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摘要:轮式机器人是一种重要的移动机器人,其轮式设计极大地影响了其动力学特性和机器人控制。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轮式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其中包括控制器设计和实现,以及控制器的测试和仿真结果。本文提出的控制器可以实现对轮式机器人端到端的轨迹跟踪,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不受外部干扰和模型误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可以实现快速而稳定的轨迹跟踪,同时满足精度和鲁棒性要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鲁棒性,适应性

一、引言

轮式机器人是一类重要的移动机器人,主要由轮子和运动控制系统组成。它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和环境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和医疗等领域。然而,由于轮式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问题与普通固定机器人存在显著差异,如速度、加速度、转向等参数的控制,使得其控制与建模相对复杂,难度较大。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初步分析了轮式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该模型被用作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以实现对轮式机器人的精确跟踪控制。此外,还构建了一种自适应容错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使得系统在

面对外部干扰和模型误差等不确定因素时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性能。

二、轮式机器人建模

轮式机器人的建模是轨迹跟踪控制的关键。轮式机器人在平面内运动,基本运动自由度为平移和旋转,其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特点。

2.1 运动学建模

轮式机器人通常由两个驱动轮和一个支撑轮组成,利用运动学建模方法进行描述。设轮式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有两个麦克纳姆轮,分别设置在机器人的左右两边,分别为$W_l$和$W_r$,此外还有一个固定的轮$W_s$,如图1所示。其中,$l_f$和

$l_b$为机器人重心到前后轮轴的距离,$b$为两侧麦克纳姆轮之间的距离。建模时,用$\theta$表示机器人的朝向,用

$x$和$y$表示重心位置,以动学方程描述机器人的运动状态:\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dot{x} &= v\cos(\theta) \\

\dot{y} &= v\sin(\theta) \\

\dot{\theta} &= \frac{v}{l_f-l_b}(\tan(\alpha)W_r-

\tan(\beta)W_l)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其中,$v$为机器人的线速度,实际上是两个驱动轮的平均速度,$\alpha$和$\beta$分别表示驱动轮轮速的方向和大小,可以由卡式雅各比矩阵表示:

\begin{gather}

\begin{bmatrix}

v \\ \omega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J_{11} & J_{12} \\ J_{21} & J_{22}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dot{\alpha} \\ \dot{\beta}

\end{bmatrix}

\end{gather}

可以得到卡式雅各比矩阵为: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J_{11} = \frac{1}{2}(\cos(\theta) -

\frac{l_b}{l_f}\sin(\theta)) && J_{12} =

\frac{1}{2}(\cos(\theta) + \frac{l_b}{l_f}\sin(\theta)) \\

J_{21} = \frac{1}{2}(\sin(\theta) +

\frac{l_b}{l_f}\cos(\theta)) && J_{22} =

\frac{1}{2}(\sin(\theta) - \frac{l_b}{l_f}\cos(\theta)) \end{aligned}

\end{equation}

2.2 动力学建模

针对轮式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通常采用牛顿-欧拉方法,这

种方法可以求解机器人的动力学运动方程。设机器人质量为$M$,惯量矩阵为$I$,角速度为$\omega$,控制信号为$u$,

则可以得到机器人动力学方程:

\begin{gather}

M(\ddot{x}+\omega^T(J\omega)+Z(x,\dot{x})) =

J^T(x)u \\

\dot{\omega}+S(\omega)(J\omega)-

S(\omega)(\dot{x})+v_g(\omega) = I^{-1}(-

S(\omega)(I\omega)+\tau)

\end{gather}

其中,$v_g(\omega)$和$S(\omega)$为Gibbs-Appell方程系数,$Z(x,\dot{x})$表示摩擦和阻尼系统,$\tau$表示外部切向和法向力矩。

三、控制器设计

本文采用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方法来设计轮式机器

人的轨迹跟踪控制器。MPC是一种优秀的控制策略,其主要思

想是利用数学模型对未来的状态进行预测,以便在当前时间步选择最佳控制信号。MPC的控制器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能够快速、自动地适应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扰动,对于非线性系统控制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效果。

3.1 轨迹规划

首先,需要确定机器人运动轨迹。本文采用了基于样条插值的方法来规划轨迹,通过插值算法可以构造出平滑连续的轨迹。插值曲线可以由第一阶段缩放以及第二阶段插值组成。首先,采用比例缩放将输入点$x_i$映射到$0\sim1$轴内,即:

\begin{gather*}

\hat{x}_i = \frac{x_i-x_{min}}{x_{max}-x_{min}} \\

\hat{y}_i = \frac{y_i-y_{min}}{y_{max}-y_{min}}

\end{gather*}

然后,基于这些缩放后的点生成样条曲线。对于一个N个点的轨迹,根据贝塞尔曲线公式,设矩阵B定义为:

\begin{equation}

B =

\begin{bmatrix}

1 & 0 & 0 & \cdots & 0 \\

1 & \frac{d_1}{d_0 + d_1} & \frac{d_0}{d_0 + d_1} & \cdots & 0 \\

0 & \frac{d_2}{d_1 + d_2} & \frac{d_1}{d_1 + d_2} & \cdots & 0 \\

\vdots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0 & 0 & 0 & \cdots & 1

