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圈层教案完整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完整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完整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教材分析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是对地球自身的特点的继续学习。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提示去分析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会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并说

出地壳、地核、地幔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岩石圈与地壳、地幔的关系。

2、通过分析进一步巩固阅读、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图表,培养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图分析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空间

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辩证

的思维观、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真意识;

2、通过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彼此间的关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培养整体观念和正

确的全球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点。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教学难点:

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岩石圈与地壳和地幔的关系。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几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那么,地球这么巨大的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直到地心,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打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那么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仅仅为蛋壳部分,而对于地球内部,却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人们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法——利用地震波。

【板书】一、地震波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什么是地震波?

分类特点

传播速度传播介质

右晃动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主要由什么引起

生:略

过渡: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

师: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

指导学生读图,并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问题:

(1)什么是不连续面

(2)据图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何处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此面名称是什么(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什么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哪几个圈层

(5)画一画: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出地球的内部圈层。【总结】

(1)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

连续面。

(2)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与横

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

面。

(3)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

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

登堡面。

(4)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依据两个不连

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三个圈层。

通过分析图表总结

师:【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强调岩石圈、软流层范围。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小结:这是我们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全部内容,为了更直观的记忆,我们用生活中半熟的鸡蛋来类比一下: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里面一些蛋白浆就是我们的软流层,蛋壳和蛋白间的的膜和蛋壳合起就是岩石圈,蛋黄为地核。

检测: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都可以

2.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B.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3.古登堡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D.地壳下部

6.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019精选教育地理必修一中图版 第四节 地球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地球圈层结构 一、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慨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课程标准解读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说出”(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2)、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本模块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为此,教材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高一学生的年龄大概在14到16岁之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地球有关知识有较强烈的学习兴趣,但对地球内部圈层的整体认知不够,未能系统的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及各层的特点。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在初中阶段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已经有大概的了解,掌握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在教材第一章前三节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已掌握了太阳辐射的有关知识,理解了地球运动所带来的地理意义等,同时学生从《2019》这样的影视作品、阅读课外书籍和图片中获得对地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由于刚进入高中校园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具备用简单方法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能力,并能用地理现象来说明地球自转与公转。具备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纬线和经纬度,在地球仪上判断方向,并能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个点。有一定的读图和画图能力。除此,同学们对地球圈层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高一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风格多样化并个性化。由于高一学生大多14、15岁,喜欢主动型学习,偏好多人一起合作的团队学习。并且喜欢视觉型学习,在看到图片,图表,流程图,时间表,影片,或是实际演练时会有较佳的记忆效果。大

地球的内部圈层导学案

地球的內部圈层导学案 学习目标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①_____________ 不同,其中a 为②______ ,b为③ ______ ,其特点列表对比如下: 项目内容概念地震的能量以④ ______ 的方式向外传播分类b(p波)波动 方向与传播方向⑤_______ a(s波)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⑥_____ 传播共性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特性b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a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地质学家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2.分界面: d为⑦ ____ , f 为⑧____________ c 3?内部结构:c为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 为⑩________ , g为? ___________ , h为? ________ o 4.圈层特点(1)地壳: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 __________ ,大洋部分? _________ o (2)地幔: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 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的? ___________ 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由?—和?—组成。(4)岩石圈:由地壳和? _________________ (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北京时间xx年3月11 口13: 46,日本本洲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露危机。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向日本伸出援助之手。据此完成1?2题。1.此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篇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 吴梦云37号13地理科学 【教学设计理念】 1、重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体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水平,“概括”属于“理解水平” 2、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 【教学目标】 本节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及学生能够说出横波和纵波特点,能够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简易图并标出对应部分,区分岩石圈,地壳,软流层等易混淆的概念,准确率达到90%。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极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导学法教学、探究性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观看新闻一则: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爆炸起火。36小时后,平台沉没,11名工作人员遇难。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并引发了大规模原油污染 象,那地球内部的有什么构造又发生着什么样的活动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 新课探究探究一: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

高中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学案教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 编写:陆其勇审稿:刘龙华 考试要求 考点2. 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点3.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 教学要求 ②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并分析区别其成因 教学过程 1、阅读教材,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古登堡 界面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岩石圈包括部分和。 (3)在右图方框内填写相关内容。 2、读“地壳结构示意图”(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各处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较。 (2)地壳上下分层:上层叫_____层,该层在大洋内部缺失,呈___________分布状态;下层叫_______层,呈 ______ 分布状态。 二、岩石圈的组成 1、自学教材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填写下表: 29 练习巩固 )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 D.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分类重要特征成因典型岩石 岩浆岩 质地较坚硬 常具有气孔 沉积岩 变质岩常具有变晶结构

