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

(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浏阳市集里中学张琴鑫

■教学目标

1.掌握晨昏线、昼弧、夜弧的判读方法,利用日照图,能够分析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

2.了解地球公转的真实形态,理解地轴与公转面呈固定夹角绕日公转,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3.理解并能归纳太阳直射点移动对一个地区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4.掌握两分两至日分别对应的日期、直射点位置和昼夜长短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晨昏线、昼弧、夜弧的判读方法,利用日照图,能够分析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

2.理解并能归纳太阳直射点移动对一个地区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3.掌握两分两至日分别对应的日期、直射点位置和昼夜长短情况。

【教学难点】

1.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与公转面成固定夹角,导致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移动。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

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圣诞节快到了,大家一定都很期待吧!因为可以收到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大家知道圣诞老人是在哪一天的什么时候送礼物吗?

学生:平安夜的晚上。

教师:对了,是在平安夜的晚上送!圣诞老人每一年的这天晚上都要给北京和悉尼的小朋友们送礼物,他依据经验,发现在这一天北京的夜晚很长,而悉尼的夜晚很短,所以他每次都是先去给悉尼的小朋友送礼物。那我们不依据经验,能否用地理知识分析出一个地区的昼夜情况呢?

1、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昼弧、夜弧的概念

利用12月24日的日照图,判读五根纬线上的昼夜长短,分析北京和悉尼的昼夜情况,得出结论,应该先给悉尼的小朋友送礼物,因为悉尼夜晚时间较短。

对比6月22日的日照图,判断长沙的夜晚时间比较短。

转承:通过圣诞老人送礼物,我们发现同一个地区,比如北京,在不同日期昼夜长短是不一样的,12月24日昼短夜长,而6月22日昼长夜短。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2、太阳公转的真实形态

3.21

°S

°N

教师:什么是公转?

学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通过看视频,发现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呈66.5°固定夹角,且方向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地球公转呈一定角度,导致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移动。再次观看视频

4、太阳直射点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活动:观察动态图探究问题:

当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当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归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5、两分两至日的日期,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情况

转承: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基本规律,可是我们并不知道一年当中,哪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哪段时间在南半球,为了具体到时间,我们有必要了解地球公转过程当中的四个特殊日期。

【板书】

6、练习

12月14日地球公转到了哪两个节气之间?南半球的昼夜情况?北半球呢?

6月1日地球公转到了哪两个节气之间?北半球的昼夜情况?南半球呢?

7、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面呈固定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从而形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我们知道,一天当中,白昼越长,相应的,接受太阳光热的时间就越长,这一天气温就越高。那么,由于地球公转使得除赤道外的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就是说地球的公转影响了这些地区一年内气温的变化。

