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

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
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

描述:

【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几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主要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相关手段,对5种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经实验证实,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线性范围在6.25~200μg?mL-1,相关系数r=0.9997。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多种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高效液相色谱法

0 前言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大多数解热镇痛药中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由于对乙酰氨基酚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肾毒性及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同类的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小,因此,临床用于常见的感冒发热、儿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以及紧张性头痛、关节痛和癌痛的三阶梯治疗等。对乙酰氨基酚的常用剂量安全可靠,在大多数国家为非处方药(OTC),但该药的滥用和过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肝脏毒性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常用解热镇痛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就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并对药品质量进行粗略的评估。将药房购得5种常用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药,研磨成粉末状后用三蒸水溶解并稀释至适宜浓度,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方法操作简单,且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实验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水:三蒸水,实验室自制;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东北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1020448;泰诺--酚麻美敏片: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15;散列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03;百服咛--氨酚伪麻美芬片(日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88;百服咛--氨麻美敏片Ⅱ(夜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87均购于药房。

1.1.2 分析型HPLC液相条件

1.2 方法

1.2.1 供试液的制备

1)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5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超声波助溶,待冷却至室温后,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供试液的制备

分别取5种供试样2~4粒,精密称定5种不同样品每一粒药片的质量,然后在研钵中磨细研匀。精密称取适量供试样(约相当于10mg对乙酰氨基酚),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三蒸水使其溶解,然后超声助溶15min,放至室温后再用三蒸水定容至刻度。

1.2.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适量,用水稀释配成浓度为6.25、12.5、25.0、50.0、100、200μg/ml的溶液,分别进样2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标准峰面积。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

1.2.3 含量测定

取5种供试样,按1.2.2方法制备成溶液;按1.1.2的色谱条件,精密吸取供试样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为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每种药品都要进行4组平行实验,求其平均值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2 结果

2.1 对乙酰氨基酚HPLC分析条件的确定

利用1.1.2的条件,利用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对其进行紫外测定,得到其紫外吸收光谱图。观察得到: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的特征性紫外吸收波长为244nm。确定测定波长后,我们在该波长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进行测定,得到其出峰时间为7.57min

2.2 线性关系的确定

测定不同浓度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的高效色谱峰面积。为得到较准确的实验数据,每种浓度进行4组平行实验,测得数据。然后以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高效液相色谱期刊论文法测定的峰面积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通过作图得曲线方程为:Y=56476.96X— 451.31,r=0.9997。可得到结论: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6.25~2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供试液的测定

按照药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比例,称取相当于10mg对乙酰氨基酚的供试样,配制成供试样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5种供试液进行4组平行测定,然后

在7.57 min附近寻找是否有峰出现,即可确定该种样品中是否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并利用峰面积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图1获得的标准曲线Y=56476.96X— 451.31,可计算得到供试样液的浓度,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再用该值与供试样的取药量相除,得到供试样中对乙酰氨基酚的百分含量。最后,用实际测得的对乙酰氨基酚百分含量与药品说明中的百分含量进行比较,计算相对偏差,具体数据如表2。

3 实验结论

本实验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5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进行测定,并对5种供试样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

从上述实验中可得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能够很好的测定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在确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下,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出峰时间为7.57min。将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精确配制成不同的浓度梯度,通过HPLC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峰面积,绘制出浓度-峰面积的标准曲线,曲线方程为

Y=56476.96X—451.31(r=0.9997)。测定5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利用HPLC方法进行检测分析5种供试样的峰面积,根据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曲线计算出5种供试样的浓度,进而计算出5种不同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比例。利用表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扑热息痛(H21020448)、泰诺(H20010115)、散列通(H20013003)、百服咛日(H10970388)、百服咛夜(H10970387)这5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扑热息痛和散列通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比标注含量偏高,泰诺和百服咛(日&夜)比标注含量偏低。其中,扑热息痛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最高达到85.21%,而散列通含量最低只有45.52%。

4 讨论

4.1 研究方法的确定

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在中西结合治疗感冒制剂中普遍存在,因此对其在原料药品中含量的测定方法较多,主要有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经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反复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①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法虽然不用对照品,但使用外指示剂,终点难以控制,误差较大,且使用外指示剂过程中损失的少量成分可致使含量和回收率均偏低;②紫外分光光度法虽也无需对照品,但此法不太适用于复方中西结合制剂含量的测定,只适合较纯的西药原料及制剂的测定;③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样品即可直接测定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可排除干扰,适合大多数中西结合制剂含量测定,但个别中西结合制剂不能使用此法;④高效液相色谱法干扰甚微,结果准确,是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因此,本实验最后确定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法对5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进行测定。

