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平台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协同创新平台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协同创新平台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协同创新平台文化建设方案

目录

一、当前学术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

(一)学术文化意识淡薄:本真主义缺失,功利主义盛行 (3)

(二)学术风气有待加强:学术道德失范,学术监督缺位 (4)

(三)学术权力失位严重:行政权力膨胀,学术权力势微 (4)

二、学术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4)

(一)继承与发展学术文化,积极营造学术至上的良好氛围 (4)

1.必须把学术文化建设作为协同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4)

2.协同创新必须树立学术至上的价值观念 (5)

(二)弘扬和培养学术道德,建立健全学术监督的体制机制 (5)

1.建立学术信用档案 (5)

2.建立协同创新的学术规章制度 (6)

(三)尊重和用好学术权力,构建助推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 (6)

1.树立学术权威 (6)

2.建立学术权力运行机制 (7)

三、学术风气营造方法 (8)

(一)成立学术风气建设专门委员会 (8)

四、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模式 (9)

(一)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平台模式 (9)

(二)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的平台模式 (10)

(三)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的平台模式 (10)

(四)面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的平台模式 (10)

五、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 (11)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11)

(二)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 (11)

(三)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

(四)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12)

(五)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12)

(六)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12)

(七)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 (13)

(八)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 (13)

六、创新文化创建理念和体系 (14)

(一)确立创新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14)

(二)凝练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14)

(三)规范创新文化建设原则 (15)

(四)明确创新文化的内容 (15)

1、精神层面 (15)

2、制度层面 (15)

3、可视层面 (16)

(五)建立创新文化建设的体系 (16)

七、创新文化建设三阶段 (16)

(一)初期:抓认识、抓基础、抓交流、抓培训、抓考评 (16)

(二)中期:搭建学习交流、文化传播和支部建设平台 (17)

(三)后期:突出重点、抓好特色创建 (18)

八、创新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 (20)

(一)推行用人制度化、管理公司化、分配多层化的运行机制 (20)

(二)实行“一单位一策”的管理模式 (20)

九、创新社会办公益文化的机制 (21)

(一)建立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招商机制 (21)

(二)创新社会办文化机制 (21)

(三)建立社会办创作机制 (22)

十、创新科技节举办措施和政策建议 (22)

(一)突出主题 (23)

(二)普及知识 (23)

(三)开放互动 (23)

(四)寓教于乐 (24)

为了利于我们的创新创业主题相关的项目的开展,我就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方法做了研究,其解决方案的大体思路是先分析当前学术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再得出学术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和学术风气营造方法,再结合我们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平台资源,研究如何构建我们项目区域的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和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从而思考我们的创新文化创建理念和体系和得出创新文化建设三阶段、创新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办公益文化的机制、创新科技节举办措施和政策建议。

在基于以上解决方案的思路,首先来研究一下当前学术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学术文化是一种学术思想、学术信念,它对专家学者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精神状态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实现协同创新,必须建构一种自由开放、追求真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弘扬遵守学术道德的学术文化,以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

强化和提升学术权力,让学术生产真正由具有较高学术声望、学养较为深厚的专家学者主导,按照学术规律进行,应成为学术文化的主流。

一、当前学术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术文化意识淡薄:本真主义缺失,功利主义盛行

学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新、是发明、是发现、是发展。当前在学术研究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功利性和学术浮躁的行为,导致创新性学术研究缺乏。

(二)学术风气有待加强:学术道德失范,学术监督缺位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建设的规定,但学术造假及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除利益驱动以外,还在于学术规范及惩罚的机制不健全。

(三)学术权力失位严重:行政权力膨胀,学术权力势微

在行政权力极易过分膨胀的影响下,从而违背学术发展规律,约束学术自由,降低学术人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产生负面效应,学术权力式微。

二、学术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继承与发展学术文化,积极营造学术至上的良好氛围

1.必须把学术文化建设作为协同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学术发展离不开学术自由。自由是创造的源泉,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是学术人最为优良的精神气质。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必须有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学术繁荣。在科学研究中,只有遵循学术自由的原则,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才能有力地推进学术发展。

创新能否成功,未知性很大。学术研究,尤其是原始性创新,必须鼓励冒必要的风险,宽容可能的失败。

2.协同创新必须树立学术至上的价值观念

学术创新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科技创新的根本,没有学术上的卓越,协同创新中心就不可能有能力承担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不可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至上是整个组织的价值观和运转的主轴。

在优良的学术文化中,学术至上意味着学者开展学术生产主要是为了学术自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追逐学术之外的功利性价值;意味着与学术的自身要求相悖的浮躁与功利之风必须受到遏止;意味着大学中的管理主义需要消解,“行政至上”的错误观念需要纠正。

(二)弘扬和培养学术道德,建立健全学术监督的体制机制

学术自由与其他形式的自由一样,也有着许多制约的因素,如它不能违背社会基本的道德标准,不能违背学术本身所肩负的道义准则,也不能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违背。学术自由是与学术责任密切相关的,在遵循学术自由的同时,尤其应当履行学术责任,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强调科学研究中学者的自律行为和法律对于学者的约束作用,使广大教师明确作为一名学者所应该坚持的学术道德标准,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忍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身体力行。

