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存在的不足

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存在的不足
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存在的不足

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存在的不足

公共选修课程并不是一开了之,其开设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是公共选修课程的管理主体,具有对公共选修课程开设、管理、评价应有之职责,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课质量。目前,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程的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与专业课程相比,对公共选修课程的管理较为粗放。对公共选修课程开课教师的资格审查不严,一般只要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即可开设,导致一些并不适合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师走上讲台,学生意见很大;对公共选修课程本身审查不严,导致教师开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对公共选修课程的运行管理不到位,导致上、下课时间不一致,上课时间长短不一致,教室与学生人数不相复合,教室授课质量无法监控等诸多问题;对公共选修课程的考核标准缺乏统一性指导,导致考核方式多种多样,有宽有严,甚至影响学生的选课意向;对教材管理缺少一致性规定,导致教师授课规范性不强,学生学习缺少参考书籍,使开课质量大打折扣;对公共选修课程管理软件操控性不强,导致学生错选、漏选课程,教师对成绩录入难度加大。

2.缺少鼓励与单独的评价机制。由于缺乏鼓励机制,使教学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程的调度、调控指挥不灵,表现为开课种类不均衡,教室开课积极性不高,学生可选课程余地不足,开课教师层次不高等问题。由于缺乏单独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显现,满足于基本教学任务完成,致使公共选修课程整体水平下降。

3.缺少校际间交流、合作,使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大学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有利于实现优势教学资源共享,使学生收益,但在公共选修课程管理方面,目前许多迁至大学城的高校并没有实现公共选修课程互开,教师互教,学生互学,学分互认,导致资源严重浪费。

(二)教师方面。教师是公共选修课程的授课主体,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起主导作用。教室的开课态度、知识功底和开课积极性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然而,目前教师对待公共选修课程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对公共选修课程性质认识不够,导致课程开设对象错误。有的教师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性质与开设意义认识不够,导致学生错选课程,使知识传授发生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学生意见很大。

2.开课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目的无法实现。有的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为了达到开课目的,过多的考虑学生选课意向,对于课程本应具备的知识基础与开课专业限制的考虑置于其后,影响开课质量。

3.对待课程不够重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由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程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有的教师产生一定的随意性。有的教师开课随意,一学期换一门,毫无课程的承继性;有的教师上课随意,放放电影,听听歌曲,跳跳舞蹈,课堂组织不严格;有的教师上课不考勤,不组织课堂纪律,

导致授课效果不佳;有的教师课程内容随意变化,缺乏逻辑性,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有的教师考核随意,导致学生意见很大。

(三)学生方面。学生是公共选修课程的受益主体,其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共选修课程设计合理性问题。公共选修课程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开阔学术和社会人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些学生并不重视公共选修课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性选课较多,随意性较大。学生选课时对相关课程了解较少,选而不修的现象较严重。很多学校会提前一个学期让学生在教学网上选择自己想修的公共选修课,但学生只知道课程的名称和上课时间,学校并没有相关课程的详细介绍,学生对任课老师也不熟悉,学生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进行选课,有很大的任意性和不确定因素。有的学生选修公共选修课程完全是为了修满学分,因此就选一些简单、易学、易结业的课程,毫无规划,没有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有的学生不管课程是什么,只要选上就行,有的甚至让其他同学代选;有的同学不了解选课规则,造成错选、漏选,有的甚至课程修完了,才知道选错了。这样必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选而不修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极大地浪费了师生的交流和学校的资源。

2.上课不主动,缺课率较高。有的学生对购买教材有抵触情绪,认为公共选修课程没有必要定教材;有的学生选完课程之后以种种理由经常缺课,有的缺课连假都不请,甚至有的学生一节课都不上,在结业考试时候出现了,加之教师对考勤要求不严,旷课率居高不下;有的学生虽来上课,但也是在下边读其他的书,有的甚至在谈恋爱;有的学生在老师点名的时候来,不点名不来,一旦老师突然点名,总会有一些学生悄悄的发短信,或打电话,一会就会有一些学生偷偷的溜进教室。

