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三维设计48学时-课程标准

SolidWorks三维设计48学时-课程标准
SolidWorks三维设计48学时-课程标准

SolidWorks三维设计48学时-课程标准

《SolidWorks三维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SolidWorks三维设计》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南京东锐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参与,属于校企合作课程,是学生掌握三维数字化设计的重要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课程学习以Solidworks 软件应用为主,使学生会创建简单及复杂的草图,会使用阵列、拉伸、切除等基本指令,掌握SolidWorks 软件中旋转、扫描等较复杂指令,能够完成中等难度装配体设计,了解工程图设计流程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较好的创新创造能力。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SolidWorks软件基本界面;

(2)掌握如何创建简单及复杂草图;

(3)掌握阵列、拉伸、切除等基本特征指令;

(4)掌握旋转、扫描、放样等特征指令;

(5)掌握工业机器人机械部件的设计和绘制;

(6)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建模工作;

(7)掌握中等复杂部件的装配设计工作;

(8)掌握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工程视图的操作;

(9)了解CSWA考试内容。

2、素质目标

(1)能够把SolidWorks软件理论知识与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等应用性较强的实例有机结

合起来;

(2)使学生在三维设计软件方面自修能力得到提升;

(3)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培养高职应用性人才的职业素养;

(4)注重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要求,课程内容主要培养学生三维数字化设计能力,围绕计算机辅助设计特点和能力要求,以SolidWorks 软件为平台,从典型机械产品(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的三维数字化造型设计、虚拟装配、零件工程图设计等技能入手,依据数字化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项目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设计实践动手能力。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建议

项目一:典型机械零件建模

项目二:装配体建模与装配

项目三:工程图创建

项目四:工业机器人本体装配与设计

实践内容:

上机操作SolidWorks软件各类指令,练习各模块中的训练素材。

七、课程教学保障

1、教师要求

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熟练掌握机械设计与

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具备熟练的英语运用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施教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2、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多媒体机房。

3、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SolidWorks设计与仿真一体化教程

吴芬主编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

(2)教学参考资料

SolidWorks零件与装配体教程(2014版)陈超祥、胡其登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11月。

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2 学分:2 制定日期:2011-03-26 第一次修订日期: 第二次修订日期: ... 1、课程概述 1. 1课程性质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数字技术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本课程的容包括:汽车电子和车用总线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和控制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车上网络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异步串行通信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控制器局域网(CAN)规、常用CAN控制器、CAN 应用系统设计,适用于车上线控系统基于时间触发的网络(TTCAN、TTP/C、byteflight、FlexRey),车上局部连接网络LIN及其应用,以及车上媒体系连接网络MOST等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总线的基本原理,了解汽车总线的应用及开发技术等。本课程的知识为学生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汽车电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原理与构造》为前导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1.3修读条件 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 2、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对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分析、修复和排除;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雷达操作与应用课程标准

《雷达操作与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3013101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适用专业:航海技术 总学时:20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雷达操作与应用》课程是航海类专业的专项训练课程,是根据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关于“雷达操作与应用”而设立的。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雷达操作方面的基本知识、雷达在船舶航行与避碰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雷达,判断局面从而实现避碰,使学生达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所规定的要求,能够满足船舶保安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或学员达到能通过海事局组织的培训合格证考试,取得适任评估证书。 (一)知识目标 掌握雷达操作与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雷达; 2、能够雷达基本操作和设置、雷达定位、雷达导航、雷达人工标绘、雷达自 动标绘、AIS报告目标及试操项目的学习,有助于船舶航行的安全。(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判断和应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

试评估的有关要求,进行雷达基本操作和设置、雷达定位、雷达导航、雷达人工标绘、雷达自动标绘、AIS报告目标及试操项目的学习,通过评估,使学生或学员掌握雷达操作与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正确进行操作和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进程安排 学习项目学习任务课时 1 雷达基本操作和设置任务一保持清晰观测目标的雷达操作方法 1 任务二准确测量目标位置的操作方法 2 雷达定位任务一雷达目标识别与定位目标的选择 3 任务二雷达定位方法的选择 任务三雷达定位目标测量方法与保证雷达定 位的操作 3 雷达导航任务一雷达平行线导航操作 1 任务二雷达距离避险线导航操作 任务三雷达方位避险线导航操作 4 雷达人工标绘任务一转向避让措施 6 任务二变速避让措施 5 雷达自动标绘任务一目标捕获 6 任务二目标跟踪 6 AIS报告目标任务一AIS目标信息 1 任务二雷达跟踪目标与AIS报告目标关联 试操船任务一启动试操船的准备 2 任务二试操船操作 任务三获得有效的避碰方案 任务四利用试操船确定恢复原航向和/或航 速的时机 总计20

