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⑵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 ⑴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⑵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品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⑶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3、德育目标: ⑴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⑵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引导学生揣摩品读重点句段,悉心体会作品的结构方法和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 2、研讨探究法: 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引导学生研析重要句段,如反语、副词的表意等,以求准确深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引导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通过研读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二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的: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初读课文,思考完成: 1、划出文中生字词。 2、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具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考点分析

《藤野先生》考点分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与鲁迅相关的中学课本中的常识; 2、记叙文中相关考点: 准确概括文章内容;正确文章;分析文章双重线索;深刻领会文章;描写人物手法及作用;分析人物情感性格 3、提高学生处理记叙文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 情节梳理、双重线索、主题把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学习难点:】 描写人物手法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前小活动 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 出示课题《藤野先生》鲁迅——中考考点分析 二、相关考点的梳理: (一)、相关文学基础知识;(二)、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三)、正确梳理文章情节;(四)、分析文章双重线索 (五)、深刻领会文章主题;(六)、描写人物手法作用 三、合作探究,交流归纳总结: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归纳;师总结补充) 考点一、相关文学基础知识 1、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左联的领导者之一。鲁迅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和短篇小说大师。 2、鲁迅主要作品 小说集3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1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1部:《野草》;杂文集16部:《华盖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还主编多了文学期刊,并著有大量学术文章,是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家。3、著名篇目的出处 《呐喊》:自序、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社戏、故乡 考点二、准确概括文章内容:(人+事) 考点三、正确梳理文章情节: 在与先生相处的过程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事? 添改讲义11-15;纠正解剖图16-19;关心解剖实习20-22;了解裹脚23; 考点四、分析文章双重线索: “明线”与“暗线”所谓双线结构法,就是指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分叙两件事,彼此映照、对比、交叉、重合。

《藤野先生》教案

1、《藤野先生》教案 主备:赵方喜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落实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概括主要事件。 教学重点、难点:理思路、概括主要事件。 二、预习导学 1、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fēi红()油光可jiàn()解pōu() mò()生 不xùn() nì名() ji责() hè()彩 yǎo无音讯() piē()见 yì扬顿挫()深wù痛疾() (2)解释划线的字: 油光可鉴()好意难却() 出言不逊()匿名() 毫不介意()杳无消息() 2、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本课选自他的散文集,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为,。 3、默读课文,思考并完成: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2)在三个地点“我”先后经历了哪些事情?试简要概括,并以此划分全文的层次结构。 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在仙台: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与藤野先生交往;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离开仙台:怀念藤野先生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藤野先生》 写作特点

《藤野先生》写作特点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有如下特点。 1.脉络分明,记叙有序。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2.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文中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反映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3.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篇回忆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弃医从文的举动,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

八年级部编版上册教案:5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1)

5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生活俭朴、为人正直,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的人。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文活动:你写我猜 选取一位你的现任老师,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写时隐去姓名,让大家来猜。 (二)探寻名人之路 鲁迅的这段留学生活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些事件? 交流点拨: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1)对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生活的反感。 (2)途经“日暮里”、“水户”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侮辱、诽谤,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4)看到电影里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痛感必须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之路。 (三)品文中妙笔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交流点拨: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

的原因所在。 2.这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的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反语、夸张等手法,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再现他们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四)交流人生选择 1.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2.他为什么离开东京? 交流点拨: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3.他为什么学医? 交流点拨: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4.又为什么弃医从文? 交流点拨: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决心弃医从文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5.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理文章线索 说说本文在记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思想变化贯穿全文的。

《藤野先生》精品教案(第3课时)

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修辞的作用和关键句段的含义)教学过程: —、修辞作用 文中第1自然段“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 (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二、分析关键句段 1. 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 明确:本文记叙抒情的对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写藤野先生的不过两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来与藤野先生没有多大关系,但实际上“形断意连”,笔笔都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总体来看,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是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交、相别的社会背景。 2. 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2)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櫻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3)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鲁教版(1)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

