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_薛斌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_薛斌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_薛斌

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S YSKF200748)。

作者简介:薛斌(1984-),男,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班学生,研究方向:小鼠空间记忆障碍时效关系研究。△通讯作者:荣成(1980-),男,助教,

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中心科研秘书,研究方向:小鼠空间记忆障碍时效关系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

薛 斌1 荣 成 张 晓2 杨 拯2 江红丽2

(1.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甲班 2.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

[摘 要]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是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s disease,AD)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特征,而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三种有影响力的学说。因此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D 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几种有影响力的AD 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穹窿海马伞 胆碱能神经元 T au 蛋白 β-淀粉样肽

阿尔茨海默病(Alzh eimer ’s disease ,AD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有三种影响力的学说,如淀粉样蛋白学说、乙酰胆碱能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现关于AD 疾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建立一个可靠的A D 动物模型是研究AD 的重要环节。有关AD 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本文针对这几种学说的AD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新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作一综述。

一、自然衰老认知障碍AD 动物模型

AD 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衰老因素在AD 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衰老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它病变的影响,是用年轻动物制作的动物模型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行为筛选的方式,选择带有认知和记忆严重缺失的个体,它们的行为损害与老年人和A D 患者的认知损害相类似,同时还可出现某些相应的脑组织病理改变[1]。故是研究AD 较好的动物模型。但存在以下缺点:①老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病与A D 的发病机制过程不完全一致,因此神经化学方面的改变也是不同的。②体质差,易死亡,故不宜用于周期长的实验。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不佳。④价格昂贵。所以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损害模型的AD 动物模型1.断开穹窿海马伞通路模型

早在1954年,Daitz 等人就采用横断穹窿海马伞系统来研究观察神经元的退化过程。后来人们为了进行AD 方面的研究,采取了真空抽吸、横断或电解等方法损毁单侧或双侧穹窿海马伞通路建立AD 模型[2-3]。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切断隔海马通路(如扣带束、背穹窿海马伞),破坏胆碱能及非胆碱能纤维传入,导致实验动物行为及神经化学方面的缺损,造成动物空间定向和记忆障碍及胆碱能神经元的丢失。1994年在此基础上,Jeltsch 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通路造成的A D 模型在数月后其行为及神经化学的缺失也不能恢复[4]。该模型是建立在“AD 认知障碍的胆碱能假说”的基础上,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发出轴突广泛地投射到新皮质和海马等高级脑区,这一投射与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任何一个环节阻断或损坏这一投射系统都可导致动物认知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其病理检查发现A D 患者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出现严重溃变,其细胞丢失的程度和患者的认知能力成负相关关系[5]。如通过手术、化学或免疫切除的方式损伤基底前脑——海马胆碱能投射,来模拟AD 的前脑胆碱能系统的损害,可用于①研究前脑胆碱能系统选择性损害对AD 的记忆减退与认识障碍的临床症状的关系的研究;②拟胆碱药物治疗A D 的药物筛选、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③胚胎基底前脑胆碱能细胞脑内移植治疗AD 的实验研究;④神经营养因子如N G F 等脑室投递治疗A D 的研究以及N GF 或其它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对A D 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等。用此方法

建立A D 模型,周期短(约两周),但手术定位难以控制,很难避免手术区邻近组织的受损。故此方法基本不再运用。

2.慢性缺血痴呆模型

脑的供血不足可以导致脑损伤和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加拿大学者To r re 报告用老年动物慢性脑缺血模型引起的行为缺失和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在许多方面与人类的老年期痴呆包括AD 相类似[6]。慢性缺血痴呆模型是通过结扎老年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和一侧椎动脉或者一侧锁骨下动脉,造成脑的长期供血不足和相应的脑损害,这些脑损害与AD 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有一定相似性[6]。其特点为:①脑组织长期供血不足;②只有老年动物长期缺血才出现恒定的行为损害和病理改变,年轻动物长期缺血造成的损伤是一过性的。基于该模型的制作机理和特点,考虑到临床上有不少AD 患者同时合并有脑血管型痴呆和脑供血不足,我认为这一模型适用于研究混合性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制和有关药物治疗的研究。

3.鹅膏蕈氨酸(Ibo tenic acid ,IBO )损害模型

IBO 是一种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毒性作用,通过与神经元胞体或树突上的N M DA 受体相结合导致神经元中毒性损伤而溃变。基于基底前脑神经元丢失在衰老和AD 有关的认知缺失中的重要作用,以谷氨酸类似物微量注射到基底前脑导致其神经元溃变和认知缺陷。制作A D 模型最常用的谷氨酸类似物主要有海仁酸(Kainic acid,K A)、IBO 和使君子氨酸(quisqualic ,Q U IS )。其中以IBO 最为首选,尽管IBO 和Q U I S 都能造成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溃变,但只有IBO 能恒定地损害动物学习记忆有关的行为执行。基底前脑细胞对K A 的敏感性较低,故用量较大,易引起动物死亡,并往往在导致基底胆脑细胞损害的同时引起其它部位神经元(如海马锥体细胞)的死亡[7-8]。

4.Okadaic acid 慢性损害AD 模型

Okadaic acid(O A)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特异性抑制剂,O A 的长期脑室投递可引起动物的记忆严重缺失,同时导致脑内A β淀粉样沉积斑块形成以及N F T 样磷酸化Tau 蛋白出现。O A 损害模型是利用O A 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以及它对蛋白激酶C (PK C )的激活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抑制可以使T au 蛋白过磷酸化,导致N FT 的形成。同时,PK C 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活性抑制,可剌激A β产生,进而引起A β的沉

积和老年斑的形成[9]

。由于O A 对蛋白磷酸化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抑制作用和提高PK C 的活性,并能同时复制出AD 的二大分子标志有关的病理改变——老年斑和N F T ,该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适用于:①研究AD 发病的病理机制,A β和Tau 蛋白代谢异常与A D 病理的关系,以及A β和Tau 在AD 病变中的相互作用。②从另一角度验证现有AD 治疗方法

