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综合征共8页文档

副肿瘤综合征共8页文档
副肿瘤综合征共8页文档

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小脑变性

副肿瘤小脑变性:特点是亚急性、进行性、双侧、对称性小脑功能障碍。症状有:运动失调、讷吃、肌张力减退及钟摆样反射,并可有痴呆。常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高,病理见小脑弥漫性萎缩、Purkinje细胞变性,有人认为与Eaton-Lambert综合症合并者可能为自身抗体产生所致。多见于肺癌。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相关抗体检查

患者男性,55岁, 右力手,白种人,以行动笨拙逐渐加重为主诉到休斯顿荣军事务院医疗中心就诊。患者平素健康,就诊6个月前出现身体右侧刺痛感,之后发展为迅速进展的行动笨拙,右侧重于左侧,伴有步态不稳,多次摔倒,视物模糊、重影以及构音障碍。病后1个月,他已达到无法在自己的奶场工作的程度,2个月后,他只能靠轮椅行动。当时患者生活在中西部上游地区,并在当地社区医院入院检查过。头颅MRI无明显异常所见,胸部和腹部CT均为阴性结果,Lyme血清学检查阴性。基于抗麸朊IgA滴度升高的检查报告,患者被诊断为口炎性腹泻,并采取了严格的无谷胶饮食。尽管控制饮食治疗,他的状态每况愈下,他无奈变卖了农场,搬到休斯顿与家人一起生活。到达休斯顿之后,其亲属注意到他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时出现意识模糊,人格改变,伴有偏执狂样想法。

既往史:其他方面健康,既往无外科手术史。

过敏史:无已知的药物过敏史。

用药史:叶酸1 mg/天,阿米替林10 mg/天。

个人史:吸烟超过35年,每天2~3包。不嗜酒,无违禁药物滥用史。患者发病前在中西部地区是一位牛奶场主,能独立工作。否认有任何不寻常的化学物质接触史。

家族史:其母亲死于肺癌,父亲患有糖尿病。

系统回顾:患者否认发热、咯血和夜间盗汗。没有干咳史。病后体重减轻,但否认腹痛、腹泻或便秘。患者诉说晨起有恶心,偶有呕吐,吞咽流食时费劲。

体格检查

一般状态:恶液质,看上去老迈,比陈述的年龄要老得多,无急性痛苦病容。

生命体征:体温97.3 F(36.3摄氏度),脉搏48次/分,呼吸18/min,血压135/85 mmHg。

五官(HEENT):头颅正常大小,无外伤痕。皮肤黏膜无黄染,鼻腔和口咽部清洁,黏膜干燥。

颈部:颈软,淋巴结无肿大,未闻及颈动脉杂音。

胸部:双侧肺部听诊,呼吸音清,胸阔运动良好。

心血管系统:心音规则,心律齐,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努张。

腹部:腹软,无触痛,未触及包块,肝脾不大。

四肢: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良好,对称。无发绀或水肿。锁骨上、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

神经系统检查

精神状态:神志清楚,反应良好。Folstein MMSE 得分27/28分(日期丢掉1分;因严重的辩距不良书写未得分)。在检查期间,患者表现为轻度的持续运动不能。

语言:语言流利,但节律障碍,发音声调变化不定。大体上有一些中度的构音障碍,最明显的是咽喉声音。此外,患者的鼻音过重,但没有易疲劳的感觉。

颅神经:嗅神经未查。视力:双侧矫正视力看近视力卡片为20/20,面对面视野检查正常。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存在,聚合能力存在。眼底检查正常。患者诉说视力模糊,闭上一只眼睛后消失;但做凝视或红色透镜试验没有引出复视。持续上视1min 无复视或上睑下垂。眼外肌运动在正常范围。扫视不好,有明显的眼球辩距不良。面部轻触觉、温度觉和针刺觉正常;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咀嚼肌和颞肌的肌力正常。面部运动正常,表情自如。双耳对手指捻动声音听力正常。软腭抬举对称,悬雍垂居中。软腭无震颤,咽反射存在。双侧胸锁乳突肌有力。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或舌肌纤维颤动。

运动系统:除双侧三角肌的肌力为4级之外,整个四肢肌力5级。三角肌或肱三头肌反复收缩运动后,没有发现疲劳现象。肌张力在正常范围。

反射:腱反射正常(2/4),肱二头肌、三头肌、肱桡肌、膝腱和跟腱反射均正常,对称引出。Babinski 和Hoffmann征均为阴性。眉间反射阴性。撅嘴反射(+)。

