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

2、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4、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教学准备

实物图片、ppt课件。

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不但可以体会到几何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下面的分类提供依据,为了解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建立模型,探索新知

互动探究一、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师生活动:

1、请各组同学每人拿出两支笔,用它们代表两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笔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选取一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板书:①平行、②相交、③重合,并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凡未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板书:去掉③重合,并总结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

板书:(留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做平行线。

4、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

图1

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

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

5、在留空之处用彩色粉笔填上“在同一平面内。”

6、那么理解平行线时,必须注意什么?

重点给学生强调平行线的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是指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有时我们也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市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两支笔动手操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

会到平行线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互动探究二、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师活动:进入七年级学习以来,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请各位同学看一组生活中的图片,你们觉得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吗?(多媒体展示X型晾衣架、栅栏、剪刀、小孔成像原理等图片)(教师板书,给出对顶角定义)

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应关注:(1)对顶角只有在两条直线相交时才出现。

(2)对顶角是指两个角的位置关系。

学生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度量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你发现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牛刀小试:1、如图2,图中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

答案:4.

互动探究三、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活动:(教师演示ppt)

计算:

(1)44°+ 46°= ;(2)30°20′34″+ 59°39′26″= ;

(3)10°+ 25°+ 55°= ;(4)96°+ 84°= ;

(5)58°45′+ 121°15′= ;(6)50°+ 75°+ 55°= 。

答案:都填90°。

学生计算并回答,总结它们的特点.教师判断对错.

教师应关注:

(1)计算的准确性

(2)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并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进一步促使渴望尽快的寻求到答案,同时也为判断余角和补角做铺垫。】

师生活动:

A:出示一组互余角B:出示一组互补角

教师演示ppt互为余角.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总结互为余角的概念.然后,类比互为余角学习互为补角的概念.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教师应关注:

(1)学生的语言表达.

(2)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到数学的问题中.

(3)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两个概念.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直观的角度去感受互为余角、补角的概念.并用语言去表达这两个概念,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牛刀小试:2、填表:

∠α∠α的余角∠α的补角

32°

62°23′

x

从中,你发现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

答案:表格第一行:58°,148°;第二行:27°37′,117°37′;

第三行:90°- x,180°- x;空格:90°。

3、判断。

(1)一个角有余角也一定有补角.()(2)一个角有补角也一定有余角. ( )

(3)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

答案:(1)√;(2)×;(3)×。

学生计算并回答,对照答案,教师根据回答给以评价.

教师应关注:

(1)计算的准确性.

(2)是否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余角和补角,是否准确理解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余角和

补角的概念来进行计算,一方

面检查是否理解概念;另一方

面培养计算能力.】

学生活动:

1、如图3,∠1与∠2互余,∠3与∠4互余,

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

吗?为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规律吗?

2、如图4,如果∠1与∠2互补,

∠3与∠4互补,∠1=∠3,那

么∠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

么?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让代表发言.

教师让学生猜想、简单说理、得出结论.根据回

答进行引导,并给以积极的评价.并让学生反思

这个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类比余角的性质

独立解决该问题.

教师应关注:

(1)学生语言是否准确、规范.

(2)几何语言的表达是否准确、规范.

(3)思维是否清晰.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图 3 图4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探究余角的经验,会主动迁移到补角上来,类比余角的性质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达到“由扶到放”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迁移知识的能力.】

例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分析:可以利用方程思想解决这道题。

解:设这个角为x°,则180 –x = 4(90 - x),∴x = 60.

答:这个角是60°。

【设计意图:本例题不但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渗透方程的思想.学生感觉到几何问题用方程解决更简单.】

牛刀小试:

4、如图5,E、F是直线DG上两点,∠1 = ∠2,∠3 = ∠4 = 90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答案:∠5 = ∠6,理由是:等

角的余角相等。

本题相对复杂,为了更好

让学生得到发展,先让学生独

立思考,然后在进行交流.教师给以评价.

【设计意图:本题是利用余角的性质解决,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交流——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既培养独立的意识,又有合作.既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让他们体验成功,又锻炼了口语表达.】

:5、如图6,已知AOB是一直线,

OC是∠AOB的平分线,∠DOE

是直角,图中哪些角互余?哪些

角互补?哪些角相等?

