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联差动保护 ppt课件

纵联差动保护 ppt课件

纵联差动保护 ppt课件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第四节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一、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原理 纵联差动保护是反应被保护变压器各端流入和流出电流的相量差。对双绕组变压器实现纵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如下图所示。 为了保证纵联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应使得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二次电流相等,差回路电流为零。在保护范围内故障时,流入差回路的电流为短路点的短路电流的二次值,保护动作。应使 或 结论: 适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纵联差动保护有较高的灵敏度。 二、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在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及减小不平衡电流的措施 在正常运行及保护范围外部短路稳态情况下流入纵联差动保护差回路中的电流叫稳态不平衡电流I bp。 1.由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思考:由于变压器常常采用Y,dll的接线方式, 因此, 其两侧电流的相位差30o。此时,如果两侧的电流互感器仍采用通常的接线方式,则二次电流由于相位不同,会有一个差电流流入继电器。如何消除这种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解决办法:通常都是将变压器星形侧的三个电流互感器接成三角形,而将变压器三角形侧的三个电流互感器接成星形。 2.由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思考: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有电流误差△I,在正常运行及保护范围外部故障时流入差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为什么? 为什么在正常运行时,不平衡电流也很小? 为什么当外部故障时,不平衡电流增大? 原因: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和其励磁电流的大小、二次负载的大小及励磁阻抗有关,而励磁阻抗又与铁芯特性和饱和程度有关。 当被保护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型号不同,变比不同,二次负载阻抗及短路电流倍数不同时都会使电流互感器励磁电流的差值增大。 减少这种不平衡电流影响的措施: (1)在选择互感器时,应选带有气隙的D级铁芯互感器,使之在短路时也不饱和。 (2)选大变比的电流互感器,可以降低短路电流倍数。 (3)在考虑二次回路的负载时,通常都以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为依据,进行导线截面校验,不平衡电流会更小。最大可能值为: 3.由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思考:两侧的电流互感器、变压器是不是一定满足 或的关系? 原因:很难满足上述关系。 减少这种不平衡电流影响的措施: 利用平衡线圈W ph来消除此差电流的影响。 假设在区外故障时,如下图所示,则差动线圈中将流过电流(),由它所产生的磁势为W cd()。为了消除这个差动电流的影响,通常都是将平衡线圈W ph接入二次电流较小的一侧,应使 W cd()=W ph 4.带负荷调变压器的分接头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思考:在电力系统中为什么采用带负荷调压的变压器会产生不平衡电流?

纵联保护原理

纵联保护原理 线路的纵联保护是指反应线路两侧电量的保护,它可以实现全线路速动。而普通的反应线路一侧电量的保护不能做到全线速动。纵联差动是直接将对侧电流的相位信息传送到本侧,本侧的电流相位信息也传送到对侧,每侧保护对两侧电流相位就行比较,从而判断出区内外故障。是属于直接比较两侧电量对纵联保护。目前电力系统中运行对这类保护有:高频相差保护、导引线差动保护、光纤纵差保护、微波电流分相差动保护。纵联方向保护:反应线路故障的测量元件为各种不同原理的方向元件,属于间接比较两侧电量的纵联保护。包括高频距离保护、高频负序方向保护、高频零序方向保护、高频突变量方向保护。 先了解一下纵联差动保护: 为实现线路全长范围内故障无时限切除所以必须采用纵联保护原理作为输电线保护。 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习惯简称纵差保护)就是用某种通信通道将输电线两端的保护装置纵向连

接起来,将各端的电气量(电流、功率的方向等)传送到对端,将两端的电气量比较,以判断故障在本线路范围内还是在线路外,从而决定是否切断被保护回路. 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始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原理构成的。 高频保护的工作原理:将线路两端的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转化为高频信号,然后,利用输电线路本身构成高频电流通道,将此信号送至对端,以比较两端电流的相位或功率方向的一总保护装置。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方向高频保护和相差高频保护。 光纤保护也是高频保护的一总原理是一样的只是高频的通道不一样一个事利用输电线路的载波构成通道一个是利用光纤的高频电缆构成光纤通道。光纤通信广泛采用PCM调制方式。这总保护发展很快现在一般的变电站全是光纤的了经济又安全。

21电网的纵联差动保护

第四章 电网的差动保护 第一节 电网的纵联差动保护 一、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纵差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始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原理构成的。 (a )正 常运行情 况 (b)区外短路情况 (c) 区内短路情况 在理想状态下,流入差动保护差回路中的电流为零。在正常运行时,流入差回路的电流 0''11'22≈-=-=TA TA r K I K I I I I 式中 K TA 、K TA '——分别为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当被保护线路外部K 点短路时,流入差动保护差回路中的电流为 0''1 1'22≈-=-=TA d TA d d d r K I K I I I I 式中 I 1d 、I 1d '——电源供给短路点的短路电流; 当被保护线路内部k 点短路时,如图4-1(c)所示。流入差动保护回路的电流为 TA d TA d TA d d d r K I K I K I I I I =+=+=''11'22 (4—3) 式中 I 1d 、I 1d '——线路两侧电源供给短路点的短路电流; I d ——流经短路点的短路电流。