8、作业

如果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90°夹角,对气候会有什么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B.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C.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3.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甲烷B.氟氯烃C.二氧化碳D.氮氧化物 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5.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大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A.海平面的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所致D.森林被砍伐 7.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是() ①海面上升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③腐蚀建筑物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②积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③对煤炭中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读“世界各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1)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十国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 (3)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法国仅为英国的52.5%、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说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 (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浏阳市集里中学张琴鑫 ■教学目标 1.掌握晨昏线、昼弧、夜弧的判读方法,利用日照图,能够分析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 2.了解地球公转的真实形态,理解地轴与公转面呈固定夹角绕日公转,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3.理解并能归纳太阳直射点移动对一个地区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4.掌握两分两至日分别对应的日期、直射点位置和昼夜长短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晨昏线、昼弧、夜弧的判读方法,利用日照图,能够分析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 2.理解并能归纳太阳直射点移动对一个地区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3.掌握两分两至日分别对应的日期、直射点位置和昼夜长短情况。 【教学难点】 1.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与公转面成固定夹角,导致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移动。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 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圣诞节快到了,大家一定都很期待吧!因为可以收到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大家知道圣诞老人是在哪一天的什么时候送礼物吗? 学生:平安夜的晚上。 教师:对了,是在平安夜的晚上送!圣诞老人每一年的这天晚上都要给北京和悉尼的小朋友们送礼物,他依据经验,发现在这一天北京的夜晚很长,而悉尼的夜晚很短,所以他每次都是先去给悉尼的小朋友送礼物。那我们不依据经验,能否用地理知识分析出一个地区的昼夜情况呢? 1、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昼弧、夜弧的概念 利用12月24日的日照图,判读五根纬线上的昼夜长短,分析北京和悉尼的昼夜情况,得出结论,应该先给悉尼的小朋友送礼物,因为悉尼夜晚时间较短。 对比6月22日的日照图,判断长沙的夜晚时间比较短。 转承:通过圣诞老人送礼物,我们发现同一个地区,比如北京,在不同日期昼夜长短是不一样的,12月24日昼短夜长,而6月22日昼长夜短。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2、太阳公转的真实形态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在降水比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由于水位上升,人们食用最多的是靠近地表的水。而地表水的水质也会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人们食用了这样的水,就会患上诸如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的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下降。届时,肠伤寒、痢疾、疟疾、兔热病等传染性疾病就会成为常见病。 而在另外一些气候变得更加干旱、逐渐荒漠化的地区,由于缺水,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将会加重,人们也会被迫食用水质不好的水。同时荒漠化导致土壤盐分增多,将不再适合作物种植。 天灾还是人祸? 虽然全球变暖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每个人都看见了,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变暖,在科学界至今悬而未决。 马柱国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期过程,与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规律有关,但人为因素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因此不容忽视。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肯定会使地球变暖,但温室效应在地球变暖中占多少份额,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另外,人类的其他一些活动也有可能造成地球气候变暖。比如城市化的加速造成地表植被减少,这势必会使地球的“肾”(湿地)和地球的“肺”受到损伤。 去年,俄罗斯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日之事。未雨绸缪,人类应该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研究期待深层次 全球变暖是上个世纪以来观测到的明显事实。学术界更加关心的一直是探寻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被《科学》杂志认可的气候研究进展却侧重于变化后的观察与适应。但要真正理解或证实这种关系,必须提出理论上的证据,即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这一点国际学术界进展甚微。事实上,对气候变化后果的观测和讨论与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生命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即便这种变化的原因像当前主流研究认识的那样单纯———是由于温室气体造成的,研究者对于气候系统本身复杂性的认识也将影响到对于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料。反过来,对当前人们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候系统本身性质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 ■相关链接 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显示,到二○五○年,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消失,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 这项研究主要调查了全球变暖与一千一百零三种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昆虫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一研究推断到了二○五○年的情况。研究人员指出,因汽车和工厂废气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已达到了过去一百至三千万年间从未达到的水平,这威胁了许多物种,全球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天气、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意识到了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成书于战国前后的《黄帝内经》使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顺应天时而养生的理念,“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当如今的生存环境变得看上去日益险恶,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世界每个角落的注意。通过谷歌趋势的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在2007年及之前对于“climate and health”(气候与健康)的搜索为0,从2008年2月开始,针对这个关键词组的搜索开始出现,迅速攀上了一个高峰,并在近两年来居高不下。 气象与环境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发现,南美洲1991年致死性霍乱爆发的元凶可能是厄尔尼诺,太平洋增暖的环流刺激隐匿霍乱弧菌的浮游生物生长,为霍乱在南美洲19个国家流行创造了条件。 虽然这种理论颇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霍乱爆发只是一种先兆,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危害。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疗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敏珍、董继元表示,气候变化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光、热、水、气等气象要素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当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来自大气环境的刺激后,会引起体内的一系列反应。 但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有一致的反应。他们认为,气象因素对人体刺激后引起的反应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还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状态与体质。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对气象因素刺激的反应并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比较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但是当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时,人们就会感觉不适或进而生病。 这些疾病或症状包括伤疤痛、风湿痛、心肌梗塞、栓塞、感冒、中风、多发性关节炎、风湿病和一些传染病等。

湘教版地理公开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与反思

湘教版地理公开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设计理念: 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时间:5课时 1---3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