\end{bmatrix}

\end{equation}

其中,$d_i$表示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其用于计算插值节点间的权重比例。插值曲线可以定义为:

\begin{equation}

\vec{p}(t) = B\vec{x}

\end{equation}

其中$\vec{x}$表示样条插值的系数向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到,将$\vec{x}$代入可得到平滑连贯的轨迹曲线。

3.2 模型预测控制

本文采用MPC的方法实现轮式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选择状态变量为机器人的位置和朝向

2)构建状态更新方程和代价函数,通过前向预测得到最优输入

3)使用优化算法求解出最优控制输入

4)将得到的输入反馈到机器人,进行下一轮控制

基于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轮式机器人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输入输出形式为:

\begin{gather*}

\text{Inputs:} \quad x_k,\ u_k,\ y_k \\

\text{Outputs:} \quad u_{k+1}

\end{gather*}

在轨迹跟踪控制中,参数$\lambda$和$\gamma$通常被设置为较小的非零值,以便在不影响系统控制质量的同时,保证MPC 控制器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3.3 自适应容错控制

在实际的轨迹跟踪过程中,由于机器人运动和环境等因素,会产生各种扰动和干扰。因此,需要采用一种自适应容错控制器来解决这些问题。

基于自适应容错控制器,我们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的提高。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采集数据,计算真实状态

2)计算误差,并通过蓝牙或者其它通讯方式,将误差传到控

制中心

3)计算并更新控制器参数,以修正误差

4)将调整后的控制参数反馈到机器人,进行下一轮控制

基于这种容错控制器,我们可以大大提高轮式机器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保证系统在不确定性和扰动下仍能够维持稳定和高精度的控制。

四、仿真分析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轨迹跟踪控制器的性能,我们进行了模拟实验。我们采用Simulink建

立了一个轮式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和性能评估。

仿真实验中,我们首先生成了一条包含多个曲线段的轨迹,然后利用所提出的MPC控制器和自适应容错控制器实现了轨迹跟踪。

在控制器参数的选择方面,我们将MPC控制器的预测时域设置为5,采样时域设置为0.1s。而自适应容错控制器的参数包括:$\gamma=0.001$,$\lambda=0.001$,$\beta_0=0.01$,

$\alpha_0=0.1$。

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所提出的轨迹跟踪控制器能够实现良好的轨迹跟踪效果,并且在遇到扰动和干扰时,仍能够稳定地控制机器人行驶。

图1 仿真结果

经过上述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所提出的MPC控制器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跟踪,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2)基于自适应容错控制器,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轮式机器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五、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PC控制器和自适应容错控制器的轨迹跟踪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跟踪,并能够在不确定性和扰动下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控制器设计和参数选择,以提高控制器的性能和效率。同时,我们也将采用更加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化的控制方法

本文阐述了基于MPC控制器和自适应容错控制器的轨迹跟踪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现实中的轮式机器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场景和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控制方法。

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轮式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和机械结构的影响,以实现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控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考虑实际环境中的实时变化和不确定性,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控制需求。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更加智能化的控制方法,如强化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等,以实现更加自适应和智能的控制策略。

此外,为了应对实际应用中的需求,我们也需要考虑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和路径规划等问题,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推动轮式机器人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一方面,轮式机器人的控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任务的特性和要求。例如,在躲避障碍物的任务中,需要高效的避障策略,并考虑到机器人的速度、方向和路径等因素,以避免碰撞。而在某些场景中,如较为开阔的室外环境或工业生产场景中,机器人需要实现高速行驶,并快速响应操控指令。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适应不同场景和任务的轮式机器人控制方法。

另外,轮式机器人的控制还需要结合传感器和感知技术,以获取更加精准的环境信息和机器人状态。例如,利用激光雷达、相机、惯性导航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可以提高机器人位置和姿态的估计精度,并支持更加智能化的避障和路径规划策略。同时,在机器人控制中引入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还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目标检测与跟踪,以支持机器人与环境的智能交互。

最后,除了以上的技术问题,轮式机器人的控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例如,在无人驾驶车辆和自主送货机器人等领域中,机器人的行为需要满足人类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以避免事故和误操作。因此,我们需要在机器人控制中加入异常检测、容错机制等技术,以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合以上考虑,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传感器数据融合与智能感知、机器人控制与深度学习、机器人控制中的异常检测与容错机制等方面,以进一步提高轮式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应对不同任务需求,支持机器人与环境智能化交互,并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轮式机器人的控制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任务进行选择和优化,同时结合传感器和感知技术以获取更加精准的环境信息和机器人状态。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传感器数据融合与智能感知、机器人控制与深度学习、机器人控制中的异常检测与容错机制等方面,以提高轮式机器人的控制精度、支持智能交互,并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轨迹跟踪技术研究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轨迹跟踪技术研究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工具。它可以替代人工完成众多重复性、 危险性和耗时的工作任务。然而,要使工业机器人发挥最佳效果,需要精准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技术。 一、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技术 运动规划是指在给定的任务约束条件下,计算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移动速度。运动轨迹是指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移动速度是指机器人的移动速度。运动规划的问题,一般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基于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求解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基于该位置和姿态信息,求解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通常,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可由一组关节变量描述。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算法分为两类:离线规划和在线规划。离线规划是指先 在计算机中计算每个机器人的关节变量以完成指定任务,然后上传给机器人执行。在线规划是指将规划由计算机在机器人执行任务的同时实时计算,然后即时将指令上传给机器人。 二、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技术 轨迹跟踪是指机器人遵循预先规划的运动轨迹。要精确轨迹跟踪,机器人必须 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姿态和位置,以确保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遵循预定的运动轨迹。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是 指根据预设的姿态和位置让机器人执行规划好的轨迹,无法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适用于稳定环境下的任务。闭环控制是指机器人可以感知环境变化和自身状态信息,及时调整姿态和位置,以确保精确跟踪运动轨迹。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中,闭环控制得到广泛应用。

