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设计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设计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设计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设计

设计一:

课题名称: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分别对小学生的阅读行为有何种性质的影响?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甲,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甲。

2、实验组乙,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乙。

3、控制组,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一直使用传统教材。

样本:某市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共45人,随机分配成三组,每组15人。因变量测定: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统一进行阅读测试。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基本阅读教材相同,等组。

实验设计类型:等组前后测设计

设计二:

教师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假设

1、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影响

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降低教学效果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

1、自变量:教师情绪状态

分三级水平:正状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富有激情)负状态

(精神颓废面容憔悴萎靡不振)常态(介于正负状态之间)

2、因变量:教学效果

分三方面内容:学习成绩(知识的掌握)

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

教师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

四、实验过程

1、被试的选择:从某学校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同学

进行实验。

2、被试的分组:将被试随机分为正状态、负状态、常态三个组。

3、实验的实施:同一教师、同一内容、同一教学环境分别在三个

组上课。

4、结果测查:考试(后附考卷)

问卷调查(后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问卷调查表)

访谈(后附: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访谈提纲)

五、实验结果统计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

六、实验结果分析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4、三种状态下性别差异比较

5、三种状态下地域差异比较

6、三种状态下——比较

“提问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但也正是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题”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篇篇精美的课文,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所以,提问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变革高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提问”教学实验,让学生进行“表层问题、内层问题、深层问题、联想问题、创新问题”的“五层次”问题研究性学习,敢于怀疑和探索提问构成的基本要素(目的、情境、层次、评价);学会设问、提问、释问和评问,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认识、检查学习、掌握知识、促进思维、纠正错误、发展智慧、形成能力、实现学习目标。使学会提问成为一种可把握、可动作、可评价的一种学习动力和能源,加快课堂上师生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学步骤和进程,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把能否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作为衡量和检测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标准。其成果形式如下:

1.形成启问式教学的课堂特色,打开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2.充分挖掘师生潜能,夯实“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理论基石,形成一整套“学会提问”的教学理论。

3.充分体现“求实、求新、求深、求新”学校教育的特色,网开一面,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课题实验原则

课堂研究性学习“学会提问”,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有的放矢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整体设计,突出重难点。问题表述要指向明确,让学生在涉及的一定范围限制内作答,避免因指向不明、限制不严而发生理解上的偏误。

2.问题的密度和效度统一的原则。课堂上有众多的问题需要教师用问题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选择问题的角度、问题的疏密、提出问题的时机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都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效度紧密相联,因而对课文中的问题要做到适当、适时、适量、适中、适合。

3.民主和激励原则。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占有时间。激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

4.延迟判断原则。不要轻易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得出的建议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要轻率予以批评,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5.个性发展原则。尊重学生人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四、实验目标

(一)学会质疑

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才会有独立思考,课堂中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提问技能

“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方法、内容和语言表达进行技术化、科学化、艺术化、人文化的点拔和牵引,使学生回答更条理、更清晰、更赋有创新性。

(三)提问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分析及评价,而提问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况的分析和评价,两者评价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及时获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获得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从而促进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因此,通过提问评价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调控教学节奏,而且还能增强师生的感情沟通,强化学习重难点,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感智慧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调查研究。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实验

第三阶段:总结、整理、形成文字表述

设计模式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模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模式 课程代码:10011210 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 一、验证性实验【课程教学中验证原理、算法、技术、效果等】 实验一:面向对象基础实验(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目的】 掌握OOP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应用设计。 【实验要求】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综合运用主要的OOP概念,比如类、接口、继承、多态,并将这些概念融合到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中。 【实验内容】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设计一个简易的学生信息管理的控制台应用,要求在该实验项目中需要融合使用类、接口、继承、多态等主要OOP概念。

