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202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F1202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F1202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科目代码:F1202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对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有总体上的认识,是否较为深刻地理解自然观,理解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否能够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哲学本身的发展进程与趋势。

二、考试内容

1.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以及其学科性质、地位。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意义。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

2.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代科学革命,近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及牛顿体系的意义,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局限。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19 世纪的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3.自然观。理解自然发展的辩证图景如何说明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生态危机的本质与表现。科学技术与当代全球问题。

4.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实验方法的特点;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方法。技术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5.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与特点。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防范科学技术的负价值的对策。科技政策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6.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基础理论。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等。技术哲学的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现象学技术哲学代表性人物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主要理论。

三、题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40%,写作题占30%。

四、参考教材

《科学技术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易显飞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版次不限

自然辩证法概论部分答案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马克思的自然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在自然,既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又包括尚未被人类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其次,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被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因此,马克思提倡的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摆正人类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 二、谈谈你对人工自然的认识。p42 三、如何评价技术悲剧论和技术乐观论? 技术乐观:p88.90 技术悲观:p90.92 四、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p81 五、如何理解模仿创新?p134 模仿创新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但是同时难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也并不总是能够轻易被模仿的。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要获得效益显著的技术显然更不容易了。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历届考试试题复习资料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09至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命题教师:罗宏 适用班级:200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及高分子材料专业 考试(考查) 年 月 日 共 页 1、 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 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 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得分 评阅教师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记错误的记“%” 1?因为晶体的排列是长程有序的,所以其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 (% 2. 刃型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话 3. 莱氏体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X ) 4?异类原子占据空位称为置换原子,不会引起晶格畸变。 (X 5. 电子化合物以金属键为主故有明显的金属特性。 (话 6. 冷拉后的钢条的硬度会增加。(话 7. 匀晶系是指二组元在液态、固态能完全互溶的系统。 (话 题号 -一- -二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评阅(统分”教师 得分 :题 * 冷 =要 密;

8.根据菲克定律,扩散驱动力是浓度梯度,因此扩散总是向浓度低的方向进行。(X

9. 细晶强化本质是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的塞积越严重,材料的强度也就 越高。(V ) 10. 体心立方的金属的致密度为 0.68。(V ) 、单一选择题:(10分,每空1分) (B) L+B — C+B (C ) L —A+B (D ) A+B^L 7. 对于冷变形小 的金属,再结晶核心形成的形核方式一般是( A ) (A ) 凸出形核亚 ( B )晶直接形核长大形核 (B ) 亚晶合并形核 (D )其他方式 8. 用圆形钢饼加工齿轮,下述哪种方法更为理想? ( C ) (A )由钢板切出圆饼(B )由合适的圆钢棒切下圆饼 (C ) 由较细的钢棒热镦成饼 (D )铸造成形的圆饼 1. 体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有(B ) 个原子。 2. 3. (A) 3 ( B) 2 (C) 6 固溶体的不平衡凝固可能造成 (A )晶内偏析 (C )集中缩孔 属于<100>晶向族的晶向是( (A) [011] (B) [110] (D) 1 (B) (D) (C) 晶间偏析 缩松 [001] (D) [101] 4.以下哪个工艺不是原子扩散理论的具体应用 (A )渗氮 (B )渗碳 (C )硅晶片掺杂 () (D )提拉单晶5.影响铸锭性能主要晶粒区是(C ) (A )表面细晶粒区 (B )中心等轴(C )柱状晶粒区 三个区影 响相同 6 ?属于包晶反应的是(A ) ( L 表示液相, A 、B 表示固相) (A) L+A — B

