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催化甲→ATP过程所需酶与酶1空间结构不同

B.乙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单位之一

C.丙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合成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需经过图示整个过程

2.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B.C.D.

3.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各种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 )

A.因变量B.自变量

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

4.下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图中表示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是()

A.E1B.E2C.E3D.E4

5.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再经酒精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深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深蓝色。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

6.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f点都将下移

D.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7.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实验前叶片质量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一二三四

温度/℃26272829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2–3–4–4.5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mg+4+3+3+1

据表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6℃

B.光照时,第二、三组轮藻产生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时,第二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10 mg

8.细胞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能量。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供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类胡萝卜素的叶绿体将无法捕获蓝紫光

B.ATP的能量主要贮存在腺苷和磷酸之间的化学键中

C.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所需能量可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9.现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半遮光(甲),另一半不遮光(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甲、乙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和温度

下照射一段时间,在甲、乙中截取对应部分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作m1和m2;单位:mg/(dm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在未测出呼吸作用强度的条件下,能测出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B.(m1—m2)表示乙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

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净光合作用的大小

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

10.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曲线②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11.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若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A.a上升、b下降B.a、b都上升C.a、b都下降D.a下降、b上升1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

B.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13.ATP是细胞内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纽带”,下列有关此“纽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人体剧烈运动时ATP水解大于ATP合成,平静状态时则相反

14.下列实验中科学家的使用手段或技术显著不同于其他的是

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15.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C.有光时,植物的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4个

D.细胞内储存有大量的ATP用来直接供能

1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单体都是氨基酸

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17.如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具有选择透过性

B.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

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18.图是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都能合成ATP B.过程①③可以不同时进行

C.过程①④产生的[H]不是同一物质D.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H还来自于水1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20.某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 个月之久;某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以上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CO2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 ℃,贮藏时间会更长

21.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b)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D.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22.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其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23.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非绿色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24.下列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蛋白质B.具有高效性C.具有专一性D.作用条件温和25.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二、多选题

26.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植物根细胞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来自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的氧化分解

C.某人在马拉松运动过程中,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部分来自无氧呼吸

D.与有机物的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逐步释放并能转化生成ATP

27.分析甲、乙、丙三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从b点开始出现光合作用

B.图乙中,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时植物表观光合速率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叶绿素

D.在塑料大棚中种植蔬菜时,为了提高产量应选用绿色的塑料大棚

28.根据图所示的过氧化氢被分解速度的曲线,说明酶的哪一特性()

A.专一性B.高效性

C.催化特性D.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29.如图为某同学所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

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B.图中的A大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C.若图中的B表示二糖,则该过程表示水解

D.图中所示的反应都必须在细胞内进行

30.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编号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25℃、100℃,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25℃、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5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A.该实验无法确定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B.实验结果可以用碘液进行检验

C.实验结果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31.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三、非选择题

32.下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乙、图丙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选填线粒体或叶绿体),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选填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或叶绿体基质)。

(2)如果在图乙的B点突然停止光照,在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3)图丙中,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在40℃时,植物体

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生长现象;而在5℃时的状态,可用图乙中的

____________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强度为图乙中_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控制在图丙中____________℃时最佳。

33.下图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过程中结构A为结构B提供__________,物质甲是__________。

(2)提取A中的色素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A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__________。(3)晴朗的夏季中午,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会有所下降,主要与图中__________供应不足有关,此时C5含量会__________。

(4)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泸州地区越冬稻田种植紫云英主要用作饲料和绿肥。下图表示紫云英植株在最适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紫云英加工为饲料的主要操作:紫云英茎秆切段→填压入窖→密封一段时间。其中

密封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进行______,初步分解茎秆中的有机物,以利于禽畜的消化吸

收。

(2)在提取紫云英叶片色素的实验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在分离色素时,

扩散最慢的两种色素主要吸收______光。

(3)图中B点紫云英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A

点将______移,B点将______移。

(4)图中C点时,该植株总光合速率为______mg/(100cm2叶·h-1)的CO2,B点时,叶

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

35.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结构及物质转移示意图,下表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生

理状况相同的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3 klx)下的CO2吸收速率和黑暗下的CO2释放速率。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CO2吸收速

0.961.732.523.243.403.102.72率

(mg·h-1)

黑暗下CO2释放

0.460.760.981.512.553.203.00速率(mg·h-1)