4.2 流动相中有机相的确定

选择流动相中的有机相为乙腈。

若用甲醇作为流动相中的有机相,则基线漂移严重,峰的对称性差且扩展严重,塔板数较低,检测的灵敏度较低;而选用乙腈则基线相对较为平稳,基线噪音较弱,峰形较对称,搭板数较高,检测的灵敏度高,固选用乙腈作为流动相。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一.物理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从乙醇中得棱柱体结晶。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微溶于 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熔点168~171℃。相对密度1.293(21/4℃)。饱和水溶液pH值5.5-6.5。二.合成路线 1 以硝基苯为原料 优点:流程短,原料易得,三废相对较少,从起始原料硝基苯到终产物可采用“一锅煮”法,收率尚 可;缺点:原料硝基苯为易燃易爆液体,毒性大。浓硫酸随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后与钯反应,使Pd/C催化 剂失活[5],工艺不稳定,且提取时用的苯胺溶液易燃,有腐蚀性,属高毒化学品,可污染水体。 2 (1)以对硝基酚为原料 优点:可采用“一锅煮”法,不需分离纯化对氨基酚,避免了中间体对氨基酚的氧化,简化了工艺路 线,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产品纯度,产品质量和外观都有很大提高。反应可在固定床 反应器或反应釜中进行,产物可以连续移出,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目前国内外大力提倡的合成方法;缺点:酰化加热140 ℃,温度略高。 (2)以对硝基酚一步合成法 因为对硝基酚性质稳定, 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故选用对硝基酚为原料。 .(3)以硝基酚为原料 以PN P 为原料, 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 用5%Pd?C 作催化剂, 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 一步合成A PA P, 总收率为80 %。美国专利采用5 % Pd?C催化剂将PN P 还原一半后加入乙酐, 使加氢与酰化同时进行, 总 收率为81. 2 %。 (4)以对硝基酚为原料, 对硝基酚氢化、酰化一步合成对乙酰氨基 主反应: 副反应:: 此工艺由于避免了分离和提纯容易被氧化的中间体对氨基酚, 不但缩短了工艺路线, 而且 减少了对氨基酚的氧化, 从而减少了杂质的生成量,产品APAP 的质量、纯度、颜色及外观都很好,缺 点:该反应是复杂的多相催 3 以对氨基酚为原料 微波辐射是新兴的绿色合成技术,微波能量能穿过容器直接进入反应物内部并只对反应物和溶剂加热, 且加热均匀,防止反应物和产物因过热而分解。反应时间短,收率较高,操作简单,能耗小,污染少。 4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优点:副产物少,产品后处理简单,污染小,成本低、收率较高(以对羟基苯乙酮计 93.5 %×81.2 %=75.9 %),产品纯度高;缺点:起始原料对羟基苯乙酮来源较少,价格较高。肟化使用的盐酸羟胺毒性大,有刺激性。若使用强无机质子酸作为催化剂[15],腐蚀设备较重且分离困难。若使用Hβ分子筛作催化剂,则制备催化剂的时间太长。但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1)以苯酚为原料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污染较小;缺点:反应步骤多,原料、试剂品种多,致后处理繁琐,总收 率太低(以苯酚计82 %×68.6 %×92.5 %×50.5 %=26.3 %)。 (2)以苯酚为原料, 以聚磷酸为催化剂, 与冰醋酸和NH2OH 的衍生物或盐, 在80 ℃反应后用冰水处理, 再用10 % N aOH 调节pH 值到4, 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 PA P, 纯度可达98 %。 6.对苯二酚与乙酰胺直接缩合 对苯二酚和乙酰胺在ZSM 5 分子筛的催化下,在真空Cariu s 管中, 3 0 0 ℃反应1 h 可缩合得到A PA P, 转化率为93. 6 % , 摩尔选择性为45. 9 %。若以硅酸钛为催化剂, 则摩尔选择性为67. 5 % , 转化率为90. 8 %。