1.建立学术信用档案

学术信用的好坏,对科技创新能否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协同创新中,应给每位科研人员建立学术档案,将课题完成情况和平时的学术信用记录在案,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戒措施,对学术信用好的人员优先支持,对学术信用差的可采取批评、警告、限制申请课题等措施。强化学术诚信意识,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遵循学术道德规范和知识产权法律,杜绝剽窃、抄袭、领先等学术失范行为,反对学霸作风,保护创新者的智力劳动成果。

2.建立协同创新的学术规章制度

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学术规范的意见,出台落实学术规范中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规定,制定违反学术规范及道德的惩戒措施,促进学术规范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及时妥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文化氛围;成立专门的学术监督机构,完善学术举报制度,处理学术违规人员。这对于规范学术活动、激励学术活动有序进行有着重要作用,在制度层面上起到弘扬学术道德、惩处学术失范的作用,以此保障学术自由活动的良性开展。

(三)尊重和用好学术权力,构建助推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

1.树立学术权威

学术的权威性是不分时空的,是可以跨越国界和组织的,是为所有学术人所追求和崇敬的。学术本身没有权力,但是学术权威可以转

化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不同,真正的学术权力是由学术委员会独立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而且应成为对学术活动具有决策性的权力。

学术不仅有权威,还有权利,就是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学术必须保持独立,思想必须保持自由。学术问题只能由具有学术专长的人作出判断,如果没有学术专长,那么就丧失了对学术问题作判断的基本资格。通过制定协同创新中心的制度、章程,规定一般的领导及行政负责人不能进入其学术委员会,以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较好的全局观念和履职能力、较高的专业造诣、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声望的专家学者为主导,实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有效隔离,以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的过度干预,真正实现学术独立。

2.建立学术权力运行机制

协同创新中心依法制定章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的有关规定,制定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成立由专家学者主导的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和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的机制,使学术委员会成为协同创新中心最高的学术审议机构,成为学术研究的决策机构,成为学术行为的仲裁机构。学术委员会可以完全依照学术规律来管理学术研究,可以就学术问题单独召集会议,独立作出有关决议,委员会形成的决议应该成为行政决策的依据;学术委员会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术行为,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三、学术风气营造方法

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为弘扬学术文化、规范学术行为提供重要保障。

(一)成立学术风气建设专门委员会

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并下设的“学术风气建设专门委员会”,为构建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容失败的学术氛围,为倡导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尚,为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提供保障。

学术风气建设专门委员会,以推进协同创新为动力,以确保学术质量为生命,坚持引导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营造协同创新中心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质量、水平和影响。

创新中心“学术风气建设专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学校学术风气建设和惩处学术不端行为文件;开展学术风气建设、良好学术风气和精神风尚的宣传;对学术失范的不端行为进行调查,提出处理建议意见;为专家学者自由开放地交流学术思想,搭建中心专属的“网络论坛”;完成中心学术委员会和各协同创新主体委托的相关工作。

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机制,是实现协同创新的保证。崇尚学术文化,应成为协同创新中心本身及政产学研用等各协同创新主体文化建设的主流。在学术文化建设上,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应保护学术自由、遵守学术规范、鼓励创新创造;要

给创新者以充分的学术自由,拒绝一切思想观念的禁锢与束缚,让学者们在自由的学术气氛中进行学术研究,在开放的学术环境中实现学术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顺利实施“跨学科学术文化交流与协同创新合作”夯实基础。

四、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模式

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已有的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

(一)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平台模式

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应依托高等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优秀创新团队与优质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拔尖创新人才,逐步成为引领和主导国际科学研究与合作的学术中心。

(二)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的平台模式

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应依托高等学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有组织创新,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

(三)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的平台模式

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鼓应励各类高等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自觉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支持地方政府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协同研发,推动高等学校服务方式转变,构建多元化成果转化与辐射模式,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在区域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

(四)面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的平台模式

面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应整合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推动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以及境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协同研究,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加强文化对外表达和传播能力建设,发挥

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五、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突破制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高等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把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通过系统改革,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由多方参与的管理机构,负责重大事务协商与决策,制订科学与技术的总体发展路线,明确各方责权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

(二)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增强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造就协同创新的领军人才与团队。推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三)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合作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四)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效,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鼓励竞争,动态发展。

(五)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人才、学科和资源优势,在协同创新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和各具特色的科研组织模式。

(六)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资源,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发挥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汇聚作用,构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形成长效机制。

(七)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

积极吸引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集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协同创新,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等建立实质性合作,加快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八)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

构建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倡导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尚。