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彼得·施瓦兹和达哥·兰德尔 2003年 10月 前言 当大多数人想到气候变化的时候,他们想象的是温度的逐渐升高,仅仅是气候状况的微小变化,不确定地连续变化,甚至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平稳下来。通常认为,无论我们面对任何天气条件,现代文明或者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幅度不会超出社会的适应程度;或者我们的减缓措施,如京都议定书,已经足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IPCC 报告指出,渐进式气候变化的威胁及其对食品供应和其他重要资源的影响,将不会严重到对安全产生威胁。乐观主义者声称,技术革新的所带来的收益能够超过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从气候角度来讲,持未来渐进式变化的观点认为,农业将会继续发展,生长期将会延长。北欧、俄罗斯和北美洲的农业将会繁荣,而南欧、非洲和中南美洲将会遭受增多的干旱、高温、水资源短缺和产量下降。总体来说,在许多典型的气候情景下全球食品生产都会增加。这种气候变化的看法可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十分危险的观点,因为我们正在面对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多的天气灾害:更多的飓风、季风、洪涝和干旱。极端天气事件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因为它们影响到食品供应,城市和社区环境,以及洁净水源和能源的供应。例如,据澳大利亚气候行动网络(Climate Ac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最近的报告预估,气候变化可能会减少牧场的降水,将导致牧草产量下降15%,从而可能导致牲畜的平均重量减少12%,特别是牛肉供应减少。在这种情形下,预估奶牛的牛奶产量将减少30%,新的害虫可能会在水果种植地区蔓延。此外,预估这种情形将导致饮用水减少 10%。基于模式的未来预估结果表明,如果这些变化在未来的15-30年内在世界几个食物生产地区同时发生,那么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够管理气候变化的观点将遭到严重挑战。 目前,生活在副热带干旱区人口密集、经济落后的的居民已超过4个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欠发达地区,对那些

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运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金斗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课题: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课前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学生姓名: 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极昼极夜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形成,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 1. 地球的自转 方向: ;影响:产生 现象,影响天气变化。 2. 公转 (1) 地轴倾角:地轴与 成 的固定倾角。 (2)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内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 也随之发生变化。 (3) 昼夜长短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上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内, 出现 和 现象,中纬度有明显的 。 (4)

(阅读教材 P80 页图 4-21 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同桌合作 四季划分:春季( 、 、 月)、夏季( 、 、 月) 秋季( 、 、 月)、冬季( 、 、 月) (5)五带的划分 ①依据: 多少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 ,是否有 和 现象。 ②名称: 、北温带、 、 、南寒带。 ③界线: 和 。填表:

(二)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展示) 【探究问题】探究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自转:老师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并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2)公转:动态图演示地球的公转,根据角色扮演记住二分二至日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出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设问: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了什么影响? 【探究结论】 1、自现象:昼夜交替 转影响:一日中天气变化 2、公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转影响:寒带的极昼极夜现象、中纬度的四季更替现象、热带地区的太阳直射现象。【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含了各种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哪些与自转有关,哪些与公转有关。 1. 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的季节长短不同。 2. 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比冬天早。 3. 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4. 我们山东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随堂训练:(巩固练习) 1.10 月1 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北极圈 2.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 A.北寒带和南寒带 B.北温带和南温带 C.热带和北温带 D.热带和南温带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3~4 题。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编制人审核人 班级小组姓名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 【技能目标】 利用不同图表资料分析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提出有效措施。 【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全球变暖原因影响,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气候变化与古代文明兴衰的关系。

2、收集、分析、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 【重难点】 1、正确认识全球变暖原因 2、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措施 【课时】1 【学法指导】 注意深入思考学案中每一个问题,循序渐进,探究过程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不要只记最后的结果,疑惑点可以与同学探讨; 【学习过程】 【情景设置】教材引言 一、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一.阅读教材,结合图4-3-2,过去的全球气候 变化的情况。 (1)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 (2)研究过去气候变化通常划分哪几个时期? 、、 (3)读图4-3-2,你能总结出15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吗? 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期和期交替,

大致以年为周期。冰期时,冰川从向,从向推进,气候 明显变;间冰期时冰 课前评价ABCD课后评价ABCD 川,气候变。当前地球气候正处于中。 ②、“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也发生过显著变化, 大量史料表明,500年来我国气候的变化表现为15、17、19世纪的期和16、18、20世纪的期交替出现。 ③、百余年来,仪器观测时期的全球气温变化,也 是冷暖交替,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时期;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____年代全球气候逐渐_____,此后30多年全球气候有所变____,从20世纪____年代末开始,全球气温又逐步______,并呈现加速态势。 【自我小结】对该部分内容做个自我总结吧: 过去全球气候处于不停的中,全球气候受多种因素 影响很复杂,如受、、、等因素影响。地质时期的气候 变化状况总体表现为的期和的期交替,当前地球气候正 处于的期。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探究二:气候变暖是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原因是什么呢?阅读教材结合图4-3-3思考: 1、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变 化趋势?同期全球气温有何变化趋势?特别是(时间)以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含义: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自然界本身排放着各种温室气体,也在吸收或分解它们。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处于一种循环过程。碳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的自然循环过程,大气和陆生植被,大气和海洋表层植物及浮游生物每年都发生大量的碳交换。从天然森林来看,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基本是平衡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

