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

馒头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
馒头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

馒头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

馒头生产工业化的实现,使馒头生产技术研究,馒头原料质量及添加剂的研究倍受人们关注。对于面粉生产企业来讲,需要研究面粉的应用情况,以及添加剂的使用效果。许多研究人员反映,面粉品质的改良效果不稳定,其主要是制作技术掌握不好所致。然而,如何才能真正掌握馒头的制作技术,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反复的实践。

一、馒头是我国的最主要的面制主食之一

1、全国各地百姓都把发酵面食作为日常必需的主食或辅助主食。

我国人民有食用面食的习惯,北方人以面食作为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南方以大米为主要能量来源,但也把面食作为辅助的日常主食。除面条类、糕点类等是非发酵食品外,其他的面食主要是发酵食品。重要的发酵面制食品有:馒头、包子、烤饼、发糕、发酵饼干、面包等。

2、馒头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发酵面食。

我国制作馒头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百姓已形成了使用馒头的习惯,同时民间也流传下了宝贵的传统加工理论和经验。

蒸煮是中国的家庭烹饪重要手段之一。西方人习惯用烘烤的方法熟制食品,而中国人则以煎炸、炒焖、蒸煮等方法熟制食品为主。馒头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经发酵蒸制而成的馒头,具备色白、皮软、光润、膨松喧软、筋力适度、淡香微甜等的感官性状,其有宜于配菜,久食不厌的特点。而且,馒头还有经济、实惠、物美、价廉、易消化等优点。

馒头生产较面包破坏面粉营养成分少。蒸制的温度较烤制的温度低得多,基本上不发生非酶褐变,氨基酸的有效性保持较好。

3、馒头的质量取决于原料质量和制作工艺。

加工优质的馒头除需要有合适的面粉、酵母、添加剂外,更应注重生产技术的掌握。以较差的原料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是食品研究者的水平。

(1)馒头生产可选择工艺条件有很多。

常用的馒头工艺,根据发酵方法不同分为:面团过度发酵法(老面法)、面团快速发酵法(二次发酵法)、面团不发酵法(一次发酵法)等;依发酵剂不同分为:酵母发酵、酵头(老面)发酵、酒曲发酵等;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又有:家庭制作(蒸锅蒸制)、作坊生产(蒸笼蒸制)和生产线设备生产(蒸箱蒸制)等。

(2)实验室试验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面粉及添加剂的实际用途有一定的差异。欲使实验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应依据实际需求,针对生产何种馒头,用什么工艺设备生产馒头,采取接近实际应用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研究。

(3)掌握关键技能,熟练的操作是验证原料和添加剂质量的最可靠的工具。

验证原料及添加剂的效果如何,首先要有可靠的工艺技术作基础。往往因工艺技术不过关可能导致实际与预期的情况相反。

(4)标准化的实验是样品和产品对比的重要依据。

标准的制作工艺和设备条件,使实验结果有可比性。一般情况下,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实验室很难实现实验条件的完全一致。应根据实际条件,尽量使可变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增加可比度。

二、馒头制作的工艺及条件

馒头制作工艺过程:

1、面团调制工艺

面团调制又称为“和面”、“调粉”、“搅拌”等。

其主要作用为两个方面:

1)各种原、辅料混合均匀并发生相互作用。

2)面粉吸水,生成面筋并形成网络结构,进而得到伸展,最终形成一定性状的面团。

和面应根据实际情况,保证足够的强度和时间,达到最佳面团状态。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揉轧代替搅拌。

2、面团发酵工艺

面团发酵有增殖酵母、蠕动面团、产生风味、增加营养的作用。

传统的馒头制作工艺非常重视面团发酵,要求将面团完全发起。因此,现今许多个体馒头生产企业仍采用老面发酵工艺。然而,过度的发酵可能使面团产酸过多,由于工艺条件的难以控制,新兴的馒头企业往往采用快速发酵或面团不发酵的生产工艺。但是,不发酵导致成本增加、外观较差,且馒头失去了传统的风味和口感,实践证明,竞争力较差。

3、第二次调粉

面团发酵后应适当加入面粉和剩余辅助原料再进行认真的和面。

经过发酵,面团中的酵母需要的营养和氧气消耗将尽,对于后边的醒发十分不利,因此应适当添加营养并搅入新鲜空气。

对酵母生长不利的添加物,在第二次和面时加入会降低对发酵的影响。

加入pH调节试剂,避免面团过酸而对产品的影响。

调节面团的松弛状态和粘性,有利于成型操作以保证产品的形状。

4、面团揉制

和面后成型前,一般必须经过面团揉制工序,以保证馒头的组织结构和外观。手工成型时必须用揉压机或手工揉面。馒头机成型时,喂料斗内的螺旋挤压和搓辊的扭搓已较好地完成了面团揉制,故不需要另设揉面工序。

揉面能使面团中的气体排除,组织细密,从而使产品表面光滑,色泽洁白,还能够避免馒头表面产生气泡。

揉面应达到面团表面光滑,内部细腻为止。

5、成型与整形

面团揉制完成后,为使馒头产品保持外观挺立饱满,避免在醒发和蒸制过程可能使馒头坯扁塌,将切好的或搓好的馒头坯适当整形是非常必要的。圆馒头定量分割与搓团成型,方馒头搓条刀切成型。家庭馒头手工成型,即用手将馍坯揉搓成一定形状并尽可能使表面光滑;馒头生产线中,一般在馒头机后边安排一台馒头整形机,即“搓馍机”用于馒头坯的搓高和搓光。

6、馒头坯的醒发

醒发又称为最后发酵,是馒头生产必需的重要工序。醒发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使馒头达到一定的体积、外观和内部组织结构。

醒发应掌握温、湿度和时间:在较高的温度(35~42℃)醒发有利于快速发起,减少馒头坯变形。但温度不能超过45℃,以防酵母高温失活。

湿度控制应掌握在坯表面柔软而不粘手为好。一般相对湿度75%~95%。

醒发程度应根据产品的要求而定。郑州馒头醒发体积增加一倍左右,南方馒头应更大一些,而硬面馒头应醒发轻一些。

7、馒头的蒸制

馒头可以在蒸柜、蒸箱、蒸锅、蒸笼中蒸制。

蒸制过程容器内保持微压状态和气体的循环,以确保蒸制的温度。保持容器密闭,还要保证有气体的适量排出以及蒸汽不断进入蒸屉。通入的蒸汽压力不宜太高,防止露水直接溅于坯表面而造成局部烫死。

馒头制作工艺

馒头是我国特有的面制发酵食品,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馒头制作多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发展很慢。近年来,随着主食品加工社会化的需要,馒头生产在机械化、冷冻保藏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步。

(1)原料

①面粉一般采用中筋粉,我国馒头专用粉的主要指标如下:

精制级普通级

湿面筋(%) 25.0~30.0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分钟)≥ 3.0

降落数值(秒)≥ 250

灰分(%)≤0.55 0.70

②发酵剂主要为面种、酒酿、即发干酵母或鲜酵母。也可使用发酵粉,但风味较差。

③食用碱即纯碱。

④水目前尚未考虑水质对面团发酵的影响,一般用自来水即可。

⑤糖用于制作甜馒头,加糖量约5%~10%。

⑥乳化剂如硬脂酰乳酸钠,目前使用者不多。

(2)工艺流程与基本配方馒头生产有面种发酵法、酒酿发酵法和纯酵母发酵法(新发酵法),前者最具代表性,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和面→发酵→中和→成型→醒发→汽蒸→冷却→成品