合工大-solidworks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日期:

摘要 机械CAD/CAM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实训等环节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获得机械CAD/CAM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灵活使用此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Abstract Mechanical CAD/CAM is a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rong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course, involving broad scop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the integrated use of basic theory, through training,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urriculum, mechanical CAD/CAM technology,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knowledge. Curriculum design is aimed a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 of solidworks software, and can be flexible to use this software for the design of mechanical parts,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ability.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附件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90301C1110课程性质:核心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96 课程类型:(理论)课(A类)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数据信号传输方式、原理及特点;培养学生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相关工作工作要求。它要以《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为先修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为满足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 2.课程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掌握数据通信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数据传输三种传输方式的基本知识,熟悉分组交换方式和通信协议,对数据通信网有初步的认识;并养成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1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通信系统构成; ●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 和部分响应原理;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和调制解调原理;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 ●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 ●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各种交换方式的原理及特点; ●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物理层协议;掌握传输控制规程及 X.25 建 议的主要内容;了解分组交换其他相关协议; ●掌握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和数字数据网的构成和基 本原理。 2.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传输信道的分类及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能够理想低通网络的波形形成、奈氏第一准则;掌握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 波形形成;掌握第一、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能够掌握 ASK 信号、抑制载频的双边带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信 号和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及 DPSK 的区别;掌握 2FSK 信号及功率谱密度分析; ●能够掌握( 7,4 )汉明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具体纠错能力;理解线性分组码的构成思 路,理解监督矩阵的作用,掌握生成矩阵的作用,了解校正子和检错的关系;了解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了解循环码的循环特性和多项式表示法;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的 构成及作用;了解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能够理解常用通信协议;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电子、测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电子、测控专业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自动化专业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电气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工业现场检测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就业打下基础。 ] 课程衔接在课程体系中,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实训》等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系统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后续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实训》、《毕业实践》等。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课程的作用和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如下几点: 1.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同时又兼有专业课的特点,课程设计时既要考虑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强调理论性,又要考虑知识的现场应用,强调实用性。所以在学习各类传感器时,一般重点是基本原理、调试和应用维护,对内部结构和电路设计只作一般要求。 2.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前导课程的掌握情况,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掌握检测仪表的使用,检测系统的维护,对检测系统的设计不作要求。 考虑学生没有学习大学物理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

3.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为载体,以真实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三个方面达到预期目标: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检测仪表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培养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 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 (2)熟悉现场物理量的概念、特点。 《 (3)掌握检测仪表及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1)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表的使用。 (2)团队协作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等社会能力达到一定标准。 (3)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使用各种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及知识更新的能力。 <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素质培养目标:具有能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树立职业道德,初步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方法 单元1 检测技术基本知识学时:4 教学内容与要求: : 熟悉测量方法、检测系统组成和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检测系统的作用、地位,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掌握测量及误差等理论知识;能针对测试数据作误差分析处理。

Solidworks机械设计说明书

井冈山大学 Soildworks机械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1机制本二班 学号:110612029 姓名:罗斌 指导老师:康志成

目录 一、设计内容 (2) 二、齿轮传动总体设计 (4) 三、各齿轮的设计 (4) 1、结构尺寸设计 (4) 2、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设计 (4) 3、3D软件设计零件 (6) 四、轴的设计 (7) 五、机架的设计 (8) 六、零件的装配 (9) 七、设计小结 (10) 八、参考资料 (10)

