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6单元 第20章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6单元 第20章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6单元 第20章 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性别与性别决定

一、教学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性别和性别决定

一、分析我国人口普查的资料

1.总人口数变化趋势

2.性别比变化趋势

二、性染色体

1. 染色体;常染色体

2.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三、 生男生女的秘密

1. 精子的种类;X 和Y 精子

2. 精子的形成

3. 性别决定:

女性

随堂练习:

1. 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_____条性染色体,______条常染色体。

2. 性染色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

是________和________。 4. 男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性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有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女

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 5. 性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

教学反思:

1、对于课堂而言,45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养成对身边的事物现象更加的留心、观察、分析、思考、最后找到成因的能力。

2、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结合。教师的指导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X X

仁爱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八年级英语(仁爱版)下册语言知识点归纳 Unit 6 Enjoying Riding Topic 1 We’re going on a spring field trip 一、重点词组 1.go on a spring field trip 去春游 2.a two-day visit to Mount Tai为期两天的泰山游 3.make a decision 做出决定 4.find out 查找;弄清 5. bring back 带回 6.decide on sth.对某事做出决定 7.book some tickets/rooms 预定车票/房间 8.the hard/soft sleeper硬卧/软卧 9.pay for 付款10.make hotel reservation 预定酒店房间11.many kinds of rooms 许多类型的房间 12.the best time to do sth.做某事的最佳时间13.work out the cost估算/算出费用 14.do/go fund raising = raise money/ funds 筹集资金https://www.360docs.net/doc/1415205995.html,e up with 产生;想出;赶上 16.get to (call home) 达到(打电话回家)的程度17.sell newspapers/ old books/ flowers 卖报/旧书/花18.not…any longer = no longer 不再19.enjoy a good trip 享受愉快的旅行20.at the foot of…在…的脚下 二.重点句型及重点语言点 1. … , we will go on a two-day visit to Mount Tai, …我们将去泰山进行为期两天的旅行。 two-day “两天的” , 这是带有数字的复合形容词,复合形容词用连字符号连接时,名词要用单 数。如:a 14-year-old boy 一个十四岁的男孩 a 100-meter race 一百米赛跑 a two-day visit 为期两天的旅行 2. We will make the decision together. 我们将一起作出决定make a decision = decide 做决定 decide (not) to do sth. 决定(不)做某事 decide on sth. 对某事做出决定 3. Going by train doesn’t cost as much as by plane, and going by bus is not as comfortable as by train. 搭火车的费用没有搭飞机的高,搭公车不如搭火车舒适。“going by train”动名词短语在句中做主语。 cost 表“花费(金钱/时间)”时,主语必须是事物。常用句型“ sth. costs (sb.) some money/time”如:This bike cost me 300 yuan. 这本书花了我三百元钱。 Finishing the homework costs me two hours a day. 通常,每天做完作业花了我两个小时。 4. We’ve got tickets at ¥ 120 for the hard sleeper and ¥ 180 for the soft sleeper.我们的的票价是硬卧票120元,软卧票180元。at 在句中表“以……的价格”. 如: We’ve got tickets at ¥80 for The Sound of Music.我们有80元一张的《音乐之声》门票。 5.I want to book 10 rooms with two single beds …我想订10间有两张单人床的房间… with 结构在句中作定语,修饰前面的名词,表特征。如:a girl with light hair 一个金发女郎 a boy with big eyes 一个大眼睛男孩 6 My school in America raised a lot of money for our band trip last year. 去年, 我在美国的学校为我们的团队筹集了很多钱。raise 及物动词,表示“筹集”外,还表“举起;使升高”,一般指把某物从低处抬高到高处。如:She raised her hand. 她举起了她的手。He raised his glass to Mr. Li.他举杯向李先生祝贺。 rise 不及物动词,表示“上升;升起;上涨”一般指事物本身由低处移到高处。如: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太阳从东边升起。The river/ price rose. 河水上涨了。 7. Some schools come up with great fund raisers , …一些学校产生出伟大的集资者,…… come up with 表示“想出;产生;赶上”如:Suddenly he came up with a strange idea. 突然间他想出了一个奇怪的主意。 We came up with the train in time. 我们及时赶上了火车。 8. It takes students one yuan each to buy tickets for a draw to become king or queen for a day. 学生要想成为“一日国王”或“一日王后”, 就要花一元钱买票才可以参加抽奖。 此句型为“It takes sb. some money/ time to do sth.”花了某人多少钱/时间做某事。 三. 重点语法 (一) 结果状语从句 1) … , so …“因此”, 常与because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转换. 如: We don’t have much money, so we should go fund raising. = Because we don’t have much money, we should go fund raising. Helen is worried about her trip cost, so she is sad.海伦担心她的旅行费用,因此她很难过。 = Helen is sad because she is about her trip cost. 海伦很难过是因为她担心旅行的费用。