面团基本配方如下:

面粉 100%

面种 10%

碱 0.5%~0.8%

水 45%~50%

(3)技术要点

①和面取70%左右的面粉、大部分水和预先用少量温水调成糊状的面种,在单轴S型或曲拐式和面机中搅拌5~10分钟,至面团不粘手、有弹性、表面光滑时投入发酵缸,面团温度要求30℃。

②发酵发酵缸上盖以湿布,在室温26~28℃,相对湿度75%左右的发酵室内发酵约3小时,至面团体积增长1倍、内部蜂窝组织均匀、有明显酸味时完毕。

③中和即第二次和面。将已发酵的面团投入和面机,逐渐加入溶解的碱水,以中和发酵后产生的酸度。然后加入剩余的干面粉和水,搅拌10~15分钟至面团成熟。加碱量凭经验掌握,加碱合适,面团有碱香、口感好。加碱不足,产品有酸味。加碱过量,产品发黄、表面开裂、碱味重。

酒酿或纯酵母发酵法的和面与发酵,可采用与面包生产相同的直接法或中和法,由于面团产酸少,不需加碱中和。

④成型多采用双辊螺旋成型机完成面团的定量分割和搓圆,然后装人蒸屉(笼)内去醒发。

⑤醒发温度40℃,相对湿度80%左右,醒发时间15分钟即可。若采取自然醒发,冬天约30分钟,夏天约20分钟。

⑥汽蒸传统方法是锅蒸,要求"开水上屉(笼)"。炉火旺,蒸30-35分钟即熟。工厂化生产用锅炉蒸汽,时间25分钟。

⑦冷却吹风冷却5分钟或自然冷却后包装。

三、馒头质量常见问题分析

常见且重要的馒头质量问题有:风味欠佳、口感差、馒头萎缩、表面不平整、色泽不好等。

1、馒头风味

馒头的风味应该具有纯正的麦香和发酵香味,香味足,滋味甜,无不良风味。常出现的问题有:香味不足,后味不甜,有不良风味(酸、碱、涩、馊等异味)。添加剂使用不当、污染有味成分、面粉变质、发酵不好、pH值不合适以及产品腐败变质等都有可能导致风味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

2、馒头内部结构及口感问题

馒头的口感也是决定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优质的馒头应为柔软而有筋力,弹性好且不发粘,内部有层次呈均匀的微孔结构。常见的馒头组织结构问题有:发粘无弹性、过硬不虚、底过硬、过虚而筋力弹性差、层次差或无层次、内部空洞不够细腻等。

影响馒头组织性的因素主要有:加水量、和面程度、面团发酵、揉面操作、醒发程度等,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可以使馒头的口感明显改观。

3、馒头萎缩

馒头萎缩是指馒头汽蒸或复蒸时萎缩变黑,象烫面、死面馒头,馒头保温存放时也偶有发生。百姓对该现象无法解释且很奇怪,称之为“鬼捏”,认为不吉利。该现象出现使馒头厂次品增多,而且因消费者复蒸时出现,严重地影响企业的信誉,特别是春节家庭大量存放凉馒头,复蒸时“鬼捏”对消费者心理影响最大。

产生萎缩的根本原因是面筋骨架的支撑力不足所致。当有足够的内部压力和组织强度时,馒头能够保持较大的膨胀度,冷却和降压时,当回缩力大于支撑力时必然萎缩。

防止馒头萎缩应从原料入手,并在工艺上下工夫。和面和揉面都要使面团达到最佳状态,调节面团pH到合适的范围,醒发程度适度,保证蒸制的工艺条件等是解决馒头萎缩的关键。

4、馒头表面不光滑

优质的馒头应为表面光滑,无裂口、无裂纹、无气泡、无明显凹陷和凸疤。表面光滑与否对于商品馒头的销售影响很大。

常见的馒头表面问题有:裂纹、裂口、起泡等。

馒头裂纹多因为醒发湿度太低所致。可调节醒发湿度加以解决。

裂口可能是因为面团水分过低、面团pH过高、揉面不足且布面过多,坯醒发不足等因素所致。

起泡主要是因为面团pH过低、揉面布面过多、醒发时湿度过大、醒发过度、蒸时气压过高等原因造成的。

5、馒头色泽不好

优质馒头表皮应为乳白色,颜色一致、半透明且有光泽、无黄斑、无暗点。内部也应为纯白色,组织结构细腻,色泽均一。

常见的色泽问题有:馒头色泽发暗不白、发黄、有暗斑等。

原料质量和添加剂效果是影响馒头色泽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工艺操作也非常重要。和面和揉面不足以及面团过酸都有可能导致色泽发暗。碱性大、沾染有色物质、霉变等都有可能使馒头发黄。有暗斑主要是面团加水少,醒发过度所致,当然,馒头萎缩也会出现暗斑。

有的馒头加工点遇到过这种情况:馒头刚加工出来时很好,但冷却后或者再加热会出现收缩现象,也有的在一屉馒头里,会出现个别的馒头个头小或收缩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要分析这种情况,就要理解馒头加工的原理。馒头加工是利用面粉中的酶和添加酵母,利用外界的水分、温度条件,在面团中产生气体,利用面粉中面筋的弹性和延展性,形成一个个气泡,然后加热定形,固定住馒头的形状。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馒头如果出屉完好,说明起发能力没有问题,在冷却后收缩说明面筋骨架强度出现了问题,也就是面筋质量不佳,既可能是品种的原因,也可能是加工和保存中出现了问题。如果是个别的馒头出现收缩,则更多原因是出现在加工过程中,比如蒸汽压力低时,就容易在蒸屉内形成冷凝水,水滴到未成熟的馒头上造成局部过热,造成"死面"使馒头个小不起发。

馒头粉品质改良剂的试验方法

一.配方

1.面粉:100g;

2.酵母:0.5g-1g,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3.水:40g-55g,可根据面粉的吸水率适当调整;

二.试验步骤

1.用感量为(0.1-1)g的普通天平称取100面粉,用感量为(0.001-0.0001)g的分析天平称取馒头粉品质改良剂,将二者充分混合均匀;

2.用分析天平称取重量相同的酵母若干份;

3.用量筒精确量取等量的自来水(冬天用25℃-35℃的温水),分别倒入搅拌容器内,将酵母放入,搅拌溶解。再把面粉倒入,搅拌成团,揉搓成型;

馒头的制作工艺

馒头的制作工艺 ----余先成 馒头是我国特有的面制发酵食品,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馒头制作多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发展很慢。近年来,随着主食品加工社会化的需要,馒头生产在机械化、冷冻保藏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步。 (1)原料 ①面粉一般采用中筋粉,我国馒头专用粉的主要指标如下: 精制级普通级 湿面筋(%) 25.0~30.0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分钟)≥ 3.0 降落数值(秒)≥ 250 灰分(%)≤0.55 0.70 ②发酵剂主要为面种、酒酿、即发干酵母或鲜酵母。也可使用发酵粉,但风味较差。 ③食用碱即纯碱。 ④水目前尚未考虑水质对面团发酵的影响,一般用自来水即可。 ⑤糖用于制作甜馒头,加糖量约5%~10%。 ⑥乳化剂如硬脂酰乳酸钠,目前使用者不多。 (2)工艺流程与基本配方馒头生产有面种发酵法、酒酿发酵法和纯酵母发酵法(新发酵法),前者最具代表性,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和面→发酵→中和→成型→醒发→汽蒸→冷却→成品 面团基本配方如下:面粉100% 面种 10% 碱 0.5%~0.8% 水 45%~50%

