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表面置换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髋关节表面置换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髋关节表面置换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髋关节患有,需要在麻 醉下进行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包括退变性 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颈骨折等等。通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矫正畸形,通过术后适当的功能锻炼,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据国内外术后随访资料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约有90%的关节假体可有效使用20 年。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 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全麻可能引起牙齿脱落、气 胸、心肺功能抑制以致停止; 2) 心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术中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引起肢体麻木、不能活动; 4) 术中大出血,输血输液反应,引起休克;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 骨水泥中毒或者骨水泥心、肺、脑栓塞可引起生命危险; 7) 术中发生骨折,有时需要加用其他内固定; 8) 术中安放螺丝钉可引起盆腔内脏器官如膀胱的损伤; 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 术后切口渗液,延迟愈合,切口感染; 2) 术后应激性溃疡,胃出血; 3)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4) 术后感染需要行清理术和/或假体取出、旷置以及二期再置换手术; 5) 术后关节功能不良,疼痛不缓解; 6) 术后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影响关节功能; 7) 术后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需要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 8) 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9) 术后假体松动、移位、断裂,需要将假体取出行翻修手术;10) 术后双侧下肢不等长; 11) 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与应力、骨质量、外伤等因素相关,多数需手术固定; 除上述情况外,本医疗措施尚有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

髋关节置换指南

髋关节置换指南 第一章髋关节解剖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它允许股骨(大腿骨)和骨盆(髋骨)之间发生运动。位于骨盆的球窝关节称为髋臼。股骨球形的头部与髋臼相匹配,组成球窝关节。它可以使下肢有广泛的活动。 股骨头的外表面和髋臼的内表面有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坚韧,非常光滑,允许两个关节面之间在活动时轻易的相互活动。 骨盆和股骨之间有坚韧的连接,包括韧带和关节囊覆盖关节,使其稳定。髋关节的活动由周围有力的肌肉引发及控制。 健康的髋关节允许下肢在其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支撑上部肢体,吸收从走路及奔跑活动中产生的冲击力。 第二章需要髋关节置换的疾病 有一些疾病导致病人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必须进行关关节置换手术,最常见的情况可能是骨关节炎,通常指软骨有磨损,破裂表现的关节炎。骨关节炎可以在病人没有先前髋关节损伤的情况下,由髋关节磨损而发病。在某些人身上,可能有某些遗传的倾向,使他们增加了患骨关节炎的可

