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专题学案:快速破解文言文翻译中的词类活用

课堂目标:

解决一个重点:探讨归纳“三定法”,快速破解文言翻译中的词类活用。

突破一个难点:能清楚地区分使动用法及意动用法。

一.讨论探究,归纳方法

1.翻译下列划线句子,并找出用词类活用的采分点。

(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归纳总结词类活用翻译的三个步骤

3.学以致用,定向训练(分别翻译划线的句子)

(1)2014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

【点评】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2)2013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

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参考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3)2010年广东卷选段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②译: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士兵擂鼓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麾,1分;河,古今异义,1分;大意,1分。)

(4)2009年广东卷选段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参考答案:(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5)2008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①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答案】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6)2007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参考答案:(2)(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二.使动意动,区别清楚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语法特点之一。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其中表示动作的词是一般动词。如果句子的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这就是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一般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认为宾语怎样,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参考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孟子尽心上》

2.《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主管工匠的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如果木匠把木料砍

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他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

三.强化训练

1.2014湖北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明】宋濂《吴德基传》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参考答案: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

2.2014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雪屋记(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之遴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

《刘之遴列传》

②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4分)

②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得分点:“年德并高”、“衣”、“荣养”、“理”各1分)

人教版初中语文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现象;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例题】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无案牍之劳形 ②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③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累”(使形之劳) ④陈胜王(《陈涉世家》)为王 ⑤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扩大 ⑥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为:以……为美;认为……美 ⑦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理解为:认为……有利可图 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七年级(下)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 7父利其然也。(同上)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10会宾客大宴。(《口技》)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 12其一犬坐于前。(《狼》) 13一狼洞其中。(同上)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 八年级(上) 1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17无丝竹之乱耳。(同上) 18无案牍之劳形。(同上) 19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 高三 2011-01-02 20:51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和教案及检测卷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案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这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第一册《勾践灭吴》)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第一册《勾践灭吴》) 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第一册《勾践灭吴》) 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 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第二册《过秦论》) 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第三册《六国论》) ⒐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 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第三册《病梅馆记》) 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第四册《促织》) ⒓宁许以负秦曲。(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 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 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 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册《鸿门宴》) 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 ⒘项伯杀人,臣活之。(第二册《鸿门宴》) 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册《伶官传序》)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⒈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第二册《鸿门宴》)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卖油翁》 1.但微颔之“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三峡》 2.每至晴初霜旦“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黔之驴》 3.驴不胜怒,蹄之“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口技》 4.妇抚儿乳“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满井游记》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人恒过“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曹刿论战》 10.神弗福也“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狼》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公输》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捕蛇者说》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约客》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送东阳马生序》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山海经·夸父逐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表示方位) 《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表示方位)

名词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 ——名词的词类活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词类活用这个高考考点。 2、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 3、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基规律,提高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总结名词活用的规律 2、掌握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 不胫而走晨钟暮鼓车载斗量风餐露宿汗牛充栋祸国殃民游戏人生千金一刻二、名词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后面带宾语,一般活用为动词 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2、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活用为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所”字结构中,“所”后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二)名词用作状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三、课堂小结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四、课堂练习分析并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草木皆兵星罗棋布 大楚兴,陈胜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烈。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专题学案:快速破解文言文翻译中的词类活用 课堂目标: 解决一个重点:探讨归纳“三定法”,快速破解文言翻译中的词类活用。 突破一个难点:能清楚地区分使动用法及意动用法。 一.讨论探究,归纳方法 1.翻译下列划线句子,并找出用词类活用的采分点。 (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归纳总结词类活用翻译的三个步骤 3.学以致用,定向训练(分别翻译划线的句子) (1)2014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 【点评】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2)2013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

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参考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3)2010年广东卷选段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②译: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士兵擂鼓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麾,1分;河,古今异义,1分;大意,1分。) (4)2009年广东卷选段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参考答案:(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5)2008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选段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①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答案】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成语与词类活用的教学 (1)