(3)技术要点 ①和面取70%左右的面粉、大部分水和预先用少量温水调成糊状的面种,在单轴S型或曲拐式和面机中搅拌5~10分钟,至面团不粘手、有弹性、表面光滑时投入发酵缸,面团温度要求30℃。 ②发酵发酵缸上盖以湿布,在室温26~28℃,相对湿度75%左右的发酵室内发酵约3小时,至面团体积增长1倍、内部蜂窝组织均匀、有明显酸味时完毕。 ③中和即第二次和面。将已发酵的面团投入和面机,逐渐加入溶解的碱水,以中和发酵后产生的酸度。然后加入剩余的干面粉和水,搅拌10~15分钟至面团成熟。加碱量凭经验掌握,加碱合适,面团有碱香、口感好。加碱不足,产品有酸味。加碱过量,产品发黄、表面开裂、碱味重。酒酿或纯酵母发酵法的和面与发酵,可采用与面包生产相同的直接法或中和法,由于面团产酸少,不需加碱中和。 ④成型多采用双辊螺旋成型机完成面团的定量分割和搓圆,然后装人蒸屉(笼)内去醒发。 ⑤醒发温度40℃,相对湿度80%左右,醒发时间15分钟即可。若采取自然醒发,冬天约30分钟,夏天约20分钟。 ⑥汽蒸传统方法是锅蒸,要求"开水上屉(笼)"。炉火旺,蒸30-35分钟即熟。工厂化生产用锅炉蒸汽,时间25分钟。 ⑦冷却吹风冷却5分钟或自然冷却后包装。

面点制作工艺流程

面点制作工艺流程 学校:丰镇市职业中专姓名:闫瑞芳 教学课题:面点制作工艺流程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的学习全面了解面点的制作过程 2、掌握中式面点制作的工艺流程 教学重点: 中工面点制作的操作程序 教学难点: 面团的调制、馅心的调制 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面粉及成形的面团 2、各类面点成品图片资料 二、组织教学 按常规教学进行 三、复习提问 1、面点的分类有哪些 2、制作特点是什么 四、导入新课 教师以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面粉为例,试问学生如何把面粉变成饺子,需要几步能完成进而引出新课。 五、讲授新课 (一)、原料的准备 1、根据面点品种的要求选用原材料

在选用原材料时应熟悉原料的性质、特点和运用范围。教师通过实例说明以上三点对原材料的影响。 如:制作面包应选用高筋面粉,制作蛋糕应选用低筋面粉,起酥面团应选用固态油脂,制作汤圆应选用小磨粳糯粉。 2、根据所制作面点的品种、数量准备原料 要做到逐一备齐,做好标记,避免错拿。 3、需要初加工的原料预先按要求处理 例如面粉的过筛、果仁的去皮烤香,碱粉制成碱水等。 (二)、工具的准备 许多面点的成形需要借助各种工具,在面点制作前应准备好所需的工具、设备,这样在操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教师启发学生试想一下制作面条需要哪些工具进一步详细说明。 (三)、面团的调制 1、概念 面团的调制是将主料与辅料等配料,采用工艺手段调制成适合于制作面点的面团的过程。 教师通过实物面粉与面团的区别进一步说明,让学生直观理解面团调制的概念。 2、面团调制的方法 面团的调制包括和面和揉面两个部分 1)、和面 和面是将粉料与水或其它辅料掺和调匀成面团的过程。 和面是整个面点制作技能中的最初工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大量实例进一步说明和面在整个面点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和面的手法包括:抄拌法、调和法、搅拌法 教师分析:调制大量面团用抄拌法如:馒头 调制少量面用调和法如:面条

馒头制作方法

原料: 普通面粉1000g、温水500ml、发酵粉3茶匙。 发面过程: 1、将发酵粉倒入温水中,搅拌使其混合后静置10分钟左右; 2、面粉放入盆中,在面粉中间挖一个小洞,逐渐的加入发酵粉和温水的混合物并搅拌面粉至絮状; 3、和好的面揉光,盆地撒上一层薄薄的干面粉,把揉好的面团放在盆中,用一块湿布盖上,放置温暖处(30度左右)进行发酵; 4、大约1小时后,面团发至两倍大,用手抓起一块面,内部组织呈蜂窝状,醒发完成。 馒头制作: 1、发好的面团在案板上用力揉十分钟左右,揉至光滑,并尽量使面团内部无起泡; 2、揉好的面搓成圆柱,用刀等分的切成小块; 3、切好的面团整理成圆形; 4、如果不喜欢圆形,就将切好的稍加整理,成为方形的刀切馒头; 5、蒸锅中加入适量的凉水,在蒸笼中铺上湿的屉布或者油纸,将整理好的馒头放在屉布上,中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6、盖上盖,凉水上锅蒸30分钟左右,时间到后关火,但不要立即打开锅盖,几分钟后再打开锅盖。 注意: 1、馒头的形状不拘,可以做成圆形,也可以直接是方形,当然,如果家里有宝宝,也可以发挥想像捏成各种动物的造型; 2、凉水上锅蒸,使馒头能够缓慢均匀地受热,从而更加蓬松柔软; 3、蒸制的时间,我一般是30分钟左右。当然也要根据馒头的大小确定,如果要蒸制巨无霸型的特大个,需要适当延长蒸制时间;

4、蒸好后,切记不要立即揭开锅盖,否则馒头突然遭遇冷空气,可能会造成馒头塌陷; 5、判断馒头生熟,用手轻轻压一下,能够复原即为蒸熟; 6、可以用全麦面粉整出健康的全麦馒头,或者掺杂一些荞麦面,增加粗纤维。 工作后,因为忙碌,经常从超市直接买馒头。直到某天,当我看到蒸馒头的锅里,那一天没换的满锅发黄的脏水,我决定再也不吃外面的馒头了。自己做的馒头,安全又放心,不会有什么添加剂,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粗粮,非常的健康。

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平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路基、桥梁、涵洞、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中公交通监理咨询河南有限公司

平阳高速路基四标监理部 2010年1月 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路基工程 所有路基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严禁土石混填,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路基开挖保证边坡的坡率及开挖坡面平整。路基表面平整,边坡直顺,曲线圆滑;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上边坡不得有松石;桥头无跳车。 1、原地面处理: ⑴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必须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必须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填方路段坑穴填平夯实。 ⑵填方地段必须清除表面腐植土20~30cm,挖方的利用方同样需要清除表面腐植土。要求清表时填挖界线、沟槽分明,严禁混淆留下隐患,对于清除出的腐殖土应集中堆放,以利于后续绿化时使用。 ⑶对于梯田型路段,可采用击振力5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进行原地面碾压。对于压实机械无法到达的沟壑、