感觉系统:全身的轻触觉、温度觉和针刺觉均存在。双侧脚趾的震动觉减退,本体感觉存在。

共济运动:双侧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明显的辩距不良。轮替运动慢,节律不规则,不准确。

步态:因姿势不稳,不能站立;Romberg征和步态无法检查。

辅助检查:头部MRI检查基本正常,没有缺血或小脑萎缩的证据。最初的脑电图检查正常,但是当观察到患者发展为注意力越发困难并且有肌阵挛样运动的时候,进行了脑电图复查。第二次脑电图发现了异常,表现为背景节律的间期变慢以及在双侧额中央区少见的、间断出现的棘慢波发放。脑脊液(CSF)常规和细胞学检查正常,CSF 14-3-3蛋白水平也正常。一些主要类型的遗传性共济失调方面的遗传筛查均正常。胸部X-线显示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相符合的一些改变,但没有明确的占位。

答案:副肿瘤小脑变性

另一例:

56岁,女性患者,主因“迅速进展眩晕、共济失调”收入院。

入院前10周,患者偶尔头晕和恶心,接下来的几周患者表现为体位性眩晕和严重的呕吐。给与止吐剂后,呕吐消失,但是头晕加重。之后患者出现语言含糊、迅速进展的共济失调、逐渐不能行走。

入院前6周,患者当地医院就诊。MRI提示室周白质长T2信号。给与华法令抗凝治疗,因为凝血功能异常,停用华法令,并输注新鲜血浆,凝血相转为正常。狼疮抗凝物阴性,血常规、电解质、血钙磷、肝肾功能正常。腰穿压力正常,CSF检查见表1。CSF培养阴性,墨汁染色、单疱病毒抗体阴性、AIDS病毒阴性、抗核抗体阴性。

一周后,复查MRI Flair显示左侧桥脑一个新的、小的、线样高信号。颈动脉MRA显示左侧椎动脉变异(病史中没有详细说明),基底动脉稍微不规则,颈动脉小于15%狭窄。给与3天大剂量甲强冲击治疗,后连续强的松治疗,病情没有改善。

入院前3周,患者到了另一家医院就诊。患者坐在轮椅上,头部震颤,情感缺乏,严重的构音障碍。患者神志清楚,定向力正常,双手轮替非常慢,指鼻试验辩距不良,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灵活性下降。肌力和肌张力、腱反射正常。

入院前1周,胸CT右肺胸膜稍微增厚,丝样肺不张,右后肋膈角、左肺斜裂纤维化。乳腺、腹部、盆腔CT正常。

1周后,患者来我院就诊。病情2周来没有明显变化。

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否认饮酒,戒烟20年。否认家族史。平日服用阿伐他汀、阿司匹林、双克。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患者神志清楚,言语不流利,Mini-Mental(心理精神状态)评分27/30,目光呆滞,发“K”困难,咽反射减弱。嗅神经没有检查,其他11对颅神经正常。运动感觉查体正常,反射2+到3+。双上肢辩距不良,轮替动作缓慢,双手精细动作差,双下肢辩距不良,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不能自主站立。跖反射中性。其他查体正常。

入院当天血常规、凝血酶原、PTT、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球蛋白、CA125、CA19-9、癌胚抗原、甲状腺素、TSH正常。第二天,MR提示左乳房占位,直径12mm;胸和腹部CT提示肾上腺腺瘤,其他正常。盆腔B超正常。

入院第四天,头MRI显示中度小脑萎缩;脑白质多发局灶长T2信号。2天以后,PET扫描提示双侧腋下、以及脊椎T10局灶代谢增强。重新复习以前胸CT,没有发现腋下异常病变。住院第七天,B超引导下左乳腺占位活检,没有发现恶性肿瘤细胞。第二天左乳占位切除,病理提示纤维腺瘤,没有发现肿瘤的证据。

Imaging Studies.

A sagittal T1-weighted MRI scan obtained on the patient’s admission to this hospital (Panel A) shows shrinkage of the cerebellar vermis (arrow). A PET scan obtaine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anel B) shows a small focus of uptake in the left axilla and a slightly larger one in the right axilla (arrows).