故被保护线路内部故障时,流入差回路的电流为短路点短路电流的二次值,其值远大于差动继电器的起动电流,差动继电器动作,瞬时发出跳闸脉冲,断开线路两侧断路器。 二、纵联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 由于被保护线路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载阻抗及互感器本身励磁特性不一致,在正常运行及保护范围外部发生故障时,差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这个电流叫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 I unb 。 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该不平衡电流为两侧电流互感器励磁电流的差。当电流互感器进行10%误差校验后,每个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均不会大于10%,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为负误差,其差动回路中产生不平衡电流最大值为 式中 K err 一电流互感器 10%误差; K st —电流互感器的同型系数,两侧电流互感器为同型号时,取0.5,否则取l ; I d ?max —被保护线路外部短路时,流过保护线路的最大短路电流。 2.暂态不平衡电流 2.暂态不平衡电流 纵联差动保护是全线速动保护,需要考虑在外部短路时暂态过程中差回路出现的不平衡电流。在短路后的暂态过程中,短路电流中除周期分量电流外,还有按指数规律衰减的非周期分量。由于电流互感器原副边回路对非同期分量电流衰减时间常数不同,两侧电流互感器直流励磁程度不同,所以使暂态不平衡电流加大。在纵差动保护计算中,其最大值为 max max '?????=k np st err unb I K K K I 式中K np ——非周期分量的影响系数,在接有速饱和变流器时,取为1,否则取为1.5~2。 三、纵联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 为保证正常运行及保护范围外部故障时差动保护不动作,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按躲开外部故障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整定 TA d np st err rel op K I K K K K I max ????= 式中 K rel 一可靠系数,在有速饱和变流器时取 1.3。 为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断线差动保护误动,按躲开电流互感器二次断线整定 TA d st err unb K I K K I max max ????=

纵联保护原理

纵联保护原理?我们先来瞧一下反映一侧电气量变化得保护有什么不足? 对于反映单侧电气量变化得M侧保护来说,它无法区分就是本侧线路末端故障还就是下级线路始端故障。所以在保护整定上要将它瞬时段得保护范围限制在全线得70%~80%左右,也即反映单侧电气量变化得保护不能瞬时切除本线路全长内得故障。 因此,引入了纵联保护,纵联保护就是综合反映线路两侧电气量变化得保护,对本线路全长范围内得故障均能瞬时切除。 为了使保护能够做到全线速动,有效得办法就是让线路两端得保护都能够测量到对端保护得动作信号,再与本侧带方向得保护动作信号比较、判定,以确定就是否为区内故障,若为区内故障,则瞬时跳闸。这样无论在线路得任何一处发生故障,线路两侧得保护都能瞬时动作跳闸。快速性、选择性都得到了保证。?在构成保护上,就是将对侧对故障得判断量传送到本侧,本侧保护经过综合判断,来决定保护就是否应该动作。有将对侧电气量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微波通道或光纤传送到本侧进行直接计算(如纵联差动保护),有将对侧对故障就是否在本线路正方向得判断量通过高频(载波、微波)通道传送到本侧,本侧保护进行综合判别(如纵联方向保护、纵联距离保护等等) 一、实现纵联保护得方式: 1、闭锁式:也就就是说收不到高频信号就是保护动作与跳闸得必要条件。一般应用于超范围式纵联保护(所谓超范围即两侧保护得正方向保护范围均超出本线路全长);高频信号采用收发同频,即单频制。 ? 2、允许式:也就就是说收到高频信号就是保护动作与跳闸得必要条件。一般应用于超范围式纵联保护(所谓欠范围即两侧保护得正方向保护范围均超过本线路全长得50%以上,但没有超出本线路全长);高频信号采

纵联差动保护联调方法

采样 相关概念: ?定值中的“CT变比系数”: 将电流一次额定值大的一侧设定为1,小的一侧整定为本侧电流一次额定值与对侧电流一次额定值的比值。 如:本侧CT变比1250/5;对侧2500/1,则本侧CT变比系数整定为0、5,对侧整定为1。 步骤: 本侧CT变比:a/b,对侧CT变比c/d。 ?(1)本侧加电流I1,则对侧显示差流:I1*a*d/b/c。 ?(2)对侧加电流I2,则本侧显示差流:I2*c*b/d/a。 模拟空充 相关概念: ?没有CT断线时差动跳闸需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1、两侧差动保护均投入(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 2、没有通道异常 3、有差流 4、本侧保护启动 5、对侧差动信号,即给本侧发差动允许信号(a、b同时满足) a、有差流 b、对侧分位无流或对侧启动 步骤: ?①对侧分位,本侧合位。本侧加差流,则本侧跳,对侧不跳。 解释: 1、对侧分位无流+有差流->给本侧发允许信号 2、对侧不启动->对侧不跳 ?②本侧分位,对侧合位。对侧加差流,则对侧跳,本侧不跳。 模拟弱馈 相关概念: ?保护启动方式: 1、电流变化量启动 2、零序过流元件启动 3、位置不对应启动(针对偷跳) 4、弱馈启动(针对弱电源侧) 步骤: ?①两侧合位。对侧加一低于正常值电压34V(1、之所以加34V就是为了满足如下两 条:a、满足弱馈条件<65%额定,b、大于33V避开PT断线,2、其实PT断线并不影响弱馈启动,即只要加的电压满足<65%额定即可,也就就是说不加也行。),本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解释: 1、本侧启动+有差流->给对侧发允许信号