三、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轨迹跟踪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规划算法的应用。深度学习可以自主地学习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等信息,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准确的运动规划。 2. 基于先进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轨迹跟踪技术的应用。先进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机器人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加准确地调整机器人的姿态和位置。 3. 基于网络化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化生产,各个环节的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灵活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 总之,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技术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运动精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控制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轨迹规划与控制是实现高效生产的关键。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基本原理 轨迹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在三维空间内运动的路径,使其能够准确到达目标位置,并避免碰撞障碍物。轨迹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任务规划:确定工业机器人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目标位置、姿态和速度等参数。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轨迹规划方法。 2. 机器人建模:将工业机器人抽象成数学模型,包括机器人的几何结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通过建模可以精确描述机器人的运动特性。 3. 环境感知: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环境感知是轨迹规划中重要的一步,可以避免机器人碰撞障碍物。 4. 路径生成:根据机器人的起始位置、目标位置和环境信息,生成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常用的路径生成方法包括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和样条插补等。

5. 避障算法:根据环境感知的结果,结合路径生成的路径,进行避障算法的计算。常用的避障算法包括最近邻规划法、虚拟力法和人工势场法等。 二、工业机器人轨迹控制的基本方法 轨迹控制是指根据轨迹规划生成的运动路径,使机器人能够按照期望的轨迹进行运动。工业机器人轨迹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控制器:根据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和期望的轨迹,设计适当的运动控制器。常用的运动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控制器等。 2. 传感器反馈: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进行实时调节。传感器反馈可以提高轨迹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动态补偿:考虑工业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和摩擦等因素,进行动态补偿,使轨迹控制更加精确和稳定。 4. 跟踪控制:根据实际轨迹和期望轨迹之间的差异,设计相应的跟踪控制策略,使机器人能够按照期望轨迹进行运动。 5. 跟随误差修正:根据传感器反馈的实际位置信息,对跟随误差进行修正和调整,使机器人能够更精确地按照期望轨迹进行运动。 三、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与控制的应用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原理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原理 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够使机器人根据预定的轨迹进行准确的运动,实现各种复杂任务。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原理和应用。 一、轨迹跟踪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轨迹跟踪控制是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准确的运动控制。它可以使机器人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姿态控制,完成各种工业任务。轨迹跟踪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制造业、物流业、医疗领域等。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二、轨迹跟踪控制的原理 1. 传感器采集数据: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设备采集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信息,例如位置、速度、姿态等。 2. 轨迹生成:根据任务需求,通过算法生成机器人需要跟踪的轨迹。轨迹可以是简单的直线、圆弧,也可以是复杂的曲线和多段轨迹的连接。 3. 控制器设计: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轨迹跟踪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控制器根据当

前位置和目标位置的差异,计算出合适的控制指令,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的动作。 4. 执行控制指令:机器人根据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例如调整关节角度、改变速度和方向等。 5. 闭环控制: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机器人的状态信息,与控制器中预先设定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不断修正控制指令,使机器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跟踪轨迹。 三、轨迹跟踪控制的应用 1. 制造业: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在制造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机器人需要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焊接、喷涂等工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2. 物流业: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可以应用于仓库货物的搬运和分拣。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准确地将货物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3. 医疗领域: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手术机器人可以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四、轨迹跟踪控制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轨迹跟踪控制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和规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原理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原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使得机器人能够按照设定的轨迹进行运动,并实现精确的控制。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中,首先需要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这通常通过输入一系列的位置点或者路径方程来实现。然后,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与目标轨迹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系统会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使机器人按照目标轨迹进行运动。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核心是控制算法。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 控制、模糊控制和最优控制等。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比较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偏差,并根据偏差的大小来调整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模糊控制则是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算法,它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轨迹跟踪。最优控制是一种优化问题,通过求解最优控制策略来使机器人轨迹跟踪误差最小化。 除了控制算法,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还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机器人的动力学包括惯性、摩擦和力矩等因素,它们会对机器人的运动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轨迹跟踪控制器时,需要考虑机

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并进行合理的建模和参数调节。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精确的装配和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和损伤。在物流领域,机器人可以按照设定的路径进行货物的搬运和分拣,提高物流效率。此外,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还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是实现机器人精确运动的重要技术。它通过控制算法和动力学建模,使机器人能够按照设定的轨迹进行运动,并在各个领域产生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其价值,并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机器人两轮差速纯跟踪算法

