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叛逆心理

中学生叛逆心理
中学生叛逆心理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浅析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所在学院:经济与法政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郑嵘

学号: 1220210177

指导教师:陈艳

完成日期:2014年4 月20 日

目录

一、叛逆心理的概述 (1)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1)

(二)叛逆心理的特点 (1)

二、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 (2)

(一)定力不强,容易被误导 (2)

(二)自大,目中无人 (2)

(三)逃学、厌学 (2)

(四)孤僻,自卑 (2)

三、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3)

(一)主观原因 (3)

(二)客观原因 (4)

四、预防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措施 (5)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

(二)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5)

(三)自我调节,改善心态 (6)

(四)优化群体环境 (6)

(五)遏制社会不良信息传播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现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学生自身压力很大,而长久以来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一直都未改变,这样易导致学生的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中学期的学生又处于敏感阶段,各方面的压力更容易导致叛逆。本文从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含义和特点展开,以生活实例的形式分析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从家庭、学校、自身、群体、社会等方面寻找预防叛逆心理的措施,以致于更好的帮助逆境中的青少年。

关键词:中学生;叛逆心理;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social development faster and faster, making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 lot of pressure, but the parents 'long' Succeed, Wang Cheng-feng, "the idea has neither changed so easily lead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increasing pressure. Students in the semester and at a sensitive stage, the pressure is more likely to lead all aspects of treason. From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bellion started in the form of real-life examples of the analysis mainly rebellion, to find measures to prevent rebellion from the areas of family, school, self, group, community, etc., so that better help adversity teen.

Key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rebellion;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中学期间是孩子成长的高峰期,不仅在生理上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心理上也有很大的波动。这一期间的学生叛逆性较强,如果没有及时的沟通和疏导会引发很多问题。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很难管,遇事不愿与家长沟通,自我意识较强,迫切的希望摆脱束缚。长期以往在家不听家长的话,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逃课去“三室一厅”上课不认真听讲,公然扰乱课堂秩序等等。老师和家长教育一番,时常会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多了嫌啰嗦。有时过多的管教则会产生过激的效果,凡事喜欢对着干,不时搞一些恶作剧,更为严重的还会参加打架斗殴。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对症下药,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以免误入歧途。

一、叛逆心理的概述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心理活动。这是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它和中学生执拗性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这一阶段的学生,因心理和生理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得产生一些对外界事物的排斥和敌对的心理。这段期间学生的情绪波动性很大,容易急躁、不满,会无端的怀疑和否定身边的人和事。

(二)叛逆心理的特点

人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分别为新生儿和青春期,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断奶期”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种种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则为以下几点:

(1)自发性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应,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通过个体间的影响自发形成的。这阶段的学生不能较好的把握自己的情绪,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会出现抵触的情绪。做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经常出现“跟风跑”的现象,这一现象也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自发形成的。

(2)可变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是观点和想法都没有稳定。而外界的诱惑是多样的,

经常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所以想做到独立是很难的。由于这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不稳定,加以引导和控制还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所以叛逆具有可变性。

(3)封闭性

青春期的学生在很多时候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天地里,不愿与人诉说,当别人在开导时也是似听非听的不做声。当遇到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最累的,因为不能给其惩罚,又不愿意与你诉说。总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让身边的人来猜自己的心声。

(4)盲目性

中学阶段属于青春过渡期,学生的好奇心、模仿能力都比较强。因为无法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总是不明情况的盲目行动,遇事不能冷静的思考,总是不顾后果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冷静思考。

(5)社会性

现在的信息很发达,中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很大,大量社会信息的传播会导致叛逆心理的诱发。因社会信息得不到筛选,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信息经常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中学生不分好坏容易被误导。

二、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

处于中学期间的学生是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孩子不管男女都或多或少的有叛逆的心理。归纳一下,初中生叛逆心理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定力不强、容易被误导

很多初中生在刚进学校时还是个听话的孩子,但在之后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怪异的现象。例如经常语出惊人、不听话、脾气急躁、口出狂言等等,这些不合理行为的出现都是由于自身的定力不强导致的,因为不能分清楚行为的对错而被误导 。