(1)图中结构甲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b代

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物质b不能代表葡萄糖,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数据可知,该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__。若要

使该植物叶肉细胞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_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

条件下(光照强度不变)2个小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

____________mg。

(3)在3 klx光照、20℃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物质b的去向是____________。36.酵母菌一般生活在20~30℃环境下,在低于0℃或高于47℃的环境下都不能生长。某兴趣小组在温室内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见图。

(1)试管中加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2)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___________。若将试管放在冷水中,气泡释放速率将会___________。

(3)检测酵母菌经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4)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按照下表处理。

酵母菌

酵母菌

细胞质基质

只含有酵母菌

细胞器的沉淀物

葡萄糖溶液O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注:“+”表示加入,“-”表示未加入

一段时间后,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________,能检测到酒精的试管是________。

37.甲图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乙图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丙图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总)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据图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过程①是在细胞中___________上进行的,X物质是__________,Y物质是

__________;①一⑤的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

(2)若将乙装置中1% 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换成等量的1% NaOH溶液(可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CO2),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图乙密闭装置,每天适宜光照12小时,几星期后,植物最终死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标号为1号和2号的两支试管中。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悬浮液___________,2号试管悬浮液

__________。

(4)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图丙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细胞内甲→ATP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所需酶为ATP合成酶,与酶1(ATP水解酶)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

B、乙为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C、丙物质为腺苷,丁为磷酸,可用于磷脂的合成,C正确;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需经过图示ATP→甲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睛】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需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

【详解】

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它容易挥发,因此用橡皮塞塞紧瓶口,A错误;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B错误;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没有触到层析液,则滤纸条上分离出四条色素带,C正确;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失败,D错误。

【点睛】

抓住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3.B

解析:B

【解析】

在实验中,需要控制相应的一些变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其中,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一些可变因素称为无关变量;而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知识,学生分析实验过程、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4.B

解析:B

【解析】

酶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分析图形可知E1是酶降低的活化能,在无酶催化下所需要的能量是E4,在有酶催化作用下所需要的活化能是E2,B正确,A、C、D错误。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图中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是是否有淀粉产生(即遇碘是否变蓝)。不遮光的部位变蓝说明光照下产生了淀粉。

【详解】

图中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关,有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无光部分无淀粉产生。故本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且产物有淀粉。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其中a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应为麦芽糖酶,而d、c为麦芽糖水解产物--葡萄糖。

分析图乙: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ef段,随着麦芽糖浓度的升高,催化速率逐渐加快;fg段,随着麦芽糖浓度的升高,催化速率不变。【详解】

A、由图甲可知,b水解,说明b是底物麦芽糖,a是麦芽糖酶。只有麦芽糖才能与麦芽糖酶的结构完美契合,所以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

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麦芽糖的量,f~g段溶液中没有游离的酶,所以限制f~g 段上升的是酶的数量。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B错误;

C、由题干可知,图乙中的数据是在酶的最适温度下得出的,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f 点是酶饱和点,与酶活性有关,酶活性越高,酶饱和点越高。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活性都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C正确;

D、斐林试剂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和麦芽糖及乳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所以斐林试剂与底物麦芽糖和生成物葡萄糖都能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用来检验麦芽糖是否分解,D正确。

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轮藻在组别三28℃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错误;

B、组别二和组别三的光合作用强度不相等,所以产生氧气量也不相等,B错误;

C、组别二的呼吸作用强度:3,光合作用强度:3+3+3=9,所以两者不相等,C错误;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合作用强度1+4.5+4.5=10mg,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详解】

A、缺乏类胡萝卜素的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也能捕获蓝紫光,A错误;

B、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中,B错误;

C、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所需能量只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C错误;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的ATP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黑暗中有机物的减少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光照下有机物的增加量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速度=净光合作用速度+呼吸作用速度。

【详解】

A、假设原来半片叶重为m0,则m0-m1=呼吸作用,m2-m0为光照下的净光合作用。所以,实际光合作用速度=净光合作用速度+呼吸作用速度=m2-m0+m0-m1=m2-m1,A正确;

B、(m2-m1)表示B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合成量,而不是积累量,B 错误;

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B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净光合作用的大小,C错误;

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A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D错误。

故选A。

10.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A正确;曲线②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错误;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正确;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1.B