F1202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科目代码:F1202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对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有总体上的认识,是否较为深刻地理解自然观,理解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否能够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哲学本身的发展进程与趋势。 二、考试内容 1.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以及其学科性质、地位。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意义。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 2.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代科学革命,近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及牛顿体系的意义,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局限。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19 世纪的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3.自然观。理解自然发展的辩证图景如何说明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生态危机的本质与表现。科学技术与当代全球问题。 4.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实验方法的特点;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方法。技术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5.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与特点。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防范科学技术的负价值的对策。科技政策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6.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基础理论。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等。技术哲学的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现象学技术哲学代表性人物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主要理论。 三、题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40%,写作题占30%。 四、参考教材 《科学技术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易显飞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版次不限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I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答: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 交滑移: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称为交滑移。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叫做一个滑移系。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离异共晶:由于非平衡共晶体数量较少,通常共晶体中的a相依附于初生a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B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相间的组织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 奥氏体:碳原子溶于丫-Fe形成的固溶体。 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A )分解为a/2[111]+a/2[l11]. (A)不能(B)能(C)可能 2.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B ) (A)组元的浓度梯度(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D )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A) (A)氧离子空位(B)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 A )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 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B ) (A)1vk e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2019年6月

第1页(共11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级《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后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日期:2019年6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中相应题号处,本题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答案 1. 在形核-生长机制的液-固相变过程中,其形核过程有非均匀形核和均匀形核之分,其形核势垒有如下关系( )。 A.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B.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C. 非均匀形核势垒 = 均匀形核势垒 D. 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上都有可能 2. 按热力学方法分类,相变可以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一级相变是在相变时两相自由焓相等,其一阶偏导数不相等,因此一级相变( )。 A. 有相变潜热改变,无体积改变 B. 有相变潜热改变,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C. 无相变潜热改变,但伴随有体积改变 D. 无相变潜热改变,无体积改变 得分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3. 以下不是材料变形的是()。 A. 弹性变形 B. 塑性变形 C. 粘性变形 D. 刚性变形 4. 在固溶度限度以内,固溶体是几相?() A. 2 B. 3 C. 1 D. 4 5. 下列不属于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是()。 A. 肖特基缺陷 B. 弗伦克尔缺陷 C. 螺位错 D. 色心 6. 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是()的过程。 A. 可逆与突变 B. 不可逆与渐变 C. 可逆与渐变 D. 不可逆与突变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晶界上原子与晶体内部的原子是不同的 B. 晶界上原子的堆积较晶体内部疏松 C. 晶界是原子、空位快速扩散的主要通道 D. 晶界易受腐蚀 8. 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裂纹同样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这种影响尤为重要,微裂纹长度,断裂强度。() A. 越长;越低 B. 越长;越高 C. 越短;越低 D. 越长;不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下降导致硬度上升 B.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下降导致硬度下降 C.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上升导致硬度上升 D. 再结晶期间,位错密度上升导致硬度下降 10. 下列材料中最难形成非晶态结构的是()。 A. 陶瓷 B. 金属 C. 玻璃 D. 聚合物 第2页(共11页)