定位

桥脑,前庭神经----体位性眩晕和严重的呕吐

延髓,舌咽神经----语言含糊、咽反射减弱

小脑----双上肢辩距不良,轮替动作缓慢,双手精细动作差,双下肢辩距不良,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不能自主站立。MRI显示中度小脑萎缩。

脑白质----MRI脑白质多发局灶长T2信号

1,皮层功能损害--情感缺乏,Mini-Mental(心理精神状态)评分27/30,目光呆滞

2,小脑功能损害--双上肢辩距不良,轮替动作缓慢,双手精细动作差,双下肢辩距不良,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

3,锥体外系损害---头部震颤,双手轮替非常慢

副肿瘤综合症:引起亚急性小脑变性,病情亚急性进展,进行性加重,在数周至数月内卧床不起。1/2-1/3病例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于癌肿前,主要症状有:步态及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震等,可有复视眩晕,少数病例出现情感及精神障碍。早期ct及mri正常,晚期有t2高信号,脑干和小脑萎缩,anti-hu 阴性。

讨论意见:

1.脑血管病:迅速进展的构音障碍、眩晕、共济失调,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首先考虑为脑血管病。开始使用华法令治疗,但是效果不好,后来停药。MRA没有见到血管闭塞,CSF也不支持卒中的诊断。

2.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患者发病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这个56岁女性患者没有视力和其他更多的神经系统缺损的证据。MRI T2的异常发现,更加倾向于提示小血管病。髓鞘碱性蛋白,不但可以见于脱髓鞘疾病,也可以见于副肿瘤性质疾病。患者对激素反应差,这些都不支持多发性硬化。

3.结节病(Sarcoidosis):结节病应该也是鉴别诊断之一。但是结节病一般进展相对慢,可以有颅神经、基底部脑膜、丘脑下部、垂体等部位受累,该患者没有发现这些。大约60-70%结节病患者胸部CT会有异常发现。这个患者缺乏这些依据,另外该患者CSF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正常也不支持该诊断。

4.瘤外综合症:该患者影像学没有发现颅内转移瘤。罕见的颅内转移瘤比如血管内淋巴瘤和脑膜癌病可以在影像学上没有异常,但是该患者小脑症状和脑脊液的结果,不支持转移瘤的诊断。无论是否检查到了原发部位肿瘤或者肿瘤抗体,副肿瘤综合症都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症状,发病机制可能和免疫有关。可以表现为小脑变性和边缘性脑炎。大约60%副肿瘤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先于诊断肿

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 概述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能影响远隔自身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副肿瘤综合征可影响到体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关节炎、皮疹、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则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如肌病、神经肌肉接头病、神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脊髓以及大脑的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低,较转移瘤少见(1-2%)。但由此综合征所造成的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要较肿瘤本身更早,并更为严重,因而,在临床上需要对此有高度的重视,这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1888年,Oppenheim描述了1例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病例。此年他又描述了1例淋巴肉瘤合并球麻痹,认为是第一例中枢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Auche (1890年)报道了胃、胰腺、子宫的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Guichara (1956年)提出了副肿瘤综合征这一名词。从此后在国内、外陆续有许多文献报道副肿瘤的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因此,在临床上会有许多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它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弥漫性灰质脑病、小脑变性、癌性脊髓病及边缘系统脑炎等,可以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多发性神经病、复合性单神经炎以及累及神经肌肉接头而产生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副肿瘤综合征可以仅累及单一神经或肌肉中的某一结构(如小脑的蒲肯野氏细胞,肌肉的胆碱能突触)出现单一的临床表现,前者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后者为肌无力综合症。有时临床表现为一单独的神经系统损害,但是其病理改变却比较广泛,不过仍以其中一个结构损害的症状为主要突出的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制 副肿瘤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以前普遍认为可能由于癌肿分泌某些直接损害神经系统的物质,如分泌激素样物质(hormone-like substances)和细胞因子(cytokines)。肿瘤产生的激素样物质可引起高钙血症、无力以及行为异常。肿瘤产生的异位ACTH造成的Cushing’s Syndrome和行为异常。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可造成肌肉萎缩和无力。 目前认为免疫因素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肿瘤抗原引起对肿瘤本身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大量的抗体。这种抗体可以与神经系统内的某些类似抗原性的成分发生交叉性免疫反应,这种交叉性免疫反应既抑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变小或生长缓慢,但也损害了神经系统,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如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的患者中大约有2/3的患者同时合并有小细胞性肺癌,因肿瘤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钙通道,以及与胆碱能突触处的钙通道均能产生免疫反应。故在胆碱能突触处的IgG与钙通道的反应,阻止了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时的钙内流,使乙酰胆碱释放减少,产生肌无力症状群。血浆置换后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IgG被去除,患者症状得以恢复。此血浆直接接种于实验动物也可造成肌无力。 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可发现某些抗体,这些抗体与癌肿或损