2、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B .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C .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 .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3、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 A .硅、镁???? B .铝、硅?? C .氧、硅???? D .钠、氧 4、有关岩浆岩的叙述( ) A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B .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C .花岗岩属岩浆岩,它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D .玄武岩属岩浆岩,气孔很少 5、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 .大理岩、玄武岩 B .砂岩、页岩 C .石英岩、板岩 D .砾岩、石灰岩 6、下列四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A .大理石、质岩、 板岩、 石灰岩 B .石灰岩、片岩、 砾岩、 页岩 C .砂岩、 砾岩、 石灰岩、页岩 D .石英岩、石灰岩、砾岩、 片岩 7、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 ) A .石灰岩、玄武岩 B .页岩、石灰岩 C .大理岩、板岩 D .砂岩、花岗岩 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 .岩浆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9、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E 是 F 是 判断理由 。 (2)图中分界面A 是 B 是 (3)在界面A 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 ; 在界面B 上波速变化:横波 、纵波 。 (4)图中圈层C 是 D 是 H 是 (5)岩浆主要发源于 层,岩石圈是指 层以上(或由 和 组成)的圈层。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千米)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同步解读 在教材中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占用篇幅和内容较多,而地球外部圈层部分比较简略,而且地球外部各圈层在必修一后面都有各自章节详细介绍,所以在此不作重点讲解,而是蜻蜓点水,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设置在第一部分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在本章前三节分别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形式的特征及其意义几方面对地球概况进行详细讲解,虽然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与之前各章节知识之间联系不大,学生基本可以独立看待本节学习,但是,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和读图技能的锻炼,无论是地球运动、还是地球圈层结构,图表教学都应贯穿其中。而教材中无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到划分方法,从各内部结构到各内部圈层的特征,都离不开《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所以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圈层结构、圈层特点,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读图分析的能力,是本节课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核心素养聚焦 由于学生刚从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尤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地理读图的技巧。而,初中时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模式在学生脑海中依然根深蒂固,缺乏勇于读图思考、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意识,所以,本节课我将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为了降低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授课过程中,我将更着眼于课本,力求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1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1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2.了解低层大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水圈、生物圈的特征和意义。 课前准备区 新知梳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①__________不同,其中A为②__________,B为③________。 2.分界面:D为④__________,F为⑤______________。 3.内部结构:C为⑥________,E为⑦________,G为⑧________,H为⑨________。 4.圈层特点 (1)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⑩________,大洋部分?________。 (2)地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

的?________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4)岩石圈:由地壳和?________________(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①氮气: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 ②氧气:一切生物?________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绿色植物?________的原料对地面有?______作用。 ④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⑤水汽:影响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垂直分层 依据: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_。 分层特征: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原因在于________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因而空气的________运动十分显著。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______________趋势。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28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层大气上部______下部______,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2.水圈

2019年度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教案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同步解读 在教材中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占用篇幅和内容较多, 而地球外部圈层部分比较简略, 而且地球外部各圈层在必修一后面都有各自章节详细介绍,所以在此不作重点讲解, 而是蜻蜓点水,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设置在第一部分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在本章前三节分别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形式的特征及其意义几方面对地球概况进行详细讲解, 虽然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与之前各章节知识之间联系不大, 学 生基本可以独立看待本节学习, 但是, 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和读图技能的锻炼,无论是地 球运动、还是地球圈层结构, 图表教学都应贯穿其中。而教材中无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到划分方法, 从各内部结构到各内部圈层的特征, 都离不开《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 所以利用《地球内部地 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 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圈层结构、圈层特点, 是本节课学习的重 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概括各圈 层主要特点” 。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因此,在教学中, 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读图分析的能力,是本节课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核心素养聚焦 由于学生刚从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 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尤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地理读图的 技巧。而,初中时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模式在学生脑海中依然根深蒂固,缺乏勇于读图思考、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意识,所以, 本节课我将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进一步提升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为了 降低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授课过程中, 我将更着眼于课本, 力求参透课本中出现的每个图、表、活动跟案例,紧扣课文每个知识点, 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和二次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书可参, 有理可依,减少高一地理学习的盲目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 1.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 地球的内部圈层。 考点同步解读核心素养聚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 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师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内部圈层。 (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圈层 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一、课标分析: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2、本条活动建议提出对地球圈层进行讲解时,要充分运用感性认知的手段,如利用教具、学具,或者绘制示意图,进而构架起地球圈层结构的认知框架。 3、在对这一部分自然环境学习的基础上,可知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加深对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叙述性内容主要从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组成元素、厚薄和分布和地核的组成和状态。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特点多是由地震波波速变化来间接推断的,因此,将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及两个突变界面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是必要的,而教学的成果是学生可以在指导下绘制内部圈层结构。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区别于初中学生的地方在于,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求区别于高年级学生的地方在于,读图分析能力一般,合作探究能力较为欠缺,仍需恰当地启发,适当点拨,但对手动操作视频、动画等直接感知有兴趣,教师应充分激发这一兴趣。 2、本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前三节的学习,对高中地理有

