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2014-04-18-终稿

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2014-04-18-终稿
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2014-04-18-终稿

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4月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部分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3)

第一章总体要求 (3)

第二章主要内容 (3)

第三章规划主要成果及技术要求 (8)

第三部分村庄建设规划 (9)

第一章总体要求 (9)

第二章主要内容 (10)

第三章规划主要成果及技术要求 (18)

第四章附则 (19)

附表:村庄规划相关统计表 (20)

附件:术语 (22)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省农村实际情况,特制定《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第2条村庄规划包括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3条本《导则》适用于陕西省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类资源保护范围内及其它有特殊要求区域内的村庄规划编制,应同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城市(镇)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编制应符合城市(镇)规划的相关要求。

第4条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5条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经批准的村庄建设规划应在村庄内予以公布。

第6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

第7条各地应结合村镇撤并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相关政策和村庄发展实际情况,修编完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应在村庄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

1

第8条村庄规划的期限应与《陕西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保持一致。其中,近期规划为3年左右。

第9条村庄规划应由具有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编制人员应熟悉农村情况。

2

第二部分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第一章总体要求

第10条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以下简称村庄布局规划)的任务是对县(市、区)域内各乡镇和村庄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并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11条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应按照《陕西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主体”,“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生态优先、彰显特色”的原则。要避免不切实际、盲目求大、过分集中而造成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也要避免迁就现状布局过于分散。

第12条编制村庄布局规划要与市域、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由于城市扩张、产业园区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对村庄建设进行控制的区域内,规划不宜再保留或安排新的村庄建设点。

第13条规划应结合我省相关政策,对于关中1500人以下的行政村、陕北800人以下的行政村、陕南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进行重点撤并。

第14条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必须对区域内的村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15条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应对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情况进

3

行研究分析,综合评价县(市、区)域内村庄发展的条件、优势和主要问题,为确定规划布局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对村庄分布的影响分析;人口发展和劳动力就业分析;区位与交通条件的分析;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和防灾抗灾能力的分析;风景名胜等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对村庄发展的影响分析;综合评价村庄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

第16条村庄布局体系规划

村庄布局体系规划主要包括村庄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

1、村庄体系规划

村庄体系规划是指依据区域内村庄发展的综合条件,确定村庄的职能等级类型和结构。一般将县(市、区)域的行政村划分为建制镇(集镇)、中心村和基层村三个等级。

中心村确定原则:中心村应选择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便捷;用地条件较好或耕地资源较丰富,有利于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的村庄;与城镇和其他村庄有一定的间距,在合理半径内可利用现有的设施服务周边区域的村庄。

2、村庄布局规划

通过对现状村庄布局的特征和问题、影响村庄布局因素的分析,合理安排各类村庄的空间布局。

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现状区域内村庄空间分布特点和存在问题;分析影响村庄空间分布的因素;确定村庄的空间布局及发展4

策略;明确撤并(迁移)新建、控制发展、聚集发展三种基本类型的村庄,提出村庄撤并和迁建布局方案。

存在以下情况的村庄建议迁移:人均耕地偏少,且缺乏产业支撑的村庄;由于自然条件影响无法配建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村庄;处在文物古迹、水源地、生态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滞蓄洪区、交通和工程管线管制区域、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易侵袭地区及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保护范围用地内,发展受到制约的村庄;生态环境恶劣,没有发展潜力的村庄。

第17条分乡镇村庄布局规划

依据村庄布局体系规划,分乡镇细化村庄规模、类型、产业发展等规划内容。

1、村庄规模确定应与农业生产特点、耕作半径相适应,要综合考虑耕地资源、机械化程度、产业类型、人口密度、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等因素。此外,还应考虑村庄的职能等级、村庄撤并的进程和潜在的发展能力。

2、村庄产业发展应依据区域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发挥村庄现有资源条件,明确村庄的主导产业。村庄产业发展类型有林业型、牧业型、种植业型、渔业型、养殖业型和传统手工业型、农产品初加工业型、采矿业型、旅游型等。

第18条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应依据村庄布局体系规划,针对不同等级村庄的配置要求,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体现基础设施适度集中布置的原则,实现基础

5

设施的共建共享。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道综合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和能源供应。

1、综合交通规划

分析村与村、村与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和交通流量,重点研究村庄的交通需求,结合自然条件与现状特点提出综合交通布局方案,明确各级公路的走向和等级标准,合理确定重大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2、给水排水规划