图6

答案:互余:∠1与∠2,∠1与∠4,∠2与∠3,∠4与∠3;

互补:∠1与∠EOB,∠3与∠EOB,∠4与∠AOD,

∠2与∠AOD,∠AOC与∠BOC,

∠AOC与∠DOE,∠BOC与∠DOE。

相等:∠AOC=∠BOC=∠DOE,∠1=∠3,∠2=∠4。

教师应关注:

(1)学生对余角和补角概念的理解,是否会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2)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余角的性质,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进行应用.学生的几何语言是否规

范、标准.

【设计意图:本题是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角的平分线和直角定义来解决,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尝试解决,先独立思考,然后一起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又从多个角度了解、认识这个问题,从而真正做到理解.】

三、归纳小结,认知升华:

学生思考,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给以补充.总结一下内容: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2、概念:(1)对顶角;(2)余角;(3)补角.

3、性质:(1)对顶角性质;(2)余角性质;(3)补角性质。

四、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教材第42页习题2.1。

五、布置作业,分层训练:

必做作业:教科书第37页1,2,3

选做作业:

1、在下列4个判断中: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一定平

行;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③在同一

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射线一定相交;④在同

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其中

正确的个数是 ( )

A.4

B.3

C.2

D.1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 1 2

B 1

C 1

D 1 2

2 2

3、如果∠A=35°18′,那么∠A的余角等

于;∠A的补角等于。

4、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

余角的度数是。

5、已知α∠与β∠互补,且α∠与β∠是对顶角,则

α

∠=_________。

6、已知,24?

∠α且α∠与β∠互余,β∠与γ∠互余,则γ∠

=

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还大10

度,求这个角的度数。

答案:1、D; 2、D; 3、54°42′,144°42′; 4、60°; 5、90°;

6、24°,114°;

7、50°;

课后评析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崩发,整个课堂完全就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细细思想从中得出:对于新旧知识具有类似的内容可以用类比的方法,这样省时高效;对于几何的命题的验证,可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如本节的“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通过测量、叠合法、逻辑证明,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得到清晰而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学习知道说明一个几何命题的过程是怎样的,须经历“猜想—推理—结论”这样一个过程,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2套

单元测试(二)相交线与平行线(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 ) A.1∠和2∠ B.3∠和5∠ C.3∠和4∠ D.1∠和5∠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E CD ⊥.若140∠=,则AOD ∠的度数为( ) A.120? B.130? C.140? D.150? 3.如图所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 A.线段PB 的长度 B.线段PA 的长度 C.线段PC 的长度 D.线段PD 的长度 4.如图,已知70,AOB OC ?∠=平分,//AOB DC OB ∠,则C ∠为( ) A.20? B.35? C.45? D.70? 5.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 与b 平行的是( ) A.34∠=∠ B.13∠=∠ C.24180?∠+∠= D.14∠=∠ 6.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是同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B.若两个角相等且互补,则它们都是直角 C.锐角的补角比该锐角的余角大 D.一个锐角的余角一定比这个锐角大 8.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矩形纸片的一边上.若135?∠=,则2∠的度数是( ) A.35? B.45? C.55? D.65? 9.如图,小芳从A 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至C 处,则ABC ∠的度数是( ) A.80? B.90? C.100? D.95? 10.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 ) A.25? B.40? C.50? D.6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如果35α?∠=,那么α∠的余角等于___________. 12.如图,已知12∠=∠,则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是____________. 13.如图,在铁路旁边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火车距离最近,请你在铁路边选一点来建火车站(位置已选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已知直线12,l l 被直线34,l l 所截,155332,4148,???∠=∠=∠=,则2∠= ____________.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 2、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4、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教学准备 实物图片、ppt课件。

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不但可以体会到几何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下面的分类提供依据,为了解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建立模型,探索新知 互动探究一、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师生活动: 1、请各组同学每人拿出两支笔,用它们代表两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笔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选取一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板书:①平行、②相交、③重合,并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凡未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板书:去掉③重合,并总结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 板书:(留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做平行线。 4、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 图1 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 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 5、在留空之处用彩色粉笔填上“在同一平面内。” 6、那么理解平行线时,必须注意什么? 重点给学生强调平行线的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是指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有时我们也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市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两支笔动手操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

