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求房间面积的过程,带领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模型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在直接测量的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最终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 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旧的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景引入。

1、播放录像,谈话交流: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多美丽的住宅小区呀!有宽阔的草坪,有高高的楼房,我就在这买了一套新房子,看就是这一套!这是房子的平面图,仔细观察,这些房间的地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我想给卧室铺上地板,得知道什么啊?

生:地面的面积。

师:对啊,得知道地面的面积我才能购买材料啊。

2、展示方法:

师:怎么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地面的面积呢?

生1:我用面积单位去量。

师:怎么量?能具体说说吗?

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全铺满,数数有多少个1平方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

师:这个方法行吗?看来只要知道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就知道地面的面积了。那有没有比这种方法更简单更巧妙的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3、模型转化

师:要研究这个简单方法,我的家在济南,到现场去很不方便,这样吧,我们借助一个小长方形纸片,通过研究它的面积,看能不能找到求长方形面积的好方法,方法找到了,长方形地面面积就能解决了。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在导入新课时捕捉生活中的场景,通过录像呈现住宅小区的美景和新房子的平面图,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新知欲望:怎么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地面的面积呢?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想出多种办法,面对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在师生讨论中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借助长方形纸片,寻找一个简便的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初步渗透模型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师:仔细观察这张绿色卡片,要测量它的面积得选择哪个面积单位?

生:平方厘米。

师:能测量出它的面积吗?快速从学具袋里找出这张纸片,同位合作来测量吧。

(生操作活动)

评析:教师通过提供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12平方厘米。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师:你怎么知道是12平方厘米的?

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铺满,一共是12个,这张卡片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数出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就知道他的面积了。

评析: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师:你是这样摆的,面积是多少?

生:12平方厘米。

师:哦,也是12平方厘米。(面向同学)大家有问题要问吗?

生:就这几个,怎么是12平方厘米呢?

师:(故作疑惑)就是呀,怎么回事?谁看懂了?

生:(上台指图)这有4个,这有3行,三四十二呀。

师:谁能更清楚简单的说说什么意思?

师:大家听懂了吗?(手势配合)这一个就代表这里可以摆一行,这一个就说明还能摆一行,摆这几个,我们就能想到如果全部摆满以后的样子,一共是几个几?

师:怎么算呢?(写算式):4表示什么?

生:一行有4个

师:3呢?

生:3行

师: 12?

生:12平方厘米。

师:有12个面积单位,所以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你觉着他这种摆法怎么样?

生:简便多了。

师:哪简便了?

生:不用全摆满了,也知道面积。

师:是呀,比全铺满方便多了!只沿长摆一行、沿宽摆一列,我们就能知道全摆满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也就知道面积是多少了。

评析: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测量进行初步的改进。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测量长方形卡片(6×4)

师:这个办法好不好?想不想再试试?看谁能很快的测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生操作)

师:(展示学生作品)我看大家都是这样摆的。面积是多少?

生:24平方厘米。

师:怎么想的?

生:一行摆6个,有4行。

师:沿长一行摆6个,沿宽能摆4个,就说明一共能摆几个几?说给同位听。

师:我把大家想的制作成课件,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先沿长摆6个,沿宽摆4个,然后把第二、三、四行都摆满,再隐去)

师:怎么列式?

生:6×4=20(平方厘米)

师:6表示什么?

生:一行有6个。

师:对,一行的个数。4呢?

生:有4行

师:表示行数。24?

生:24个面积单位。

师:面积单位的个数有24个,所以它的面积就是24平方厘米。

每行的个数乘行数就能算出一共所含面积单位的总个数。

(2)测量长方形卡片(7×5)

师:这还有一张卡片呢?你可要仔细看,认真数,看谁能很快的求出它的面积。(课件演示:沿长一个一个的摆了7个,沿宽一个一个摆了5个)生:35平方厘米。

师:算式怎样表示?(板书:7×5=35)

师:谁来说说7 、5、35分别表示什么?

生:7表示一行的个数,5表示有5行,35表示有35个面积单位。

师:说得真好,每行的个数乘行数就能算出所含面积单位的总个数。所以它的面积就是35平方厘米。

(3)看图,估测,算面积。(5×4=20平方分米 4×3=12平方米)

A、考考你的眼力,假如这个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估测一下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生估:12平方分米。

20平方分米。

………

师:有的同学用手比划着。你怎么估得?

生:我觉着一行能放4个1平方分米………

师:到底谁估测的比较准呢?我们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该怎么办?

