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个人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个人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个人整理).

绪论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

2. 德国古典哲学代表性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昂立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科学品质——与时俱进的科学性

4.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本质属性 :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 ,实践性

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6.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 哲学的基本问题(2个方面 :

(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0. 对哲学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1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2.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管映像

13. 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

(3人类的意识

14.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2坚持了能动的可知论和反映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5.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16.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使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7.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实现性

18. 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实践方式?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队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9.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3个方面 :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1.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2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23.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其原因: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4.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5.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26. 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务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务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7.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务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8.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

29.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0.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32. 事物的辩证发展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33. 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揭示其发展方向和道路 3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35. 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6.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37.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8.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39.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0.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1.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2大 :

(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4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的特点:

(1反映具有摹写性(2反映具有创造性

43. 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形式 ,

直接性、具体性(特点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形式 ,

抽象性、间接性(特点

44.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基础

(2经过理性思考,将感性材料加工

45. 非理性因素: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46.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

(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47. 实现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

(2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

(3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48.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1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2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中看,当某以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 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49. 真理具有客观性的原因: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50.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51.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2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辩证转化的

52. 真理与谬误即对立又统一(关系 :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2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系的

(3真理的发展是通过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4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54.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p78

55. 价值特性:

(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

56. 价值评价特点: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57.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5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视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59.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做用 60.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61. 社会意识的划分: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会意识形式、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6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会存在的

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63.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表现:

(1社会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64.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

(1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3劳动者

65. 狭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66.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67.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规律内容: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6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批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69. 经济基础的内涵:

(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p105

70.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71. 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72. 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将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

7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7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2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3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

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75.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76. 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77.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78.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

79.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81.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社会形态的质变。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82.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83.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环节

(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84.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社会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85.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86. 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

认识根源: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 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

社会历史根源: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广大人民群众在私有制社会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剥削,受压迫,其积极性备受压抑,其历史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社会应有的承认,而少数剥削阶级则掌握经济、政治权力,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似乎他们在为所欲为地主宰历史。这就为英雄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

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于阶级偏见,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观来为自己服务。这是英雄史观得以产生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87.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8. 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

89.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90.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第四章

91. 资本主义萌芽于 14世纪末 15世纪初

途径:(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92. 资本原始积累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93.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94.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95.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96.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97.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9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99. 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0. 价值形式的发展:

(1简单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的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101.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02.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是价值决定的内容;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这是价值实现的内容

103.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04.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消极后果:

(1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3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05.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06.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2个 :

(1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107. 劳动力的价值: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08.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不仅能保存旧价值, 而且能创造新价值,并能创造出比劳动力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109.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之下进行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2劳动的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110.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态存在的资本(价值转移等价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

m ’ =m/v

(m’ 为剩余价值率 ,m 为剩余价值 ,v 为可变资本

m ’ =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111.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12.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 剩余价值资本化

113.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114.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的比例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 C :V 表示

115. 资本循环 3个阶段:(1购买阶段(2生产阶段(3售卖阶段

116.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1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117.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

(1资本周转时间

(2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118.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19. 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特殊利润率的加权平均数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120.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21.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资本主机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过剩

12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在: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2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爆发的特点

124.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政治统治的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125. 资本主义制度: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第五章

126.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127. 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128.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29. 垄断产生的原因:

(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3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 联合起来, 实行垄断。 130. 常见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131.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132. 垄断竞争的特点:

(1竞争的主体—垄断组织

(2竞争的目的—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3竞争的手段—对销售市场、原料来源等的全面垄断(4竞争的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渗透到其他领域

(5竞争的程度—特别激烈,具有持久性和破坏性

(6竞争的后果—对宏观经济影响大,造成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133. 金融寡头: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

134.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垄断利润

135. 垄断利润的来源:

(1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2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3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136.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如何将电脑文件归档