(word完整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拔高题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第二章拔高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图,AB∥CD,BF平分∠ABE,且BF∥DE,则∠ABE与∠D的关系是() A.∠ABE=3∠D B.∠ABE+∠D=90° C.∠ABE+3∠D=180°D.∠ABE=2∠D 2.如图,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已知∠A=30°,∠1=40°,则∠2的度数为() A.55°B.60°C.65°D.70° 3.如图,ABCD为一长条形纸带,AB∥CD,将ABCD沿EF折叠,A、D两点分别与A′、D′对应,若∠1=2∠2,则∠AEF的度数为() A.60°B.65°C.72°D.75° 5.下列生活实例中,数学原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一条河向一个村庄引一条最短的水渠,其中数学原理是: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两个村庄之间修一条最短的公路,其中的数学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把一个木条固定到墙上需要两颗钉子,其中的数学原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从一个货站向一条高速路修一条最短的公路,其中的数学原理是: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 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如图,已知AB∥DE,∠ABC=80°,∠CDE=150°,则∠BCD=() A.30°B.40°C.50°D.60° 7.如图,图1是AD∥BC的一张纸条,按图1→图2→图3,把这一纸条先沿EF折叠并压平,再沿BF折叠并压平,若图3中∠CFE=18°,则图2中∠AEF的度数为()

A.120°B.108°C.126°D.114° 二.填空题(共8小题) 8.将一块60°的直角三角板DEF放置在45°的直角三角板ABC上,移动三角板DEF使两条直角边DE、DF恰分别经过B、C两点,若EF∥BC,则∠ABD=°. 9.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落在AB边上的点G处,点D落在点H处.若∠1=62°,则图中∠BEG的度数为. 10.如图,已知DE∥BC,2∠D=3∠DBC,∠1=∠2.则∠DEB=度. 11.如图,已知AE∥BD,∠1=130°,∠2=28°,则∠C的度数为. 12.如图,BE∥CF,则∠A+∠B+∠C+∠D=度. 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13.如图,若OP∥QR∥ST,则∠1,∠2,∠3的数量关系是:. 14.如图,∠BCD=90°,AB∥DE,则α与β一定满足的等式是. 15.如图,∠AOB的一边OA为平面镜,∠AOB=37°,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一点D反射,此时∠ODE=∠ADC,且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DEB的度数是. 第13题第14题第15 题 三.解答题(共11小题) 16.如图,AB∥CD,直线EF与AB,CD交于点G,H,GM⊥GE,∠BGM=20°,HN 平分∠CHE,求∠NHD的度数.

北师大数学七下第二章单元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一、相信你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下面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左边的叶片图案平移得到的是( )。 叶片图案 A B C D ¥ 2、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B、对顶角相等 C、若∠1=∠2,∠2=∠3,则∠1=∠3 D、任何数的平方都是非负数 3、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与∠C是同旁内角 B、∠1与∠3是同位角 C、∠2与∠3是内错角 D、∠3与∠B是同旁内角 ' 4、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构成的对顶角共有()。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5、如图,∠1=20°,AO⊥CO,点B、O、D在同一直 线上,则∠2的度数为()。 A、70° B、20° C、110° D、160° ` 6、如图,△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B=35°, ∠A=75°,则∠F=()。 A、60° B、65° C、70° D、75° 7、如图,AB∥EF∥DC,EG∥BD,则图中与∠1相等 的角有()个。 A、2个 B、4个 C、5个 D、6个 / 8、如图,AB∥DE,∠1=∠2,则AE与DC的位置关系

