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糖尿病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本文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研究入手,分析当前糖尿病的治疗和发展的现状,寻找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标签:糖尿病;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身体的各种组织产生损害,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临床上,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此外还有少数患者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不同的糖尿病由于病因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一类是手术治疗的方法[1]。

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控制疗法、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

1.1自我控制疗法这种疗法也属于一般的心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对糖尿患者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注意的相关饮食等问题。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总之,通过自我控制治疗,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1.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口服药物治疗,一种是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法。

1.2.1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口服药物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可服用;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发表时间:2016-07-27T09:51:28.8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作者:穆红武 [导读] 简单说来,糖尿病是一种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导致的病症,在中医的领域,这种病又被称作“消渴病”。 穆红武 (甘肃省永昌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永昌 737206) 【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不具有传染性的流行性疾病,已经逐步危害到许多家庭,特别是在我国,患糖尿病的人数逐年上升。如何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已然成为了当前医学界所研究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中医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对其有所研究,在拥有了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科学体系。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的重视,在利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面,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便是结合多篇相关资料,对我国目前中医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现状进行综合阐述,并就其治疗方法、相关理论进行整理总结,结合临床资料,简要就现状对中医药治疗的方式进行分析,概括其优势与不足,并对此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治疗方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336-02 前言: 简单说来,糖尿病是一种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导致的病症,在中医的领域,这种病又被称作“消渴病”。我国中医对于消渴病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对这种病有所研究,在中国的医书中也有诸多记载。经过了几千年来中医们的临床实践,又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已逐步形成一个系统而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近代以来,西方医学传入我们国内,人们逐渐降低了对于中医的重视,中医也渐渐失去了已经占据了几千年的领导地位。 1.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常见方法 随着中医药学者们对于糖尿病治疗研究的深入,也逐步总结归纳出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1 单味中药调节血糖 众所周知,中医药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便是中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中医药学家们从成千上万种中草药中进行试验,筛选出了七十多种能够有效调节血糖的中药。在这七十多种中药中还分为了降低血糖与提升血糖两种完全不同作用的中草药,其中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的中药中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中草药,例如人参、黄芪、黄连等,而能够升高血糖的药材则有党参、三七等等。 1.2 使用固定的处方治疗 除了利用单味中草药的药性来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之外,更多的中医学者倾向于使用固定的药物处方来治疗糖尿病。中医中将糖尿病分为了不同的中医证型,而这些固定的专方便是根据这些证型对患者进行治疗。而这些证型又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2.1以阴阳气血为据中医强调的是气血阴阳的均衡,而糖尿病则被认为是从阴虚发展到气阴两虚而后又发展成阴阳两虚的过程。因而在治疗糖尿病时,以治疗气阴两虚为主,针对此症状开具专方,例如益安降糖散、金芪降糖片等等。 1.2.2从病变脏腑论有部分中医药学者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部分身体内脏发生了病变而导致的,从而强调从病变的内脏器官入手进行治疗,例如针对胃热型的患者,使用白虎人参汤,而对于心肝郁热的患者,则对其使用清肝泄心汤。 1.2.3以辩证论治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学者提出通过一种方法来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这种方法在临床的试验中,同样也取得了一定的见效成果。 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从近几年来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不难看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着极大的优势,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理论上具有优势 对于治疗糖尿病,现代医学已认识到单从降低血糖入手并不能根治糖尿病,还应该从整体入手,综合调节患者身体各方面功能。而整体调整,追求身体的平衡一直是中医所倡导的,在这一方面,中医以拥有了绝对的先进性。 2.2 中医疗效优于西医 针对糖尿病中所出现的头晕、口臭等症状,西医对此往往没有合理的解释,西药也很难针对此些症状进行治疗,而中药则能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2.3 中药副作用小 西药开具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往往都具有副作用,并且有些药物服用过多还会减低药效,产生耐药性,但中药的副作用小于西药,安全性也远高于西药。 3.中医药研究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不足 虽然中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中医观念保守 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医的理念也偏于保守,中医理论的发展进程也十分缓慢。阴阳、气血等理论都已传承千年,中医在此基础之上也鲜少进行创新与突破,往往都是在固有的理论之上进行反复地研究论证。 3.2 临床科研不够严谨 中医药对医学治疗的临床设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临床科研设计中并未严格遵守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观察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中医在临床上的观察指标也并不客观,只以血糖作为观察的参照标准,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也不利于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3.3 缺乏规范的案例管理 中医在收集案例方面并未采取足够的措施,病例资料的收集存在着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中医治疗效果的准确程度,也降低了结果的可信度,更难以使资料进行共享,推动糖尿病的治疗发展。 4.总结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糖尿病治疗方案的突破也就越来越迫切。中医学作为中华传统文明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糖尿病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本文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研究入手,分析当前糖尿病的治疗和发展的现状,寻找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标签:糖尿病;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身体的各种组织产生损害,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临床上,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此外还有少数患者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不同的糖尿病由于病因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一类是手术治疗的方法[1]。 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控制疗法、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 1.1自我控制疗法这种疗法也属于一般的心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对糖尿患者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注意的相关饮食等问题。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总之,通过自我控制治疗,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1.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口服药物治疗,一种是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法。 1.2.1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口服药物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可服用;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