(二)自大,目中无人

遇事时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是中学阶段学生的普遍现象。因为思想上的不成熟经常目中无人,在处理事情的方式过于想当然,不能做到妥善合理的解决,并且不听旁人的意见,觉得自己能够独自处理好。往往自大、目中无人的态度会把事情搞砸,但是又不愿意服软认错。

(三)逃学、厌学

在中学生的眼里对于校外生活很憧憬,对于校外的世界较感兴趣。特别是初三的学生,面对这升学的压力和学校的管教,这种现象会更加突出。学校里的枯燥生活与外面的诱惑形成对比促使他们逃学,厌学。

(四)孤僻、自卑

这阶段的孩子对于荣辱观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直不如别人的地方会感到羞愧和自卑。这一时期的学生行事过于极端和冲动,对待事情没有全面的考虑。对于外界的压力不能很好的承受,再加上他们不愿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与苦闷经常会造成多悲剧。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意;孤僻,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些表现都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导致的。

如2007年1月19日正午12点左右,日照一中一9班的生投湖自杀,查因该生早恋受到班主任严厉批评。2012年5月12日江苏省宿迁市一名初二年级的小男生因为无法承受老师的打骂而上吊自杀等等 ,生活中还有很多鲜活的例子。

三、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为何越长大越不听话,越让人操心。那么影响青春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具体表现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年龄特征

青春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少年期和青年期。少年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自主性,冲动性错综复杂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观念新潮,情绪波动大,自以为是等等。青年初期,身体发育基本成熟,能有较为完整的逻辑思维,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形成了了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阶段学生虽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在心理上还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情绪上还是过于冲动。

(2)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生理成熟是判定青春期的直接标准。处于生理发育期的青少年主要有三个特征:身高体貌发生明显变化、性器官的发育和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这一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发育的高速发展期,对于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很多学生会不知所措。因为缺乏生理方面的常识总觉得自己是不是与别人不同,这种现象会带来很多心理问题。

(3)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主要指个体的认知、情感、人格、人际关系、社会化、信仰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界定为“心理断乳期”这是一个骚动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大,抗压能力较差。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告别了之前儿童时期的生活方式,开启了新的生活模式。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经常会遇到难题,没有成熟的思想观念和逻辑思维处理难题,经常出现问题堆积影响心理发展。

(二)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让人感觉温暖的地方,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积极的影响,而一个坏的家庭环境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和行为[4]。父母的情感状况是否稳定,是否经常争吵和赌博的现象,管理孩子的方式是否民主等等,这些都会影响青春期孩子的发展。如果孩子犯错误经常用打骂和体罚的方式来处理,长期以来会让孩子心理会造成不良影响。父母感情不稳定会导致孩子不相信他人容易自卑,经常争吵有赌博现象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情绪冲动、暴力现象。这些不好的家庭因素都会诱发孩子叛逆心理。

(2)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校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学校教育中教师又占主要地位。很多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这样那样做的压迫式教育,根本不与学生交流,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5]。在中国,很多的教师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会进行偏爱,这样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可能做不到公平公正的处理。还有就是教师的个人素养,有的老师因为气愤而打骂学生,这样长久以来会造成学生与教师的敌对心理。这些不良因素都会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

(3)群体因素的影响

在学生中经常会出现成群结队的一起活动,在这样的群体中最重要的是群体心理和群体风气。群体心理是普遍存在于群体成员的头脑中,反应群体社会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倾向[6]。一个良好的群体能够给成员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反之则会带来负面效果。中学时期的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有严重的从众心理,如果一个群体里面有逃课、撒谎、欺骗、打架等现象,而其他成员也会出于好奇的去学习。

(4)大众文化因素的影响

来自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也是导致叛逆的一大因素。现在通过网络、电视等等手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与乐趣。由于大众文化的开放性和世俗性,不能很好的对一些消息和影视作品进行摒弃,会给中学生带来不良的示范。在网络上经常有一些色情、暴力等信息,而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经常因为好奇而打开这些网站,这样会造成学生暴力、冲动、幻想等精神萎靡的状况,严重伤害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预防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措施