是()。 A、相交 B、平行 C、垂直 D、不能确定 9、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一定相交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C、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 D、若直线c外一点P与直线c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为4cm,则点P到直线c的距离为4cm。 10、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 ②∠3=∠6;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判断 a∥b的条件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试试你的身手(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命题“如果x≠y,那么x2≠y2”的题设是,结论是。 ! 12、如图,AB∥CD,∠B=58°,则∠DFE的度数 为。 13、把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正确的改写应为。 [ 1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如果第一次向右拐60°,则第二次向_____拐_______。 15、如图,直线a∥b,且∠1=28°,∠2=50°,则 ∠ABC=_______。 * 16、如图,已知AB∥CD,EF⊥CD,FG平分∠EFD, 则∠1与∠2的大小关系为。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30分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A.600B.500C.400D.300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第六题第七题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直线AB 、CD 交于O ,EO ⊥AB 于O ,∠1与∠2的关系是( )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8、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的是 ( ) A 、同位角相等 B 、内错角相等 C 、同旁内角互补 D 、同旁内角相等 9、如图,能判断直线AB ∥CD 的条件是( ) A 、∠1=∠2 B 、∠3=∠4 C 、∠1+∠3=180 o D 、∠3+∠4=180 o 10、如图,PO ⊥OR ,OQ ⊥PR ,则点O 到PR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A 、PO B 、RO C 、OQ D 、PQ 二、填空题36 1.如图(1)是一块三角板,且?=∠301,则____2=∠。 2.若,9021?=∠+∠则21∠∠与的关系是 。.若 ,18021?=∠+∠则21∠∠与的关系是 。 3.若,9021?=∠+∠,9023?=∠+∠则31∠∠与的关系是 , 理由是 。 4.若,18021?=∠+∠,18023?=∠+∠则31∠∠与的关系是 , 理由是 。 5.如图(3)是一把剪刀,其中?=∠401,则=∠2 , 其理由是 。 6.如图(4),,3521?=∠=∠∠3= 则AB 与CD 的关系是 ,理由是 。 7.如图(5),∠1的同位角是 , ∠1的内错角是 ,若∠1=∠BCD, 则 ∥ ,根据是 。 若∠1=∠EFG ,则 ∥ ,根据是 。 图(3) 21 图(4) 321A B C D E F A B C D E 1 F G 图(5) 图6 D C B A 图(1)21 B A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 A、B、C、 D、 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第一次右拐50 o,第二次左拐130 o B、第一次左拐50 o,第二次右拐50 o C、第一次左拐50 o,第二次左拐130 o D、第一次右拐50 o,第二次右拐50 o 3、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若满足a⊥b,b⊥c,c⊥d,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d B、b⊥d C、a⊥d D、b∥c 4、如图,若m∥n,∠1=105 o,则∠2= () A、55 o B、60 o C、65 o D、75 o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距离 C、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一定相交 D、直线c外一点A与直线c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cm,则点 A到直线c的距离是3cm 6、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这两人条直线平行的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同旁内角相等 7、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直线AB垂直于CD吗? C、若︱a︱=︱b︱,则a 2 = b 2。 D、同角的补角相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位角互补 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内错角相等 D、两个锐角的补角相等 9、如图,能判断直线AB∥CD的条件是() A、∠1=∠2 B、∠3=∠4 C、∠1+∠3=180 o D、∠3+∠4=180 o 10、如图,PO⊥OR,OQ⊥PR,则点O到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长 A、PO B、RO C、OQ D、PQ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 如图1,110,ABC ACB BO ∠+∠=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EF ∠过点O 与 BC 平行,则BOC ∠= . 2. 如图2,AB //CD ,BC //DE ,则∠B+∠D = . 3. 如图3,∠AOC +∠DOE +∠BOF = . 4. 如图4,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DOE .若60DOE ∠=o ,则∠AOC 的度数是 . A B C E F O A B C D E 图1 图2 A B C D O E F C A B D O E 图3 图4 5. 如图5,175,2120,375∠=∠=∠=o o o ,则4∠= . 6. 如图6,已知15180∠+∠=o ,那么与∠1相等的角是 . 7. 如图7,OA ⊥OB ,OC ⊥OD ,O 是垂足,∠BOC =55o ,那么∠AOD = . 8. 我们借助有关角相等或互补的条件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平行线的特征是在知道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下,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 如图8,直线AB 、CD 被EF 所截,若已知AB //CD ,试完成下面填空. 因为AB //CD (已知), 所以1∠=∠ (两直线平行, ) 又因为23∠=∠,( ) 所以∠ =∠ .