【整理】《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2.天文单位:是长度的单位,历史上约等于地球跟太阳的平均距离。天文常数之一。天文学中测量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的距离的基本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一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 3.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4.气候: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时期天气的一般状态,是长时期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 5.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 6.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创立的,应用在惯性参考系下的时空理论。也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按照狭义相对论而言,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7.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8.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 9.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10.天气: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1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2.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现代的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创造,用以展现当时已知元素特性的周期性。自此,随着新元素的探索发现和理论模型的发展,周期表的外观曾经过改变及扩张。 二、简答 1.现代自然科学的特点。 答:1.科学理论有新的革命性突破。 (1)科学理论的思想性突破 (2)科学理论的层次性突破 (3)科学理论的解释性突破 (4)科学理论的应用性突破 2.科学形态上形成了大量综合科学 3.科学认识上建立了新的思维方式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几种强化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强化机制: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金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 细晶强化:是由于晶粒减小,晶粒数量增多,尺寸减小,增大了位错连续滑移的阻力导致的强化;同时由于滑移分散,也使塑性增大。 弥散强化:又称时效强化。是由于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产生的强化。包括切过机制和绕过机制。(2 分) 复相强化:由于第二相的相对含量与基体处于同数量级是产生的强化机制。其强化程度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尺寸、分布、形态等,且如果第二相强度低于基体则不一定能够起到强化作用。(2 分) 固溶强化:固溶体材料随溶质含量提高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包括弹性交互作用、电交互作用和化学交互作用。 几种概念 1、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 2、交滑移:螺型位错在两个相交的滑移面上运动,螺位错在一个滑移面上运动遇有障碍,会转动到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滑移方向不变。 3、屈服现象:低碳钢在上屈服点开始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上屈服点之后开始应力降落,在下屈服点发生连续变形而应力并不升高,即出现水平台(吕德斯带)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和重新形成,位错的增殖。 4、应变时效:低碳钢经过少量的预变形可以不出现明显的屈服点,但是在变形后在室温下放置一段较长时间或在低温经过短时间加热,在进行拉伸试验,则屈服点又重复出现,且屈服应力提高。 5、形变织构:随塑性变形量增加,变形多晶体某一晶体学取向趋于一致的现象。滑移和孪晶的区别 滑移是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的一种运动状态。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均匀切变并形成晶体取向的镜面对称关系。 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全部变成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合。 扩散驱动力:化学位梯度是扩散的根本驱动力。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格1 分) 1. 相律是在完全平衡状态下,系统的相数、组元数和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f=C-P+2 2. 二元系相图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相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解。 3?晶体的空间点阵分属于7大晶系,其中正方晶系点阵常数的特点为a=b M c,a = B =Y =90°,请列举除立方和正方晶系外其他任意三种晶系的名称三斜、单斜、六方、菱方、正交(任选三种)。 4. 合金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 5.在常温和低温下,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的方式进行的。此外还有孪生和扭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试卷(第一套) 课程号 6706601060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名词解释(简短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空间点阵 线缺陷 吸附 渗碳体组织 适用专业年级(方向):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2006 级 考试方式及要求: 闭 卷 考 试