边角、死角地带采用夯锤击实6~8遍,直到达到规定压实度。 ⑷地面自然横坡缓于1:5时,可清除表面草皮、植被土并压实后直接填筑路基;若自然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必须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米,向内倾斜2%~4%);当基岩斜坡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必须将其挖除后挖台阶。 ⑸原地面清表、碾压、夯实应满足规范要求,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 2、填石路堤 原地面处理完毕后,逐层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码砌边坡。填筑厚度及石块尺寸符合设计、规范和精品工程规定。填石空隙用石渣、石屑嵌压稳定。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20t以上压路机振动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标高差≤2mm)。 (1)控制要点: ①石料强度不应小于20Mpa。 ②石料粒径≤20cm, 路床部分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8cm。 ③松铺厚度≤50cm(具体数值通过试验确定)。 ④标高差≤2mm,平整度路床以下≤25mm、路床部分≤15mm,其他项目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 (2)控制措施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图完整版本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 1,原材料检查工艺 2,裁剪工艺 3,缝纫制作工艺 4,锁钉工艺 5,后整理工艺 以文字表达方式阐述制作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解剖,指出重点制作要领,以前后顺序逐一进行编写,归纳。 原材料检查工艺: (1)验色差——检查原辅料色泽级差归类。 (2)查疵点,查污渍——检查辅料的疵点,污渍等。 (3)分幅宽——原辅料门幅按宽窄归类。 (4)查纬斜——检查原料纬纱斜度。 (5)复米——复查每匹原辅料的长度。 (6)理化实验——测定原辅材料的伸缩率,耐热度,色牢度等。 裁剪工艺: (1)首先检查是否要熨烫原辅料褶皱印,因为褶皱容易放大缩小裁片。 (2)自然回缩,俗称醒料,把原辅料打开放松,自然通风收缩24小时。 (3)排料时必须按丝道线排版,排出用料定额。 (4)铺料——至关重要的是铺料人手法一致,松紧度适中,注意纱向,不要一次铺得太厚,容易出现上下层不准等现象,需挂针定位铺料的挂针尖要锋利,挂 针不宜过粗,对格对条的务必挂针,针定位时要在裁片线外0.2cm,针织面料

铺料时更应注重松紧度,最容易使裁片出现大小片,裁片变形等。 (5)划样,复查划样,在没推刀之前,检查是否正确,做最后确认。 (6)裁剪推刀,要勤磨刀片,手法要稳,刀口要准,上下层误差不允许超0.2cm,立式推刀更应勤换刀片,发现刀口有凹凸现象及时更换,会导致跑刀,刀口不准等。 (7)钻眼定位和打线钉定位,撒粉定位三种方法,首先要测试钻眼是否有断纱,走纱等,通 常用打线钉解决这一块,打线钉时也要注意针不能太粗,针尖要锋利,另外就是撒粉定位 虽费时不容易造成残次。 (8)打号——打号要清晰,不要漏号,错号,丢号等。 (9)验片——裁片规格准确,上下皮大小一致,瑕疵片,有无错号,漏打刀口,可提前把残此片更换,注意按原匹料进行更换,注意整洁,无色差,然后分包打捆待发生产线。 缝纫制作工艺 A.上衣类按前后序制作 所有缝分1cm,机针用DB75/11# 针距3cm12针用顺色细棉线明线按样衣规格做0.6cm,特殊要求另示 1.修边—修剪毛坯裁片,去除画粉等毛边,参照样板的大小修边,注意净板和毛版的区分。 2.打线丁—用白棉纱线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用撞色线为宜。 3.剪省缝—把省缝剪开,线丁里0.5cm为止,也不能过长和偏短。 4.环缝—剪开的省缝用环形针法绕缝,用纤边机嵌缝也可以,不透针透线为宜。 5.缉省缝—根据省的大小,将衣片的正面相对,按照省中缝线对折,省根部位上下层眼刀对准,由省根缉至省尖,在省尖处留线头4cm左右,打结后剪短,或空踏机一段,使上下线自然交织成线圈,收省后省量的大小不变,缉线要顺,直,尖。另还应注意省根处出现亏欠变形6.烫省缝——省缝坐倒熨烫或分开熨烫,烫省时要把缝合片放在布馒头上,烫出立体感,在衣片的正面不可出现皱褶,酒窝的现象。 7.推门——将平面前衣片推烫成立体衣片,最好用版划样推烫。 8 烫衬——熨烫缉好的胸衬。,袖口,下摆衬。 9.压衬——用粘合机将衣片和粘合衬进行热压粘合,一般按照衬布和面料的耐热度粘合度去操作。 10.纳驳头——手工或机扎驳头,驳头按照净样版去做。 11 敷止口牵条——牵条布敷上驳口部位。 12.敷驳口牵条——牵条布敷上驳口部位。 13.拼袋盖里——袋盖里拼接,一般通用1cm做缝。 14.做袋盖——袋盖面和里机缉缝合。 15.翻袋盖——袋盖正面翻出。

桩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桩基工程施工工艺指引及质量控制要点

桩基工程施工工艺指引 目录 编写说明 (1) 第一章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指引 (2) 一、适用范围 (2) 二、工艺流程 (2) 三、施工工艺 (3) 四、质量控制要点 (13) 五、质量标准 (15)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19) 第二章钻(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指引 (24) 一、适用范围 (24) 二、工艺流程 (24) 三、施工工艺 (25) 四、质量控制要点 (31) 五、质量标准 (33)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35) 第三章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指引 (44) 一、适用范围 (44) 二、工艺流程 (44) 三、施工工艺 (45) 四、质量控制要点 (51) 五、质量标准 (53)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55) 第四章 CFG桩施工工艺指引 (58) 一、适用范围 (58) 二、工艺流程 (60) 三、施工工艺 (60) 四、质量控制要点 (62) 五、质量标准 (65)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65)

编写说明 【编写目的】 为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根据建筑施工规范并借鉴多年来各项目开发建设的施工经验,编制相关施工工艺指引,规范和指引各项目工程施工的开展。 【实施原则】 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使用说明】 1、必须在满足国家、地方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采用(非强制要求)。 2、实施过程中如有疑问、建议,或地区公司现有可行实用的工艺,可函告我部,我们将采纳有益的建议,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补充、完善、更新,向全国进行推广,共享经验。【编制部门】 工程管理部

第一章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指引 一、适用范围 1、锤击预应力管桩适用范围 锤击预应力管桩适用于各种粘性土、粉土,当需要穿透较厚砂性土中间夹层或含砾卵石较多的硬夹层时,采用锤击管桩效果更佳,但因噪音大,在城市建设中应限制使用。 2、静压预应力管桩适用范围 静压预应力管桩适用于软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粉土,尤其适用于居民稠密、危房附近及附近环境要求严格的地区沉桩,其持力层适用于硬塑或坚硬粘土层、中密或密实碎土层、砂土、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层;但不宜用于地下有孤石、障碍物或厚度大于2m的中密以上砂夹层。 二、工艺流程 1、锤击预应力管桩工艺流程