根据村庄分布特点、地理条件及用水需求,合理确定村庄的用水标准和供水水源,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方案和措施,统筹安排水厂,明确供水方式。根据污水量预测和地形条件,确定村庄排水体制,统筹布置污水处理设施。

经济发达、村庄密度大或水资源紧缺区域应实现供水水源、管网的统一规划建设和使用,形成区域供水系统,严格按规范进行水源保护。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应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电力电信规划

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区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用电量需求,统筹安排村庄电力供应设施,确定电网结构。

按照县(市、区)域现代化需要,预测村庄电信业务量和电话数量,统筹安排通信设施和电信网络。

4、能源供应

结合各地村庄的实际情况,明确村庄的采暖、燃料等能源供6

应及布局方案,鼓励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村庄的供热和燃气问题。

第19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教育、医疗保健、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模、层次应按照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相关要求,并依据村庄的职能等级、规模和服务功能综合确定,形成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第20条空间发展引导

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以下四类区域,制定各区域和村庄的建设和管控措施。

(1)积极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2)引导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3)限制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4)禁止发展的区域和搬迁村庄。

第21条环保环卫

根据县(市、区)域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和治理对策、功能区划,明确村庄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控制标准,确定需要重点整治的村庄、污染源和防治措施。

按照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合理确定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的规模、位置和服务范围。

第22条综合防灾规划

依据县(市、区)域综合防灾规划,明确村庄在防洪、消防、防地质灾害、抗震、人防等方面的总体要求和布局。

第23条近期规划

7

确定近期规划的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项目。

第24条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根据实施规划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提出村庄发展和布局的分类指导政策建议和措施。

第三章规划主要成果及技术要求

第25条规划成果

村庄布局规划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

(二)规划图纸:规划图纸表达清晰、规范,内容及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可参照以下图纸目录进行绘制。

规划主要图纸包括:

l、区位分析图

2、村庄分布现状图

3、产业布局规划图

4、村庄布局规划图

5、分乡镇村庄布局规划图(根据实际情况分开绘制)

6、基础设施规划图

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8、空间发展引导图

9、环保环卫规划图

10、综合防灾规划图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

8

第三部分村庄建设规划

第一章总体要求

第26条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要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规划应以改善生活、方便生产为前提,以现状改造和整治为重点,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

第27条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应以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为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使村庄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

第28条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应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全面收集各项基础资料。

第29条规划应当依据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镇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对上位规划中提出的产业安排、村庄布局、村庄规模、各类设施布局等内容进行落实。

第30条依据《陕西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的相关要求,针对村庄建设整治重点的不同,将村庄分为特色村庄和一般村庄两种。特色村庄包括新型农村社区、具有历史遗存的传统村落、有特色景观和民俗文化的村庄。

1、新型新型农村社区的村庄在编制规划时,应同时符合《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编制技术要求》(试行)。

2、具有历史遗存的传统村落在编制规划时,应重点突出保

9

护历史村庄的整体环境、风貌、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延续传统村落的布局和肌理,强化村庄特色风貌;在保持村庄传统格局、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提出村庄各类设施改善和提升的整治措施。

3、特色景观和民俗文化的村庄编制规划时,应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在充分挖掘景观特色资源及地方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提出村庄绿化美化、景观风貌和各类设施等方面的整治措施及建设方案。

4、一般村庄编制规划时,可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对于现状条件较差、现有设施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等基本生活要求的村庄,以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为重点研究内容;对于住房、饮水、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已相对完善的村庄,主要通过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提高村庄人居环境。

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31条村域规划

村域规划主要包括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村民居住点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及各类资源保护规划等内容。

1、产业发展规划

在充分研究村庄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农村居民致富增收,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合理布局各类产业。

2、村民居住点规划

确定村域范围内各村民居住点的位置及规模。

10

3、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资源保护

确定村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的位置、级别、走向、范围等,提出村庄与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措施与建议。明确村域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基本农田、生态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等资源的范围,提出各类资源保护的措施。

第32条村庄用地布局

1、分析村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确定编制规划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2、村庄建设用地的评定及选择

通过勘察和调研,对村庄用地进行适用性评定,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3、充分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对村庄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安排,使村庄布局有利于农业生产,方便村民生活,体现村庄特色。

表1村庄建设用地分类

11

第33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相关规范和上位规划的要求,确定行政管理、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与布局。

