关系 3、将正弦电压u =10 sin ( 314t + 30? ) V 施加于电阻为 5 Ω的电 阻元件上,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 )。 (a) 2 sin314t A (b) 2 sin( 314t+30? ) A (c) 2 sin( 314t-30? ) A u + 4、某三角形连接的三相对称负载接于三相对称电源,线电流与其对应的相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 )。 (a) 线电流导前相电流 30? (b) 线电流滞后相电流 30?

(c) 两者同相 5、某三相电路中 A,B,C 三相的有功功率分别为P A,P B, P C,则该三相电路总有功功率P为 ( )。 (a) P P P A B C ++(b) P P P A 2 B 2 C ++2 (c) P P P A B C ++ 6、对称星形负载接于三相四线制电源上,如图所示。若电源线电压为 380 V,当在 D 点断开时,U1为 ( )。 (a) 220 V (b) 380 V (c) 190 V A B C N R R R U 1 + - 7、交流铁心线圈中的功率损耗来源于( )。 (a) 漏磁通(b) 铁心的磁导率u(c) 铜损耗和铁损耗 8、某单相变压器如图所示,两个原绕组的额定电压均为 110 V,副绕组额定电压为 6.3 V,若电源电压为 220 V,则应将原绕组的 ( ) 端相连接,其余两端接电源。 (a) 2 和3 (b) 1 和3 (c) 2 和4 9、图示控制电路的作用是 ( )。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 前期课程:《普通物理》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电工技术基础》是属于技术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对基础部分的要求 1、基础部分包括: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了解电工测量及安全 用电,掌握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方法;对于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要清楚;电路元件的特性、功率和能量转换关系要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分析方法要掌握。 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等内容。 2、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和周期性非正弦电路的分析由学生自学完成。 (二)对应用部分的要求 1、应用部分包括:铁心线圈和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等内容。 2、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应用,压缩学时的原则,应用部分应确保电工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使其体系和内容不断更新。又要对传统应用部分有基本的保证。应用部分的教学要求是对各种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掌握一些常规的概念和一些基本计算方法,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 1、电能的利用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关系。 2、电气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及意义。 3、《电工技术》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二)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及理想电路元件R、L、C在一般激励

(完整版)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作业.doc

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课程,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使用模板提交作业;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字数要求500 字以上。 (3)对于优秀作品,我们会进行整理并予以展示,请各位老师认真完成并 学习其他学员提交的优秀作品。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13.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姓名:黄业文工作单位:义安区董店中学学科年级:八年级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前面已学过,本课是进一步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会线 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做法,会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计算、证明、作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简化证明 , 方便计算。 在本课的学习中, 应注重联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 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 理、判断、计算作用。 能力目标: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 力。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

几何应用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由于本课的难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联系,因此,需注重对定理和逆定理的题设与结论的分析,使同学们能正确理解这两个定理的关系,能根据命题的条件准确地选择定理、选择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环节一: 1. 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2.已知线段 AB, 画出线段 AB 的垂直 平分线 MN,垂足为C; A 3.在垂直平分线 MN上任取一点 P,连结 PA、 PB;量一量: PA、 PB 的长,你能发现什么?. 环节二: 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MN⊥ AB,垂足为 C, 且 AC=BC, 在 MN上任取一点P. 求证: PA=PB B M P A C B N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数学推理过程:(如上图) ∵ PC垂直平分线段AB (或 AC=BC PC⊥AB) ∴ PA=PB 环节三: (1)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吗? 你能证明这个逆命题的正确性吗? 已知 : 如图, PA=PB ,求证:点P 在 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有两种作辅助线方法) P 方法一:过点P 作 PC⊥ AB,垂足为C。 A B 方法一:取AB 的中点 D,连接 PD。 P A B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试题 (100分;100分钟) 一、填空题 1.请根据下面实物图,在右侧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当开关闭合时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 通过,此时电路处于 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2)当开关断开时灯泡熄灭,说明电路中就没有了 ,此时电路处于 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2.请同学们对应连线。 3.当加在导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0V 时,其电阻为10Ω;当加在其两端的 电压为50V 时,其电阻为 Ω;当加在其两端的电压为0V 时,其电阻 为 Ω。 4.请把下表固定电阻色环颜色与数字对应填完整。 颜色 黑 红 黄 紫 白 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5.单位换算:Ω= Ω 2V= mV 二、判断对错: 1.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 ) 3.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S 极出发回到N 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则N 由极流向S 极。 ( ) 4.磁感线是不相交。 ( ) 5.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越稀疏磁场越弱。 ( ) 三、简答题 1.下图为金属和溶液,请标出电流的实际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 2.如图所示,电流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并已知I 1=-2A,I 2=1A ,试画出电流的实际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 3.写中下图中的电阻值。 物理量 符号 单位 单位符号 电流 U 欧 V 电压 I 瓦 W 电功率 R 安 A 电阻 P 伏 Ω 班级 _____姓名 _____考号 _____ 密 封 线