推进协同创业创新,政产学研金介六大要素缺一不可之外,此外,还必须借助“媒”的力量,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与氛围。推进协同创业创新的关键,是要坚持“四个协同”。一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必须协同。要把技术创新有机嵌入产业链中,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二是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协同。要运用利益驱动机制,改变各个创新主体单兵突进的老路,促进各方围绕共同目标,发挥集成力量。三是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协同。要发挥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优势,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协同创新提供体制保证和制度保障。四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必须协同。政府在通过行政手段为科技创业创新提供低成本、低风险、可预期发展环境的同时,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和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职能。

深入推进协同创新,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一是突出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集聚发展。二是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推进企业创新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机构。三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就地转化率,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果转移机制,鼓励领军型人才创业,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四是突出创新平台搭建,加快重点园区、公共技术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五是突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技术转移机制、科技管理体制。六是突出科技金融创新,加快推进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设立科技信贷引导基金,创新金融个性化服务,推进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共同开创科技创业创新新局面。

六、创新文化创建理念和体系

(一)确立创新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新时期顶层设计方针,逐步建立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发挥创新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传播等作用,推动各个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

(二)凝练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以建设和培育各个机关的服务文化为抓手,树立以研究所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各个职能,整体推进创新文化建设。通过创建形成一流的战略目标、创新的运行机制、竞争的工作岗位、配套的

规章制度、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活跃的学术气氛、和谐的人际关系、先进的科研设备、舒适的科研环境,增强各项目单位的凝聚力,营造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优良园区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和深刻地诠释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质和内涵。

(三)规范创新文化建设原则

坚持紧密围绕知识创新工程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发扬、借鉴与创新”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实践与规划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创新文化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创新文化建设与项目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明单位创建相结合的四个有机结合原则。(四)明确创新文化的内容

1、精神层面

国家需求、国际前沿科技目标和个人价值取向相统一的价值观、道德观,是创新文化的价值导向;

2、制度层面

完善、简洁、缜密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所的组织体系和职工的行为规范;

3、可视层面

现代化的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美的科研园区、形象化的设计是物化载体。

(五)建立创新文化建设的体系

制定个项目单位特色的创新文化建设工作规划,建立起项目单位文化建设的总领导小组,确定文化建设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高级领导人挂帅的创新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以上下密切配合和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并把创新文化建设评价纳入各项目单位的年度考核体系之中。

七、创新文化建设三阶段

创新文化在科技创新中,对提高个人素养、催生科学灵感、提升科研团队内涵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在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中,应贯穿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根主线,充分发挥个部门职能,整体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一)初期:抓认识、抓基础、抓交流、抓培训、抓考评在创新文化建设的初期,他们把创新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项目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创新点。创新文化建设是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期项目团队的工作的切入点、创新点和有效载体,为

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思路、新方法、新资源。各个项目单位的一把手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切实履行领导职责。

一是抓认识。通过学习贯彻,宣传发动,引导领导提升对创新文化建设的认识,促使科研创新项目早规划、早行动、早受益。

二是抓基础。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组织建设,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保证。

三是抓交流。通过创办《创新与实践》等相关电子刊物,进行主题宣讲、专刊展示、情况交流、开拓视野,起到沟通和促进的作用。通过交流,取长补短,理论探讨,整体推进,促进创新文化建设“往深里去,往高里提”。

四是抓培训。邀请领导和专家到项目地举办培训班和专题报告会,就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深化与发展、案例编写等进行指导。多次召开有创新文化建设主题的政研会,与会人员就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意义、效果等展开研讨,提高了理性认识。

五是抓考评。把工作考评作为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的手段,认真把握考评的内容、标准和方法。

(二)中期:搭建学习交流、文化传播和支部建设平台

在创新文化建设的中期,注重丰富和拓展创新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建设需要有载体依托,各个项目组注意创新运用多种文化载体,构建平台,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譬如开展中心组学习,举办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项目支部工作培训

班、项目的知识培训班。二是建立文化传播平台,譬如举办系列人文讲座、文化教育讲坛,开展纪念教育活动,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激励作用。三是探索支部建设平台,开展“学习型项目支部”创建活动。

各个项目组把一批优秀创新家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道德风貌和人格魅力,归结为创新文化的精髓,进行广为宣传,发挥榜样的导向、牵引作用。可通过编印事迹册、报告会、座谈会、组织纪念活动、文艺汇演等形式,弘扬创新家勇于当先和献身创新事业的精神。(三)后期:突出重点、抓好特色创建

在创新文化建设的后期,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突出重点、抓好特色创建上。首先是将创新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密切结合,做到相互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是项目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知识创新工程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氛围。各个项目组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注重把创新文化建设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文明单位的创建要求,制定和落实创建计划,记载创建轨迹,以“三优创新团队”的创建活动带动“文明处室”、“文明个人”、“文明门栋”、“文明家庭”等细胞创建工作,不断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和工作生活环境。

各个项目组结合文明单位考核验收、创新文化建设考评,定期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导各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了创建工作有目标、组织有机构、任务有落实、定期有考核。