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

描述: 【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几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主要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相关手段,对5种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经实验证实,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线性范围在6.25~200μg?mL-1,相关系数r=0.9997。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果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多种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高效液相色谱法 0 前言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大多数解热镇痛药中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由于对乙酰氨基酚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肾毒性及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同类的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小,因此,临床用于常见的感冒发热、儿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以及紧张性头痛、关节痛和癌痛的三阶梯治疗等。对乙酰氨基酚的常用剂量安全可靠,在大多数国家为非处方药(OTC),但该药的滥用和过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肝脏毒性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常用解热镇痛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就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中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和测定,并对药品质量进行粗略的评估。将药房购得5种常用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药,研磨成粉末状后用三蒸水溶解并稀释至适宜浓度,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方法操作简单,且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实验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水:三蒸水,实验室自制;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东北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1020448;泰诺--酚麻美敏片: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15;散列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03;百服咛--氨酚伪麻美芬片(日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88;百服咛--氨麻美敏片Ⅱ(夜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87均购于药房。 1.1.2 分析型HPLC液相条件 1.2 方法 1.2.1 供试液的制备

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摘要】 目的:考察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及工艺并进行药物质量检查。 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对乙酰氨基酚最佳崩解剂,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涉及黏合剂用量,崩解剂用量和加入方法的最佳制备工艺。 结果:最优崩解剂为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CNa),用量7%,采用内外加法;黏合剂为PVP,用量2%;硬度控制在2kg左右。 结论:用本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可操作性强,但多数质量检查不符合要求。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正交试验 【前言】分散片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可以迅速释放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另外它具有易生产、便携等特点。一般需要对分散片进行崩解时限,混悬性或分散均匀度和溶出度的检查。国内外广泛用于分散片中的崩解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MS-N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CNa)、低取代羧丙纤维素(L-HPC)等。分散片质量检查的项目是:崩解时限、溶出度检查、分散均匀性检查等。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um APAP),属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神经痛及痛经等,适于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对乙酰氨基酚目前已有片剂(胶囊型)、注射剂、胶囊、咀嚼片、混悬液、滴剂等多种剂型,其中片剂胶、囊剂为常用。由于该药物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且在水溶液存在稳定性问题,同时该药物吸收血药达峰时为10——60min。由对硝基酚钠经还原成对氨基酚,再酰化制得。本论文研究的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可以满足一些特殊用药需求,并为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一仪器与试药 1仪器: 乳钵,托盘天平,片剂四用检测仪;尼龙筛(16目),单冲压片机,RCZ-8A智能溶出仪,WFZ UV-2000紫外分光光度计,FT-2000A脆碎度检查仪,LB-2B崩解时限测定仪,LIBROR-1600TP分析天平,101-4AB电热鼓风干燥箱。 2试药: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可压性淀粉,硫脲,硬脂酸镁,羧甲基淀粉钠(CMS-Na),交联聚吡咯烷酮(PVPP),低取代羟丙级纤维素(L-HP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检测方法的对比

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检测方法的对比 【摘要】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醋氨酚等。该品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英文名称:4-Acetamino phenol;N-(4-hydroxyphenyl)-Acetamide;4’-hydroxyacetanilide。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因其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小,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安全有效,故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APAP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可致肝坏死,所以含量控制要求严格。 在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检验工作中,中国药典(2010版)与美国药典(USP34)、欧盟药典(EP7.0)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三个独立药典含量项目检验方法对比,核对检验结果,对今后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检验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仪器;检测方法 1 所用试剂及仪器 日本岛津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计、瑞士梅特勒AG285电子精密天平、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批号100018-200408,ID:VTJ4-YDWW)、三氧化二砷(基准物)、氢氧化钠(分析纯)、甲醇(分析纯)、硫酸铈(分析纯)、硫酸亚铁(分析纯)、盐酸菲咯啉(分析纯) 2 检测方法与结果 2.1 中国药典2010,紫外E值法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含有苯环共轭系统,在0.4%氢氧化钠溶液中,于257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按C8H9NO2其吸收系数为E1%1cm715。同时取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同时同样检测,检测数据见表1。 2.2 USP34,紫外对照品法 本品在热水或醇中易溶,取本品适量用甲醇溶解后并用水稀释至12ug/ml,用1cm 吸收池,用水作空白溶液,在244nm 处附近有最大吸收,在此波长处测定该溶液和同法配制的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品吸收度计算样品含量。检测数据见表1。 2.3 EP7.0,滴定法 将0.300g溶于10ml水与30ml稀硫酸试液的混合溶液中,回流1h,冷却,加水稀释至100.0ml。取该溶液20.0ml,加40ml水,40g冰,15ml稀盐酸试液