能性。 缺血性坏死是另一个可能需要髋关节手术的病症。此时股骨头球部丧失了其血供的一部分,相应地组织开始坏死,这导致了股骨头的塌陷及髋关节的退变,缺血性坏死与酗酒,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及其他疾病治疗时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有关。 髋关节功能的异常由髋关节创伤,髋关节骨折和儿童时期出现的髋关节疾病有关,例如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多年后能导致髋关节退变。机械性异常导致过度的磨损和撕裂。 第三章治疗选择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使您的髋关节痛疼缓解,这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服止痛药,另一种选择是手术置换您的髋关节。置换髋关节通常在疼痛变得持久,并影响您的日常生活,且您和您的医生共同认为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才被推荐采用。 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 缓解疼痛 纠正任何畸形,如:下肢不等长 恢复髋关节丧失的功能 改善您的生活质量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原因分析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2-29T13:07:57.9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作者:申飞 [导读]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疼痛原因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550006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疼痛原因。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后成功随访36例患者,其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分析了引起疼痛的成因,评估了疼痛程度。结果:本组36例患者,成功随访36例,随访率100%,术后随访36例,门诊复查16例、电话随访17例、信件随访2例、上门随访1例。所有随访患者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为关节内源性因素:4例髋关节脱位、3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1例无菌性炎症;关节外源性因素:5例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2例异位骨化;其他因素:3例心理与精神因素,1例不明原因疼痛。疼痛程度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估:6例轻度、10例中度、5例重度。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原因有感染、假体松动、脱位、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无菌性炎症等;由于疼痛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明确引起疼痛的病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此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疼痛;原因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微创手术、翻修手术及定制性关节假体在THA中广泛应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虽然THA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疼痛的病例日渐增多,术后疼痛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极易引起功能障碍,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因此,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成因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了适合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疗效确切,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随访率100%(36/36),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平均年龄(53.3±8.5)岁,单侧32例,双侧4例,平均随访时间(2.4±1.2)年,骨水泥28例,非骨水泥8例,手术成因:1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5例陈旧性骨胫骨折。纳入标准:①术后均出现髋关节疼痛;②接受过随访;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失去随访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伴有肿瘤的患者。 1.2方法 术后随访的方式主要有门诊复查、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及信件随访四种。通过电话联系,让患者来门诊复查,如果未能来门诊复查则利用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及信件随访,要求患者拍X线片并将其寄回给随访医生。X线检查内容为双髋正位片与患髋侧位片。记录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时间、严重程度、发作特点及伴随症状等。 1.3疗效判定 疼痛评估利用术后髋关节疼痛评估方法,即:VAS评分法,分级标准为:0为无疼痛,1~3为轻度疼痛:间隙发作,未影响正常生活与睡眠,4~6为中度疼痛:时常发作,影响正常生活、轻度影响睡眠,需服用镇痛药,7~10为重度疼痛:持续性发作,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级睡眠,需要服用麻醉类药品[1]。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成功随访36例,随访率100%,术后随访,门诊复查16例、电话随访17例、信件随访2例,上门随访1例。 所有随访患者中13例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为关节内源性因素:4例髋关节脱位、1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1例无菌性炎症;关节外源性因素:5例腰椎源性疾病引起疼痛;其他因素:1例心理与精神因素,1例不明原因疼痛。疼痛程度利用VAS评分评估:10例轻度、2例中度、1例重度。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的目的为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如果术后出现严重疼痛,则表示手术失败。对于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术后疼痛是其再次就诊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术疼痛的影响原因众多,如:脱位、感染、无菌性松动等。据报道可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为29%,其中13%的患者因疼痛影响着正常生活[2]。 本文对THA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三类,分别为关节外源性因素、关节内源性因素及其他因素[3],临床随访发现,关节内源性因素是影响THA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其中感染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大部分术后感染患者的首发症状便是关节疼痛,感染性疼痛的特点为持续性,对于THA而言,如果术后出现感染,则便是手术失败,感染出现后,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因此,临床治疗中要积极开展感染预防,具体措施有术前行全身检查,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术,围手术期静脉滴注抗生素,术后及时处理切口;如果术后出现感染,要积极治疗,具体方法有采用抗生素抑制治疗、清创、翻修、关节融合术等,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要结合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实际情况。本组感染1例,行二期翻修手术,术后疼痛消失。 脱位是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脱位的原因较多,根据其成因可以分为早期脱位与后期脱位,在治疗时要采取适合的方法,以此保证处理的有效性;假体松动是引起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直接影响着THA的疗效,是THA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组假体松动2例,行翻修手术,减轻了患者疼痛[4]。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其成因复杂,分析其成因后采取了适合的治疗方法,缓解了患者疼痛,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并实现了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谢士成,张玉革,王元吉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假体选择[J].中华全科医学,2013,06:861-862+97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注意事项 一、手术体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老年人居多,常合并多脏功能的疾病或减退,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习惯体位多为侧卧位,能使手术野显露清晰,便于手术医生操作,但体位处理不当,易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臂丛神经损伤,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且术中无菌要求非常高,因此为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室护士护理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手术时全部采用侧卧位,在患者骶尾部和前方耻骨联合部位用砂袋和手术床辅助固定器从前后两个方向将骨盆牢牢固定。要求在手术中不发生骨盆任何摇动,在胸侧壁、腋窝远侧放一海绵垫,以防止腋窝血管神经压迫,注意保护骨盆隆突部位的皮肤,骨隆处垫以衬垫,体位枕注意选择质地柔软的。 二、麻醉方式 1、麻醉前准备术前行肺功能包锻炼,全麻前12h禁食,硬膜外麻醉前8h禁食,清洁灌肠。 2、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L2、L3间隙穿刺,头端管,局麻药取2%盐酸利多卡因,诱导满意后监测BP、SPO2及心电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早期输入贺斯500ml,林格氏液维持,必要时输血200ml~400ml,一般不用辅助药物。 3、全麻术前用药阿托品肌肉注射,诱导用药咪唑安定kg~ mg/kg,芬太尼4μg/kg~5μg/kg,依咪酯 mg/kg~ mg/kg,司可林100mg静脉抢注,