糖尿病未来趋势

糖尿病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预计到2030年,中国糖尿病的医疗开支将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但是,最近在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中国糖尿病的3篇系列文章中,提出一套以社区登记及支援协作模式的全新糖尿病护理系统,可有助于改善中国糖尿病治疗现状。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甚至在中国成年人中糖尿病已达到泛滥的比例。在1980年,中国成年人中仅有不到1%患有糖尿病,但到了2010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几乎增加至12%(1亿1390万成年糖尿病患者)。最新的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中国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些人将成为糖尿病及多种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 这一系列文章的作者之一,中国内分泌学会前任主任委员宁光教授透露道,“特别令人震惊的是,在中国,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尚未能被确诊(约占70%),仅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而且,这些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仅有40%患者糖尿病控制达标。 宁光教授指出,“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没有一个能有效的覆盖全国的糖尿病干预措施,这些数字预示着中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大流行,例如心血管病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和癌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最终形成了一种“致胖环境”,以食物过盛、缺乏体力活动和社会心理压力为特征。而且,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对2型糖尿病特别易感;在体重指数(BMI)位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时,中国人就易于发生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水平为25kg/m2,而非亚洲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水平高达30kg/m2。 宁光教授警告说,“在过去30年期间,中国的生活水平和人均寿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改变、体力活动减少、以及居民吸烟率异常的高,最终导致了糖尿病流行。糖尿病流行产生的严重健康后果将会直接威胁到整个卫生保健系统,迫切需要采取行动。 在未来几十年期间,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青年糖尿病患病率增加双重负担,将会给社会生产和卫生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压力。这一系列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香港大学Ronald Ma教授解释称,“考虑到青年糖尿病患者长期并发症风险增加,中国糖尿病流行产生的经济和健康压力将是非常惊人的。在1993年,中国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开支仅有22亿元人民币,但预计2030年中国糖尿病医疗开支将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突出了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性。” 中国香港大学Juliana Chan教授指出,“我们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期待2012-2015国家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计划长远战略(包括烟草控制、妊娠糖尿病的一般检查等)成果的同时,我们提倡以主动及针对性方式找出糖尿病高风险人士做好防治工作,并透过公私营社区伙伴关系,把重点投放于建立并维持社区糖尿病登记、赋权予糖尿病患者,以及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支援。 Juliana Chan教授总结道,“由于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仍在继续加重,每个人都必须投入参与创造多层面的解决方案,以减低糖尿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健康的影响。