部编人教版册语文 六年级 上册语文第8单元精品教案

第八单元走近鲁迅 鲁迅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民主战士,也是一个真诚、善良的普通人。他对朋友情真意切,对孩子亲切和蔼,对穷苦人民关心惦念,对自己却苛刻严谨,践行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信条。“鲁迅”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让我们走近鲁迅,去看一看碧绿的西瓜地里闪现的闰土形象,去听一听好的故事,体会一代文豪朴实的文笔;分别认识亲人和诗人笔下的鲁迅形象,感悟革命斗士炽热的情怀和高尚的精神。鲁迅先生挥着如椽大笔,毕其一生,不断地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走近鲁迅先生。 本单元以人物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透过鲁迅的笔触和别人眼中的鲁迅,初步认识和了解鲁迅,感受鲁迅这位“文学巨匠”“民族旗帜”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成就。让我们透过本单元的课文,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24 少年闰土 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珍贵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一般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是较为深奥的,这不仅是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他们较为久远,而且还因为鲁迅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语言习惯与今天学生掌握的略有差别。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少年闰土的形象的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设计) 王建升 一、设计思路 本单元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知识,在内容上,可以让学生对某些高新科技作一些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新的未知领域,必须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教学,以补充课本内容并提供形象的音像资料。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好实践活动,可以使这些知识更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和探究。 与其他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也不要拘泥于课本的编排顺序,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同类文章进行阅读。但自由读写并非是放任学生无组织无计划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所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在开始学习本单元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阅读方法和水平,再进行一定的指导。

阅读后,写一篇自由作文。即写作的主题、内容、范围、文体等都可以不受限制,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单元写作”是自由作文。不限体裁,选材自由,立意多向发散。 “语文实践活动”可就高科技方面自行设计。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 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了解高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 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 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三、单元总课时:12课时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而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19年12月10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24少年润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重点 1.关注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会仿写。 难点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小小少年》,请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了一位怎样的少年。 2.今天,我们也将认识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纪相仿,不仅健康、 天真、活泼,而且机智勇敢、见多识广,他就是——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情况。 3.读了课文,少年闰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自读要求: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 思考: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请再次默读课文,用“_________”画出体现少年闰土性格特点的 相关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与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的模样如何? 2.思考:1.文中对闰土的性格特点是怎样描写的? 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并归纳其特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仿写练笔 1.认清生字的形,描红、临写生字,互相提醒易错的部位。 2.仿照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少年闰土》,大家还记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再识闰土 1.学习第l自然段。 小练笔:照片定格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请同学们从自己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吧。 2.学生品读第6~17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思考: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2)结合相关语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时,你能想象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 三、深读悟情,长忆闰土 夏日,海边拾贝的乐趣,令人陶醉;冬季,雪地捕鸟的情趣,令人向往。这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拿起手中的书本,再次跟随闰土一起去感受自由自在的海边生活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第6~19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有趣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全套教案

数学广角——算术与图形的转化 1.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3.在研究例题的数形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介绍有关数学史。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老师不要加以限制。 1课时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 教材第107~1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投影出示。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 (2)老师: 1=(1)21+3=(2)21+3+5=(4)2 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 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2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Unit6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教案 光华二中卫芳霞 teaching content: section a(初二英语上册第十单元) aims and demands: (1)four skilled words and phrases grow;grow up; programmer;computer science;engineer;pilot;professional;act. (2)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目标) focal & difficult points: master the target language below: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成为) a/an …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ng to … (3)代用动词短语do that 的使用。 teaching tools: pictures; a tape recorder. teaching methods: lead-in method;listening metho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s & revision get two ss to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and then give a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表格式教案(何玉岗)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 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 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 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 得到鼓舞和力量。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 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 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 各种艺术。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

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 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 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提纲 挈领地牵动全文的学习。 2.有关艺术方面的题材,学生可能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 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 3.本单元有一篇文言文,一定要充分诵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激发兴趣。 4.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此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神奇魅力。 5.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宜引导学生通过充分 地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 出来。 课时安排: 伯牙绝弦 2课时 月光曲2课时 蒙娜丽莎之约 1课时 我的舞台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与形教案