固态相变 稳态扩散 形核率 调幅分解 霍尔-配奇方程 平衡凝固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P 总是( ) 曲面的曲率中心。 A.指向 B.背向 C.平行 D.垂直 2、润湿的过程是体系吉布斯自由能( )的过程。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变化无规律 3、一级相变的特点是,相变发生时,两平衡相的( )相等,但其一阶偏微分不相等。 A.熵 B.体积 C.化学势 D.热容 4、固溶体合金的凝固是在变温下完成的,形成于一定温度区间,所以在平衡凝固条件下所得到的固溶体晶粒( ) A.成分内外不均匀 B.不同温度下形成的各晶粒成分是不同的 C.晶粒内外,晶粒形成不分先后,同母液成分是一致的 5、强化金属材料的各种手段,考虑的出发点都在于( ) A.制造无缺陷的晶体或设置位错运动的障碍 B.使位错增殖 C.使位错适当的减少 6、既能提高金属的强度,又能降低其脆性的手段是( ) A.加工硬化 B. 固溶强化 C. 晶粒细化 7、根据显微观察,固液界面有两种形式,即粗糙界面与光滑界面,区分两种界面的依据是值大小( ) A. α<=2为光滑界面 B. α>=1为光滑界面 C. α>=5为光滑界面 8、渗碳处理常常在钢的奥氏体区域进行,这是因为( ) A. 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比在铁素体中大 B. 碳在奥氏体中的浓度梯度比在铁素体中大 C. 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激活能比在铁素体中小 9、界面能最低的相界面是( ) A. 共格界面 B. 孪晶界 C. 小角度晶界 10、铁碳合金组织中的三次渗碳体来自于( )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答案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 (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 (2)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 (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 (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3)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 (4)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 (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5)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表现出来。(6)相互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环境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实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几种强化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与硬度升高,而塑性与韧性降低的现象。 强化机制: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与纤维化,金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 细晶强化:就是由于晶粒减小,晶粒数量增多,尺寸减小,增大了位错连续滑移的阻力导致的强化;同时由于滑移分散,也使塑性增大。 弥散强化:又称时效强化。就是由于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产生的强化。包括切过机制与绕过机制。(2 分) 复相强化:由于第二相的相对含量与基体处于同数量级就是产生的强化机制。其强化程度取决于第二相的数量、尺寸、分布、形态等,且如果第二相强度低于基体则不一定能够起到强化作用。(2 分) 固溶强化:固溶体材料随溶质含量提高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包括弹性交互作用、电交互作用与化学交互作用。 几种概念 1、滑移系:一个滑移面与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 2、交滑移:螺型位错在两个相交的滑移面上运动,螺位错在一个滑移面上运动遇有障碍,会转动到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滑移方向不变。 3、屈服现象:低碳钢在上屈服点开始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上屈服点之后开始应力降落,在下屈服点发生连续变形而应力并不升高,即出现水平台(吕德斯带) 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与重新形成,位错的增殖。 4、应变时效:低碳钢经过少量的预变形可以不出现明显的屈服点,但就是在变形后在室温下放置一段较长时间或在低温经过短时间加热,在进行拉伸试验,则屈服点又重复出现,且屈服应力提高。 5、形变织构:随塑性变形量增加,变形多晶体某一晶体学取向趋于一致的现象。 滑移与孪晶的区别 滑移就是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与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的一种运动状态。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与晶向发生均匀切变并形成晶体取向的镜面对称关系。 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全部变成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合。 扩散驱动力:化学位梯度就是扩散的根本驱动力。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格1 分) 1、相律就是在完全平衡状态下,系统的相数、组元数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就是系统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f=C-P+2 2、二元系相图就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相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解。 3、晶体的空间点阵分属于7 大晶系,其中正方晶系点阵常数的特点为a=b≠c,α= β=γ=90°,请列举除立方与正方晶系外其她任意三种晶系的名称三斜、单斜、六方、菱方、正交(任选三种)。 4、合金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与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西方自然观差异【了解】 古代中国古希腊 重关系重实体 阴阳互补重协同对立统一重冲突 自组织他组织(外力推动)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月上、月下世界的分离 具象思维抽象思维 古代中国古希腊 关于规律的可认识、可言说的性质不可言说性强可言说性强 把自然观作为认识自然的框架还是作为社会行 为实用基础 以为社会服务的特征更强以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强 案例:社会中自由与王权的关系在自然观中的反映差别——天文与人文的关系中央集权的社会特征同样反映在天 象的解释体系中,中央集权的秩序 性特别强 结果在天象的解释方面,天文故事体现了自由城 邦的社会性 自然的始基比较无形,如气。比较有形,如水,土,原子等。比较抽象:如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成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极其人类的总的观点。 论述题1: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系统自然观 1.概念: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是在概括和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的认识。 2.特征: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3.*意义:(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理论方面的发展;(3)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4)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概念: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而形成的 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 2.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意义:(1)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映人 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1.概念: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 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2.现实根源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 3.特征: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4.*意义:(1)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了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 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2)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确认人的主体地位,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1.都围绕着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 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 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为人工自然管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为系统自然观和生 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 论述题2:国外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一、欧美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代表人物惠威尔。 优点:有着前后一致的继承性。 局限性:只能容纳极其有限的科学史事实。 科学发展的否证式发展观: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代表人物波普尔。 优点:不仅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解表走婚,而且还是推进知识增长的重要手段。 局限性:(1)强调否定,无视科学知识的继承的积累,否认量变渐进;(2)强调猜想、灵感在科学假说中的作用,忽视逻辑思维在假说中的作用;(3)反归纳主义,推崇演绎法时,却片面否定归纳法的作用;(4)在证伪与证实的关系上,以证伪为绝对,忽视在实践检验中两者的对称性与复杂性。 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认为科学发展是以“范式”转化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历史过程,代表人物库恩。 优点:(1)主张科学发展是渐进与革命的统一;(2)提出了新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不断追求新知识,创造新理论的活动;(3)提出范式概念。