在帮助中学生走出叛逆心理的阴霾,不仅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出发,还要从自身、同辈和社会三方面改善。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学会沟通、以身作则,耐心引导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改变角色,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谈,做到能让孩子信任,彼此分享心中的秘密。在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这样能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发孩子。青春期学生慢慢形成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此期间家长没有一个好的榜样很可能形成叛逆,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做到耐心的引导和沟通,听到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和谐相处。在教育中代入适当感情,这样充分的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对他们的爱。

(2)学会理解,顺应发展,转变观念

中学阶段的学生不能还用小时候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家长要根据孩子发展的年龄特征具体的制定教育计划,这样才能更好的跟上他们发展的步骤。像之前的严厉批评、重复强调、严格管教要适当的使用,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不能一味的重复一件事情,不能做错事情就巴掌解决,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激化造成叛逆,家长要学会理解,能够用和善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生活中从多方面的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多多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孩子的优点得以发展。家长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深入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他们的特点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3)家长要尊重孩子,和谐相处

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就要求家长可以尊重孩子,能友好的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据调查表明,62.64%的中学生都希望家长和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 。所以在生活中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既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又能和孩子玩到一起。通常情况下,家长总是孩子就应该听家长的。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敢怒不敢言,不敢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长期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孩子在家庭中找不到角色定位,无法和父母进行交谈,管教时出现过多的打骂教育,会使他们无法深刻的认识到自己错误。在家庭教育中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齐心协力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二)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1)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关心学生成长

泰戈尔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样打击。”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

教育方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当教师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会没有耐心。教师的个人魅力与素养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师爱是拉近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要以伙伴、朋友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直面的批评,教师要学会艺术的批评,于此同时要给予青少年做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错误,不要过多责备[8]。不要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而置之不理,应一视同仁的关心和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给予指导,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重拾自信走出叛逆期。

(2)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走进学生内心

信任是与叛逆学生建立关系的基础,教师要多创造机会与学生沟通、交流,获得信任,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9]。例如对于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逃课、上网、早恋等等问题,就不能按照之前的方式进行直接说教,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应的引导,并能够做到充分相信学生可以改正错误。教师要做到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深切感受学生所遇的困境,在深入交谈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成立“心事小信箱”,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这样学生才会更乐意与你敞开心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3)创建和谐班级,促进良好班风形成

班级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有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这样的班集体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自我调节,改善心态

自我调适方法有很多,例如放松训练、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社交训练和态度改变等等。学生不仅要学会自我调节,还要适应和接纳、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信心,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认真、理智、客观地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的良好心态。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和他人,从而减弱叛逆。

(四)优化群体环境

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群体成员的不良嗜好、恶习、怪癖会得到大范围的传播。而一个群体的良好风气不仅要靠每一位成员的自身维护,必要时教师可以介入其中,对群体成员的行为作出评价并给与指导。这样既可以改善群体的风气又能提高成员间相互学习长处的空间。

(五)遏制社会不良信息传播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包含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靠网络、电视等传媒工具。这些传播手段在信息上没有严格的删减,会有很多不良信息的流出。对于信息的选择各大媒体应该恪尽职守,努力建设积极文明的网络空间,绿化信息,遏制不良的社会信息。

理解是化叛逆为理性的重要渠道,信任是消解叛逆心理的催化剂,对于家长而言,信任的基础不是处理事情的成功率,而是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能力,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失败中总结自己的教训,在挫折中不气馁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勇气去鼓励他们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他们出现困惑的时候给予引导,与孩子同朋友一样和谐相处。而教育者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的教学。在生活中尽力的帮助学生,让他们能在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在出现问题时不要让孩子在自责中感受到内疚的压力,不如给他们一些感恩的引导。学生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用自己单纯的冲动出伤害那些爱你的人,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他人。

参考文献

[1]吴学珍.学生的叛逆心理与矫正[J].宁夏教育,2009(6):76~76

[2]李佩桥.中学生叛逆心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6):339~~340

[3]徐卓.浅谈中学生叛逆心[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152104810.html,/p-750946168.html#documentinfo.2014-01-05

[4]姚艳芳.影响中学生叛逆行为的心理因素[J].中学时代,2012(8):5~6

[5]李丽萍.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和解决路径[J].健康教育,2011(10):262~262

[6]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教材[M].首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4:330~330

[7]张娟.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10(1):168~169

[8]任玉洁.青少年叛逆心理及其思想辅导对策[J].大家杂志,2011(20):217~218

[9]余满仓.叛逆学生心理浅析[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3(11):32~33

[10]赵小枚.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应对策略[J].青春岁月,2012(20):342~342

致谢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毕业了,回想在学校的点点滴滴颇为留恋。在此我非常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艳老师,我的论文是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不仅在学业上言传身教,而且对待事情细致严谨,使我学会很多。从本文的选题到体系的安排,从观点推敲到字句斟酌,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再次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做出自己的成绩,来报答老师们的谆谆教诲!