实验二:创建型模式单项实验(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6学时)【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目的】 1.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主要作用 2.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角色及作用 3.掌握利用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进行代码设计并绘制相关UML类图 4.理解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实验要求】 基于JA V A开发环境,设计案例,体会原型模式的应用方式。所设计的实验程序要满足以下两点:1)体现原型模式的工作原理;2)符合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实验内容】 Prototype模式其实就是常说的"虚拟构造函数",其主要思想就是:基于现有的对象克隆一个新的对象出来,一般是有对象的内部提供克隆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返回一个对象的副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个模式的作用,假设有一家店铺是配钥匙的,他对外提供配制钥匙的服务(提供Clone 接口函数),你需要配什么钥匙它不知道只是提供这种服务,具体需要配什么钥匙只有到了真正看到钥匙的原型才能配好。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提供这个服务的对象,同时还需要一个原型(Prototype),不然不知道该配什么样的钥匙。 原型模式的UML图如下:

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前提,同时也是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一个完善的统计学研究设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试验效应。例如,研究某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其中高血压患者即为受试对象,这种降压药为处理因素,血压的变化便是试验效应。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如何选择这三个要素,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任何实验研究在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三个要素。 一、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应该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受试对象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选择受试对象应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首先,受试对象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二是反应必须稳定。其次是为是研究结果普遍性和推广价值,需保证受试对象的同质性和代表性。

二、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的实验因素,例如给予的某种降压药。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除此以外,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在实验过程中同一处理组的处理因素应始终保持不变,包括处理因素的施加方法、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反映在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受试对象的反应或结局,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

2017实验学案示例

实验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图2是物理课本《光的反射》中节选的实验内容。 图2 图4.3-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照图4.3-2 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以上为某组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以及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蜡烛及蜡烛的像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它们的大小相等。 评估和交流 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由于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过它观察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为什么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使用白纸是为了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 4.寻找前支蜡烛的像时,眼睛应该在前支蜡烛还是后支蜡烛的一侧观察?将光屏放在前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时,能否在光屏上看到前支蜡烛的像?这说明了什么?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这又说明了什么? 4.寻找前支蜡烛的像时,眼睛应该在前支蜡烛一侧观察。将光屏放在前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时,在光屏上看不到前支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这又说明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5.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前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后支蜡烛,都无法与前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什么? 5.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好)。 6.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以及透过玻璃板看到后支蜡烛的像,它们的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6.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折射。

行为矫正的研究方法(行为矫正技术)

授课题目行为矫正的研究方法授课类型理论课程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行为矫正实施的过程,包括行为评估的过程与方法、行为矫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以及实验设计的方法。 情感、态 度、价值观 目标 培养学生在接到家长或教师说孩子存在行为问题,是否应当对这个孩子进行行为矫正的判断能力以及怎么开展。 能力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何开展行为矫正以及如何在行为矫正过程中开展研究。 重 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以及实验设计。 2.教学难点:掌握行为矫正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PPT、教案、教材 作业布置思考以下问题:1.行为矫正实施的过程 2.什么倒反实验设计?其设计原理是什么? 3.什么是多重基线设计,有哪几种形式? 板书设计 第一编行为矫正的基本理论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研究方法 一、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 二、行为矫正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以及实验设计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第一章中我们就提到过,开展行为矫正要包括搜歌方面,即观察、测量和评估个体当前可观察到的的行为模式,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也回答了应该如何开展行为矫正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以及实验设计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 在临床实践中,行为矫正通常需要通过三个阶段:一是行为评估阶段,在这个阶段干预者需要对矫正的问题行为进行仔细的评估;二是制定行为矫正计划阶段,干预者根据评估阶段所获得的与行为有关的信息来制定适当的行为矫正计划;三是行为矫正实施阶段,干预者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实施行为矫正。 (一)行为评估阶段 1.行为评估阶段的任务 行为评估是指干预者通过访谈、测验、观察等方式来收集行为当事人的信息,并运用分析、推论、假设等方式对个体的行为性质进行判断,并对需要矫正的问题行为的基本特点以及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测量的过程。 (1)行为筛查 筛选并确定需要矫正的问题行为。 (2)问题行为的详细评估 对所确定的问题行为进行更仔细的测量。 思考:行为筛查过程中干预者应当考虑哪些问题或因素? 对问题行为的原因进行评估 除了进一步获得有关行为发生频率、行为发生时每次所持续的时间以及行为强度方面的资料之外,重点在于对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各种可能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 获得与问题行为发生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确定行为发生的直接诱因与相关因素。 2.行为评估的方法 在行为评估的过程中,常常用到的评估方法有四种:访谈、直接观察、检核表和标准化测验。 (1)访谈法 通常是一种非直接的评估方式。 访谈的对象:熟悉学生的人(教师、家长、同伴)或学生自己(有语言表达能力)。这些信息包括: 行为在什么地方出现?是否与场所有关?