2019年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总结复习资料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总结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1)匀晶转变: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2)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 为共晶转变。 (3)包晶转变:成分为H点的δ固相,与它周围成分为B点的液相L,在一定的温度时,δ固相与L液相相互作用转变成成分是J 点的另一新相γ固溶体,这一转变叫包晶转变或包晶反应。即HJB---包晶转变线,LB+δH→rJ (4)枝晶偏析:合金以树枝状凝固时,枝晶干中心部位与枝晶间的溶质浓度明显不同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5)晶界偏析:晶粒内杂质原子周围形成一个很强的弹性应变场,相应的化学势较高,而晶界处结构疏松,应变场弱,化学势低,所以晶粒内杂质会在晶界聚集,这种使得溶质在表面或界面上聚集的现象称为晶界偏析 (6)亚共晶合金:溶质含量低于共晶成分,凝固时初生相为基体相的共晶系合金。 (7)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时,共晶合金可能获得亚(或过)共晶组织,非共晶合金也可能获得全部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合金所获得的全部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织。

(8)离异共晶:在共晶转变时,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个相即附着在初晶相之上,而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在于初晶晶粒的晶界处,从而失去共晶组织的特征,这种被分离开来的共晶组织称为离异共晶。 (9)纤维组织: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变得模糊不清,晶粒已难以分辨而呈现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这称为纤维组织。 (10)胞状亚结构:经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后,晶体中的位错线 通过运动与交互作用,开始呈现纷乱的不均匀分布,并形成位错缠结,进一步增加变形度时,大量位错发生聚集,并由缠结的位错组成胞状亚结构。 (11)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 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12)结构起伏:液态结构的最重要特征是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集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13)能量起伏:能量起伏是指体系中每个微小体积所实际具 有的能量,会偏离体系平均能量水平而瞬时涨落的现象。 (14)垂直长大:对于粗糙界面,由于界面上约有一半的原子 位置空着,故液相的原子可以进入这些位置与晶体结合起来,晶体便连续地向液相中生长,故这种长大方式为垂直生长。 (15)滑移临界分切应力:晶体的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的,但其中许多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而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性,怎样进行科学的选题(98--107)。 答:科研选题的步骤: 第一步是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以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现实的需要。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需要研究的课题并提出选题报告。在初步选题后,还要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按照立题依据、实施条件和预期结果的顺序进行。最后,要评议和确定课题。总结一下,选题的步骤一般是: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或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 (2)创造性原则。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所谓创造性原则,就是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创造性,它应当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而预期又能出新成果的科学问题。 (3)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又叫现实可能性原则。它是指在选定科研课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 2.技术预测的基本研究方式是什么?简述本人专业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172--176); 答:技术预测方法大致可归结为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3种基本类型。 (1)类比性预测方法。如果在两个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性,那么就可以根据一个技术形态的发展历程,类比推演出另一个技术系形态的发展趋势。这种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推演出预测结论的方,称为类比性预测。 (2)归纳性预测方法。归纳预测就是从关于同一技术发展的众多个别性预测中,归纳概括出比较全面的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演绎性预测方法。演绎性预测就是根据技术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建构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或绘制出它的发展趋势曲线,从中推演出该技术的未来发展状况。 以上各类技术预测方法各有优点和缺陷,也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因而在进行实际技术预测时,为提高技术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应根据不同的预测对象和具体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具体技术预测方法,使之相互补充,以便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预测结果。 航空工程 概述 航空工程包括飞机、直升机、飞艇与气球、有翼导弹、地效飞行器等空中运载工具或空中武器装备的研究设计、生产以及技术管理工程,涵盖航空飞行器设计、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设计、航空制造工程、航空工程技术管理等。 航空工程给人类提供了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成为交通运输重要的分支,并且广泛应用于林业播种、农业除虫害、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重要经济部门,为快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作战飞机、导弹等为国防提供了现代的军事装备,是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工程领域。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可缩印)