3.对于课程考核“泰然处之”,满足于及格即可。学生选课目的模糊、避难就易。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勉为其难地去上公共选修课,不了解学校将资源设在公共选修课的意义。学生为了轻松一点,对于那些只需写篇论文就能过的课程非常钟爱;反之,对于要考试的课程就缺乏兴趣。有的学生选修课程的标准是教师的考核是否严格,如果严格就不会选修;有的学生一上课就问老师如何考试,如老师答曰“开卷”,学生则欢呼雀跃;有的学生对考试不认真,如老师留的是结业论文,就到网站下载,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求甚解,考试时满足于及格最低标准,以取得学分。这样一来,真正对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因为人数太多而去不了,但需要考试的课程由于人少而无法开设。导致真正有实用价值的课程无法让学生领会到,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也有诸多困难。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诸多问题也也逐渐在大学生中出现,究其原因不过是受外界的影响和自身的自制力弱。或许,这是一个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出现在大学生自己的思想上。所以摆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 我们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看待理想信念?如何待看待学习?如何看待人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存在?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 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1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1价值观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对大学生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明显,价值观的心理方面也变得扭曲,例如,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事件,马家爵犯罪是因为穷困、歧视而心理畸变、人格分裂发展的结果,是强烈、压抑的情绪和扭曲的人生观所致,是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心理的恶性发展。实质上,马加爵犯罪是他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结果。而他自己又不会调整心态去适应并正确面对现实、难以排解痛苦,终于有一天在一点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发、心理崩溃并挺而走险、报复杀人,铸下弥天大罪。,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的重要,和同学老师的相处也是一门学问,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致使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1.2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 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理想,而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由重理想转向重功利,。在注重自我的同时,部分大学生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部分大学生把入党看成是为了找好工作增加一个有分量的筹码。有的同学,学习上不求上进,把考试过关、顺利毕业作为追求的目标;心理素质差,习惯于顺境和成功,抗挫折能力差,,因为遭受挫折而轻生 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同学受腐朽的生活方式影响,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吃苦意识不强,所以希望走捷径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结果却事与愿违,失去自我, 1.3在学习上迷茫,刻苦精神缺乏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继续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认为上课好好听讲就能学好。而大学课堂授课时间短,课后没有作业,使他们感到非常的轻松。因为不知道大学学习的真谛,很多学生迷失了方向。那么,大学到底学什么?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选修课攻略

温州话?只需要800字论文,内容关于地方语言和文化,老师上课不点名 沟通与管理(全名记不清了),上课自己举手回答一个问题,就算期末考试?或者期末写200多字的观后感神马的,老师要点名 博弈论,2000字论文。 医学美学20张ppt。 地理旅游观后感一篇 医学美学。。 前几堂课会点名,在ppt上突然出现名字,然后回答问题。 上课很无语,去的几次里每次都会突然讲到黄金分割。。倒数两堂课在讲女性的胸啊,腰啊,五官啊什么的,还经常有裸图→_→ 世界电影发展概述无点名每节课看一部电影作业教一篇观后感,无字数要求 日语课………ppt展示加出勤 影视心理学……赏析的(名字大概就这样)只需要交一篇3000字关于一部电影的分析(心理学分析),上课均是看电影度过,老师从不点名 创业kab(小班逃课不方便滴)要分组的,每节课有回答或者完成老师任务出色者会有加分,关键是期末还有答辩(这个看个人喜好,有些人喜欢这种形式的)……老师讲得也不错,有这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 新闻写作与摄影主要就是前两周去上下课,把老师给的材料拿过来……还有中间老师会布置一个作业就是上交一份通讯稿,他会批改了发给你,不满意还得重写(占期末成绩40%吧)!期末会有考试(资料可以找的到的)很好过,就是看你的兴趣问题。老师基本没点到! 集邮与文化。。。老师每节课都会拿纸让我们签到。。。基本都他一人讲。。。。期末交份电子邮集即可 商务谈判,张海涛,平时互动更多,参加算平时成绩,最后考试,下学期好像说他要歇一学期来的 大学生文献检索……传说中有助于学业←_←基本每节课都有作业,不点名,但是没交作业就是没来的←_←期末一份小试卷,搜索两个文献之类的问题,……知道方法也搜不出答案π_π……不建议去学