动物行为学习题

动物行为学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是: A.候鸟迁徙B.鸟类筑巢C蜘蛛结网D.复杂的“鸟语” 2、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现象叫: A.日节律B.潮汐节律C。月节律D。无规律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最终对动物行为起支配作用的遗传物质是: A.染色体B.DNA C.基因D.RNA 4、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职能分工上的高度专门化,在蜜蜂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 A.蜂王B.蜂后C。工蜂D。雄峰 5、城市中喜鹊的巢与巢间距很近,远小于市郊野外种群的巢间距离,其原因是(多选): A.合适的巢址分布密集B.食物充足C。利于繁殖D。喜鹊喜欢群居 6、下列行为中哪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来的行为?(多选) A.小鸭子出生后跟随首先看到的移动物体 B.小狗看到装食物的空盘子时也会分泌唾液 C.幼猴将马铃薯放在水中后洗净后再吃 D.山雀喜好取食个体较大的毛虫 7、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现象属:(多选) 拟态中贝茨拟态是指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缪勒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如蚁蛛。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8、根据动物行为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 A.黑猩猩为另一只黑猩猩梳理毛发B.雄螽斯在交配时,给雌螽斯提供食物C.地松鼠在洞穴附近直立,观察周围环境D.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 9、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吸引配偶B.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D.吸引传粉昆虫 10、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鸟,单独饲养;(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11、在繁殖季节,个体小的雄鸟对同类的鸣唱反应强烈,它们会靠近播放类似鸣唱录音的设备,并将回应播放的录音而发出鸣叫。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这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小的鸟傻,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B.个体小的鸟聪明,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例 1、菊珍、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与实 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菊珍、华山 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师大学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允许其予以补充。 (四)制定辅导方案 辅导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讨论、人为情境训练,共9次,每次分为理论研讨、情境训练和行动作业三个环节。另一类为真实情境训练活动。 (五)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实施14次团体辅导,持续7周。 (六)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七)统计分析 运用王建中教授开发的WJZ心理测量和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统计结果 (二)青年性格问卷统计结果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统计结果

化验室设计要求

新闻中心 实验室设计要求 添加日期:2011-9-15 16:36:50 实验室设计布局时,开间模数适宜为3.5米~4.0米,以3.6米为最佳。 1、在实验室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或预留有足够的实验区域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最好能自动关闭。 12、在设计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时,应在靠近实验室的位置配备高压灭菌器或其他清除污染的工具。 13、安全系统应当包括消防、应急供电、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设施。 14、应当配备具有适当装备并易于进入的急救区或急救室。 15、在设计新的设施时,应当考虑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以使空气向内单向流动。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应安装防虫纱窗。 16、必须为实验室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的水。特别是微生物实验室要保证实验室水源和饮用水源的供应管道之间没有交叉连接。应当安

教育实验设计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设计 设计一: 课题名称: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分别对小学生的阅读行为有何种性质的影响?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甲,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甲。 2、实验组乙,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乙。 3、控制组,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一直使用传统教材。 样本:某市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共45人,随机分配成三组,每组15人。因变量测定: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统一进行阅读测试。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基本阅读教材相同,等组。 实验设计类型:等组前后测设计 设计二: 教师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假设 1、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影响 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降低教学效果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 1、自变量:教师情绪状态 分三级水平:正状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富有激情)负状态

(精神颓废面容憔悴萎靡不振)常态(介于正负状态之间) 2、因变量:教学效果 分三方面内容:学习成绩(知识的掌握) 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 教师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 四、实验过程 1、被试的选择:从某学校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同学 进行实验。 2、被试的分组:将被试随机分为正状态、负状态、常态三个组。 3、实验的实施:同一教师、同一内容、同一教学环境分别在三个 组上课。 4、结果测查:考试(后附考卷) 问卷调查(后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问卷调查表) 访谈(后附: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访谈提纲) 五、实验结果统计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 六、实验结果分析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4、三种状态下性别差异比较 5、三种状态下地域差异比较