16—

和药物的疗效。

5.铝元素中毒模型

正常人脑组织铝的含量1.8±0.8μg/g(干重)或1.22μg/g (湿重),正常大鼠脑内铝含量为1.1μg/g(干重)[10-11]。已被公认,铝在体内一些部位的异常蓄积可产生毒性作用。早在1937年Sch erp和Church就提出铝可引起神经元退化的看法[11]。1965年Klatzo和Ter ry等提出铝中毒可能与AD发病有关,他发现A D病人与铝中毒病人脑中均可见N F T[12]。此后1973年Cra pper等人提出铝可能是神经毒素,他们给猫脑内直接注射铝盐,发现铝具有神经毒素样作用,导致神经纤维变性[13]。国内有学者采用给大鼠[正常大鼠脑内铝含量为 1.1μg/g(干重)[10-11]]或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铝盐建立AD模型[14],结果模型鼠出现大脑重量减轻,学习记忆减退表现。临床资料表明A D 病人脑内铝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值[15];血清铝的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6]。纵观有关铝与AD的实验研究,已基本肯定:AD病人脑内铝的含量明显超过正常值;铝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损害,使神经元变性或死亡,产生N F T病理性改变,继而表现为大脑皮质萎缩,脑重减轻;出现记忆、认知功能障碍。有关铝和β-淀粉样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铝可以引起β-淀粉样肽在脑内沉积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神经元的过度表达[17-18]。因此,我认为,用铝诱导建立A D模型的方法较好。缺点是此种A D模型出现的N F T与AD病人的略有差异,再就是用铝造模周期长。

6.Aβ注射模型

SP是AD的重要病理学改变之一,Aβ是SP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Aβ在A 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体外实验证明Aβ在μmol/L浓度时即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脑内急性注射Aβ可使动物产生与A D相似的行为障碍和记忆缺损症状,并出现Aβ沉积。所以,急性注射Aβ目前是一种较好的动物模型,常采用的方法有海马内单点注射、海马内多点注射等[19-20]。Aβ1-40海马注射AD模型为在体水平研究Aβ介导神经损伤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时间和空间上较易控制的条件。此种模型可迅速建立学习记忆障碍,损毁部位明确,与学习记忆相关海马脑区锥体细胞丢失明显且局限,而且可以通过调整Aβ注射量来控制模型的行为与组织病变程度。另外也为后期的细胞定位移植治疗模型提供适宜的模型条件[21-22]。Aβ1-40单侧海马注射AD模型大鼠尽管可以模拟人类AD疾病的部分特征病理改变,但是不能模拟疾病渐进性的病理学改变。

三、转基因型AD动物模型

关于转移基因小鼠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末,1991年Q uo n 等人先后进行了有关报道[23]。在1993年第23届美国神经科学年会上Felenstein等报告了建立转移基因大鼠模型。1995年美国Athena neuro siences Inc and Eli Lilly&Co.公司宣告用遗传工程方法建成了AD动物模型,即转移基因小鼠。他们采用人体异常App的基因向小鼠胚胎细胞插入而建立的。App基因是编码淀粉样蛋白的基因,这种蛋白在体内能释放出β-淀粉样肽,β-淀粉样肽在AD患者脑内老年斑中大量存在。与上述所有方法相比,此种模型能较好模拟出与AD有关的记忆损害和形态变化。

AD转基因的动物模型近年来的进展非常迅速,各种A D 转基因模型不断被报道。现有的模型大多数是将不同结构的App基因转移到受精卵,但真正理想的转基因模型尚不多见。Ga mes D等(1995)报道了App突变体(V al717-Phe)转基因小鼠,显示了老年斑、Aβ沉积等A D的病理改变,该模型认知能力尚不清楚。转基因鼠(JU)表达人野生型App751,显示了空间记忆的损害,但只有4%的转基因鼠饲养到12个月以上才展示了Aβ的沉积,且Aβ沉积的量很少,不能被刚果红染色[24]。转基因AD动物模型是建立在App基因突变导致Aβ沉积是AD病理改变的中心环节的学说的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将外源性App 基因(野生或突变型)导入,使其在染色体基因组中稳定整合、表达,并遗传给后代。动物过多地表达App基因或其突变基因产物,引起Aβ的沉积和相关的病理损害或临床症状。

转基因的方法能够直接试验是否野生型或突变型的App,或者Aβ包含片段的过度表达是A D的病因,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25]。鉴于AD是多基因遗传疾病,病因涉及到多个基因的参与,诸如早老素(PS21,PS22)、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载脂蛋白E基因(APO E)、α2巨球蛋白基因(A2M)等[26]。研究者们开始构建两基因甚至三基因突变的小鼠模型[27]。PS1/App转基因小鼠不仅脑内出现Aβ沉积形成神经斑块的时间早,而且Aβ沉积的量多,分布广,伴有神经变性与丢失以及行为功能改变[28],是研究AD较好的模型。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入AD基因调控成分建立整体模型,可以在复杂的内环境中再现或模拟AD某些病理表现。它可以验证有关AD病因机制等的各种假说,为临床药物研究提供有效实验依据,继而找到确切的治疗靶位,较之于目前其他动物更有效。

总之,AD的动物模型有多种类型,大致可概括为损害模型、自然衰老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三大类。每一种模型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或某些方面模拟了AD的症状和病理改变。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作用,又各有优势和不足。因此,每一个需要应用AD动物模型的研究者,首先必需熟悉AD的基本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了解各种模型的原理和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近年来,AD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随着我们对A D发病的细胞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动物模型将继续出现。现有动物模型也将不断得到改进,而AD动物模型制作和研究的进展,又将进一步促进我们对AD 的发病机制的了解和推动其药物治疗研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Donald L P a nd Sang ram SS.Cellula r and molecular bi-o log y o f Alzheim er’s disea se and animal models.A nn.Rev.M ed 1994,45:435-436