2、对侧弱馈+本侧允许信号->对侧启动(弱馈启动方式) 3、对侧启动+有差流->给本侧发允许信号 ?②两侧合位。本侧加一低于正常值电压34V,对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模拟远跳 步骤: 方法一: ?①本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的同时本侧加一启动量,则本侧 跳。(若点的就是TJR继电器,则对侧也跳,但保护装置跳闸灯不亮。若点的就是保护装置的TJR开入,则对侧开关不跳。) ?②对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的同时对侧加一启动量,则对侧 跳。 (注:因TJR与启动量需要时间上的配合,较难把握,可采用如下简便方法。) 方法二: ?①本侧退出“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本侧跳。 ?②对侧退出“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对侧跳。 简化整组联调实用版步骤: 一、前提: 1、“通道异常”灯熄灭,两侧主保护投入(控制字+软压板+硬压板)。 2、给两套主保护并上电压、串上电流。 二、采样 本侧CT变比:a/b,对侧CT变比c/d。 (1)本侧加电流I1,则对侧显示差流:I1*a*d/b/c。 (2)对侧加电流I2,则本侧显示差流:I2*c*b/d/a。 三、模拟空充 ①对侧分位,本侧合位。本侧加差流,则本侧跳,对侧不跳。 ②本侧分位,对侧合位。对侧加差流,则对侧跳,本侧不跳。 模拟弱馈 ①两侧合位。对侧加一小于65%额定电压,本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②两侧合位。本侧加一小于65%额定电压,对侧加差流,则两侧跳。 四、模拟远跳 方法一: ①本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的同时本侧加一启动量,则本侧跳。 ②②对侧投入“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的同时对侧加一启动量,则对侧跳。方法二(较简单): ①本侧退出“远跳经本侧控制”,本侧合位,对侧点TJR,本侧跳。 ②对侧退出“远跳经本侧控制”,对侧合位,本侧点TJR,对侧跳。 ③两侧恢复“远跳经本侧控制”。

纵联差动保护原理

一、发电机相间短路的纵联差动保护 将发电机两侧变比和型号相同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图示极性端纵向连接起来,差动继电器KD接于其差回路中,当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I1与I2反向流入,KD的电流 为1 1 TA I n -2 2 TA I n = 1 I'- 2 I'≈0 ,故KD不会动作。当在保护 区内K2点故障时,I1与I2 同向流入,KD的电流为: 1 1 TA I n +2 2 TA I n = 1 I'+ 2 I'=2k TA I n 当2k TA I n 大于KD的整定值时,即 1 I'-(3) max max / unb st unp i k TA I K K f I n =≠ 0 ,KD动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两侧的电流互感器的特性(励磁特性、饱和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误差也不一样,即nTA1≠nTA2,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2k TA I n ≥I set ,总有一定量值的电流流入KD, 此电流称为不平衡电流,用Iunb表示。通常,在发电机正常运行时,此电流很小,当外部故障时,由于短路电流的作用,TA的误差增大,再加上短路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的影响,Iunb增大,一般外部短路电流越大,Iunb就可能越大,其最大值可达: .min .min.min () brk brk op ork brk op I I I K I I I > ≥≤+ 式中:Kst——同型系数,取0.5; Kunp——非周期性分量影响系数,取为1~1.5; fi ——TA的最大数值误差,取0.1。 为使KD在发电机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不发生误动作,KD的动作值必须大于最大平衡电流Iunb.max,即Iop=KrelIunb.max (Krel为可靠系数,取1.3)。Iunb.max越大,动作值Iop就越大,这样就会使保护在发电机内部故障的灵敏度降低。此时,若出现较轻微的内部故障,或内部经比较大的过渡电阻Rg