中成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4种方法及比较

中成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4种方法 及比较 【关键词】中成药 摘要:目的:运用4种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中成药中对乙酰氨 基酚的含量,并比较其精确度、回收率和适应性。方法:采用滴定法、双 波长分光光度法、紫外吸收系数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四种方法所测的含量有所不同。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成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星,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关键词:四种中成药;对乙酰氨基酚;四种含量测定 Comparison of Four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aracetamo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Objective: Use four methods to determine paracetamol to comparison theirison accuracy, recovery and applicability.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paracetamo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titration. Two wave length spectrophotometry. Uv spectrophotometry and Hplc. Results: The results of four methods are not same. Conclusious: The Hplc method was accurate and specific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paracetamo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Fou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racetamol; Four content determination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现其在中西结合治感冒制剂中 普遍存在,而对其原料药含暈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紫外吸收系数法等[1]。但对其中中西结合制剂的定量方法还未见系统报道。本文采用滴定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紫外吸收系数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四种中成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并比较四种中成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 方法的优劣性,为中成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实验三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实验三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目的要求 1、掌握复方片剂中各成分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复方片剂的分析特点。 、基本原理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和咖啡因三种主成分 各成分之间性质差异大。乙酰水杨酸为芳酸类药物,具酸性,K a=3.27×10-4,可用酸量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为芳酰胺类药物,具酰胺基,呈中性,但具潜在芳伯氨基,可将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用重氮化法测定;咖啡因为黄嘌呤类生物碱,碱性极弱,K b =0.7×10-14,不能采用一般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但可将其与碘发生定量沉淀以后,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从而求得咖啡因的含量。反应式表示如下: 1、乙酰水杨酸的测定原理 等当点时,由于生成物水杨酸钠的水解,溶液呈微碱性,所以选用碱性区域变色的指示剂--酚酞2、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原理 NaOH

I 2 ( 剩余 )+2Na 2S 2O 3 2NaI+Na 2 S 4O 6 三、实验方法 取本品 20 片,精密称定,研细备用。 (一)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药典规定每片检品中含乙酰水杨酸应为 0.219g ~0.242g 。 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约相当于乙酰水杨酸 0.4g ),置分液漏斗中,加水 15ml ,摇匀,用 氯仿振摇提取 4 次(20ml ,10ml ,10ml ,10ml ),提取氯仿液用 同一分水 10ml 洗涤,合并氯仿洗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 中性乙醇 (对酚酞 指示液显中性)20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 3滴,用 0.1mol/L 氢氧化钠液滴定, 即得。每 1ml0.1mol/L 氢氧化钠液相当于 18.02mg 的 C 9H 8O 4。 按下式计算每片含乙酰水杨酸的克数 其中: T -为滴定度; V -消耗滴定液体积; f-为滴定液浓度校正因子 g / 片= T V f W 称样量 W 平均片重 + 2 I+KI+H 2SO 4 CH 3 HI I 4 +KHSO 4

实训六--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

实训六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 一、实训目标 通过本实训,要求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的程序、方法与操作技能,掌握检验结果的处理与判断,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书。 二、质量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片 Duiyixian’anjifen Pian Paracetamol Tablets 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薄膜衣或明胶包衣体,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鉴别】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0.5g),用乙醇20ml分次研磨使对乙酰氨基酚溶解,滤过,合并滤液,蒸干,残渣照对乙酰氨基酚项下鉴别(1)(2)项试验,显相同反应。 【检查】溶出度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1[1]Ⅹ C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 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5ml 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加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ml,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E cm%11)为 715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 【含量测定】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及水50ml,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照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自“置100ml量瓶中”起,依法测定,即得。 【类别】同对乙酰氨基酚。 【规格】 (1) 0.1g (2) 0.3g (3) 0.5g 【贮藏】密封保存。 四、实训过程 (一)仪器、试药准备及实训用液的制备

(完整word版)新-实验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实验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确证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内容和要求。 2. 熟悉建立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3.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含有苯环共轭系统,在0.4%氢氧化钠溶液中,于257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收系数为% 11cm E 715。 C 8H 9NO 2 151.16 三、仪器与试剂 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氢氧化钠,容量瓶,量筒,紫外分光光度计,研钵。 四、实验步骤 1. 线性与浓度范围 取对乙酰胺基酚对照品约40mg ,精密称定,置250mL 量瓶中,加0.4% 氢氧化钠溶液50mL 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2,4,6,8,10,12mL ,置100mL 量瓶中,加入0.4%氢氧化钠溶液10mL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浓度C 对吸收度A 回归,得线性回归方程:A=a+bC(r= ,n=6)。线性浓度范围0.0032~0.0192mg/mL. 2. 供试品测定法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 ),置250ml 量瓶中,加0.4 %氢氧化钠溶液50ml 及水50ml ,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 ,置100ml 量瓶中,加0.4 %氢氧化钠溶液10ml ,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 8H 9NO 2 的吸收系数(%11cm E )为715 计算,即得。 3. 回收率试验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 ),共6份,置250ml 量瓶中,按1:1比例,分别向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其余照“供试品测定法”项下的方法操作,按标准曲线法或百分吸收系数法计算回收率。 4. 精密度试验 照“供试品测定”项下的方法操作,计算片剂含量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6份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即为精密度试验结果。 五、注意事项 1. 为减少误差,各样品应尽量平行操作。 2. 比色皿每次用完后应清洗干净。 六、思考题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制药设计工艺基础 题目: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学生姓名: 院(系):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制药 指导老师: 文件编号:VP-P-004(2008)-1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2份生产技术部2份设备部1份 目录 一. 产品简述 (5) 1.品名 (5) 2. 曾用名 (5) 3. 汉语拼音 (5) 4英文名 (5) 5. 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 CAS 、EINECS (5) 6. 理化性质 (6) 7. 批准文号 (6)