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师: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检点慢慢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 学习目标:(屏幕上显示) 1.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简洁概括事件。 2.掌握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的方法。 师: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写人的并不多,我们学过的人物有—— 生1:《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 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 师:还有一个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如此难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给鲁迅先生以鞭策的先生。 (屏幕上显示)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目的地筛选信息,思考: 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屏幕上显示) 师:教你一招: 筛选信息的方法:(寻找相关段落-----提取关键词语。) (生读书5分钟) 生1:我找到文章第37自然段 师: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生1(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

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师:“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伟大”这一段是鲁迅先生情感的升华,是对藤野先生难忘原因的总结。 师:请齐读倒数第2段。(生读第37自然段)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的?请看第二个问题: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屏幕上显示) 师:教你第二招: 概括内容时要注意两个要素:(人物和事件-----某人做某事)。注意要紧扣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组合,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 生1:藤野先生给鲁迅改作业非常认真. 师:是作业吗? 生1:讲义习惯了。(生笑) 生2:藤野先生向“我”打听中国女人裹脚,为“我”改解剖图。 师:一下子说出了两件事,信息捕捉准确,而且用语简洁准确。 生3:藤野先生问“我”是否怕鬼? 师:在什么情况下问“我”的? 生3:了解实习情况时。 师: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呢? 生4:关心鲁迅的实习情况 (师小结,并作板书: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 师:这些事写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细碎的琐事,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让我们深情朗读,并从中体会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马琼芬 一、教材依据 《藤野先生》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二、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授课时,应紧紧抓住文章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暗线,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方法与过程: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五藤野先生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编制人王婷玉课时一课时课题抹不去的回忆难忘怀的师恩 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品评人物,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学习难点品评人物,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破题法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预习反馈希沃白板展示反馈预习成果 知识链接时代背景:鲁迅出国前后,中国正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祖国面临 日甚一日的危亡形势。作者东渡日本前,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 八国联军入侵我国。这两次战争,最后都是以中国割地赔款而告终。鲁迅到 日本后,1904年至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这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 列强为了争夺中国的东北而发生的战争。鲁迅出国留学和后来弃医从文,都 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活动一:典型事例难忘记——刻画人物,凸显精神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 略读与精读相结合(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了解人物的典型事例上,其他内 容可以一带而过。) 自主学习 具体要求: 1. 用序号标出段落。 2. 概括“我”与藤野先生交往时的典型事例,完成表格。 仙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典型 事件 1 2 3 4 3.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列出不懂之处,看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解决) 【温馨提示:组内自读,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合作学习 (二)分析形象,体会情感。 阅读方法指导:运用圈点勾画法找出关键点。 1.再次默读,通过典型事例分析藤野先生形象。 2.圈点勾画《藤野先生》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请用以下句式回答: 通过记叙的事例,使我了解到藤野先生是一 个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情感)。 【温馨提示:小组研讨,时间5-7分钟】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演示型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检查预习 资源名称 课件展示易读(写)错的字词 课件介绍鲁迅生平课件展示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照片 课件展示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课件展示令人敬佩的公众人物 素材类型 文本

水平 识记 开发 使用时间 2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扫除阅读障碍 初步了解鲁迅留学经历及藤野先生。 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学习,掌握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导入新课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过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鲁迅先生爱国情感的体现归纳总结

图像+文本感知下载 3分钟 图像+文本分析拓展性学习感知与升情评价 现有需修改 10分钟 图像+文本图像+文本文本文本 下载+开发 10分钟 10分钟 3分钟 7分钟 现有需修改 开发开发 归结全文,概括全文主题。 反馈练习能力训练写作训练,巩固探究成果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紧密挂钩,同时在收

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课件展示易读(写)错的字词:读音和字形容易混淆的字。 2、课件介绍鲁迅生平:鲁迅的生平经历;最受鲁迅敬重的老师。 3、课件展示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中规中矩、不拘小节、其貌不扬(相识);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4、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照片:藤野先生的肖像照。 5、课件展示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6、课件展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__人热情、友好、尊重。 7、课件展示令人敬佩的公众人物: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 说明:

藤野先生优质课教案

藤野先生 永城市高庄初级中学张雷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

《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预习巩固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出难字难词。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下册) 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 1 学科语文时间年月日周第 1 课时 年级初三年级课题藤野先生 备课语文组备课人贾延平邸伟李秀兰 授课模式四环课型预展型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把握本文字词。 2、掌握文章叙事线索。感知课文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核心贴士请同学们把基础知识及文章线索,速读课文,感知内容,领会情感。 学习活动安排一、自学环节(10—15分) 1.知识链接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②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知识检索(A级)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驿站解剖畸形不逊 匿名诘责教诲瞥见 B.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客死 落第 油光可鉴 3.课文导读:(B级)

藤野先生教学案例分析

八年级下期《藤野先生》教学案例分析 孙爱群 一、【导言】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长达4000多字,是一篇回忆叙事散文,难度较大,选自鲁迅《朝花夕拾》。按照《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重在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同时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比较恰当的,其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同时对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写出了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于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作者在赞美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的同时,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着实很巧妙。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以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抓住人物特点画出灵魂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目标。 二、精彩片段: …… 师:那鲁迅初遇藤野先生时的印象如何呢请大家朗读6—10段,说说初见藤野,作者印象如何在文章中勾画出相关词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6---10段)课文,勾画描写藤野先生的相关文字,) 师:我们可以把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印象分为两部分:眼见和耳闻。请同学们先找找眼见的部分 (学生开火车,说特征) 生: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师:不错,很正确,那文中还有什么描写 生:语言描写。 师:嗯,语言描写,在哪里呢 生:声调—缓慢而有顿挫。 师:哦,在这里,同学们,注意,这里用了怎样的词来形容藤野先生的语气呢顿挫、缓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那个时代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今日生活,并为之而奋斗。 2、知识与技能: 感知部分片断,把握人物品格;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进一步把握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过程与方法: 品读语言,揣摩心理;联系实际,理解人物。 【重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思路、理解了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课文的。由于本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的,所以本节课就把重点放在把握人物的品格上,力争使学生对藤野先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此,设计时,通过多个角度,遵循从初步感知,到揣摩人物内心心理,到理解人物最崇高的品质的思路,全面挖掘理解人物。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脉络,理清作者思路。 3、的主题。 二、师生合作,研习课文 本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作为一名弱国的学生,身处异国他乡,倍受他人凌辱,而此时遇到了一位使自己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先生。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具有什么品格,影响了作者一生? 1、初读课文有关藤野先生的段落,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部分学生朗读作者和先生相处部分,其余学生思考。初步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⑴谈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出: 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生活俭朴热情诚恳正直求实 ⑵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先生的这种品质?教师引导,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2、从具体语言入手,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

精1《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同步检测

同步检测 一、基础题。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 ēi ()红不xùn()j ī()形nì()名 pi ē()见hè()彩发j ì()解pōu()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青云。 B.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工,有时也很任性。 C.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揭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D.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遥遥无.期...了。 D.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作者是,选自,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 年初春在的生活片段。 5.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B.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C.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D.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槍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阅读理解题。 (一)藤野先生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 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 1.作家作品(显示鲁迅青年和中年时的照片)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显示绍兴河埠及学过的五篇课文的图片。) 2.《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

《藤野先生》教案第一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里颇受鲁迅先生本人青睐的一篇散文。该文回忆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不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真诚而严谨地教育和指导鲁迅先生学医的几件事。怀着感激的心情,鲁迅先生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如实记录了自己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两个伟大的人和深沉而不乏人情味的文字,是本文的魅力所在。本文承记叙文之形式又兼具鲁迅先生的沉郁隽永的文字风格,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走近鲁迅,了解藤野先生,感受两个来自不同国籍、有着不同身份与追求却同样让人仰视和崇敬的伟大人物。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

了解鲁迅生平,阅读《朝花夕拾》。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续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创作背景】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鲁迅毫不歧视,反而倍加爱护,他的高尚品质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赞美了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