成语与词类活用的教学 在古代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一词类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不同,一词多义是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释为“手指”是名词,释为“指点”、“提出”则是动词,而词类活用是临时活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词类活用通常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如“沛公军霸上”学生常释为“沛公的军队在霸上”,这就是对词类活用的陌生所造成的),因此这也成为古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每遇词类活用,学生都会如临大敌,精神高度紧张,而教师也总是小心翼翼,唯恐有所闪失。我常想,如能恰当运用学生已掌握的,或略加解释则懂之的词语与之相对照、印证、补充,会收到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效果,何乐而不为。我在教学中发现,其实成语中也保留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的现象,而“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而且成语大多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并为学生容易接受,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会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相应规律,并对此进行准确判断和解释。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用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下面以名词作状语和使动用法为例作简单说明: 一、名词作状语: 在汉语语法中,名词一般在句子中作主语和宾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可表示行为的方式、状态、工具、处所、时间等内容,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1、表示行为、动作的特征和状态,有比喻的作用,常翻译为“像……一样”,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就是“像鸟的翅膀那样”。这种用法在成语中仍大量保留下来:“星罗棋布”就是“像星星一样罗列天空,像棋子一样布满棋盘,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席卷天下、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狼吞虎咽、神出鬼没…… 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或方式,它的翻译方式为“以(用、拿、凭)……”像这种结构的成语有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言传身教、刀耕火种、耳闻目睹…… 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翻译为“于(在、向、以)……”,这样的

文言现象之二——词类活用(教案)

(教案)文言现象之二——词类活用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试题,指导学生寻求规律,掌握重点。 2、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品格。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教学难点】意动与使动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练习】读读下列句子,看看有什么特点 1、你的脸色苍白极了,连那艳润如樱的嘴唇也失去了血色,只有那美目清亮如星,暗淡了天上的星辰。 2、怎么样呢,在那个苦洼子里扑通了一辈子,闹了一肚子苦水,最后像一场梦。(浩然《金光大道》) 3、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牵手》) 4、摘一片绿叶,点缀风雨的路途,扯一片云,轻盈奔波的脚步。 5、好的人生应该有山有水,有寂寞也有欢愉,那些流年物语,终是灿烂了过往,唯美了时光。 6、一曲缓缓的旋律流淌在心间,似一股清泉轻轻地掠过温热的梦床,倾听午夜星空的呢喃呓语,醉了往事,瘦了流年。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 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 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想一想】]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词类活用教的学案.docx

词类活用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 2. 理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特征。 3. 掌握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高考考试说明 文言文阅读 理解 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概念解释 1.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 的语法功能(词性和意义) ,而活用作另一类词(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2.词类: ——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定语 )+宾语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3.词类活用分类: (1)名词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

(2)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 用法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 词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数词作一般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三、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 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 动作化罢了。 例如: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4)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5)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1.【规律 1】名词 +名词(非修饰关系)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②刑人如恐不胜。 . ③籍吏民,封府库。 . 【分析】“陈胜”与“王”构成主谓关系,“刑”与“人”,“籍”与“吏民”是动宾关系,都作动词。译为“称王、处罚、登记”。 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八年级(上)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 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 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 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 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 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资料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 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边邑 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肆其西封(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 第5课《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 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头发上指(上,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左右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断其坐股(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6课《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 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

间至军中(间,作状语,从小路 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作动词,称王 籍吏民(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作动词,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刑,作动词,处罚 道芷阳间行(道,作动词,取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 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 拔剑撞而破之(破,作使动,使……破 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急,作名词,紧急情况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作名词,老交情 素善留侯张良(善,作动词,与……交好 必修二 第4课《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黄,作动词,变黄 雨雪霏霏(雨,作动词,下 夙兴夜寐(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岂不日戒(日,作状语,天天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二三其德(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 第5课《离骚》

人教版初中语文汇总词类活用

附录二: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辑录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满井游记》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 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1

词类活用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授课课题: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授课教师:沈跃红 授课班级:16综计1 授课地点:16综计1班教室 授课时间:2015年12月18日上午第三节

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 2、了解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3、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及基本规律,提高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例句所属的名词活用正确归类,分析总结出名词活用的常见规律, 并加以概括。 教学难点:区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不同点。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有关知识。 二、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二、词类活用的规律:先举例,从例子中找出共通点,总结出规律。引导学生由概念走 向课文内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 1、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 例句: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2、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能、欲、愿、足、可)+名词 例句: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2、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黔之驴》) 3、沛公军霸上。(军:驻扎,带补语“霸上”)《鸿门宴》 4、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短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名词、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名词+代词 名词+介词结构 名词+名词 例句:1、范曾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名词“效”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讲)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木兰诗》 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桃花源记》 29、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桃花源记》 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唐雎不辱使命》 3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唐雎不辱使命》 32、恵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恵子相梁》 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曹刿论