8. 药理作用 (6) 9. 临床用途 (6) 10. 包装规格 (6) 11. 贮藏条件 (6) 12. 有效期 (7) 二.原辅料、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注 (7) 三.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 (11) 1.以对氨基苯酚和乙酸酐为原料, (11) 2. 副反应——较高温度时对氨基苯酚缩合 (11) 四.生产流程图(工艺及设备流程) (11) 1.工艺流程简易图 (11) 2.设备流程图(略) (14) 五.生产工艺过程 (14) 1.原料配比 (14) 2.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14) 3.重点工艺控制点 (14) 4.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 (15) 5.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5) 六中间体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1.中间体和半合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6) 2.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六.技术安全与防火 (17)

实验三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实验三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复方片剂中各成分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复方片剂的分析特点。 二、基本原理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和咖啡因三种主成分。 各成分之间性质差异大。乙酰水杨酸为芳酸类药物,具酸性,K a =3.27×10-4,可用酸量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为芳酰胺类药物,具酰胺基,呈中性,但具潜在芳伯氨基,可将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用重氮化法测定;咖啡因为黄嘌呤类生物碱,碱性极弱,K b =0.7×10-14,不能采用一般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但可将其与碘发生定量沉淀以后,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从而求得咖啡因的含量。反应式表示如下: 1、乙酰水杨酸的测定原理 COOH O C O CH 3 + NaOH COONa O C O CH 3 + H 2O 等当点时,由于生成物水杨酸钠的水解,溶液呈微碱性,所以选用碱性区域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2、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原理

3、咖啡因的测定原理 N N O O H3C CH3 N N +2I+KI+H2SO4N N O O H3C CH3 N CH3 N HI I4+KHSO4 CH 3 I2(剩余)+2Na2S2O32NaI+Na2S4O6 三、实验方法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备用。 (一)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药典规定每片检品中含乙酰水杨酸应为0.219 g~0.242 g。 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约相当于乙酰水杨酸0.4g),置分液漏斗中,加水15ml,摇匀,用氯仿振摇提取4次(20 ml,10 ml,10 ml,10ml),提取氯仿液用同一分水10ml洗涤,合并氯仿洗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0.1mol/L氢氧化钠液滴定,即得。每1ml 0.1mol/L氢氧化钠液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按下式计算每片含乙酰水杨酸的克数 平均片重 称样量 片=W T /? ? ? W f V g 其中:T-为滴定度;V-消耗滴定液体积;f-为滴定液浓度校正因子

欧洲药典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质量标准——有关物质检测(译文)