[2]Gag e F H,Bjo r kund A,Ste nevi U,Reinne rv a tio n o f the pa rtia lly deaffere nted hippo ca mpus by compensa to ry co llater al spr outing fr om spar ed cho linergic and nor adrenergic a fferents. Br ain Res,1983,268:27

[3]Dunnett SB,N eural tra nsplanta tio n in animal models of dementia.Eur J neuroa ci,1990,2:567

[4]Jeltsch H,Cassel JC,N eufang B,et a l.The effec ts of in-tahip-po ca mpal taphe and/or septa l g rafts in ra ts w ith fimbria -fo rnix lesio ns depend on th e g rafted tissue and the be-havio ural task used.N uero science,1994,63(1):19

[5]M cGee r PL,M cGeer EG,Suzki J,et al.Aging, Alzheimer’s disea se,a nd the cho liner gic system of the basal for ebrain.N eur olog y,1984,34:741-745

[6]To r re JC,Fo rtin T,Pa rk G A S,et al.Chro nic cere-br ov ascular insufficiency induces dem entia-like deficits in ag ed ra ts.Brain Res,1992,582:186-195

[7]Dunnett SB,Ev eritt BJ,Robins TW.The basal fo re-br ain-co rtical cholinerg ic sy stem:Inte rpreting the functio n co nsequences of ex cito tox ic lesions.T rends in N euro scie nce, 1991,14:494-501

[8]Dunnett SB,W hishaw IQ,J o nes G H,et al.Behavio ral, biochemical and histo ch emical effects o f different neuro tox ic amino acids injected into nucleus basalis mag no cellularis of ra t. N eur oscience,1991,20:653-669

[9]Are ndt T,Ho lzer M,Fruth R,et a l.Paired helical fila-

17

ment-like pho sphor ylatio n o f Tau,Depositio n ofβ/A4-amy-loid and memo ry impairment in r at induced by chr onic inhibitio n o f phosphatase1A and2A.N euro science,1995,69:691-698

[10]Ba rtus R T,Dea n RL,Beer B,et a l.The cho liergic hy-po thesis o f g eristric memo ry dysfunctio n.Science,1982,217 (4558):408

[11]秦俊法.微量元素与脑功能,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52

[12]Kla tzo I,Wishiew ski H,Str eicher E,Experimental prduc tion o f neur ofibrilla ry deg ene ratio n.J N euro path Ex p N euro l,1965,24:187

[13]Car pper DG,Krishna n SS,Da kto n A J,Brain aluminum distribution in Alzeimer’s disease and ex perimenta l neuro fibril-la ry deg ene ration.Science,1973,180(4085):511

[14]李文彬,张炳烈,马向晨等.吡乙酰胺对三氯化铝中毒大白鼠回避反应受损的对抗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88,2(2):132

[15]Pe rl DP,Brody A R,Alzh eimer disease X-r ay spec-tr omet ric ev ience o f a luminum accumlatio n in neur ofibrilla ry tang lebearig n neuro ns.Science,1980,208(18):297

[16]刘成铮,陈光,途格晟等.Alzh eimer型老年性痴呆与铝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1):37

[17]胡海涛,钱亦华,杨杰等.淀粉样前体蛋白在痴呆模型大鼠背海马结构的表达,解剖学杂志,1997,20(5):444

[18]钱亦华,杨杰,任惠民等.痴呆模型大鼠背海结构内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7, 18(30):304

[19]Bons N,M estre N,Ritchie K,et a1.Identifica tio n o f amy loid—be ta pro tein in the brain o f the smal1.Shor t liv ed lemuria n prima te micr ocebus murinus[J].N euro bio l Aging,1994,15(2):215-220

[20]ho b A,Nitta A,Na dai M,e t a1.Dysfunction of cholin-ergic and dopaminerg ic neuro na l sy stems in be ta—a myloid pr o-tein—infused ra ts[J].J N euro chem,1996,66(3):1113—1117

[21]徐如祥.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3):177-180

[22]吴旋,徐海伟,黎海蒂等.AAN A T基因工程化ES细胞减少A PP高表达PC12细胞Aβ的分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3):209-211

[23]Quon D,Wa ng Y,Ca ta la no R,et al.Fo rma tio n o fβ-amyloid pr o tein depo sits in brains o f t ransg eoic mice.Na ture, 1991,352:239

[24]Ag e-r elated lear ning deficits in tr ansg enic mice ex-pr essing the751-amino acid isofo rm of humanβ-amy laid pre-cur so r pro tein.Pr oc.Na tl.Acad.Sci.U S A,1995,92:5341-5345

[25]Donald L P and Sang ram SS.Cellula r a nd molecular bi-o log y o f Alzh eimer’s disease a nd a nimal mo dels.Ann.Rev. M ed,1994,45:435-436

[26]PR ICE D L,T AN ZI R E,BO RCHEL T D R,et al. Alzheimer’s disease:genetic studies and t ransgenic models[J]. Annu Rev Genet,1998,32:461-493

[27]O DDO S,CA CC AM O A,SHEPHERD J D,e t al.T rip le2tra nsg enicmodel o f Alzheimer’s disea se with p la ques and tangles:int racellula r Abe ta and sy na p tic dy sfunctio n[J].Neu-ro n,2003,39(3):409-421

[28]BO RC HEL T D R,RA TO V I SK I T,V AN2L A RE J,et al.Acceler ated amyloid depositio n in the brains of tra ns-g enicmice coex p ressing muta nt pr esenilin1and amy loid p re-cur so r p r oteins[J].N euro n,1997,19(4):939-945