麻醉维持安氟醚%~1%吸入,仙林 mg/kg~ mg/kg,每30min~35min追加1次,芬太尼据麻醉深浅追加,术中芬太尼用量均增,最大量,最小量 mg,早期输入贺斯500ml,林格氏液维持。必要时输血200ml~400ml。 三、备物 1、环境准备 手术应安排在大无菌手术间进行,仔细检查术中所需物品及抢救药品,术前晚及术日晨用紫外线及空气消毒机消毒手术间。 2、患者准备 术前对患者应进行严格全面检查,特别应注意患者有无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如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灶等,术前患侧皮肤清洁干净。 3、手术器械准备 除骨科基本器械外,还应准备电刀、电钻及髋关节置换的配套器械,术前1 d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10 h以上或熏箱熏蒸。人工髋关节常规备有不同类型以供手术采用。 四、手术配合过程 1、器械护士的配合 由于器械种类繁多,术中台面极易混乱,反复寻找器械费时费力,影响手术进程,术中应铺置两个无菌台,常规器械与特殊器械分别放置,术中使用的器械用无菌巾遮盖,以减少空气对器械的污染。实验证明:手术进行3 h遮盖的器械菌落数为1个,不遮盖的菌落数为6个,因此实际工作中要强调对器械的遮盖。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手术切口使用手术薄膜防止皮肤细菌向创口移栖,用碘伏薄膜效果更佳。吸引头易被污染需勤更换[2] 。显露手术眼时,应主动配合及时传递器械,血是细菌的最佳培养基,因此术中应经常擦拭器械上的血迹,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6-01 12:18:27 卫办医政发…201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部组织制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8-09T10:33:22.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作者:太祖华杨建义马文可 [导读]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是否给予手术入路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前方入路组(33例)与后外侧入路组(33例),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前方入路组患者行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结果: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前方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直接前方入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剧烈,下肢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重塑个体髋关节,恢复个体下肢功能的主要治疗手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但是后外侧髋关节置换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后脱位风险较高[1,2]。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以及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据,从而论证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优越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方入路组:男女比例为20:13(20/13),年龄在45岁至87岁,中位年龄为(47.2±1.2)岁,发病部位:有23例患者为右髋,有10例为左髋。后外侧入路组:男女比例为19:14(19/14),年龄在46岁至88岁,中位年龄为(47.5±1.5)岁,发病部位:有21例患者为右髋,有12例为左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标,患者均出现髋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髋关节畸形。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2)排除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3)排除合并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全麻后取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后,髂前上棘外1cm至2cm做一长约8cm的手术切口行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阔肌膜张肌肌纤维、肌膜、筋膜后去除患者患侧关节囊前方脂肪垫,切开患者前关节囊,去除患者完整股骨头以及骨赘、卵圆窝周围软组织,充分暴露患者髋臼后以外展角45度至45度,前倾角10度至15度嵌入髋臼假体以及内衬并用螺钉固定,最后复位髋关节,缝合手术切口。 1.3.1后外侧入路组全麻后取健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于患侧股骨外侧做一长度约10cm的切口,逐层分离患者皮肤、皮下组织、肌筋膜等组织后充分显露患者关节囊后侧,T形切开患者部分后关节囊后摆距股骨颈截骨,去除完整股骨头后参考直接前方入路组置入髋关节假体。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2小时VAS量表得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数值。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数值,具体情况(见表1),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2小时局部疼痛轻,且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后外侧入路组。 3讨论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术中需切开外旋肌群,从而增加了患者术中出

