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01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向

近年来,板式换热器技术日益成熟,其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污垢系数低,拆卸方便,板片品种多,适用范围广,在供热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板式换热器按组装方式分为可拆式、焊接式、钎焊式、板壳式等。由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便于拆卸清洗,增减换热器面积灵活,在供热工程中使用较多。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受橡胶密封垫耐热温度的限制,适用于水一水传热。本文对提高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效能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

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效能是一个综合经济效益问题,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降低换热器的阻力应同时考虑,而且应合理选用板片材质和橡胶密封垫材质及安装方法,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2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2.1提高传热效率

板式换热器是问壁传热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通过换热器板片传热,流体与板片直接接触,传热方式为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提高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的关键是提高传热系数和对数平均温差。

①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只有同时提高板片冷热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污垢层热阻,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减小板片的厚度,才能有效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a.提高板片的表面传热系数

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雷诺数一 150时 ),因此能获得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与板片波纹的几何结构以及介质的流动状态有关。板片的波形包括人字形、平直形、球形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发现,波纹断面形状为三角形 (正弦形表面传热系数最大,压力降较小,受压时应力分布均匀,但加工困难?)的人字形板片具有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且波纹的夹角越大,板间流道内介质流速越高,表面传热系数越大。

b.减小污垢层热阻

减小换热器的污垢层热阻的关键是防止板片结垢。板片结垢厚度为 1 mm时,传热系数降低约 10%。因此,必须注意监测换热器冷热两侧的水质,防止板片结垢,并防止水中杂物附着在板片上。有些供热单位为防止盗水及钢件腐蚀,在供热介质中添加药剂,因此必须注意水质和黏 *剂引起杂物沾污换热器板片。如果水中有黏性杂物,应采用专用过滤器进行处理。选用药剂时,宜选择无黏性的药剂。

c.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

板片材质可选择奥氏体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等。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好,热导率约14.4 W/(m•K) ,强度高,冲压性能好,不易被氧化,价格比钛合金和铜合金低,供热工程中使用最多,但其耐氯离子腐蚀的能力差。

d.减小板片厚度

板片的设计厚度与其耐腐蚀性能无关,与换热器的承压能力

有关。板片加厚,能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采用人字形板片组合时,相邻板片互相倒置,波纹相互接触,形成了密度大、分布均匀的支点,板片角孑 L及边缘密封结构已逐步完善,使换热器具有很好的承压能力。国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最大承压能力已达到了 2.5 MPa。板片厚度对传热系数影响很大,厚度减小0.1mm,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约增加 600W/(m •K),非对称型约增加 500 W/(m •K) 。在满足换热器承压能力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小的板片厚度。

②提高对数平均温差

板式换热器流型有逆流、顺流和混合流型 (既有逆流又有顺流 )。在相同工况下,逆流时对数平均温差最大,顺流时最小,混合流型介于二者之问。提高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的方法为尽可能采用逆流或接近逆流的混合流型,尽可能提高热侧流体的温度,降低冷侧流体的温度。

③进出口管位置的确定

对于单流程布置的板式换热器,为检修方便,流体进出口管应尽可能布置在换热器固定端板一侧。介质的温差越大,流体的自然对流越强,形成的滞留带的影响越明显,因此介质进出口位置应按热流体上进下出,冷流体下进上出布置,以减小滞留带的影响,提高传热效率。

2.2降低换热器阻力的方法

提高板问流道内介质的平均流速,可提高传热系数,减小换热器面积。但提高流速,将加大换热器的阻力,提高循环泵的耗电量和设备造价。循环泵的功耗与介质流速的 3次方成正比,

通过提高流速获得稍高的传热系数不经济。当冷热介质流量比较大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降低换热器的阻力,并保证有较高的传热系数。

①采用热混合板

热混合板的板片两面波纹几何结构相同,板片按人字形波纹的夹角分为硬板 (H)和软板 (L),夹角 (一般为 120。左右 )大于 90。为硬板,夹角 (一般为 70。左右 )小于 90。为软板。热混合板硬板的表面传热系数高,流体阻力大,软板则相反。硬板和软板进行组合,可组成高 (HH)、中 (HL)、低 (LL)3种特性的流道,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

冷热介质流量比较大时,采用热混合板比采用对称型单流程的换热器可减少板片面积。热混合板冷热两侧的角孔直径通常相等,冷热介质流量比过大时,冷介质一侧的角孑 L压力损失很大。另外,热混合板设计技术难以实现精确匹配,往往导致节省板片面积有限。因此,冷热介质流量比过大时不宜采用热混合板。