(上接第15页)设计的合理性,并且可以利用图形输出各个部件的位移、坐标、加速度、速度和力的变化情况,对运动机构进行优化。

学生按照本组的运动设计方案,必须独立计算尺寸参数。在参数化建模过程中,学生通过给机构添加运动副,了解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设置每个零件的连杆特性,设置两个连杆间的运动副和添加机构载荷;进行运动参数的设置,提交运动仿真模型数据,同时进行运动仿真动画的输出和运动过程的控制;运动分析结果的数据输出和表格、变化曲线输出,进行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通过这些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3教学效果

按照上述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内容,在机电工程系2005级10个班实施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全部学生都完成了课程设计规定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提供了创新空间和时间,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部分学生提出了多种运动设计方案,虽然有些方案存在各种错误,但是切实开阔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2)课程设计过程大部分是要求独立完成的设计任务,避免了相互copy的现象。同时设计过程中也有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内容,使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课程设计中得到学习和训练。

(3)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经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强了专业优势。

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例如:设计题目少,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实验条件暂时不足(机电工程实验楼在建设中),无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分开进行,学生缺乏整机设计的理念等。

4.结束语

作为独立学院的机械类专业,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必须形成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这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是探索适合独立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为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5.

[2]胡小康.U G NX4运动分析培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6.

18—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23T09:21:11.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2期作者:朱恒延郭燕君(通讯作者) [导读]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为AD的生物性特征和预防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010-02 Research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Zhu Hengyan,Guo Yanjun (communications author) Medical College of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China 【Abstract】Animal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eeking f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animal models commonly us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providing help fo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of AD.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Animal model; Research progress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记忆缺失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前发病称早老性家族性痴呆;65岁后发病称迟发的老年性痴呆。典型病理变化为细胞外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形成的老年斑块,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1]。AD分为早发的家族性AD(Familial AD,FAD)和迟发的散发性 AD(Sporadic AD,SAD)。SAD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和环境有关。胰岛素通路和能量代谢障碍、糖尿病,脑外伤,神经炎症反应以及Apo Eε4等位基因等都是AD的危险因素[2]。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治疗AD的方法及药物。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建立与AD发病机制接近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着重探讨与AD相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现状及特点作一综述。 1.AD相关的转基因模型的特点 研究证实多数 FAD患者是由PSEN1突变所致[3],PSEN1第4~12外显子之间是主要基因突变位点,近年来,研究者们建立了几种AD PSEN1基因突变的转基因模型,包括PSEN1(A246E)[4]、PSEN1(M146L)[4]、PSEN1(M146V)[4]、PSEN1(P264L)[4]、 PSEN1(P117L)[4]、PSEN1-YAC[4]等。研究者们发现携带人PSEN1突变的转基因AD小鼠不能模拟出FAD的典型特征,因此转入人PSEN1基因突变的同时加入PSEN2其他突变基因,用这种方法成功建立了十多种转基因AD小鼠,而且十多种AD转基因小鼠都能能表现出FAD部分神经病理学特征和行为学上的改变。目前AD转基因小鼠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经典的动物模型,但是已知的这些PSEN1转基因模型小鼠同时不能模拟FAD的全部神经行为学和病理学特征。灵长类动物由于在生理结构和生物化学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因此急需建立一种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探索这种模型是否能够更好的模拟FAD的多种神经行为学及病理学的特征。 2.F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进步和灵长类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成为可能[5]。由于从发病机制上看FAD是由APP或PSEN1、PSEN2突变所致,专家们尝试将结合其他突变基因(PSEN2、APP和 MAPT) 和PSEN1突变来建立FAD转基因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上述方法在理论上能够模拟出FAD的发病原因和疾病特征,而且可以通过遗传保种,在建立模型动物群体方面表现出优势。但是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面临严峻的问题:(1)转入AD致病基因的灵长类非人转基因动物通常需十几年才呈现AD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学和行为学改变,灵长类动物模型效率低、成本高,尚未见成功模型报道;(2)短期难以开展对转基因的个体开展临床病理鉴定和行为学的评价。PSEN1在灵长类动物中非常保守。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中AD基因突变是否与人类相似方面的研究较少。John J.Ely发现一只黑猩猩PSEN1突变[5],其PSEN1突变的特征未知;与其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未突变PSEN1黑猩猩相比,其是否出现神经退行性病理改变和行为学变化均不知道;其子代是否有PSEN1基因突变、行为学及病理变化是否出现等还没有报道。 目前AD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迫切需要能模拟AD经典病理变化的理想动物模型,以前建立在啮齿类的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不能全面体现AD的病例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全部改变。目前被大家所认可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也有待完善。利用基因筛选和基因修饰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对于进一步明确发病机理,AD药物的治疗、开发和筛选,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Grundke-Iqbal I,Iqbal K,Tung YC,et.al.Abnormal phosphoryl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tau(tau) in Alzheimer cytoskeletal patholog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3(13):4913-4917. [2] Iqbal K,Grundke-Iqbal I.Alzheimer's disease,a multifactorial disorder seeking multitherapies.Alzheimers Dement 6(5):420-424. [3] Ballard C,Gauthier S,Corbett A,et al.Alzheimer’s disease[J].Lancet 2011,377(9770):1019-1031. [4] Wen P H,Shao X,Shao Z,et al.Overexpression of wild type but not an FAD mutant presenilin-1 promotes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us of adult mice[J].Neurobiol Dis,2002,10(1):8-19. [5] Chan A W.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in biomedical research[J].ILAR J,2013,54(2):211-223. [6] Joseph M.Erwin P RH J.One Gerontology:Advancing Understanding of Aging through Studies of Great Apes and Other Primates[M].Aging in Nonhuman Primates,Erwin Jm H P,Basel:Interdiscipl Top Gerontol,Karger,2002:31,1-2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C37173);嘉兴学院南湖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NH85178445);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JB039)