国内关于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 换治疗。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 (一)初次髋关节置换 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而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磨损颗粒并由此引发局部产生异物反应,进而导致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已经成为影响THA远期临床效果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年轻患者,THA术后对关节功能要求高、活动量大,因此这类人群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数量相对较多,结果导致产生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如何降低关节负重界面的磨损以及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降低磨损颗粒诱发局部的异物反应,从而延长假体生存期、提高THA中远期临床效果就成为关节外科领域所关注的重点。过去近30年里,第二代金属材料、高交联聚乙烯、及新型生物陶瓷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关节外科的整体治疗效果。

初次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初次全髋置换术技术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病人的选择 疼痛 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 无手术禁忌证 绝对禁忌症:髋关节或任何其他部位的活动性感染,任何可能增加后遗症发生率或死亡率的不稳定性疾病 相对禁忌症:髋关节慢性低度感染、快速破坏骨质的任何病变、神经营养性关节炎、外展肌力阙如或相对功能不足、快速进展的神经性疾病 问题: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B 不需要关节置换的病人做了关节置换 先天性髋脱位关节不痛 年龄偏小的新鲜股骨颈骨折 :)术前准备:D 1、病人全身情况的评估(必要时请其他科室医师会诊),大生化、三大常规、心电图、胸透等

2、髋部情况评估:完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疼痛的部位性质、步态、下肢活动度、腿的长度、神经血管状态)需要两侧髋关节前后位片、侧位片、髋关节的股骨外展内旋位片,必要时CT、MRI并行髋关节功能评估,观察髋臼骨量和股骨前倾角,另外还可以: 患髋正位片加铅尺或距离定位棒 3、术前模板设计,预先估计假体类型和尺寸,准备假体和特殊器械(直的或弯的Hohman拉钩、股骨颈拉钩、骨水泥) 4、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字: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危险性、并发症及后遗症、假体类型及价格、假体预期使用寿命及翻修的可能性 5、术中应用抗生素准备,必要时备血 6、准备防旋鞋 术前模板设计 双髋正位片,单髋正、侧位片 髋关节病理状态, 患肢不等长的程度 髋关节中心的位置,髋臼假体的外倾角 股骨形态,骨距保留长度,偏心距的测量 大转子顶点与髋关节中心的关系 假体厂商和型号的选择 假体颈长的确定(初次置换应定为标准颈长)

根据模板设计得知: 臼杯的型号 臼杯的位置 股骨柄型号 骨距保留距离 大粗隆与髋中心的关系 股骨头的型号 双下肢是否等长 假体选择 病人年龄: <50岁:非骨水泥假体+耐磨关节面>50岁,<70岁:非骨水泥假体 >70岁:混合型假体 骨质量:严重骨疏松: 骨水泥假体 股骨近段形态: 标准型: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发表者:刘士明1843人已访问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裴福兴 2012-7-23 13:17:07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 换治疗。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

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 (一)初次髋关节置换 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而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磨损颗粒并由此引发局部产生异物反应,进而导致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已经成为影响THA远期临床效果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年轻患者,THA术后对关节功能要求高、活动量大,因此这类人群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数量相对较多,结果导致产生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如何降低关节负重界面的磨损以及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降低磨损颗粒诱发局部的异物反应,从而延长假体生存期、提高THA中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体位架固定。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行右侧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切开阔筋膜,显露大粗隆,于大粗隆后方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保护坐骨神经,牵开臀中肌,显露外旋肌群,于转子间窝处切断外旋肌群(梨状肌、上孑肌、闭孔内肌及下孑肌),用紫线标记。沿股骨骨膜剥离显露小转子,同时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后侧关节囊,用紫线标记。屈曲内旋髋关节暴露股骨头,使股骨头脱位。见股骨头塌陷、变形,失去正常形态。清除股骨颈基底部纤维组织,在小粗隆上1.5cm处垂直于股骨颈用电锯截除股骨头及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板状拉钩显露髋臼。切除髋臼缘增生骨质,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切除髋臼内软组织。依次用44mm-54mm髋臼锉保持外翻45°前倾15°磨削髋臼,达髋臼真臼底,并见软骨下骨广泛渗血,彻底止血冲洗干净髋臼,以髋臼试模测试髋臼大小、方向良好。于外翻45°前倾15°方向打入非骨水泥型56mm(LINK公司人工髋关节)髋臼假体,两枚螺丝钉固定牢固。打入高分子聚乙稀内衬。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周章武 清理梨状窝内软组织,于靠近大粗隆根部之股骨颈横断面中点处,依次以直径8-12mm髓腔锉扩大髓腔,然后以2A之股骨柄试模扩大髓腔,按装直径2A股骨假体试模及标准股骨头假体,复位后松紧度满意,取出试模。按装2A股骨非

