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在急性炎症动物模型上的抗炎效应

泻心汤在急性炎症动物模型上的抗炎效应
泻心汤在急性炎症动物模型上的抗炎效应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23T09:21:11.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2期作者:朱恒延郭燕君(通讯作者) [导读]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为AD的生物性特征和预防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010-02 Research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Zhu Hengyan,Guo Yanjun (communications author) Medical College of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China 【Abstract】Animal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eeking f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animal models commonly us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providing help fo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of AD.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Animal model; Research progress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记忆缺失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前发病称早老性家族性痴呆;65岁后发病称迟发的老年性痴呆。典型病理变化为细胞外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形成的老年斑块,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1]。AD分为早发的家族性AD(Familial AD,FAD)和迟发的散发性 AD(Sporadic AD,SAD)。SAD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和环境有关。胰岛素通路和能量代谢障碍、糖尿病,脑外伤,神经炎症反应以及Apo Eε4等位基因等都是AD的危险因素[2]。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治疗AD的方法及药物。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建立与AD发病机制接近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着重探讨与AD相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现状及特点作一综述。 1.AD相关的转基因模型的特点 研究证实多数 FAD患者是由PSEN1突变所致[3],PSEN1第4~12外显子之间是主要基因突变位点,近年来,研究者们建立了几种AD PSEN1基因突变的转基因模型,包括PSEN1(A246E)[4]、PSEN1(M146L)[4]、PSEN1(M146V)[4]、PSEN1(P264L)[4]、 PSEN1(P117L)[4]、PSEN1-YAC[4]等。研究者们发现携带人PSEN1突变的转基因AD小鼠不能模拟出FAD的典型特征,因此转入人PSEN1基因突变的同时加入PSEN2其他突变基因,用这种方法成功建立了十多种转基因AD小鼠,而且十多种AD转基因小鼠都能能表现出FAD部分神经病理学特征和行为学上的改变。目前AD转基因小鼠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经典的动物模型,但是已知的这些PSEN1转基因模型小鼠同时不能模拟FAD的全部神经行为学和病理学特征。灵长类动物由于在生理结构和生物化学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因此急需建立一种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探索这种模型是否能够更好的模拟FAD的多种神经行为学及病理学的特征。 2.F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进步和灵长类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成为可能[5]。由于从发病机制上看FAD是由APP或PSEN1、PSEN2突变所致,专家们尝试将结合其他突变基因(PSEN2、APP和 MAPT) 和PSEN1突变来建立FAD转基因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上述方法在理论上能够模拟出FAD的发病原因和疾病特征,而且可以通过遗传保种,在建立模型动物群体方面表现出优势。但是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面临严峻的问题:(1)转入AD致病基因的灵长类非人转基因动物通常需十几年才呈现AD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学和行为学改变,灵长类动物模型效率低、成本高,尚未见成功模型报道;(2)短期难以开展对转基因的个体开展临床病理鉴定和行为学的评价。PSEN1在灵长类动物中非常保守。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中AD基因突变是否与人类相似方面的研究较少。John J.Ely发现一只黑猩猩PSEN1突变[5],其PSEN1突变的特征未知;与其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未突变PSEN1黑猩猩相比,其是否出现神经退行性病理改变和行为学变化均不知道;其子代是否有PSEN1基因突变、行为学及病理变化是否出现等还没有报道。 目前AD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迫切需要能模拟AD经典病理变化的理想动物模型,以前建立在啮齿类的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不能全面体现AD的病例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全部改变。