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初二物理北师大版《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 冰的温度是0℃

C. 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 北京地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可达45摄氏度

2. 以下过程中发生了物态变化的是()

A. 把铜块加热到100℃

B. 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 冰雪消融

D. 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3. 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的关系是()

A. 气压降低,沸点升高

B.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 气压增大,沸点先升高后降低

D. 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没有关系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为0℃,雨夹雪的天气时,空气中只存在水的固态和液态

B. 北方的冬天很冷,不宜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C. 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D. 冬天,晾在屋外的冻冰的衣服也会干,这是蒸发的缘故

5. 把一杯0℃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 杯中的水要结冰

B. 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 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 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6. 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 升高

B. 不变

C. 降低

D. 忽高忽低

7. 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要()

A. 将水量减少些

B. 将火烧旺些

C. 给容器加密封盖

D. 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

8.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将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B.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C.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纳凉

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二、多项选择题

9. 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A. 冬天霜的形成

B. 江面上雾的形成

C. 春天冰的熔化

D. 秋天露的形成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医生在用小镜子检查病人的口腔之前,将小镜子在火上烧一烧是为了消毒

B. 标准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同样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夏天,人从游泳池中出来后,风一吹感觉很凉,是因为水在蒸发时吸收了人身上的

热量

D. 火箭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它受热易熔化、汽化时吸收火箭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因而可以避免火箭由于高温而被毁坏

11.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 水的沸点可能会低于或高于100℃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D. 冷却物体时,用0℃的水和0℃的冰的效果一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12.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B. 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

C. 严冬时节,室外冻冰的衣服干了

D. 利用干冰使需要保鲜的食品降温

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的水不一定能结冰

B. 0℃的冰一定会熔化成水

C. 0℃时,冰、水、水蒸气可能同时存在

D. 0℃时,不可能有水蒸气存在

三、填空题

14. 夜间,当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______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就会有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直接________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15. 炎热的夏天,在喷泉附近会觉得凉爽些,这是因为喷泉周围有大量的小水滴,水滴_______时,要从空气中_______热,从而使空气的温度(选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16. 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燃烧起来。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来吸收大量的热,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形成的。

17. 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_________后在灯泡的内壁上_________而成的。

18. 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这一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物态变化。

19. 干湿泡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________。

20. 如图所示是水在连续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各现象出现的顺序将其排列起来。

21. 由于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在冷凝管中,吸热的物质是,放热的物质是。

22. 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

23. 冬天,乌苏里江的气温低至-53℃,相当于热力学温度K。

24. 一支刻度均匀但刻线位置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其示数为97℃,把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其示数为2℃。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某物体的温度时,其示数正好与物体的实际温度相同,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

25. 读出下图中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和。

26.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_ (“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用了___ 分钟的时间;B点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D点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

27.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

升气流无法支持,它们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8.某同学尝试用纸做的盒子烧开水。本来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大约是400—500℃,他用纸盒盛些水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过了一会儿水被烧开了,而纸盒却完好无损。

(1)由表格可知:在当地,水的沸点是℃。

(2)在下面的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资料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3)为什么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已超过纸的着火点,纸却不会燃烧?

29. 一个物理量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时,为了确定各个因素是否真与此物理量有关,须每次只改变_______个变量,而使其他变量保持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30.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三个: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请你自己选用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用以说明液体温度的高低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B

4. B

5. C

6. B

7. C

8. A

二、多项选择题

9. ABD 10. BCD 11. BC 12. CD 13. BD

三、填空题

14. 液化,凝华

15. 汽化(蒸发),吸,降低

16. 汽化,液化

17. 升华,凝华

18. 升华,凝华,熔化

19. 吸热,低

20. BADC

21. 汽化,液化,水,水蒸气

22. 汽化,液化

23. 220

24. 40℃

25. -7℃,13℃

26. 晶体,48℃,8,固液共存,液态

27. (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

四、实验题

28. (1)95,(2)图略,(3)水的沸点是水的最高温度,水在沸腾时,由于不断吸热,所以盒子的温度略高于水的沸点而低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29. 一,控制变量法

30. 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度,目的是:使烛焰的 屏中央。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 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 产生声音; (2)节日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发出爆炸声。有经验的人能够判断出远处的爆炸声是鞭 炮声而不是枪声,他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递 的性质。 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介质的 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 以上.(声音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 3.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 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然后再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我市的浑河公园是具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公园,浑河流经园中,河 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 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 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图1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光线是从 射入 中。 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 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 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 这样做的好处是 。 7.当我们有机会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草原上会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 反射。 8.如图3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 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 、B 、C 、D 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 ,根据成 像情况可知, 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9.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 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 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 图1 图2 图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 上册 ] 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 , 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 , 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 , 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某地气温 - 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③换算关系 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 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 110℃- 30℃~ 50℃35℃~ 42℃ 分度值1℃1℃0.1 ℃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 , 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 中稍候一会儿 ,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 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 吸热 , 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 先变软变稀 , 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 a 达到熔点。 b 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完整版)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整理

透镜及其应用 1、区分透镜的方法: (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 (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 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5 ①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方向②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 镜后过焦点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 平行于主轴 凸 透 镜 凹 透 镜 6、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前,应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f≧u,(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应用像距 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物在外区,像在中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像分大小处;可测焦距f=u/2 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物在中区,像在外区)镜头银幕的距离 u=f 不成像分虚实处 uv时,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u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使用方法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略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略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二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 C、一个初中生书包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 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质量为2000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的密度为2.7g/cm3)则:() A、一定是空心的 B、一定是实心的 C、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D、无法判断 5.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 6.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 7.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8.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9.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量比木头大 C.铁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 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 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物距减小 (增大) (减小)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完整版)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10.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mdmcmmmμmnm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天平测质量方法:(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2)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5.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 g/=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 公式:变形公式:m=v 、v=。 水的密度:,表示每的水的质量是。 6.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7.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应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版)

呵呵~免费版啊,和原来的一样......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 10. 液化:雨、 雾、露、“白 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 m dm cm mm μm nm ~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 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

【良心出品】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下全册,略详)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同时分子之间 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 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 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 分子的运动加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 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 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 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105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度,把 0度到 100度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分度值为 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