其次很感谢我的舍友们,在大学里是她们的欢声陪伴着我。在论文修改期间她们不厌其烦的帮我指引,在她们的帮助下我才得以完成该论文!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和当代诸多国际关系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为此,我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并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理论。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逆反心理,在中外传统心理学概念中没有提及,然而,却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逆反心理”与西方心理学讲述的“违谬”、“心理感应抗拒”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二、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 第一,超限逆反。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如家长总要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它毛病,而不给予理解或帮助;教育者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或问题性质,一概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骂鸡” 第二,情境逆反。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如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未了,班主任却津津乐道),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即主体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说教、或做其他事情,如摆弄东西、收拾书包等,以示不满。 第三,信度逆反。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如教育者所谈及的内容无可非议,而本人的人格却不端正;或本人的人格无可非议,而传播的内容却是虚假的(或含虚假的成分);再则,其人格及传播的内容无可非议,便对内容的表达分析不能(或不能充分)说服学生。这样,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施教者本人或传播的内容(甚至对其本人连同内容)产生怀疑,拒不遵从。 第四,禁果逆反。中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晚自习偷看电视球赛、甚至喝酒、吸烟等,实属禁果逆反。 第五、自主逆反。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如家长或老师动机良好,但却用打骂、喝斥、讽刺、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从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等等,都会引起主体对施教者的不满、抵触,如双方互相打骂、或互不理睬等。 第六,归因逆反。即他人的说教、做法并无错处,而动机不良引起的逆反心理。如教育者无意表扬了一位做了好事而动机不良的人。或尽管他人的言行有助于主体,但其动机不良,就会引起这种归因逆反。 第七,失衡逆反。信息传播者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的内容背道而驰,失去平衡。如教育者的言教无误,而身教差;学校说教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等。其说教内容就可能被学生“反其道而行之”。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如执拗、怪僻、暴燥、易冲动、刻雹极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随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主要是老师、父母或同学)。这种人格型逆反的学生多见于男生,而且他们的家长(特别是父亲)多有同样倾向。我校初二、高二都有过类似的学生。 三、逆反心理的成因 1.哲学依据

青少年叛逆心理分析

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打狗他撵鸡 —关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解析 胡振汉 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摘要:论文全面分析了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其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关于逆反心理的探究,全面综合的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研究和解决方法,可以纠正青少年产生的心理问题,使青少年更加健康的成长,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保持健康的心态,更加充分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逆反解决健康 逆反心理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管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通过概念可以得出,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机制,过程。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抵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里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反心理倾向。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对正面宣传做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个特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的全盘否认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程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

中学生叛逆心理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浅析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所在学院:经济与法政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郑嵘 学号: 1220210177 指导教师:陈艳 完成日期:2014年4 月20 日

目录 一、叛逆心理的概述 (1)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1) (二)叛逆心理的特点 (1) 二、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 (2) (一)定力不强,容易被误导 (2) (二)自大,目中无人 (2) (三)逃学、厌学 (2) (四)孤僻,自卑 (2) 三、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3) (一)主观原因 (3) (二)客观原因 (4) 四、预防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措施 (5)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 (二)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5) (三)自我调节,改善心态 (6) (四)优化群体环境 (6) (五)遏制社会不良信息传播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现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学生自身压力很大,而长久以来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一直都未改变,这样易导致学生的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中学期的学生又处于敏感阶段,各方面的压力更容易导致叛逆。本文从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含义和特点展开,以生活实例的形式分析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从家庭、学校、自身、群体、社会等方面寻找预防叛逆心理的措施,以致于更好的帮助逆境中的青少年。 关键词:中学生;叛逆心理;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social development faster and faster, making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 lot of pressure, but the parents 'long' Succeed, Wang Cheng-feng, "the idea has neither changed so easily lead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increasing pressure. Students in the semester and at a sensitive stage, the pressure is more likely to lead all aspects of treason. From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bellion started in the form of real-life examples of the analysis mainly rebellion, to find measures to prevent rebellion from the areas of family, school, self, group, community, etc., so that better help adversity teen. Key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rebellion;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青少年叛逆期的心里特征