地球的未来_气候变化_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覆灭_JonathanOwen

2009. 9 An effort on the scale of the Apollo mission that sent men to the Moon is needed if humanity is to have a *fighting chance 3of surviving the ravages 4of climate change.The stakes are high,as,without sustainable growth,“billions of people will be condemned 5to poverty and much of civilisation will collapse ”. This is the stark 6warning from the biggest single report to look at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obtained by The Independent on Sunday ahead of its official publication next month.Backed by a diverse range of leading organisations such as Unesco,the World Bank,the US army and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the 2009State of the Future report runs to 6,700pages and draws on contributions from 2,700experts around the globe.Its findings are described by Ban Ki -moon,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as providing “in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for the United Nations,its member states,and civil society ”.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recession is a key theme,with researchers warning that global clean energy,food availability,poverty and the growth of democracy around the world are at “risk of getting worse due to the recession ”.The report adds:“Too many greedy and deceitful decisions led to a world recession and demonstrated the international interdependence of economics and ethics.” Although the future has been looking better for most of the world over the past 20years,the global recession has lowered 人类如果要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博得一线生机,就需要付出“阿波罗”登月计划那样一番努力。这种努力关系重大,因为如果没有可持续增长,“数十亿人将陷入贫困,文明将大举覆灭”。 上述严厉警告出自展望地球未来的一份最大规模的报告。《星期日独立报》提前拿到了这份将于下月正式公布的报告。这份《2009未来展望报告》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银行、美国陆军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众多权威机构的支持。报告长达6700页,由全球2700位专家参与撰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报告的研究结果“为联合国及其成员国以及公民社会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是报告的一个关键性主题。研究者们警告称,全球的清洁能源、食物供给、贫困和世界各地民主制度的发展“由于这场衰退而面临恶化的危险” 。报告还说:“贪婪与欺诈成性导致了世界经济的衰退,同时也表明国际社会在经济和伦理道德上的相依共存。 ”尽管20年来,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未来日益光明,全球经济衰退却令今后The Planet 's Future: Climate Change ‘Will Cause Civilisation to Collapse ’ 地球的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覆灭” Authoritative new study *sets out 1a grim 2vision of shortages and violence —but amid all the gloom, there is some hope too 新的权威研究报告展现出资源短缺和暴力肆虐的严酷前景———但在一片晦暗中还存有一些希望 By Jonathan Owen 科技前沿·反思 1.set out 陈列; 展开;展现2.grim [gr I m ]a.无情的; 严厉的;严酷的3.fighting chance 需经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可能而不易得到的机会 4.ravage [蘖r覸v I d 廾]n.[常作~s]破坏的痕迹; 灾害,灾难5.condemn [k 藜n 蘖dem ]vt.判 (某人)刑(尤指死刑)(to )6.stark [st 藁蘼k ]a.严酷的;苛刻的 荩 荩 37

初中地理_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课标分析 1.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掌握简单的三球仪观测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难点地球公转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师:请学生欣赏一组有关青岛一日和一年气候 景观的图片,同时齐读一首老师写给学生的地 理诗,思考导致这些气候现象的主要原因? 生:观看图片,齐读地理诗并思考。 师:这些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造成的,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导入 通过一首 切合学生 的诗,使 学生更有 代入感, 展现青岛 一天一年 的美景, 增强学生 对家乡的 热爱与自 豪感。 自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自学合学,质疑解疑】 联系学生 生活实际 进行设 问,引导 学生思考