1 3 4 2 1 2 3 4 6 5 8 7 D A C B B D E 1 3 A C F 2 图5 图6 图7 图8 9. 如图9,//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 172∠=o ,则2∠= . 10. 如图10,AB//CD ,若∠ABE =130o ,∠CDE =152o ,则∠BED = . 11. 如图11,我们知道,研究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往往是通过研究它们所成的角实现的. 如我们在课上学的:用一条直线去截两条直线,如果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之间有相等或互补的关系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 如图,直线AB ,CD 被EF 所截,若已知12∠=∠,试完成下面的填空. 因为23∠=∠( ), 又因为12∠=∠(已知), 所以∠ =∠ , 所以 // ( ,两直线平行). A B C D E F 1 2 3 A C B D E A B C D E F 1 2 3 图9 图10 图11 二、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1. ∠A 的余角与∠A 的补角互为补角,那么2∠A 是( ) (A )直角 (B )锐角 (C )钝角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2. 如图12,已知//,30,AD BC B DB ∠=o 平分,ADE ∠则DEC ∠为( ). (A )30o (B )60o (C )90o (D )120o . 3. 如图13,OA ⊥OB ,OC ⊥OD ,O 是垂足,∠AOD =50°,那么∠COB 的度数是( ) . (A )50o (B )30o (C )70o (D )80o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梳理汇总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梳理汇总 一、知识结构图 ??????? 余角 ??? ? ?余角补角 ??? ? ??补角 ? ??? 角 两线相交 ?对顶角 ? ? 同位角 ? ?? 三线八角 内错角 ?? ? ? ???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 平行线 ??? ??? 平行线的性质 ? 尺规作图 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一)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 (1)00001290(180),1390(180),∠+∠=∠+∠=则23∠=∠(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相交线与平行线

等)。 (2)0000 ∠+∠=∠+∠=且14, 1290(180),3490(180), ∠=∠则23 ∠=∠(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四)六类角 1、补角、余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六类角都是对两角来说的。 2、余角、补角只有数量上的关系,与其位置无关。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与其数量无关。 4、对顶角既有数量关系,又有位置关系。 (五)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汇总(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余角 余角补角 补角 角 两线相交 对顶角 同位角 三线八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尺规作图 一、平行线与相交线 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二、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即: (1)00001290(180),1390(180),∠+∠=∠+∠=则23∠=∠(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00001290(180),3490(180),∠+∠=∠+∠=且14,∠=∠则23∠=∠(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三、对顶角 1、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四、垂线及其性质 1、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五、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具备互逆的特征,其关系如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 A、B、C、 D、 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先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第一次右拐50 o,第二次左拐130 o B、第一次左拐50 o,第二次右拐50 o C、第一次左拐50 o,第二次左拐130 o D、第一次右拐50 o,第二次右拐50 o 3、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若满足a⊥b,b⊥c,c⊥d,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d B、b⊥d C、a⊥d D、b∥c 4、如图,若m∥n,∠1=105 o,则∠2= () A、55 o B、60 o C、65 o D、75 o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距离 C、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一定相交 D、直线c外一点A与直线c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cm,则点 A到直线c的距离是3cm 6、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这两人条直线平行的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同旁内角相等 7、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直线AB垂直于CD吗? C、若︱a︱=︱b︱,则a 2 = b 2。 D、同角的补角相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位角互补 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内错角相等 D、两个锐角的补角相等 9、如图,能判定直线AB∥CD的条件是() A、∠1=∠2 B、∠3=∠4 C、∠1+∠3=180 o D、∠3+∠4=180 o 10、如图,PO⊥OR,OQ⊥PR,则点O到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长 A、PO B、RO C、OQ D、PQ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 ) A 、 B 、 C 、 D 、 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 A 、 第一次右拐50 o ,第二次左拐130 o B 、 第一次左拐50 o ,第二次右拐50 o C 、 第一次左拐50 o ,第二次左拐130 o D 、 第一次右拐50 o ,第二次右拐50 o 3、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 、b 、c ,满足a ∥b ,b 与c 垂直,那么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 (A )垂直 (B )平行 (C )相交但不垂直 (D )不能确定 4、如图,若m ∥n ,∠1=105 o ,则∠2= ( ) A 、55 o B 、60 o C 、65 o D 、75 o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 、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距离 C 、 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一定相交 D 、 直线c 外一点A 与直线c 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cm ,则点A 到直线c 的距离是3cm 6、若一个角等于它余角的2倍,则该角是它补角的( ) A 、21 B 、31 C 、51 D 、6 1 7、如图,是同位角位置关系的是( ) A 、∠3和∠4 B 、∠1和∠4 C 、∠2和∠4 D 、∠1和∠2 (第7题) (第8题) 8、 如图,能判断直线AB ∥CD 的条件是( ) A 、∠1=∠2 B 、∠3=∠4 C 、∠1+∠3=180 o D 、∠3+∠4=180 o 9、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之差为35°,则较大角的补角是( ) A .117.5° B .112.5° C .125° D .127.5° 10、如图,PO ⊥OR ,OQ ⊥PR ,则点O 到PR 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A 、PO B 、RO C 、OQ D 、PQ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加习题