为了向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设立学习项目图书馆,各个项目主题分馆推行365天天天开馆服务。并实行每周7天,满足24小时的文献全文传递服务。面向院内读者,全面开通7×12的网络实时参考咨询服务。开敞连贯的“查、阅、藏、借一体化”的服务布局,为读者提供舒适的空间;实行全开架服务。400多个宽带信息点,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网络化的服务;方便快捷的网络联机检索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查询,资源丰富的电子书刊网络阅览、下载与便捷的印本文献查阅。

各个项目单位极组织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节约型”等“六型”团队建设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影响力和创新力的工作团队。

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创新人才是创新文化建设的终极主体,他们的创新性直接影响着文化的创新性,处于灵魂的位置;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互动共进。科技创新发展根源于日积月累的创新文化,需要重大的文化创新来导引,同时能够推动和深化创新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而创新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深化,又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科技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双向互动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体系;创新文化的传播也是一种培植、养育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多因素的支持和条件,其中文化载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应该更加重视创新文化传播的载体建设;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是一项系统、长期的任务。创新文化深入人心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从约定个人行为到变成一种自觉意识和习惯,养成一种高尚的品格,并不断得到

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有足够的认识。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强领导,探索规律,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不断增强科技人员对创新文化的认同感,推动创新文化向纵深发展。

八、创新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

(一)推行用人制度化、管理公司化、分配多层化的运行机制强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人事方面,实施全员聘用制,推行签约制、外聘制、合同制、兼职制、义工制等多种用工制度。管理方面,引入公司化管理模式,采取项目负责、指标控制,实行目标量化管理;推行文化设施的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实现文化设施物业管理社会化,实现资源整合、互补和共享。分配方面,探索“突出效益,绩效挂钩,拉开差距”等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推进绩效工资管理,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建立有利于竞争、激励的分配机制。

(二)实行“一单位一策”的管理模式

对新成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一个单位一套独特的运作机制。项目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对镇(街)、企业、社区图书馆实行统一编目、通借通还,一馆借书、多馆还书,并在全国首创24小时ATM自助借还服务。展览馆实行布展内容依托镇(街)、部门、企业、单位,展览策划和技术维护、专业管理、后勤服务引入有资质的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协同创新平台文化建设方案

协同创新平台文化建设方案 目录 一、当前学术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3 (一)学术文化意识淡薄:本真主义缺失,功利主义盛行 (3) (二)学术风气有待加强:学术道德失范,学术监督缺位?4 (三)学术权力失位严重:行政权力膨胀,学术权力势微 (4) 二、学术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4) (一)继承与发展学术文化,积极营造学术至上的良好氛围?4 1.必须把学术文化建设作为协同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4) 2.协同创新必须树立学术至上的价值观念?5 (二)弘扬和培养学术道德,建立健全学术监督的体制机制 (5) 1.建立学术信用档案?5 2.建立协同创新的学术规章制度 (6) (三)尊重和用好学术权力,构建助推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6 1.树立学术权威?6 2.建立学术权力运行机制 (7) 三、学术风气营造方法?8 (一)成立学术风气建设专门委员会 (8) 四、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模式?9 (一)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平台模式 ............................................. 9 (二)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的平台模式 ............................................. 10(三)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的平台模式.. (10) (四)面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的平台模式? 10 11 五、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11 11 (二)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1 (四)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12) (五)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12 (六)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12) (七)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 12 (八)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 12 六、创新文化创建理念和体系................................................................................................... 14 14 (一)确立创新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二)凝练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14 14 (三)规范创新文化建设原则? (四)明确创新文化的内容?15 1、精神层面?15 2、制度层面?15 15 3、可视层面? (五)建立创新文化建设的体系?15 16 七、创新文化建设三阶段?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一、大赛目的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和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提升新时期创新创业水平,打造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精神,吸纳优秀创新创业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掀起创新创业的高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弘扬创新创业文化。 探索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充分利用电视、新媒体等互动方式,宣传创新创业人物,树立创新创业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四)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利用市场机制,聚集各种创新资源,吸纳包括银行、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金融机构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为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大赛主题 科技创新,成就大业 三、组织机构 (一)参与单位。 指导单位 科技部 教育部 财政部 全国工商联 支持单位 共青团中央 致公党中央 国家外国专家局 招商银行 承办单位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科技日报社

陕西省现代科技创业基金会 协办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孵芳晟(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广泰源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道卓投资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 招商银行创新创业公益基金 (二)大赛组织委员会。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是大赛的具体执行机构。由大赛指导单位、支持单位、协办单位共同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三)专家指导委员会。 由创投行业著名人士、知名创业企业家、金融机构及行业著名专家组成。 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田惠宇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1 一、活动主题 激情创造梦想,创业赢得未来 二、活动目的 进一步促进我校创业、就业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发散创新思维,创造更多就业与创业的机会,旨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学校产学研结合,让学生不仅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上有所准备,更对毕业后的社会就业有深刻体验。 三、参赛对象 我校在籍有创业意向的学生 四、主办单位:学工处、就业办 五、策划承办单位:院学生会、“__x”创业协会 六、组织机构 1、成立大赛组委会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大赛决赛评委 __x、__x、__x、__x、__x..... 七、活动内容 (一)参赛要求:参赛者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人。每名参赛者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系、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二)参赛方式 1、报名阶段:月8日至月1日,参赛选手根据参赛选题在本系分团委处报名,也可自行选择参赛项目;月1日至月2日,由相关负责老师对所有报名参赛选手集中进行培训;月27日前,各系指导参赛选手完成报名确认并提交创业项目计划书。