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前一阶段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地球的外部环境和地球运动),而地球圈层结构这部分内容的难度较低,因而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重塑学习地理的信心。 3、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对学习必修一后三章都具有重要的基础和铺垫作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四大圈层的框架,并能够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逐步培养起地理思维。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依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知道并能说出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以及岩石圈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图1—21,学生体会运用地震波划分出地球内部圈层的过程;能够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运用地震波划分出地球内部圈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通过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系统,培养树立起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地球内圈层的空间分布、组成和特点。 【教学重点】区分岩石圈与地壳;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式讲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不急于得到答案,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穿插针对知识点的扩展延伸,使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面。2.概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的要紧特点及结构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 表示①横波,B 表示②纵波。 (2)特性???? ? A 波:传播速度③慢,只能够在④固体中传播 B 波:传播速度⑤快,能够在⑥固、液、气三态 物质中传播 (3)波速变化 在地下33千米C 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⑦增加。 在地下2 900千米D 处:A 波⑧完全消逝,B 波传播速度⑨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⑩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E +F 为?地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其要紧成分为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由地表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始终处于?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表生物及其○ 21生存环境的总称。其范畴是指○22大气圈底部、○23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24上部。 我的疑问 1. 。 2. 。 3. 。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材料 教材P 21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P 22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2010年4月14日,海地首都太子港邻近发生了7.3级大地震,在太子港城中街道上的行人和邻近海洋中行船上的人震动感受是否一样?什么缘故? 2.依照图1.25判定:地壳、地幔、外核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 3.列表分析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以及各圈层的特点。 4.岩石圈是否确实是我们所说的地壳? 【探究归纳】 1.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邻近都市街道上的行人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感到前后左右摇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海洋中行船上的人只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2.地壳、地幔纵波、横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为固态。而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能够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 4.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与联系: (1)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总称。 (2)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考例探究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是,A+B+C是,D 是,C+D+E是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 。 (3)地震波在通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A和B什么缘故厚度不均?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莫霍界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7千米。 解析该题要紧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中能够得出:①A、B所在的圈层为地壳;②A是陆地地壳,B是海洋地壳;③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莫霍界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A~F的内容的判读。 探究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探究材料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1课时)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为。有两方面的要求,1.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2、要求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3、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教材分析:1.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组成元素、厚薄和分布,地幔的组成和地核的组成和状态。2.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的组成和空间分布及相互的联系。 三、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 培养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四、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五、教学难点:“地幔”的有关知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用具: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 媒体、图片)。 八、教学过程: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 【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 等。 【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地震波。你知道其机理吗?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 三层。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

预习案 探究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重点)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圈层特点。(重点)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根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知识点并作适当标注。 2、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入“我的疑问”处。 预习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表示波,B表示波。 (2)特性 A波:传播速度,只可以在中传播。 B波:传播速度,可以在物质中传播。[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450367.html,] (3)波速变化 在地下33千米C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 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波,B波传播速度。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D为。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G为,H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组成。 预习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和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2、水圈:由地表水体构成的的圈层,始终处于之中。 3、生物圈:是地表生物及其的总称。其范围是指的底部、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 【知识体系建构】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大地震。结合教材P21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P22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雅安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 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什么?其研究原理又是什么? (2)当雅安地震发生时,震源中心附近地面的人、附近湖中行船的人和假设恰巧低空飞过震中上空 的飞机上的乘客分别会是什么感觉?为什么? (3)结合图1.25回答,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 么问题?并推测地壳、地幔、外核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精品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地震波的概念,了解其分类和特点。 2.认识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3.熟悉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并能够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推测其物质形态。 4.了解岩石圈的结构,注意它跟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区别。 5.熟悉地球的外部圈层,并知道他们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类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区别。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介