高血压动物模型

高血压动物模型高血压病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的直接后果,小动脉的痉挛与遗传/精神刺激、应激、肾脏缺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及钠的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动物高血压模型的复制多以不同角度模拟高血压这些易患因素而形成。所用动物模型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神经原型、肾外包扎型和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肾血管型高血压狗、盐敏感性和盐抵抗性高血压大鼠等。(一)、神经原型高血压模型:可用狗、大白鼠和家兔等,通过机能性方法或物理方法作用于动物神经系统而诱发条件反射性高血压和皮层性高血压模型。 1、神经精神刺激:强烈的声、逛、电刺激,条件反射冲突等可以引起动物高级神经中枢强雷兴奋及血压升高。缺点是这种血压升高不能持久,同时,动物对相同刺激有适应的倾向,因此不能建立持久的高血压模型。 2、去除压力感受器神经:用电损伤动物的孤束或用6-羟多巴胺破坏孤束核的儿茶酚胺神经元,使减压反射中枢失去调整血压的功能,可建立慢性高血压模型,但是有一部分动物可能在手术后短期内死亡。(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Okamoto等将血压为~的雄性Wistar大鼠与血压为17,3~的同种雌鼠交配,其子代选择血压高者作为近亲交配,三代后,多数动物血压超过24KPa,他们称之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通过不断选种,到1969年获得了近交系SHR,至1986年该系已传到第80代。 SHR的后代100%发生高血压。一般在出生后血压随年龄而逐渐升高,据第30~32代统计,生后第10周雄鼠血压平均为±,雌鼠为±,此后还会继续升高,常可超过。血压升高机制:在高血压大鼠生长的早期,其血管阻力持续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肥大,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这一过程持续到生存晚期,并发展为更严重的心肌肥大和充血性心功能衰退。随着高血压的持续发展,高血压大鼠出现了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的并发症——脑和心肌损害,以及肾硬化。优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从许多方面讲,如发病机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外周血管阻力变化、对盐的敏感性等都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是目前国际公认最接近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故其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试验研究中,如SHR高血压形成的电生瑰研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研究,在内皮素方面的研究,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方面的研究,血管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又如,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探讨高血压性心肌重塑的可能机制,也在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另外,该模型特别是用于人类高血压的研究及高血压药物筛选。如坎地沙坦在高血压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亦用自发性高血压模型。缺点:饲养条件高,价格较贵,遗传育种麻烦,需要一定时间,且易变种或断种,若大量使用尚存在一定困难。(三)肾外包扎型高血压模型血压升高机制:肾外异物包扎,可致肾周围炎,在肾外形成一层纤维素性鞘膜,压迫肾实质造成肾组织缺血,使肾素形成增加,血压上升。选用120~150g的大鼠。麻醉后,呈俯卧位固定,背部下方垫一高约2~3cm的沙袋,剪去手术视野的毛,用%洗必太酒精消毒皮肤,从第10胸椎到第3腰椎处沿脊椎中线切开皮肤,在左侧季肋下~2cm和距脊椎1cm处用小血管钳分开肌肉,用两指从腹下部将肾脏自创口中挤出,小心地将肾脏与周围组织剥离,将双层乳胶膜剪成“X”形,绕肾门将肾脏交叉包扎,然后在相对侧切开,取出右肾,分离后切除,分别缝合肌肉和皮肤创口。皮下注射1~2万单位青霉素G。手术所用器械必须高压消毒,只要在75%乙醇中浸泡30min,临用时用煮沸过的生理盐水冲洗一下,用毕后仍浸入乙醇中。手术后可加饮1%氯化钠溶液作为促进因素。(四)、肾性高血压模型 Gold-blatt高血压模型有双肾及单肾模型。双肾模型是指动物保留两侧肾脏,但使一肾或二肾动脉狭窄,所以又称为二肾一夹或双肾双夹型。单肾模型为切除一侧肾脏,狭窄保留肾的肾动脉,及一肾一夹型。这三种模型的动物都能发生长期稳定的高血压。 1、一肾一夹(左侧肾动脉狭窄+右肾切除)血压升高机制主要是由于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以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优点:该模型由于成功率较低,血压不能持续上升,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目前较少使用。 2、两肾一夹型(左

帕金森病模型

帕金森病模型 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依赖于成功的帕金森病模型的建立。采用的模型如下: 利血平模型 利血平能不可逆地封闭单胺类物质的运输,影响细胞内囊泡的单胺再循环,故而于世纪年代被用于制作大鼠模型。当喷齿类动物注射利血平后,由于囊泡内摄取的多巴胺、轻色胺和去甲肾上腺被封闭,在胞质内被降解,快速降低单胺水平,导致肌肉僵硬等的症状。 甲基苯丙胺模型 与利血平一样,甲基苯丙胺作用于多巴胺神经末梢,使多 巴胺水平明显下降,而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的影响很小。有报道称对多巴 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由过氧化亚確酸盐的产生介导,这种毒性作用能够被抗氧化剂所阻 断。该模型的不足主要是没有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 轻多巴胺模型 轻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只有直接脑内给药才能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注入黑质区内的能选择性引起多巴胺能 神经元的死亡。注入纹状体内的先被神经末梢摄取,再通过逆轴突转运至黑质的 细胞体,也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但此过程呈慢性渐进性改变,类似人体内的病程可用以建立早、中期模型。 鱼藤酮模型 天然有机杀虫剂鱼藤酮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能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引起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根据等的方法制备鱼藤酮大鼠昆明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模型,将渗透微菜埋于大鼠背部皮下,再从其下颂角静脉插管与微栗相连,每日 灌注鱼藤酮,连用周,大歲表现为身体屈曲,运动减少,有时伴有强直,震颤和自发的旋转行为。 百草枯模型 百草枯,是一种除草剂,其结构与的活性代谢物相似,被认为 是可能的危险因素。可以速度缓慢地穿过血脑屏障。小鼠注射后引起黑质和纹状 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继而出现随意运动的减少。 模型 能通过血脑屏障,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它 的活性形式,被多巴胺转运体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从 而特异性地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的毒性作用被认为是抑制线粒体复 合物的活性产生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说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典型发病中起重 要作用。此外,导致的产生,而是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损毁模型是研究使用最普遍的动物模型。通常经皮下、腹腔、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除以上模型外,还有基因敲除模型、转基因模型、免疫损伤模型、拟胆碱药物模型和机械损伤模型等。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全符合理想标准的模型,但总的来说, 小鼠模型是目前最为重要、应用最广的动物模型。如何在动物、药物和给药方法等选择中找到 较适合的结合点,较全面地反映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特点,是建立好的动物模型的关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_薛斌