词类活用教学案.docx

词类活用教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 2.理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特征。 3.掌握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 教学步骤: —、咼考考试说明 文言文阅读 理解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概念解释 1?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语法功能(词性和意义),而活用作另一类词(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2.词类: ――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定语)主语+[状语]+谓语V补>+(定语)+宾语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 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3.词类活用分类: (1)名词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 (2)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数词作一般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三、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4)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5)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1.【规律1】名词+名词(非修饰关系)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②刑人如恐不胜。 ③籍吏民,封府库。 【分析】“陈胜”与“王”构成主谓关系,“刑”与“人”,“籍”与“吏民” 是动宾关系,都作动词。译为“称王、处罚、登记”。 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

初中三年所有的词类活用

1、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童 趣》) 2、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论 语》十则) 3、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论语》十则) 4、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观沧海》) 5、次.北固山下。次:名词活用为动作,停泊,停宿。(《次北固山下》) 6、明月别枝惊.鹊惊:使动用法,使……惊起。(《西江月》) 7、乱花渐欲迷.人眼迷: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钱塘湖春行》) 8、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山市》) 9、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楼、堂、坊:名词作状语,像楼一样、像厅堂一样、像街巷一样。(《山市》)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咏雪》) 1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陈太丘与友期》) 12、天雨.墙外。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13、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智子疑邻》) 14、近.塞上之人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塞翁失马》) 15、家富.良马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塞翁失马》) 16、忽啼.求之啼:动词作状语,哭着。(《伤仲永》) 17、父异.焉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伤仲永》) 18、稍稍宾客 ..其父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伤仲永》) 19、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伤仲永》) 20、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伤仲永》) 21、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伤仲永》) 22、愿为市.鞍马市:名词活用为动词,买。(《木兰诗》) 23、策.勋十二转策:名词活用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六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总结。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阿房宫赋》)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人皆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师不必贤于师(《师说》) 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9.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至丹以荆卿为计,使速祸焉。(《六国论》) 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兰亭已矣(《兰亭集序》) 以上十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

7词类活用答案

词类活用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名词活用知识点规律说明,系统全面掌握名词活用现象相关知识。 2.复习课内名词类活用现象,丰富课内相关积累。 3.加强训练,提高课外名词知识运用及考查的能力。 【学习要点】 1.名词活用相关语法知识。 2.识记课内名词活用现象。 一、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圆.其说B.不胫.而走C.降.龙伏虎D.貌.合神离 例2.【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18.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侣鱼虾而友.麋鹿 例3.【201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 例4.【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卷】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2)布衣 ..草履而牧羊() 二、考点简析 第1、2例以选择题形式辨析实词的活用情况,重点是区分名词作动词和其它活用情况,第1例中“鬼”、“禨”与B项中的“胫(长腿)”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其它的“病”是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舟”是名词作状语,乘船,表明出行的的方式,凭借的工具;“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第2例中的的“祠”与A项中的“雨(下雨)”、D项中的“道(取道)”是名词作动词。 第3、4例是同一年中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知识点的集中考察,虽然题型不同,但难度不高,主要检测学生的灵活性。例3中,“妻”活用为动词,根据语境是“嫁作妻子”的意思;例4中,“布衣”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穿布衣”,前后语境明白晓畅。该题的失分主要在于学生“想当然”地把该词往文化常识上靠,解释为“平民”,缺乏对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斟酌。 【课内整理】请把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加点,并在括号内解释1.名我固当(名:称呼,命名)《种树郭橐驼传》* 2.病瘘(病:患……病)《种树郭橐驼传》 3.早实以蕃(实:结果实)《种树郭橐驼传》 4.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掐)《种树郭橐驼传》 5.而卒以祸(祸:遭受祸害)《种树郭橐驼传》 6.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病梅馆记》 7.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9.试使斗而才(才:显示才能)《促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