机器人两轮差速纯跟踪算法 机器人两轮差速纯跟踪算法是一种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的算法。差速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方式,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该算法通过调整机器人两个轮子的转速差异,实现机器人在给定轨迹上的跟踪。 差速控制是一种基于轮式机器人运动特性的控制方式,其原理是通过控制机器人的两个轮子的转速差异来实现机器人的转向和前进。在差速控制中,机器人的运动可以被视为一个点在平面上的运动,其中点的位置由机器人的中心位置和方向决定。 差速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根据给定的目标轨迹,计算出机器人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误差,并通过调整机器人的转向和速度来减小误差。差速控制算法的关键是如何计算出合适的转速差异,以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跟踪目标轨迹。 一种常用的差速控制算法是纯跟踪算法。纯跟踪算法是一种基于目标轨迹的速度控制算法,其目标是使机器人能够以最小的误差跟踪给定的轨迹。纯跟踪算法的思想是通过计算机器人当前位置与目标轨迹之间的误差,来调整机器人的转向和速度。 纯跟踪算法的实现依赖于对机器人运动学的建模。通过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可以计算出机器人当前位置与目标轨迹之间的误差,进而确定机器人的转向和速度调整量。在纯跟踪算法中,常用的机

器人运动学模型包括点模型和刚体模型。 在纯跟踪算法中,机器人的转向和速度调整量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误差的大小、误差的方向、机器人的转向灵敏度和速度调整灵敏度。为了实现准确的跟踪,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这些参数。 差速控制算法的实现可以使用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可以根据误差的大小、变化率和积分值来调整控制量。通过使用PID控制器,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转向和速度进行精确的控制。 总结来说,机器人两轮差速纯跟踪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人控制算法,通过调整机器人的转向和速度来实现机器人在给定轨迹上的跟踪。差速控制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目标轨迹和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计算出机器人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误差,并通过PID控制器来调整机器人的转向和速度。该算法在机器人导航、路径规划和自主导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追踪功能说明书

机器人追踪功能说明书 1. 简介 机器人追踪功能是一种用于定位和追踪机器人位置的技术。该功 能能够帮助用户在需要时准确找到机器人的位置,并对机器人进行追 踪和监控。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机器人追踪功能的原理、使用方法以 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2. 原理 机器人追踪功能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传感器技术实现。 机器人搭载GPS接收器,能够接收地球上的卫星信号,在信号数据的 基础上进行定位计算,以确定机器人的经纬度坐标。此外,机器人还 搭载了惯性测量单元(IMU)等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 度等参数,辅助确定机器人当前的位置和姿态。 3. 使用方法 3.1 激活追踪功能 用户需要在机器人系统中激活追踪功能。通过系统设置或指令,用户可以启动机器人的定位和追踪模式。 3.2 追踪机器人 一旦激活追踪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指定的方法追踪机器人。

3.2.1 应用程序:某些机器人追踪系统提供配套的手机应用程序或电脑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在应用程序中输入机器人的设备编号或名称来进行搜索和追踪。 3.2.2 网页平台:有些机器人追踪系统提供在线的网页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访问该平台并登录账户来搜索和追踪机器人。 3.3 显示位置信息 一旦成功追踪到机器人,用户将能够在相应的追踪界面上看到机器人的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一般以地图形式展示,显示机器人的实时位置和行进轨迹。用户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标记来判断机器人的具体位置。 3.4 远程控制 对于某些机器人追踪系统,用户不仅可以追踪机器人的位置,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控制界面远程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控制界面一般提供方向控制、速度调节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实时操控机器人的运动。 4. 注意事项 4.1 定位精度 机器人追踪功能的定位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卫星信号强度、环境遮挡物、传感器精度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当理解定位精度存在误差,对位置信息进行适当的判断和处理。

工业机器人的力控与轨迹跟踪技术研究

工业机器人的力控与轨迹跟踪技术研究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机器人的力控与轨迹跟踪技术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将重点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力控与轨迹跟踪技术,并探讨其在工业生 产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力控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意义。力控技术是基于 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来实现外部力作用的控制。通过对机器人的外部力 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保证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对工件施加合适的 力量。这样一来,工业机器人能够完成一些需要精确控制力量的任务,如装配、拆卸、研磨等。力控技术可以提高机器人的操作能力和适应性,并且减 少对工件的损伤。 接下来,我们将关注轨迹跟踪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轨迹跟踪是 指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按照指定轨迹移动和操作。在传统的轨迹跟踪方法中, 通常使用位置控制来控制机器人的路径。然而,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和机器人自身误差的影响,导致轨迹跟踪精度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 究人员提出了基于力控的轨迹跟踪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实时测量机器人与工 件之间的力量信息,并根据力反馈进行轨迹修正,从而实现更加准确和稳定 的轨迹跟踪。 在实际应用中,工业机器人的力控与轨迹跟踪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机器人与工件之间的力信息通常需要通过传感器进行实时采集。这就要 求传感器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力量数据,并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其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精确地根据力信息来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这就需要控制系统具备快速响应和高度可调节性。此外,机器人操作的精度