高校教师年度绩效全面考核问题研究.doc

高校教师年度绩效全面考核问题研究 作者:黄正杰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工作在考核目的、考核指标、考核主体架构、考核方法选择和考核流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考核目的、全面设计考核指标、合理架构考核主体、灵活选择考核方法及实施绩效全程考核等应对策略,并在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上提出了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的建设性构想。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作者简介]黄正杰(1975- ),男,江苏徐州人,阜阳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安徽阜阳 236041) [课题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08139)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5-0163-02 高校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绩效考核结果是高校各项人事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准确、全面地对教师绩效进行评价,对于激励和提升教师的工作绩效,保证和促进高校战略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师绩效考核指标设计、考核流程设计、考核方法与主体选择等方面尚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模式,逐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方式和方法,以保证绩效考核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一、绩效考核的内涵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晚于欧美等国外高校,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其科学性、高效性受到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重视,有关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发展丰富起来。绩效实质上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联的,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所以绩效考核是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 工作态度三方面的综合考核,而不单纯是对工作的成绩和效果进行考核。 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祖国的栋梁”。上了大学以后就能有出息,什么事都不愁。然而,当今的大学生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欢声笑语,而且也有许多压力,甚至出现了“马加爵”、“药家鑫”等令人心痛的案件。这些案件深刻地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学习问题、就业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当代大学生,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辅导员,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妥善处理。 一、学习问题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习没有计划性。二是学习环节上的不完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传统与被动的状态之中,没有真正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三是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利用图书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学习要有规划性,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二是在学习环节上要有完整性,重视预习,复习和小结。三是大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提高自学能力,利用好图书馆。 二、就业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存在的就业问题有:一是就业观念

有待调整。二是专业技能不过硬。三是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对策如下:一是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转变就业观念,客观评价自己,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转变职业理念,脚踏实地,愿意从基层做起,主动把握就业机会;其次,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专业问题上有一技之长;最后,注重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求职时就会有自信。 三、情感问题 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渐趋成熟的大学生处于较适合恋爱的时期,大学校园以及较少的生活压力也为其恋爱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二是大学生的恋爱方式。三是恋爱与学业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如下:第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恰当的恋爱观。加强大学生恋爱态度、择偶标准、恋爱动机的引导。使大学生深刻认识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生持续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慎重与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第二,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要求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第三,要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作为学生依然要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不要荒废了学业。 四、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代社会问题最终版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代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日新月异,全球化与科技化日渐形成主流。因此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诸多的现代社会压力,包括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可能诱发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压力,释放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教育部部长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现代社会压力心理问题面对压力释放压力压力是人们在面对自己很难应付的状况时,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它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状态,是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各种情感和反应。有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远远低于同年龄阶段的其他群体,在总体上,大学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总体的10%左右。另一项有关大学生心理疲劳的调查也表明,大学生中有心理疲劳倾向的占26.8%,低度心理疲劳的占13.4%,而中高度心理疲劳都与压力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这些事件不仅发生在国内,在国外也有同类事件发生。尽管我们不能作出所有大学生事件都是由压力所导致的结论,但有研究认为,任何事件在发生前的一刹那,确实和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失衡

有着必然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炸,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情感,就业中,承载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过独立的生活,大学校园的生活能否适应造成了生活上的压力;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在增加,就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造成了就业的压力;而且大学生背负父母和亲人的期望,以及同学间的竞争造成里学习上的压力;由于大学里的学生都来自各个地区,生活习惯、个性以及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同学间的交往难免有些不合,造成人际交往上的压力等。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

论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之思考

论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之思考 论述关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之思考 文化素质教育观念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形式,但在现实教育中,它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呈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和缺陷。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定位和特点,准确定位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目标;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并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资源。纵观教育发展历史,教育一直是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十多年以前,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有其 ___必然性。就世界范围而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迅猛发展,引发了许多危机。一方面,它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掌握高科技或生活在高科技社会中的人,由于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往往素质有缺陷,个性发展不健全,甚至异化为所谓“经济动物”、“科技奴隶”和“智能强盗”,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科技高度发展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已经不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问题,必须靠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来应对。针对这种状况,国际上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呼吁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强调培养出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

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质量人才,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今,素质教育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素质教育被认为是教育本质的正确回归,是教育功能正确而完美的体现。同时也认识到,大学发展的灵魂是国际眼光和改革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有助于营造崇尚创新、勇于进取的学术氛围,激发和尊重学生的个人首创精神,培育以人为本、与真理为友、尊重学术、不懈追求的自由探索精神。因此,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但由于不同的大学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素质教育的着重点也有不同。有的重视课程体系的规划,有的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有的将两者结合,还有新教育模式的实践。对此,香港中文大学张灿辉等学者在“内地三市五校文化素质教育考察报告”中将这些情况大致分为了三类:“第一类以开展活动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即第二课程,为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中国人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这方面成绩卓著。第二类以建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其中以清华大学核心课程和北京大学的通选课程最具代表性,华中科技大学亦着手在这方面进行建设。最后,是以更为全面的学制改革去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成立,已引起内地对新型培养模式如火如荼的讨论,此类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形式正备受关注。”总之,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 ——JY绩效团队班级姓名学号邮箱 目录 1.###的作业 (2) 2.###的作业 (3) 3.###的作业 (4) 4.###的作业 (6) 5.###的作业 (7) 6.###的作业 (9) ###的作业: 绩效考核指标指标内容评分标准得分 工作量工作量(课时工作量 与社会工作量)根据有没有满足工作量要求进行评分,满分30分 工作表现职业操守根据对于自己职业的