第一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 2.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例1、下列说确的是() A.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B. .同一平面,两条直线不相交就重合。 C. .同一平面,没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平行线。 D.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练习1、在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平行、相交或垂直 知识点二对顶角 3.如果两个角有,且它们的两边互为,那么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 例2、如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B.C.D. 练习2、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1=42°,∠2=28°,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 知识点三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与性质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 果两个角的和是,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同角(或等角)的补角。 例3、一个角的余角是30o,则这个角的补角是 . 练习3、已知∠1+∠2=90°,∠3+∠4=180°,下列说确的是() A.∠1是余角B.∠3是补角C.∠1是∠2的余角D.∠3和∠4都是补角 知识点四垂直的概念与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5.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它们的交点叫。 6.垂线的性质:1.平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连接的所有线段中,。7.点到直线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例4、如图,已知0A⊥m,OB⊥m,所以OA与OB重合,其理由是()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汇总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本章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像、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务。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 角相等。会用三角尽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尽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其应用。 (3)平行线的特征及其应用。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教学难点:(1)应用直线平行条件及平行线特征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达。 本章知识之间联系如下

2.1余角与补角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 的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教学难点: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判断是否是对顶角。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将采用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 一、巧妙设疑,复习引入 如图1,将矩形纸片沿虚线剪开。 问题1:所得的1 ∠有什么关系? ∠与2 问题2:从图1中,你能找出和为? 180的两个角吗? 二、讲授新课 1、余角和补角概念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探索有关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参照教材p59光的反射实验提出下列问题: (1)模拟试验:通过模拟光的反射的试验,为学生提供生 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为下面的探 索做好准备。 (2)利用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分三个层次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1)说出图中各角与∠3的关系。将学生的回答分类总结,从 而得到余角、补角的定义。 2)图中还有哪些角互补?哪些角互余?在巩固刚刚得到的概 念的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 3)图中都有哪些角相等?由此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在学 生充分探究、交流后,得到余角、补角的性质。 结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引出对顶角的概念 参照教材剪子的实验,抽象出几何图形后提出下列问题: (1)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你能说明理由吗?(在复习巩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与回顾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全章知识回顾 1、概念:相交线、平行线、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垂直、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平行线。 2、公理:平行公理、垂直公理 3、性质: (1)对顶角的性质; (2)互余两角的性质; 互补两角的性质; (3)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可得出; ; 平行线的判定:或或 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 1、垂线段定理: 2、点到直线的距离: 4、辨认图形的方法 (1)看“F”型找同位角; (2)看“Z”字型找内错角; (3)看“U”型找同旁内角; 5、学好本章内容的要求 (1)会表达:能正确叙述概念的内容; (2)会识图:能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概念所反映的部分图形; (3)会翻译:能结合图形吧概念的定义翻译成符号语言; (4)会画图:能画出概念所反映的几何图形及变式图形,会在图形上标注字母和符号; (5)会运用:能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计算。

例1 已知,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截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是的平分线。试说明MG ∥NH 。 例2 已知,如图 已知,如图AB ∥EF ,,试判断BC 和D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EMB END ∠∠与12,,C D A F ∠=∠∠=∠∠=∠试说明ABC DEF ∠∠=H G N M F B E D C A H G F B E D C A 1 2F B E D C A 6 5431 2