和稳定性也对力控和轨迹跟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研究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场景,开展更加深入的技术研究。 工业机器人的力控与轨迹跟踪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汽车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汽车结构的不同,调整力量以便完成装配或者焊接任务。在电子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对电子产品的精确拆卸与组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加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工业生产需求。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的力控与轨迹跟踪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机器人的力量,可以保证机器人对工件施加合适的力,从而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同时,基于力控的轨迹跟踪技术能够准确、稳定地控制机器人的路径,提高机器人的操作能力和适应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开发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提高力控与轨迹跟踪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业自动化需求。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pid控制方法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pid控制方法 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常见的移动机器人,其行动方式类似于小车,通过轮子的转动来实现移动。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是其重要的控制问题之一,PID控制方法是常用的控制方法之一。 PID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反馈的控制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系统输出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进行反馈控制,来调整系统输入,使得系统输出能够接近期望值。PID控制器包括三个部分: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比例控制器根据误差的大小来调整输出,积分控制器根据误差的积分来调整输出,微分控制器根据误差的变化率来调整输出。 对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控制问题,即通过调整机器人的轮子转速来使其行进的轨迹接近期望轨迹。具体来说,可以将期望轨迹表示为一系列的路标点,机器人需要沿着这些路标点行进。对于每个路标点,可以计算出机器人当前位置与期望位置之间的误差,然后通过PID控制器来调整机器人的轮子转速,使得误差逐渐减小,最终达到期望位置。 具体的PID控制方法如下: 1. 比例控制器:根据当前误差计算出比例项,即误差乘以一个比例系数Kp,得到比例输出。

2. 积分控制器:将误差进行积分,得到积分项,即误差积分乘以一个积分系数Ki,得到积分输出。 3. 微分控制器:将误差进行微分,得到微分项,即误差变化率乘以一个微分系数Kd,得到微分输出。 4. 将比例输出、积分输出和微分输出相加,得到总输出。 5. 将总输出作为机器人的轮子转速,使机器人向期望位置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PID控制器中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控制问题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总之,PID控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中。通过合理地调整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可以实现机器人的精准控制,使其沿着期望轨迹行进。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现代制造业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轮式移动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仓库物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轮式移动机器人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化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是其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可以实现机器人在指定的轨迹上稳定运动,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自适应地调整控制参数,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本文将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特点,建立其运动学模型,分析机器人在平面内的运动规律,为后续的控制设计提供基础。 2.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规划 针对机器人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运动需求,设计合理的轨迹规划算法,实现机器人在指定轨迹上的稳定运动。 3.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策略设计 结合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轨迹规划算法,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实现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 4.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参数自适应调整 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机器人的运动状态,设计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运动精度。 三、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具有以下意义: 1. 提高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精度,满足不同工作环境下的运动需求。 2. 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提供基础,推动机器人自主化和智能化发展。 3. 为轮式移动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仓库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制造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理论分析法:对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为后续的控制策略设计提供基础。 2. 数学建模法:建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数学模型,分析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和控制策略。 3. 控制算法设计法: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 4. 数值仿真法:通过MATLAB等数值仿真工具,对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 五、预期成果 本文的预期成果包括: 1.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轨迹规划算法。

未知负载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未知负载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张元亨;张森;普杰信;杨婷婷;金超 【摘要】针对差分驱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实际运动过程中,因负载未知或不均导致左右轮半径大小不确定情况下,无法对指定参考轨迹进行跟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反演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基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结合反演方法,根据移动机器人的位姿误差微分方程选择合适的Lyapunov函数,确定正确的控制率和参数自适应率,使跟踪误差收敛,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满足了轨迹跟踪控制要求.通过自适应控制策略对未知负载下车轮的半径进行估计,使移动机器人在车轮形变未知的情况下依旧能够精确跟踪指定的参考轨迹,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In the actual movement process of differential drive wheeled mobile robots,because of the unknown or uneven load,the radii of left and right wheels can not be determined,which caused the problem of tracking specified reference trajectory.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a new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strategy with adaptive backstepping method is proposed.Based on the kinematic model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by choosing appropriate Lyapunov function combined with backstepping method,determined correct control rate and parameter adaptive rate,which promised the convergence of tracking error and the stability of system,met the control requirement of trajectory tracking.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adaptive backstepping,the wheels radii under unknown load are estimated,so the mibile robots can still track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precisely with unknown deformation of wheels.In the end,the

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描述_概述及解释说明

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描述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在现代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差速轮小车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能够实现良好的操控性和机动性,适用于各种环境下的移动任务。然而,差速轮小车在跟踪设定路径时往往存在偏离的问题,这一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进行详细的描述、解释和探讨。我们将深入分析差速轮小车的特点以及路径规划和控制方法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论述。 1.2 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描述、解释说明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解决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方法论述以及结论。以下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 引言:介绍文章研究背景与目的,概述文章结构。 - 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描述:阐述轨迹跟踪的背景和重要性,描述差速轮小车的特点以及问题。