忠守程度,对待学生 的态度而决定,满分 5分 德育工作根据对学生生活学习 上的关心,对学生的 培养来决定,满分8 分 教学根据在课堂上的教 学,以及跟学生的互 动对学生学业的辅导 而决定,满分14分 进修根据对于自身的进修 及进取心决定,满分 3分 工作成效教学成绩根据教育的学生的本 门课程成绩而定,满 分25 育人成效根据所教导学生 道德及行为方面的表 现进行评分,满分8 分 教研成效根据对于本门专业的 教研成果及其论文发 表而定,满分5 其他交流根据与学生的交流, 对学生生活,学业的 帮组而定,满分2分 ###的作业: 南通大学教师教学效果量化评测表 授课教师:课程名称: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得分权重总分备注 教书育人着装得体举止端庄为人师表 精神面貌好显示良好教师风0.2

范(30分) 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高度负责爱岗敬业勤于钻研(30分)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40分)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理论 联系实际(20分) 0.25重点、难点突出传授知识正确 连贯概念清楚逻辑性强(20 分) 授课内容得当有一定深度引 发学生发散性思维(30分) 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成 效能对测试反映的信息做出 及时的反馈(30分) 教学方法备课充分讲课熟练内容组织 层次清晰不照本宣科(20分) 0.25普通话讲课声音适中语言精 练表达清晰富有激情(20分) 教学课件科学完整无错别字 形象生动(20分) 教具和现代教学器具运用娴熟 准确(20分) 通过布置作业思考题开展辅 导答疑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0分) 教学效果讲课精彩能吸引学生集中精 力听课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与 求知欲望(50分)0.3学生对难点重点等课堂知识掌 握准确(50分) ###的作业: 教师绩效考核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 指标 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计分方法 满 分 权重 小项 得分 职业道德敬业 精神 1课堂考勤表 1考勤记录良 好 1满分1 分,2满分 15 33% 5

[专业课程,实证,公共管理]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证研究

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证研究 一、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概况及其意义 公共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公共管理学的专业课程几乎涵盖了多数公共部门及其相关联领域的专业课程设置,涉及门类广、交叉领域多,既有专业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这使得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成为建设合理、科学的公共管理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当前,国内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普遍存在着课程总体设置繁杂、随意性较大、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优化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忽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的问题(钟蔚,2012)。为了在整体上优化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研究者们一方面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介绍和中外比较分析(王乐夫,1998;张少栋,2004;姚光亚,2005;张钢,2003 ;田蕴祥,2010),另一方面则对国内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优化和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东北大学最早进行专业课程优化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于2005年由娄成武教授主持完成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项目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杨来胜等(2007)强调在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基础上,公共管理核心课程体系要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以强化技能为导向,进行多学科融合,应根据不同高校学科基础优势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各有侧重,建设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公共领域管理与领导人才的特色课程新体系。乔晓雯(2012)结合目标导向理论认真分析了公共管理学科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认为其课程体系的优化要符合大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科学规律,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国内对本科专业课程的优化多有论述,但是,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尤其缺少对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经验比较研究。近十余年来,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在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总结和分析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有益于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更有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 二、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有益经验 为了保证经验案例的代表性,本文选取三类高校综合类院校、财经类院校以及理科类院校为经验分析对象,其中的综合类高校为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类院校为上海财经大学,理科类高校为华中科技大学。出这些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各有特点,并且在国内公共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均有所建树,具有建设成就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三类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情况,有关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办学思路、合作办学实践以及教育交流活动等其他信息。所有信息均来自上述学校的招生简章、官方网站以及有关专业建设的新闻报道。通过对三类不同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分析,发现各类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取得了下列成果: (一)专业课程体系整体结构日趋完善 国内各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课程分类日趋合理,课程设置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

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规范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建设, 保证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教学秩序,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开课条件和授课对象: 1、开课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2、系统地上过一门以上(含—门)课程并有二年以上教学经历; 3、对该课程有较深的研究,或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果; 4、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能容纳30 人以上; 5、有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有教材或参考书。 6、公共选修课现阶段只针对高职三年级学生开设。 二、申请开课程序 1、由本人填写“公共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向公共课教学部提出开课申请; 2、公共课教学部同意后,由教务处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开课条件,进行审批。 三、选课办法