动物行为学 自作答案

《动物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 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动物行为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不断探索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也希望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物种。濒危动物迁地保护时,需要研究、掌握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有利于澄清关于动物疼痛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2.简述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亚里士多德《动物记》----行为的基本观察、记录。 法布尔《昆虫记》----昆虫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 达尔文《物种起源》和《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等----行为的进化。 1947. 行为学期刊《Behaviour》(行为) 1953.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 1954. 《Insect Society》(昆虫社会) 1956. 《Behavioural Science》(行为科学) 1963.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实验杂志) 196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行为实验分析) 1966.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生理学和行为) 1970. 《Brain, Behaviour and Evolution》(脑,行为与进化) 1971. 《Behaviour Genetics》(行为遗传) 1978. 英国出版第一本行为生态学论文集《Behavioural Ecolog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1982. 第一本行为生态学理论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Ecology》 1983. 在Mainz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动物行为学讨论会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 Ecology》第四版(Krebs & Davies) 1973. 《Learning and Behaviour of Animal》(动物的学习与行为) 1975. 《Applied Ethology》(应用行为学) 1975. 《Animal Behavioural Process》(动物行为进程) 1977. 《Bird Behaviour》(鸟类行为) 1977. 《Behaviou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生态和社会生物学) 1978. 《Behaviour and Brain Science》(行为和脑科学) 1980.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学与社会生物学) 1998.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科学出版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对动物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即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以野外工作为主,但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它们都十分注意推理过程,包括所研究动物生态学方面和自然选择对动物行为作用方式方面。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 实验设计四原则的实施主要包括: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 实验报告 【摘要】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农村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应该因地制宜,从细节入手。本实验报告从实验前后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入手,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自我教育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是我校2012年申报,被大英县教育局小学德育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批准立项的课题。经过2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部分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从本地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入手,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让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玉峰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的 ①探求一种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方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②促使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③探索一套适合我校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 ④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模式有机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做人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2.对学生做事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3.对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4.对学生生活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6-8) 课题研究开始,要求每个学生拥有一本《弟子规》、《礼仪手册》和《养成教育》及四个好习惯要求。为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更具时代特征,课题组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二至五年级学生,发放526份问卷,回收526份。问卷分为学生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四类。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内容。 (1)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表1:文明礼貌情况 从上表可知,61.1%的学生能主动向老师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 表2:做人习惯情况 从上表可知,有75%捡到东西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同时在调研中发现,41.7%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44.2%的同学在和同学了生冲突时,一能主动谦让,61.2%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表3:生活习惯情况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具体内容: 所谓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据此,一道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①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其他化学知识的教授进行的,采取的又多是边讲边做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要注意效果明显、易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又多采取学生实验课或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说服力要强。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这类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化学实验习题或实验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来分,运用性实验设计又包括课内的实验习题设计和课外的生产、生活小实验设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1、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 与实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陈菊珍、刘华山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 (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允许其予以补充。 (四)制定辅导方案 辅导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讨论、人为情境训练,共9次,每次分为理论研讨、情境训练和行动作业三个环节。另一类为真实情境训练活动。 (五)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实施14次团体辅导,持续7周。 (六)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七)统计分析 运用王建中教授开发的WJZ心理测量和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统计结果 (二)青年性格问卷统计结果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设计 莘县实验小学教科室 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被引入我国教育技术界以来,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但近年来在教学实践尤其是教学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倘若我们暂不考虑教学设计模式的分类标准和层次关系,单就其名称看主要有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研究型学习,情景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通过这些名称各异的教学设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基于问题解决、学生自主探索、社会化和情境化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正在逐步形成。虽名称各异,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反映了教学设计由注重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 一、“课堂”的基本定位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但多年来,我们谈论的课堂基本上是所谓公开课或观摩课所展示的一种虚拟的课堂,大家已习惯依据这种课堂来评判教师或学校的实际教学水准,也正是这种思维定势,使我国课堂教学研究陷入了迷魂阵。假如我们把公开课、观摩课分为一类定名为精英课堂,哪么,我们教师平时所上的课就可以称之为常规课堂。以小学为例,小学教师每学期一般上课时数为360节,每学期每位教师执教公开课、观摩课平均不足3节,也就是说,领导、同事看到的教师上课时数最多占总上课时数的1%,而看不到的则占到99%,这99%的课才是决定素质教育的所在,而我们恰恰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场所,一直多年来,常规课堂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课堂教学是严重失控的课堂教学,领导的意图、新的课程理念、新进的教学方法很难在这里出现。精英式课堂是展示精英教师对课程理念解读和展示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特定场所,常规课堂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杜郎口课堂教学之所以在全国引起轰动,并不是该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学校设施建设有多先进,而是该校把常规课堂教学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这让我们整天变着花样展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的研究者汗颜。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中,课堂教学形式代表了执教者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某种教学理论的运用的熟练程度,对教材的解读深度,对自己教学艺术驾驭的技巧,刻意展示自己,让评教者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忽