一、设计内容 1. 已知条件: 电机功率4kw ,小带轮转速n 1=960r/min, 传动比i=3.5,传动比允许误差≤±5%;轻度冲击;两班工作制。 2. 设计内容和要求。 1) 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2) 轴径设计。 取45号钢时,按下式估算: dmin=11003.1/3?≥n p ,并圆整; 3) V 带轮的结构设计。 选择带轮的材料、结构形式、计算基本结构尺寸; 4) 用3D 软件设计零件及装配图,并标注主要的特征尺寸; 5) 生成大带轮零件图(工程图),并标注尺寸、粗糙度等。 二、 V 带传动总体设计 1)确定计算功率。 由表13-8得工作情况系数K α=1.2,故 Pc=K α=1.2×4=4.8kw 2)选择V 带的带型。 根据带轮的功率Pc=4.8、小带轮的转速n 1=960r/min ,由图13-15查得此坐标位于A 型与B 型交界处,本次试验选用B 型。 3)求大、小带轮轮基准直径d ?、d ? 由表13-9,d ?应不小于125,现取d ?=140mm ,由式(13-9)得 d ?=(n ?/n ?) ×d ? (1-ε)=3.5×140×(1-0.02)=480.2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 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JS4015B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汽车制造授课单位:汽车工程 学分: 4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陈安柱2014.8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汽车电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汽车检测仪器和设备,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汽车发动机部分、汽车底盘部分和汽车整车的检测方法,并能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诊断参数和正确使用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具备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前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故障与维修等。 1. 2课程基本理念 本着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创新学习、经验交流、效果测评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岗定教”的创新模式,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互动性,真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发展潜力、围绕校内模拟训练与校外顶岗操作、围绕长期实践与短期实训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校内外实习实训有助于学生真正去领悟维修业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汽车维修及销售人员素质要求和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岗位技能和专业素养,为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几何体设计说明书

几何体设计的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主体模型的设计 第二章球铰链的设计 第三章杆的设计 第四章零件图的装配 第一章主体模型的设计

1打开SOLIDWORKS,新建里面选择零件图。点击前视基准面,选择前视基准 面。 ?显示发生更改,前视基准面对着您。 ?草图工具栏命令出现在 CommandManager 中。 ?此时在前视基准面上打开一张草图。 ?单击矩形(草图工具栏)。 2 若想开始矩形绘制,在草图原点的下方和左侧单击。 3 移动指针。注意指针现在显示矩形的当前尺寸。 4 若想完成矩形绘制,在草图原点的上面和左侧单击。您不必绘制精确尺寸。 5 释放矩形工具。 6.点击刚画成的草图,使边长为100. 7.点击退出草图。

8.选择拉伸,从(F)里选择草图基准面,方向一选择两侧对称,距离选择 100。点击确认,就会完成矩形的绘制。 9.以矩形的三个顶点建基准面1,点击正视于,然后选择草图绘制,绘制三 条对角线组成的三角形。退出草图,点击特征菜单里的拉伸切除按钮。从10 从(F)里选择草图基准面,方向一为给定深度,距离选择 100. 10.同理可以切除另一个面,在插入里选择基准轴,以刚切除的图形中的顶 点和底面见基准轴1.

11.点击特征里的圆周正列按钮。旋转参数选择基准轴1,角度为360﹒实 例数为3,要正列的特征选择阵列2.完成如右图。 12.选择建基准面,参考实体选择底面1和底边1,角度选择139.6235.建 基准面3.然后再建一个垂直于基准轴并且过顶点的基准面4.

13.在基准面3上绘制一个底边为棱锥底边,高为30的等边三角形。退出 草图。选择特征里面的放样按钮,轮廓选择草图5和棱锥顶点1。点击确认,完成放样2. 14.选择圆周正列按钮,旋转参数为基准轴1,角度为360,实例数为3,正 列的特征选择放样2.完成如下图所示图形。 15.以顶点1底边终点2,底边所对的顶点3建基准面14,在基准面14上 过顶点3做一条与棱边夹角为72.64.的辅助线1。 16.建基准面15,选择垂直于曲线,选择里选择线1和顶点3.,然后在基 准面15上绘制一个圆心为顶点3,半径为6的圆,和一条直径。点击草图绘制里面的圆命令。绘制出圆,然后点击直线命令绘制出直径。选择剪切命令,选择剪切到最近端,剪切掉半个圆,退出草图。