生:用面积单位摆摆看。

师:全摆满吗?就有咱们刚才找到的好方法,沿长…,沿宽…摆摆看。(课件)面积多少?

师:谁估计得比较准?

算式怎么列?

B、再来一个。假如这个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请估测这个大长方形的

面积大约有多大?抢答。

算式一起说。(4×3=12平方米)

评析:通过几组层层递进的练习,老师不仅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理解,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表象。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内化的重要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直接测量的经验,体会方法优化的简约性。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

师:只沿长摆一行,沿宽摆一列,就能算出铺满后面积单位的个数了,这个办法太好了!那我们只要测量长方形的面积,都拿着许多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大大小小的面积单位到处铺着测量去,你觉着怎么样?

生:太麻烦了!

师:不大方便是吧?要是我们不铺,就能准确的知道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行,算出它的面积,那就太好了!有没有这种简便的方法呢?小组讨论讨论。

生讨论

生1:用尺子量长和宽。

(结合卡片)用尺子量出长4厘米,能放4个正方形,宽3厘米,能放3个面积单位。4×3==12平方厘米。

师:这个小组能用一张卡片来举例说明方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考问题的策略。

量出4厘米怎么就能知道一行能放几个面积单位呢?讲清为什么更好了?哪个小组再来讲讲?

生2小组:因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所以长几厘米就能摆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师:宽4厘米呢?

生:有4行。

师:能算出有多少个面积单位了吧?

评析: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通过“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初步领悟到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也能间接知道所含面积单位的总个数,让学生发现长方形长和宽所含厘米数与面积单位个数的关系,实现由直接测量到间接测量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状态,突破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进而理解长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

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1)计算(9厘米×6厘米)长方形卡片面积

师:咱们用这张卡片来验证一下,这方法行吗?量量长和宽,是不是就能知道面积单位的总个数?

学生动手操作。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啊?

生1:54平方厘米。

师:怎么想的?

生:长9厘米,一行能摆9个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宽6厘米,能摆6行。所以是54平方厘米。

师:你们和她想的一样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会列式吗?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1:太方便了,不用摆面积单位那么麻烦了。

……

(2)计算(8厘米×3厘米)卡片面积

师:现在,我说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你能想象出它铺满面积单位以后的样子吗?闭上眼睛,长8厘米,宽3厘米,想象到它铺满面积单位以后的样子了吗?是几平方米?谁能很快的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

师: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

(三)归纳公式。

师:我们找到了求长方形的面积好方法,只要知道什么就行了?

生:长和宽。

师:求长方形的面积,量量长、宽,一乘就行了。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师板书)

(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面积单位的总个数。

评析:通过测量计算2张卡片的面积,看--听--想,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生思维发展,进一步体验量出长、宽就能很快地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由特例到一般,发现规律、归纳公式。

四、全课回顾:

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在解决卧室地面面积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借助一个小长方形纸片进行研究,想找到一个求长方形面积的好方法,一开始用面积单位全部铺满,后来发现只沿长摆一行、沿宽摆一列就行了,然后通过不断的摆、量,方法逐渐简化,终于找到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只要量出长和宽,就能算出面积单位个数,也就知道面积了。

评析:通过谈话交流,带领学生梳理研究过程,使学生部分地经历一个数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实际问题→转化为模型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对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五、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模型,现在终于找到这个好方法了!(画框)现在我那个卧室的地面面积问题能解决了吗?怎么解决?

师:其他房间的地面面积问题能帮我解决吗?任选一个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求客厅的面积情况:

生:(2+3)×7=35(平方米)

师:2+3是什么意思啊(如果学生直接出5,应该问他5是哪来的)

师:要想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这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宽,你都能想办法找出来,真不简单。

师: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下课!