目前被大家所认可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也有待完善。利用基因筛选和基因修饰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对于进一步明确发病机理,AD药物的治疗、开发和筛选,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Grundke-Iqbal I,Iqbal K,Tung YC,et.al.Abnormal phosphoryl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tau(tau) in Alzheimer cytoskeletal patholog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3(13):4913-4917. [2] Iqbal K,Grundke-Iqbal I.Alzheimer's disease,a multifactorial disorder seeking multitherapies.Alzheimers Dement 6(5):420-424. [3] Ballard C,Gauthier S,Corbett A,et al.Alzheimer’s disease[J].Lancet 2011,377(9770):1019-1031. [4] Wen P H,Shao X,Shao Z,et al.Overexpression of wild type but not an FAD mutant presenilin-1 promotes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us of adult mice[J].Neurobiol Dis,2002,10(1):8-19. [5] Chan A W.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in biomedical research[J].ILAR J,2013,54(2):211-223. [6] Joseph M.Erwin P RH J.One Gerontology:Advancing Understanding of Aging through Studies of Great Apes and Other Primates[M].Aging in Nonhuman Primates,Erwin Jm H P,Basel:Interdiscipl Top Gerontol,Karger,2002:31,1-2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C37173);嘉兴学院南湖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NH85178445);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JB039)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小鼠或裸 鼠 加贴近实际(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和对照小鼠在凋亡细胞数量上的差异。C0, C1和C2分别是对照组0 d,1 d,和2 d样本,T1

小鼠肿胀模型及实验

小鼠耳肿胀模型及药理应用 周娟1, 张梦军2, 张惠静1,2, 郭嘉伟2, 李滨3 (1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44; 2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重庆,400038;3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1123) 摘要:小鼠耳肿胀模型因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易于测量和模型稳定等特点,广泛用于合成化合物和植物有效成分的抗炎活性评价。本文介绍了二甲苯、佛波酯、花生四烯酸、组胺、辣椒素和地蒽酚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的造模方法、作用机理和应用特点,希望能为初步评价抗炎药物的药效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耳肿胀模型; 炎症;佛波酯; 花生四烯酸 第一作者简介:周娟,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抗炎药物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尽管炎症反应过程中,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但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也会给机体带来损伤,如引起疖、痈、肺炎、关节炎以及机体失调,而抗炎药能治疗组织受到的这种损伤。目前的抗炎药物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选择性较差、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等副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来初步评价抗炎药的药效和机制仍是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炎症根据感染的途径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感染性炎症主要是由生物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炎症包括无菌性炎症(非特异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炎症。小鼠耳肿胀模型是非特异性炎症模型的一种,主要是以化学物质作为致炎剂来诱导小鼠耳肿胀。近几年来,小鼠耳肿胀模型已发展成为一类比较成熟的动物炎症模型,由于其操作简单、模型稳定且小鼠价格便宜等优点,常用它来评价一些合成化合物和植物有效成分的抗炎活性[1-3]。 小鼠耳肿胀模型常用的致炎物质有二甲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PMA)、巴豆油、组胺、辣椒素和地蒽酚等。然而,不同的致炎物质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的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我们将阐述不同致炎物质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的造模方法、机理和应用特点。 