- 解释说明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解析差速轮小车运动原理,分析常见的轨迹偏离问题以及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 解决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方法论述:介绍基于传统控制方法和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路径跟踪算法,讨论其他可能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新兴方法。 - 结论: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研究方向。 1.3 目的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与讨论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揭示其存在的困难与挑战。通过对其特点、偏离问题和准确性影响因素等进行解释和说明,进一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加深人们对差速轮小车路径规划和控制领域的认识,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差速轮小车轨迹跟踪问题描述: 2.1 轨迹跟踪的背景和重要性: 差速轮小车是一种常见的移动机器人,它由两个驱动轮分别通过独立控制来实现机器人的转向和前进或后退。差速轮小车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仓储、物流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并且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精确而可靠的轨迹跟踪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控制差速轮小车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运动,可以保证机器人在执行各种任务时能够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

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护理、城市服务、农业生产等领域。其中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常 用的机器人类型,其主要优点在于移动速度快、运动灵活、能适应多种 地形等。而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控制技术对于实现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度运动具有关键作用。因此,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控制技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根据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 和运动特点,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机器人运动学问题,为后续轨迹控制 提供理论基础。 2.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的研究:根据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任 务要求和环境条件,制定轨迹规划策略,构建轨迹生成算法,实现轨迹 规划。 3. 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跟踪控制技术的研究:通过设计轮式移 动机器人控制系统,并采用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运动轨迹跟踪控制,从 而实现机器人的精确移动。 本文将采用相关的数学算法、控制理论和仿真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提高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精度、提高机器人的控制效率。 三、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 本文预期实现以下的成果: 1. 建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为后续的轨迹规划和跟踪控 制奠定理论基础。

2. 设计相应的轨迹规划算法和控制算法,提高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控制效率。 3. 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多种实验验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在实现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机器人服务等领域,帮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济成本,是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研究计划 第一年: 1. 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2. 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方法。 第二年: 1. 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跟踪控制技术; 2. 进行算法仿真实验。 第三年: 1. 分析实验结果; 2. 进行文献总结; 3. 撰写论文并提交发表。 五、研究条件及经费预算 1. 研究条件:本研究将主要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实验平台、控制器等设备进行研究。 2. 经费预算:本研究预计需要购置计算机、仿真软件、实验平台等设备,预算经费为30万元。

论MATLAB仿真与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论MATLAB仿真与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提出,自动化技术正广泛应用服务于各领域,代替部分人工劳动力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轮式移动机器人因在物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成为智能控制、自动化控制和运动控制的重要研究平台,然而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非线性的非完整系统,具有非完整约束条件特性,使其在轨迹跟踪控制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PID控制算法在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随着环境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使得传统的控制方法达不到需要的控制效果。近年来,随着现代控制方法的不断发展,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也取得了很多的控制方法,主流的方法有自适应控制、反演控制、滑膜结构控制和智能控制。本文通过对轮式移动机器人应用机械原理的方法描述其运动学模型并得到模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再通过设计合理的控制器,使得移动机器人能够快速稳定跟踪目标路径轨迹。 1 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1.1 建立运动学模型 如图1所示,将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四轮移动机器人简化成双轮自行车模型(图 1中阴影部分),其后輪为驱动轮,前轮为转向轮,可以在水平轴上自由转动,实现车辆转向,图1中各个参数如下:为全局坐标系;为移动机器人局部坐标;为移动机器人旋转中心;为转向轮转角;为运动速度;为移动机器人姿态;为前后轴距;为后轮转向半径;为前轮转向半径。 根据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三个公式,利用Matlab/Simulink模块搭建运动模型并描述其参数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次仿真实验使用的工具是MathWorks公司的产品Matlab2015a版本,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模块。其搭建结果可以表示为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移动机器人有两个输入,分别为车的速度和车轮转角,三个输出,图中添加了轮式移动机器人速度限制模块(vel limit)、加速度限制模块(acceleration limit)、转向角限制器(streering angle limit)、手动中断模块(handbrake)等,确保移动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和转向角在一定范

基于广义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基于广义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张玲 【摘要】针对复杂环境下轮式移动机器人(WMR)工作时受参数不确定性以及未知外部扰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推导了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广义扩张状态观测器(GE-SO)的控制策略对系统未知状态及不确定项进行实时估计与补偿,实现了系统对扰动的鲁棒性和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并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使移动机器人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控制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能. 【期刊名称】《高技术通讯》 【年(卷),期】2019(029)006 【总页数】7页(P607-613) 【关键词】轮式移动机器人(WMR);轨迹跟踪;广义扩张状态观测器(GESO) 【作者】张玲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学院重庆401120 【正文语种】中文 0 引言 随着轮式移动机器人(wheeled mobile robot, WMR)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移动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未知的复杂环境。由于复杂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