评析: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面积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面积教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习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用具: 教材附页2中的长方形、正方形,附页3中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及本页长方形、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乌龟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兔子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4.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现在我们来复习上节的知识。请看大屏幕,你会做吗?(课件出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 (4)、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上节课的知识,大家掌握的不错,希望这节课学得更出色,要加油哟。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看长方形1需要几个小正方形?大家摆好了吗?你找到答案了吗?) 生:一共摆了6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师:你的动手能力真强。大家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①.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作1厘米2(或cm2)。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②.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1分米2(或dm2)。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③. 边长为 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作1米2(或m2)。如黑板面、教室地面、花坛、操场等。 3、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1m2=100 dm2=10000 cm2、1dm2=100 cm2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4、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6单位的互化:大化小乘法好,小化大除一下。 3m2 =( dm2 7dm2=()cm2 5m2=( ) cm2 900dm2=()m2 8000 cm2=()dm2 30000 cm2=( ) m2 2m230 dm2=( ) dm2 4dm260 cm2=( ) cm2 7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8 正方形,边长扩大n倍,周长扩大n倍,面积扩大n×n倍。 长方形,长不变,宽扩大n倍,面积扩大n倍。 长方形,长扩大n倍,宽扩大m倍,面积扩大n×m倍。 正方形,边长增加n,周长增加n×4,面积增加n×n。 长方形,宽不变,长增加n,周长增加n×2,面积增加n×宽。 长方形,长不变,宽增加m,周长增加m×2,面积增加m×长。 长方形,长增加n,宽增加m,周长增加n×2+m×2, 面积增加n×宽+m×长-n×m。 8解决问题 ①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一个长方形花圃的占地面积是28 m2,宽是4m。这个长方形花圃的长时多少? ②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知道长方形周长和长 (宽),先求出宽(长),再求面积。 周长是320米的正方形土地,他的面积是多少?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和观察弄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 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 面积。 2 .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小黑板、直尺、卷直、计算器。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 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2.老师准备∶长方形纸板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小黑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老师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怎样去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长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长方形的面积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77、78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具解决问题,促学生通过问题的研究、发现和形成的方法。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中进行一些计算,发现间接测量方法,能够求出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学生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2. 在求长方形面积的同时也要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学生在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掌握。 三、本章节重点 1、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2、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四、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卡片、直尺、书本、长方形的方糖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了长方形,(提问时显示长方形卡片)哪你有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呢?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表面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2、师:我手里有直尺、长方块糖,我们量出它的连长吗?它表面的大小是多少吗? 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孩都有好吃的习惯,借此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心和积极参与的上进心),

师: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考考你的眼力,估计下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你们想到了方法了吗? (3)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你们有谁知道? (二)老师示范,学生观察, (1)准确地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巩固前面学的)并写在黑板上, (2)看谁估计得比较接近?(学生演示) (3)在交流中进行探索。 师:刚才方形卡片的长和宽和方块糖的长和宽的长度,你们自己也量一直书本的长和宽的长度。量的同时想一想你们是以什么作为长的单位的? 生:以厘米为单位。它们的长度和宽度都有很大我区别。 师:我们要计算这几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它们的长和宽有关呢? 如果我们刚才量得的长8厘米和宽6厘米相乘能得出24这个数来,看谁知 道24的单位怎么表示? 板书:8*6=24 这里的8厘米是长、 6厘米是宽,24是所得积,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而它的单位要用平方来表示。称之为24平方厘米生:我们知道了,24是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而面积单位不知道? (4 )、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谁和这个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加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_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导语: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面积》 执教教师: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长江小学王兰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长方形面积分工的 探索过程; 2、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 念。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操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复习旧知:提问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 些? 2、出示课件:请观察左侧的图形,并完成填空:左侧图形 平方厘米,它的长是()厘米,宽 是()厘米. 3、巧设悬念:以前我们要想知道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用什 么方法?(数方格法),大家想一想我们学校的篮球场,常见游泳 馆的面积也能数方格法知道吗?它们大多是什么形状?

4、谈话导入:看来实际生活中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用数方 格法算出面积太费时费力,有时还不能用这种方法,那么我们就需要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来求它们的面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自主探索: (1)提出猜想:根据你对长方形的理解,你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大胆猜想)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A、提出操作要求:全班分成两组,第一组同学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另一组同学用2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完之后,请观察并记录下你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各是多少,完成下表,看哪位同学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最多。 B、各小组进行操作活动,并及时记录下你的相关数据,填写表格。 2、各组进行汇报与交流,教师进行表格汇总。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蔡县化庄乡三里桥小学屈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用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 用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应用题 【知识要点】 1.周长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2.面积是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学过的两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见下表: 【习题讲解】 1、一个正方形的草坪,边长30米,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鱼塘,长28米,宽15米。 (1)这个鱼塘的面积有多大(2)沿着鱼塘四周跑3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32米,宽15米。 (1)如果每平方米种4棵白菜,这块菜地一共种多少棵白菜 (2)沿着菜地四周围上一圈栅栏,栅栏全长多少米 4、一个长方形的广告牌,宽15米,长是宽的3倍,这块广告牌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5、小明想给一张长44厘米,宽27厘米的长方形桌子配上一块玻璃,至少要多大的玻璃 6、一个长方形的草坪,宽15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草坪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沿着草坪的四周走一圈,有多少米 7、李叔叔沿着一面墙围了一块长35米,宽17米的空地养鸡。 (1)这块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给这块空地周围围上网,需要多少米长的网