一、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 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的造模方法:将20ul二甲苯均匀地涂抹在小鼠左耳或右耳内、外两侧,30至60min之内达到最大肿胀度,90min后肿胀基本消除。实验中通常选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 题目: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姓名:郑硕 学号:2014010418017 学院:应用文理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201 5年6月30日 摘要: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随着年龄增加的退行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对社会经济造成

极大的负担。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是研究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的疾病,其动物模型的制作往往是通过模拟一种或数种致病因素诱发关节软骨的退变来实现。建立动物模型是寻找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途径动物自发模型适合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及防治骨关 节炎的研究;而非手术方法诱发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软骨病变用药物研究;通过手术方法人工诱发的动物模型可能会引起关节其他损伤。现就骨关节动物模型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实验模型动物的选择 针对人类疾病的研究,实验模型动物的选择要具有同质性: 实验动物模型能够体现出该疾病的遗传因素、自然病程、诱发因素、治疗干预,并能够用于科学研究。 在一个骨关节炎动物实验开始之前,选择模型动物需要考虑到以下的原则[1]: (1)基因的同质性;(2)运动和营养同质性及可应用性;(3)实验动物的生存时间、疾病时间、发病年龄、发病率等;(4)能够匹配的对照群体的可获得性;(5)解剖学及生理学特性,数量上:考虑关节组织是否足够研究? 能否获得足够的关节液、关节滑膜;质量上:与人类组织的相似性,为负重关节或非负重关节;(6)标准动物来源充分、动物是否易于控制;(7)费用以及伦理问题。 2 动物模型的分类 各种骨关节炎模型的制作方法千变万化,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自发性模型和人工诱导性模型。自发模型即实验动物未经过任何有意识的人为处理,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骨关节炎症。Arlet等[2]根据病理特点将试验诱导性模型又分为机械性及结构性模型。人工诱发模型可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方法诱导骨关节炎产生。 2.1 自发性模型 不仅人类,其他动物也有可能自发形成关节炎。主要是由于自身关节软骨退变形成骨关节炎。通常能用于研究的自发性骨关节炎的动物为实验室饲养的小鼠、大鼠、豚鼠、狗,也有可能用到恒河猴。经研究发现小鼠很少发生骨性关节炎,大鼠终身保持骺软骨也是如此。然而,有学者在研究CD/BR大鼠踝关节时发现,26个月的大鼠就开始出现软骨细胞坏死,软骨纤维及软骨下骨重[1]。它在组织学上特性与骨关节炎相似。这证明了老龄大鼠更容易引发骨关节炎,然而,相对于人类疾病而言,踝关节产生关节炎的情况很少产生。YamamotoK [3]通过观察黑鼠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发现,黑鼠骨关节炎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

六神丸对非感染性、感染性炎症动物模型抗炎作用研究

六神丸对非感染性、感染性炎症动物模型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六神丸(膠囊)对非感染性、感染性炎症动物模型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试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试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试验、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观察六神丸(胶囊)对非感染性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感染性炎症模型采用甲型流感病毒滴鼻感染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观察六神丸(胶囊)对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及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注射感染致小鼠死亡试验,观察六神丸(胶囊)对小鼠死亡的影响。结果六神丸(胶囊)剂量为48.75、24.38、12.19 mg/kg时可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六神丸(胶囊)剂量为33.75、16.88 mg/kg时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炎后4 h 大鼠足肿胀,并明显减轻棉球肉芽肿质量。六神丸(胶囊)剂量为48.75、24.38 mg/kg时可明显降低甲型流感病毒致病毒性肺炎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含量,六神丸(胶囊)剂量为24.38 mg/kg时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m>P</em>P</em>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ICR小鼠(SPF级,体质量18~20 g,雌雄各半),SD大鼠(SPF级,雄性,体质量180~200 g),均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12-0001,饲养于屏障环境下。ICR小鼠,SPF级,体质量13~15 g,雌雄各半,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14-0004,饲养于生物安全室。 