馒头制作步骤和具体方法

馒头制作步骤和具体方法 最近接触到很多客户家有自制馒头的需求,制作馒头等面食技能也成了重庆家政市场衡量家政服务员技能的意向重要指标。现舒优家政根据多年家政实操培训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和请假相关北方面点人员。整理出相关详尽的馒头等面食制作文件。以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 手工馒头要用的食材:面粉500克,白糖5克,干酵母5克,温水250毫克。 一般的家庭经常蒸馒头都有专门和面用的盆,没有专门和面的盆可以用一个厨房用的稍微大一点的容器即可。将干酵母粉5克和白糖5克用加入200-250毫升温水中并搅拌融化均匀,500克的面粉倒入盆里再缓慢加入调制好的温水(像外面经常做馒头有经验的也不用称来秤食材的重量,眼和手就是称),边倒入边搅拌,搅拌均匀的面粉就变成大雪花片形状,然后开始用手活成面团,将面团上面盖上潮布就可以发酵面团啦!一般置放于常温下,冬天天气比较冷最好把面团放在有温度(室温在20摄氏度最好,温度高些发酵速度会快些)的地方醒发。

大概在2小时左右面团发酵好(室温高点会稍快些),用手指在面团上插个孔面团不会凹陷(制作得好面团体积大致长大一倍),面团的里面还有大蜂窝的形状这样就可以了。在面板上面撒少许的面粉将面团放上去开始揉,让面团的表面变得更光滑,然后把面团擀成薄一点的面片,将面片从两边向中间对折,折好后再向中间对折,在用擀面杖将折叠好的面块擀平,就这样对折的步骤重复3-4次,这个步骤可以将面团里的空气排出来使做出来的馒头口感更好吃。擀好的面团在反复的揉光滑,将光滑的面团在搓成长条,粗细要均匀光滑,在分出均匀小一点的剂子,剂子的大小按你的性格和喜好来切。

将蒸笼上面摊一层洗干净的蒸布,把切好的剂子放进蒸笼里,蒸笼里的馒头生坯每个之间留下距离,盖上锅盖让馒头坯在醒发10-15分钟左右,发酵的时间到了以后笼上锅(或冷锅上笼发酵好后)开始用大火蒸15-20分钟(或大火蒸到笼屉上面有蒸气冒出时把火调成中火继续在蒸15分钟)。馒头蒸好后关火,不要掀锅盖让馒头在锅内再焖3-5分钟后取出,焖5分钟后的馒头不会因为遇到外面的冷气产生馒头回缩影响口感或造成表面表面凹凸不平,也就不会影响馒头漂亮的形状啦!

馒头制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馒头制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表面易塌陷 ①成型时有断层,成型时注意排出气泡,使面团内外形成均一整体 ②面团醒发速度太快,可降低面团发酵温度 ③蒸汽不旺,可旺火急蒸 ④酵母后劲不足,可使用安琪酵母发面 ⑤面粉质量差,筋力不够,可采用中筋面粉 2.馒头过于膨胀蓬松 ①醒发时间过长,可缩短醒发时间 ②面粉筋度不够,可采用筋力强的中筋面粉 ③酵母用量太大,可适当降低酵母的使用量 3.馒头表面不白 ①面粉质量差,可采用质量好的中筋粉和安琪酵母伴侣 ②成型不好,成型时要保持面团表面光洁,可适当压面,撒些干粉 4.表皮无光泽、起皱或开裂 ①醒发速度太快,可降低发酵温度 ②蒸汽不足,可用旺火急蒸 ③馒头成型粗糙,保持面坯光滑,可用压面机压延3-4次 ④面筋含量低,可改用中筋面粉和安琪酵母伴侣 5.成品易老化、发硬、掉渣 ①面粉质量差,可改用中筋面粉,用安琪酵母伴侣 ②馒头成型时水分不足,可适量用水 ③搅拌不足,可充分搅拌,使面筋形成网络 ④发酵不足,可选用发酵力强的安琪酵母 6.内部组织粗糙 ①面粉质量差,可改用中筋面粉,用安琪酵母伴侣 ②面团发酵时间过长,温度高,可缩短发酵时间,降低发酵温度 ③搅拌时撒手粉太多,可少撒手粉 7.发酵慢 ①酵母量少或活力下降,可适当加大酵母用量,注意酵母低温保存。 ②和面时面团温度较低,醒发温度不够和面时可用温水 ③糖,油,盐比例重,可降低糖、油、盐用量 8.表皮起泡 ①醒发湿度太大,可降低醒发湿度 ②成形时有气泡,可成形操作时尽量赶出气泡 ③蒸时水滴在馒头表面旺火急蒸,避免水直接滴在表面

9.馒头体积小 ①面筋不够,可改用中筋面粉 ②酵母用量不够,可增大用量 ③发酵时间不够,可延长发酵时间 10.表皮起皱、收缩 ①面粉筋力太强 ②发酵过度 ③面团未松弛 11.馒头没有发起来,成死面 和面水温过高,将酵母烫死,可用温水和面

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摘要 深基坑支护属临时性工程,支护目的是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城市规划用地资源的紧缺,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但,因深基坑支护属临时性工程,往往被施工单位所忽略,施工事故急剧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是关键,有效减少施工事故,控制修建成本为目的,所以对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Abstract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project is belong to temporary work. The purpose of bracing is to creat the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for the next working procedur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s with the developing demands of the realty industry and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for urban planning. However, they are often ignored by construction units for which are belong to temporary work. Therefore, construction accidents rised sharply, and it made huge economic loss. The key i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trolling of qulali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 Reasonably reducing construction accident and controlling construction cost is what the purpose is. Therefore, there ar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trolling of qulali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ling of qulality 引言 一般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支护属临时性工程,工艺工序包含施工准备、基坑场地清理、坑壁支护、降水、土方开挖、监测、清底等多道工序,支护目的是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过程中事故频发,导致修建成本增加,造成严重

面包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面包生产工艺的简易通用流程: 在一般的面包生产中,皆以直接法生产为主 其程序为:准备材料→搅拌→发酵→分割→滚圆→松弛→造型→最后醒酵→烘烤→ 冷却→包装 我国各地生产面包,使用鲜酵母者用二次发酵法,生产周期一般为6~8小时;用酒花生产面包多用三次发酵法,生产周期11~12小时,且生产出来的面包酸度大。为了提高面包生产效率,改进面包质量,北京食品研究所选育出良种面包酵母21396,制成液体酵母,并改革了面包生产工艺,面包的生产周期缩短至2.5~3小时,接近了世界上最快速的柯莱伍德法面包生产工艺(周期最短2小时),而且生产出来的面包酸度小,提高了面包质量。 新工艺的特点是以醒发为主的一次发酵法。 制作方法 1.调粉:调粉时先投入液体酵母、面粉,开动调粉机后,再加入用温水溶解的糖、盐等辅料。液体酵母的用量为面粉量的20~25%。当开始调粉,面粉吸水缓慢,面团显得稀而无粘性,这是由于蛋白质的吸水特征所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呈链状,由于链与链之间结构紧密和外部疏水基的分布,水分子不易吸收。当调粉进行一段时间后,随着蛋白质表面吸水,胶链便逐渐撒开,水分子便大量渗入到蛋白质胶边内部,这时蛋白质便形成了面筋,调粉浆对面团翻揉的越充分,面筋形成的也越快越好。在面粉的成分中,以蛋白质的吸水性最强,一份蛋白质大约可以吸收两份水。在调粉时所加入的水,约有60~70%被蛋白质所吸收,其余的水被淀粉等吸收。因此,用蛋白质高的面粉制面包需要多加水,并适当延长调粉时间。 随着水分被面粉吸收,酵母和其它辅助材料也就均匀地分布于面团中。调粉时间要适度,不宜过短或过长,过短由于面筋没有充分形成,使面团的工艺性能不良;过长则由于面