纵联保护分类

1 纵联保护分类 仅反应线路一侧的电气量不可能区分本线末端和对侧母线(或相邻线始端)故障,只有反应线路两侧的电气量才可能区分上述2点故障,为了达到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全线故障的目的。需要将线路一侧电气量的信息传输到另一侧去,也就是说在线路两侧之间发生纵向的联系。这种保护称为输电线的纵联保护。 1.1 按使用通道分类 为了交换信息,需要利用通道。纵联保护按照所利用通道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4种(通常纵联保护也按此命名):导引线纵联保护(简称导引线保护)、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简称载波保护)、微波纵联保护(简称微波保护)、光纤纵联保护(简称光纤保护)。 1.2 各种传送信息通道的特点 1.2.1 导引线通道。这种通道需要铺设电缆,其投资随线路长度而增加。当线路较长(超过10 km以上)时就不经济了。导引线越长,安全性越低。导引线中传输的是电信号。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除了雷击外,在接地故障时地中电流会引起地电位升高,也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保护装置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也会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所以导引线的电缆必须有足够的绝缘水平(例如15 kV的绝缘水平),从而使投资增大。导引线直接传输交流电量,故导引线保护广泛采用差动保护原理,但导引线的参数(电阻和分布电容)直接影响保护性能,从而在技术上也限制了导线保护用于较长的线路。 1.2.2 电力线载波通道。这种通道在保护中应用最广。载波通道由高压输电线及其加工和连接设备(阻波器、结合电容器及高频收发信机)等组成。高压输电线机械强度大,十分安全可靠。但正是在线路发生故障时通道可能遭到破坏(高频信号衰减增大),为此需考虑在此情况下高频信号是否能有效传输的问题。当载波通道采用“相-地”制,在线路中点发生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衰减与正常时基本相同,但在线路两端故障时衰减显著增大。当载波通道采用“相-相”制,在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高频信号能够传输,但在三相短路时仍然不能。为此载波保护在利用高频信号时应使保护在本线路故障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仍 能正确动作。 1.2.3 微波通道。微波通道与输电线没有直接的联系,输电线发生故障时不会对微波通信系统产生任何影响,因而利用微波保护的方式不受限制。微波通信是一种多路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通道,彻底解决了通道拥挤的问题。微波通信具有很宽的频带,线路故障时信号不会中断,可以传送交流电的波形。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方式可以进一步扩大信息传输量,提高抗干扰能力,也更适合于数字保护。微波通信是理想的通信系统,但是保护专用微波通信设备是不经济的,应当与远动等在设计时兼顾起来。同时还要考虑信号 衰耗的问题。 1.2.4 光纤通道。光纤通道与微波通道有相同的优点。光纤通信也广泛采用(PCM)调制方式。当被保护线路很短时,通过光缆直接将光信号送到对侧,在每半套保护装置中都

6KV线路进行纵联差动保护的设计

中文摘要: 采用差动继电器作保护的测量元件,用来比较被保护元件各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之差,从而判断保护区内是否发生短路。 由于纵联差动保护只在保护区内短路时才动作,不存在与系统中相邻元件保护的选择性配合问题,因而可以快速切除整个保护区内任何一点的短路,这是它的可贵优点。但是,为了构成纵联差动保护装置,必须在被保护元件各端装设电流互感器,并将它们的二次线圈用辅助导线连接起来,接差动继电器。由于受辅助导线条件的限制,纵向连接的差动保护仅限于用在短线路上,对于发电机、变压器及母线等,则可广泛采用纵联差动保护实现主保护。 纵联差动保护是最简单的一种用辅助导线或称导引线作为通道的纵联保护输电线的纵联保护随着所采用的通道不同,在装置原理、结构、性能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纵联差动保护是最简单的一种辅助导线或称导引线作为通道的纵连保护。 输电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是指用某种通信通道( 简称通道) 将输电线两端的保护装置纵向联结起来,将各端的电气量( 电流、功率的方向等) 传送到对端,将两端的电气量比较,以判断故障在本线路范围内还是在范围之外,从而决定是否切断被保护线路。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差动继电器纵联差动保护

Differential relay for protection by the measurement device, used to compare the protected device the size of the end of the current and phase difference, so as to judge whether a short circuit protected areas. As the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circuit only when the action in the protection zone, there is no adjacent components and systems to protect the selectivity with problems, which can quickly and removal of the entire protection zone at any point of the short circuit, which is its valuable advantages however, in order to constitute a differential 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s, protection devices must be installed in each end of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and the secondary coil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auxiliary wire, then the differen tial relay. Due to the auxiliary wire limitations, the longitudinal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connection is limited to use in short-term way, for generators, transformers and bus, they can be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to achieve the main protect ion.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is the simplest use of auxiliary wires, or as a channel guide wire transmission line for pilot protection for pilot protection with the channel used is different from the device principl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ect great difference.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is the simplest of an auxiliary line as a guide wire, or ev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vertical channel. Transmission line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is to use some kind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e channel) to vertical transmission line linking both ends of the protection device, it will be the end of the electrical quantities (current, power of direction, etc.) sent to the right side, the two side compared