1.2 药物 六神丸(胶囊)原粉,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批号PA1001;布洛芬缓释片,太极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306;醋酸地塞米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04018;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浙江远力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60507;盐酸莫西沙星片,Bayer Pharma AG,批号Bj30407。 1.3 试剂、菌株与仪器 巴豆油,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50318;乙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50917;无水乙醇,北京化工厂,批号20130826;伊文思蓝,Solarbio 公司,批号619C047;醋酸,北京化工厂,批号20100603;角叉菜胶,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_薛斌

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S YSKF200748)。 作者简介:薛斌(1984-),男,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班学生,研究方向:小鼠空间记忆障碍时效关系研究。△通讯作者:荣成(1980-),男,助教, 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中心科研秘书,研究方向:小鼠空间记忆障碍时效关系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 薛 斌1 荣 成 张 晓2 杨 拯2 江红丽2 (1.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甲班 2.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 [摘 要]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是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s disease,AD)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特征,而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三种有影响力的学说。因此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D 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几种有影响力的AD 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穹窿海马伞 胆碱能神经元 T au 蛋白 β-淀粉样肽 阿尔茨海默病(Alzh eimer ’s disease ,AD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有三种影响力的学说,如淀粉样蛋白学说、乙酰胆碱能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现关于AD 疾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建立一个可靠的A D 动物模型是研究AD 的重要环节。有关AD 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本文针对这几种学说的AD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新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作一综述。 一、自然衰老认知障碍AD 动物模型 AD 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衰老因素在AD 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衰老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它病变的影响,是用年轻动物制作的动物模型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行为筛选的方式,选择带有认知和记忆严重缺失的个体,它们的行为损害与老年人和A D 患者的认知损害相类似,同时还可出现某些相应的脑组织病理改变[1]。故是研究AD 较好的动物模型。但存在以下缺点:①老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病与A D 的发病机制过程不完全一致,因此神经化学方面的改变也是不同的。②体质差,易死亡,故不宜用于周期长的实验。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不佳。④价格昂贵。所以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损害模型的AD 动物模型1.断开穹窿海马伞通路模型 早在1954年,Daitz 等人就采用横断穹窿海马伞系统来研究观察神经元的退化过程。后来人们为了进行AD 方面的研究,采取了真空抽吸、横断或电解等方法损毁单侧或双侧穹窿海马伞通路建立AD 模型[2-3]。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切断隔海马通路(如扣带束、背穹窿海马伞),破坏胆碱能及非胆碱能纤维传入,导致实验动物行为及神经化学方面的缺损,造成动物空间定向和记忆障碍及胆碱能神经元的丢失。1994年在此基础上,Jeltsch 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通路造成的A D 模型在数月后其行为及神经化学的缺失也不能恢复[4]。该模型是建立在“AD 认知障碍的胆碱能假说”的基础上,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发出轴突广泛地投射到新皮质和海马等高级脑区,这一投射与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任何一个环节阻断或损坏这一投射系统都可导致动物认知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其病理检查发现A D 患者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出现严重溃变,其细胞丢失的程度和患者的认知能力成负相关关系[5]。