1、菲克第一定律:当系统中物质的扩散达到稳定状态时(即物质在各处的质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单位横截面的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扩散方向上单位距离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2、菲克第二定律:描述了非稳态扩散系统中扩散原子的分布与时间及所处位置的相互关系,根据应用条件的不同,对此偏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可得到一定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位置处的扩散原子的浓度分布状况。 3、柯肯达尔效应:多元系统中由于各组元扩散速率不同而引起的扩散偶原始界面向扩散速率快的一侧移动的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说明在扩散系统中每一种组元都有自己的扩散系数。 4、反应扩散:当某种元素通过扩散自金属表面向内部渗透时,该元素含量超过基体金属的溶解度以后会在金属表层形成新相(中间相或固溶体)的现象。N元反应扩散的渗层组织中只有N-1相能够共存,并且相界面浓度是突变的。 5、高分子构象:由于单键内旋导致原子排布方式的不断变换,使分子在空间呈现的不同形态。 6、高分子链的柔顺性:链段长度和整个分子长度的比值。 7、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称为一个滑移系。 8、取向因子(软取向和硬取向):分切应力与轴向正应力的比值,可表示为cos cos φλ。取向因子越大,分切应力越大,越接近临界分切应力,容易使金属滑移,称为软取向。 9、加工硬化:金属材料经冷变形后,强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很快下降的现象。 10、固溶强化:随着溶质原子固溶度的增加,基体金属的变形抗力随之提高的现象。 11、柯氏气团:溶质原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溶质原子更倾向于聚集在位错的周围,使位错可动性下降,类似形成了一个溶质原子气团。 12、应变时效:将经过少量变形的试样放置一段时间,或经过短时间低温热处理后再进行拉伸,则屈服点又重新出现,且屈服应力提高的现象。 13、Hall-petch定律:多晶体的强度随着晶粒的细化(晶界面积增大)而增加,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21- 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14、形变织构:多晶体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原本任意取向的晶粒趋向于外加应力方向,形成晶体的择优取向,变形量越大,择优取向程度越大,织构越强。 15、蠕变:金属材料在高温恒定载荷 (通常<σs) 的持续作用下,会发生与时间相关的塑性变形,应变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的现象,在温度T≥(0.3-0.5)Tm时尤为明显。 16、超塑性: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拉伸时,可以使材料在较低的流动应力下,得到高达500%~2000%的延伸率,而不发生缩颈,这种特性叫做超塑性。 17、准晶:具有长程周期有序排列,而没有平移对称性的原子聚集状态,可存在不符合传统晶体学的五次、八次、十二次对称轴。 18、脱溶分解:当固溶体因温度变化等原因而呈过饱和状态时,将自发分解,其所含的过饱和溶质原子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析出,此过程称为脱溶分解。 19、调幅分解: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溶质原子的上坡扩散形成结构相同而成分呈周期性波动的两种固溶体。 20、居里温度(尼尔温度):材料的磁特性受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增加,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减小,然后急降到零,此时的温度为居里温度。 21、N型半导体:在4价本征半导体中加入5价置换杂质,形成的弱键单电子容易被激发到导带中去,使导带中电子数远超过价带中的空穴数,半导体的电导明显增加,这类材料称为n型半导体,导电性主要由电子浓度决定。 22、P型半导体:在4价本征半导体中加入3价置换杂质,价带电子容易被激发到该掺杂能级中去,使价带中空穴数远超过导带中的电子数,半导体的电导明显增加,这类材料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性,怎样进行科学的选题(98--107)。 答:科研选题的步骤: 第一步是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以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现实的需要。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需要研究的课题并提出选题报告。在初步选题后,还要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按照立题依据、实施条件和预期结果的顺序进行。最后,要评议和确定课题。总结一下,选题的步骤一般是: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或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 (2)创造性原则。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所谓创造性原则,就是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创造性,它应当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而预期又能出新成果的科学问题。 (3)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又叫现实可能性原则。它是指在选定科研课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 2.技术预测的基本研究方式是什么?简述本人专业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172--176); 答:技术预测方法大致可归结为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3种基本类型。 (1)类比性预测方法。如果在两个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性,那么就可以根据一个技术形态的发展历程,类比推演出另一个技术系形态的发展趋势。这种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推演出预测结论的方,称为类比性预测。 (2)归纳性预测方法。归纳预测就是从关于同一技术发展的众多个别性预测中,归纳概括出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