青少年叛逆期的表现 青少年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孩子”,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他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他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以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方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时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主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为,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文,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小军的叛逆心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自从和父母关系僵化后,它的成绩不断下降,性格变得孤僻,又易暴怒,与老师、学生的关系不融洽。

青少年叛逆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

青少年叛逆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 摘要: 青少年中学生存在很强的叛逆心理。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影响,如父母离异、暴力、容的媒体宣传、社会势力的侵入等,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与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避免他们问题行为的发生,刻不容缓。叛逆心理虽然不能说是一种不是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越演越烈的时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不能够及时的纠正的话。这样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根据青少年现在较普遍存在的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来展开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达到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叛逆心理教育成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概念 自从亚当与夏娃通过反抗上帝确立起人类自身的开端以来,叛逆就成为了人类精神发展史中一个亘古的主题,神话、哲学、文学中充满了对叛逆的讨论与描述,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总是与叛逆有着密切关系。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叛逆的物种,他是在不停的叛逆中创造着自己的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叛逆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潜在本能。同时,它也是个体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主题。个体的成长就是不断反叛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个体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反叛是个体成长的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如果没有正确地加以运用,它也可能导致生命成长的停滞与困扰。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身心的急剧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强烈觉醒,急切的成人感与强烈的自我性使他们易采取激烈的情绪对抗来表达他们的叛逆。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彼此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态。在平常生活中,一些青少年“不学习”,“不听话”,经常与老师、父母对着干。这违背常识不正常的心态来显示“自我非凡”,“性格特别”的行为,往往是叛逆心理的表达形式。这种心理可能发生在青春期的每个阶段,并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至于积极宣传不信任,不赞成的反向思维; 非理性怀疑他人,甚至消极; 对不良倾向身份,无视思想政治教育,打架等。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Word版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活动)设计理念 如今青少年叛逆问题在教育领域非常受重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诚然,叛逆期几乎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但是虽然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会带来危害,孩子与家长、老师的“对着干”,很容易造成自己走入歧途,也破坏亲情师生情。所以,如何减轻甚至消除孩子们过度的叛逆心理,是很重要的。14岁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本课通过创造情境加上思想沟通,让初中生从他们的角度,明白叛逆的危害,学会和父母老师相互理解,从而更好的成长。 二、教材分析:教材采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心理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是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其内容体系多说不一。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60课分成四个部分,即“走进自我”、“我爱学校”、“我爱我家”、“我爱社会”。全书以“我”这个主体为中心,从自我到学校、到家庭、到社会,展开心理教育的内容,以期达到中学心理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这种心理教育内容的体系,是作者们从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出发的精心安排,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学生(学习者)分析 初中学生,已具备相关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 明白过度的叛逆是有害的并且愿意加以改正; 领会克制激动情绪避免“战争”爆发 2、动作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激动、愤怒情绪和反抗心理; 掌握和父母的沟通技巧 3、态度与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增加理智感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减少冲动感和 逆反心理;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五、教学(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1、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形成及其特点 2、减轻甚至消除叛逆心理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们直面叛逆,承认自己是叛逆的过度而伤害了双方 六、教学(活动)策略:启发教学和情景教学 七、教学(活动)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提问法

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分析

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青少年在适应社会,学习并融入社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越来越 多,尤其是心理问题---特别是叛逆心理更 加普遍。 关键词:中学生叛逆心理父母的情感表达有误情感挫伤性 我曾在家教时遇到过一个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他是一个初一的男生,人挺聪明的。但是成绩很差,经常在班里倒数。他的父母请我去教他,希望可以提升他的成绩。渐渐地,我发现其实他人聪明,尤其在科学和数学方面有极高的天赋。我每次让他做我当堂布置的作业,他都能高效地完成。可是他平时的作业和考试却是一塌糊涂。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爸爸妈妈每次假期都让我学习学习,不让我出门,让我提高成绩。我讨厌读书,讨厌他们。所以我不能让他们如愿,我要跟他们对着干。他们只顾自己的面子,不顾我的感受……”说完他伤心地哭了。

