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的保护

纸质文物的保护
纸质文物的保护

纸质文物的保护

内容摘要

本文全面总结了纸质文物在清洗、脱酸和加固等方面的几种常用保护技术,指出了纸质文物保护的难点,提出了研制集清洗,脱酸和加固为一体的多功能保护液的设想。

关键词:纸质文物脱酸加固

ABSTRACT

This artical summarizes several commonly ,useful ,protectional technology in paper relics acid removal, cleaning and reinforcement and so on.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paper relics. In addic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al idea of the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on liquid in cleaning, acid removal and reinforcement .

Keyword: paper relics deacidification reinforcement

纸质文物的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造纸国家,因此留下的纸质文物浩如烟海。据不完全调查,全国3200多个单位共收藏纸质文物为350万余件,数量非常庞大。以江苏为例,江苏收藏纸质文物的文化机构很多,主要有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市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因此,纸质文物藏量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馆藏民国时期纸质文献(大多是机械纸印刷品)百万件以上,文献涵盖面广,涉及到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和文物鉴赏价值。仅南京博物院,院藏纸质文物就多达8万余件(套),从北魏的敦煌经书、明清书画、皇家殿本书(原中央博物院西迁文物)到各种类型的纸质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也十分丰富,碑帖、拓片、纸币、奏折、诰命、案卷、单据、契约、剪纸、信札、执照、宣言、传单、票据、邮票、证书、烟标等不一而足,就连被誉为目前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都有收藏。

这些种类繁多的珍贵纸质文物是重要的文物资源,是开展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物质基础。

一、纸质文物的清洗、脱酸和加固保护技术

1.1清洗技术

在对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中,国内外有一些相关的报道,如病害形成原因分析纸质文物用纸的脱酸保护,裱画用新型粘接材料的研发,书画揭展辅助用剂的研发等,纸质文物的清洗技术却研究甚少。目前,国内常用的清洗方法主要为机械法、水溶液法和有机溶液清洗法。

①机械法是清除纸张上灰尘及固体污染物最基本的方法。水溶液法通常用蒸馏水或水溶性清洗剂清洗纸张上的水斑或污斑。清洗之前先检验水对字迹、色彩的影响,如果出现褪色,需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树脂溶液或胶矾水对字迹色彩加固,然后再行处理。当有些污渍用水溶液难以清除时,就选择合适的有机溶液清洗。

②水洗是一种很传统的做法,从文献记载来看,唐代己经有这种做法。而现代水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利用水温、水流去污力不同的原理,再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有不同水温的浸泡、热水烫洗、淋洗、冲洗等多种水洗的方法。从书画清洗技艺的发展来看,不但有传统的水洗、植物去污等方法,另有激光技术、微生物技术在文物清洗方面的研发等。

目前,纸质文物清洗工艺,国内修复从业者采用温水淋洗法清洗纸质文物。具体做法是:首先,将纸质文物正面置于操作设备上,用专用工具去除表面附着的污物,然后用60℃左右的温水淋洗,在进行清洗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水温和清洗的次数控制清洗的程度。温水淋洗表面后,水会变黄,这说明温水溶解了作为污染物存在的有色基团。日本的书画修复在清洗时,首先是在榻榻米上放置足够大的毡毯,在毡毯上再放置数张柔软且吸水性较强的化学纤维作为衬垫,将裁下的本纸正面向上平置于吸水性较强的纸张上,然后用装有清水的喷雾器向本纸表面均匀喷洒。本纸表面的水分逐渐渗透到下面衬垫的用于吸水的化学纤维上。清洗液中的有色污染物使得原本白净的吸水纸变黄,这时更换本纸下衬的吸水纸,如此反复五六次。

在一般常规的案池清洗方式以外,欧美博物馆采用低压真空修复台,对纸质文物进行清洗修复,具有真空吸附功能,超声波加湿清洗、热水清洗、有机玻璃

罩内无菌操作、桌面自动升高和倾斜功能。国内一些博物馆,也根据需要定制了洗画机。目前,已有国内一些企业进行了相关洗画机方面的研发。

1.2脱酸技术

现在常用的脱酸技术包括C4H6O4Zn.2H2O和Mg(HC03)2饱和溶液混合脱酸液的脱酸,纳米级氢氧化镁脱酸,天然脱酸剂脱酸。

①混合脱酸液脱酸的原理是先用微波水热法合成纳米Zn0技术应用于纸张脱酸,采用乙酸锌(C4H6O4Zn)和六次甲基四胺(HMT)前驱体溶液浸泡纸张后,用微波炉低火加热纸张,制得纳米Zn0沉积于纸上达到脱酸的目的。该脱酸液脱酸效果优异,具有一定的固色功能,且操作简便,能够应用于大规模纸张脱酸。