如何将电脑文件归档 不知道在你身上是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你的老板站在你的面前让你马上提交文件时,你却发现它不见了,坐在那里绝望的寻找;或者是为了找到现状报告不得不让客户在电话另一端的客户等上好几分钟。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的话,你就会体会到,尽管你平日里工作有条不紊,深受老板和客户的赞许,但就因为这个关键时刻的遭遇,他们会感到很失望。倘若你的工作是帮助别人的话,要是你需要的信息总是找不到,会浪费别人多少时间啊。 想象一下,当别人问起某事时,你微笑着,从容地打开一个非常有条理的文件编排系统,径直取出文件,快速给出答案。这真的令人映像深刻!你必须把它归功于高效的文件编排归档方法,不管这听起来有多么枯燥无趣。 节约时间在一个典型的工作日里,我们往往要处理很多文件、报告、图表、还有一些其他文件。有洪水一般的数据从各个方向涌来等着我们处理,通常我们还要将这些数据保存起来稍后再提取出来。我们希望在需要的时候就能立即拿到这些数据能够,以便于作进一步分析或者是写总结报告或者是做演讲稿。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我们浪费自己的时间(很多时候也是别人的时间)四处寻找数据,而那个数据其实就在我们正用着的电脑里。这样的情况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使用数据变得麻烦得多。所以如果想要及时完成工作,我们必须找到更有效更系统的文件管理方法。 有效管理信息当你从你的同事、卖方、顾客发来电子邮件里接收到一个文件时,很容易就想把它暂时放起来;心里还想:嗯,看起来蛮有意思的,等我有了时间我再来细细看。或者是更糟糕的,直接把邮件留在收件箱里。过了一会儿,这种邮件越积越多,越来越乱。你根本不可能之后抽出时间来返回去重新整理它们,更不用说当你工作计划繁忙,有很多其他有压力的事情的时候了。 你可能会花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去找那些你已经归档的资料,因为你忘了文件的名字,甚至首先连它在你电脑里你都不知道。那么怎么能简化你的工作呢改进一下文件管理方法吧。 高效的文件管理方法管理你电脑里的文件跟你管理纸质文件的方式差不多。它的要点是:把文件装进分类的文件夹里,并且尽量以一种自己能明白的顺序。 下面提供几个关于处理文件的小技巧: *不要保存不必要的文件。不要养成保存收件箱里所有东西的坏习惯。花一点时间浏览一下内容,只有了解到它跟你的工作有关时再保存。电脑里保存太多零碎文件将来找的时候会很不方便;而且它们还会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所以保存文件之前先筛选一下。 *给你的文件和文件夹统一命名。例如:可以将文件夹分成“顾客”、“卖方”和“同事”三个子文件夹。在前面标上简写的名字用于区别它们隶属于不同的文件夹。还有,我们可以为不同的文件夹设置不同的外观使他们变得更容易区分。 *把有关的文件存在一起,而不去管他们的格式。举个例子:把与同一个项目有关的word文档、ppt、spreadsheet 和图表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而不是一个文件夹装所有的ppt,另一个装所有的spreadsheet等等。这样,找某个特定项目的各种附件将更加快捷。 *把在做的项目和已经完成的项目分开来。有些人偏向于把当前未完成的项目保存在桌面上。等项目做完了,再移到合适的地方去分类存放,然后再定期的(例如每周或者每两周)把那些不再需要的文件也按类别放到已完成文件夹里。 *不要让文件夹里装得太满。如果一个文件夹里装太多文件或者子文件夹,多到整个屏幕都显示不下,还要滚动鼠标滚轮才能看完全部条目---这时就应该把这个满满的文件夹分成几个小一点的子文件夹,列一个按修改时间顺序或者字母表顺序的清单,这样便于今后提取。比如:你可以把一个叫“business plan”的文件夹分成“BP2005”、“BP2006“和“BP2007”等子文件夹。同样假设你的一个客户叫Delta Traders,你就可以按照客户的姓名分成"Delta Traders sales presentations"和"Delta Traders contracts."这样的方式使子文件夹显得有条理,而不是一堆文件清单堆在一起。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小要点,如果子文件夹的文件少于五个的话,那你去点开层层的文件夹找到所需的文件可能节省不了多少时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高手教你如何清理磁盘

最牛掰的清理磁盘方法,让你电脑开机像过山车一样快起来··· 标签: 过山车电脑磁盘开机2010-10-13 18:58 一、每天关机前要做的清洗: 双击“我的电脑”——右键点C盘——点“属性”——点“磁盘清理”——点“确定”——再点“是”——再点“确定”。清理过程中,您可看得到未经您许可(您可点“查看文件”看,就知道了)进来的“临时文件”被清除了,盘的空间多了。对D,E,F盘也要用这法进行。 二、随时要进行的清理 : 打开网页——点最上面一排里的“工具”——点“Internet选项”——再点中间的“Internet临时文件”中的“删除文件”——再在“删除所有脱机内容”前的方框里打上勾——再点“确定”——清完后又点“确定”。这样,可为打开网和空间提高速度。 三、一星期进行的盘的垃圾清理 : 点“开始”——用鼠标指着“所有程序”,再指着“附件”,再指着“系统工具”,再点“磁盘粹片整理程序”——点C盘,再点“碎片整理”(这需要很长时间,最好在您去吃饭和没用电脑时进行。清理中您可看到您的盘里的状况,可将清理前后对比一下)——在跳出“清理完成”后点“关闭”。按上述,对D,E,F盘分别进行清理。 电脑系统越来越慢,怎么删除临时文件啊 1.关闭"休眠" 方法:打开[控制面板]→[电源选项]→[休眠],把"启用休眠"前面的勾去掉 说明:休眠是系统长时间一种待机状态,使您在长时间离开电脑时保存操作状态,如果您不是经常开着电脑到别处去的话,那就把它关了吧!