表2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套指标

12

第34条基础设施整治规划

1、道路交通

明确村庄道路等级、断面形式和宽度,提出现有道路设施的整治改造措施;确定道路及地块的竖向标高;提出停车方案及整治措施;确定道路照明方式、杆线架设位置;确定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位置;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

(1)道路等级

村庄道路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巷路3个层次。主要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7m;次要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4m;

巷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13

根据村庄的不同规模和集聚程度,选择相应的道路等级与宽度。道路组织形式与断面宽度要结合机动车的不同停车方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占到停车)合理确定。

(2)道路铺装

村庄主要道路宜采用硬质材料为主的路面,次要道路及宅间道路路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乡土化、生态型的铺设材料;保留和修复现状中富有特色的石板路和青砖路等传统巷道。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路面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

(3)道路标高

村庄道路标高原则上应低于两侧宅基地场院标高,并结合各类工程管线改造要求统一考虑。

(4)停车场设置

村庄内停车位应灵活设置,方便出入,充分利用村庄内部的零散空地,并与道路、建筑景观设计相结合。

2、给水排水

(1)给水

合理确定给水方式、供水规模,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划定水源保护范围;确定输配水管道敷设方式、走向、管径等。

村庄给水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村庄靠近城市或集镇时,应依据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优先选择城市或集镇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村庄距离城市、集镇较远或无条件时,应建设给水工程,联村、联片供水或单村供水。无条件建设集中式给水工程的村庄,可选择手动泵、引泉池或雨水收集等单户或联户分散式给水方式。

14

分散式给水应加强对水源(水井、水池、水窖、手压机井等)的卫生防护,水源地周围100米范围内应清除污染源(粪坑、渗水厕所、垃圾堆、牲畜圈等),达到安全饮水标准。整治后生活饮用水水量标准不应低于40~60L/(人.d)。

(2)排水

确定雨污排放和污水治理方式,提出雨水导排系统清理、疏通、完善的措施;提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整治、建设方案,提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位置、规模及建议;确定各类排水管线、沟渠的走向、横断面尺寸等工程建设要求。

综合考虑相关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村庄的污水量、水质、所接纳的水体以及原有的排水设施来选取适合的排水体制。

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村庄,应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村庄,应联村或单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应选在村庄下游,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

村庄雨水排放可根据地方实际采用明沟或暗渠方式。排水沟渠应充分结合地形,以雨水及时排放与利用为目标,或就近排入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体,或集中存储净化利用。

3、电力电信

(1)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生产、生活用电负荷,确定电源及变、配电设施的位置、规模等。

(2)确定供电管线走向、电压等级及高压线保护范围;提出新增电力电信杆线的走向及线路布设方式;提出现状电力电信

15

杆线整治方案。

4、能源利用及节能改造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确定村庄炊事、采暖、生活热水等方面的清洁能源种类及解决方案;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提出房屋节能措施和改造方案;缺水地区村庄应明确节水措施。

5、环境卫生

(1)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及垃圾清运工具;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实现就地减量。

(2)按照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提出户厕及公共厕所整治方案和配建标准;确定卫生厕所的类型、建造和卫生管理要求。

(3)对露天粪坑、杂物乱堆等存在环境卫生问题的区域提出整治方案和利用措施,确定秸秆等杂物、农机具堆放区域;提出畜禽养殖的废渣、污水治理方案。

6、竖向规划

根据地形、地貌,结合道路规划、排水规划,确定建设用地竖向设计标高。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坐标与控制标高,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第35条村庄安全与防灾整治

1、村庄整治应综合考虑各类灾害的影响,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灾害综合防御、群防群治的原则,综合整治、平灾结合,保障村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生命安全。

2、消防整治应划定消防通道,明确消防水源位置、容量。16

村庄内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必须设在村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与居住、医疗、教育、集会、市场、娱乐等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5000人以上的村庄应设置义务消防值班室和义务消防组织,配备通信设备和灭火设施;消防通道宽度不宜小于4m。

3、防洪整治应根据灾害类型确定防洪标准,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及防洪措施。村庄排涝应结合实际状况确定适宜的排涝标准,并提出相应的防内涝措施。

4、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应根据所在地区灾害环境和可能发生灾害的类型进行重点防御。山区村庄重点防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矿区和岩溶发育地区的村庄重点防御地面塌陷和沉降等灾害,并提出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保证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5、村庄避灾疏散应综合考虑各种灾害的防御要求,统筹进行避灾疏散场所与避灾疏散道路的安排与整治。村庄道路出入口数量不宜少于2个,1500人以上村庄中与出入口相连的主干道路有效宽度(指扣除灾后堆积物的道路实际宽度)不宜小于7m,避灾疏散场所内外的避灾疏散主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4m;避灾疏散场地应与村庄内部的晾晒场地、空旷地、绿地或其他建设用地等综合考虑。