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彭博综述 (哈尔滨医科大学) [摘要] 糖尿病是伴有不同程度胰岛素缺乏或胰岛功能障碍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由于当今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在预防长期并发症方面收效甚微,研究者试图找出一种有效的疗法来再生胰岛β细胞,分化多能干细胞,和/或重新编码自体非β体细胞如肝细胞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达到重建葡萄糖稳态的目的。本篇文章将从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策略、关键基因以及基因治疗的载体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关键词]糖尿病;基因治疗;胰岛素分泌细胞;胰腺转录因子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gen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Peng Bo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Diabetes is a metabolic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insulin deficiency or islet dysfunction. Because current methods for treating type 1 diabetes (T1D) are ineffective in proventing long-term complications, researchers have sought to indentify alternative therapies that regenerate pancreatic beta cells, differentiate pluripotent/progrnitor stem cells, and/or reprogram autologous non-pancreatic somatic cells, such as liver cells, into insulin-producing cells (IPCs) for restoring glucose homeostasis. In this paper, we will elaborate on the key genes, vectors and strategies of ge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diabetes, gene therapy, insulin-producing cells (IPCs), pancreat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PTFs). 1、糖尿病概况及治疗现状 2013年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82亿人,统计数据显示,预

II型糖尿病治愈机理研究及成效

II型糖尿病治愈机理研究及成效 ---复方中药制剂《梅糖》临床效果概述-梅连武 糖尿病在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美国糖尿病协会曾宣称“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事实上西医已经把糖尿病列为“不治之症”。在我国糖尿病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或“消渴病”。但从病症和发病机理上看中西医对糖尿病认知基本是一致的,但对糖尿病治愈的理念和方法完全不同。我们课题组是一个以老、中、青结合的中医科研团队,针对治愈糖尿病的课题经历了近三十年、几代老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论证和研究,终于研究成功复方中药制剂—“梅糖”。2013年此研究成果正式申报了国家生物医药技术专利(专利号201310121761.8),我本人作为次成果的研发人之一,并委托广东边防武警医院经过近几年的临床验证,最终治愈人数近390人,平均治愈时间为4个月,有效治愈率为95%以上,全过程验证了糖尿病可以治愈的事实。 一、糖尿病治愈机理分析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 谢异常综合征,内在发病的表现形式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足或存在缺陷。传统的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还是老样子。这才是当代“现代病”“富贵病”爆发的主要原因。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双重利刃来破解医治糖尿病的难题。为此,我们课题组在研制复方中药制剂—“梅糖”时,确定了以下两个课题: 1、复方中药制剂“梅糖”--对I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的激活和修复的机理研究。 2、复方中药制剂“梅糖”--对I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的激活和修复能力的临床验证。 我们总结研究这一机理的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调、养、生。 首先,“调”是前提。西药治疗糖尿病关键是体现在“控”上,就是以控制住血糖值为主攻目标。我们研制的中药制剂主要把功夫用在“调”上,根据“病在脏腑,根在细胞”的理论,全面调理五脏平衡、气血平衡和阴阳平衡,作用点就是从源头上解决了体内“胰岛素抵抗”的问题。依据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经过验证的:患者在服用“梅糖”的当天可以立即停用所有降糖药和胰岛素(后文有图示分析),当“梅糖”服用到7-20天以后,血糖值开始逐步下降,并逐步向血糖值的平稳趋势行进。最终结果是同时达到“调”与“控”的双重目的。 第二,“养”是基础。西医不能治愈糖尿病主要是体现在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物,这些办法也只是解决了胰岛素缺乏的暂时问题,却没有解决胰岛素的自给自足的根本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养”,通过养来弥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缺陷问题。其实上一步的“调”已经为下一步的“养”创造了一个改善后的体内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进展 (一)ADA对糖尿病诊疗指南的6点更新 1、BMI 筛查点由 25kg/m2调至 23kg/m2 这一调整是针对亚裔人群进行的。由于患有糖尿或糖尿病高风险的亚裔人群其BMI 往往更低,所以 ADA 对此进行了修订。 2、舒张压目标从 80mmHg 放宽到 90mmHg 3、餐前血糖目标由 70-130mg/dL 放宽至 80-130mg/dL ADA 提醒,做出这一调整是考虑此举有利于预防那些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 4、推荐人们多运动和锻炼 这一建议尤其针对那些久坐的人(单次静坐时间≥90 分钟)。ADA 指出,现在大家工作经常久坐,活动不足。 5、不建议用电子烟进行戒烟 ADA 强调,电子烟并不能十分安全地替代香烟,因此不建议用电子烟作为戒烟的替代物。 6、不同血脂治疗方案以 40 岁为界定年龄 ADA 建议: (1)≥40 岁的患者应接受他汀类药物中强度或高强度的治疗。 (2)<40 岁的患者,如无危险因素,应接受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但如有危险因素存在或患心血管疾病,则仍应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二)《初诊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国际专家共识》的发布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一定意义上改变了糖尿病进程,让患者的B细胞得到更好的保护,能够更长期地获得有效、稳定的血糖控制,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和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念得到更广泛认同。 (三)肥胖成糖尿病最危险信号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临床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特征。 (四)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人的胆固醇水平 二甲双胍双胍除了影响血糖水平外,其还会对影响血脂水平。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二甲双胍或许还会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尤其是可以使得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文章中研究者对加入德国大规模研究KORA的参与者