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S YSKF200748)。 作者简介:薛斌(1984-),男,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班学生,研究方向:小鼠空间记忆障碍时效关系研究。△通讯作者:荣成(1980-),男,助教, 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中心科研秘书,研究方向:小鼠空间记忆障碍时效关系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 薛 斌1 荣 成 张 晓2 杨 拯2 江红丽2 (1.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甲班 2.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 [摘 要]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是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s disease,AD)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特征,而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三种有影响力的学说。因此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D 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几种有影响力的AD 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穹窿海马伞 胆碱能神经元 T au 蛋白 β-淀粉样肽 阿尔茨海默病(Alzh eimer ’s disease ,AD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有三种影响力的学说,如淀粉样蛋白学说、乙酰胆碱能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现关于AD 疾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建立一个可靠的A D 动物模型是研究AD 的重要环节。有关AD 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本文针对这几种学说的AD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新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作一综述。 一、自然衰老认知障碍AD 动物模型 AD 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衰老因素在AD 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衰老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它病变的影响,是用年轻动物制作的动物模型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行为筛选的方式,选择带有认知和记忆严重缺失的个体,它们的行为损害与老年人和A D 患者的认知损害相类似,同时还可出现某些相应的脑组织病理改变[1]。故是研究AD 较好的动物模型。但存在以下缺点:①老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病与A D 的发病机制过程不完全一致,因此神经化学方面的改变也是不同的。②体质差,易死亡,故不宜用于周期长的实验。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不佳。④价格昂贵。所以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损害模型的AD 动物模型1.断开穹窿海马伞通路模型 早在1954年,Daitz 等人就采用横断穹窿海马伞系统来研究观察神经元的退化过程。后来人们为了进行AD 方面的研究,采取了真空抽吸、横断或电解等方法损毁单侧或双侧穹窿海马伞通路建立AD 模型[2-3]。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切断隔海马通路(如扣带束、背穹窿海马伞),破坏胆碱能及非胆碱能纤维传入,导致实验动物行为及神经化学方面的缺损,造成动物空间定向和记忆障碍及胆碱能神经元的丢失。1994年在此基础上,Jeltsch 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通路造成的A D 模型在数月后其行为及神经化学的缺失也不能恢复[4]。该模型是建立在“AD 认知障碍的胆碱能假说”的基础上,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发出轴突广泛地投射到新皮质和海马等高级脑区,这一投射与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任何一个环节阻断或损坏这一投射系统都可导致动物认知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其病理检查发现A D 患者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出现严重溃变,其细胞丢失的程度和患者的认知能力成负相关关系[5]。如通过手术、化学或免疫切除的方式损伤基底前脑——海马胆碱能投射,来模拟AD 的前脑胆碱能系统的损害,可用于①研究前脑胆碱能系统选择性损害对AD 的记忆减退与认识障碍的临床症状的关系的研究;②拟胆碱药物治疗A D 的药物筛选、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③胚胎基底前脑胆碱能细胞脑内移植治疗AD 的实验研究;④神经营养因子如N G F 等脑室投递治疗A D 的研究以及N GF 或其它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对A D 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等。用此方法 建立A D 模型,周期短(约两周),但手术定位难以控制,很难避免手术区邻近组织的受损。故此方法基本不再运用。 2.慢性缺血痴呆模型 脑的供血不足可以导致脑损伤和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加拿大学者To r re 报告用老年动物慢性脑缺血模型引起的行为缺失和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在许多方面与人类的老年期痴呆包括AD 相类似[6]。慢性缺血痴呆模型是通过结扎老年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和一侧椎动脉或者一侧锁骨下动脉,造成脑的长期供血不足和相应的脑损害,这些脑损害与AD 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有一定相似性[6]。其特点为:①脑组织长期供血不足;②只有老年动物长期缺血才出现恒定的行为损害和病理改变,年轻动物长期缺血造成的损伤是一过性的。基于该模型的制作机理和特点,考虑到临床上有不少AD 患者同时合并有脑血管型痴呆和脑供血不足,我认为这一模型适用于研究混合性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制和有关药物治疗的研究。 3.鹅膏蕈氨酸(Ibo tenic acid ,IBO )损害模型 IBO 是一种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毒性作用,通过与神经元胞体或树突上的N M DA 受体相结合导致神经元中毒性损伤而溃变。基于基底前脑神经元丢失在衰老和AD 有关的认知缺失中的重要作用,以谷氨酸类似物微量注射到基底前脑导致其神经元溃变和认知缺陷。制作A D 模型最常用的谷氨酸类似物主要有海仁酸(Kainic acid,K A)、IBO 和使君子氨酸(quisqualic ,Q U IS )。其中以IBO 最为首选,尽管IBO 和Q U I S 都能造成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溃变,但只有IBO 能恒定地损害动物学习记忆有关的行为执行。基底前脑细胞对K A 的敏感性较低,故用量较大,易引起动物死亡,并往往在导致基底胆脑细胞损害的同时引起其它部位神经元(如海马锥体细胞)的死亡[7-8]。 4.Okadaic acid 慢性损害AD 模型 Okadaic acid(O A)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特异性抑制剂,O A 的长期脑室投递可引起动物的记忆严重缺失,同时导致脑内A β淀粉样沉积斑块形成以及N F T 样磷酸化Tau 蛋白出现。O A 损害模型是利用O A 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以及它对蛋白激酶C (PK C )的激活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抑制可以使T au 蛋白过磷酸化,导致N FT 的形成。同时,PK C 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活性抑制,可剌激A β产生,进而引起A β的沉 积和老年斑的形成[9] 。由于O A 对蛋白磷酸化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抑制作用和提高PK C 的活性,并能同时复制出AD 的二大分子标志有关的病理改变——老年斑和N F T ,该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适用于:①研究AD 发病的病理机制,A β和Tau 蛋白代谢异常与A D 病理的关系,以及A β和Tau 在AD 病变中的相互作用。②从另一角度验证现有AD 治疗方法 — 16—