4.有一电阻表面有四道颜色,分别为蓝红黄银,则其阻值是多少允许偏差为多少 5.请指出下面元件名称. 四、技 能 题 1.下图测电路中的电流,请连线电流表。 2.如图,电压表测量电阻R 2的电压,请正确连线测量。 五、计算题 1.有一电路,已知a 点电位为20V ,b 点电位为5V 。 求电压U ab a 。 2.有一个电阻,通过其电流I=2A ,两端的电压U=8V 。求 电阻R 。 3.已知:E=15V ,r=1Ω,R=4Ω;开关闭合,求I 和U 。 4.已知:电阻R 1=5Ω,R 2=3Ω, I=2A 。求:U 1、U 2、U 和 R 。 I U 班级 _____姓名 _____考号 _____ 密 封 线 图1 图2 图3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试题 (100分;100分钟) 一、填空题 1.请根据下面实物图,在右侧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当开关闭合时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通过,此时电路处于 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2)当开关断开时灯泡熄灭,说明电路中就没有了,此时电路处于 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2.请同学们对应连线。 3.当加在导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0V时,其电阻为10Ω;当加在其两端的 电压为50V时,其电阻为Ω;当加在其两端的电压为0V时,其电阻 为Ω。 5.单位换算:5.6kΩ= Ω 2V= mV 二、判断对错: 1.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S极出发回到N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则N由极流 向S极。() 4.磁感线是不相交。() 5.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越稀疏磁场越弱。() 三、简答题 1.下图为金属和溶液,请标出电流的实际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 2.如图所示,电流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并已知I 1 =-2A,I 2 =1A,试画出电流的实际 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 3.写中下图中的电阻值。 4.有一电阻表面有四道颜色,分别为蓝红黄银,则其阻值是多少?允许偏差为多 少? 物理量符号单位单位符号 电流U 欧V 电压I 瓦W 电功率R 安 A 电阻P 伏Ω

5.请指出下面元件名称. 四、技能题 1.下图测电路中的电流,请连线电流表。 2.如图,电压表测量电阻R 2的电压,请正确连线测量。 五、计算题 1.有一电路,已知a 点电位为20V ,b 点电位为5V 。 求电压U ab a 。 2.有一个电阻,通过其电流I=2A ,两端的电压U=8V 。求 电阻R 。 3.已知:E=15V ,r=1Ω,R=4Ω;开关闭合,求I 和U 。 4.已知:电阻R 1=5Ω,R 2=3Ω, I=2A 。求:U 1、U 2、U 和R 。 5.已知:电阻R 1=1Ω,R 2=4Ω,电压U=20V 。求:I 1、I 2、I 和R 。 I U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Z1501 姓名李昕鸿 指导教师张世庆 辽东学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摘要 ------------------------------------------------------------------ 1 1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 4 1.1抢答器的功能要求 ------------------------------------------------------------------------------------ 4 1.2方案的提出和比较 ------------------------------------------------------------------------------------ 5 1.3整体设计思路 ------------------------------------------------------------------------------------------ 6 1.4单元电路的设计 --------------------------------------------------------------------------------------- 7 1.4.1抢答电路设计---------------------------------------------------------------------------------- 7 1.4.2定时电路设计--------------------------------------------------------------------------------- 12 1.5抢答器整体电路 -------------------------------------------------------------------------------------- 15 1.6抢答器的使用原理。 -------------------------------------------------------------------------------- 15 2电路仿真-------------------------------------------------------------------------------------------------------- 16 2.1Protues软件 -------------------------------------------------------------------------------------------- 16 2.2电路仿真 ----------------------------------------------------------------------------------------------- 17 2.3整体电路仿真 ----------------------------------------------------------------------------------------- 18 2.4仿真中出现的问题 ----------------------------------------------------------------------------------- 18 3总结-------------------------------------------------------------------------------------------------------------- 19附录元器件清单 ----------------------------------------------------------------------------------------------- 20参考文献---------------------------------------------------------------------------------------------------------- 21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戴素林发布时间:2009/4/14 阅读:251次 一、概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安全用电常识、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工具与电