他的话让我感触很深: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对父母的意见不再是简单地服从、照办,而是要分辩是与非。他们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干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的教育方法对待儿童,这就产生家庭矛盾。家长过多的管制,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定义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这个时期的孩子生理 和心理都正在发育阶段。心理尚未 成熟,但已产生要有自己个人隐私 的想法,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2)好奇心理。这些孩子往往做一些被大人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

谈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谈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青少年与上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观原因。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为此,进行叛逆心理方面的研究,助其健康成长便是于必然。 关键词:青少年、叛逆心理、成长、教育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对于长辈的教导和劝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从某种意义上说, 叛逆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潜在本能。同时, 它也是个体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主题。个体的成长就是不断反叛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个体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长起来的。[1](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虽然反叛是个体成长的方式之一,但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激烈的反社会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浅析 一、主观原因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智慧和思想再不断的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确立自我的意识。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希望得到承认的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因为成人和社会在较多场合忽视了青少年的这一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2]在这种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青少年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在这些独立和“反抗”的行为活动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成人对其行为的斥责或批评,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己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影响着别人了。[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透视与教育)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使他们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 二、客观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的基本环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通常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过去所受过的经验教训告诉给孩子,为青少年指出一条没有弯曲、高效、便捷的人生道路。大部分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无可非议,但我们的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然而对于生命的成长来说, 珍贵的不是经验, 而是经历。[4](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青少年由于个体意识的慢慢觉醒,开始改变依赖父母的天性,不再喜欢由别人带着走,而要自己走。青少年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造成了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中学生逆反心理测试题

中学生逆反心理测试题 测一测你是否有严重的逆反心理 是否 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一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厌烦吗?()() 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 6、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划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去做?()() 7、老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习吗?()() 8、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有漏洞、有问题的吗?()() 9、你喜欢与众不同吗?()() 10、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定使你感到一种快乐吗?()() 11、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愤怒吗?()() 12、你是否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和错误?()() 13、对别人不敢干的事你特别想尝试一下吗?()() 14、你喜欢搞一些被捉弄者痛苦或愤怒的恶作剧吗?()() 15、你是否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小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16、你蔑视权威吗?()() 17、对批评你的人,你都感到讨厌和恼恨吗?()() 18、你是否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19、你习惯上总是按照大多数人说的去做吗?()()

20、对你感到没有意思的事,别人怎么说你也不会好好去干吗?()() 21、你特别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吗?()() 22、人们对你很不重视吗?()() 23、一旦决定了干一件事,不管别人指出这件事多么地成问题, 你也不会改变主意吗?()() 24、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不想理那个同学吗?()() 25、你喜欢干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学注意的事吗?()() 26、当你被别人说的火冒三丈时,你就故意不按照他说的去做吗?()() 27、你讨厌那些当干部的同学吗?()() 28、你认为上课时出现一些老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令人开心吗?()() 29、对伤了你的自尊心的人,你是否要给他添一些麻烦, 让他感到你不好惹的?()() 评分规则: 第19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9分:你的逆反心理很弱,这使你只干并且只喜欢干该干的,不去干不该干的。 10----20分:你存在一定的否定倾向,激动时你可能丧失理智,意气用事,有时会做一些不该做的傻事。 21----30分:你有相当严重的逆反心理。你所做和所干的总是与众不同,与习俗和规定不符。如果你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不努力加以克服,你只能是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独行者。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问题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其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冷漠、偏执、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消沉,学习被动等,甚至还会引起犯罪,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一)、提高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青少年叛逆期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