馒头制作流程如下

馒头制作流程如下:原料→和面→发酵→成型→醒发→汽蒸→冷却→成品 菜谱用料: 面粉1500克(16个馒头) 鲜酵母15克 温水350克 菜谱做法: 1、和面:可将鲜酵母掰碎放入部分温水中溶解,面粉放入面盆中,将鲜酵母水直接撒在面粉上,充分拌匀后逐渐加水搅拌至盆内无干面,面筋形成,揉至面团不粘手、有弹性、表面光滑。在和面时加水的水温根据气温儿定,气温低水温高,水温最高不能超过40°C。 2、发酵:将和好的面团盖湿布,放在温暖处发酵至面团体积2倍大、内部蜂窝组织均匀时完毕。 3、成型:将发好的面团揉匀至面团内无气泡,可将面团横切一刀,查看面团的截面有无明显气泡,如果没有明 显气泡说明面揉好了。然后将面团分割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搓圆,装人蒸屉(笼)内加盖或放在帘子上盖湿布醒发。 4、醒发:家中自然醒发冬天约30分钟,夏天约20分钟,可用手轻按馒头生坯,有弹性即可。 5、蒸制:锅内放入凉水,再在笼屉上刷一层油或铺好打湿的屉布,放入馒头生坯,馒头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否则馒头膨大以后会粘连影响成品的品相。大火烧开蒸锅内的水,立即转小火蒸20分钟即可关火,3分钟以后再开盖,将馒头取出放在竹浅儿或帘子上盖湿布晾凉。如果不加盖湿布,干燥的北方会使成品馒头表面开裂变硬。 小贴士: 一、关键: 1.制作松软的馒头关键是发酵。酵母菌可以使面团的淀粉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糖、醇和酸等,并且放出二氧化碳气。所以面团一定要发至两倍大。 2.加热方法如果不适当,比如用热水或开水蒸馒头,由于受热不均匀,蒸汽遇冷会变迅速成水滴下来,馒头还没发起来表面就被烫熟,形成死面馒头。如果馒头凉水下锅,蒸汽会逐渐从四周给馒头均匀地加热。馒头里面的二氧化碳气受热膨胀,便胀出许许多多小空泡,使馒头又松又暄。 3.蒸时不要掀盖察看,蒸馒头时开锅后,根据馒头的大小20-3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3分钟以后及时取出来晾凉,不要在锅里焖着。 4.笼屉与锅口相接处不能漏气,有漏气处须用湿布堵严,蒸锅盖要盖紧。 二、馒头制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表面易塌陷: A、发好的面团揉面不均匀,面团内的气泡未完全被揉出来,成型时有断层。应将面团充分揉匀。 B、蒸汽太旺,可调整为中小火。 C、酵母过期后劲不足,可重新购买酵母发面。 D、面粉质量差,筋力不够,可采用中筋面粉 2.馒头过于膨胀蓬松成品松塌成型不好: A、醒发时间过长,可缩短醒发时间,或加些未发酵的面团进去。 B、酵母用量太大,可适当降低酵母的使用量。 C、面团太湿,和面时加水过多,可见减少水的用量。 3.馒头表面不白

馒头制作工艺(doc8)(1)

馒头制作工艺 馒头是我国特有的面制发酵食品,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馒头制作多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发展很慢。近年来,随着主食品加工社会化的需要,馒头生产在机械化、冷冻保藏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步。 (1)原料 ①面粉一般采用中筋粉,我国馒头专用粉的主要指标如下: 精制级普通级 湿面筋(%)25.0~30.0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分钟)≥ 3.0 降落数值(秒)≥250 灰分(%)≤0.55 0.70 ②发酵剂主要为面种、酒酿、即发干酵母或鲜酵母。也可使用发酵粉,但风味较差。 ③食用碱即纯碱。 ④水目前尚未考虑水质对面团发酵的影响,一般用自来水即可。 ⑤糖用于制作甜馒头,加糖量约5%~10%。 ⑥乳化剂如硬脂酰乳酸钠,目前使用者不多。 (2)工艺流程与基本配方馒头生产有面种发酵法、酒酿发酵法和纯酵母发酵法(新发酵法),前者最具代表性,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和面→发酵→中和→成型→醒发→汽蒸→冷却→成品 面团基本配方如下:

面粉100% 面种10% 碱0.5%~0.8% 水45%~50% (3)技术要点 ①和面取70%左右的面粉、大部分水和预先用少量温水调成糊状的面种,在单轴S型或曲拐式和面机中搅拌5~10分钟,至面团不粘手、有弹性、表面光滑时投入发酵缸,面团温度要求30℃。 ②发酵发酵缸上盖以湿布,在室温26~28℃,相对湿度75%左右的发酵室内发酵约3小时,至面团体积增长1倍、内部蜂窝组织均匀、有明显酸味时完毕。 ③中和即第二次和面。将已发酵的面团投入和面机,逐渐加入溶解的碱水,以中和发酵后产生的酸度。然后加入剩余的干面粉和水,搅拌10~15分钟至面团成熟。加碱量凭经验掌握,加碱合适,面团有碱香、口感好。加碱不足,产品有酸味。加碱过量,产品发黄、表面开裂、碱味重。酒酿或纯酵母发酵法的和面与发酵,可采用与面包生产相同的直接法或中和法,由于面团产酸少,不需加碱中和。 ④成型多采用双辊螺旋成型机完成面团的定量分割和搓圆,然后装人蒸屉(笼)内去醒发。 ⑤醒发温度40℃,相对湿度80%左右,醒发时间15分钟即可。若采取自然醒发,冬天约30分钟,夏天约20分钟。 ⑥汽蒸传统方法是锅蒸,要求"开水上屉(笼)"。炉火旺,蒸30-35分钟即熟。工厂化生产用锅炉蒸汽,时间25分钟。 ⑦冷却吹风冷却5分钟或自然冷却后包装。

施工方案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施工方案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施工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前案考虑不周而拖延工期、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现就两个施工方案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如何才能使选用的施工方案达到上述的要求。 案例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已知:某基础尺寸长、宽、高为2Omx8mx3m,浇筑混凝土时不允许留设施工缝,工地只有3台搅拌机,每台产量为5立方米/h,从搅拌蛄至浇筑地点的运输时间为24min,混凝土初凝时间为2h。 方案拟定分析如下 (1)求每小时混凝土的浇筑量。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不留施工缝时,应保证浇筑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不致产生初凝现象。 如果搅拌机数量不受限制,则应据此来选择搅拌机的台数,以保证搅拌机的产量能满足30立方米/h的需要。但现只有3台搅拌机,每小时只能生产混凝土为3x5=15立方米/h,不能满足所需的浇筑量。 (2)根据现有三台搅拌机的生产能力,决定采用浇筑量Q=3x5=15平方米/h。 (3)已知Q=l5平方米/h,则应求解在此条件下的允许浇筑长度L 也就是说,当Q=l5立方米/h时,下层混凝土只能浇筑lOm长,随 第 2 页共 9 页