EP检测方法: Related substances. Liquid chromatography (2.2.29). Prepare the solutions immediately before use. Test solution. Dissolve 0.200 g of the substance to be examined in 2.5 mL of methanol R containing 4.6 g/L of a 400 g/L solution of tetrabutylammonium hydroxide R and dilute to 10.0 mL with a mixture of equal volumes of a 17.9 g/L solution of 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R and of a 7.8 g/L solution of 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R. Reference solution (a). Dilute 1.0 mL of the test solution to 50.0 mL with the mobile phase. Dilute 5.0 mL of this solution to 100.0 mL with the mobile phase. Reference solution (b). Dilute 1.0 mL of reference solution (a) to 10.0 mL with the mobile phase. Reference solution (c). Dissolve 5.0 mg of 4-aminophenol R,5 mg of paracetamol CRS and 5.0 mg of chloroacetanilide R in methanol R and dilute to 20.0 mL with the same solvent. Dilute 1.0 mL to 250.0 mL with the mobile phase. Reference solution (d). Dissolve 20.0 mg of 4-nitrophenol R in methanol R and dilute to 50.0 mL with the same solvent. Dilute 1.0 mL to 20.0 mL with the mobile phase. 有关物质。液相色谱(2.2.29)。溶液临用现配。 供试品溶液:取0.200g的物质溶解在2.5ml甲醇溶液(含有400g/L的氢氧化四丁铵溶液4.6g/L)中,再用17.9 g/L 的磷酸氢二钠溶液和7.8 g/L磷酸二氢钠溶液的等体积混合液稀释至10ml。 对照溶液A:取供试品溶液1.0ml用流动相稀释至50ml,再取该溶液5.0ml稀释至100.0ml。 对照溶液B:取对照溶液A 1.0ml用流动相稀释至10ml。 对照溶液C:取5.0mg4-aminophenol对照品,5mgparacetamol CRS对照品和5.0mg chloroacetanilide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并稀释到20.0ml。取1.0ml用流动相稀释至250.0ml。 对照溶液D:取20.0mg 4-nitrophenol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和稀释到50.0ml。取1ml用流动相稀释至20ml。Column: —size: l = 0.25 m, ? = 4.6 mm, — stationary phase: octylsilyl silica gel for chromatography R (5 μm), — temperature: 35 °C.

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定结构确证与含量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定结构确证与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定的方法 (2)了解对乙酰氨基酚结构确证的过程 (3)运用仪器分析手段对对乙酰氨基酚进行含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对乙酰氨基酚(2 98NO H C )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 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微溶。熔点 168-172℃。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且毒副作用小,较适合儿科患者使用。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的药物之一,是国际医药市场上头号解热镇痛药。 (2)以一定浓度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充分水解全部生成对氨基酚溶液,对氨基酚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氢化钠试剂作用,生成蓝色配位化合物。利用721 - 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波长确定最大吸收,并通过分光光度计进行条件优化,依据比尔定律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法求得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从而求得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3)取对乙酰氨基酚溶解于流动相后于200 ~ 400波长范围扫描, 结果在250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故选择此波长作为测定波长。对乙酰氨基酚易溶于热水中, 用温水浴溶解15分钟以上时对乙酰氨基酚已全部溶解。以甲醇- 水- 磷酸( 22 - 78- 0. 1) 为流动相, 能使对乙酰氨基酚得到很好的分离。采用外标法,用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溶液作为对照品,求得样品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从而求得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三、实验过程 (1)鉴定 ①本品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显蓝紫色。 ②取本品约0.1g ,加稀盐酸5ml ,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水3ml 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即显红色。 ③本品的红外吸收图谱应于对照的光谱一致。 (2)结构确证 ①红外光谱图 ②核磁共振氢谱

实验一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第 1 页,共 1页 实验一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胺类药物含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复方制剂含量测定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由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咖啡因三种药物组成,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通过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1、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 第一步,水解,得到芳香伯胺 第二步,重氮化定量反应: 三、仪器与试药 1恒温水浴锅、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三角瓶 2氯仿、乙醇、酚酞指示剂、0.1mol/L 氢氧化钠液;稀硫酸、溴化钾、含锌碘化钾淀粉指示液、0.1mol/L 亚硝酸钠液 3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市售品) 四、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0.3g ),加稀硫酸40mL ,附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加水50mL 、盐酸20mL 、溴化钾3g ,将滴定管的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用0.1mol/L 亚硝酸钠液迅速滴定,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的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将尖端洗涤,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至用细玻璃棒蘸取溶液少许,划过涂有含锌碘化钾淀粉指示液的白瓷板上,即显蓝色条痕,停止滴定,5分钟后,再蘸取溶液少许划过一次,如仍显蓝色条痕,即为终点,即得。每1mL 亚硝酸钠液(0.1mol/L )相当于15.12mg 的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 五、计算 NH.COCH 3 OH + H 2O 稀H 2SO 4 △ OH NH 2 + CH 3 COOH OH + NaNO 2 + 2HCl N + N. Cl - OH + NaCl +2 H 2O

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STP-GG-555 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工艺规程 ***药业有限公司现行文件 起草人:技术员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车间主任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质量经理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总经理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 质量保证 2份 生产技术部: 2份 设备部:1份