②采用非对称型板式换热器

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由板片两面波纹几何结构相同的板片组成,形成冷热流道流通截面积相等的板式换热器。非对称型 (不等截面积型 )板式换热器根据冷热流体的传热特性和压力降要求,改变板片两面波形几何结构,形成冷热流道流通截面积不等的板式换热器,宽流道一侧的角孑 L直径较大。非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下降微小,且压力降大幅减小。冷热介质流量比较大时,采用非对称型单流程比采用对称型单流程的换热器可减少板片面积 15% 一 3O% 。

③采用多流程组合

当冷热介质流量较大时,可以采用多流程组合布置,小流量一侧采用较多的流程,以提高流速,获得较高的传热系数。大流量一侧采用较少的流程,以降低换热器阻力。多流程组合出现混合流型,平均传热温差稍低。采用多流程组合的板式换热器的固定端板和活动端板均有接管,检修时工作量大。

④设换热器旁通管

当冷热介质流量比较大时,可在大流量一侧换热器进出口之问设旁通管,减少进入换热器流量,降低阻力。为便于调节,在旁通管上应安装调节阀。该方式应采用逆流布置,使冷介质出换热器的温度较高,保证换热器出口合流后的冷介质温度能达到设计要求。设换热器旁通管可保证换热器有较高的传热系数,降低换热器阻力,但调节略繁。

⑤板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

换热器板间流道内介质平均流速以 0.3~ 0.6m/ s为宜,阻力以不大于100 kPa为宜。根据不同冷热介质流量比,可参照表 1选用不同形式的板式换热器,表中非对称型板式换热器流道截面积比为 2。采用对称型或非对称型、单流程或多流程板式换热器,均可设置换热器旁通管,但应经详细的热力计算。

2.3橡胶密封垫材质及安装方式

①材质的选择

水一水换热器中,冷热介质对橡胶密封垫均无腐蚀性。选用橡胶密封垫材质的关键是耐温和密封性能,橡胶密封垫材质可按文献选用。

②安装方式的选择

橡胶密封垫常用安装方式为粘接式、卡扣式。粘接式是在换热器组装时,将橡胶密封垫用胶水粘接在板片密封槽内。卡扣式是在换热器组装时,利用橡胶密封垫和板片边缘的卡扣结构,将橡胶密封垫固定在板片密封槽内。由于卡扣式安装工作量很小,换热器拆卸时橡胶密封垫损坏率低,而且不存在胶水中可能含有的氯离子造成对板片的腐蚀,因此使用较多。

2.4合理选用板片材质

不锈钢板片可能产生腐蚀失效的现象有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均匀腐蚀等,应力腐蚀的发生率较高。