即就要浇筑上层混凝土,此时,下层混凝土才不致产生初凝现象。 (4)浇筑方案选用分析。 1)全面分层浇筑方案。此方案在技术上不可行,因为基础长度为20m,允许浇长度为lOm,当浇完下层2Om后再浇上层,下层混凝土必然产生初凝现象。 2)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的浇筑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刚接近初凝再进行一次振捣,称二次振捣,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时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浇筑方案,就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这样,当下层混凝土一直浇完2Om 后再浇上层,不致使下层混凝土产生初凝现象。此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捣设备;是否采用,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分段分层浇筑方案,如图3-5所示。就是当第一段第一层浇至 2~3m后,即成阶梯地浇第二、三……层,直至所需高度后再浇第二段、第三段,依次向前推进,且每段各层总的浇筑长度,不应超过允许的浇筑长度。此方案只适用于面积大、高度小的结构。对本例则不可行,因本例高度为3m,分层过多。 4)全面分层,加缓凝剂浇筑方案。此方案技术上可行,施工方便,不斋增加人员和设备,仅增加缓凝剂的费用。其缓凝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从计算结果可知,扣除混凝土初凝时间2h后,只需缓凝1.6h就能满足全面分层的要求。若采用木钙粉缓凝剂,一般只需掺占水泥重量 第 3 页共 9 页

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集中专家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及一系列先进手段、先进工艺,保证隧道工程质量优良。 (一)认真操作,保证测量准确 采用电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断面仪和收敛仪等精测仪器,确保围岩监控测量信息准确、及时地反馈用以指导施工;确保隧道中线、标高和结构尺寸正确。 (二)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保证开挖质量 1、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进行钻爆设计,审定批准后,据此严格施工。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采用微震光面爆破,非电起爆技术,使硬岩、中硬岩、软岩残眼率分别达到90%、80%、60%以上,比规范分别提高十个百分点。越是软岩地段,越是要搞好光面爆破。 2、采用断面仪快速、准确测量洞室开挖轮廓线,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中,提高开挖质量。 3、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岗位责任制,确保隧道开挖轮廓线平顺,线性超挖控制在10cm以内,无欠挖现象。 (三)一丝不苟,保证施工支护质量 本合同段的隧道工程施工支护设计采用素喷、网喷、钢筋网和系统锚杆,并视围岩情况相应采用了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支护

辅助措施和钢架加强支护。无论哪种支护方式,施工时:一是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紧随开挖,及时施作,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二要喷射砼与围岩、钢件之间密实无隙,融为一体,消灭空洞现象;三要保证支护的厚度且大面平整,这对复合衬砌结构消灭初期支护与岩面之间、与防水板之间不密贴的质量通病打下基础,也是实施新奥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二次衬砌,除不良地质地段要紧跟外,对于较好的围岩,开挖面与二衬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00m。 1、超前预支护是保证隧道软弱围岩地段施工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环向布置间距、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外插角范围,可根据地质情况科学进行调整,必须报请批准方可进行;?注浆施工应有效止浆,防止漏浆。超前灌浆锚杆采用孔口止浆塞止浆,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用喷砼封闭岩面;?注浆采用注浆压力控制,注浆压力控制采用逐级升压法;?必须在注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后,方准进入下步工序施工。 2、系统锚杆的材质、密度、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浆液饱满。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安装前,除去油污锈蚀并将钻孔吹洗干净;所有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当锚杆不垂直岩面时可用垫片调整,使垫板与岩面密贴。锚杆安装后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0cm。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要求,每300根抽样一组进行抗拔试验,每组不少于3根。 3、钢筋网不得扎制成片,必须单根现场绑扎或焊接,起伏铺设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1、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了解工程功能要求、技术特点,明确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2)坚持事前控制为主,从材料投入开始至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控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未发生之前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关键工序和工程部位,制定质量预控措施,实行重点监理。对工作量大的分项工程,先做样板,在进行大面施工。做好巡视和平行检验。 2、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质量的事前控制: (1)设计交底前,熟悉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签认设计技术交底纪要。 (3)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签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4)审查总承包单位所选择的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特工种人员的上岗证,符合要求后专业分包单位可进场施工。 (5)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含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有关规定并满足工程需要时给予批准。 (6)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基准测量复核。

(7)建设单位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施工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总监理工程师作监理交底并审查现场开工条件,经建设单位统一后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 (8)对符合有关规定的用于工程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使用前施工承包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和送检。 (9)负责对施工承包单位报送本企业试验室的资质进行审核,合格后予以签认。 (10)负责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其他报表。 2.2 质量的事中控制: (1)关键工序的控制: A、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或施工方案中明确质量保证措施,设置质量控制点; B、应选派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等级的施工人员; 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保存交底记录; C、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查关键工序控制要求的落实。施工承包单位应注意遵守质量控制点的有关规定和施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停止点的规定。在质量控制点到来前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 (2)检验批工程质量的控制。 (3)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 (4)分部工程质量的控制。 (5)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面点制作工艺流程

欢迎共阅 面点制作工艺流程 学校:丰镇市职业中专 姓名:闫瑞芳 教学课题:面点制作工艺流程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节的学习全面了解面点的制作过程 2、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程序一、 2二、三、12四、五、讲授新课 (一)、原料的准备 1、根据面点品种的要求选用原材料 在选用原材料时应熟悉原料的性质、特点和运用范围。教师通过实例说明以上三点对原材料的影响。

如:制作面包应选用高筋面粉,制作蛋糕应选用低筋面粉,起酥面团应选用固态油脂,制作汤圆应选用小磨粳糯粉。 2、根据所制作面点的品种、数量准备原料 要做到逐一备齐,做好标记,避免错拿。 3、需要初加工的原料预先按要求处理 例如面粉的过筛、果仁的去皮烤香,碱粉制成碱水等。 (二)、工具的准备 1、概念 2、 1)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和面过程中都应根据制品的要求,准确地掌握干湿度。 用切面和面片来形容和面的干湿度 2)、揉面 概念:揉面是将面团的原辅料揉匀、揉透、揉顺,达到下一步操作的要求。 (1)、目的:使面团达到增筋、柔润、光滑的要求。 (2)、手法:揉制法、捣制法、叠制法、擦制法,摔制法。

教师对几种揉面的手法进行逐一的分析,让学生对揉面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如:筋力大的面团采用揉制法和捣制法;筋力小的面团采用叠制法;油酥面团采用擦制法。 (四)、馅心的调制 馅心的调制是利用各种不同性质的原料,经过精细加工,调制或熟制,制成形式多样、口味各异、利于成形的半成品。 馅心的调制是面点制作中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馅心的质量口味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面点的风味特色,对面点的成形也有直接的影响。 分析一: 保持绿1 2 3 4 3)、卷馅法:将皮料擀成片,在皮上摸一层馅再卷,如花卷。 4)、滚沾法:是一种特殊的上馅方法。 (六)、成形 是用调制好面团,馅心,按照面点的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制成多种形状的生坯的过程。 是面点制作中一项技术要求高,艺术强的重要工序。通过学习形态的变化,丰富了面点的花式品种。 手法:搓,包,捏,卷,切,削,拨,叠,擀,按,钳花,滚沾,镶嵌,挤注以用模具等十几种。