青少年叛逆期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青少年叛逆时期 叛逆期的形成一般都在12 岁到16 岁之间 二、青少年主要因素 1、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想要独立,不依赖父母。 2、父母太过要求,导致小孩的压力过大,产生心理不平衡。 3、父母过份溺爱小孩,导致小孩常常欲求不满。 4、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现。 5、青少年情绪上的不稳定。 6、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无法适应。 三、青少年可能产生的行为 莫名期妙的焦虑,忧郁,愤怒或态度恶劣,喜欢顶嘴。 四、青少年叛逆期分析 叛逆期介于孩童与成人阶段的青少年期,这段时期因青少年开始转变为大人而有些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转变,这段时期可能会有些行为上的偏差或情绪上的不稳定。我们都会有这种稳定及不稳定的时期,它们是具有普遍性,不一定与任何特定发展期或经验相连,有时候反而能助我们成长。叛逆期在心理状态的表现,会特别的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许多会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这也使得许多师长,会错认他们的行为表现属于年少叛逆的状态。如果家人师长不了解孩子表现的潜在原因,往往给予的是指责而非更多的关怀,这对青少年而言,更是一层重大的压力与伤害的来源。但大部份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青少年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营建的各种限制。不过叛逆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是随着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人格成长,而有不同的程度。在叛逆期的青少年由于正在挣扎着长大,且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也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与支持。但大部分的人们常奢望立竿见影的效果,使用了绝对的压制手段,其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更重要的是,产生激烈的反抗行动及犯罪。所以,面对青少年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为孩子的叛逆行为,就直接贴上叛逆期的标签,有时候孩子并不像大人一般,可以用很好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身为家长的人,在此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千万不要用责骂的方式来处理。如果,他走向他自己的生命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爬起来。总之,抱着传统亲权的虚矫身段,怨天尤人,就不像一个成人,反倒像是我们所指控的青少年。 五、青少年的解决办法 1、不要不经思索地拒绝青少年的要求。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应该慎重考虑之后,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您的看法。 2、只要与青少年有关的决定,都必须事先询问他的意见。认真倾听并与他讨论,尊重青少年的自我感。千万不要强迫他们接受大要的要求,也应该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省思的思考空间。 3、要以对待成人的态度对待他,让他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在犯了严重错误之后,应该给予改正的机会,并给予支持与肯定。 4、不能把所有偏差的行为归为叛逆期,应适当的了解她们。因此大人应该常与孩子沟通,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试着了解彼此,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大人应有的行为与态度中,试着解开束缚,与孩子来个忘年之交,彼此的代沟也会降到最低。青少年也不应把父母排斥在外,结自己一个机会,并试着调适自己的态度与情绪,如果真的无法控制,后来也应该道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课题研究方案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思想和行为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恰巧也是他们向往成人,渴望成人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他们要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需要每个老师认真对待的。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论的“逆反心理”指的是初中生处在青春期,高速发展的自我意识带来了强烈的自我做主的愿望,但由于其经验见识的相对欠缺,容易将“自我做主”表面化和歪曲,即将“自我做主”的愿望通过“不听从他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中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找疏导策略。 三、研究的内容 a) 逆反心理的表现及识别,及时归纳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类型,总结他

们的外在和内在一些特征,能够做出合乎实际的判断。 b)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对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 c) 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通过大量的分析实践,形成一整套针对学生逆反心理疏导的方法,总结案例,使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过程 (1)申报阶段(2011年8月-9月):认真选题,申报课题,制定研究方案。(2)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1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个别访谈、咨询,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5月):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实施。同时,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4)总结阶段:(2012年6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此方法探讨学生逆反心理发生的原因,找准针对这种心理反应的有效解决方法。 (2)分析比较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找到合乎学生实际的方法,提炼出更好的解决思路。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形成原始材料。 五、读书学习计划与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中学生叛逆期德育教育案例