如通过手术、化学或免疫切除的方式损伤基底前脑——海马胆碱能投射,来模拟AD 的前脑胆碱能系统的损害,可用于①研究前脑胆碱能系统选择性损害对AD 的记忆减退与认识障碍的临床症状的关系的研究;②拟胆碱药物治疗A D 的药物筛选、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③胚胎基底前脑胆碱能细胞脑内移植治疗AD 的实验研究;④神经营养因子如N G F 等脑室投递治疗A D 的研究以及N GF 或其它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对A D 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等。用此方法 建立A D 模型,周期短(约两周),但手术定位难以控制,很难避免手术区邻近组织的受损。故此方法基本不再运用。 2.慢性缺血痴呆模型 脑的供血不足可以导致脑损伤和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加拿大学者To r re 报告用老年动物慢性脑缺血模型引起的行为缺失和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在许多方面与人类的老年期痴呆包括AD 相类似[6]。慢性缺血痴呆模型是通过结扎老年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和一侧椎动脉或者一侧锁骨下动脉,造成脑的长期供血不足和相应的脑损害,这些脑损害与AD 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有一定相似性[6]。其特点为:①脑组织长期供血不足;②只有老年动物长期缺血才出现恒定的行为损害和病理改变,年轻动物长期缺血造成的损伤是一过性的。基于该模型的制作机理和特点,考虑到临床上有不少AD 患者同时合并有脑血管型痴呆和脑供血不足,我认为这一模型适用于研究混合性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制和有关药物治疗的研究。 3.鹅膏蕈氨酸(Ibo tenic acid ,IBO )损害模型 IBO 是一种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毒性作用,通过与神经元胞体或树突上的N M DA 受体相结合导致神经元中毒性损伤而溃变。基于基底前脑神经元丢失在衰老和AD 有关的认知缺失中的重要作用,以谷氨酸类似物微量注射到基底前脑导致其神经元溃变和认知缺陷。制作A D 模型最常用的谷氨酸类似物主要有海仁酸(Kainic acid,K A)、IBO 和使君子氨酸(quisqualic ,Q U IS )。其中以IBO 最为首选,尽管IBO 和Q U I S 都能造成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溃变,但只有IBO 能恒定地损害动物学习记忆有关的行为执行。基底前脑细胞对K A 的敏感性较低,故用量较大,易引起动物死亡,并往往在导致基底胆脑细胞损害的同时引起其它部位神经元(如海马锥体细胞)的死亡[7-8]。 4.Okadaic acid 慢性损害AD 模型 Okadaic acid(O A)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特异性抑制剂,O A 的长期脑室投递可引起动物的记忆严重缺失,同时导致脑内A β淀粉样沉积斑块形成以及N F T 样磷酸化Tau 蛋白出现。O A 损害模型是利用O A 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以及它对蛋白激酶C (PK C )的激活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抑制可以使T au 蛋白过磷酸化,导致N FT 的形成。同时,PK C 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活性抑制,可剌激A β产生,进而引起A β的沉 积和老年斑的形成[9] 。由于O A 对蛋白磷酸化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抑制作用和提高PK C 的活性,并能同时复制出AD 的二大分子标志有关的病理改变——老年斑和N F T ,该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适用于:①研究AD 发病的病理机制,A β和Tau 蛋白代谢异常与A D 病理的关系,以及A β和Tau 在AD 病变中的相互作用。②从另一角度验证现有AD 治疗方法 — 16—

化学诱导的急性和慢性小鼠肠炎模型的构建—更新方案

化学诱导的急性和慢性小鼠肠炎模型的构建—更新方案 订阅号APExBIO 炎性肠病(IBDs)如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特征是慢性腹泻和腹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如组织纤维化,狭窄,瘘和结肠癌。动物模型有助于了解IBDs的免疫发病机制和新型治疗方案的设计。在这里,作者Wirtz等介绍了其在2007年发布的关于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恶唑酮(oxazolone)和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急性和慢性结肠炎模型的更新实验方案。论文在线发表在《Nature Protocols》。 TNBS结肠炎。在该模型中,通过直肠内给予半抗原物质TNBS和乙醇,在易感性小鼠品系中诱导结肠炎症。乙醇是损害屏障功能,允许TNBS渗透肠壁的关键。TNBS给药导致结肠或微生物蛋白衍生蛋白的半抗原化,随后导致TNP特异性CD4 + T细胞和抗体的产生。由于该模型与高活性T细胞的增加相关,因此T细胞在TNBS结肠炎中具有关键的致病作用,该模型适用于确定发炎肠道中的CD4 + T细胞依赖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机制也参与TNBS结肠炎的发展。炎症过程的强度和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因素,例如小鼠的遗传背景以及当地动物设施中T细胞活化细菌菌株的存在与否。因此,每个小鼠系和每个设施中TNBS给药的个体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恶唑酮结肠炎。恶唑酮是一种半抗原试剂,在小鼠内直肠给药后引起严重的结肠炎。远端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急性炎症的特征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溃疡和固有层浸润。