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数学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数学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数学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而且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观念落后,形成了比较传统的,甚至是比较落后的教学模式。当一下子身处课改的大潮中,作为课改的第一线实践者被推到了潮口浪尖,我们深刻体会到自身观念的落后,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模式的呆板,它迫使我们惟有改变才能适应,惟有改变才能发展。下面是我们新课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研究《新课程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领域不断尝试与研究总结出来的一些科学有效的的教学模式。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数与代数’教学模式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新课标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特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数的意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就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选择出与该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这节课学习研究的对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谈话、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③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根据基础知识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的情境或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④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仅用过去的那种以老师为中心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通过题海苦战掌握点死知识的方式已经过时了,教师如果还在凭着老经验跟着感觉走,这不仅教不好学生,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得研读教材和新课标,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作如下转变。 一、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 知识的产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知识的建立,也应以生活为依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以讲授为主传授知识的。所以,在学习新知之前,要为学生做铺垫复习,这是完成学习目标的保证,明显地以“教”知识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把这一环节变为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必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会产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力,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如教学片段: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老师用圆形的物体也得到了一个圆片,别看这小小的圆片,里面的知识可真不少,你们想学吗?(老师这么一问,学生情绪高涨。)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圆的知识?(同学们纷纷举手,有了探究目标。)生1:我想用折一折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2:我想采用量一量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3:我想采用比一比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4:我想采用画一画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老师抓住时机,适时鼓励同学们采用多种方法。) 师:“你们可真会想办法,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互相交流,看谁得到的圆的知识最多。” 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产生自信。这种情感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运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生活实践中“需要”的学习,对学生更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自主探究,激发智慧火花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我出了“230+450”一题后,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230+400=630,630+50=680”有的说:“200+400=600,30+50=80, 80+600=680”,还有的说:“200+450=650,650+30=68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发言,还有的学生问我:“老师究竟有多少种算法?”于是,我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了十余种算法。课后教师又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你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如果有兴趣,放学后就可以到集贸市场去练习……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思维才能不断的发展。 三、实践操作,享受学习乐趣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语言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语言 诸暨市暨阳初中王建利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说到“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大多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特点,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 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交流在数学课就更加频繁了,在这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如果上课语言表达“生硬”,照本宣科,或措辞含糊,语病迭出、拖泥带水,漫无边际,都将失去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感染作用。反之,准确、科学、简明、生动、幽默、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不但能給学生以美的感受,还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准确、科学。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运用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科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科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概念的讲解、定义、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和习惯信口开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任何“大概”、“也许”、“差不多”之类的模糊语言在教学中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真伪难分,抓不住实质。在教学概念时,要帮助学生弄清它的外延与内涵。比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指出它是“四边形”、它的特征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要强调其中的“只”字,如果去掉了“只”字,就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把平行四边形也包括于梯形之中了。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简明、精炼。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是说,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要起着一个引路人、合作伙伴的作用。这就更加要求数学教师语言表达要简明、精炼,不拖泥带水,不翻来覆去,做到言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发表时间:2018-11-09T16:39:45.22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作者:唐青波[导读] 高中教学不仅仅需要老师掌握基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需要有教学学习的氛围、有一定的目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成果。实际上对于有效地数学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高中教学不仅仅需要老师掌握基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需要有教学学习的氛围、有一定的目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成果。实际上对于有效地数学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从老师和学生不同角度分析,改变以往老师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老师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掌握主要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掘潜力,从而提高数学知识和学习能力。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下面是几点浅谈策略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理念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不断地变换着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实际上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靠简单的记忆,更多的需要进行实践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能够掌握基本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对于以往数学课中古板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提高有效的教学效率,老师必须有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能够有所认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教学方法不仅仅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和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换老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数学教学都在不断的变化改革,现在的教育观念主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不断展开思想,培养学生。同样老师也可以改变以前的老式观念,利用课堂学习的机会,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学生受束缚学习模式,让学生展开思维去学习。尤其是在高中复习总结训练中,要改变之前接受知识的方式,主要为了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提高有效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把握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变换着方法,摆脱之前的教学观念,进行有效的教学措施。例如:在学习“集合”概念时,若U={4,5,6,7},M={4,5},N={5,6},则Cu(MUN)=()对于学习这种“集合”题目时,老师需要能够明白认识和理解,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直观的去接触集合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高中数学有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能够更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要能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能够主动参加课堂实践活动,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不断利用自身的条件,根据老师的教学思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总结创新,能够提升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理解能力,实际上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新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老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研究学生的思路,从而进行不一样的题型变换,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思考路线,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例如:要学习“函数的概念”教学时,即|x+2| - 1 = 0的补集;解|x+2| - 1 = 0的x=-1 ,x=-3,所以定义域为?对于这样的函数概念题目,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向同学们提问关于这道题定义域是什么?X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集合概念,更好地理解函数,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应该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学习能力进行高度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提升,学生在学习学习中需要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能够给学生们自主发挥的平台和一些机会,让学生们能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学习“解三角函数”,对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需要知道诱导公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和相互探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当重点提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一起发展。 四、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指老师要能够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老师要能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达到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那么就能够找到合适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进行策略性教学,要改变学生对以往数学的认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双飞:《新课程背景下就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学术期刊《中文信息》 2014年2期【2】王金松:《浅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学术期刊《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4年7期【3】曹进文:《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学术期刊《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4年4期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讲课讲稿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 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6-12-15T10:29:14.8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1期作者:黄素兰 [导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中心小学341000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 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之受。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4.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