目录 文件编号:STP-GG-555 (1) 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工艺规程 (1) 一、产品介绍 (4) 1.1品名 (4) 二、物料的规格和质量标准 (5) 三、化学反应过程 (5) 四、流程简图: (8) 五、工艺过程: (10) 5.1配料比 (10) 5.2操作过程 (10) 5.2.1对硝基苯酚的制备 (10) 5.2.2对氨基苯酚的制备 (10) 5.2.3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 (11) 5.2.4重点工艺控制点 (11) 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12) 停水时关闭水阀停止搅拌 (12) 停电时关闭通气阀门,关电源,来电后正常开启,搅拌机点动 (12)

停气时关闭气阀,停止搅拌 (12) 六、中间体和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2) 七、技术安全与防火 (12) 八、综合利用和三废处理 (16) 九、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17) 十、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7) 十一、设备一览表 (17) 十二、消耗定额与技术经济指标 (19) 十三、物料平衡 (19) 十四、附录 (20) 十五、附页 (20)

一、产品介绍 1.1品名:对乙酰氨基苯酚;N-(4-羟基苯基)乙酰胺; 曾用名:扑热息痛(APAP);醋氨酚。 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英文名:4N-(4-hydroxyphenoyl)-acetamide; p-hyroxyphenyl acetylamine。 分子式:C8H9NO2 分子量:151.16 结构式: 1.2 理化性质:从乙醇中得棱柱体结晶。熔点为168~172℃,相对密度1.293(21℃/4℃)。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难溶于冷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无气味,味苦。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1.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1020448 1.4药理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 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1.5 临床用途: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的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1.6包装规格: 包装规格:(1)25公斤/桶(2)25公斤/袋(3)25公斤/箱 储藏:遮光,密闭保存

新-实验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实验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确证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内容和要求。 2.熟悉建立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含有苯环共轭系统,在0.4%氢氧化钠溶液中,于 257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收系数为E 1cm715。C8H 9NO 2151.16 三、仪器与试剂 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氢氧化钠,容量瓶,量筒,紫外分光光度计,研钵。 四、实验步骤 1.线性与浓度范围取对乙酰胺基酚对照品约4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2,4,6,8,10,12mL,置100mL量瓶中,加入0.4%氢氧化钠溶液 1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浓度C对吸收度A回归,得线性回归方程: A=a+bC(r= ,n=6)。线性浓度范围0.0032~0.0192mg/mL. 2.供试品测定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及水

50ml,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1%E1 按C 8H 9NO 2的吸收系数(cm)为715计算,即得。 1% 3.回收率试验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共6份,置250ml量瓶中,按1:1比例,分别向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其余照“供试品测定法”项下的方法操作,按标准曲线法或百分吸收系数法计算回收率。 4.精密度试验照“供试品测定”项下的方法操作,计算片剂含量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6份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即为精密度试验结果。 五、注意事项 1.为减少误差,各样品应尽量平行操作。 2.比色皿每次用完后应清洗干净。 六、思考题 1.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2.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补充: 1.结果应给出平均片重 2.注意是浓度对吸光度作图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验证性试验 实验十七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的原理。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及计算。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 Mettler AL204电子天平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刻度移液管 规格:5mL 、10mL 定量滤纸(直径10cm ) 容量瓶 规格:100mL 500mL 研钵 HHS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2.试药 对乙酰氨基酚片 规格0.3g 氢氧化钠 三氯化铁试液 蒸馏水 三、实验原理 利用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有共轭结构,在紫外区有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为257nm ,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即可计算其含量。 四、实验内容 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C 8H 9NO 2)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鉴别】本品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显蓝紫色。 【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 ),置250mL 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 与水50mL ,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 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 8H 9NO 2的吸收系数(%11cm E )为715计算,即得。 计算: 对乙酰氨基酚片标示量%= A :供试品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 D :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11cm E :吸收系数; W :对乙酰氨基酚片片的平均片重; W :称取对乙酰氨基酚片粉的量。 五、注意事项 1.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振摇充分,使样品溶解完全。 %100100D 1%1??????标示量W E W A cm