高效节能建筑暖通系统中的换热器优化设计

高效节能建筑暖通系统中的换热器优化设计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的关注不断增加,高效节能建筑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在这些建筑中,暖通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换热器作为暖通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其设计优化对于实现高效节能至关重要。 一、换热器的作用及分类 换热器是暖通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其作用是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以实现热能的有效利用。根据换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直接换热器和间接换热器。 直接换热器是指两个流体直接接触传热的换热器,如冷却塔、空气预热器等。而间接换热器则是通过壁面传热的换热器,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在高效节能建筑中,常用的是间接换热器,其具有热交换效果好、传热效率高等优点。 二、换热器设计中的优化问题 在高效节能建筑暖通系统中,换热器的设计优化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是换热器的尺寸设计。合理的尺寸设计可以使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最大化,同时减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流体速度、流体温度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传热效果。 其次是换热器的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常用的材料有铜、铝、不锈钢等。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和经济考虑,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另外,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也是优化的关键。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小流体的压降和温度梯度,提高传热效率。常见的结构设计包括管壳式、板式、管束式等。在选择结构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温度等因素,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三、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方法 在高效节能建筑暖通系统中,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是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换热器进行模拟计算,可以得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流体参数分布情况。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结构,优化换热器的性能。 其次是实验测试方法。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结构和参数的换热器进行实际测试,可以得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压降特性。通过对比不同实验结果,可以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另外,还可以采用经验公式和经验法则进行初步设计。通过对已有换热器的实际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到一些经验公式和经验法则,可以用于换热器的初步设计。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经验公式和经验法则进行初步估算,然后再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进行优化。 四、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挑战与展望 在高效节能建筑暖通系统中,换热器的优化设计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多目标优化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如传热效率、压降、体积、重量等。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如提高传热效率可能会增加压降。因此,如何在多个指标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是一个挑战。 其次是多尺度问题。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尺度的问题,如整体结构和局部细节的优化。如何将不同尺度的问题有效地集成起来,是一个难点。 另外,还需要考虑换热器与其他系统组件的协同优化。在高效节能建筑中,暖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组件密切相关,如空调系统、供暖系统等。如何将换热器的设计与其他系统组件的设计相结合,实现整体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单板面积的选择一般板式换热器选择首先是按流速确定角孔直径,角孔处流速一般控制在6m/s,当板片角孔确定后,板片的系列就能确定了。角孔直接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制造商有不同板型,有的就一~种,有些较多。我知道的有一公司,在100mm角孔直接下,有多达7种板片。面积大小有3个规格,流道宽度有2个。至于单片面积的大下,我的经验是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应从价格上考虑。从单片面积的造价比,越大越便宜,但是整机价格得考虑框架的价格,所以而个应综合考虑。单片面积小,框架价格低,但是板片单价高。并且单片面积太下,处除了占地大,一般也难达到单流程的板片布置。(2)板间流速的选取基本同意楼主的观点,一般0.2m/s是下限,但是上限0.8m/s好象稍低了。不过这得看制造商的板片波纹。(3)流程的确定补充楼主观点:板式换热器流程在工业上一般都布置成单流程,这样在检修时可不用拆处接管。在卫生和食品上,多流程的应用较多。因为换热器一般都比较小。(4)流向的选取一般的板式换热器都是取纯逆流布置的。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在换热站的应用情况 加热载体为 1.1MPa、230℃的蒸汽;供暖载体为热水,供水温度为92℃,回水温度为70℃,供水压力为0.5MPa、回水压力为0.14MPa。因原管壳式换热器设备陈旧,维修量大,并且蒸汽的消耗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于是在2006年大修期间,将原管壳式换热器改造成板式换热器。1、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plateheatexchangers,简称PHE)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其发明始于1872年,最初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后来逐渐扩大至造纸、医药、冶金、矿山、机械制造、电力、船舶、采暖及石油化工等其它工业领域。目前世界较知名的板式换热器生产厂家有瑞典的Alfa-laval(阿法拉伐)、SWEP(舒瑞普)、德国的GEA公司、英国的APV、日本的Hisaka(日版制作所)等。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板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 1.1 、总传热系数高,设备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一般制成槽形或波纹形,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动呈复杂的三维流动结构,其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均不断变化,造成很大的扰动,在低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即可诱发湍流(而列管式换热器则要求雷诺数达到2000以上)。由于大的扰动减薄了液膜的厚度,可防止杂质在传热面上沉积粘附,从而减小污垢热阻,加之板片厚度仅0.6~0.8mm,热阻较小,另外在板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分别从板片的两侧通过,流体流道较小,不会出现象管壳式换热器那样的旁路流,故总传热系数较高。若以水/水为传热介质,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可达8360~25080kJ/m2•;h•;℃为管壳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3~5倍,但其设备体积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30%左右。 1.2 、传热效率高。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非常高,国际上已有多家公司能提供最小对数平均温差△Tm=1℃的板式换热器产品。但冷热物流最小对数平均温差过小将导致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很大,从工程应用角度而言并不经济。 1.3 、对数平均温差大。提高传热对数平均温差是强化传热效果的重要手段。流体的流动方向和方式都会影响对数平均温差。板式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总体上呈并流或逆流的方式,其传热平均温差的修正系数通常为0.95左右。而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壳程和管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的流动方式,即在壳程为混合流动,在管程为多股流动,所以传热平均温差的修正系数一般较小(约0.8左右)。 1.4 、组装灵活,操作弹性大。使用维修方便板式换热器由若干张板片组装而成,只需增、减板片的数量即可方便地调节换热面积的大小,因此使用非常灵活,操作弹性大,并且不象管壳式那样,需要预留出很大的空间用来拉出管束检修。而板式换热器只需要松开夹紧螺杆,即可在原空间范围内100%地接触倒换热板的表面,维修方便。 2 、板式换热器的适用条件及应用于换热站的实施方案 板式换热器虽然具有以上优点,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管壳式换热器。一方面是因为板式换热器对介质的洁净程度要求较高,它要求介质中杂质颗粒直径小于 1.5~2mm;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的板框式换热器(俗称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只能适用于工作压力小于 1.6MPa、工作温度介于120~165℃之间的工况。 因换热站热源采用的是 1.1MPa;230℃的过热蒸汽,受密封垫片的耐温限制(普通EPDM垫片耐温150℃,耐高温的EPDM垫片耐温