副肿瘤综合征共8页文档

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小脑变性 副肿瘤小脑变性:特点是亚急性、进行性、双侧、对称性小脑功能障碍。症状有:运动失调、讷吃、肌张力减退及钟摆样反射,并可有痴呆。常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高,病理见小脑弥漫性萎缩、Purkinje细胞变性,有人认为与Eaton-Lambert综合症合并者可能为自身抗体产生所致。多见于肺癌。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相关抗体检查 患者男性,55岁, 右力手,白种人,以行动笨拙逐渐加重为主诉到休斯顿荣军事务院医疗中心就诊。患者平素健康,就诊6个月前出现身体右侧刺痛感,之后发展为迅速进展的行动笨拙,右侧重于左侧,伴有步态不稳,多次摔倒,视物模糊、重影以及构音障碍。病后1个月,他已达到无法在自己的奶场工作的程度,2个月后,他只能靠轮椅行动。当时患者生活在中西部上游地区,并在当地社区医院入院检查过。头颅MRI无明显异常所见,胸部和腹部CT均为阴性结果,Lyme血清学检查阴性。基于抗麸朊IgA滴度升高的检查报告,患者被诊断为口炎性腹泻,并采取了严格的无谷胶饮食。尽管控制饮食治疗,他的状态每况愈下,他无奈变卖了农场,搬到休斯顿与家人一起生活。到达休斯顿之后,其亲属注意到他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时出现意识模糊,人格改变,伴有偏执狂样想法。 既往史:其他方面健康,既往无外科手术史。 过敏史:无已知的药物过敏史。 用药史:叶酸1 mg/天,阿米替林10 mg/天。 个人史:吸烟超过35年,每天2~3包。不嗜酒,无违禁药物滥用史。患者发病前在中西部地区是一位牛奶场主,能独立工作。否认有任何不寻常的化学物质接触史。 家族史:其母亲死于肺癌,父亲患有糖尿病。 系统回顾:患者否认发热、咯血和夜间盗汗。没有干咳史。病后体重减轻,但否认腹痛、腹泻或便秘。患者诉说晨起有恶心,偶有呕吐,吞咽流食时费劲。 体格检查 一般状态:恶液质,看上去老迈,比陈述的年龄要老得多,无急性痛苦病容。 生命体征:体温97.3 F(36.3摄氏度),脉搏48次/分,呼吸18/min,血压135/85 mmHg。 五官(HEENT):头颅正常大小,无外伤痕。皮肤黏膜无黄染,鼻腔和口咽部清洁,黏膜干燥。 颈部:颈软,淋巴结无肿大,未闻及颈动脉杂音。 胸部:双侧肺部听诊,呼吸音清,胸阔运动良好。

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

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 引言—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与系统性癌症有关 的一组异质性神经系统疾病,并由除转移瘤、代谢和营养缺陷、感染、凝血病或癌症治疗副作用之外的机制引起。这些综合征可能影响从大脑皮层至神经肌肉接合处的神经系统 和肌肉的任何部分,损害一个或多个区域。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 LE)是指局限于边缘系统结构的一个炎性过程,引起认知损害伴随知觉障碍、心境改变和睡眠障碍。但是,病理学和临床及放射学的异常发现常常不局限于此。副肿瘤性和非副肿瘤性脑炎有许多共同的临床特点,也有一些明显不同的特点。疗效可能显著,但也高度可变。本专题将讨论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综合征的概述和其他副肿瘤疾病将单独讨论。(参见“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概述”和“累及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副癌综合征”和“累及脊髓和后根神经节的副肿瘤综合征”和“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和“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临床和病理学概述—副肿瘤性脑脊髓炎以神经系统数个区域受累为特点,包括颞叶-边缘叶区域、脑干、小脑、脊髓、后根神经节和自主神经系统[1,2]。病变的分布和症状不同。病理学检查通常提示血管周围和间质中T淋巴细胞炎性浸润、神经胶质增生、噬神经细胞结节和神经元丢失。除T细胞浸润外,B细胞优先聚集在血管周

