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三、迁移正方体特征

1.出示一张长方体的透视图,标有长8cm,宽6cm,高

4cm。

2.演示:当这个长方体的宽逐渐缩短,与高相等时,

你发现了什么?(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提问:如果它的长也逐渐缩短到高一样是,它就成

了一个——(正方体)

4.提问:正方体有着怎样的特征?它和长方体又有什么联系呢?

5.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运用迁移规律,学生自主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例1、例2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

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 观察与讨论1:

人教版长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长方体的认识公 开课教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长方体的认识 XXXXXX小学 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7~29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再出示长方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 教师设疑:刚才大家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用切水果的方式引出面、棱和顶点。通过学生的交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认识棱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认识顶点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通过触摸感知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说说你都摸到了什么?让后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请你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记一记的方式,探索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活动要求:学生每4人为一小组,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实际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把结论填到表格中,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①汇报交流长方体的特征,并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图上这些是什么图形?学生说。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请你说说你带来的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形?(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魔方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板书:棱) (3)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活动一: 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演示) 这些面有什么特征?(演示)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演示)长方体共有12条棱。 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演示) 活动二: 拿出做好的长方体的框架。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3)练习: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作者: 课型:新授课年级:五年级使用时间:2013年3月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以主题图的形式,从生活中的物体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长方体的认识中,先让学生认识顶点、面和棱,接着由长方体的实物的观察和动手探索,引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用学具拼搭制作长方体的框架,从而认识长方体的棱分为长、宽和高这三组。 学生在第一学段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形象上的认识,能辨别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但对于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的特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这节课主要是围绕长方体的特征的探索而展开学习的。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 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借助学具、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帮助认识。 媒体应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前面我们学过哪些图形?课件展示不同的图形(有平面图形,也有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 学生看课件回答。

2、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3、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4、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5、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学生自由说。 6、你见过哪些长方体? 学生交流。师展示图片课件(有高楼的图片、办公室的图片、长城的图片等)学生从图片上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7、教师出示课件,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5分钟 1.长方体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1)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有平平的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边)我们把这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板书:棱。 (3)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个点)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4)师课件演示面、棱、顶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让学生在学具上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精 品教案

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记忆在内的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打开知识库,一起填一填。 ①、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②、长方体是由6个()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④、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⑤、相交于一个()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我是小法官。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24条棱。 (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4)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我会思考。 说出下图所表示的物体的形状,并且说明: 4厘米 8厘米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我能想象。 前面的面积是(),()面和()面的面积都是20平方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是()。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得以培养。 四、课外延伸,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2、课外作业:课本第29页“做一做”。 剪下附页1的图样。(1)把图中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上同样的颜色。(2)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3)量一量所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收获,评价师生表现,体现教师的指导价值,并在互相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应如何做才取得更好效果。课外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 (6个)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宽、高 (8个)顶点 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分组合作学习,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 (2)交流汇报。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等。 师:请同学们自己说说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师: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作平面图形。 师:(出示纸盒)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 生:不能。 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立体图形,并说出哪些是长方体。 教师引入课题,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1.利用学生准备的学具来认识长方体。 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面。(板书:面) 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生:有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作棱。(板书:棱) 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生:点。 师:相交的这点叫作顶点。(板书:顶点) 师: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长方体,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棱可分为几组?怎样分?

人教版长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XXX XXXXXX小 学 27~29 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 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 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 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再出示长方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教师设疑:刚才大家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 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用切水果的方式引出面、棱和顶点。通过学生的交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 顶点。 认识棱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认识顶点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通过触摸感知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棱和顶点,说说你都摸到了什么?让后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请你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记一记的方式,探索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活动要求:学生每 4 人为一小组,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实 际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把结论填到表格中,教师同时参与多个 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①汇报交流长方体的特征,并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②引导小结:长方体有 6 个面, 12 条棱, 8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 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归纳小结:请同学自由汇报,教师相继板书。 面: 6 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 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框架。在仔细观察、认真交流的基础 上讨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2016.3.17 第四周星期四上午第一节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林小学陈庆忠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正)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正)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长(正)方体模型、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正)方体框架。 学生:长(正)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实物展示: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长(正)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力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特别是棱长特征的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上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形状,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方体实物的能力。 (2)经验上 生活中长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 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人教版长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XXXXXX小学 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7~29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认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收集的长方体实物,拼装长方体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教师准备长方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再出示长方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教师设疑:刚才大家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用切水果的方式引出面、棱和顶点。通过学生的交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认识棱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认识顶点时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通过触摸感知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说说你都摸到了什么?让后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请你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记一记的方式,探索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活动要求:学生每4人为一小组,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实际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把结论填到表格中,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①汇报交流长方体的特征,并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②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归纳小结:请同学自由汇报,教师相继板书。 面: 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框架。在仔细观察、认真交流的基础上讨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在数 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 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 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 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3、让数学走进生活 设计思路: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 教学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 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教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 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紧围绕由直观感知—概括特征— 抽象特征三个层次来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实物牙膏 盒、砖块等进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然后通过长方形围成长 方体,动态演示面、棱、顶点的特征,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面、 棱、顶点的特征加以概括,然后再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建立 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公开课 优质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教学法、归纳法 学法: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长方形,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它是由四条什么围成的?(板书:线)它有四个什么?(板书:顶点)师:由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演示去初步感知 (1)师:拿起你们的长方体,在它的身上找一找有没有面、线、点。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叫做长方体的面。用手摸一摸,感觉怎样?(平平的)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摸摸长方体的棱,感觉如何?(直直的)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4)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如果我们想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你会提出哪些有关于面、棱、顶点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带着这些数学问题,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来研究一下面、棱、顶点的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小组长把它记录在学习表格中,好吗? 1、操作实验,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把你的发现说个同桌听。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交流汇报:谁能有序地数出这6个面。(指名上台数)这两个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相对的)上面和下面是一组相对的面,前面和后面也是一组相对的面,还有左面和右面也是相对的面。 (3)师:让我们按相对的面的顺序再数一遍长方体的6个面,好吗? (4)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掌比划长方体的相对面,引导学生再次巩固:长方体有3组相对面。师: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这个完全相同你怎么理解?(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问:你怎么知道的? (5)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问:一定都是长方形吗?出示课件:特殊情况下有两个是正方形。也就是说,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完全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