公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生:①椭圆轨道,②66.5°,③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变化存在疑问,不是特别明确。 模拟演示一:观察太阳直射点位置(小组合作) 师:学生利用三球仪,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生:发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进而影响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探究二:正午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 师:播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flash,以青岛为例 引导学生探究正午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 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太阳辐射增强,地 让学生利 用三球仪 来探究太 阳直射点 移动的规 律,让学 生在活动 中自主地 感悟到其 中的奥 秘,同时 也是为了 培养学生 良好的动 手操作能 力。 运用图解 法,将教 材中文字 和复杂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讲话 中英文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讲话 时间:2009-12-19 15:01来源:口译网作者:口译网点击:972次 2009年12月18日,奥巴马总统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表讲话,阐述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以下是讲话的全文: Remarks at Copenhagen Summit on Climate Change by the U.S.President Barack Obama Copenhagen, Denmark December 18, 2009 美国总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讲话 丹麦,哥本哈根 2009年12月18日 Good morning. It is an honor for me to join this distinguished group of leaders from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We come here in Copenhagen because climate change poses a grave and growing danger to our people. All of you would not be here unless you —like me —were convinced that this danger is real. This is not fiction, it is science. Unchecked, climate change will pose unacceptable risks to our security, our economies, and our planet. This much we know. 早上好。十分荣幸能与世界各国尊贵的领导人汇聚一堂。我们来到哥本哈根,是因为气候变化对各国人民构成的严重威胁与日俱增。诸位如果不相信这一危险确实存在,你们──同我一样──都不会来到这里。这不是凭空虚构,这是科学。如果不加以制止,气候变化就将对我们的安全、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地球构成不可接受的危险。对此我们都了然于胸。 The question, then, before us is no longer the nature of the challenge -- the question is our capacity to meet it. For while the reality of climate change is not in doubt, I have to be honest, as the world watches us today, I think our ability to take collective action is in doubt right now, and it hangs in the balance. 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这一挑战的性质,而是我们应对这一挑战的能力。因为尽管气候变化的现实已无庸置疑,但恕我直言,在今天全世界都注视着我们的时候,我认为现在我们共同采取行动的能力还难以确定。这个问题事关生死存亡。 I believe we can act boldly, and decisively, in the face of a common threat. That's why I come here today — not to talk, but to act. (Applause.)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概要: 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和发展,同时,他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对自然施加影响。早期人类基本上依赖自然而生存和发展。人类大规模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是在工业革命后开始的。至此以后环境问题出现了怎么样的变化,对此人类有怎样的态度和措施。 关键字:全球变化气候变化措施 一、具体表现: (1)影响固体物质搬运 人类利用机械、炸药及其他手段,可以把地表固体物质,包括土壤、岩石等进行搬运。使地表破坏、土壤侵蚀加强、水土流失加剧。 (2)改变水循环 人类大规模的修建水库、渠道,改变了水循环。水库改变小气候,提高地下水位,引起沼泽化。缺水地区实施人工灌溉引起盐碱化。灌溉水携带的溶解物质沉淀与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盐分增加;同时亦使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地表强烈的蒸发作用使盐类在土壤的表层逐渐积累,使作物无法生长。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面发生沉降。 (3)破坏生态平衡 森林的砍伐、草场的过度放牧和开垦、鱼类的滥捕等起着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此外,人类从地壳和水中提取元素,又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元素重新分配到地表、大气和水体之中,造成大气中的CO2 增加、酸雨、土质污染、水污染,而CO2 的排放、燃料燃烧释放热量计下垫面性质的改变造成了温室效应、热岛 效应等,从而改变地球表层的热量平衡。 二、全球变化及其内容 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淡水资源短缺等,主要包括大气组成变化、气候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 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海平面上升,海岸带被淹:表现为:海岸带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 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课时 1---3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 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 小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2、通过学生演示、画图、探求成因,培养学生的 思考与分析能力,能举例说明。 3、培养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精神,建立对地理 学科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回想一下,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方式?地球是怎样运动的?请生表演。(板书课题) 讨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现象?(填表) 二、新课: (一)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1、生看书(P68)活动2请生演示 2、师补充: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的概念,并演示清晨→中午→晚上→子夜的变化,设问:你一天当中是怎样感受天气的变化的? (二)用人体演示地球公转 1、生看图(P69)“地球公转示意图”,并着手准备。师巡回指导。 2、大家刚才都观察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能否在赤道、南北回归线的平面示意图上绘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呢? 3、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讨论完成表格 5、观察图4-20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是多少? 6、观察图4-19夏至日时北极圈内是昼还是夜?南极圈 内呢?冬至日时北极圈内是昼还是夜?南极圈内呢?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 7、练习:P70第1、2、3题 小结: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地区除外),使各地获得的热量不同,在中纬度地带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现象。 (生举例) (三)地球上的五带 1、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否有直射、“极昼”、 “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2、生完成P70第4、5、6、7题 三、小结: 地球的形状不同纬度带气温:低纬高、高纬低 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差异降水:赤道多、两极少 质疑: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却看到太阳、星星每天东升西落,好像它们都在围绕地球转。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附: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一、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二、用人体演示地球公转 三、地球上的五带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