围,且可能与浆细胞浸润有关[3,4]。这些发现常常比症状提示的更广泛且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后根神经节或自主神经元的任何区域。大多数副肿瘤性脑脊髓炎患者有抗Hu-抗体[也叫做抗神经元核抗体(antineuronal nuclear antibodies, ANNA-1)](表1)[1,5,6]。这些抗体针对神经元特异性RNA结合核蛋白(图片1),且与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和脑脊髓炎有关[1,5,7]。靶抗原表达高度局限于神经系统和肿瘤[2]。实际上,所有癌症类型都可导致副肿瘤性脑脊髓炎或其变异型(LE、脑干脑炎、脊髓炎)[1,2]。但是,约75%的患者其基础肿瘤是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这在纳入超过500例患者的4项大型病例系列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1,5,6,8]。由于这种肿瘤体积小,所以肿瘤通常在出现神经系统综合征时尚未诊断,且可能难以证实。这与大多数SCLC(超过60%)在诊断时已广泛转移的事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参见“肺小细胞癌的病理生理学及分期”)脊髓炎—副肿瘤性脊髓炎是作为脑脊髓炎的一部分发生,通常伴SCLC 出现。这些患者常常出现感觉神经元病(即,后根神经节受累),且在他们的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有抗-Hu抗体[1,2]。也有关于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描述。(参见“累及脊髓和后根神经节的副肿瘤综合征”)边缘叶脑炎—副肿瘤性和自身免疫性LE以急性或亚急性心境和行为改变、短期记忆问题、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和认知功能障碍为

1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 发表时间:2008-04-18 发表者:郭宗成 (访问人次:329)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 未出现 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能影响远隔自身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副肿瘤综合征可影响到体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关节炎、皮疹、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则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logicparaneoplasfic syndrome),如肌病、神经肌肉接头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病变、脊髓以及大脑的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低,较转移瘤少见(1%—2%)。但由此综合征所造成的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要较肿瘤本身更早,并更为严重。因而,在临床上需要对此综合征有高度的重视,这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1888年,Oppenheim描述了1例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病例。次 年他又描述 了1例淋巴肉瘤合并球麻痹,认为是第1例中枢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Auche(1890)报道了胃、胰腺、子宫的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Guichara(1956)提出了副肿瘤综合征这一名词。从此后在国内、外陆续有许多文献报道副肿瘤的各种不同的 临床类型。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因此,在临床上会有许多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它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弥漫性灰质脑病、小脑变性、癌性脊髓病及边缘系统脑炎等,可以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多发性神经病、复合性单神经炎以及累及神经肌肉接头而产生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副肿瘤综合征可以仅累及单一神经或肌肉中的某一结构(如小脑的浦肯野细胞,肌肉的胆碱能突触)出现单一的临床表现,前者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后者为肌无力综合征。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单独出现,而是与其他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所产生的症状重叠出现。有时临床表现为一单独的神经系统损害,但是其病理改变却比较广泛,不过仍以其中一种结构损害的症状为主 要突出的表现。 副肿瘤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以前普遍认为可能由 于癌肿分泌 某些直接损害神经系统的物质,如分泌激素样物质(hormone—likesubstances)和细胞因子(cytokines)。肿瘤产生的激素样物质可弓/起高钙血症、无力以及行为异 常。肿瘤产生的异 位ACTH造成的Cushing’sSyndrome和行为异常。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 因子可造成肌肉萎缩和无力。 目前认为免疫因素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肿瘤抗原引起对肿瘤本身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大量的抗体。这种抗体可以与神经系统内的某些类似抗