性,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在抗干扰能力和实时性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这对系统的运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轨迹跟踪控制是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自主移动的关键。为解决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张扬名等人[2]以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滑 模变结构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文献[3]结合Backstepping方法设计 了基于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律。 由于移动机器人受外部干扰、摩擦、负载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基于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对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效果不理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从动力学层面解决轨迹跟踪问题,主要是将运动学控制器与动力学控制器相结合来解决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文献[4]针对移动机 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结合干扰观测器和积分滑模方法,设计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速度跟踪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郭一军等人[5]针对带 有输入饱和约束的轮式移动机器人鲁棒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抗饱和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 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SO)是一种可以观测系统扰动的非线性观测器,由韩京清教授[6]在1995年提出。扩张状态观测器是在一般观测器的 基础上,将影响系统被控输出的总扰动扩张成新的状态变量,然后对系统状态变量和总扰动进行估计的一种非线性观测器,在机器人控制领域[5]、交流电机控制系 统[7,8]、飞行器器姿态控制[9]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推导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了基于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控制器,最后通过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 1 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图1为两轮驱动移动机器人模型,该机器人由2个驱动轮,1个导向轮组成。其

自主导航小车(AGV)轨迹跟踪的模糊预测控制分析

自主导航小车 (AGV)轨迹跟踪的模糊预 测控制分析 摘要:近几年,轮式机器人运行常见轨迹跟踪问题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现有 研究更倾向于以差速驱动机器人为主体,通过深入研究运动控制问题的方式,提 出相应观点。本文同样以差速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局跟踪的方式,一方面, 多角度分析预测控制算法,在模糊规则的指导下,实时调整控制律常见误差权值,随着AGV得到控制,跟踪设定轨迹的目标自然能够实现。另一方面,基于仿真实验,对设计所得算法是否有效且可行加以验证,并获得实证有效的结论。 关键词:轨迹跟踪;自主导航小车;模糊预测控制 前言:AGV是无人生产车间自动搬运物料所使用主要工具,只有智能AGV才 能使物料被安全、快速且准确的搬运到特定位置,不受外界环境干扰。要想确保 处于运行状态的AGV能够自动探索外界环境并选择最优路径,对物料搬运所设定 轨迹进行跟踪,关键是围绕轨迹跟踪展开分析,可以说,轨迹跟踪是否准确,通 常会给AGV搬运任务完成速度和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本文所讨论项目的价值有目 共睹。 1自主导航小车运动模型 有关人员对现有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分别指出了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例如,国外某学者基于跟踪系统对应误差模型,对控制律进行了设计,但设计律只 能做到局部跟踪,其他学者以全局跟踪控制为最终目的,将动态反馈所获得指数 收敛作为主要依据,对跟踪控制律进行了设计,即便如此,该设计仍有制约控制 效果的因素存在,即奇异点,另外,控制器维数远超出合理范围。此后,国内学 者以上述研究为依据,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维控制器,旨在使系统不存在奇异点, 但系统对模型角速度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经过反复试错和改进后,差速驱动AGV应运而生,这也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

轮式机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轮式机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宋兴国【1】2008年在《轮式机器人的移动系统建模及基于模型学习的跟踪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机器人被赋予的任务需求及其接触环境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使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随机因素变得越来越多。轮式移动机器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动态系统的高精度建模,对外界环境的认知,车轮与地面作用力学理论的实际应用等,这些因素通常导致机器人具有模型不确定性,给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带来了很大难度,需要发展先进的控制办法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为此,本文建立了复杂的轮式机器人系统模型,提出了先进的模型学习办法,并且基于模型学习办法研究了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跟踪控制问题。系统模型是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根本工具,轮式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是解决其控制问题的根底。基于轮式机器人在硬质地面上的有非完整约束方程,建立了车轮纵向滑转和侧向滑移情况的机器人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结合轮—地相互作用的地面力学方程和轮式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过程,建立了轮式机器人在松软斜坡上发生车轮滑转、侧偏和沉陷的动力学模型。轮式机器人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跟踪控制的精度。为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利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在线辨识,包括前馈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的模型辨识。考虑到递归神经网络的隐层单元存在神经元再鼓励而产生时延现象,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线性矩阵不等式技巧和李代数性质,提出了时延递归神经网络全局渐近稳定和全局指数稳定的新判据。为应用观测数据辨识具有不确定性的机器人系统模型,研究了具有非参数化的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能够降低噪声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进而实现系统潜变量模型的高精度辨识。基于Cholesky 分解的高斯过程模型更新办法保证了数据不断增多时的模型学习速度。根据监督型神经网络和高斯过程在贝叶斯回归问题上的相似性,建立了贝叶斯回归网络模型。根据部分学习理论提出了新颖的聚类算法,进而建立了部分贝叶斯回归网络(LBRN)。针对复杂系统的模型学习,LBRN具有学习速速快、辨识精度高和鲁棒性强的特点。为实现轮式机器人在硬质地面上的轨迹跟踪控制,应用模型学习办法设计了有效的控制律。针对具有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轮式机器人,应用RBF神经网络反应误差学习算法设计轨迹跟踪控制器,其中神经网络对不确定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在线辨识,通过仿真实现了准确的轨迹跟踪控制。为降低车轮纵向滑转对轨迹跟踪的影响,建立了滑转参数计算公式,结合滑转参数补偿和神经网络设计控制器,通过仿真实现了车轮滑转的轨迹跟踪控制。车轮纵向滑转和侧向滑移耦合情况很难进行滑转和侧滑参数估计,利用部分贝叶斯回归网络办法对机器人打滑动力学模型进行离线辨识,通过仿真实现了基于打滑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为实现轮式机器人在松软地面上发生车轮滑转、滑移和沉陷等情况的路径跟踪控制,结合地面力学理论和模型学习办法设计有效的跟踪控制律。分析轮—地作用力学模型和设计单轮实验平台,基于动态反向传播算法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在线辨识未知的地面参数。考虑到多参数耦合的轮—地作用力学模型在车轮驱动控制中很难直接应用,采用高斯过程回归办法和单轮实验平台的数据观测对实际需要的轮—地作用力学模型进行了辨识,实现了由车轮驱动力矩来控制车轮的滑转率、沉陷量和挂钩牵引力。针对松软地面上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轮式机器人系统,建立了系统模型输入输出的映射关系式。应用部分贝叶斯回归网络办法进行模型辨识,并且建立了有效的控制器,通过仿真实现了松软地形上的路径跟踪控制。本文建立了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系统模型,分析了系统模型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情况,研究了神经网络、高斯过程回归和部分贝叶斯回归网络的模型学习办法,并且应用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了机器人在不同地面上的准确跟踪控制。毛建【2】2008年在《轮式机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非完整系统的一般理论;建立并分析了一类轮式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将迭代学习控制与链式系统分段定常控制办法相结合,克服了以往只采用分段定常输入时控制系统鲁棒性差的缺点,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说明该办法较好地实现了轮式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并且可以打消模型参数扰动的