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测试(第四版)所有示例代码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算法语言与程序设计 学院名称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2 指导教师王玉兰 实验地点数学应用与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六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得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得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 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得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 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目录 目录 目录 (3) 第一章程序调试 (4) 1、修改程序 (4) 2、实验项目 (5) 3、测试 (5) 第二章C语言基础 (6) 1、修改程序 (6) 2、实验项目 (6) 3、测试 (8) 第三章控制结构 (9) 1、实验项目 (9) 2、测试 (13) 第四章数组 (15) 1、实验项目 (15) 2、测试 (20) 第五章指针 (22) 1、实验项目 (22) 2、测试 (27) 第六章函数 (29) 1、实验项目 (29) 2、测试 (36) 第七章文件 (39) 1、实验项目 (39) 2、测试 (43) 第八章结构体与共用体 (45) 1、实验项目 (45) 2、测试 (46) 教师评阅 (52)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要点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立要点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立要点: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是指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视频、光电和生物电等信号的采集,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提取动物行为的轨迹并计算实验动物对象的各种行为学参考指标,用来进行评价药物效果和影响的软件及硬件系统。 一、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原则 实验室建设原则参考普通环境标准,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 1.给水排水系统:上水水压0.3-0.5MPa,冷热水分别独立提供;实验室下水口距地面高度低于10cm。 2. 实验室内光照度:室内光照度恒定,阻断室外光线(隔光窗帘或无窗户),室内光源由室内灯提供,分为实验光源和工作光源,实验光源根据不同实验设备专门布置射灯位置及角度,实验时保持实验光源提供的光照度恒定不变(可以用光照计测量);工作光源漫反

射光源,照度为150-300LX. 3.动物房光线:动物房内要有较亮的工作光线和较暗的生活光线调节;要装有昼夜明暗交替照明系统,每12h轮转照明,工作照度150-300LX,动物照度15-20LX,调节实验动物节律跟人类一致。 4.通风:实验动物一般对气味非常敏感,所以实验室、动物房要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换气次数8-10次/h,气流速度0.1-0.2m/s(最好是从笼子里出来直接排到室外,而不是排到室内)。 5.隔音:实验室建设初期可在四周墙壁中加装隔音层或者后期加装波峰海绵,室内噪音低于60dB(也可购置专门的隔音箱)。 6.温度:室内温度恒定19~26℃为宜(日温差小于4℃),推荐20~25℃(日温差小于3℃),冷热双制空调系统是必需的。 7.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较好。 8.动物房距离实验室的距离因在同一隔离区域内,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的距离,尽量避免实验动物的搬运过程接触外界。 9.实验过程中禁止实验人员或其他人员在实验室内或实验室门外频繁进出,避免在同一间实验室内同时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实验,去除实验人员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0.动物行为学实验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实验室空间根据实验设备的要求定制和设计实验场地。 11.实验室的电脑操作室要求独立一个房间,避免影响实验。 12.每套电脑因单独控制一套设备为宜。 13.实验室最好配置恒定白噪音发生器(避免外界和动物间的声音干扰) 14. 实验室的电气指标要求三厢,可拼配接20A电流。实验室因配置UPS设备,保证实验室供电稳定性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15. 走廊宽度不应少于1.5m,门宽度不少于1.0m,房高不能低于2.8m。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使其能更好地为生产、科研、教学服务,除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完善的实验设备是提升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必备条件以外,实验室的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条件。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在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必须由各实验室或研究室人员共同参加研究,反复讨论,确定各实验室方案,现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分述如下。 1.1.1实验室名称 (1)房间名称:根据实验室功能设置不同的实验室。 (2)需要房屋间数:同一类的房间需要几间。 (3)每间房屋使用面积:房间面积大小与建筑模数有关,采用何种模数及何种结构形式比较符合实际,计算实验室的使用面积。 1.2.2建筑要求 (1)房间位置要求: 底层:设备重量较大或要求防震,则可设置在底层。 朝北:有些辅助房间或实验本身要求朝北。 朝南:各实验室都有自己的要求。 楼层:有的实验室要求洁净、安静,应尽量放在高层。 (2)室内尺寸要求:如实验室要求空气调节系统必须吊顶,则层高就相应地要增加。有些实验室是属于特殊类型的,则采用单独的尺寸。 (3)房间要求:指实验室本身的要求。 有的要求一般清洁。