电动机纵联差动保护

电动机纵联差动保护 一、比率制动差动保护 (1)电动机二次额定电流 1 n TA I n =? (2)差动保护最小动作电流 I s =K rel (·K cc ·K er +Δm )I n ap K K rel ——可靠系数,取K rel =2 ap K ——外部短路切除引起电流互感器误差增大的系数(非周期分量系数)=2 ap K K cc ——同型系数,电流互感器同型号时取K cc =0.5,不同型号时K cc =1 K er ——电流互感器综合误差取K er =0.1 Δm ——通道调整误差,取Δm =0.01~0.02 I s =2 (2×0.5×0.1+0.02)I n =0.24 I n 一般情况下,取I s =(0.25~0.35)I n ,当不平衡电流较大时,I s =0.4I n (3)确定拐点电流I t 有些装置中拐点电流是固定的,如I t = I n ;当拐点电流不固定时可取I t = (0.5~0.8)I n (4)确定制动特性斜率s 按躲过电动机最大起动电流下差动回路的不平衡电流整定 最大起动电流I st ·max 下的不平衡电流I umb ·max 为 I umb ·max =(·K cc ·K er +Δm ) I st ·max ap K =2,K cc =0.5,K er =0.1,Δm=0.02,I st ·max =K st I n (取I st =10) ap K I umb ·max =(2×0.5×0.1+0.02)10I n =1.2I n 比率制动特性斜率为 t n st s umb rel I I K I I K s ??= ?max K rel =2,当I s =0.3 I n ,I t =0.8 I n ,K st =7 2 1.20.30.3470.8n n n n I I s I I ×?==? 一般取s =0.3~0.5 (5)灵敏系数计算 电动机机端最小两相短路电流为 (2)1 2K L I x x = ?′+ x ′- 电动机供电系统处最小运行方式时折算到S B 基准容量的系统阻抗标幺值 U B - 电动机供电电压级的平均额定电压U B =6.3(10.5)kV X L - 电动机供电电缆折算到S B 基准容量的阻抗标幺值 制动电流(2)res TA 2K I I n =相应的动作电流为

纵联差动保护

6.2 纵联差动保护 6.2.1 基本原理 6.2.1.1 定义 差动保护是一种依据被保护电气设备进出线两端电流差值的变化构成的对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一般分为纵联差动保护和横联差动保护。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属纵联差动保护,横联差动保护则常用于变电所母线等设备的保护。 6.2.1.2 基本原理 变压器纵差保护是按照循环电流原理构成的 变压器纵差保护的原理要求变压器在正常运行和纵差保护区(纵差保护区为电流互感器TA 1、TA 2之间的范围)外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中的电流为零,即2?'I -2? ''I =0,保证纵差保护不动作。但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保护的正确工作,就须适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得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电流相等。 (a) 双绕组变压器正常运行时的电流分布 (b) 三绕组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的电流分布 (图6.4 变压器纵差保护原理接线图) 在图6.4(a )双绕组变压器中,变压器两侧电流1?'I 、1?''I 同相位,所以电流互感器TA 1、TA 2二次的电流2?'I 、2?''I 同相位,则2?'I -2?''I =0的条件是2?'I =2? ''I ,即 2?'I =2?''I = 11i n I ?'=21i n I ? '' (6.1) 即 12i i n n =1 1?? '''I I =T K (6.2) 式中,1i n 、2i n ——分别为TA 1、TA 2的变比; T K ——变压器的变比。 若上述条件满足,则当变压器正常运行或纵差保护区外故障(以下简称“区外故障”或“区内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 K I ?=2?'I -2? ''I =0 (6.3) 当区内故障时,2?''I 反向流出,则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

线路纵联保护

输电线纵联保护 §4-1 输电线纵联差动保护 一、基本原理: 1.反应单侧电气量保护的缺陷: ∵无法区分本线路末端短路与相邻线路出口短路。∴无法实现全线速动。 原因:(1)电气距离接近相等。(2)继电器本身测量误差。 (3)线路参数不准确。 (4)LH、YH有误差。 (5)短路类型不同。(6)运行方式变化等。 2. 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 (1)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P129 第二自然段)。 (2)导引线纵联差动保护: 用导引线传送电流(大小或方向),根据电流在导引线中的流动情况, 可分为环流式和均压式两种。(P131 图4-2)自学。 (注意图中隔离变压器GB的极性) 例:环流法构成了导引线纵联保护: 线路两侧装有相同变比的LH 正常或区外短路:Im1=-In1 ∴Im2=-In2 I J=Im2+In2=0 J不动 区内短路:I J=Im2+In2=(Im1+ In1)/n LH = I d/ n LH > I d z ( 同时跳两侧DL)←J动作 可见纵联差动保护的范围是两侧LH之间,理论上具有绝对选择性可实现全线速动。但它只适用于< 5~7公里的短线路。若用于长线路技术上有困难且经济上不合理。 (P136 标题2) 它在发电机、变压器、母线保护中应用得更广泛(后述) 3. 纵联保护信号传输方式: (1)辅助导引线(2)电力线载波:高频保护(3)微波:微波保护(4)光纤:光纤保护 1