虽然SJL / J和C57BL / 10小鼠是高度敏感的品系,但是C57BL / 6小鼠对恶唑酮结肠炎更具抗性,并且可能在直肠内给药之前需要皮下致敏步骤。该模型已被用于研究肠道炎症期间的2型和9型相关免疫应答。重要的是,较低剂量的恶唑酮也可能诱导混合的Th1 / Th2反应,在每种小鼠品系中,恶唑酮结肠炎需要单独的优化策略。 DSS结肠炎。通过饮用水将硫酸多糖DSS以口服方式给予小鼠,导致以体重减轻,血性腹泻,溃疡形成,上皮细胞丧失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严重结肠炎。该模型已被用于探究微生物群对结肠炎发展的影响,及导致微生物群组成变化的因素(如饮食因素)。例如,有研究已经表明,缺乏炎症性蛋白质NLRP6的小鼠更容易发生DSS结肠炎。基于其简单性和重复性,剂量和治疗周期的修改允许模拟急性,复发和慢性肠炎症形式,以及分析上皮损伤时重复的组织再生和慢性伤口愈合。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关键词】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当前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然而过去30~40年中,由于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增高,大量广谱或超广谱抗菌素投入临床并未使肺炎的死亡率持续下降。有报告住院死亡病人约15%与肺炎有关。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死亡率为5%~10%,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死率则高达20%~50%。肺炎的临床症状趋于不典型,所谓“重症”肺炎时有发生,尤其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提高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建立肺炎的动物模型,确立肺炎的动物诊断标准和肺炎动物模型的观测指标,是临床处理重症肺炎迫切而急需解决的课题。 国内外学者于上世纪上半叶先后建立了多种肺炎的模型,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衣原体肺炎模型、大肠杆菌肺炎模型、细菌性支气管性肺炎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肺炎的发病机制和评价疗效奠定了基础。本文参考相关资料,综述近年的文献,旨在为同仁们提供更多有关肺炎模型相关研究的信息。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为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AIDS 病人和其他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机理是基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潜伏状态下的卡氏肺孢子虫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潜伏状态再激活”,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Weller〔1〕首先用考的松注射大鼠,同时注射青霉素以预防细菌感染,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大鼠患有PCP,从而建立PCP动物模型。Frenkel〔2〕等于1966年对大鼠注射考的松,2次/周,在动物饮水中加入四环素以预防细菌感染。Hughes 〔3〕等于1974年证实在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更易诱导PCP的发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PCP模型的建立技术较为成熟。实验动物对象多为鼠科类,但也有用猪〔4〕或新西兰白兔〔5〕。最常用的模式为考的松类药物+抗菌药物+低蛋白质食物。此方式最早诱导出PCP时间多为6~8周。实验室采用这一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易导致动物感染重度PCP,导致动物过早死亡,高死亡率的情况。动物低蛋白食物摄入,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从而损害宿主免疫的免疫功能,促使肺孢子虫的繁殖和播散,加重宿主的感染度〔3〕。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6〕对上诉实验模式进行改进,增加实验动物蛋白质的摄入,从而使得PCP动物模型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寿命延长,更符合实验要求。目前国内文献报道〔7〕最早诱导出PCP时间为3周,较以前明显提前。国内有学者〔8〕采用半量诱导剂成功建立PCP模型,采用半量诱导剂使大鼠的死亡率由全量诱导剂的的70%下降至30%。于肺体检查出PC虫体为确诊PCP模型的成功建立。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肺印片检查(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LAs)。三种检测方法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LAs)阳性率最高,约90%以上。以肺印片阳性率为最低,约为65%。 2衣、支原体肺炎模型 肺炎衣原体是人类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致病源,易引起肺炎。由于此类肺炎症状较轻,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衣原体肺炎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尚不完全清楚〔9〕。为了对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的易感因素、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先后在仓鼠、豚鼠等成功建立了肺炎支原体肺炎动物模型。国内学者分别于2001年、2004年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成功建立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10〕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11〕。动物实验对象都采用鼠科类。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建立中,按实验分组分别以鼻内接种或经静脉内接种衣原体菌液,分别于接种后的1、3、5、15、21、28、60天处死动物,通过检测肺炎衣原体lgG抗体、动物肺组织聚合酶链反应(PCR)、肺炎衣原体DNA扩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鼻内接种的动物最早于接种后第7天发现lgG抗体,21天达到峰值。静脉接种动物的lgG抗体出现的更早。应用肺组织的PCR检查于接种后的14天内都可检测到肺炎衣原体DNA,