第36条绿化与景观整治

1、绿化整治

依据各地乡土自然特点,充分考虑村庄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合理确定各类绿地的规模和布局;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的措

17

施;确定本地绿化植物种类;划定绿地范围。

2、景观整治

针对村庄闲置房屋和闲置用地情况,提出整治和改造利用措施;确定沟渠水塘、壕沟寨墙、堤坝桥涵、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等的整治方案;提出村口、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整治方案。

3、建筑风貌保护

提出既有农房、庭院整治方案,给出危旧房抗震加固方案,对村民自建房屋的风格、色彩、高度控制等进行规划引导。村庄建筑设计应因地制宜,重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利用,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并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杜绝出现千村一面。

第37条近期建设与投资估算

近期建设应围绕村庄人居环境改善,提出规划目标和整治重点;编制村庄整治项目库,明确项目规模、建设要求和建设时序;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

第38条管理机制

鼓励规划编制单位与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重整治建设、轻运营维护管理。

第三章规划主要成果及技术要求

第39条规划成果

(一)村庄规划成果应满足易懂、易用的基本要求,具有前瞻性、可实施性,能切实指导村庄建设整治,具体形式和内容可结合地方村庄整治工作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整。

18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是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军事有重大影响,能形成新兴产业的现代科学技术群的统称,它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能够带来高经济效益,具有高增值作用,并能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渗透的高知识密度、高技术附加值的最新科学技术和尖端科学技术。故高新技术并不是只指某一单项的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类:(1)新技术或新科技,突出强调技术发展的动态效应;(2)高技术或高科技,突出了人的智能的高度集中,反映了人的智能,研究已开发在这些新的技术领域中的主要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效益、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智力、高智能为主要特征,包括六大技术领域和十二项标志技术。其中,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及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核心;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先导;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基础;以核聚变能、太阳利用能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支柱;以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淡化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领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以上这些技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系列新型的产业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美国劳工统计局曾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产业中就业的技术人员大于各工业平均值的1.5倍,或者技术人员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5.1%以上者,列为高新技术产业;第二种方法是以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作为衡量标准,凡研究开发费用大于所有产业平均值的2倍或占总经费投入6.2%以上的产业,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第三种方法是上述第一、二种方法的综合,即同时考虑到技术人员的比例和研究开发费用的比例,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技术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应大于所有制造业比例的平均值的6.3%,研究开发费用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应接近或大于所有产业的比例的平均值的3.1%。主要包括: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科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与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与环保技术、地球科学与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与辐射技术、医药科学与生物医学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突出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属于知识密集型工业。工业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少,这种工业布局主要依赖于知识和技术,受能源和原材料的制约小,使工业的分布不再像传统工业那样集中在原料和燃料基地,而是分散到科技力量雄厚、现代化交通运输条件好、环境优美的地区,使工业的发展出现分散的趋势。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从发展阶段来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高新技术工业以电子、航空、航天等为主,但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创办了不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与信息产业是我国高新技术的产业的支柱产业,其次为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新型材料类、新能源与环保类。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通常所称的高技术产业是由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所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它是把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建立在坚实的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九大产业:生物工程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智能机械产业、生物医学产业、超导体产业、太阳能产业、空间产业、海洋产业。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集部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集部) 作者/不详 離騷集傳一卷 (宋)錢杲之撰集部第1301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 楚辭集解十五卷大序一卷小序一卷蒙引二卷考異一卷 (明)汪瑗撰集部第1301冊影印明萬曆刻本 楚辭疏十九卷讀楚辭語一卷屈原傳一卷楚辭雜論一卷 (明)陸時雍撰集部第1301冊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緝柳齋刻本 楚辭聽直八卷合論一卷 (明)黃文煥撰集部第1301冊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六年刻清順治十四年增修本 楚辭?#123;註四卷 (清)李陳玉?#123;註集部第1302冊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一年魏學渠刻本離騷草木史十卷 (清)周拱辰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初聖雨齋刻嘉慶八年印本 楚辭通釋十四卷末一卷 (清)王夫之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清同治四年湘鄉曾氏金陵節署刻船山遺書本天問補注一卷 (清)毛奇齡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清康熙刻西河合集本 楚辭新集註八卷附楚懷襄二王在位事蹟考一卷 (清)屈復集註集部第1302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年居易堂刻本 屈原賦戴氏注七卷通釋二卷 (清)戴震注集部第1302冊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刻本 屈原賦戴氏注音義三卷 (清)汪梧鳳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刻本 屈辭精義六卷 (清)陳本禮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清嘉慶刻本 屈騷指掌四卷 (清)胡文英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楚詞釋十一卷王闓咦? 集部第1302冊影印華東師大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七年刻本 屈賦微二卷馬其昶撰集部第1302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光緒三十二年集虛草堂刻本 枚叔集一卷 (漢)枚乘撰 (清)丁晏輯集部第1303冊影印清宣統三年丁氏鉛印漢魏六朝名家集本 校蔡中郎集疏證十卷外集疏證一卷 (漢)蔡邕撰 (清)吳志忠疏證集部第1303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稿本蔡中郎文集補一卷 (漢)蔡邕撰 (清)吳志忠輯集部第1303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稿本 蜀丞相諸葛亮文集六卷(存卷四至卷六) (三國蜀)諸葛亮撰集部第1303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正德十二年閻欽刻本 曹集考異十二卷 (三國魏)曹植撰 (清)朱緒曾考異集部第1303冊影印民國三年蔣氏慎修書屋鉛印金陵叢書本 曹子建集十卷逸文一卷 (三國魏)曹植撰 (清)丁晏詮評集部第1303冊影印清宣統三年丁氏鉛印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陸士衡文集十卷 (晉)陸機撰集部第1304冊影印宛委別藏清本 支道林集一卷 (晉)釋支遁撰 (明)皇甫涍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末吳家騆刻本 支道林外集一卷 (晉)釋支遁撰 (明)史玄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末吳家騆刻本 陶淵明詩一卷雜文一卷 (晉)陶潛撰 (宋)曾集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紹熙三年刻本 陶靖節先生詩注四卷補注一卷 (晉)陶潛撰 (宋)湯漢注集部第1304冊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淳祐元年刻本 ?#123;注陶淵明集十卷總論一卷 (晉)陶潛撰 (宋)湯漢等?#123;注 (元)李公煥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元刻本 靖節先生集十卷首一卷諸本評陶彚集一卷年譜考異二卷 (晉)陶潛撰 (清)陶澍集注集部第1304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年周詒樸刻本 謝康樂集四卷 (南朝宋)謝靈咦?(明)沈啓原輯集部第1304冊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一年沈啓原刻本 梁江文通集十卷 (南朝梁)江淹撰 (明)胡之驥注集部第1304冊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六年刻本哀江南賦注一卷 (北周)庾信撰王闓咦? 集部第1304冊影印南京圖書館藏稿本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重要指标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经营净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等,把握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解读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机构和个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现状概况 (1) 第二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比重统 计 (3) 四、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比重统 计分析 (7)