高血压动物模型资料

高血压动物模型 高血压病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的直接后果,小动脉的痉挛与遗传/精神刺激、应激、肾脏缺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及钠的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动物高血压模型的复制多以不同角度模拟高血压这些易患因素而形成。 所用动物模型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神经原型、肾外包扎型和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肾血管型高血压狗、盐敏感性和盐抵抗性高血压大鼠等。 (一)、神经原型高血压模型: 可用狗、大白鼠和家兔等,通过机能性方法或物理方法作用于动物神经系统而诱发条件反射性高血压和皮层性高血压模型。 1、神经精神刺激:强烈的声、逛、电刺激,条件反射冲突等可以引起动物高级神经中枢强雷兴奋及血压升高。缺点是这种血压升高不能持久,同时,动物对相同刺激有适应的倾向,因此不能建立持久的高血压模型。 2、去除压力感受器神经:用电损伤动物的孤束或用6-羟多巴胺破坏孤束核的儿茶酚胺神经元,使减压反射中枢失去调整血压的功能,可建立慢性高血压模型,但是有一部分动物可能在手术后短期内死亡。 (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Okamoto等将血压为19.3~23.3KPa的雄性Wistar大鼠与血压为17,3~18.6KPa的同种雌鼠交配,其子代选择血压高者作为近亲交配,三代后,多数动物血压超过24KPa,他们称之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通过不断选种,到1969年获得了近交系SHR,至1986年该系已传到第80代。 SHR的后代100%发生高血压。一般在出生后血压随年龄而逐渐升高,据第30~32代统计,生后第10周雄鼠血压平均为24.5±2.3KPa,雌鼠为23.7±1.9KPa,此后还会继续升高,常可超过26.6KPa。 血压升高机制:在高血压大鼠生长的早期,其血管阻力持续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肥大,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这一过程持续到生存晚期,并发展为更严重的心肌肥大和充血性心功能衰退。随着高血压的持续发展,高血压大鼠出现了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的并发症——脑和心肌损害,以及肾硬化。 优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从许多方面讲,如发病机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外周血管阻力变化、对盐的敏感性等都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是目前国际公认最接近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故其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试验研究中,如SHR高血压形成的电生瑰研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研究,在内皮素方面的研究,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方面的研究,血管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又如,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探讨高血压性心肌重塑的可能机制,也在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另外,该模型特别是用于人类高血压的研究及高血压药物筛选。如坎地沙坦在高血压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亦用自发性高血压模型。 缺点:饲养条件高,价格较贵,遗传育种麻烦,需要一定时间,且易变种或断种,若大量使用尚存在一定困难。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原型物种人 来源MPTP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Balb/C小鼠,健康,雄性,4~6W,体重为 18g~2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4-6 weeks 建模方法模型建模方法: 腹腔注射MPTP 20mg/kg/d,连续注射14天。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操作及注意事项相同。MPTP给药结束后,模型建立成功。 药物给以相应的药物处理;正常组、PD模型组使用等体积PBS进行腹腔注射,操作及注意事项相同。 应用疾病模型 1.转棒实验:使用小鼠转棒仪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将小鼠置于直径为3cm的旋转杆上,转速调整为30r/min,每次同时测定5只小鼠,每个隔室中1只。记录小鼠从转棒开始转动至掉落转棒所经历的时间,测定时间为 1min,每次中间休息1min,连续5 次,记录1min 内掉落次数。 2.旷场实验:即自发活动,是检测MPTP损伤后少动的常用指标。