绍。 3.岩石圈概念及特征。 4.地球外部圈层划分的层次、特点及外部圈层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纵波和横波的区别。 2.通过纵波和横波波速变化推测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结构。 3.软流层的相关介绍。 4.岩石圈的划分依据和岩石圈与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设计】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嫦娥奔月”和“土行孙”两幅神话人物的图片。“嫦娥奔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这也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从神舟五号飞船到神舟十一号飞船,我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出舱活动、飞船与在轨飞行器交会对接、太空生活等一系列空间实验,奠定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说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非常深入。谈天是为了说地,对于我们脚下的大地来说,它的探索难度远大于太空,现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位神话人物——土行孙。他可以钻地,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吗?(学生回答:不能)。同学们能给出一些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吗?(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最终引出地震波这个主题,开始接续课文内容)。 【讲授新课】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每个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层和特征 ②能够辨认地球上的两个不连续面,能说出他们的具体分布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图,结合知识,能在图中 分别指出地球的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学习,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锻炼与开 发。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于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和准确,所以,在讲解内部圈层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图解的形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球存在这两个不连续面,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四、教材分析:本次课内容选自中图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里面的内容,该节课对学生了解好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的知识点主要有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为了对地壳厚度不均匀有更好地理解,由一个题目巩固: 请同学们比较一些下列地方哪个厚度最薄和最后? A太平洋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本次课要运用到的图像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对比分析法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宁波市正始中学蔡国忠 【设计思想】 本课设计通过创设一系列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受地理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因此,“导入”从中国的神话入手,如“地下分为十八层……”,再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熟鸡蛋结构”情境,这些情景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设置一系列的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问题,让学生有了探究的动机,通过阅读课文、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发现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发生的变化和原因探究,进而推知地球内部真的很像一个“熟鸡蛋结构”。然后,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探究地球外部圈层,以及和人类的关系。做到了整节课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探究的主体,一个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 【课标解读和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掌握地球各圈层的构造及其主要特点,尤其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构造划分。同时通过读图、析图、分析资料等手段来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我认为该节的教学目标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和技能: 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B、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B、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 C、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根据这两个界面,我们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中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其特征。 【课前预习】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①________面和②____________面。2.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③____________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平均厚度约④____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⑤________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可达⑥____________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3.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⑦________和⑧________之间的圈层。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⑨__________,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⑩______________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4.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__________面所包围的球体。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____态或?________状态,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____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划分: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________圈、?____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2.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____。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3.水圈:由液态水、?________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______水、?_____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主要可分为○21________水和○22______水。4.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23________圈和○24____圈中的生物世界。○25________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的哪个圈层,它到达地表时穿越了地球的哪些内部圈层? 【考例探究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波E是________,F是________;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在界面A~B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界面B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圈层:C是________,D是________,H是 ________。 (4)物质状态:D层________,H层________。 探究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探究材料】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共同 构成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人提出: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 活跃的圈层。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完整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教材分析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是对地球自身的特点的继续学习。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提示去分析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会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并说 出地壳、地核、地幔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岩石圈与地壳、地幔的关系。 2、通过分析进一步巩固阅读、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图表,培养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图分析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空间 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辩证 的思维观、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真意识; 2、通过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彼此间的关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培养整体观念和正 确的全球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点。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教学难点: 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岩石圈与地壳和地幔的关系。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几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那么,地球这么巨大的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直到地心,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打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的话,那么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仅仅为蛋壳部分,而对于地球内部,却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人们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法——利用地震波。 【板书】一、地震波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什么是地震波? 分类特点 传播速度传播介质 右晃动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主要由什么引起 生:略 过渡: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 师: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 指导学生读图,并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问题: (1)什么是不连续面 (2)据图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何处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此面名称是什么(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什么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哪几个圈层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新教材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慢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b、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特征; c、地球外部圈层间及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 2.难点: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气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分析圈层结构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综合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钻探取样研究

目前,地质科学家已经在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探井,其中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12262米的科探井世界纪录是由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德国曾经打了一口9100米的科探井。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开钻的5118米科探井工程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深井。 (说明)钻探取样使人类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对地球内部变化的进行未来预测。但钻探的难度大,以及一些可能的危险,制约了钻探深度。如“通往地心之路”—尼拉贡戈火山。 那么,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去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地震波? 有哪些类型? 各有什么不同? 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有何帮助?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说明)利用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的异同和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