有的要求洁净,进行实验时要求房间内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要求。 耐火:大多数实验室要求耐火。 安静:如消音室、录音室等。 (4)门要求:实验室的门有各种要求。 内开:门向房间内开。 外开:主要设置在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内。 个别要求:双向弹簧,有的要求单向弹簧或推拉门。 隔声:有的实验室要求安静,要求设置隔声门。 保温:如冷藏室要求采用保温门。 屏蔽:防止电磁场的干扰而设置屏蔽门。 自动门:大门口要求自动门。 (5)窗要求:实验室的窗有各种要求。 开启:指向外开启的窗扇。 固定: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采用固定窗,避免灰尘进入室内。 部分开启:在一般情况下窗扇是关闭的,用空气调节系统进行换气,当检修、停电时,则可以开启部分窗扇进行自然通风。 双层窗:在寒冷地区或空调要求的房间采用。 遮阳: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而定,有时需要水平遮阳,有时须用垂直遮阳。有的可用百叶窗。 密闭:窗扇可以开启,但又要防止灰尘从窗缝进入,故采用密闭窗。 屏蔽窗。 隔声窗。 (6)墙面要求: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各有不同。 一般要求

智慧树知道网课《动物行为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由蝌蚪到青蛙行为变化的研究属于动物行为的()研究。 A. 发育 B. 原因 C. 功能 D. 进化 2 【判断题】(1分)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动物行为的表达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 A. 对 B. 错 3 【判断题】(1分) 高等动物一旦濒危,就难以恢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行为所占比例较大。 A.

错 B. 对 4 【单选题】(1分) 当一个学生经历多次失败后认为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的时候,这个学生处于()状态。 A. 攻击 B. 自责 C. 习得性无助 D. 习惯化 5 【多选题】(1分) 研究动物行为有助于()。 A. 动物保护 B. 理解人类自身行为 C. 动物驯养繁殖

D. 野生动物疾病控制 E. 人与动物冲突控制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1分) 克劳格原理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一个科学问题时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动物行为学研究也不例外。 A. 对 B. 错 2 【判断题】(1分) 动物的年龄、性别、社会等级等都可能影响到对动物的观察。 A. 对 B. 错

3 【多选题】(1分) 以下技术和设备可以应用到研究动物行为中的有()。 A. 望远镜 B. 物联网技术 C. 户外相机 D. 夜视仪 4 【判断题】(1分) 黑头鸥把蛋壳残片扔到鸟巢外面是因为蛋壳残片吸引天敌,这属于因果研究。 A. 对 B. 错 5 【多选题】(1分) 在设计动物行为实验时,可以利用()。

A. 动物本身差异 B. 移除实验 C. 人工控制 D. 使用模型 第三章测试 1 【判断题】(1分) 刚性行为和弹性行为的区别就是动物随着占有资源量的变化表达的频次和持续的时间是否有显著的变化。 A. 对 B. 错 2 【多选题】(1分) 动物往往存在同性集群,常见的原因有()。 A. 活动预算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