实训项目十五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实训项目十五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内标对比法的测定步骤和结果计算方法。 .掌握样品、流动相的处理方法,掌握液相色谱仪维护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 内标对比法是内标法的一种,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分别配制含有等量内标物的对照品溶液和试样溶液,经分析后,测得上述两溶液中待测组分()和内标物( )的峰面积,按下式计算试样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 试样对照×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治疗发热、镇痛的首选药物之一。对乙酰氨基酚稀碱溶液在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可以用于定量测定。在其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引入对氨基酚等中间体,这些杂质在上述波长处也有紫外吸收,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方法影响因素较多。为避免杂质干扰,本实验采用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 ×,μ);电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 .试剂 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非那西丁对照品;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甲醇(色谱纯);重蒸馏水;针头滤器(μ,有机系)。 四、操作步骤 .色谱条件 色谱柱:色谱柱( ×,μ);流动相:甲醇水(:);流速:;检测波长:;柱温:室温;进样量:μ。 .内标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非那西丁对照品约,用适量甲醇溶解后加入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内标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约,用适量甲醇溶解后加入容量瓶中,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置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试样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样品约,用适量甲醇溶解后加入容量瓶中,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置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进样分析 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溶液经μ滤膜滤过。用微量注射器吸取滤液,过进样μ。记录色谱图,重复次。以同样方法分析试样溶液。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按下表记录峰面积,按下式计算对乙酰氨基酚的百分含量。 (%)× 式中 是对照溶液中组分的量。 对照 六、注意事项 .流动相应选用色谱纯试剂、高纯水或双蒸水,酸碱液及缓冲液经过滤后使用,过滤时注意区分水系膜和油系膜的使用范围;水相流动相需经常更换(一般不超过天),防止滋生细菌变质。 .实验中可通过选择适当长度的色谱柱,调整流动相中甲醇和水的比例或流速,使对乙酰氨基酚与内标物的分离度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 .内标对比法是内标校正曲线法的应用。若已知校正曲线通过原点,并在一定线性范围内,则可用内标对比法测定。该法只需配制一种与待测组分浓度接近

5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五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及溶出速率曲线的绘制。 2.能正确使用溶出度测定仪。 二、实验指导 片剂等固体制剂服用后,在胃肠道中要先经过崩解和溶出两个过程,然后才能透过生物膜吸收。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其吸收量通常与该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量成正比。对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小于0.1~1.0g/L)而言,体内吸收常受其溶出速度的影响,即溶解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崩解虽然是药物溶出的前提,但崩解后药物的颗粒受粘合剂等辅料的影响,药物的溶出度会呈现显著地不同。估难溶性药物片剂的崩解时限与吸收没有相关关系。 为了有效地控制固体制剂质量,除采用血药浓度法或尿药浓度法等体内测定法推测吸收速度外,体外溶出度测定法不失为一种较简便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一些国家药典收载与体内测定结果相关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该法是难溶性片剂的内在质量评价及筛选固体制剂处方和评定制备工艺的重要手段。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特别是对哪些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的固体制剂,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的固体制剂,均应作溶出度检查并作为质量标准。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在溶出度试验中,不同时间的溶出量存在一定规律,符合零级、一级或Higuchi 方程等不同的溶出规律。 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方法,药典规定由转篮法、桨法和小杯法,并规定有特定的装置。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的方法为: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900mL,注入溶出杯中,加温,加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min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过滤应在30s内完成。取滤液,照各项药品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的溶出量。结果判定: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为标示含量的70%。如6片中仅

实验三-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实验三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复方片剂中各成分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复方片剂的分析特点。 二、基本原理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和咖啡因三种主成分。 各成分之间性质差异大。乙酰水杨酸为芳酸类药物,具酸性,K a =3.27×10-4,可用酸量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为芳酰胺类药物,具酰胺基,呈中性,但具潜在芳伯氨基,可将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用重氮化法测定;咖啡因为黄嘌呤类生物碱,碱性极弱,K b =0.7×10-14,不能采用一般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但可将其与碘发生定量沉淀以后,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从而求得咖啡因的含量。反应式表示如下: 1、乙酰水杨酸的测定原理 COOH O C O CH 3 +NaOH COONa O C O CH 3+H 2O 等当点时,由于生成物水杨酸钠的水解,溶液呈微碱性,所以选用碱性区域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2、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原理

3、咖啡因的测定原理 N N O O H3C CH3 N N +2I+KI+H2SO4N N O O H3C CH3 N CH3 N HI I4+KHSO4 CH 3 I2(剩余)+2Na2S2O32NaI+Na2S4O6 三、实验方法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备用。 (一)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药典规定每片检品中含乙酰水杨酸应为0.219 g~0.242 g。 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约相当于乙酰水杨酸0.4g),置分液漏斗中,加水15ml,摇匀,用氯仿振摇提取4次(20 ml,10 ml,10 ml,10ml),提取氯仿液用同一分水10ml洗涤,合并氯仿洗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0.1mol/L氢氧化钠液滴定,即得。每1ml 0.1mol/L氢氧化钠液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按下式计算每片含乙酰水杨酸的克数 平均片重 称样量 片=W T /? ? ? W f V g 其中:T-为滴定度;V-消耗滴定液体积;f-为滴定液浓度校正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