上海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上海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2010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3、基本要求 (4) 4、规划原则 (4) 5、规划期限 (5) 第二章村庄布点规划 (6) 1、村庄布点规划的制定 (6) 2、规划范围 (6) 3、规划内容 (6) 4、成果要求 (7) 第三章村庄规划内容 (7) 1、村域规划 (7) 2、居住点及集中居住点规划 (8) 3、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规划 (9) 第四章村庄规划技术规定 (10) 1、村庄建设用地 (10) 2、村域用地布局 (11) 3、集中居住点的选址 (11) 4、住宅建筑 (12) 5、公共服务设施 (12) 6、产业用地布局 (13) 7、绿化景观及村容村貌规划 (13) 8、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4) 9、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 10、河道水系规划 (15) 11、村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5) 12、防灾减灾规划 (16)

第五章村庄规划的成果要求 (17) 1、说明的内容 (17) 2、图纸的内容 (20) 3、附件的内容 (21) 第六章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规划 (22) 1、规划要求 (22) 2、主要成果 (22) 第七章村庄规划的制定 (24) 1、编制单位 (24) 2、报批(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 (24) 3、公示(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 (24) 附件一:村庄类型与面积统计表(示例) (25) 附件二:村庄现状及规划用地汇总表 (26) 附件三:集中居住点规划用地平衡表 (27) 附件四: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规划项目和估算一览表(示例) (28) 附件五:村庄规划村民调查问卷(示例) (30)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和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7号),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和示范作用,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模式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领、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打造一批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产业支撑和配套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政府要在园区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措施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二是坚持高新优先、整体推进的原则。要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根本任务,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突破重点的原则。加快发展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四是坚持协调发展、分工协作的原则。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协作体系。五是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发展的原则。整合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优质科技资源,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坚持合理利用土地等有限资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二、重点任务