1、每年6月上旬由公共课教学部公布下一个学期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情况,包括课程简介、考核方式、上课时间、上课地点、限选人数等内容。 2、每年6月下旬由学生选报2门课程。 3、每年6月底由公共课教学部打印公共选修课学生考勤表和班级选修课情况表,并发至各有关班级及任课教师。 4、每门课程的选修人数不足30人的,原则上不开课,已选报的学生可以重选。 四、公共选修课教材原则上由各任课教师负责选购。 五、教学管理 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等一切事宜与必修课相同。 六、考勤及考核 1、修读学生应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准时上课。凡无故缺勤超过该课程学时1/3者,取消本课程考核资格。 2、任课教师须认真进行考勤,课程结束时,统计学生缺勤情况, 对缺勤超过该课程总学时1/3者,取消其考核资格。并在学期第十五周将取消考核资格的学生名单报送教务处。 3、学生未经选课也可旁听其他选修课(在教师能容纳的情况下),但不能参加考核,即使已通过考核其所得成绩无效 4、每个选修班由任课教师指定1—2名学生为临时负责人,协助 搞好教学管理工作,并密切师生间联系。 5、公共选修课的考核要求与必修课相同

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当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受国内外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思想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剖析,有助于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问题;成因分析 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汇、激荡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也明显增多,部分大学生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思想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准确判断形势,认真分析和全面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尤其是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律和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效。 一、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思维灵活,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他们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激昂,对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有较高认同感,崇尚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受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和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1.理信信念淡薄,价值观出现偏差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其奋发向上的动力、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现阶段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西方敌对势力、国际国内恐怖组织的影响,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腐朽、庸俗、低级以及破坏、煽动、蛊惑等不良思想和行为,使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产生不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产生动摇,在正确处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时无所适从,甚至选择后者。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过分强调经济利益,为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对理想信念热情不高、关注不够,甚至认为理想信念是虚的,不能直接带来物质利益,无追求的必要;认为金钱、房子、车子等个人物质享受的追求才是对生活真正有“刺激作用”的。大学生中曾一度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所谓的理想带有明显的“功利”和“实用”色彩。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美好的生活。这些观念和想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乐于奉献的理想生活转向注重实用实惠的现实生活,从追求理想和知识转向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从团结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转向片面讲互惠互利的人际关系等等,甚至一些大学生把金钱、仕途看得太重,常用金钱来衡量一切,用金钱来解决一切,认为“金钱至上”“金钱万能”。 2.政治思想不成熟,政治取向功利化 当今大学生多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浅谈大学公共选修课

浅谈大学公共选修课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业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中情况学生总体评价一般,满意度不高。 关键词:大学公选课现状分析建议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努力营造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同时,公共选修课又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业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公共选修课,在计划制度上科学合理安排好公共选修课,学生才能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和自己知识基础以及能力与兴趣、爱好选择好所喜欢的课程,才能真正达到选课的目的。 现状分析 从选课目的看,绝大多数学生是对所选课程感兴趣,想多学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有很少的学生选课目的不明确,只是为了拿学分,极少数学生在打发时间。然而,对于选修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很少,看来学生要真正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点难。为了取得足够学分,大多数的学生会选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而不会采用其它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即使拿到学分也不会给自己增添有用的知识。 从学生选择情况看,很少学生是在校官方网站上获知的,其他的学生是互相告知,说明学生对选课重视不够,对校方网站关注不够,同时还说明校方网络选课系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能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选课难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服务器系统难进;二是每门课允许选的人数有限,想选已满,只能凑合选;三是选课种类不足,其真正想选的课太少。 从学生选择结果看,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既然选了该课,还是按时去上课,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退选或改选,缺课和对调的学生是少数。但是,认真听课的却是相当少,表现出有不少学生对公选课重视程度不够,即然不会去认真学习,那么,教学质量又如何体现,那这样选课有何意义。另外,学生选修课出勤率很低,主要原因是:一是教师上课应付,不负责任,学生学不到有用的知识;二是选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课,无奈;三是有事冲突,说明课程安排不合理。说到时间冲突,大多数学生认为公选课应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不上课的时间为好。 从学生对公选课是否需要教材的态度来看,有好多人认为不需要,也有人认为应视课程特点而定,只有少数学生认为需要,也就是说有些课程需要教材,有些课程不需要,应视课程而定。 从老师讲课的课堂氛围来看:有的老师讲课生动,能够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主动性;有的老师讲课死板,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授课教师中也有水平不高者;。 从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巩固知识,但要适量;以免造成负担,而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这就说明不同的课程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有些课程需要布置作业去巩固提高,有些课程不需要布置作业,教师是否布置作业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性质决定的,不是无根据的。 从学生对公选课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以写论文或分析报告的方式,其次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项作业,特别的,闭卷考试几乎没人认可,没有几个学生愿意。 学生对我校开设的公选课总体评价是:一般,十分满意和十分不满意的都很少,证明校公选课开设的总体情况为一般,不是很理想,与原设计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很好地研究及改进。 学生对校公选课意见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个方面:一是完善选修课制度,网络系统不好,选课难,特别是热门课选不上,应采用网上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报名,让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二是应多开实用性强与就业有关而且学生喜欢的课,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4 年制订,2006 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前置课: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 后置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题、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学分:4 学分 课时:64 学时 主讲教师:金志云 选定教材:黎民. 公共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课程概述: 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我国则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从形式上看,公共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国家政府在财政上摆脱赤字、在组织上摆脱僵化的官僚制窠臼、在政治上摆脱信任危机的直接产物,但其实质,是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寻求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主体与个人主体、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物品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取向做出判断;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 高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程坚持“对话”、“分享”的教学理念,在对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精讲的基础上,采用多