2 §4-2 输电线的高频保护 一、 高频保护概述: 高频保护的定义:(P136) 分类:按照工作原理分两大类,方向高频保护和相差高频保护。 方向高频保护: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的功率方向。 相差高频保护: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的电流相位。 二、 高频通道的构成: 有“相-相”和“相-地”两种连接方式 ∨ “我国广泛运用” 构成示意图P137 图4-7 1. 阻波器:L 、C 并联谐振回路,谐振于载波频率。 对载波电流:Z>1000Ω——————限制在本线路。 对工频电流:Z<0.04Ω——————畅流无阻。 2.结合电容器 带通滤波器 ①通高频、阻工频 3.连接滤波器 ②阻抗匹配 4.高频电缆:将位于主控制室的高频收、发信机与户外变电站的带通滤波器连接起来。 5.高频收、发信机 三、 高频通道工作方式及高频信号的应用: 无高频电流是信号 1. 高频通道的工作方式 两种: 长期发信方式:正常运行时,始终收发信(经常有高频电流) 故障时发信方式:正常运行时,收发信机不工作。当系统故障时,发信机由启动元件启动通 道中才有高频电流(经常无高频电流) 另:改变频率也是一种信号。 2.高频信号的分类及应用 有高频电流是信号 按高频信号的应用分三类:跳闸信号、允许信号、闭锁信号 (1) 跳闸信号 (2) 允许信号 “与”门:高频信号是跳闸的必要条件 (3) 闭锁信号: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 摘 要 对纵联保护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纵联保护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工作方式,并比较了各类纵联保护的优缺点。 关键词 纵联保护分类 工作方式 1 纵联保护分类 仅反应线路一侧的电气量不可能区分本线末端和对侧母线(或相邻线始端)故障,只有反应线路两侧的电气量才可能区分上述2点故障,为了达到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全线故障的目的。需要将线路一侧电气量的信息传输到另一侧去,也就是说在线路两侧之间发生纵向的联系。这种保护称为输电线的纵联保护。 1.1 按使用通道分类 为了交换信息,需要利用通道。纵联保护按照所利用通道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4种(通常纵联保护也按此命名):导引线纵联保护(简称导引线保护)、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简称载波保护)、微波纵联保护(简称微波保护)、光纤纵联保护(简称光纤保护)。 1.2 各种传送信息通道的特点 1.2.1 导引线通道。这种通道需要铺设电缆,其投资随线路长度而增加。当线路较长(超过10 km以上)时就不经济了。导引线越长,安全性越低。导引线中传输的是电信号。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除了雷击外,在接地故障时地中电流会引起地电位升高,也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保护装置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也会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所以导引线的电缆必须有足够的绝缘水平(例如15 kV的绝缘水平),从而使投资增大。导引线直接传输交流电量,故导引线保护广泛采用差动保护原理,但导引线的参数(电阻和分布电容)直接影响保护性能,从而在技术上也限制了导线保护用于较长的线路。 1.2.2 电力线载波通道。这种通道在保护中应用最广。载波通道由高压输电线及其加工和连接设备(阻波器、结合电容器及高频收发信机)等组成。高压输电线机械强度大,十分安全可靠。但正是在线路发生故障时通道可能遭到破坏(高频信号衰减增大),为此需考虑在此情况下高频信号是否能有效传输的问题。当载波通道采用“相-地”制,在线路中点发生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衰减与正常时基本相同,但在线路两端故障时衰减显著增大。当载波通道采用“相-相”制,在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高频信号能够传输,但在三相短路时仍然不能。为此载波保护在利用高频信号时应使保护在本线路故障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仍能正确动作。 1.2.3 微波通道。微波通道与输电线没有直接的联系,输电线发生故障时不会对微波通信系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

变压器差动保护 一:这里讲的是差动保护的一种,即变压器比例制动式完全纵差保护(以下简称差动); 二:差动保护的定义 由于在各种参考书中没有找到差动保护的具体定义,这里只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给差动保护下一个定义:当区内发生某些短路性故障的时候,在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CT的二次回路中将产生大小相同,相位不同的短路电流,当这些短路电流的向量和即差流达到一定值时,跳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的保护,就是变压器差动保护 三:下面我以两圈变变压器为例,针对以上所述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定义,对差动保护进行阐述: 1、图一所示:为一两圈变变压器,降压变,具体参数如下:主变高压侧电压U高=110KV,主变低压侧电压U低=10KV,变压器容量Sn=240000KV A, 高压侧CT变比1000/5,低压侧的CT变比是1500/5.计算平衡系数。 I1’:流过变压器高压侧的一次电流;

I”:流过变压器低压侧的一次电流; I2’:流过变压器高压侧所装设电流互感器即CT1的二次电流; I2”:流过变压器低压侧所装设电流互感器即CT1的二次电流; nh:高压侧电流互感器CT1变比; nl:低压侧电流互感器CT2变比; nB:变压器的变比; 各参数之间的关系:I1’/ I2’= nh I”/ I2”= nl I2’= I2”I1’/ I”= nh/ nl=1/ nB 2、区内:CT1到CT2的范围之内; 3、反映故障类型:高压侧内部相间短路故障,高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 单相接地故障以及匝间、层间短路故障; 四:差动的特性 1、比率制动:如图二所示,为差动保护比率特性的曲线图: 下面我们就以上图讲一下差动保护的比率特性: o:图二的坐标原点; f:差动保护的最小制动电流; d:差动保护的最小动作电流; p:比率制动斜线上的任一点; e:p点的纵坐标; b:p点的横坐标; 动作区:在of范围内,由于电流小于最小制动电流,因此在此范围内,只要电流大于最小动作电流Iopo,差动保护动作;当电流大于f点时, 由于电流大于最小制动电流,此时保护开始进行比率制动运算,曲 线抬高,此时只有当电流在比率制动曲线以上时保护动作;因此, 图中阴影部分,即差动保护的动作区; 制动区:当电流在落在曲线以下而大于最小动作电流的时候,由于受比率制动系数的制约,保护部动作,这个区域就是差动保护的制动区; 比率制动系数K:实际上比率制动系数,就是图二中斜线的斜率,因此我们