炎性介质及骨关节炎

炎性介质与骨关节炎 在创伤和骨关节炎等疾病所致关节软骨破坏的病理过程中,有多种炎性介质参与软骨基质降解,如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等,多种炎性介质的持续存在可能破坏其余正常软骨,甚至引起新的缺损。另一类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因子为白三烯类、前列腺素类(PGE2、PGI2)和组织胺等,它们主要参与炎症早期过程。 一、前炎性细胞因子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已被公认为一种参与免疫及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IL-1 )、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一起被认为是前炎性细胞因子,它们主要调节炎症中多种相关细胞的相互反应并参与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这些细胞因子并非独立行使功能,它们有相互重叠的生物学活性,而且彼此间形成信号网络[30]。 1.1肿瘤坏死因子α 实验性OA的早期,TNF-α是滑液中最先出现的细胞因子,并与关节软骨的降解相关[2]。TNF-α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分泌PGE2和多种胶原酶,对软骨细胞及基质有损伤作用。TNF-α既协同IL-1的作用,又可激活IL -6基因、诱导IL -6的生成,在OA的发生、发展中有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4]。一般认为TNF-α可来源于由单核细胞等浸润的炎性滑膜组织及变性软骨细胞。然而,本研究发现,除变性的软骨细胞等因素外,晚期OA与其滑液中TNF-α含量增加相关的滑膜组织并非表现为明显的炎性病变,而以A、B型滑膜细胞功能异常活跃为主。因此可以认为,滑液中TNF-α的异常升高主要归因于滑膜A、B 型细胞的功能异常。 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以往对TNF的研究多侧重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致病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实验性OA早期,关节滑液中几乎全部可检测出TNF-α活性物质,且患侧滑液中的TNF-α的含量较健侧高1.5-3.5倍[2]。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含有高水平的TNF-α,并与其滑膜组织的纤维化程度相关[1]。 由于TNF-α既协同IL-1的作用 ,又可激活IL-6基因、诱导IL-6生成 ,在骨关节炎(OA)的发生、发展中有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何耀华[35]证实,TNF-α诱导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分泌IL-1β,在OA的发病中与IL-1β起着协同作用。 或许TNF-α通过诱导滑膜细胞的增殖与变性 ,导致滑膜组织纤维化、改变关节的力学特征及软骨细胞的生活微环境 ,而作为参与OA关节软骨退变的途径之一。邓廉夫等[5]认为,TNF-α以促滑膜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增殖作用为主,并因其增强滑膜细胞RNA的表达功能 ,而可能成为滑膜组织纤维性变及滑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升高的诱导因素之一 ,从而改变关节软骨的生活微环境、促进OA的发生、发展。邓廉夫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晚期OA滑液中含有高水平的TNF-α,OA、慢性关节内创伤患者血清中亦含有高水平的TNF-α,而急性关节内创伤患者仅滑液中含高水平的TNF-α。提示关节滑液中TNF-α的来源,除因年龄增长可能存在的体循环单核/巨噬细胞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反应性异常和对TNF-α清除机制缺陷而导致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外,滑膜细胞的功能异常乃至变性,是造成晚期OA和急性关节内创伤的滑液中TNF-α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白细胞介素(IL) 1.2.1白细胞介素-1(IL-1) IL-1是典型的炎症调节剂,是调节炎症的始动因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Howell等在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时发现其上清液能促进软骨的降解,并促进软骨细胞分泌金属蛋白酶。IL-1可由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软骨细胞、滑膜细胞等产生,有IL-1α和IL-β!两种亚型[10]。有报道,对膝关节滑膜细胞培养后,其上清液所含的IL-1主要IL-β以为主[11],是构成胞