2、初赛:月30日,工作小组组织评委对参赛选手所提交的创业项目计划书进行评比,评出10个团队进入决赛,并对项目计划书提出建设性建议。 3、总决赛:月日,由评委根据选手现场表现评出各类奖项。 (三)参赛项目选题 1、人物形象工作室 2、校对工作室 3、速录工作室 4、摄影摄像工作室 、动漫工作室 、设计小组(打印、平面设计等)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2 一、活动目的: 1、众所周知,在大学校园里,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来让我们不断学习、锻练和展现自我、 2、勤工俭学是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也可以促使自己的独立与成长。但是,由于校内能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这就使我们对勤工俭学的多元化有了更多的追求 3、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策划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及对新事物探索精神,为更好适应工作与社会做准备。 4、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形成。让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及知名度。 5、通过与知名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有助于企业开拓广阔市场及获得更多利润的优秀创业设计作品,为企业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后备力量,进一步巩固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并提升公众影响力。 6、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以学校为舞台,更大程度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二、活动意义:

长春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长春市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修订版) 长春市商务局

目录 一、总体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物流业发展具有较好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物流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逐步推向深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我市物流标准化目前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____________ 4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主要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推广物流标准化,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相衔接____________ 6(二)以供应链平台建设为核心,完善流通领域供应链体系____ 8 四、组织实施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五、资金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六、项目管理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七、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启动阶段(2017年8月-12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2

(二)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9月6月)_______________15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9年7月-8月)__________________16 八、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建立组织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二)建立工作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三)健全管理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四)做好试点企业及试点项目选定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18 (五)加强资金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六)做好绩效评估及验收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七)做好培训交流和宣传推广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2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目的,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为我市十大产业培植壮大,提供一个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过程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平台中心任务,面向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十大产业提升,针对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资源共享与集成等提供服务;二是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提供综合服务;三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服务。 二、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 1、技术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在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提供定向信息服务。 2、创新源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研究领域、优势专业、研究动态信息。 3、人才信息。建立我市专家数据库(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对接国内外创新团队、咨询顾问、专家数据库等。

4、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产业调查,产业信息推送服务。 (二)技术交易 依托科技综合服务大厅,开展技术交易线下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对接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 1、线下服务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体系,全方位集聚与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服务资源,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划分为如下功能区:1)综合服务区:设置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中介代理九个服务窗口。 2)科技创新展示区:设有科技产业、科技载体、科技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市情、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区域科技创新等。 3)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区:通过展示、推介、转化、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平台。进行技术经纪人活动、项目交流与对接、线下成果交易。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专项定题座谈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 2、线上服务

全员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全员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鼓励员工敢想敢为的精神,为员工创造一个开放、高效、务实的创新交流空间,本着全员参与的理念,建设全员创新平台。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投曹妃甸港卸车部全体员工及外协员工,包括但不局限于设备改造、工艺革新、管理创新。 三、使用细则 1、本平台为卸车部员工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群,所有参与人员均本着自愿、平等、互助原则进行参与。 2、部门所有技改项目及公司科技创新课题在此创新平台进行发布。 3、平台上所有人员均可将自己想法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发布,填写“项目发布表”,进行项目成员招募。 4、项目发布后,项目发布人根据成员招募情况决定项目是否有效,对于有效项目,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以讨论组形式在平台成立项目组。 5、对于工作相关或需要利用公司资源类项目,项目组需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填写“项目实施计划表”,报部门项目审批小组审批。审批合格后该项目即可按实施计划进行实施,未通过审批的项目不予实施。

6、对于与工作不相关且不需要利用公司资源类项目,项目组可自行实施,项目成果由项目组自行决定是否在平台共享。 7、对于项目成果可以申报专利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可向部门提出专利申请意向,由部门统一向公司申报专利。 8、对于部门预算支出外项目,可先行立项并执行项目审批流程,待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9、本平台产生的任何成果,都将作为部门向公司及以上单位报送的科技创新项目的依据。 四、注意事项 1、项目成员招募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需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根据项目需求在平台成员报名名单中选定项目组成员。 2、每个项目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 3、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项目组成员要对该项目负责,为项目开展起到正面积极作用,项目负责人要为成员适当分配工作任务,主动让成员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可根据成员表现决定项目完成人名单。 4、平台成员在平台使用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用语要文明,平台管理员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理。 5、本平台所有言论均为个人观点,不能代表部门及公司。