纵联保护原理

纵联保护原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反映一侧电气量变化的保护有什么不足? 对于反映单侧电气量变化的M侧保护来说,它无法区分是本侧线路末端故障还是下级线路始端故障。所以在保护整定上要将它瞬时段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全线的70%~80%左右,也即反映单侧电气量变化的保护不能瞬时切除本线路全长内的故障。 因此,引入了纵联保护,纵联保护是综合反映线路两侧电气量变化的保护,对本线路全长范围内的故障均能瞬时切除。 为了使保护能够做到全线速动,有效的办法是让线路两端的保护都能够测量到对端保护的动作信号,再与本侧带方向的保护动作信号比较、判定,以确定是否为区内故障,若为区内故障,则瞬时跳闸。这样无论在线路的任何一处发生故障,线路两侧的保护都能瞬时动作跳闸。快速性、选择性都得到了保证。 在构成保护上,是将对侧对故障的判断量传送到本侧,本侧保护经过综合判断,来决定保护是否应该动作。有将对侧电气量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微波通道或光纤传送到本侧进行直接计算(如纵联差动保护),有将对侧对故障是否在本线路正方向的判断量通过高频(载波、微波)通道传送到本侧,本侧保护进行综合判别(如纵联方向保护、纵联距离保护等等) 一、实现纵联保护的方式: 1、闭锁式:也就是说收不到高频信号是保护动作和跳闸的必要条件。一般应用于超范围式纵联保护(所谓超范围即两侧保护的正方向保护范围均超出本线路全长);高频信号采用收发同频,即单频制。 2、允许式:也就是说收到高频信号是保护动作和跳闸的必要条件。一般应用于超范围式纵联保护(所谓欠范围即两侧保护的正方向保护范围均超过本线路全长的50%以上,但没有超出本线路全长);高频信号采用收发不同频率,即双频制。

输电线路微机自适应分相电流纵联差动保护

输电线路微机自适应分相电流纵联差动保护摘要:本文所提出的微机自适应方向纵差保护原理的制动特性随对端的电流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强,内部故障时制动量转化为动作量,充分保证了外部故障时的安全性和内部故障时的灵敏性,可解决这一难题。该原理是国内外首创,原理中制动系数(K″/K′大于1)可以选择得很大,没有任何限制。 随着电网的发展将出现更多的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研究新的保护原理,使线路故障能够快速、准确的切除,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由于电流互感器饱和和线路分布电容电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外部短路时产生很大不平衡电流,可能造成电流差动保护装置误动作,因此必须采取制动措施。目前各种制动原理都不能既保证在外部短路时有很强的制动作用,而内部短路时又能保证很高的灵敏度。为此有些保护采用了复杂的折线式制动特性,这将使保护复杂化且整定困难。 对于用两侧电流幅值之和作为制动的方式,在内部短路时制动量仍然存在,限制了保护的灵敏度。对于以两侧电流矢量差作制动的方式,在内部短路而两侧电流相位不同、大小不等时,制动量也不能完全消失。都不能既保证在外部短路时有很强的制动作用,而内部短路时又能保证很高的灵敏度。这个问题只有靠自适应原理,按照两侧电流间夹角的大小改变动作方程才能彻底解决。下面讲述一种具有新制动特性的自适应纵差动保护原理。 一、保护的动作方程和判据

这种保护不是简单的应用环流式和均压式原理.而是利用了两侧电流及其夹角正弦的乘积作为动作量.其动作方程和动作判据以M端为例规定如下。 M端一相保护的动作量为 Fop.m=ImIfsinθ 式中:If为一中间变量,代表线路两端二次电流矢量的加权和。 M端保护动作判据为 Fop.m≥Fk.act.m 式中:Fk.act.m 为M端保护的动作定值; 二、保护的动作特性 与所有的差动保护一样,在线路外部短路时保护的动作情况与系统运行状态基本无关。但在线路内部短路时,线路两端的电动势可能有很大相位差,且短路点至两侧的阻抗的大小和角度也可能相差很大,兼之电容电流的影响,可能使两侧系统供给的短路电流的幅值不等,并有很大的相位差角φ。此时,动作情况不仅决定于两侧短路电流的幅值,还决定于它们的相位差φ。由上述的动作方程可推导出保护动作量与两侧系统供给的短路电流幅值和相位夹角φ的关系。 M端保护的动作方程为 Fop.m=ImIfSinθ 式中:Fop.m为M侧保护的动作量。 在线路外部短路时,理想情况下φ=180°,cosφ=-1,K"Incosφ为制动量,In愈大,使M端保护动作所需的动作电流Im也愈大,从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