☆立即节省:256M 2.关闭"系统还原" 方法:打开[控制面板]→[系统]→[系统还原],把"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勾上 说明:系统还原是便于用户误操作或产生软件问题时的一种挽救手段,可以回复到误操作以前的状态.不建议初级用户使用.当然,它采用的是跟踪手段,需要记录大量信息,所消耗的资源也要很大的. ☆立即节省:数百M (根据还原点的多少而不同) 您也可以在不关闭系统还原的前提下,相应的减少系统还原所占的磁盘空间,这只会减少可用还原点的数目,一般还原点有一两个就够了吧. 方法:...[系统还原]-选择一个"可用驱动器"-[设置]-调整"要使用的磁盘空间" 3.关闭"远程管理" 方法:打开[控制面板]→[系统]→[远程],把"允许从这台计算机发送远程协助邀请"前面的勾去掉. 说明:谁会经常用到这种功能呢?它占用的不是磁盘空间,但是会影响系统运行速度. ☆提高系统性能 4.关闭"自动更新" 方法:打开[控制面板]→[自动更新]→选"关闭自动更新" 说明:系统更新占用的也不是磁盘空间,您可以在有可用更新时到微软的更新页面上更新,而不是总需要一个进程监视那是不是有可用更新. ☆提高系统性能 5.关闭"索引服务"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倡导全球资本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归纳西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要从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且把这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经济基础)—国际上层建筑”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

马原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 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 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 科学。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 ①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人 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②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 验的科学总结。 ③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 作方法。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1 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站在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③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人们认识和发展规律的 具体体现;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类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 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电脑里的文件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电脑里的文件 成堆的有用无用的纸、杂乱无章的书籍和办公用品散落在各处,这就是我们办公桌上的一般情形。在电脑的内部,在电脑的桌面上,在"资源管理器"中,也同样充斥着无序与混乱。这种虚拟的混乱极大地影响了电脑的性能和我们办公的效率,当许多人面临这个问题时,认为硬盘空间又不够了,电脑性能又不跟不上了,需要再换一台新的电脑了。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坐下来,好好花时间将电脑里的文件真正管理起来,会为自己日后省下更多的时间。 文件管理的真谛在于方便保存和迅速提取,所有的文件将通过文件夹分类被很好地组织起来,放在你最能方便找到的地方。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分类管理,从硬盘分区开始到每一个文件夹的建立,我们都要按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分为大大小小、多个层级的文件夹,建立合理的文件保存架构。此外所有的文件、文件夹,都要规范化地命名,并放入最合适的文件夹中。这样,当我们需要什么文件时,就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这种方法,对于相当数量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他们习惯了随手存放文件和辛苦、茫无头绪地查找文件。下面,我们将帮你制订一套分类管理的原则,并敦促您养成好的文件管理习惯。以下是我们总结出的一些基本技巧,这些技巧并不是教条,可能并不适合你,但无论如何你必须要有自己的规则,并坚持下来,形成习惯。 第一招发挥我的文档的作用 有很多理由让我们好好地利用"我的文档",它能方便地在桌面上、开始菜单、资源管理器、保存/打开窗口中找到,有利于我们方便而快捷地打开、保存文件。我们可以利用"我的文档"中已有的目录,也可以创建自己的目录,将经常需要访问的文件存储在这里。至于"我的文档"存储在C盘,在重装系统时可能会误删除的问题,可以在非系统盘建立一个目录,然后右击桌面上的"我的文档",选择"属性"。在弹出的"我的文档属性"窗口中,单击目标文件夹下的"移动"按钮,然后在新的窗口中指定我们刚创建的文件夹。重装系统后再次执行以上操作,再重新指向此文件夹即可,即安全又便捷。 小提示 如果你使用Windows 2000/XP,则移动"我的文档"文件夹时,其下的所有文件会自动移过去,但如果你使用Windows 9x,则需要手工将C:/My Documents下的所有文件手工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面临着多种选择。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转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就业价值观通过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态度及价值评价反映出来, 支配和调节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驱使他们择业和就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当代大 学生就业价值观念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 (1)非理性的价值选择。在就业地点选择上,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本可以分散的求职者集中在相对狭窄的地域和领域内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在这些地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上海、北京等城市薪金待遇水平近两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体现。与此同时,和个人长远的发展机会相比,眼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更具有吸引力,把福利待遇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

的理性思考。 (2)缺乏基本的诚信观念。从就业手段来看,简历造假、证书造假等现象反映出少数学生仅考虑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在乎使 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否符合价值评判。这样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破坏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降低了简历证书等在用人企业心目中的公信力。除了用人企业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外,我们还从中可以看出少数学生就业行为的短期化也降低了简历中某些记载内容的可信度。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就业外部环境的压力增大与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扩张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社会问题的外在动因,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用人标准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2)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主体性意识膨胀。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等已成为他们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主体价值的膨胀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方面,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他们希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专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而!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当主观性要求和客观性需求无法统一到就业的实践中时,主体性需求的异化就会使得本已压力重重的供需双方的矛盾更深一层。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4:发展与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必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