A 、是同位角 B 、是同位角 C 、是同旁内角 D 、是内错角 2、已知:如图,AD ∥BC ,,求证:AB ∥DC 。 证明:∵AD ∥BC(已知) ( ) 又∵(已知) ∴( ) ∴ ∴AB ∥DC ( ) 3、如图,BE 平分,DE 平分,DG 平分,且,试说明BE ∥DG. 推理过程:∵BE 平分,DE 平分( ) ∴ , ( ) ∵(已知) ∴ =180° ∴ ∥ ( ) ∴ ( ) ∵DG 平分(已知) ∴ ( ) ∴( ) ∴BE ∥DG ( ) 13∠∠和15∠∠和12∠∠和56∠∠和BAD BCD ∠∠=1∠=BAD BCD ∠∠=12BAD BCD ∠-∠∠-∠=3∠∠=4ABD ∠BDC ∠CDF ∠01290∠+∠=ABD ∠BDC ∠21∠=22∠=01290∠+∠=ABD ∠+ABD ∠=CDF ∠23∠=13∠=∠4 D C A 3 1 2 G F B E D C A 31 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两套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选题 (注释)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B.⊥⊥C.⊥D.⊥和⊥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8、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 更多功能介绍https://www.360docs.net/doc/142553686.html,/zt/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10、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A.50°、40°B.60°、30°C.50°、130°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二章各节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B⊥CD,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A. 1个 B. 2个 C. 3 个 D. 4个 2.如果和互补,且,则下列表示的余角的式子中正确的有()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将三角板与直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在图中标记的角中,与∠1互余的角共有() A. 1个 B. 2个 C. 3 个 D. 4个

4.下面角的图示中,能与30°角互补的是() A. B. C. D. 5.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 B. C. D. 6.已知∠A=75°,则∠A的补角等于() A. 125° B. 105° C. 15° D. 95° 7.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度数的3倍少10°,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A. 60° B. 50° C. 45° D. 40° 8.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 B. C. D.

9.如图,直线AB⊥CD于点O,EF为过点O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 互为余角 B. 互为补角 C. 互为对顶角 D. 互为邻补角 10.如图,A,O,B在一条直线上,∠1=∠2,∠3=∠4,则图中互余的角共有() A. 5对 B. 4对 C. 3 对 D. 2对 二、填空题(共6题;共8分)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D=28°,则∠BOC=________ , ∠AOC=________ . 12.已知∠A=55°,则∠A的余角等于 ________度. 13.如图,OA⊥OC,OB⊥OD,下面结论:①∠AOB=∠COD; ②∠AOB+∠COD=90°;③∠BOC+∠AOD=180°;④∠AOC﹣∠COD=∠BOC中,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全)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余角 余角补角 补角 角 两线相交 同位角 三线八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尺规作图 一、平行线与相交线 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二、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即:

(1)0000 1290(180),1390(180),∠+∠=∠+∠=则23∠=∠(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0000 1290(180),3490(180),∠+∠=∠+∠=且14,∠=∠则23∠=∠(等角的余角(或 补角)相等)。 三、对顶角 1、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四、垂线及其性质 1、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五、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2.已知∠1=40°,则∠1的补角的度数是() A.100°B.140°C.50°D.60° 3.如图,这是一条公路上人行横道线的示意图,小丽站在A点想穿过公路,如果小丽想尽快穿过,那么小丽前进的方向应该是() A.线段AB的方向B.线段AC的方向 C.线段AD的方向D.线段AE的方向 4.如图,已知OA⊥OB,OC⊥OD,则图中∠1和∠2的关系是() A.互余B.互补C.相等D.以上都不对 5.如图,是∠B的同旁内角的角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O,若∠BOD=40°,则不正确 ...的结论是() A.∠AOC=40°B.∠COE=130° C.∠EOD=40°D.∠BOE=90°

7.下图中由∠1=∠2能得到AB∥CD的是() 8.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如果a∥b,a与b的距离是2 cm,并且b上的点P到直线c的距离也是2 cm,那么a与c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垂直D.不一定 9.如图,将四边形纸片ABCD沿P R翻折得到三角形PC′R,恰好C′P∥AB,C′R ∥AD.若∠B=120°,∠D=50°,则∠C=() A.85°B.95° C.90°D.80° 10.如图,若∠1=∠2,DE∥BC,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FG∥DC; ②∠AED=∠ACB; ③CD平分∠ACB; ④∠1+∠B=90°; ⑤∠BFG=∠BDC.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三条直线a∥b,a∥c,则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个角与它的余角的比是1∶2,则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3.如图,ED∥AB,ED交AF于点C,∠ECF=138°,则∠A=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