旷场实验所用实验箱为尺寸:500×500×300mm旷场,周壁的颜色为黑色,旷场底面被平均分为16个4×4 个小方格。正上方架摄像头,视野覆盖整个旷场。将动物放置在正中央格,同时进行摄像和计时,时间为5 min。通过计算机示踪分析系统来分析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状态。实验室保持安静,室温为20 ℃左右,光线充足。观察指标:方格间穿行次数(动物的四肢从一个格进入另一个格为穿行一次)、直立次数(动物双前肢同时离地,或者双前肢放在墙壁上算作直立一次)、中央格停留时间、穿过中央格的次数。 3.爬杆实验:是评价小鼠运动协调能力的经典方法。通过记录小鼠由杆的顶端往下爬到底部(双前爪着地)所需时间,比较其运动能力。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一个木制的粗糙的小球上,其下端接有一个表面粗糙、截面为圆形的木棒,木棒下端放置于鼠笼里,当小鼠头朝下方从木球爬至木棒上,用秒表记录此刻的时间为A,当其爬至木棒最下端时,记录此刻的时间为B,那么小鼠爬完整个木棒所用的时间为C,C=A-B,每只小鼠测试俩次,将俩次爬杆的平均时间作为统计指标。 1.脑组织尼氏体染色 取各组小鼠脑组织,经固定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尼氏小体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脑组织中尼氏小体的数量。 2. 免疫组化检测脑黑质TH表达 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切片,修片至脑黑质部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酪氨酸羟化酶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摘要: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研究的重要工具。心血管疾病作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很大,其中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危害最大,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应用进行总结,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高血压 1、自发性高血压 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 在自然培育的情况下产生高血压, 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人类高血压很相似, 在高血压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 尤其适用于多基因引起的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以及筛选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大多数自发性高血压大、小鼠模型是经过近交系交配而获得的,其常见的品系有小鼠的BALB/cJ、SWR/J,大鼠的SHR、SHRSP、SHR、MHS等,其中以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应用最为广泛,其血压高达26.7kPa(200mmHg),与人的原发性高血压最为相似,外周阻力明显升高,常见有心血管并发症。SHR主要表现为神经调节系统和血管系统发生病理生理的变化。SHRSP为SHR的亚系,血压升高较明显,且易引发脑出血,脑栓塞。MHS品系的大鼠只有轻微的高血压,但心脏肥大出现较早。大鼠高血压品系还有SR、DS、SBH、LH、GH等。鸡、火鸡、兔、狗也有高血压的模型,但不常使用。 2、诱发性高血压 诱发的方法所建立的高血压动物模型主要是模拟了人类的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此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诱导、注射诱导、食物诱导等,最常见的诱导高血压的方法有两肾一夹(2K1C),其方法是完全闭塞两侧的肾动脉,此法可快速引起严重的高血压,并可伴有肾脏萎缩, 对于研究肥胖型高血压发生的潜在机制有一定应用价值。肾源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因此动物肾动脉狭窄复制出的高血压模型, 为临床研发新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给予大鼠一定量的盐皮质激素能够较好地复制出内分泌、代谢及饮食型高血压,这种高血压常伴有心脏体积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症等症状。给予大鼠高糖饮食也可引起高血压,但这种方法只对部分品系的大鼠起效,这种特性对研究遗传与高血压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电、声波等慢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血压的明显升高, 该模型对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而且适用于降压药物的筛选。 二、动脉粥样硬化 1、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见于兔、鸽、猴、猪等,但作为动物模型的品系较为少见。 2、诱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多种动物均可以诱发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可以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大白兔、鸡、鼠、猪和猴等。其中猪和猴的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类似于人.能够产生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模型。家兔和鼠是现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不易自发性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但它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但是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只与人的病变表面上相似,其病变中的脂

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介绍_程轶群

2006年5月第16卷 第5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 OURNAL OF COMPAR ATIVE MEDICINE May ,2006Vol .16 No .5 综述与专论 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介绍 程轶群,李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重庆 400038) 【摘要】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在高血压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目前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建立的方法以及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大鼠;模型,动物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56(2006)05-0305-04 Introduction of Some Models of Hypertension in Experimental Rats C HE NG Yi -Qun ,LI Xiao -Hui (The Basic Depart ment of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 ing 400038,China ) 【Abstract 】 Hypertension is the most familia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rat hypertens ion mode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se studies .This text summarized the methods and characterics of some rat hypertension models . 【Key words 】 Hypertension ;Rat ;Model ,ani mal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攻关项目(No .20027537、No .20048256) [作者简介]程轶群(1979-),女,在读药理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E -mail :chengyiqun269998@sina .com [通讯作者]李晓辉,教授,博导。E -mail :xhl @mail .tmmu .com .cn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在成年人中高达20%,不仅发病因素复杂众多,并且常有许多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冠心病、糖尿病等。为了更好的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阐明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并且开发出更多有效的药物,研究人员不断地努力尝试建立和应用各种高血压的动物模型,其中以大鼠模型最多,本文综述了目前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建立的进展,以及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应用。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国际上常用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大鼠模型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京都)、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SP ,京都)、新西兰遗传性高血压大鼠(GH ,达尼丁)、以色列高血压大鼠(SBH ,耶路撒冷)、米兰高血压大鼠(MHS ,米兰)、里昂高血压大鼠(L H ,里昂)等。其中SHR 是最广泛应用的模型动物之一 [1] 。SHR 是1963年东京Okamoto 用 Wistar 大鼠培育而成的,其被毛呈白色。此鼠高血 压发生率高,在16周龄时高血压已形成,收缩压>21.28kPa ,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SHR 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形成 机制有相似之处,血压的升高均与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有关,且对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因此,它是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及高血压药物筛选的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2] 。 2 转基因高血压大鼠模型 高血压病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因而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从基因水平研究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是揭示这一疾病病因的根本途径。现已发现若干基因与发病有关,如肾素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心房利钠因子基因等。目前,应用高血压相关基因制作转基因小鼠的报道已不胜枚举,而制作转基因大鼠的报道却屈指可数。大鼠是实验高血压学中广泛应用的经典动物,制作转基因大鼠有着更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同时也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

疾病动物模型(特选借鉴)

疾病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和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考试重点)

一、何谓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它有哪些特点? 概念: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 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 特点:1.再现性好,可再现所要研究的人类疾病,动物疾病表现应与人类疾病相似。2.动物背景资料完整,生命周期满足实验需要。3.复制率高。4.专一性好,即一种方法只能复制出一种模型。 二、试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1.相似性2.重复性3.可靠性4.适用性和可控性5.易行性和经济性。 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1.致模因素;2.动物因素;3.试验技术因;素4.环境和营养因素。 四、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注意哪些事项? 1. 模型要尽可能再现所要求的人类疾病; 2. 所选用动物的实用价值; 3. 环境因素对动物模型的影响; 4. 不能盲目地使用近交系动物,以免导致不能控制的因素影响实验; 5. 动物进化的高级程度不意味着其器官和功能接近于人; 6. 正确评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五、个人设计一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案。 设计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肝癌动物模型: 1.动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为90-120g。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对照组30只。 2.药物:乙二基亚硝胺(DEN); 3.方法:腹腔注射(50mg/kg,2次/周,连续4周,之后1次/周,至14周停止) 4.时间:14周成模。 5.模型建立:模型组:DEN腹腔注射(50mg/kg),2次/周,连续4周后改为DEN 腹腔注射(50mg/kg),1次/周,至14周停止;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0mg/kg),2次/周,连续4周后改为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周,至14周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