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评审方案

河南农业大学第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书面评审标准 本评审标准在书面评审时作为评分依据,供评委参考。 创业计划竞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可行性、操作性俱佳的创业计划。创业计划基于具体的产品/服务,着眼于特定的市场、竞争、营销、运作、管理、财务等策略方案,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阐述把握这一机会创立公司的过程并说明所需的资源。 一、概述 要求:简明、扼要、具有鲜明的特色。重点包括对公司及产品/服务的介绍,对市场概貌、营销策略、生产销售管理计划、财务预测的说明;指出新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展望;介绍创业团队的特殊性和优势等。 二、产品/服务 要求:说明如何满足关键用户需要;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说明其专利权、著作权、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指出产品/服务目前的技术水平是否处于领先地位,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能否实现产业化。产品不过分超前市场而无法被接受。 三、市场 要求:市场容量与趋势、市场竞争状况、市场变化趋势及潜力,细分目标市场及客户描述,估计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调查和分析应当严密科学。 四、竞争 要求:公司的商业目的、市场定位、全盘战略及各时期的目标等,同时要有对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的分析,替换品竞争,行业对手内原有竞争的分析。总结本公司的竞争优势并研究占用对手的方案,并对主要的竞争对手和市场驱动力进行适当的分析。 五、营销 要求:阐述如何保持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把握企业的总体进度,对收入、盈亏平衡点、现金流量、市场份额、产品开发、主要合作伙伴和融资等重要事件有所安排,构建一条通畅合理的营销渠道和与之相适应的新颖而富于吸引力的促销方式。 六、经营 要求: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工艺设备的运行安排,人力资源安排等。这部分要求以产品或服务为依据,以生产工艺为主线,力求描述准确、合理、可操作性强。 七、组织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将广东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以及《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地区,加快智能制造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将智能制造从点、线延伸到面,全面推动广东省制造业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突出地区发展重点与特色,规划建设各地市

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市场主导,省市联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省市(区)各方优势,省市联手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应用为先,示范带动。通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和产品,发挥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推动作用,首先充分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树立各类、各层次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充分带动智能制造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培育建设50个左右各类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做大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规模,力争形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地市、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同时逐步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联盟。 ——各类服务平台累计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的次数达到每年500次以上;每年累计开展各类智能制造技术培训或讲座200次以上,每年累计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0000人次。 ——服务平台实施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应用,运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产品和

北海市创新计划(XXXX-XXXX年)实施方案

XX市创新计划(2011-2015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型XX建设,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XX创新计划(2011-2015年)》的总体安排,结合XX的任务和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XX“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XX“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工作重心下移,重点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实施七大科技工程,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千亿元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全民创新和全方位创新,为建设创新型XX和实现“三年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既要加强政府在创新计划实施中的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作用,注重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又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

(二)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突出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增强县市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兼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科技支撑。 (三)坚持支撑发展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又要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园区、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自身能力建设。 (四)坚持部门协作与上下联动相结合。既要加强部门间的工作集成协作,又要加强自治区、市、县联动,充分发挥地方的作用,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集成,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创新的大格局。 三、总体目标 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围绕千亿元产业发展和地方重大科技需求,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夯实基层科技创新基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攻克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一批专利和技术标准,研发一批新产品、新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增强科技自身能力和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全社会R&D经费支出与全市GDP的比例达到1.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为创新型XX 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和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重点建设6家产业

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韩城市中信化工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一、企业概况1、主要业务范围 韩城市中信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系陕西中汇煤化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从事焦化粗苯加氢精制项目,属于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和鼓励项目,年深加工粗苯10 万吨,是陕西省唯一一家焦化粗苯加氢精制的高新技术项目。公司于2013年10月1日投产,主要产品有纯苯、甲苯、二甲苯、重苯和非芳烃共五种,销往山西、山东、河北、江苏等地,用于下游医药等精细化工领域。 2、主要技术和产品介绍 随着国家在产业政策、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母公司陕西中汇煤化有限公司主营的洗精煤、焦炭和煤化工产品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等方面的压力。这些要求必须不断发展求强向新的行业转型升级,在现有的产品和生产条件基础上发展煤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开发更多有发展前景的产品,拓宽企业

的业务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粗苯加氢精制工艺通过脱除含S、N等杂元素和不饱和烃,经粹取蒸馏单元分离精制生产高质量的纯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产品可以满足下游高端产品苯乙烯、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工业装置的需要,产品售价远高于酸洗苯,三苯收率可达到96%以上,其加工收益十分可观。且该项目属于焦化产业链的延伸,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内的鼓励项目,属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安全环保型的一项新兴产业。该项目可使我们企业走出了发展区域受限的境地,突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纵深的进入了化工领域,在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 公司该项目的工艺采用了国内自主开发的国内最先进的高新专利技术:焦化粗苯低温低压加氢工艺、N- 甲酰吗啉萃取精馏工艺和焦炉煤气制氢工艺。低温加氢精制工艺是在低温、低压、催化剂作用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科教动态(2014年第2期)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14年3月10 日 编者按:为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重点工程,搭建长期、稳定、高效的技术支撑平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持续提高,农业部决定从2014年起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张桃林副部长在方案上明确批示:“很好!望科学规划布局、精心设计部署、扎实有效实施、形成长效机制”。现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发布,请各有关单位参阅并落实相关工作。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部决定从2014年起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通过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有效实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一、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和“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遵循“体系工作法”,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