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测放桩位→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浆液制作→试喷→高压喷射注浆作业→拔管→机具清洗移动机具。 1、测放桩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桩位放测。 2、钻机就位: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使钻头对准孔位的中心并应保持垂直,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钻机安放要平稳牢固。 3、成孔:采用XL-100型地质钻机进行成孔,开孔直径不能小于110㎜,终孔直径不能小于91㎜,钻孔偏斜度不得大于1%。孔深钻至坝基以下0.5m后方可终孔,进行旋喷成桩。 4、浆液制作: 水泥浆:水泥采用32.5级,水灰比为1:1,为避免大块材料堵塞注浆泵,浆液需经过滤网。 5、喷浆:当成孔后、浆液制作好时,就可进行旋喷注浆,采用由下而上进行喷射。旋喷浆液压力36Mpa,风压0.5Mpa;旋转速度:10r/min,提升速度:5~7㎝/min,当喷射提升到设计标高后,结束旋喷。 6、移机:将钻机等机具移到新的孔位上。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开工前详细了设计等有关的技术要求和工艺参数,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T5200-2004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2、实行工序管理:以质量管理为中心,按前述的工艺流程,对各道工序实行质量控制,按现行施工规范严格把关,实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事后验收的“三环管理”,尤其对成孔、制浆、喷浆等主要工序进行强化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及时配合甲方现场监理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工作。 严把各工序的质量关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具体应做到如下:

(1)、成孔:对准孔位,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钻孔偏斜度不得大于1%,未达到设计孔深不得终孔。 (2)、喷浆:严格按配合比下料,浆液要搅拌均匀,每盘浆液搅拌时间应不少于90s,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应超过4h。喷浆应由下往上进行,喷浆压力应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应控制提升速度。旋喷灌浆前要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其压力和流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注浆管及喷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喷浆管接头的密封圈必须良好。注浆时要做好压力、流量和冒浆量的量测工作,并按要求逐项记录。钻杆旋转和提升必须连续不中断,在拆卸和安装钻杆、注浆管时动作要快。拆卸钻杆继续旋喷时,搭接段应进行复喷,复喷长度不得小于0.2米。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应迅速拔出钻杆。为防止浆液凝固收缩影响桩顶标高,必要时可在原孔位采用冒浆回灌或第二次注浆等措施。 在高喷灌浆过程中,压力骤然下降,上升或回浆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当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后,或在喷射注浆过程中因固中断,短时间(小于或等于浆液初凝时间)内不能继续喷射时,应立即拔出注浆管清洗,以防浆液凝固后拔不出管来。 3、漏浆、冒浆的处理:在旋喷过程中,往往有一定数量的土粒,随着一部分浆液沿着注浆管管壁冒出地面。根据经验,冒浆量小于注浆量的20%为正常现象,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高喷灌浆过程中,若孔内发生严重漏浆,可采用如下措施:降低提升速度;降低喷射压力、流量,进行原位灌浆,在空隙地段增大注浆量,填满空隙后再继续正常旋喷;加大浆液密度或在浆液中渗入速凝剂等。 (2)、冒浆量过大的处理:一般是有效喷射范围与注浆量不相适应,注浆量大大超过旋喷固结所需的浆量所致。减少冒浆的措施有三种:提高喷射压力;适当缩小喷嘴孔径;加快提升和旋转速度。 4、在高喷灌浆过程中,若孔口回浆密度变小、回浆量增大,应降低气压并加大进浆液密度或进浆量。若发生串浆,应填堵串浆孔,

我的馒头生产流程

我的馒头生产流程 1. 工艺流程及基本配方 工艺流程(酵母发酵法):原料----和面(30°的温水)---发酵(30°左右的温度下,时间3小时)----揉制----醒面(30°左右的温度下,时间半小时)----揉制(再用压面机对面团压制,要求无气泡,面团感观好,然卷成条状,刀切)----成型----醒面(30°左右的温度下,时间半小时)----气蒸-----冷确。 却------成品 基本配方(以100斤面为例):中筋面粉100斤 鲜酵母:500克 馒头改良剂:500克 泡打粉:300克 水:45---50斤 蛋白糖和盐:各少许 2. 各流程关键技术要点 1. 和面用30°的温水和面,和成的面团表面光滑,不沾手,有弹性,要求面团 光滑。 2. 发酵室温27°左右为佳,相对湿度75%左右,发酵约3小时,待面团体积增至 原来一倍,内部蜂窝组织均匀,手拍有海绵的感觉。(发酵的好坏直接 影响后来馒头的大小和口感及内关) 3. 揉制发酵完毕,用压面机对面团压制,要求无气泡,面团感观好。 4. 成型用馒头机对面团定量和分割,搓圆。完后再用手稍加搓圆,至馒头剂子 表面光滑,无气泡。(馒头剂子光滑,表面无气泡,出来的馒头外观才 好看,发亮,否则会有塌陷。) 5. 醒发温度40°,相对湿度80%左右,醒发时间20分钟左右(看醒发的程度) 6. 气蒸先中气再大气,时间25---30分钟。 7. 冷却气阀关后,五分钟后再打开蒸箱门。冷却一段时间后再装箱。

酵母发面步骤: 1、用温水将发酵粉溶解,和面。 2、将面盆用盖子盖好,放在阳光直射处,或比较热的地方。发两三个小时。 3、面发好后,加面粉揉好,再醒半个小时左右,醒的时候一定要用盆子盖起来,或者用湿布盖好。 4、醒好后就可以用来成型做包子,或馒头了,做好后,再放置半个小时后(醒面)才可以上锅蒸。水开后15分钟.中,大火都无所谓。 5、发面最适宜的温度是27~30度。面团在这个温度下,2~3小时便可发酵成功。为了达到这个温度,根据气候的变化,发面用水的温度可作适当调整:夏季用冷水;春秋季用40度左右的温水;冬季可用60~70度热水和面,盖上湿布,放置在比较暖和的地方。 想要蒸出来的东西漂亮一定注意3和4中醒面的步骤,缺了这两步蒸出来的东西就象没发好面。 原料:面粉500克,矾12.5克,面碱14.5-15克,精盐10-12克,温水370克。 制作方法: 1、将白矾、食碱、精盐放在器皿中,倒入温水并将原料搅拌熔化以后,加入面粉用调制成较软的面团待用。 2、然后,每隔20分钟用双手将面团捣制5分钟,共捣4-5次,使面团表面光滑、柔软即可放置,进行发酵,将面团放在刷过油的面板上,上面刷油,盖上塑料布。 3、发酵约10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用180℃-200℃的油温将其炸制成表面金黄色,体积膨大,酥脆即成。 特点:表面金黄,体大酥松。 想要把油条作好,要掌握矾、碱、面的调制工艺,油条的成形方法和炸制的方法要领,想要把油条作好首先明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配料有所不同:如春季面粉500g食盐7.5g苏打7.5g明矾7.5g水300g;夏季面粉500g食盐8.5g苏打8.5g明矾9g水290g;秋季面粉500 g 食盐8g苏打8g 明矾8。5g水300g;冬季面粉500g食盐7g苏打7g明矾7。9g水300g; 注意事项: 1、矾在面团中除要和碱中和以外,还起到使制品发脆的作用,若矾过多,制品发硬,发脆并发涩。因此,一般油条面团中,碱的用量都要超过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