《线务工程Ⅰ》课程标准

《线务工程Ⅰ》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2103901 课时:48 理论:38 实践:10 学分:3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线务工程Ⅰ》课程为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线、通信管道和电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掌握各种设施的结构、性能及技术指标、标准,掌握各种设施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施工及维护的技能及技术指标、标准。为学生能够更好的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及参加通信行业线务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奠定基础。其前导课程包括《电路》、《通信概论》、《工程制图》等,其后续课程包括《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及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利用情境教学,通过项目制实现教学目标。 开发的路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通信工程设计、通信工程施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等职业岗位,针对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具体分析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确定课程和课程目标。 内容确定的依据:《线务工程Ⅰ》课程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为通信工程公司、通信工程设计公司、通信工程管理及监理公司等单位培养基层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能解决现场常见问题,课程内容针对工作岗位进行设置。为支撑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课程融合了通信行业线务员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排序原则:根据通信线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思路:线务工程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通信工程施工为主线,与企业合作,按照通信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工作流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配合实境教学,通过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整个工作过程,完成教学做一体 —1 —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标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 1.前言 1.1课程性质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涵盖了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知识、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及特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三大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及典型应用,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物联网系统自动识别模块的安装、集成、维护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原则,根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成果,以物联网系统安装与维护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物联网自动识别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用相关知识,并适当融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要求。 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以自动识别技术的类别为层次,安排了初识自动识别技术、条码的制作与使用、射频识别系统的安装与操作、生物识别系统安装与信息采集、语音识别系统安装与应用、图像、文字识别系统安装与使用和卡识别技术应用等七个学习任务。 本课程建议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条码的制作与使用、射频识别系统的安装与操作、生物识别系统安装与信息采集、语音识别系统安装与应用、图像、文字识别系统安装与使用和卡识别技术应用等,掌握信息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等基本方法,并结合经典项目与实训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自动识别项目的管理、维护、调试的

几何体设计说明书

几何体设计说明书 1

文档仅供参考 几何体设计的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主体模型的设计 第二章球铰链的设计 第三章杆的设计 第四章零件图的装配 第一章主体模型的设计 2

1打开SOLIDWORKS,新建里面选择零件图。点击前视基准面,选择前视基准 面。 ?显示发生更改,前视基准面对着您。 ?草图工具栏命令出现在 CommandManager 中。 ?此时在前视基准面上打开一张草图。 ?单击矩形 (草图工具栏)。 2 若想开始矩形绘制,在草图原点的下方和左侧单击。 3 移动指针。注意指针现在显示矩形的当前尺寸。 4 若想完成矩形绘制,在草图原点的上面和左侧单击。您不必绘制精确尺寸。 5 释放矩形工具。 6.点击刚画成的草图,使边长为100. 7.点击退出草图。 3

8.选择拉伸,从(F)里选择草图基准面,方向一选择两侧对称,距离选择100。点击 确认,就会完成矩形的绘制。 9.以矩形的三个顶点建基准面1,点击正视于,然后选择草图绘制,绘制三条对角 线组成的三角形。退出草图,点击特征菜单里的拉伸切除按钮。从 10 从(F)里选择草图基准面,方向一为给定深度,距离选择 100. 10.同理能够切除另一个面,在插入里选择基准轴,以刚切除的图形中的顶点和 底面见基准轴1. 4

11.点击特征里的圆周正列按钮。旋转参数选择基准轴1,角度为360﹒实例数 完成如右图。 为3,要正列的特征选择阵列2. 然后再建一个垂直于基准轴而且过顶点的基准面4. 5

13.在基准面3上绘制一个底边为棱锥底边,高为30的等边三角形。退出草 图。选择特征里面的放样按钮,轮廓选择草图5和棱锥顶点1。点击确认,完成放样2. 14.选择圆周正列按钮,旋转参数为基准轴1,角度为360,实例数为3,正列的特征 完成如下图所示图形。 选择放样2. 3做一条与棱边夹角为72.64.的辅助线1。 16.建基准面15,选择垂直于曲线,选择里选择线1和顶点3.,然后在基准面15 上绘制一个圆心为顶点3,半径为6的圆,和一条直径。点击草图绘制里面的圆命令。绘制出圆,然后点击直线命令绘制出直径。选择剪切命令,选择剪切到最近端,剪切掉半个圆,退出草图。 6