骨水泥型假体和直径40mm金属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内旋达45度(并向后推动膝关节,不能造成关节脱位),活动满意。放置自体血回收负压引流管。在大粗隆上用克氏针钻两个小孔分别穿入紫线系牢。清点纱布、器械无缺。缝合阔筋膜、皮下、皮肤。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手术顺利,出血约1000ml,麻醉满意,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本次手术器械及人工髋关节假体由LINK公司提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证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适应证]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规范

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康复评定 1.单项功能评定:肿胀、疼痛、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步态等。 2.体格检查: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肉运动情况。(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功能障碍 (4)X线诊断: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患髋蛙式位片、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髂关节。 (5)CT和MRI检查:骨赘和剥脱骨碎片、骨质的改变、MRI轴位像补充失状位、冠状位和三维影像的不足 (6)核素骨扫描(ECT):ECT反映骨的代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力感染、肿瘤和营养不良性骨病 3.综合功能评定:常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因手术后训练时间、力度选择与手术术式等密切相关,因此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尚未统一,缺乏能证明何种程序或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可靠的临床研究,但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的原则。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 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起坏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 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髋关节外旋。 3.坐位:不宜久坐,每次<30分钟,床上屈髋<45°,床旁坐屈髋<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和内旋。 4.转移活动:卧位是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健侧取床头柜上物品。翻身,向患侧翻身。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下床时间向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上床。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 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屈曲角度控制在90°以下。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髋,髋膝主动运动,屈髋<70°。髋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 6.肌力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以等长肌力训练为主。加强上肢伸展肌力训练。 7.站立负重和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者拔出引流管后即可负重步行训练,生物固定者至少术后6周开始步行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现状与热点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5.06.007作者单位: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通信作者:张先龙 Email :2324173807@qq.com ·专家笔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现状与热点 王俏杰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殠 殠 殠 殠 张先龙 王俏杰,骨科主治医师。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长期从事骨科临床诊疗工作。近5年专注于髋膝关节人工关节外科相关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5年发表相关SCI 收录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目录收录文章3篇。 【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出现了一些备受关注的 热点问题。在髋关节负重界面方面,高交联聚乙烯材料的改进使得陶瓷对高交联聚乙烯成为具有表现优异的负重面组合, 陶瓷对陶瓷界面的碎裂风险随着新型复合陶瓷的出现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为年轻患者负重界面的优选方案。金属对金属界面因存在不良软组织反应等潜在风险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金属锥部腐蚀这一问题更是成为近期瞩目的焦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快速通道关节外科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再次赢得重视, 但必须看到不可避免的学习曲线问题和微创技术本身可能存在的技术上的风险。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感染的及时正确诊断和感染的积极预防上, 多种新的诊断方法和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的新材料正被尝试用于感染的诊断和预防。各种高度多孔金属材料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以往对于严重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为髋关节翻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Current state and hot topic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ang Qiaojie ,Zhang Xianlo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Surgery ,Shanghai Sixth People ’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Xianlong ,Email :2324173807@qq.com 【Abstrac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have been made in different areas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recent years ,with some hot topics atracting extensive attention.With respect to bearing surface ,the improved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y 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 (HXLP )has made the combination of ceramic -on -HXPL an attractive option of bearing surface.The introduction of delta ceramic has decreased the risk of component fracture significantly ,which made ceramic -on -ceramic the preferred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与睡眠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与睡眠管理专家共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等(发布时间:2016-04)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也是疾病的症状。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主席James Campell提出将疼痛列为除脉搏、呼吸、体温、血压以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并认为疼痛是手术患者最原始的恐惧之一[2]。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核心是在围术期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降低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疼痛是影响患者加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持续疼痛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重构,进而影响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疼痛与睡眠相互影响,疼痛影响睡眠,而睡眠障碍加重疼痛,两者互为因果。 优化镇痛是指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疼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性镇痛和(或)多模式镇痛进行充分镇痛,达到预防疼痛或缓解疼痛的目的。由于疼痛与睡眠密切相关,在优化镇痛方案时应评估患者围术期的睡眠障碍,同时进行必要的催眠抗焦虑治疗,达到帮助睡眠和缓解疼痛的目的。因此,处理好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的疼痛与睡眠障碍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加速康复成功的基础,是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共识所涉及的优化镇痛与催眠抗焦虑方案仅针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与睡眠的管理,且应首先明确原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案,再对疼痛和睡眠进行优化管理。 1 围术期疼痛的管理 1.1 围术期疼痛的分类和评估 根据疼痛发生的方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根据疼痛的病理学机制,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