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

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条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法规名称】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全文)【发布单位】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公告第29号 【发布日期】2010-05-27 【生效日期】2010-08-01 【正文】 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 (公告第29号) (2010年5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10年5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公布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三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与高新技术企业 第四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高技术产业基地

第五章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第六章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列入国家和本省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指南,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创新性、高成长性等特征,能够规模化生产,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集约化、专业化聚集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制,制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主管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全)_0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全) 周官说二卷补三卷清庄存与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嘉庆八年味经斋刻道光七年增修汇印味经斋遗书本周礼军赋说四卷清王鸣盛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 沟洫疆理小记一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周礼摘笺五卷清李调元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李氏万卷楼刻函海本周礼汉读考六卷清段玉裁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本 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清孔广林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孔丛伯说经五稿本周官心解二十八卷清蒋载康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一年经篚堂刻本【第81册】经部礼类 周礼畿内授田考实一卷清胡匡衷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一年吴氏刻蛰园丛书本周礼序官考一卷清陈大庚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四年刻借月山房汇抄本周官指掌五卷清庄有可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道光刻本 周礼学二卷清王聘珍撰影印清光锗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周礼故书考一卷清程际盛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刻三礼郑注考本 周官故书考四卷清徐养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陆氏刻湖州丛书本

周礼故书疏证六卷清宋世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六年徐士銮补刻确山所著书本周礼学一卷清沈梦兰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七年祁县县署刻所愿学斋书钞本周官恒解六卷清刘沅辑注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刻后印本 周礼补注六卷清吕飞鹏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九年吕氏立诚轩刻本 周礼释注二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聊城海源阁刻六艺堂诗礼七编本周礼注疏小笺五卷清曾钊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清同治十年刻本 周礼札记一卷清潘任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木活字印希郑堂丛书本 【第82册】经部礼类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上)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 【第83册】经部礼类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中)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 【第84册】经部礼类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下)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 【第85册】经部礼类 九旗古义述二卷清孙诒让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二

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1.1 编制目的 (2) 1.2 适用范围 (2) 1.3 指导思想 (2)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2) 2.1 村庄规划类型 (2) 2.2 村庄规划编制单元 (3) 2.3 规划原则 (3) 2.4 规划依据 (3) 2.5 规划期限 (4) 2.6 公众参与 (4) 第三章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 3.1 分类指导 (4) 3.2 主要规划内容 (5) 第四章技术要点 (7) 4.1 村庄用地分类 (7) 4.2 空间管制规划 (8) 4.3 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8) 4.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 4.5 基础设施规划 (9) 4.6 综合整治规划 (10) 4.7 村民建房规划 (11) 4.8 近期建设规划 (11) 第五章成果要求 (11) 5.1 成果要求 (11) 5.2 保护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1) 5.3 改善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2) 5.4 简易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2) 5.5 建房说明书成果要求 (12) 5.6 图纸要求 (12) 第六章附则 (13)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科学指导我省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不含城市、县城、镇、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规划编制。 1.3指导思想 本导则遵循“分类指导、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达到提升村庄规划实效性的目的。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2.1村庄规划类型 根据村庄对规划的需求,将村庄规划分为保护类村庄规划、改善类村庄规划、简易类村庄规划、建房说明书。 2.1.1 保护类村庄规划。主要指中国和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范要求,编制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2.1.2 改善类村庄规划:主要指中心村和国家、省相关试点示范村编制的村庄规划。规划包括村庄产业发展、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安排、村民建房等内容。其中,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美丽宜居村庄、美丽乡村等对规划有空间要求的试点示范村,还应按要求增加相关规划内容。 2.1.3 建房说明书:主要指村庄建设活动量较少的村,只需编制引导和规范村民建房的简要说明。 2.1.4 简易类村庄规划: 主要指上述3种情况以外的村,根据规划需要编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教育;差距 1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1.1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文化投入看,2004年,全国农村只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与城市文化经费投入相比低47个百分点。2006年财政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达71.5%,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直接为7.37亿乡村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其经费只有10.9亿元,全国每个农民一年只能享受国家财政1.48元的文化投入。而经费的严重不足,也使农村文化建设困难重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往往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1.2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择校赞助款,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而办学条件原本薄弱的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近几年,虽然一座座希望小学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但是也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山村校舍条件达不到最低要求,甚至还有危房继续存在并使用。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进修提高机会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现象。加之近几年城区学校通过考试补充教师,吸引了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集中。在师资流动上,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的流动,又往往带动学生流动,导致学生“择校热”,其结果更加剧了学校之间不平衡发展。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2.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素质提的高,要依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