板式换热器的特点与优化设计

板式换热器的特点与优化设计214000 摘要:板式换热器自身具备诸多特点,能够从根本增加换热效率,并对水中 杂质进行有效清除,然而,在具体应用中应掌握板式换热器特点,根据特点与应 用实况对其展开优化设计,以此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以板式换热器概述为基础,阐明其主要特点,继而提出其优化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主要特点;优化设计 引言: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波纹金属板制成的高效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 的板之间有许多小的流动通道,通过这些通道进行热交换。与传统的管式换热器 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的情况下,换热系数要高得多。板式换热 器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板式换热器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仍远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研究板式换热器的最佳设计方法,分析板式换 热器的最佳设计方案。 一、板式换热器的概述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由金属板制成并用螺钉固定的热交换器。工作流体流过两 个板之间的狭窄弯曲通道。热的和冷的液体依次通过管道,液体被中间隔墙分隔开,热传导通过隔墙。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和传热原理决定了它具有结构紧凑、占 地面积小、换热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热损失小、安装清洗方便等特点。有两种 介质之间的平均温差小于1℃,热回收效率可达99%以上。在相同的压力损失下,板式换热器传递的热量是管式换热器的3-5倍,占管式换交换器表面积的1/3, 消耗的热量仅为管式换热器的2/3管式热交换器的金属。因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经济、投资少的先进换热设备,所以广泛应用于化学、石化、食品饮料、机械工程、集中供热、冶金、电力、造船、造纸、纺织、制药、核工业、海 水淡化、热电联产等工业领域,可进行各种冷却、加热、凝结、浓缩、消毒和废 热回收过程[1]。

板换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选型 1 平均温差△tm 从公式Q=K△tmA,△tm=1/A∫A(t1-t2)dA中可知,平均温差△tm是传热的驱动力,对于各种流动形式,如能求出平均温差,即板面两侧流体间温差对面积的平均值,就能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量。平均温差是一个较为直观的概念,也是评价板式换热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1.1 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 当换热器传热量为dQ,温度上升为dt时,则C=dQ/dt,将C定义为热容量,它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交换的热量,即dQ =K(t h-t c)dA=K△tdA,两种流体产生的温度变化分别为dt h=-dQ/C h,dt c=-dQ/C c,d△t=d(t h-t c)=dQ(1/C c-1/C h),则dA=[1/k(1/C c-1/C h)]·(d△t/△t),当从A=0积分至A=A0时,A0=[1/k(1/C c-1/C h)]·㏑[(t ho-t ci)/(t hi-t co)],由于两种流体间交换的热量相等,即Q=C h(t hi-t ho)=C c(t co-t ci),经简化后可知,Q=KA0{[(t ho-t ci)-(t hi-t co)]/㏑[(t ho -t ci)/(t hi-t co)]},若△t1=t hi-t co,△t2=t ho-t ci,则Q=KA0[(△t1-△t2)/㏑(△t1/△t2)]=KA0△tm,式中的△tm=(△t1-△t2)/㏑(△t1/△t2)。 顺流△tm=[(t hi-t ci)-(t ho-t co)] /㏑[(t hi-t ci)/(t ho-t ci)] 逆流△tm=[(t hi-t co)-(t ho-t ci)] /㏑[(t hi-t co)/(t ho-t ci)] 对于各种流动型式,在相同的进口、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 当板式换热器入口和出口两流体的温差△t1和△t2之间的差不大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温差(△t1+△t2)/2,一般△t1/△t2小于1.5时,可采用,若△t/△t2为3时,则误差约为10%。 1.2 传热单元数法 在传热单元数法中引入一个无量纲参数NTU,称为传热单元数,它表示板式换热器的总热导(即换热器传热热阻的倒数)与流体热容量的比值NTU=KA/MC,它表示相对于流体热容流量,该换热器传热能力的大小,即换热器的无量纲“传热能力”。对于板式换热器来说,KA/MC=△t/△tm,式中△t/△tm称为温差比,上式中的右边的工艺过程用NTUp表示,左边的换热设备的条件用NTU E 表示。NTUp是流体温度的变化与平均温差的比值,表示的是用1℃△tm的变化引起几度流体温度变化的值,当△tm大时,NTUp则小;当△tm小时,它有变大的倾向。相反,在NTUp变大的过程中,△tm的温度变化较大,NTUp较小时,其△tm的温度变化较小(见表1)。 表1 △tm,NTUp的关系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计算,就是在已知温差比NTU E的条件下,合理地确定其型号、流程和传热面积,使NTUp等于NTU E。 1.3 换热过程和NTU 与供热空调相关的换热过程如下如示: ⑴用蒸汽加热水⑵水—水换热 a. 蒸汽133→133℃ c. 一次水65→60℃ 水5→65℃(生活热水)二次水45←40℃(采暖) b. 蒸汽133→133℃ d. 一次水14→9℃ 水55→65℃(采暖)二次水13←7℃(制冷) e. 一次水29→24℃ 二次水26←21℃(制冷机的冷却) 以上5例工艺过程的NTUp(见表2) 表2 供热空调工艺过程的NTUp