解析:B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那个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推知a、b分别是[H]和ATP,c是二氧化碳。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不能生成,原有的三碳化合物继续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直至全部消耗,导致五碳化合物积累,含量增加;三碳化合物减少。最终使得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但光反应继续进行,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增多。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反应有关,都分布在类囊体结构的膜上,A 正确,B错误;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D错误.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 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详解】

A、ATP是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组成,因此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错误;

B、细胞中绝大多数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供能,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

C、动物细胞内ATP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植物细胞内ATP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没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错误;

D、人体在剧烈运动和平静状态时ATP的合成速度等于分解速度,以维持ATP含量的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14.C

解析:C

【解析】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你,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即2H218O→4[H]+18O2;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14CO2→14C3→(14CH2O)。根据以上分析发现A、B、D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只有C选项不同,故选C。

解析:A

【解析】

【分析】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

A、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

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错误;

C、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2个,C错误;

D、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D错误;

故选 A。

【点睛】

结合ATP的功能及产生的过程和场所分析选项。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

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细胞呼吸酶,B正确;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正确;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正确。

故选A。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1为叶绿体的外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2为基粒,由类囊体薄膜堆叠而成,其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B正确;3为叶绿体基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组成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叶绿体具有双层膜,D正确。

【点睛】

识记和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

A、光反应阶段①产生ATP,暗反应阶段②消耗ATP,A错误;

B、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①②③④可以同时进行,黑暗时细胞只有③④有氧呼吸进行,所以过程①③可以不同时进行,B正确;

C、①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实质是NADPH,有氧呼吸一二阶段(④)产生的[H]实质是NADH,C正确;

D、过程④包括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所以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与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最终无[H]积累,A错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第二阶段无能量的释放,C正确;

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和[H],D错误。

故选C。

【定位】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点睛】

本题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先梳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

(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

(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

【详解】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密闭程度等,A正确;

B、水果和蔬菜等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有氧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

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应该保持较高水平,但浓度过高,会使无氧呼吸增强,所以不是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C错误;

D、室温时酶的活性较强,催化细胞呼吸作用的能力较强,所以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在低温条件下,即温度保持在1-5℃,则贮藏时间应该会更长,D正确。

故选C。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好氧细菌在红光区(波长600~700)和蓝光区(波长400~500)数量最多,说明红光区和蓝光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多,即在红光区和蓝光区光合作用最强。

【详解】

A、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水绵,A错误;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说明水绵的该部位光合作用强,B错误;

C、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不是使水绵光合作用速率加快的原因,C错误;

D、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好氧性细菌需要氧气,水绵光合作用强的部位,产生的氧气多,在氧气含量多的地方好氧细菌的数量多,D正确。

故选D。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理解。明确镁元素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

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也随之降低,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甲图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乙图中: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详解】

A、从图甲可知,B点对应的温度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多,说明此时细胞呼吸最旺盛,A正确;

B、图甲自变量是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呼吸速率,进而影响二氧化碳的释放量,B正确;

C、图乙中DE段氧气浓度增大,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错误;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少,故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正确。

故选C。

24.A

解析:A

【解析】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C正确。酶要发挥作用条件温和,D正确。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条件下不吸收氧气,但是释放了二氧化碳,说明酵母菌此时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乙、丙条件下,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其吸收的氧气量,说明其可以同时进行需

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丁条件下,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等于其吸收的氧气量,说明其只能进行需氧呼吸。

【详解】

A、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乳酸,A错误;

B、乙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吸收的氧气量的四倍,说明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的三倍,根据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 错误;

C、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最少,丙条件下,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ATP并不是最少的,C错误;

D、丁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需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正确。故选D。

【点睛】

酵母菌既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又可以进行厌氧呼吸,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厌氧呼吸;

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需氧呼吸

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厌氧呼吸。

二、多选题

26.ABC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没有线粒体,真核细胞就无法进行有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蛔虫的细胞;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没有线粒体,真核细胞就无法进行有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蛔虫的细胞;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内表面上,因此有些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依然能进行有氧呼吸。(2)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3)马拉松运动过程中人体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也会进行无氧呼吸,但是人体细胞(动物細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因此任何时候人体细胞(动物细胞)中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除此之外,某些植物细胞如甜莱块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也产生乳酸。

【详解】

A、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