陕西省经济形势及其优势支柱产业

查阅每个省的统计年鉴查阅内容包括本省经济地理结构有什么地级市有那些支柱产业 驰名品牌属于哪些产业 地理结构: 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等。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地级市包括:

西安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xas/宝鸡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bjs/咸阳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xys/铜川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tcs/渭南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wns/延安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yas/

榆林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yls/ 汉中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hzs/ 安康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aks/ 商洛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28607.html,/sqgk/gsqjs/sls/ 优势支柱产业板块: 【高新技术产业】 2010年,陕西省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继续保持年均20.0%以上的增长速度。陕西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年均增长30.0%以上,已经成为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林果业】 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绿色果品基地建设、生态果园、出口注册果园建设步伐加快,全省苹果优质果率达到75%,有机果品认证达到1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产区。 【畜牧业】 2010年,全省以生猪、奶牛为重点,以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为抓手,推广科学养殖模式,加快实施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和高产奶牛

续修四库全书总集书目(DOC)

集部第1578-80冊:唐寫本文選集注一百二十卷(存二十四卷) 影印唐寫本集部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八卷(清)汪師韓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補一卷(清)孫志祖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考異四卷(清)孫志祖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讀畫齋叢書甲集本 集部第1581冊:文選旁證四十六卷(清)梁章鉅撰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集部第1581冊 21-410 集部第1582冊:文選笺證三十二卷(清)胡紹煐撰影印清光緒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第五集本 27-481 绩溪胡绍煐。紹煐病李选择焉不精,而欲补段玉裁、王念孙治文选所未及者,二十余载,最后厘为三十二卷,,有朱右曾序以及自序。咸丰间刻即毁,仅存钞本同治十二年。其子小泉以钞本伪夺,属族父培系为校勘。 集部第1582冊:文館詞林一千卷(存三十卷)(唐)許敬宗撰影印民國三年張鈞衡刻適園叢書第三集本 152卷诗十二人部9赠答一:四言亲属赠答,夫妇赠答 156-158卷157卷诗十七人部十四赠答六杂赠答三158卷诗十八人部十五赠答杂赠答四 160卷诗廿礼部二释奠下四言 346卷颂十六礼部五巡幸347卷 414卷七四七体 452卷碑三十二百官二十二将军二 453卷碑三十三百官二十三将军三 457卷碑三十七百官二十七都督一 459卷碑三十九百官二十九都督三 662卷诏(伐) 664-670卷664卷诏(抚)665卷诏三十五赦宥一666卷诏令三十六赦宥二667卷诏三十七赦宥三668卷诏令(赦诏)669卷诏三十九赦宥五670卷诏四十赦宥六 691卷(敕)诫励贡举除授黜免 695 卷移都毁废祭祀崇学田农政事举士赏罚军令赦令杂令(令)699 卷教四恤亡裒贤显节终复毁废祷祀崇法 残简敕表 集部第1582冊: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宋)高似孫輯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元修本 集部第1583-88冊:七十二家集三百四十六卷附錄七十二卷(明)張燮輯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刻本 提要:明张xian 是编凡七十二家。周一人汉十二人魏七人晋是一人宋五人齐二人梁十八人,陈五人北魏二人北齐二人北周二人隋五人,其所取材除各史籍该著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数据解读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数据解读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农村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等,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 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数据解读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 最大化,是了解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比重统计.3 四、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统 计分析 (7) 四、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法规名称】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颁布部门】河北省建设厅【发文字号】冀建村[2006]425号【颁布时间】2006-09-11【实施时间】2006-09-11【效力属性】有效【法规编号】282055 什么是编号?【正文】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各市规划局、建设局,扩权县(市)规划局、建设局: 为指导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厅制定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二○○六年九月十一日 附件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总体部署,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河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应遵循本导则。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条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第四条编制村庄规划,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建制镇(乡)总体规划为依据,采用符合规划要求的勘察资料和地形图。 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第二章村庄规划组织与审批 第五条村庄规划应以行政村为单位,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村委会应指定人员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过程,并协助做好规划相关工作。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 状及其归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①质量: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教师的学历提高非常快。2002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和90%,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很大。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分别相差2.2个和7.6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