暖通空调系统中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暖通空调系统中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随着现代建筑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也日趋重视节能和环保。而作为暖通空调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换热器,其优化设计对于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暖通空调系统中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一、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换热器是将两种不同温度或不同介质的热量传递给另一种介质的传热设备。在 暖通空调系统中,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使空气或水流经换热器时,将冷热介质的热量传递给空气或水,从而改变空气或水的温度、湿度或压力,使室内的温湿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换热器的类型包括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板式换热器常见于空气处理系统中,其特点是热传导系数高,体积小,但适用范围较窄。螺旋板换热器适用于换热介质温差较大,污染度较高、需周期维护的场合。管式换热器适用于介质流量大,换热效果好的场合。而壳管式换热器则适用于高压高温流体换热,体积大但换热面积大,适用范围广。 二、换热器设计的优化方案 为了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换热器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以 下方面: 1. 合理选择换热器的类型和规格。换热器的类型和规格应根据系统的需求和 运行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在选择换热器型号时,应考虑其换热面积、流通面积、材料质量、传热能力等因素。

2. 优化热流道结构。热流道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阻力特性。一般来说,流动速度越大、热交换面积越大,传热效率越高。因此,在设计热流道结构时,应尽量减少阻力,增加流量,提高传热效率。 3. 采用节能技术。换热器的节能技术包括采用高效换热器材料、增加传热面积、采用流体变换技术等。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4. 优化风道结构。风道结构的优化同样对于系统的传热效率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优化风道结构可以减少风道干扰、改善风流场分布,提高空气流量分布均匀性,提高传热效率和舒适度。 5. 设计合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依据不同的房间需求,自动调节换热器的运行模式和效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舒适性。 三、结语 通过对暖通空调系统中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研究,可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改善舒适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实际运行环境和需求,选用合适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也需要遵循环保和安全规范。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的方法与公式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的方法及公式 (1)求热负荷Q Q=G.ρ.CP.Δt (2)求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t2=t1+ Q /G .ρ .CP (3)冷热流体流量 G= Q / ρ .CP .(t2-t1 (4)求平均温度差Δtm Δtm=(T1-t2)-(T2-t1)/In(T1-t2)/(T2-t1)或Δtm=(T1-t2)+(T2-t1)/2 (5)选择板型 若所有的板型选择完,则进行结果分析。 (6)由K值范围,计算板片数范围Nmin,Nmax Nmin = Q / Kmax .Δtm .F P .β Nmax = Q / Kmin .Δtm .F P .β (7)取板片数N(Nmin≤N≤Nmax ) 若N已达Nmax,做(5)。 (8)取N的流程组合形式,若组合形式取完则做(7)。 (9)求Re,Nu Re = W .de / ν Nu =a1.Re a2.Pr a3

(10)求a ,K 传热面积F a = Nu .λ / de K = 1 / 1/a h+1/a c+γc+ γc+δ/λ0 F = Q /K .Δtm .β (11)由传热面积F求所需板片数NN NN= F/ Fp + 2 (12)若N <NN ,做(8)。 (13)求压降Δp Eu = a 4.Re a 5 Δp = Eu .ρ.W 2 .ф (14) 若Δp >Δ允 ,做(8); 若Δp ≤Δ允 ,记录结果 ,做(8)。 注: 1.(1)、(2)、(3)根据已知条件的情况进行计算。 2.当 T 1-t 2=T 2-t 1时采用Δtm = (T 1-t2)+(T2-t1)/2 3.修正系数β一般~。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1.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选择换热器材料: 在选型设计板式换热器时,首要考虑的是所使用的换热介质的性质, 例如温度、压力、腐蚀性等。根据介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板式换热器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 2.根据传热要求选择换热器类型: 根据工艺流程中所要求的传热量、温差和压降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板 式换热器类型,如单板式换热器、双板式换热器等。 3.根据换热面积计算板式换热器尺寸: 根据所需的换热面积计算板式换热器的尺寸。通常需要考虑的参数包 括流体的流量、流速、温度差,以及换热器的热传导系数等。 4.考虑板式换热器的堵塞和清洗: 在选型设计时需要考虑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以保证换热面板之间 的通道不会堵塞,并且方便清洗。 5.综合考虑换热器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性和可靠性。经 济性包括设备造价、运行费用等方面,可靠性包括换热器运行的稳定性、 故障率等。 在进行具体的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查询和参考相关文献、规范和标准,了解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 性能及应用范围。