副肿瘤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副肿瘤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所受累的部位。受累的部位有大脑半球、边缘叶、小脑、脑干以及脊髓等,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一、弥漫性灰质脑病(diffused polio-encephalopathy) 常见于支气管肺癌、何杰金氏病等,据统计有大约40%的癌症晚期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其中一部分可能是由癌肿转移至脑部所致,但绝大部分属于此类。 临床表现:患者以痴呆为表现形式。开始时,患者出现近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抑郁、焦虑、易激动,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成痴呆。病程为5~20个月,一般不超过2年。 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及蛋白的含量可轻度增高。细胞学检查没有转移的癌细胞发现。病理检查发现患者病变主要在大脑皮质,特别是在灰质存在有广泛的神经元脱失。此外,在大脑皮质的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二、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 在一些肿瘤如肺癌、卵巢癌等可以出现的远隔效应,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区域出现炎性和神经退行性变。当边缘系统主要受累时,临床上表现为遗忘综合征。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在其他的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中发现有抗神经元自身抗体参与。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所致的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以是静止的,进展的或反复发作的表现形式。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近事记忆力损害严重,学习新事物能力的明显下降为特点。远事记忆力损害一般较轻,记录能力不受影响。虚构在某些病例中可有出现,焦虑和抑郁通常出现在综合征出现的早期,幻觉以及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叶可以出现。在许多的病例中,遗忘综合征呈进行性进展,直至发展为痴呆。 实验室检查发现在脑脊液中少量的单核细胞增多,中等程度的蛋白升高。血清学检查有时可发现一种针对神经元Ma2蛋白抗体。脑电图有时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双颞叶慢波或棘波存在。MRI在中颞叶、海马、扣带回、岛叶、以及杏仁核等结构可见到异常的信号影像。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最常伴有小细胞性肺癌的发生,其综合征的出现一般在肺部癌肿发现之前。组织学检查发现在大脑皮层出现神经元脱失、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小胶质细胞增生以及周围血管淋巴细胞呈套状聚集浸润。在海马、扣带回、梨状皮层、额下叶、岛叶以及杏仁核的灰质是最常见的受损部位。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所致的遗忘综合征常常伴有其它部位的损害的症状,这取决于所影响的边缘系统以外神经系统部位,如小脑、延髓、锥体束以及周围神经等的损害。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所以对原发病的治疗就尤为重要。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Korsakoff综合征应当特别重视,因为癌症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营养缺乏,应用大量的维生素B1治疗可能改善遗忘综合征不断恶化的进程。 三、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一些肿瘤的远隔症状常常出现小脑变性,特别是在患有小细胞性肺癌、卵巢癌、何杰金氏病以及乳腺癌的患者中常见。 副肿瘤性变性弥漫性的影响小脑的蚓部和半球。其发病机制为患者体内出现对其肿瘤细胞以及小脑蒲肯野氏细胞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有报道某些妇科肿瘤合并小脑变性的患者血清和CSF中存在自身抗体,称为抗-Y o抗体。抗-Y o抗体为多克隆IgG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特异性的与小脑

类癌综合征与的副癌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与类癌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激素或激素类物质)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还可引起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及皮肤等系统发生一些病变和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 素类物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甲状旁腺素(PTH、胰岛素、抗利尿激素(AD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促甲状腺激素 (TSH、生长激素(GH、降钙素(calcitonin)等十余种,可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此类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此类肿瘤大多为恶性肿瘤,其中以癌为多,如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等;也可见于肉瘤,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类癌综合征 : 是由于恶性类癌细胞分泌、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有多种复杂症状、体征的一组症状群,多数学者认为是类癌细胞大量释放以 5-羟色胺为主的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具有复杂的全身反应的一组病征。 拿肺癌来举例: 肺癌副癌综合征,有很多如1、分泌抗利尿激素2、分泌促性激素 3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 4 、类癌综合征 5、神经肌肉综合征 6 、

高钙综合征 7 、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8 、硬皮症等。 1-4 属于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其中 4 、类癌综合征。 5-8 就可能是非异位内分泌引起的副癌综合征。 综上所述,副肿瘤综合征>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副癌综合征 . 副癌、伴癌、类癌综合征 [zz]2009-05-06 10 : 59 伴癌综合征:指原发肿瘤 (zhongliu) 患者因为癌肿自己代谢非常或癌肿发生的一些物资进入血流并感化于远处组织,对机体产生各类影响而惹起的一组征候群。这些症状可早于脏器病变,而有些症状常伴随着肿瘤 (zhongliu) 的复发而呈现。类癌综合征:类癌是一种罕有的、发展迟缓的、能发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即APU0田胞瘤,除能排泄有激烈心理活性的血清素(即5-羟色胺)、胰舒血管素 (Kallikrein) 和组织胺外,有的还可排泄其余胺和肽类物资,如缓激肽、儿茶酚胺、胃泌素、胃动素、胰岛素、胰升血糖素、生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性腺激素、ACTH皮质类固醇、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及前列腺素等。类癌是胃肠道最罕见的内分泌肿瘤,因为血液中 5-羟色胺等物资增加,临床上呈现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及哮喘和心脏瓣膜病等现象,谓之类癌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特指除肿瘤自己榨取及浸湿和转移所惹起的症状以外的其余全身性表示 , 由肿瘤直接发生,有时又称为伴癌综合征 .临床表示多样 ,有结缔组织和皮肤病变,神经肌肉综合征 , 血管、胃肠道和血液体系等的非常。三者的差别和接洽:类癌综合征实在就是一种比力少见的副癌综合征 , 能够在多个体系都呈现临床症状 ,其诊断罕用测 24 小时尿液 5- 羟基吲哚醋酸(HIAA),此值能够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