《光纤通信》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教学大纲 一、课程描述 光纤通信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新技术。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纤通信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光纤通信》是结合光纤通信的发展,系统地介绍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全面反映全光通信技术概貌的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光纤通信设备、光缆线路工程、综合布线工程、宽带接入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等通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光纤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包括光纤通信传输理论,光纤与光缆,光源与光发送机,光检测器与光接收机,无源光器件与集成光路,光纤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和光纤通信系统等内容。先修课程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的基本理论和特性。 2、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性能指标及光纤通信新技术。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 理解——是指运用已了解的基本原理说明、解释一些现象。 掌握——是指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一些较复杂的功能线路进行解释,说明其工作过程,估计有关参数。 学会——是指在利用仪表和工具完成对某些功能线路的设计、组装、参数测量,并根据理论知识计算相关参数,理论与实验作比较。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 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 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

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 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对机电产品装配工、机电产品维修工、机电设备操作工、机电产品现场安装工等工种的岗位能力、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设计出五个教学情境。 课程组到生产一线进行企业调研与访谈,与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课程标准,提炼出既能满足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任务,设计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

Solidworks课程设计报告书

景德镇陶瓷学院Solidworks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Solidworks设计 专业:09材成(1)班 姓名:王群 学号:200910340128 指导老师:李如雄 二零一三年一月

传统的注塑工艺及注塑成型的实际生产主要靠经验来反复调试和修改,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塑料注塑成型CAE技术在近10年内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2-8]。注塑CAE技术能预拟注塑成型时塑料熔体在模具型腔中的流动情况及塑料制品在模具型腔内的冷却、固化过程,在模具制造之前就能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了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觉,通过反复试模、修模来修正设计方案的传统设计方法,它可使设计人员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使工程技术人员在模具加工前完成试模工作,也可使生产操作人员预测工艺参数对制品外观和性能的影响,降低了模具的生产周期和成本,提高了模具质量。 本文利用商品化CAE软件Moldflow的MPI(Moldflow Plastic Insight)模块对扳手注塑,成型中的浇口位置、充填、流动、冷却等过程进行了分析模拟,预测了塑件可能产生的质量缺陷,并针对模拟结果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对注塑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比较合理的参数。 一.分析前的准备 1.模型的准备本次课程设计选用的是扳手进行模流分析,扳手的三维造型用UG软件。零件造型结束后保存igs通用格式,导入到Moldflow CAD doctor对零件进行处理。三维造型cad图如下: 2.划分CAE网格模型软件Moldflow insighth中创建工程chongdianqi,再导入CAD doctor处理好的udm格式文件就可进行三角形网格的划分。这里采用的是双层面网格。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讲解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二年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它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较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参考学时 80学时。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和具体使用;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合理选择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控制系统正确安装与接线、并会进行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行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配合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独立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与人交往、沟通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标准有助于培养高素养技术工人,使他们熟知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图形符号,具有技术参数选择能力,熟悉常用PLC设备的型号及选择,能熟练使用工具判断电器的好坏,能进行参数整定,能根据技术图纸进行PLC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在运行中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1、职业知识: 1)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图形和文字符号; 2)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3)PLC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组成及编程语言; 4)三菱FX系列PLC简介; 5)PLC的基本逻辑指令; 6)步进指令; 7)功能指令; 8)编程工具及使用; 2、职业能力: 1)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 2)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 3)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低压电器,会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课程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主要包含物联网所涉及使用的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是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物联网技术概论是以适应物联网专业学习环境和应用岗位需求为依据,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物联网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各环节理论联系,掌握相应应用技能。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掌握应用技能并适应相关实验环境去参加实践活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将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与技术支持能力 ?掌握一定物联网技术组网能力 ?具备一定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 2)知识目标 ?掌握物联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理论 ?了解编码、自动识别、WSN等感知层技术 ?了解传输层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 ?了解云计算、数据库等处理层技术 ?了解物联网的安全与管理 ?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 ?了解物联网个层次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