2.根据换热介质的特性和要求,筛选出适合的板式换热器材料。 3.根据工艺设计的流体参数(流量、温度、压力等)和换热要求,计 算所需的换热面积,并选择合适的板式换热器类型。 4.结合工艺流程和装置结构,考虑板式换热器的堵塞和清洗问题。 5.通过技术对比和经济评价,选择经济性和可靠性较好的板式换热器。 6.进行设计和绘制板式换热器结构图、传热计算图、流体流动图等。 7.进行换热器的性能计算,验证选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8.评估和改进设计方案,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做出相应的 优化调整。 在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安装、维护和运行等方面的 问题,以确保选型设计的换热器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工艺生产的需求。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1.设计原则 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分配流体的进出口位置,以确保有效的传热。 (2)在满足传热换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3)确保设备结构的牢固性和安全性,以避免泄漏和故障。 2.设计步骤 (1)确定换热器的工作条件,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量、温度和压 力等参数。 (2)根据流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换热系数,以及考虑流体侧和壳侧 分别允许承受的压力损失。 (3)确定换热面积,一般通过计算来确定,也可以根据经验值进行选择。 (4)根据换热器的尺寸要求和流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管子和管板材料,以及密封材料。 (5)进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确定管子的布置形式、管子和管板 的连接方式等。 (6)进行换热器的强度计算和优化设计,确保换热器的结构稳定和安全。 (7)进行热力学计算,包括确定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温度场分布等。

(8)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和施工图纸制作。 3.设计要点 (1)管子的选择:根据流体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管子材料和规格。通常使用不锈钢或碳钢管子。 (2)管板材料的选择:根据流体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管板材料。常见的有碳钢、不锈钢和钛材料等。 (3)管子布置形式:通常有正方形布管、三角形布管和菱形布管等形式。根据流体的特性和传热要求,选择合适的布管方式。 (4)管板和管子的连接方式:通常有焊接、膨胀和机械连接等方式。根据传热要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5)密封结构的设计:确保换热器的两边流体不发生泄漏,常用的密封结构有橡胶垫片和金属密封等。 4.设计注意事项 (1)确保换热器的流体通道清洁和畅通,避免杂质和沉积物的堆积。 (2)定期检查换热器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4)根据实际传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和规格。 综上所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流体的特性、工艺要求、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只有在充分了解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高效、稳定和安全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基于响应面法板翅式换热器结构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板翅式换热器结构优化 2江苏科技大学215636 摘要 本文以板翅式换热器锯齿形翅片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板翅式换 热器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多级响应面法,采用Box-Behnke试验,以翅片 高度、翅片厚度以及翅片间距作为试验因素,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以及压降 为响应值,分析交互作用下的影响,此方法可以迅速得到板翅式换热器结构参数 的优化方案,并分析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板翅式换热器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并 得出最优参数组合方案:翅片高度为3.8mm时,翅片厚度为0.2mm,翅片间距为2.58mm时,换热系数最大,压降最小。 。 关键词:板翅式换热器;优化;响应面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ructure parameters on the flow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is studied. Based on multi-stag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Box - Behnke test, fin height, fin thickness and fin spacing as test factors, the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pressure drop as the response value, under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the effect of this method can quickly get the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And the optimal parameter combination scheme is obtained: when the fin height is 3.8mm, the fin thickness is 0.2mm, and the fin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第一章引言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热交换 设备,它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紧凑和方便清洗等优点。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板式换 热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其性能的优化设计和测试研究 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对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测试进行研究,以期 提高其热效率和应用价值,为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带来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 2.1 换热片间距设计 板式换热器中,换热片间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其热效 率和传热系数有着很大的影响。合理的换热片间距设计可以提高 传热系数,从而提高热效率。 在实际的设计中,换热片的间距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确定。一般来说,如果换热温度差较大,则应采用较小的换热片间距, 以提高传热系数。而如果换热温度差较小,则可以采用较大的换 热片间距,以降低流动阻力。

2.2 流体流动设计 流体流动是影响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流体流动设计可以提高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强流体对换热器的冲击能力,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实际的设计中,应该将流体流动考虑进去,采用科学的管道布局和出口设计,以提高流体的流动速度和流动稳定性,最终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2.3 相位角设计 相位角是板式换热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其传热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合理的相位角设计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其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确定相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如果温差较大,则应该采用较小的相位角,以提高传热系数。而如果温差较小,则可以采用较大的相位角,以降低流动阻力。 第三章板式换热器性能测试研究 3.1 热效率测试 板式换热器的热效率是评价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效率测试可以通过测量进出口温度差和流量来计算得出,具体的测试方

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案

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案 引言 换热器是工业领域中常用的设备,用于传递热量。换热器的设计和拓扑结构对热效率和能源消耗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讨论换热器拓扑的优化方案,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 换热器拓扑的基本原理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之间的换热来传递热量。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等。不同的换热器类型有不同的拓扑结构,而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对热效率和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包括流体的流动路径和传热面积的分配等。优化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可以改善换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案。 平行流换热器拓扑优化 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其流体流动方向与传热面积平行。在平行流换热器中,流体在整个传热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差,热量传递效果良好。 在平行流换热器的优化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流体的流动路径:通过合理设计流体的流动路径,可以使得流体在换 热过程中的流动速度、涡旋和流动状态等参数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传热面积的分配:在平行流换热器中,传热面积的分配对换热效果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分配传热面积,可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也对换热效率和能源消耗有着 重要的影响。合理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可以降低流体的压降和泄漏损失,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仿真和优化算法来优化平行流换热器的拓扑结构。通过对不同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得到最佳的换热器拓扑方案。