工材料、机床电气与拖动技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基础、电气设备常见电气故障的处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般防护措施,会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处理,会处理一般的电气火灾事故; 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常用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材料的相关知识,会正确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 4.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名称、电路符号与规格特性,能正确选用常用电气元件; 5.掌握电力拖动常识,会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图,能分析一般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6.初步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常规电工测量; 7.了解设备常见故障的种类,能正确处理和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用电常识 1.相关知识 (1)电气危害概述 (2)触电的防护与急救

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作业

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课程,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必须就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使用模板提交作业;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3)对于优秀作品,我们会进行整理并予以展示,请各位老师认真完成并学习其她学员提交的优秀作品。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由于本课的难点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与逆定理的联系,因此,需注重对定理与逆定理的题设与结论的分析,使同学们能正确理解这两个定理的关系,能根据命题的条件准确地选择定理、选择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环节一: 1、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2. 已知线段AB, 画出线段AB 的垂直 平分线MN,垂足为C; 3. 在垂直平分线MN 上任取一点P,连结PA 、 PB;量一量:PA 、PB 的长,您能发现什么? 、 环节二: 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MN ⊥AB,垂足为C, 且AC=BC, 在MN 上任取一点P 、 求证:PA=PB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相等。 数学推理过程:(如上图) ∵PC 垂直平分线段AB (或AC=BC PC ⊥AB) ∴PA=PB 环节三: (1)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不? 您能证明 这个逆命题的正确性不? 已知:如图,PA=PB ,求证: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有两种作辅助线方法) 方法一:过点P 作PC ⊥AB,垂足为C 。 方法一:取 AB 的中点D,连接PD 。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集合观点: 综合上述两个结论,可以得出: 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瞧作就是 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的所有点的集合。 数学推理过程: 如图 A B A C P B M N B P A B P A

电工技术基础试卷

电工基础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电路通常是由、、、四部 分组成。 2、电路的主要作用是进行能量的、、和。 3、规定以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 4、导体对电流的作用称为电阻。 5、电阻率的大小反映了物质的能力。 6、物质按照其导电性能可以分、和三大类。 7、串联电阻的数目越多,总电阻越。 8、电阻并联可获得阻值的电阻。 9.电容器的基本特性是能够电荷。 10.电容器串联之后,总电容,电容器并联之后,总电容。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2分) 1、发电机和电动机都属于电源。() 2、电动势的单位和电压单位不同。() 3、电阻率越大的物体导电能力越强。() 4、电容器串联数目越多,电容量越大。() 5、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一定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的阻值都小() 6、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所串联的每个电阻都大。() 7.使电容器两极板所带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叫做电容器的放电()