疼痛动物模型系列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 科研探索2007-04-25 23:11:36 阅读1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疼痛是机制非常复杂的神经活动。疼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疼痛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在患者身上研究与疼痛有关的神经机制成为不可能的事。因而,我们的研究需要相应的动物模型。本章介绍了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疼痛动物模型。在概要介绍了疼痛研究的意义及其现状之后,重点介绍了在生理痛研究和急性、慢性病理痛研究中所应用的动物模型。生理痛的模型即常用的动物伤害性感受阈测定法;急性病理痛的模型则主要是各种急性炎症模型模型;慢性病理痛的模型则包 括慢性炎症模型和慢性神经损伤模型。 前言 疼痛(pain)是人们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不愉快的感觉。它提供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各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当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仅在美国就有三至四千万人患有慢性痛。据估计,美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痛的费用约为400~600亿美元;澳大利亚每年用于治疗疼痛的费用占全部医疗费用的40%。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烈性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疼痛在人的身心痛苦和医疗费用消耗上的相对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由于难以在人体对疼痛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有必要建立疼痛的动物模型。但疼痛是是包括性质、强度和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感觉的复合,并往往与自主神经系统、运动反应、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它既不是简单地与躯体某一部分的变化有关,也不是由神经系统某个单一的传导束、神经核和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的,所以很难将某种客观指标与疼痛直接联系起来。因而,我们只能根据模型动物对伤害性刺激的 保护反应和保护性行为来推测它们的疼痛程度。 伤害性感受(nociception)和痛觉是两个有密切关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由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而引起的传入信息的加工和反应,以提供组织损伤的信息;痛觉则是指上升到感觉水 平的疼痛感觉。两者之间有时并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生理痛模型与常用的痛阈测定法 概述 为了能够对痛觉现象及其机制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痛觉机制,必须建立动物的痛觉模型。又由于痛觉是意识水平的感觉,我们无法确定动物是否具有痛觉,只能观察其对伤害性刺激的行为反应。因而在下文的描述中有时用伤害性感受阈 (nociceptive threshold)取代痛阈(pain threshold)。 正常情况下,疼痛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感受,它是一种报警系统,提示实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如果这种伤害性刺激是可以回避的,那么痛觉就是一种具有完全的积极意义的感觉形式,称为生理痛。这种意义上的疼痛模型实际上就是对伤害性感受阈的测量。它是通过观察动物对伤害性温度 和机械刺激的逃避反应实现的。 如果动物遇到无法逃避的伤害性刺激,就会引起它的情绪反应,发出嘶叫声。这是需要高级神经中枢配合的反应,并且不受局部运动功能的影响。因而,在伤害性刺激下引起的嘶叫反应也可以作为伤害性 感受阈的测量指标。 热辐射-逃避法 这是最常见的伤害性感受阈测量方式。最常用的有热辐射-甩尾法、热辐射-甩头法和热辐射-抬足法。

骨关节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一组有不同病因但有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伤,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 本病的病理过程是以应力较高部位的关节软骨接触面广泛纤维化为特点,并伴有软骨下骨的骨质象牙化和硬化,关节边缘常常出现骨赘形成和骨的改建活动,关节滑膜囊的纤维化,与常见的滑膜非特异性炎症[1]。但是骨关节炎的致病机理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和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为了澄清骨关节炎发病和病程进展过程中,在关节组织中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这就需要使用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通过动物实验可以确定软骨基质的降解方式以及滑膜、软骨中的生物合成作用是如何被抑制的,同时还可以用来评价潜在的拮抗药物,为发现新的抗骨关节炎药物奠定基础。现就常用的骨关节炎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应用优缺点和意义讨论如下。 1 关节腔内注射化合物诱导骨关节炎 多种化合物以关节内注射方式注入动物关节以后,可以出现许多类似于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木瓜蛋白酶引起实验动物骨关节炎的机制可能在于其对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分解作用,并能除去软骨细胞膜上有丝分裂抑制因子[2]。向C57Bl10小鼠关节内注射细菌源性胶原酶诱导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证实,在关节不稳定的程度与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数量)和形成骨赘的大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3]。关节内注射IL-1模型已经成功的用于确定某些蛋白酶抑制剂,但是否有抗骨关节炎药物的潜力有待研究。 2 骨关节炎制动造模方法 保证关节的正常活动和负重才能维持关节软骨的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固定肢体使关节制动可以诱发关节软骨萎缩,致使软骨变薄、水肿,蛋白聚糖含量下降,结构改变以及合成数量的下降,同时还有胶原合成及含量的增加。因为这些软骨改变与我们所见的人类骨关节炎病理改变相似,所以这种模型特别用于软骨退变过程的研究。但在着重软骨基本形态学的研究差别上,这一模型的使用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