我国糖尿病现状

中述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姓名:范荣学号:2010512412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主要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同卵双胞胎糖尿病一致率达57%,如果包括亚临床胰岛素分泌障碍,轻微高血糖,则几乎达100%,异卵双胎糖尿病一致率为17%。父母为2型糖尿病者,子女中50%有糖尿病,12%有耐糖量降低。遗传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1型糖尿病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常见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糖尿病,平时应注意适当限制能量摄入、避免肥胖、促进体重正常和鼓励进行较多的体力活动等。 糖尿病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的可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引起死亡。这些并发症中有的可以避免、有的可以治好、有的可以改善、有的发展相当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与否,直接或间接地与糖尿病控制好坏有关。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等,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无任何症状,不少患者一发现有糖尿病就已经有了糖尿病并发症。而且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所以预防治疗糖尿病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 要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明白它的发病机理。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型糖尿病的自然发病过程分为如下几期: 第一期遗传易感性:与HLA某些位点有关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 第二期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胰岛B细胞损伤; 第三期免疫学异常:循环中可出现多种针对B细胞的自身抗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尚维持正常;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 据今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论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速迅猛与中国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这一结论一项覆盖全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以上54240人的调查,最终47325人最终完成了调查。此项调查还显示,糖尿病已经开始在20岁至39岁的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占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1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 患病率急剧增加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 ......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43544362.html,/html/paper/1004-7484/2011/04/125.htm 糖尿病管理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和/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糖尿病患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 目的分析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方法对胰岛素、格列美脲、阿司匹林、胰岛素笔、胰岛素泵、联邦·焕胰素等治疗糖尿病药物进行全面的描述分析。结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药物日趋多样化,作为新时代的医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医疗药物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结论通过探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不断研发新药剂,使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更加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标签: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发展状态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综合征[1],此疾病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包括[2]: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等,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于患者机体,降低胰岛功能,提高胰糖、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患者临床突出症状为高血糖,伴随尿量多、消瘦等表现。在长期的治疗中,患者可能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需要控制血糖正常水平,才能降低代谢紊乱综合征发生率,保护肾、眼、足等部位,增强治疗效果。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目标在于:保持患者的正常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关于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发展状态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 1.1降糖药的服用经常服用非胰岛素的患者,在遵循饮食方案进行体重控制后,如血糖还是高于14mmol/L,可指导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组成了口服降糖药的三大类型[3]。 1.1.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的功效在于[4]: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防止出现肝糖原异生现象,加速糖的无氧酵解,强化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等。①二甲双胍作用持续可高达6h,服药最大剂量必须<1500mg/d,此药物不会造成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在伴肥胖症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疗效受到人们的认同与肯定;②苯乙双胍作用持续高达5h左右,服药最大剂量必须<75mg/d,避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 1.1.2磺酰脲类磺酰脲类具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治疗优势,有效增加靶细胞胰岛素数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5]。①第一代以甲磺丁脲作用持续可高达8h,服药最大剂量必须<3000mg/d;②第二代以优降糖作用持续可高达1d,服药最大剂量必须<15mg/d。 1.1.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生物合成的拟四糖体,经口服用后,将会降低糖尿病患者饭后高血糖。特别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患者在采取科学的饮食方案后,加以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治疗愈合率更高。但是,患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中华糖尿病杂志》发表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下 肢动脉病变的立场声明 2010年12月27日出版的《中华糖尿病杂志》将刊登两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立场声明,以澄清目前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认识,促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健康发展。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有些医疗单位声称可以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并对患者采取收费治疗,在患者和临床医师中造成了认识上和就医行为上的混乱。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的潜能,我国和世界各国均大力开展了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相关研究,比如,人们希望能够将干细胞培养成能够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来治疗糖尿病或将干细胞培养成血管内皮细胞来治疗血管病变。但是,由于科学研究水平的限制,除少数血液疾病已经能成功采用干细胞治疗外,绝大多数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尚处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前研究阶段。为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和外周血管病变的问题,系统地回顾了循证医学研究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发表声明。 以下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表声明的摘要。 (一)对于采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此阐述以下立场:

1.干细胞治疗研究为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希望国家加强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2.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尚处于临床应用前的研究阶段,不建议将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技术作为常规的临床实践。 3.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需遵守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干细胞临床转化指南》和国内有关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伦理准则和相关指南或管理规定。 (2)如开展临床研究,需遵循我国临床研究的相关规定。临床研究方案必须得到临床试验实施者所在医疗或研究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3)在实施临床试验前,必须向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糖尿病患者告知临床试验的内容以及可能的获益和潜在的危害,并获得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4)不得向参加临床试验的糖尿病患者收取与临床试验相关的费用。 (5)临床试验要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设计,与现行的糖尿病治疗方法相比较,评价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长期随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对于采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此阐述以下立场:

(仅供参考)列汀类药物(DPP4抑制剂)在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的现状和机遇

DPP-4抑制剂在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的现状和机遇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正在快速增长,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已高达1.14亿,居全球首位,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同时,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大约为50.1%,即4.934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因此在未来数年内,我国糖尿病总人数还会不断攀升。但是,中国接受治疗的成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不到40%。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口服药主要有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双胍类(二甲双胍)、拜糖平类、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和近几年新上市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最新一代降糖药SGLT2抑制剂等,其中前两类降糖药是最传统的药物, 二甲双胍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线口服降糖药,降糖疗效确切。 不同种类的降糖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二甲双胍更适合肥胖或超重的患者,格列酮类可用于治疗合并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患者,而拜糖平更适合降低餐后高血糖。降糖药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高血糖的程度及空腹高还是餐后高或者两者都高、年龄和体质状态、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等。 可减轻体重的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BMI水平加以调整。通常,对于BMI<28 kg/m2的患者,可用2.0 g/d剂量;BMI在28-32kg/m2时,采用2.5 g/d;而BMI>32 kg/m2时,剂量可升至3.0 g/d.二甲双胍可与多种降糖药联合,抵消这些药物带来的体重副作用,从而也成为了多种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 ?GLP-1受体激动剂:提高葡萄糖诱导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分泌,降低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在二甲双胍和/或磺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持续30周后,HbA1c降低达0.8%-1.0%.在一项长期随访的研究中,可降低体重达5.8 kg.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近年来发现的治疗糖尿病的新靶点, SGLT-2抑制剂是继DPP-IV抑制剂之后的又一新星。 通过阻断肾脏葡萄糖的重吸收而增加尿液中血糖的排泄,进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同时可减轻体重,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阿斯利康和百时美施贵宝的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 Farxiga, Forxiga)是SGLT2类药物中全球首个获批的药物。强生旗下杨森制药公司生产的降糖药物卡格列净(通用名:Canagliflozin, 商品名:Invokana)