8、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 9、可变电容器主要用在需要经常调整电容量的场合() 10.任何两根电源线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电容,称为分布电容。() 11.电容器隔直流,通交流。() 12.电容器并联的数目越多,电容量越大()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量越大,电流就() A.越大 B.越小 C.为零 D.不确定 2、对于电路中的两个等电位点,这两点之间 ( ) A.不会有电流通过 B.不一定会有电流通过 C.会有电压产生 C. 一定会有电流通过 3、对电源来说,其内部() A. 即有电动势,又有电压 B.只有电压 C.只有电动势,没有电压 D. 只有电动势 4、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主要是() A. 限流和分压 B.分压和放大 C.限流和载流 D.放大和限流 5、 1度电可供“220V/40W”的灯泡正常发光的时间是( )小时 A.25 B. 40 C. 20 D.45 6、在电阻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的电阻()越大 A. 分的电压 B. 通过的电流 C.得到的电荷 D.失去的电荷 7、一只10Ω的电阻和一只5Ω的电阻串联,通过的电流为5A,则串

《电工技术基础》习题库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试题 为突出对电工技术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及实际知 识的掌握,理解与应用,建议如下题型分配: 题型分配 填空题 选择 题 判断题 简答简 算题 综合题(含电路分 析、计算、电路设 计) 小题数 10空 10 10 6 2 总分 10 20 20 30 20 一.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10 分) 1.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 I 1 2A , I 2 3A ,则 I 3 2、如图所示电路,则 B 、C 间的等效电阻 R BC = , A 、C 间的等效电 R AC = 若在 A 、 C 间加 10V 的电压时,则图中电流 I= A 。 答案: R BC = 4 Ω , R A C = 10 Ω , I= 1 A 。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I 1=0.01A ,I 2=0.3A ,则 I 3= A 答案: I 3= 0.29 A 。 4、把一只 110V 、 9W 的指示灯接在 380V 的电源上,应串联 欧的电阻,串接电阻的功 率为 W 。 答案:应串联 3300 欧的电阻,串接电阻的功率为 22 W 。 5. 市用照明电压是 220V ,接入一个标有 220V , 100W 的白炽灯后,灯丝上通过的电流的有 效值是 __________ 。 8Ω C

答案: 0.45A 6、有只额定值分别为 40Ω 、 10W 的电阻,其额定电流为 A ,额定电压为 V 答案:额定电流为 0.707 A ,额定电压为 20 V 。 7、有一个 1KW,220V 的电炉, 正常工作时电流是 A; 若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则 电炉的电阻是 欧;若把它接入 110V 的电压上,它的实际功率是 。 答案:工作时电流是 4.5 A ,电炉的电阻是 48.4 欧,实际功率是 250W 。 8、有一电源,当两端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为 10V ,同 6Ω 的电阻连接时,路端电压为 9V , 则电源电动势为 V ,内阻为 Ω . 答案:电源电动势为 10 V ,内阻为 0.667 Ω . 9、如图 10 所示: 答U= -1 V , U 1= -15 V 。 10、有 R 1和 R 2 两个电阻串联,已知 R 1=2R 2, R 1消耗功率为 8W ,则 R 2消耗的功率为 W 答案: R 2 消耗的功率为 4 W 。 11.在纯电感电路中, 电压相位 电流 90°,在纯电容电路中, 电压相位 电 流 90 °。 答案:超前于、滞后于 12、工频电流的频率 f= Hz ,周期 T= s ,角频率 ω = rad/s 答案: f= 50 Hz ,周期 T= 0.02 s ,角频率 ω= 314 rad/s 。 13、设 u=311sin314t 伏,则此电压的最大值为 ,有效值为 ,频率 为 ,初相位为 。 答案:最大值为 311 伏 ,有效值为 220 伏 ,频率为 50 赫兹 ,初相位为 0 。 14、在纯电感电路中,已知 u=10sin(100t+30 ?)V,L=0.2H, 则该电感元件的感抗 X L = Ω ,流经电感元件的电流 I= A ,电感的有功功率 P= W 答案: X L = 20 Ω ,I= 0.5 A ,P= 0 W 。 15、在纯电容电路中,已知 u=10sin(100t+30 ?)V,C= 20μF ,, 则该电容元件的容抗 X C = Ω,流经电容元件的电流 I= A ,电容的有功功率 P= W U 2=-2V 2 U 1=3V 图 10 U U= V U=10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