中学生叛逆期德育教育案例 凌云中学邓贵锋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这个时候,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许多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目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出现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我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做出过许多研究与尝试。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家长、学校、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下面我以具体案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办法: 案例展示: 男生李某,他上课睡觉,无精打采,经常打仗,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逃课旷课。对父母态度恶劣,叛逆心理强。处处与长辈及老师作对。 教育措施: 一、及时了解原因: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作为该学生的老师,我们决定首先找出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老师从他的父母、朋友那里进行深入了解。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其与父亲的关系极差。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出,该生在班上也提及到父亲的不是,而且极大反感。其父亲听后感触很深。我们婉转提出了本次主要目的,希望家长能树立榜样,用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面对老师的真诚,该生的父母触动很大,意识到作为家长的他们,确实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通过这个问题我认为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表现 叛逆心理是指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尊,表达自主意识,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青少年叛逆心理主要表现有哪些? 1、青少年叛逆心理主要表现一:否定性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2、青少年叛逆心理主要表现二:评判性 1)评判学校和老师,评判老师的教学和行为。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抵制,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与相关科目学习出现滑坡情况; 2)评判社会对社会负面情况不接受和不理解。 3、青少年叛逆心理主要表现三:对抗性 对父母十分冷淡,关系距离加大。认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现实生活标准,实施消极抵制、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青少年叛逆心理主要表现四:冷漠性 对抗造成与父母关系恶化,对父母对我的不尊重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产生关系情感的冷漠情况和行为上的违拗性。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可以使他们动情。 5、青少年叛逆心理主要表现五:阶段性 1)青少年的叛逆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生物性适应能力增加阶段;心理认知能力上升,评判能力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他们不再盲从权威,对权威的代表,教师、家长开始置疑。叛逆行为表现开始; 2)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表现为对自我评判结果的维护,维护判断就是维护自我,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尊心的表现。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出现。 叛逆心理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缓解逆反心理并非易事。青少年叛逆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特征,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有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

中学生逆反心理治疗的方法

中学生逆反心理治疗的方法 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所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班主任应在了解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或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现总结如下十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1.心理换位法 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班主任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样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学生的苦恼,理解他们,与他们心心相通。 2.情感交融法 任何教育都是伴随着情感进行的,班主任如果对学生严肃有余、温和不足,就容易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如果能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是他们的贴心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教育效果就会倍增。 3.心理相容法 当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对他进行批评时,一定要考虑其心理承受力,注意方式方法。 要让学生既接受教育,又感到亲切,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真心关怀。 4.xx调节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产生心理相容,从而调节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他说的话学生也乐意听、乐意办。 5.以身作则法

魏书生老师说过:你对着大山喊“我是真诚的”,大山会回答“我是真诚的”;你喊“我爱你”,大山会回答“我爱你”;你喊“我恨你”,大山也会回答“我恨你”。这就是说教师的品质、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质言行。因此,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 6.尊重人格法 凡是有损学生人格的做法都会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而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班主任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切忌使用“语言的刀子”,“心灵的鞭子”。 7.精神放松法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时刻盯着学生。如果对他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回家,看什么书,交什么朋友,节假日怎么过等都要干预,他会觉得被“体贴”得很累,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或教师要给学生的生活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过于强调自己的经验和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否认学生自己的感受。 8.宽容法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宽容。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暂时宽容一下与姑息迁就不同。宽容中有信任、等待,有时比惩罚还起作用。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并不是存心要干坏事,教师就要给予理解和宽容,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最终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9.减少反差法 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你的调子越高,他越不理你那一套。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自己的标准,减少反差。这样,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想法与自己的差不多时,就会产生亲切感,从而和你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10.巧用xx法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引言 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一、典型案例 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一)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 (二)感情成熟 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

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三)人格健全 人格健全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奥尔波特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条标准:(1)非自我中心的自我延展和卷入;(2)自我和他人和睦相处;(3)感情保障或自我接纳;(4)现实主义的知觉;(5)见识和幽默;(6)统一的生命哲学。 (四)行为稳定 行为稳定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是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和关系和谐的综合结果。行为稳定是以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和行为之间的连贯性为特征的。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即使在成人中间有时也难免保证上述一致性和连贯性。 二、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自私 转型期以来的青少年,大都有程度不同的自私倾向。有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与心理不健康无关。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受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哲学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二)嫉妒

中学生叛逆心理特点及对策

中学生叛逆心理特点及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摘要: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典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逆反心理非常普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生本身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显著时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分析 (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 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情绪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逆反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关系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逆反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 (二)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 逆反心理与其它社会心理一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应。 (三)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产生。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抽象地谈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也没有多大意义,其判断标准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 (四)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德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态度,在导致逆反对象的条件根本改变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到消失。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个体方面的因素 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较快,渐趋成熟,但心理却很不成熟。这一时期充满了矛盾,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首先,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不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保护”,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但是,不少教师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仍然把他们当孩子看,还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认为老师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其次,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使得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最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使得他们开始喜欢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