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历史发展及经验

【关键词】髋关节发展及经验 长期的临床实践已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于髋关节炎无疑是一种有效而且耐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老年病人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假体10年生存率超过了90%〔1〕。然而对于较年轻患者来说,特别是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全髋置换术存在较明显的长期效果的不足——较高的早期翻修率,其10年假体生存率降至80%,术后16年为33%。对于这一问题,早在50年前就已提出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活动度好、能保留较多股骨侧骨量等独特优势,再次被提倡来治疗某些年轻和运动活跃的髋关节疾病患者。 1 历史 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概念已具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不断完善,才最终获得了理念-设计-制造-固定方式-工具-技术等的一致意见,临床早、中期随访结果优异。目前的设计直接从smith petersen在1948年开始时介绍的铸造假体演化而来。 在1973年于美国,eicher和capello研发了一种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采用金属的股骨头和聚乙烯髋臼。在1982年,对该聚乙烯髋臼假体以附加金属背衬来加强固定。在1975年,amstutz在洛衫矶的加州大学介绍了tharies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tharies,total hip articular replacement using internal eccentric shells,采用内置偏心圆杯设计的全髋关节表面置换)。该系统包含钴-铬合金的股骨假体和全聚乙烯的髋臼假体,均作骨水泥固定。在1982年,引入了骨水泥固定的等离子喷涂的金属背衬聚乙烯髋臼。在1983年,amstutz植入了第1例非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其由钛-6铝-4钒(ti-6al-4v)的股骨假体、组配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内衬和纯钛网状多孔金属臼杯组成。在1988年,amstutz设计了另一种多孔涂层的非骨水泥固定系统,其由钴-铬合金的股骨头、组配式内衬和钛-6铝-4钒(ti-6al-4v)的半球形髋臼假体组成。在1989年,buechel和pappas 介绍了另一种非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其由组配式的髋臼假体和钛氮化物陶瓷涂层的钛合金股骨头组成。 2 早期髓关节表面置换的失败原因 第1代金属-聚乙烯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界面具有快速磨损、股骨假体和髋臼杯松动、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等缺陷,由于那时没有完全认识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的机理,所以当时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其他因素,如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高摩擦性扭矩而导致髋臼、股骨头假体松动等。 mai等〔6〕发表了大直径关节面引起的摩擦性扭矩增加所产生的影响。同变量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关节界面的大小是影响假体生存的唯一显著因素。goldsmith等研究证明随着股骨头直径增大,金属对金属(mom)全髋磨损呈降低趋势。因此新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采用了大直径的mom设计,有很好的抗磨损性能。 回顾现有的临床和实验资料可知,第1代髋关节表面置换中出现非常高的失败率与置换术后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大直径股骨头高摩擦性扭矩无直接关系,主要原因假体材料不过关导致的较高磨损、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和当时倡导的手术技术所致。当时推荐股骨假体外翻植入以降低股骨头颈交界处的张力和剪切应力,但过度外翻放置股骨假体,则常造成术中的股骨颈切迹。为了减小摩擦性扭矩而采用小号的假体也容易导致股骨颈切迹。在以往手术中还常采用大转子截骨术来显露术野,如果截骨范围过大,也会危害股骨颈。 3 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复兴 4 现代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 现在,大多数主要植入物制造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表1)。所有这些系统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包括:(1)关节界面由高碳钴-铬合金制造;(2)髋臼假体非骨水泥固定;(3)股骨侧假体骨水泥固定。然而,在这些系统之间也有些重要的不同特点,尤其在关节界面的冶金工艺和几何形态,以及在髋臼和股骨假体的固定等方面,存在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臵换术注意事项 一、手术体位 人工髋关节臵换术以老年人居多,常合并多脏功能的疾病或减退,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人工髋关节臵换术中的习惯体位多为侧卧位,能使手术野显露清晰,便于手术医生操作,但体位处理不当,易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臂丛神经损伤,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且术中无菌要求非常高,因此为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室护士护理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手术时全部采用侧卧位,在患者骶尾部和前方耻骨联合部位用砂袋和手术床辅助固定器从前后两个方向将骨盆牢牢固定。要求在手术中不发生骨盆任何摇动,在胸侧壁、腋窝远侧放一海绵垫,以防止腋窝血管神经压迫,注意保护骨盆隆突部位的皮肤,骨隆处垫以衬垫,体位枕注意选择质地柔软的。 二、麻醉方式 1、麻醉前准备术前行肺功能包锻炼,全麻前12h禁食,硬膜外麻醉前8h禁食,清洁灌肠。 2、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L2、L3间隙穿刺,头端管4.5cm,局麻药取2%盐酸利多卡因,诱导满意后监测BP、SPO2及心电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早期输入贺斯500ml,林格氏液维持,必要时输血200ml~400ml,一般不用辅助药物。 3、全麻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诱导用药咪唑安定0.1mg/kg~0.15 mg/kg,芬太尼4μg/kg~5μg/kg,依咪酯0.2 mg/kg~0.3 mg/kg,司可林100mg静脉抢注,麻醉维持安氟醚0.5%~1%吸入,仙林0.03 mg/kg~0.05 mg/kg,每30min~35min