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3.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3.3 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10-19T09:59:17.93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2012-2013学年4期作者:郭青明[导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罗山高中郭青明《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以及这两年新课改的体会认为:必须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 一、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且没多大用处的,而是与生活的联系紧密。为此,可以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循环结构时引进电脑病毒事件“熊猫病毒”,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要回归认识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不增加难度,不降低要求,力求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而言,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需要指出的是,设置问题时要尽量具体,环环相扣,而且要多范围,最后也要有“从中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总结性问题,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工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具有激情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学校教育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境。主要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在新课改下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结合小学数学当前的教学实际探讨了一些面对问题和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逻辑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再采取一味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将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下,整个的教学过程都会发生改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会面临各自的问题。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师面临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小学数学的教材、数学教学的方法都要相应地作出调整。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最先面临的就是新的数学教材,而这其中的问题就是,虽然教材中的内容和过去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从表面上看新教材似乎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简单

地说就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教师很容易忽视新教材中的一些细节,在实际教学中则很容易走以前的老路,很难把握新教材的在数学知识结构编排与过去教材编排的不同,进而导致数学教学没有根据新课改进行创新。 其次,由于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调整了难易程度,教师在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与教材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的讲解有所偏差,即重难点的知识讲解详略比例不是很合理,教学效果也就有所偏差。 最后,新课改也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达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困难。数学课堂仍然更偏重于将数学基础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对此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案。 2.学生面临的问题 根据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都是比较活跃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很好的自控力,但是他们对外在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学校教育进行新课改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处于接受和吸收新事物的阶段,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多地脱离生活,甚少联系实际;过多地被动接受,少有自主探究;机械训练的较多,有效实践的较少,这样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面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多数中青年老师感到迷惘,结果导致困惑。小学教师如何走出教学的困境,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创新的课堂,就必须落实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改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健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教学思考 长期以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的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的颁布和新教材的实施,当前使用的教材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同时,《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优点,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面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重塑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才是走出教学困境唯一出路。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困惑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困惑 《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转变教师角色,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 (一)教学目标定位的困惑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教学目标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52170072.html,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教学目标设计 作者:刘鸿洲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22期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相互结合,把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提升、激发兴趣、培养德才兼备应放在首要地位,从而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应该包括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某一阶段或课时学生的学习所达到的标准提出的要求,有科学概括地选择适合整个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的安排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1.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可以引导教学活动的方向,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教什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清楚的把握尺度、掌握方向和注意某些问题,以免使教学的重、难点偏移。 2.规范功能。对于明确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教学的规范,对于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制约,相互促进,以免出现课堂教学内容泛化。 3.沟通功能。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具有沟通功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课堂教学变得融洽和谐。 4.调节功能。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且经常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5.评价功能。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6.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一定的激励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告诉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使之成为学习者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教师有激励作用。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1.注意目标的明确性,避免盲目性

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 汪一鸣

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的功力。尤其是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学生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再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那么,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优化应注意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学教学语言必须规范 1.字的读音要正确。 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另外,在教学中多音字的读音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 2.关键词句要精确 数学语言中有很多叙述性的语言,它们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有的教师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违背了科学性,或者不适当地“删”、“添”定义、定理或法则中的字句,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的探究 深圳市福南小学汪颖 (关键词:创新有效转变)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和核心是“创新”,尊重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就是要让数学课堂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合作交流,借助电教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实践体验活动等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花。实践证明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课中有人、心中有本、目中有人的教学策略,让爱充满课堂,打造一个张扬个性的教学氛围,就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正在发生内在的变革。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和核心是“创新”,尊重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作为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数学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倘若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这样更贴近学生思维实际,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更乐于探究。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质疑,变课堂为争辩的擂台,让结论、规律在学生之间的问、答、争的过程中凸现出来。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问:“你们想知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吗?猜一猜有什么办法可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这么一问,学生的“动

态生成”了,学生在求知欲的推动下纷纷开动脑筋,自发地分成四人小组议论开了,他们竞相发言学,争着把自己解问题的设想说给同伴听。有的小组提出圆锥装满沙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中,看几次倒满,就能推断出它们的体积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有的小组从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或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受到启发,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的计算公式;有的小组从课本第60页思考题和学生的语文课文《乌鸦喝水》中得到启示,想到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分别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根据水面高度的变化情况推断出它们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其中的不少设想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勇于猜想,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我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大胆设想,大胆提出问题,敢于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课堂。 二、开展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探索。 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利息和利率》时,就亲自带领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学习,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存、取钱,观察银行的周围环境,特别是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在看、听、记的时候,不知不觉接触了数学问题:“利率是什么啊?”“钱存多长

数学教师的语言魅力

数学教师的语言魅力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最基本工具。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以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入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数学教师语言的特点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精确的科学,数学语言表达必须严谨、科学。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打基础,教学中对各种数学概念以及逻辑关系的表达要求就更高。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上的概念表述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是权威和科学的。教师可以先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推出新的结论:对新的术语要进行准确表述,同时教师语言要规范、标准。因为教师不同于其他行业人员,说的每一句话在学生心中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尤其是数学语言,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精当,对学生的表述不当要立即给予纠正。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错误,会导致教学的失败。优秀数学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像敲钉子——声声入耳”。这是数学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往往有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例如在学习了《相交与平行》后。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的,这句话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生活中没有直线都是线段,可见教师的语言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