【教后反思】 课题数与形 单元第八单元课型练习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 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的能力。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昨天我们在探究规律时,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谁来说 说,你对“数形结合”这种数学思想有哪些认识? 预设学生的认识:“数形结合”就是将“数”和“形”结合起来思考问 题;“数形结合”就是从图形中发现数字里面蕴含的规律;“数形结合”就 是要通过画图来分析问题…… 2.导入练习。 看来同学们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 们将继续运用这种思想来分析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这道题是将平方米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结合。32对应边长是 3的正方形的面积,12对应边长是1的正方形的面积,以此类推。第5个 图形最外圈的小正方形个数就是112-92=40。 2.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1)投影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中圆点排列的规律。 (2)按照发现的规律在教材上画一画。

(3)汇报交流。 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这道题是通过观察大三角形中包含的小三角形个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大三角形周长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大三角形包含的小三角形的个数与大三角形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个数等于图形数的平方;大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图形数乘3;大三角形包含的小三角形的个数等于大三角形周长的三分之一的平方。 4.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 这道题是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行程问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5.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这道题是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题目中的具体信息,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选择。 6.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6题。 这道题是用连线的方法来分析组合问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进行连线,再结合连线的情况进行判断。 7.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7题。 这道题是介绍“杨辉三角”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对应的数字三角形表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进行书写。 8.教材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8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完全平方的公式。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教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第26课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坻.屿. 嵁.佁.然翕.忽幽邃.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3)潭中鱼可百许头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斗:象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6)不可久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随从。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一段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第27课岳阳楼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滕.谪.守浩浩汤.汤淫.雨霏霏 樯.催.岸芷.汀兰嗟.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增其旧制.制:规模。 (2)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好景色。 (3)横.无际涯横:广远。 (4)南极.潇湘极:尽。 (5)连月不开.开:放晴。 6)浊浪排.空排:冲向。 (7)薄.暮冥冥薄:迫近。 (8)春和景.明景:日光。 (9)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10)把.酒临风把:持、执。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12)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为:(以上)两种心情。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具通俱解释为全,皆 (2)属于作文以记之属通嘱解释为嘱咐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24.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品格。 其中,《〈孟子〉三章》展现了孟子的品格和志趣,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周亚夫军细柳》叙述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刻画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诗词五首》分别表现了陶渊明、杜甫、李贺、杜牧和李清照不同的志趣、情怀,展现了他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包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查找相关资料等;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重视古今的沟通,让学生明确诗文传达出的思想与精神。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写作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教学综合性学习部分时,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内容,并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以此展开活动。让同学们既有思想认识的提升,又有语文素养的多方面训练。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22.《孟子》三章 3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 的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反 复诵读品味,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3.愚公移山 2 24.周亚夫军细柳 2 25.诗词五首 3

八年级英语上第六单元教案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 Period 2, 3a Page 33) [学习目标] 能理解3a 并能熟练朗读。 [学习重点] 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型 [学习难点] as…as not so/as…as be good at 以及比较级句型的用法 [学习方法] 1 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学习比较级的用法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并掌握3a 的课文 3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为学第十二单元做好准备 [课前预习] 1 学生能正确说出形容词比较级的格式和用法 2 复习 [ A ] 把下列词变为比较级 small nice heavy big beautiful [ B ] 翻译下列句子 (1)李平比汤姆高。Li Ping Tom. (2 ) 小红比李雷更强壮。Xiao Hong Li Lei. 3 阅读教材3a 提示: (1)Thank you /Thanks for +名词/动词ing形式 e.g : Thank you for your last letter. Thank you for asking me to your party. ( 2 ) your last letter 你最近的来信/你的(上一封)来信 (3) as you can see 正如你所见的那样 (4)in some ways 在某些方面 (5)look the same 看起来一样the same as 和……一样look different 看起来不同(6)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eg.: My sister enjoys singing English songs (7 ) more than =over 不止,超过 (8)as+形容词/副词的原级+as 表示“与/和……一样eg.: Jim is as tall as Li Lei. Han Mei works as hard as her brother. not as/so +形容词/副词的原级+as 表示“与/和……不一样eg. : His book is not as good as hers. Han Mei doesn’t work so hard as her brother. (9) be good at 擅长,在……方面做得好/学得好eg. : I’m good at English. Lin Tao is good at swimming. 4 要求试做练习3a [课中学习] 1 交流预习情况 2 复习短语和单词并对学案上的答案 3 教师出示实物,请学生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说出英语句子 4 Lead – in 出示双胞胎的图片并请二位同学用比较级说出句子 5 教新单词as way both hers physics however more than in common be good at 6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twins. 7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in four minutes and than do “T” , “F” or “DK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指导方案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重点) 2.了解作文拟题的常见方法。(重点) 3.读相关词语进行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重点) 4.了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书法风格,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积累鲁迅的名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几篇短文阅读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柳公权及其他著名书法家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在讲什么。“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交流方法 1.自主阅读教材“交流平台”中的相关内容,画一画重要的句子。 2.指名读。 3.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4.学习段意合并法。 (1)课件出示: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请同学回顾《只有一个地球》,说一说各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学生用列提纲的形式概括,课件依次展示: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