糖尿病软文

糖尿病系列软文: 第一部分:总题:树立糖尿病治疗新标准: 一、从产品的特性入手: 中国1亿糖尿病患者面临选药难!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里。由于受传统治疗观念影响,现在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能够把血糖降下来的,就是好药;还有患者认为:糖尿病治疗只要将血糖控制好,就不会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实际上:在糖尿病治疗所有过程中,降糖容易,并发症难治,并且并发症只有人想不到的,却没有它不能发生的!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要确立相应的治疗标准,只有将标准确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疗效可观可测!如果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用药标准都错了,那还能保证疗效吗?那么树立糖尿病治疗的新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今年怎样选择糖尿病治疗药物? 糖尿病治疗不是有的药品或者保健品,他们所吹嘘的那样,现在已经被攻克或者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稍有点糖尿病常识的人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至少是在目前为止),不是一天或者两天吃药就能将糖尿病征服;也不是那些所谓的专家所吹嘘的那样,吃了某种药物就可以随意的吃喝,这简直是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当作儿戏。那些所谓的神药、好药很多都搀杂了西药成分来达到降糖的目的的,并以此点,他们就大肆吹嘘,说他们的药品效果怎么样。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情!这样害得者劳命伤财,更有甚者害得患者人财两空。 二、糖尿病疗效怎么判断 糖尿病治疗最新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联盟相关资料整理):在降糖的同时,应该从病因上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达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的状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也是血糖监控最具有显著意义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是检验糖尿病患者在3——4个月时间里的血糖控制情况,它还是反映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最显著的判断指标)。一种药物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只要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下降到正常值以内,那么这种药物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病因的问题。这种药就值得广大糖尿病患者信赖。 三、活敏酮是糖尿病治疗药品中的标杆: B 活敏酮不是中药,不是西药,也不是中成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西结合药。它是中国制药上市企业、中国最大植物药生产和出口企业——————云南昆明制药集团的最新科研成果,从云南和缅甸边境交界处所独有的特殊植物露水草中提取精华,属于典型意义上的植物药,它具有了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药物浓度极高;2、定量、定性准确;3、临床上具有可重复性;4、它完美地将降糖和抗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将糖尿病并发症病因彻底清除;5、14天为一疗程,比其他同类型药品便宜近1500元以上;6、8小时即可控制血糖平稳,14天改善糖尿病基本症状;凡是使用过B 活敏酮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可以在3个月时间里,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从此后,用维持量对病情进行监控,使患者摆脱了,一天中多次服药,一次中服多种药品的尴尬局面。 二.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误区入手: 糖尿病专业用药更新换代中国首创治疗新标准 现在,已经有糖尿病患者开始觉醒。他们认为,在和糖尿病做斗争过程中,不再是单纯降糖就能达到目的,但是还有一部分患者,他们只是从眼前状况出发(经济、简单等),缺乏用发展和辨证眼光去看待糖尿病。一味地选用烈性降糖药,须不知,烈性降糖药是对人体的肝肾功能有严重损伤,。 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的时间里,同一种药物、对人体胰岛素产生抵抗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人体的肝肾主要是排毒和解毒,而糖尿病病人却从外界不断地向其注入毒物,这种状况下,糖尿病患者不得并发症那才怪呢!即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标准上就偏离药物治疗的本意,那不出问题倒也成了怪事情!所以建立新的糖尿病治疗用药标准就迫在眉睫! 糖尿病的疗效标准包括那些条件? 糖尿病治疗最关键目的是预防和缓改并发症,相反平稳降血糖不已经再是一件难事,那么糖尿病治疗药就应该从解决人体病因为根本目的。彻底将并发症和血糖来进行长期的平稳,这样才不本末倒置。 控制血糖已经不再是难事情,那么检验和检测糖尿病并发症就成了最关键性问题,最新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就是检验和检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唯一金指标,反映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的时间里的血糖控制和变化情况,也反映了患者在控制并发症方面的具体结果。由此可见,糖尿病治疗的好坏,不

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4-09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 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毕宇芳王卫庆赵文华宁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挑战。因此,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将有助于国家制定慢病防控策略,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高危人群,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比1990年,2010年世界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倍增,达到130万。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流行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中估测,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其中80%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年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低于1%,1994年的2.5%,2002年的2.7%增加至2007年的9.7%。虽然各次调查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正迅速增长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写入学会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由于以往的全国糖尿病调查均未进行HbA1c检测,因此无法根据2010年ADA诊断标准估测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也无法根据ADA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定义HbA1c<7.0%估测我国糖尿病控制情况。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已于2013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见JAMA:中国糖尿病患者超一亿约占全球1/3)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样本选择的全国代表性 本次调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基础上开展。这一监测系统覆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各个监测点,调查采用多阶段、