8、小红想给一张长46厘米,宽28厘米的长方形图画配上一个金属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金属材料如果再配上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的玻璃 9、李叔叔的果园,长18米,宽12米,用其中的种荔枝树,其余的种龙眼树,种荔枝树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龙眼树呢 10、篮球场的长是28厘米、宽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11、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12、一面镜子长12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种镜子的价格是每平方分米2元,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 13、要从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4、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36厘米,宽都是18厘米。 (1)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 (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 16、同学们出的墙报,长18分米,宽12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17、小明家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1)第一种设计方案(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用了300块地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第二种设计方案(长方形,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需要多少块地砖 18、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16米。如果每平方米收青菜20千克,这块地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19、一块长方形土地,长25米,宽16米。在这块地上载100棵树苗,平均每棵树苗占地 面积有多大 20、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48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 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1、会议室长15米,宽8米,每平方米坐2人,这个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几人 22、给一个长5米,宽3米的房间铺地砖,如果每平方米需地砖25块,铺满这个房间需要 多少块地砖 23、一间教室的地面长8米,宽6米,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2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8cm,长是20c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5、一块宽是8米的空地,面积是96平方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长方形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 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3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

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 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横泉寄宿制小学张丽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 计算。 2、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学习卡,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直尺,实物投影。 教学流程: 一、通过回忆旧知,引发思考,如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通过我们课前的谈话交流,我发现咱们班的学生特别特别的聪明,有没有信心完成接下来老师交给你们的任务呢? 生:努力吧!加油! 教师指导要点: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那么常用的吗年级单位有哪些呢?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呢? 生:测量面积。 3、课件出示长方形①,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合适呢? 生:用平方厘米比较合适。 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学习卡,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 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要求:(1)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2) 小组学习交流,组内互说,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余成员注意倾听,判断、质疑和补充。 (3)组长带领组员整理组内的说法。 (4)、汇报展示。 预设:

生1、一共摆了6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生2、每排摆三个,正好摆2排,所以面积是3×2=6平方厘米。 生3总结:没有必要铺满,摆出一排一列,就可以知道面积是多少了。 4、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或者是更大的呢,我们该怎么办? 生1、永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生2、都用面积单位测量,要是面积小的还行,操场那么大量起来可麻烦了。 5、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经历实际操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与交流,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指导要点: 1、我们想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就应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于什么有关系?请同学们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回答:长和宽,周长等。 2、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为大家准备的学习卡踏上探究之旅吧!完成任务二。 任务二、 下面两个长方形②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呢?摆一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优质课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城县赵河镇第一中心小学杨文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方城县赵河镇第一中心小学杨文有 设计理念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2、例3。 二、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三、学习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四、学习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感知、沟通知识(估一估、想一想、摆一摆、)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 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 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 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 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 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2)能想象出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 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2—53页 二、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2—53页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状况: A类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有较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较强,通过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掌握多种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组活动中起领导和组织的作用。 B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但需要通过一定的提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 C类学生: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很难集中,主动探究学习意识十分薄弱,课堂参与意识不高,学习的行为习惯差,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个别辅导下习得一点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天真活泼,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情景和游戏中学习,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判断等活动经验,还具有了简单的推理和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的制约,学生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3、个别化教学对象: 本节课个别化教学对象是:顾文龙、顾薪宇、施欣芸等几位学生平时怕发言学习不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施黄霞、李多曼、黄峥等几位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 四、学习目标: 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4、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理念。 五、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六、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

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生:测量面积出示长方形纸板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长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有条件地使用多媒体演示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个数)面积”的三张硬纸卡片,复习3和例题的长方形模型. 1号学具(长4厘米,宽3厘米),2号学具(长5厘米,宽3厘米),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分米. (三)请同学们拿出1号长方形学具,谁能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下(教师把放大的长方形模型贴到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每排的个数”,“排数”,“面积”的卡片. 引导学生明确每排摆4个,摆了3排,面积是12平方厘米.教师板书“4、3、12”.并引导学生“面积数”即“个数”,在“面积”前出示“个数”.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若比较大的长方形,如:长方形游泳池或一块长方形林地,要想知道它们的占地面积,能用这种方法吗?那么,有没有简便的用数学知识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2号学具,请用直尺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引导学生操作

北师大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什么是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 2.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