当前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阅读存在着阅读时间和数量的下降、功利色彩浓厚、不良阅读心理现象普遍、传统阅读减少等。养成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对策是:大学生个人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阅读兴趣,调整阅读结构;学校要发挥好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教育作用开展相关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标签:大学生阅读;存在问题;对策 4月23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其目的就是让人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阅读,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关键作用。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一、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大学生,阅读形式多样化,阅读场所多元化,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目的功利化。在阅读习惯改变的同时,也突显出许多问题。 1、阅读时间和数量齐下降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阅读时间被上网和娱乐时间大大挤占。根据2015年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周上网时长为25.6小时。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花费在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挤占了越来越多的阅读时间。与阅读时间下降相对应的是,阅读数量的减少。另外,部分学生未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加上大学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得大学生阅读时间和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 2、阅读带有功利色彩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知识更新速度飞快,使得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增大,阅读的目的性日益增强,实用性成为阅读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考试就业和提高专业技能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素养。专业书籍的阅读可以帮助巩固课堂学习,扩展知识面,开阔思路,因此,多数大学生把时间用在专业书籍的阅读当中。另外,各类专业证书也是大学生的目标之一,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从业证书、司法考试等成为大学生的共同追求,是找工作的“敲门砖”。由于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考研类书籍也成为热门。励志成功类书籍因其鼓舞性也是大学生的常看数目。而哲学类、经典名著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 1、通过考核而使每位教师发现自身工作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懂得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2、为浮动工资及奖金的发放提供依据。通过考核准确衡量员工工作的“质”和“量”,借以确定浮动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标准。 3、通过考核,奖优罚劣,对员工起到鞭策、促进作用。 二、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全面、客观、科学性的原则 2、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评价指标权重 3、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注重量化评价 4、激励性与发展性目标相结合 5、明确评价方案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人,避免推诿扯皮,争功诿过 三、考核范围 全校在编在册的教职员工 四、绩效考核周期 1、月考核:每月月底进行考核 2、学期考核:每学期末进行考核 3、学年考核:每学年考核一次 五、考核内容 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是考核教学效果和工作实绩。

1.德:政治思想和师德品质表现,与领导、同事、群众、学生的关系。 2.能:业务知识、教育教学的水平和管理能力。 3.勤:勤奋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出勤率。 4.绩:完成教育教学的数量、质量和效果(包括教学目标评估、教研与成果、常规工作等) 5.廉:廉政自律情况。不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套取学校财物、不强索他人财物、收受贿赂、进行假公济私及违法取利的活动。 六、考核标准 1、考核结果档次: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优秀:师德修养考核优秀,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考核总分85以上,工作量为符合工作量要求,即为优秀等第参评人选,优秀等第名额不得超过教师总数10%,如超过,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优秀等第教师。合格:师德修养考核合格以上,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考核总分70以上,工作量为基本符合要求。 基本合格:师德修养考核合格以上,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考核总分60以上,实绩承担工作量达到应承担工作量60%以上。 不合格:1师德修养考核不合格2 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59分以下3 实绩承担工作量达不到应承担工作量60% 教师工作实绩考核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