轮式机器人运动原理

轮式机器人运动原理 目的 本文介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镇定和跟踪控制理论和方法入门。这里提到的移动机器人主要是指像汽车这种采用轮子移动的机器人。在我们有生之年就能看到路上的汽车变成一个个移动机器人。 1 前言 如果你经常看历史剧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的车几乎都是两轮形式的,超过两轮的车不是很常见。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可能是古人一直没弄明白多车轮(三轮以上)的车怎么拐弯。可别小看这个问题,拥有多个车轮的车辆转弯不是那么容易的,每个车轮的速度、角度必须满足特定的几何关系。在人类文明史上,车轮的发明是个重大突破,怎么把多个车轮组合起来用好也是个挑战,本文结合最近的理论成果探讨一下其中的难点和方法。 “控制”是一个有些被用烂了的词汇,它的含义太广了。所以首先要明确,当我们在谈论控制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和大多数的控制系统一样,移动机器人的控制任务也可以简单分成以下两种:1 镇定:控制机器人到达并稳定在某个静止的状态,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就是把汽车停到一个指定的停车位里。2 跟踪:控制机器人跟随某个运动着的状态(即轨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就是让汽车沿着车道中心线行驶。★ \bigstar ★这两个任务哪个更难呢?即便缺少机器人控制的常识,完全根据经验判断,对于机械臂来说,控制它稳定到某个状态比控制它跟踪一个空间轨迹更简单,所以很多人理

所当然地认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镇定”比“跟踪”更简单。但是实际情况是镇定更难,这是由于运动约束的存在 [ 1 ] ^{[1]} [1]。也就是说轮式移动机器人和机械臂的控制难度刚好反过来了。哈哈!没想到吧。 2 汽车模型 一般的汽车都是四轮形式,为了实现顺畅地转向,前轮采用艾克曼转向机构,后轮采用差速器。在大多数论文中,一般把四轮汽车用两轮的自行车模型描述,这样的简化不改变问题的本质,而且在数学上处理更方便。这样得到的模型可以用式( 1 ) (1) (1)所示的方程来描述,称为车辆的简化运动学方程。本文只考虑运动学模型的控制,不考虑动力学,这是因为控制上的难度主要是运动学约束造成的。x ˙ = v c o s ( θ ) y ˙ = v s i n ( θ ) θ ˙ = v L t a n ( ϕ ) (1) \begin{aligned}\tag{1} &\dot{x}=v cos(\theta)\\ &\dot{y}=v sin(\theta)\\ &\dot{\theta}=\frac{v}{L}tan(\phi) \end{aligned} x˙=vcos(θ)y˙=vsin(θ)θ˙=Lvtan(ϕ)(1) 其中,( x , y , θ ) (x,y,\theta) (x,y,θ)是车后轴中心点的位置和汽车的姿态,可以称为状态量(常被称为位姿),是我们想改变的;而 ( ϕ , v ) (\phi,v) (ϕ,v)是控制量,是我们能直接改变的,如下图所示。ϕ \phi ϕ代表自行车前轮的转角(单位是度或者弧度), v v v代表后轮的速度(单位是m/s)。控制量一般总是受约束的,例如− 30 ° ≤ ϕ≤ 30 ° -30\degree\le\phi\le30\degree −30°≤ϕ≤30°,− 1 -1 −1m/s ≤ v ≤ \le v \le ≤v≤ 1 1 1m/s。转向角度ϕ \phi ϕ有个上下限,这导致机器人也有个最小转向半径R ≤ R m i n = L / t a n ( ϕm a x ) R\le R_{min}=L/tan(\phi_{max}) R≤Rmin =L/tan(ϕmax),其中 L L L是前后车轮轴的距离。这一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