主变差动保护 一、主变差动保护简介 主变差动保护作为变压器的主保护,能反映变压器内部相间短路故障、高压侧单相接地短路及匝间层间短路故障,差动保护是输入的两端CT电流矢量差,当两端CT电流矢量差达到设定的动作值时启动动作元件。 差动保护是保护两端电流互感器之间的故障(即保护范围在输入的两端CT之间的设备上),正常情况流进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在保护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位相同,两者刚好抵消,差动电流等于零;故障时两端电流向故障点流,在保护内电流叠加,差动电流大于零。驱动保护出口继电器动作,跳开两侧的断路器,使故障设备断开电源。 二、纵联差动保护原理 (一)、纵联差动保护的构成 纵联差动保护是按比较被保护元件(1号主变)始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的原理而工作的。为了实现这种比较,在被保护元件的两侧各设置一组电流互感器TA1、TA2,其二次侧按环流法接线,即若两端的电流互感器的正极性端子均置于靠近母线一侧,则将他们二次的同极性端子相连,再将差动继电器的线圈并入,构成差动保护。其中差动继电器线圈回路称为差动回路,而两侧的回路称为差动保护的两个臂。 (二)、纵联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 ∑?I;式中∑?I表示变压器各侧电流的向量和,其物理意义是:变 压器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若忽略励磁电流损耗及其他损耗,则流入变压器的电流等于流出变压器的电流。因此,纵差保护不应动作。 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若忽略负荷电流不计,则只有流进变压器的电流而没有流出变压器的电流,其纵差保护动作,切除变压器。见变压器纵差保护原理接线。

(1)正常运行和区外故障时,被保护元件两端的电流和的方向如图1.5.5(a)所示,则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 继电器不动作。 (2)区内故障时,被保护元件两端的电流和的方向如图1.5.5(b)所示,则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 此时为两侧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之和,电流很大,故继电器动作,跳开两侧的断路器。 由上分析可知,纵联差动保护的范围就是两侧电流互感器所包围的全部区域,即被保护元件的全部,而在保护范围外故障时,保护不动作。因此,纵联差动保护不需要与相邻元件的保护在动作时间和动作值上进行配合,是全线快速保护,且具有不反应过负荷与系统震荡及灵敏度高等优点。 三、微机变压器纵差保护的主要元件介绍 主要元件有:1)比率差动保护元件,2)励磁涌流闭锁元件,3)TA饱和闭锁元件,4)TA断线闭锁(告警)元件,5)差动速断元件,6)过励磁闭锁元件 下面对各个元件的功能和原理作个简要的介绍:

纵联差动保护原理

一、发电机相间短路的纵联差动保护 将发电机两侧变比和型号相同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图示极性端纵向连接起来,差动继电器KD 接于其差回路中,当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I 1 与 I 2 反向流入,KD 的电流为 11TA I n - 22 TA I n =1I ' - 2I ' ≈0 ,故KD 不会动作。当在保护 区内K2点故障时, I1与 I2 同向流入,KD 的电流为: 11TA I n + 22TA I n =1I ' + 2I '=2k TA I n 当 2k TA I n 大于KD 的整定值时,即 1I ' - (3)max max /unb st unp i k TA I K K f I n =≠0 ,KD 动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两侧的电流互感器的特性(励磁特性、饱和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误差也不一样,即nTA1≠nTA2,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 2k TA I n ≥I set ,总有一定量值的电流流入KD, 此电流称为不平衡电流,用Iunb 表示。通常,在发电机正常运行时,此电流很小,当外部故障时,由于短路电流的作用,TA 的误差增大,再加上短路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的影响,Iunb 增大,一般外部短路电流越大,Iunb 就可能越大,其最大值可达: .min .min .min ()brk brk op ork brk op I I I K I I I >≥≤+ 式中:Kst ——同型系数,取; Kunp ——非周期性分量影响系数,取为1~; fi ——TA 的最大数值误差,取。 为使KD 在发电机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不发生误动作, KD 的动作值必须大于最大平衡电流,即Iop= (Krel 为可靠系数,取)。越大,动作值Iop 就越大,这样就会使保护在发电机内部故障的灵敏度降低。此时,若出现较轻微的内部故障,或内部经比较大的过渡电阻Rg 短路时,保护不能动作。对于大、中型发电机,即使轻微故障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提高保护的灵敏系数,有必要将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减小,要求最小动作电流=(IN 为发电机额定电流),而在任何外部故障时不误动作。显然,图所示的差动保护整定的动作电流已大于额定电流,无法满足这种要求。 具有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保护 保护的动作电流Iop 随着外部故障的短路电流而产生的Iunb 的增大而按比例的线性增大,且比Iunb 增大的更快,使在任何情况下的外部故障时,保护不会误动作。这是把外部故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