国外糖尿病治疗新观点方案

国外糖尿病治疗的新观点 糖尿病综合治疗过程,提倡五大原则:饮食控制、运动、药物、监测、教育。最近又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对糖尿病的治疗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望糖尿病病友实践体会,总结。 1.好的情绪降血糖 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精神和遗传基因研究会代表村上和雄研究报道说,开怀大笑可抑制血糖上升。他对21位糖尿病人在午餐提供500千卡的饭团,同时在餐前,餐后采血观察血糖。饭后一组病人在狭小教室听45分钟的血糖教育课程,一组大礼堂听名家表演漫才(相声),结果听讲座的病人每百毫升血糖上升123毫升。听漫才的病人血糖每百好事呢感仅上升77毫升。研究认为可能是愉悦心情激发大脑中的某种遗传基因,使胰岛素等抑制血糖升高蛋白质较平时增多,使血糖升高缓慢,所以研究认为糖尿病病人,大约有30%的人由于疾病的折磨,存在不同的抑郁状态,情绪低落或易激动,虽然也采取药物办法,但对血糖控制的扔不好,因此,应给病人创造一个温馨,快乐的环境,并呢感积极投入有益的活动中去寻找,放大快乐,时时开怀大笑,对稳定血糖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对提高免疫功能有帮助。 2.充足的睡眠降血糖。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也可患糖尿病或血糖波动。他们经过实验观察发现一组每晚睡大约5小时的人,比每晚睡8小时的人相比,前者分泌的胰岛素少50%,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40%,研究人员指出,当人体丧失对体内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胰岛素的反映能力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或血糖波动。因此,糖尿病病人一定要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 3. 餐后快步走降血糖 糖尿病病人饭后30——40分钟后,进行快步或快慢交替走30~60分钟,不但可以消耗250千卡的能量,减轻体重,同时还可以增加糖耐量及胰岛素的敏感、降低血糖。这是美国哈弗大学研究发现的。步行是糖尿病病人最容易坚持、简便、安全的运动项目。而美国农业部最新研究报道显示,大运动量对老年糖尿病更有益。包括在体重机上步行走,他们经过16周的训练观察发现,其血糖控制水平比不参加运动的人好,因为大运动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吸取血糖的能力,骨骼、肌肉可以把血管中70%—80%的糖消耗掉,而体重机可以提高骨骼、肌肉的量,其他形式的运动只能保持原状,而不能增加肌肉。研究指出做大运动量的病人应在医生咨询后进行。 4. 用胰岛素也要运动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学科江钟立博士研究指出:运动和胰岛素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解机制不相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同样需要运动治疗。运动可以激活在高血糖状态下骨骼中的两种酶,而促进了骨骼肌对葡萄糖吸收,糖元的合成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的调节过程。表明运动和胰岛素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机制不同,运动的降血糖作用是胰岛素无法代替的。因此,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同样需要采取运动疗法辅助降血糖。 5. 上午11:00血糖值很关键 法国糖尿病专家路易`莫尼耶教授研究认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是上午11时的血糖值,它关系到全天血糖水平,这一时刻的血糖浓度越高,其在11~17时血糖浓度上升就越为严重。这位专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控制在10~10.6毫摩尔/升以下,那么整个下午的血糖值将基本能够保持正常。因此,早餐的饮食控制,用药、运动都很重要,尤其是能够餐后2小时血糖意义更大,可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来达到餐后2小时血糖维持在8毫摩尔是最理想的,

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社旗县万成医院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惠大贵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疗,容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和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病因多为情志过极,嗜酒过度,过食甘肥以及生活无节制所致。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 一、概述 ㈠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㈡患病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有超过 1.5 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 3 千万,居世界第二。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二、糖尿病分型:分四大类型 1 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aturityonset diabetes mellitus in young, MODY )、线粒体突变糖尿病等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 ㈠ 1 型糖尿病( T1DM ) ⒈免疫介导糖尿病 ①由于胰岛 B 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而引起。 ②有 HLA 某些易感基因,体液中存在有针对胰岛 B 细胞的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65 );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A-2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 insulin autoantibody,IAA ) ③可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④ B 细胞破坏的程度很大的不同,婴儿和青少年常破坏迅速,而成年人则缓慢即 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 LADA ) : 特殊类型 1 型糖尿病, 15-70 岁发病,起病慢,非肥胖,有较长阶段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易继发失效, C 肽水平低,血清中有一种或几种胰岛 B 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最终依赖胰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