追加1次,芬太尼据麻醉深浅追加,术中芬太尼用量均增0.55mg,最大量0.9mg,最小量0.3 mg,早期输入贺斯500ml,林格氏液维持。必要时输血200ml~400ml。 三、备物 1、环境准备 手术应安排在大无菌手术间进行,仔细检查术中所需物品及抢救药品,术前晚及术日晨用紫外线及空气消毒机消毒手术间。 2、患者准备 术前对患者应进行严格全面检查,特别应注意患者有无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如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灶等,术前患侧皮肤清洁干净。 3、手术器械准备 除骨科基本器械外,还应准备电刀、电钻及髋关节臵换的配套器械,术前1 d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10 h 以上或熏箱熏蒸。人工髋关节常规备有不同类型以供手术采用。 四、手术配合过程 1、器械护士的配合 1.1 由于器械种类繁多,术中台面极易混乱,反复寻找器械费时费力,影响手术进程,术中应铺臵两个无菌台,常规器械与特殊器械分别放臵,术中使用的器械用无菌巾遮盖,以减少空气对器械的污染。实验证明:手术进行3 h遮盖的器械菌落数为1个,不遮盖的菌落数为6个,因此实际工作中要强调对器械的遮盖。 1.2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手术切口使用手术薄膜防止皮肤细菌向创口移栖,用碘伏薄膜效果更佳。吸引头易被污染需勤更换[2] 。显露手术眼时,应主动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