逆流换热器拓扑优化 逆流换热器是另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其流体的流动方向与传热面积相反。逆流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换热过程中使得流体的温度差随时间逐渐减小,从而达到更高的换热效率。 逆流换热器的优化和平行流换热器类似,也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路径、传热面积的分配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等因素。 在逆流换热器的优化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流体的流动路径:逆流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动路径是由入口位置和出 口位置决定的。合理选择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可以使得流体在换热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流动状态,提高换热效率。 2.传热面积的分配:在逆流换热器中,传热面积的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的 优化因素。通过合理分配传热面积,可以使得逆流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3.换热器的结构设计:逆流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同样对热效率和能源消耗 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可以降低流体的压降和泄漏损失,提高换热效率。 其他类型换热器拓扑优化 除了平行流换热器和逆流换热器,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型的换热器,如交叉流换热器和混合流换热器等。这些换热器类型在不同的工况下有着不同的优化方法。 对于交叉流换热器,其流体的流动路径是交叉的,可以通过合理设计交叉点的位置和角度来优化换热效率。同时,交叉流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分配和结构设计也是优化的关键。 对于混合流换热器,其流体的流动路径是混合的,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流体的进出口位置和流动路径来优化换热效率。此外,混合流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分配和结构设计也需要进行合理优化。 结论 换热器的拓扑结构优化是提高换热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在优化换热器拓扑结构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路径、传热面积的分配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这些参数,可以得到最佳的换热器拓扑方案。同时,采用仿真和优化算法的方法可以帮助实现换热器拓扑结构的优化。 通过换热器的拓扑优化方案,可以实现换热器的高效运行,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为工业生产和能源节约做出了重要贡献。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与性能测试分析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与性能测试分析 第一章:引言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换热设备,大量应用于各种工业 领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现代化的生 产过程中,板式换热器的性能优化设计和性能测试分析对于提高 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板式换热器的 优化设计和性能测试分析做简要介绍。 第二章: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 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平行的板组成,板之间存在通道用于流体 的传输和传热。流体在板之间交替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且易于维护和清洁。 第三章: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是指将已有的产品或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将其各项性 能参数优化,达到最佳的性能状态。在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中,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3.1 流体速度的优化 流体速度直接影响热传递效率,需要通过优化通道宽度和管径 等参数来达到最佳流速。 3.2 流体流量的优化

流体流量也是影响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参数。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流量来保证传热效率和高效能。 3.3 板片结构的优化 板片结构对于传热效率的影响非常大,需要通过优化板片的形状、大小、材料等来达到最佳性能。 3.4 热交换面积的优化 热交换面积也是影响板式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扩大有效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第四章: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测试分析 性能测试分析是指通过实验手段对板式换热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在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测试分析中,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4.1 流体温度的测试 流体温度是板式换热器性能的核心参数,需要通过专业测试手段对流体温度进行精确的测试。 4.2 换热系数的测试 换热系数是反映换热器传热效率的重要参数,需要通过实验测试手段对其进行准确的测评和分析。 4.3 压力损失的测试

换热器传热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换热器传热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一、引言 换热器作为传热传质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冶金、能源等行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优化设计是提高换热器传热效率、降低能耗、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从热工学基础知识出发,探讨换热器传热性能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热传导理论 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递过程,其传递方式有三种: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导热传热。对于宏观尺度的物体,通常只考虑热传导的导热传热,即由物体内部高温区到低温区的热能传递,其传热方程可以用傅立叶热传导方程来描述。 热传导方程为: $$\frac{\partial T}{\partial t}=\alpha\nabla^2T$$ 其中,$T$ 为温度场,$t$ 为时间,$\alpha$ 为热扩散系数,$\nabla^2T$ 表示温度场的拉普拉斯算子。

对于换热器来说,热传导的主要路径是通过换热管壁面传递,因此,控制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主要是通过设计优化换热管壁面的传热性能来实现的。 三、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分析 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包括传热效率和热阻两个方面。传热效率是指换热器所传递的热量与其理论传递热量之比,热阻是指换热器所阻碍的热量传递流通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可通过下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分析 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可用下式计算: $$\varepsilon=\frac{\dot Q}{\dot Q_{max}}$$ 其中,$\dot Q$ 为换热器实际传热量,$\dot Q_{max}$ 为在相同工况下,换热器的理论最大传热量。 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增大传热面积。传热面积越大,传热效能也就越高。 (2)改善流动状态。通过调整流体的流速、流量等参数,使得流体在管内流动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及研究进展