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3)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把提纲投影到黑板上。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美丽、壮观。(第1自然段) 地球渺小、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2~4自然段)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第5~7自然段)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第8、9自然段) (4)过渡:我们可以边读边列出提纲,借助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再连起来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请你尝试着概括一下。 (5)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归纳。(地球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5.题目补充法。 (1)过渡: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文章的题目,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 (2)出示《草船借箭》一文,请同学尝试补充题目。(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 (3)指名汇报概括,教师相机指导。(本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6.抓关键句。 (1)导学: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2)出示《竹节人》一文,请同学快速浏览,找一找关键语句。 (3)指名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透过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玩竹节人这几处关键段落,可以概括出课文写了竹节人给我们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三、方法拓展 1.要素串联法。 (1)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说课教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案例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Go for it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Section A (1a-3c)。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学习有关人物特点的单词:tall, fat, thin, short, heavy, calm, wild, long hair, short hair, outgoing, quiet, funny, serious, smart, athletic, beautiful, ect. 2、学习人物比较的重要句型: (1)Pedro is funnier than Paul. (2)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3)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3、掌握语法点: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学生分析] 1、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英语课,学生视听感受明显,表现出极大兴趣, 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学习效果很明显。 2、学生以前已经学过有关人物特点的单词,但不会将其变形,用于人 物或事物的比较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用 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人物特点和人物比较。 [教学目标]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1、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及播放学生熟悉的人物图片,指导学生学 习有关人物特点的单词、人物比较的表达及语法知识点“形容词的 比较级和最高级”。 2、通过学习本课,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共有五个部分:lead-in; words study;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mparison degree learning; homework. Step 1 Lead-in(10minutes) 1.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看哪个小组能说出最多的关于人物外貌或性格的形容词。teacher: Which group can tell me the adjective words(形容词)about appearance (外貌) and personalities (性格) as many as possible 2.展示一些名人或有趣的相片,并和学生谈论他们的人物特点。 [1、复习已学内容,自然延伸到新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开展竞赛活动,既可调动课堂气氛,又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一举两得。]Step 2 words study(5minutes) 在学生已掌握部分人物特点形容词的情况下,增加新的单词,扩充学生词汇量。

六语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第八单元) 主备人:张流飞 研讨者:李发銮、莫润兰 审核人: 教学课时:12 — 13课时 执教老师:

第八单元整体导读 罗丹大师曾说:“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艺术美,缺少的是对美的发现。”是啊!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首奇丽的小诗,一部催人泪下的电视剧,甚至是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它让我们接受美的洗礼,感受美的熏陶,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润泽下,人格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音乐学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走进本单元,你会倍感深切,深受启发。 单元学习目标 1、完成字词目标。力争能够写得正确、规范、美观;根据课文能够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应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为我所用。 4、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单元学法提示: 1、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弄清一些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2、读熟课文,首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理顺故事的来龙去脉,原委曲直。 3、细读课文,再弄清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领会写法,感受艺术带来的教育。

八年级英语第6单元教案

八年级英语第6单元教案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3a) [设计理念]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交际教学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倡导“在做中学,在做中用”的教育理念,将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运用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新目标英语”是一套好教材,然而,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实施任务和开展活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并要根据学生的环境和接受能力来开展行之有效的任务和活动。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帮助解决教学难题。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视的英语学习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为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Section B3a。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学习有关人物特点的单词:tall, thin, short, heavy, calm, wild, long hair, short hair, outgoing, quiet, funny, serious, smart, athletic, ect. 2、学习人物比较的重要句型: (1)I like have friends who are like me. (2)It is necessary to be the same. 3、掌握语法点: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形容词的比较级) [学生分析] 1、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英语课,学生视听感受明显,表现出极大兴趣,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学习效果很明显。 2、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但掌握的强度不够,对单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达上总是出现错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人物特点和人物比较。 教学目标] 1、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学生学习有关人物特点的单词、人物比较的表达及语法知识点“形容词的比较级”。 2、通过学习本课,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T:I have a sister. Can you guess what she looks like and what she is like? (Show them you are waiting.) S:She is tall. /She is thin. / She has long hair./She is easygoing./…(Students use their imagination and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 T:Let’s look at our photos.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Please talk about 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