续修四库全书 子部书目

《续修四库全书》子部书目 子部第931册新编孔子家语句解十卷 子部第931册孔子家语考次不分卷(明)刘宗周撰 子部第931册家语证伪十一卷(清)范家相撰 子部第931册家语疏证六卷(清)孙志祖撰 子部第931册孔子集语十七卷(清)孙星衍辑 子部第931册圣门十六子书不分卷(清)冯云鹓辑 子部第932册新编颜子五卷(元)李纯仁辑 子部第932册子思子七卷(清)黄以周辑解 子部第932册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四卷简朝亮撰 子部第932册曾子注释四卷叙录一卷(清)阮元撰 子部第932册曾子家语六卷(清)王定安辑 子部第932册孟子外书四篇四卷(宋)刘攽注 子部第932册荀子考异一卷(宋)钱佃撰 子部第932册荀子评注三十二篇(清)傅山撰 子部第932册荀子微言一卷(清)惠栋撰 子部第932册荀子集解二十卷考证一卷王先谦撰 子部第932册孔丛子七卷释文一卷题(汉)孔鲋撰(宋)宋咸注 子部第933册贾子次诂十六卷叙录一卷(清)王耕心撰 子部第933册法言义疏二十卷汪荣宝撰 子部第933册潜夫论十卷(清)汪继培笺 子部第933册忠经详解一卷题(汉)马融撰(汉)郑玄注(明)陶原良详解子部第933册中说考七卷(明)崔铣撰 子部第933-934册太极图说论十四卷(清)王嗣槐撰 子部第934册周子通书训义一卷(元)保八撰 子部第934册新刊正蒙解四卷(明)刘儓撰 子部第934册吕氏乡约一卷乡仪一卷(宋)吕大钧撰 子部第934册安正忘筌集二卷(宋)潘植撰 子部第934册泳斋近思录衍注十四卷(宋)杨伯岩撰 子部第934册近思录集解十四卷(宋)叶釆撰 子部第934-935册近思录补注十四卷(清)陈沆撰 子部第935册陆氏家制一卷(宋)陆九韶撰 子部第935册资世通训一卷(明)朱元璋撰 子部第935册浦江郑氏家范一卷(明)郑涛撰 子部第935册圣学心法四卷(明)朱棣撰 子部第935册薛文清公要言三卷(明)薛瑄撰(明)谷中虚辑 子部第935-936册五伦书六十二卷(明)朱瞻基撰

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试行)

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试行)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招用农民工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负有支付农民工工资义务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 公安机关负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侦查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监察部门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职责情况实施监察;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机构,为被拖欠或者克扣工资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建设领域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铁路等部门和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 第五条各级工会负责指导、帮助用人单位依法成立工会组织,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工会应当依法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对农民工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职工名册、考勤记录、工资支付等管理台账。 第七条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应当自招用之日起10日内持农民工名册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双方约定支付工资期限低于1个月的,从其约定。 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低于用工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农民工工伤期间的工资。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劳务分包企业对招用的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有直接责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LLAGE PLANN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目次 1 总则 (1) 1.1 关于本导则 (1) 1.2 关于村庄规划 (1) 2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 (3) 2.1 主要任务 (3) 2.2 现状调查要求 (3) 2.3 规划内容 (4) 2.4 成果要求 (5) 3 村庄规划 (7) 3.1 主要任务 (7) 3.2 现状调查要求 (7) 3.3 用地分类 (8) 3.4 规划内容 (10) 3.5 成果要求 (16) 附表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18) 附录1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19) 附录2 村庄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21) 本导则用词说明 (23)

1 总则 1.1 关于本导则 1.1.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适应我省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导则。 1.1.2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包括建制镇、乡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规划的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1.3 本导则遵循“完善体系、突出重点,增强实用、分类指导,简洁易行、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重点把握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针对不同特点的村庄编制相应内容和深度的规划;充分考虑对村庄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保证村庄规划编制的操作性。 1.1.4依据本导则编制的村庄规划为法定规划。 1.1.5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1.1.6 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2 关于村庄规划 1.2.1 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包括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四个部分,本导则重点阐述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规划。 1、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以镇(乡)域行政范围为单元进行编制,可作为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单独编制。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重点镇等宜单独编制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重点对镇(乡)域内的村庄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并统筹安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