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及研究进展 董伟玲 摘要:从板式换热器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归纳了通过板式选材、安装方式及提高传热系数的方法对板式换热器的工艺性能进行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板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生产效率优化设计发展方向 Optimal Design A ndResearchDevelopment Of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s Dong Wei Ling Abstract:From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peration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summarized a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 plate material selection,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heat exchanger performance,and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te heat exchanger。Keywords: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前沿: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及传热性能优异的热能动力机械设备,问世时间相对较晚但近几十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工厂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对板式换热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生产需要。 1。换热器的主要结构 换热器是化工厂中重要的设备之一,板式换热器主要由一组长方形的薄金属板平行排 列、夹紧组装于支架上而构成,两相的邻板片的边缘衬有垫片,压紧后可达到密封的目的, 且可用垫片的厚度调节两板间流体通道的大小。每块板的4个角上,各开一个圆孔,其中有 两个圆孔和板面上的流道相通,另外两个圆孔则不相通,它们的位置在相邻板上是错开的,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01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向 近年来,板式换热器技术日益成熟,其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污垢系数低,拆卸方便,板片品种多,适用范围广,在供热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板式换热器按组装方式分为可拆式、焊接式、钎焊式、板壳式等。由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便于拆卸清洗,增减换热器面积灵活,在供热工程中使用较多。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受橡胶密封垫耐热温度的限制,适用于水一水传热。本文对提高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效能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 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效能是一个综合经济效益问题,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降低换热器的阻力应同时考虑,而且应合理选用板片材质和橡胶密封垫材质及安装方法,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2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2.1提高传热效率 板式换热器是问壁传热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通过换热器板片传热,流体与板片直接接触,传热方式为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提高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的关键是提高传热系数和对数平均温差。 ①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只有同时提高板片冷热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污垢层热阻,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减小板片的厚度,才能有效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a.提高板片的表面传热系数 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雷诺数一 150时 ),因此能获得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与板片波纹的几何结构以及介质的流动状态有关。板片的波形包括人字形、平直形、球形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发现,波纹断面形状为三角形 (正弦形表面传热系数最大,压力降较小,受压时应力分布均匀,但加工困难?)的人字形板片具有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且波纹的夹角越大,板间流道内介质流速越高,表面传热系数越大。 b.减小污垢层热阻 减小换热器的污垢层热阻的关键是防止板片结垢。板片结垢厚度为 1 mm时,传热系数降低约 10%。因此,必须注意监测换热器冷热两侧的水质,防止板片结垢,并防止水中杂物附着在板片上。有些供热单位为防止盗水及钢件腐蚀,在供热介质中添加药剂,因此必须注意水质和黏 *剂引起杂物沾污换热器板片。如果水中有黏性杂物,应采用专用过滤器进行处理。选用药剂时,宜选择无黏性的药剂。 c.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 板片材质可选择奥氏体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等。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好,热导率约14.4 W/(m•K) ,强度高,冲压性能好,不易被氧化,价格比钛合金和铜合金低,供热工程中使用最多,但其耐氯离子腐蚀的能力差。 d.减小板片厚度 板片的设计厚度与其耐腐蚀性能无关,与换热器的承压能力

板式换热器设计

第1章概论 通过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人们加深了对板式换热器优越性的认识,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制造技术的进步,使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加快,目前已成为很重要的换热设备。 1.1板式换热器发展简史 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它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德国在1878年发明了板式换热器,并获得专利,到1886年,由法国M.Malvazin首次设计出沟道板板式换热器,并在葡萄酒生产中用于灭菌。APV公司的R.Seligman在1923年成功地设计了可以成批生产的板式换热器,开始时是运用很多铸造青铜板片组合在一起,很像板框式压滤机。1930年以后,才有不锈钢或铜薄板压制的波纹板片板式换热器,板片四周用垫片密封,从此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由沟道板的形式跨入了现代用薄板压制的波纹板形式,为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发展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板式换热器设计开发最重要的技术理论依据。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雷诺用实验证实了层流和紊流的客观存在,提出了雷诺数——为流动阻力和损失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流体、传热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还有瑞利、普朗特、库塔、儒可夫斯基、钱学森、周培源、吴仲华等。 近几十年来,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高效的波纹板片。初期的板片是铣制的沟道板,至三四十年代,才用薄金属板压制成波纹板,相继出现水平平直波纹、阶梯形波纹、人字形波纹等形式繁多的波纹片。同一种形式的波纹,又对其波纹的断面尺寸——波纹的高度、节距、圆角等进行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板片。 (2)研究适用于腐蚀介质的板片、垫片材料及涂(镀)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