三大工程为重点,在综合考虑我国农业区划和农牧渔优势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优先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市县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等现有基地资源,遴选建设100个区域代表性强、产业链条完整、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有特点的创新基地。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明确目标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绩效管理,促进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培训与推广的紧密结合,力争把创新基地建成科学研究试验田、人员培训观摩田、生态农业样板田和农业决策参考田。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建设综合性基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创新基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以区域主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doc

可行性强的概念产品或服务方向;针对区域经济提出的优势论证方案。 五、活动形式: 初赛:参赛同学自己确定设计的领域和方向,充分展开市场调研及设计成果制成方案。参赛同学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团队方案(创业计划书简本,A4纸不得超过5页)。我院将会组织邀请评委对作品进行评比,并将择优选出30支团队入围复赛。 复赛:复赛将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在入围复赛的30支团队中选拔20支队伍进入决赛。入围决赛的20支参赛队伍可以通过评委会提出的点评意见对作品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决赛:进入决赛的队伍可以在得到组委会发出的决赛通知起到决赛方案提交截止之日前,对决赛方案进行修改。通过初赛与复赛的方案,结合专家的建议与要求,重点准备现场答辩与陈述,现场陈述要用PPT文稿进行演示,陈述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陈述后参赛团队要接受评委会给予的质询,并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回答。 六、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优秀奖十一名,优秀组织奖五个。 获奖团队将代表我系参加学院“诚得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

七、注意事项: 1、参赛学生以辅导员为单位提交电子报名表到就业服务站国俊卿老师处。 2、参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的作品与成果,若出现违规或侵权行为将被视为故意作弊,大赛办公室将取消其继续参加比赛以及评奖的资格。 3、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参赛队员的姓名。若需要请以甲乙丙丁或A、B、C、D代替。 4、参赛学生若在比赛期间变更联系方式,应及时通知大赛办公室。 5、所有参赛团队成员均可在课外学分“创新与创业”一项中记相应分值。 本次活动由会计学院就业服务站负责解释。

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提示: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企业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某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址: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注册时间: 注册资金: 登记注册类型:股份制 经济规模:公司于1995年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是当时同行业国内第三某某省内第一家生产铝塑复合幕墙材料的生产厂家。1997年为保持同行业技术生产水平与产品质量的权威性,公司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得单线设备生产率提高了50%,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现年产达12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1.3亿元,自1997年至今累计实现利税8000多万元。2003年集团发展需要,在高新某某区投资1.2亿元兴建了泓泰高新工业园,为泓泰集团打造国际一流企业、一流品牌创建了新的基础。 人才资源:公司现有人员198人(不含销售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80人,占总数40%,本科以上学历19人。主要管理人员26人,技术开发人员8人,生产人员102人,分别占企业人员总数的13%、4%、51.5%,平均年龄28.96岁。 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陈猛先生,现43岁,某某省某

某县人,管理类大专学历,经济师,历任某某省供销社农业物资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总经理、江西泓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江西泓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是中国建材工业协会铝塑复合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理事、某某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某某省建材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企业荣誉:企业的主导品牌“雅丽泰”铝塑复合幕墙系列产品先后获得“某某省名牌产品”、“国家建设部推荐产品”、“国家权威检测达标产品”、“某某省重点保护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建材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产品”、“奥运会建筑材料推荐产品”等数十项荣誉证书,成为全国复合幕墙材料行业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之一。 泓泰集团公司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特级纳税信誉等级企业”、“维护消费者权益先进单位”、“南昌重点工业企业”、“南某某区工业销售30强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短短几年泓泰集团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我国重点工程如昆明至大理高速公路、芜湖长江大桥等某某省标志性工程如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大连国际网球中心、南昌红谷滩会展中心、南昌某某区智能大厦等都留下了“雅丽泰”的身姿,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连锁店、江铃等都指定使用“雅丽泰”产品。同时,集团通过边贸将产品销往中某某区,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国家重点场馆建设中树立了中国产品新形象。 2、信息化工作小组 2002年11月1日,经总栽办公室会议讨论,决定组建

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

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在自主产权高度重视的今天,菏泽学院为进一步推动学院创新创业人工作的发展,实现中国以及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同时营造学校积极创新创业的向上分为,引 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锻造创业 精神,同时也为了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 优秀项目和团队打下牢固的基础,决定举办菏泽学院大 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二、活动目的: 让更多的同学通过参与活动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创意。同时此次活动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 助菏泽学院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成才 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拓展在校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创业、择业、就业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供实践、 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通过培训选手撰写创业项目计 划书,让大学生参与创业实战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和热情,鼓励广大大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新,投身创业 实践,帮助广大毕业生进一步了解形势,把握政策,感 受党和政府及学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注

和支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增强大学 生就业创业的信心,引导大学生成为有创新创业志向、品德、心理素质和知识技能的新型人才。同时也是为了 培养广大同学对创新创业的热情,让全校积极的投入到 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来。 三、活动主题:创新自强自主中国梦 四、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菏泽学院助学联合委员会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活动对象及方式: 参与对象:全校学生 参与方式:团体,每个学院1-2队,每队4-7人 五、活动时间 报名时间:2018年11月5日至11月6日 培训时间:2018年11月15日晚 初赛作品上交时间:2018年11月22、23日 决赛时间:2018年11月25—11月26日 六、活动地点: 培训地点:锦苑餐厅4楼 初赛作品审批地点:锦苑餐厅4楼助联办公室 七、活动流程: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运营方案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方案说明:本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

技术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目的,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为我市十大产业培植壮大,提供一个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过程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平台中心任务,面向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十大产业提升,针对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资源共享与集成等提供服务;二是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提供综合服务;三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服务。 二、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 1、技术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在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提供定向信息服务。 2、创新源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研究领域、优势专业、研究动态信息。 3、人才信息。建立我市专家数据库(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对接国内外创新团队、咨询顾问、专家数据库等。 4、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产业调查,产业信息推送服务。 (二)技术交易

依托科技综合服务大厅,开展技术交易线下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对接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 1、线下服务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体系,全方位集聚与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服务资源,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划分为如下功能区: 1)综合服务区:设置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中介代理九个服务窗口。 2)科技创新展示区:设有科技产业、科技载体、科技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市情、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区域科技创新等。 3)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区:通过展示、推介、转化、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平台。进行技术经纪人活动、项目交流与对接、线下成果交易。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专项定题座谈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 2、线上服务 1)与北方技术交易市场、中国技术交易网、上海技术交易网、科易网、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浙江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等对接,掌握项目供需、技术交易、区域创新、国际合作等信息。 2)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端口连接,获取、分析、推送文献资源元数据,形成大数据云租用或者建设本地镜像。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陈仓区乡镇企业技术服务站 (2012.2.) 为了进一步改善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能更好地为我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以促进全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依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政发(2011)73号”文件《关于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 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陕中企规发〔2010〕85号”文件《关于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基 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并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文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我区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关实施意见及要求,以推

进我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订本建设方案。1 一、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近年来,陈仓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民营化为方向,以城市化为突破口,以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区域经济社会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以优化政策环境为切入点,使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鼓舞了企业主的创业信心。同时,积极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招商引资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到2011年底,陈仓区中小企业已达2.85万户,从业人员18.73万人,完成企业总产值326.69亿元,企业 增加值94.1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06.8亿元。利润22.18 亿元,税金5.5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23.01亿元。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工业园区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强力推进“六区建设”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业园区在聚集产业、招商引资、体制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截至目前,我区工业园区建

创新创业大赛策划方案

***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根据***区产业发展要求,为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业,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区计划举办20**“***”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旨在全球前沿科技领域抢夺一批带资金、带技术、带团队的高层次人才项目,为**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具体方案如下: 一、大赛地点 ***区***酒店**宴会厅 二、参赛领域 围绕***区产业导向,重点引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领域为主导的高层次创业项目。 三、参赛条件 参赛者必须以团队形式参加,每个参赛团队只能申报一个参赛项目。已在***注册或已享受人才政策的创业人才不再作为参赛对象。参赛条件为达到***市***的申报门槛。具体条件如下: 1.创业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 2.创业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5 周岁。 3.创业人在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3 年以上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工作经历,

并取得较突出业绩。近三年未在***缴纳个税、社保或创办企业。 4.创业团队应有较明确的落户意向,决赛获奖后原则上3个月内须在***区落户注册企业。创业人实缴货币出资在注册资本中占比不少于30%(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不少于20%)或为自然人第一大股东(在注册资本中认缴金额最大且在实收资本中实缴金额最大),且个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0万元;公司注册后,担任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或首席技术官(首席科学家)。 5.创业团队掌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技术成熟并已进入开发阶段,具备产业化条件。 6.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毕业五年内的大陆地区高校毕业生和本科以上的台港澳地区或海外地区高校毕业生,拥有市场前景广阔,并符合发展导向的创新性技术或科研成果。 四、组织机构 (一)主办及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市***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市***区科学技术局 协办单位:***市***区商务局 五、赛事流程 第一阶段:项目征集 时间:2019 年9月初 启动***合作伙伴、高校、机构等一起征集***项目,并走进***科技大学进行***区创业政策宣讲活动。全程共征集符合大赛要求的

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方案

XX公司SCCP平台建设方案 2011年4月

目录 XX公司SCCP平台建设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 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 建设方案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 平台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 网络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现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 询价报价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询价业务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 询价流程(一):提交询价单给供应商...............错误!未定义书签。 . 询价流程(二):直接从供应商接口提取报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 采购订单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业务流程一:订货平台订货........................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业务流程二:从本业务系统订货....................错误!未定义书签。 . 订单导入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 物流订单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 库存查询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方接入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 单个物资库存查询................................错误!未定义书签。 . 多种物资库存查询................................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