②纳米级氢氧化镁脱酸法的原理是因为Mg(OH)2可以被用于脱酸并能残留一定量的碱; 对抑制铜(铁催化纤维素降解有一定作用; 具有抗氧化作用等特点,所以非常适合用于纸质文物的脱酸保护。此法用超声波和机械搅拌作用下,将上述制备的纳米Mg(OH)2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水溶液, 待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后即可用于纸张的脱酸。并且采用ZetaPALS3000粒度仪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Mg(OH)2的粒径及分布。近年来现代科技逐渐被应用于传统的脱酸方法中,纳米科技就是其中的一种。并且这种方法具有纳米粒子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反应活性大; 纳米粒径小,能够很容易穿透纸张纤维; 纳米粒子对环境的污染少、操作简单、经济适用等优点。

③天然脱酸法是将老茶、带壳茶籽、烟草全株、麦秸秆、稻草、蚕蜕、金皇后、红豆草、黄藤等天然原料粉碎至0.1~0.5mm大小的颗粒,并进行混合(总质量100~150kg),用乙醇超声提取脱脂,过滤; 挥干药粉溶剂后,加水至50~100L,在15~50摄氏度下自然发酵24~180h,过滤并加入防腐剂,即得纸张脱酸剂。其pH值在7.1~9.5。该法通过测量不同组的色度来反映脱酸效果的一个评价标准。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脱酸剂对文献纸张进行处理,适当升高处理温度并且延长处理时间有利于增强脱酸效果,脱酸剂稀释后脱酸效果下降,脱酸剂脱酸后纸张色度有轻微变化,脱酸后纸张颜色变灰褐,总体而言,天然脱酸剂对纸张脱酸有一定的效果,具有开发的潜力。

1.3 加固技术

加固也是纸质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防止纸质文物脆化,延长纸质文物寿命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卷帙浩繁的历史长河里,关于历史史实的,名人字画的文物,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脆弱不堪,而纸质文物加固技术的发展,为保护

珍贵文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纸质文物的加固技术,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应用之后,已经日臻完善,有低聚物加固法,改性物加固法,壳聚糖类保护法。

①低聚物加固法中的保护液是以三聚氯氰为骨架,接枝氨基硅氧烷类物质KH-550,合成产物N,N,N-三( 乙氧基硅丙烷) 三聚氰胺( TEPSMA),应用于纸质文物的保护处理。它的加固原理是氨基硅氧烷类物质中的硅氧烷结构能够与纤维中的-OH发生反应,能够达到加强纸张强度的目的。同时硅氧烷主键是可以挠曲的螺旋形链结构,可以与纤维交联以及硅氧烷在纤维表面和内部形成具有高聚合度的弹性网状结构,使纤维间静摩擦因素下降。硅氧键的键角比较大,使得Si-0键之间可以旋转,就会让纸质在褶皱的问题处理上得到改善。

②改性物加固法分为改性石蜡加固法和改性三元乙丙胶液保护法。其中改性石蜡加固法是采用自制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石蜡作为加固保护剂处理纸质文物。通过石蜡与改性石蜡的抗张强度对比,在一定浓度内,改性石蜡对于纸张的抗拉强度明显好于石蜡,其中在改性石蜡的质量分数为4%时,纸样的抗张强度可达到2440N/m,较空白纸样提高了35.6%。改性三元乙丙胶液保护法是用马来酸酐作接枝改性剂,对三元乙丙橡胶进行接枝改性,实验得到改性三元乙丙橡胶,改性后的橡胶很好地改善了其自身的缺点,然后将其配制成适当浓度的胶液,覆盖在纸样表面,进行相关试验后显示4%的改性三元乙丙橡胶胶液对纸样的保护比较有利,其老化前的耐折度、抗张强度相对于空白纸样分别提高了57次和76%。

③壳聚糖类保护法包括氰乙基壳聚糖保护法和羟丙基壳聚糖保护法。氰乙基壳聚糖保护法是采用丙烯腈对壳聚糖进行氰乙基化接枝改性,得到水溶性的氰乙基壳聚糖,这样既可以避开酸的影响,又能使改性后产物中的-CN与纸张纤维中的-OH形成氢键,加固保护纸张。羟丙基壳聚糖保护法中纸样经过羟丙基壳聚糖处理后,抗张强度提高了30%~85%,耐折度提高了20%~37%,当羟丙基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时,各项指标达到最高。保护后,纸质外观没有什么改变,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

二、纸质文物保护的意义、难点及发展前景

在纸质文物的保护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就是文物的清洗问题。文物清洗的好坏,关系到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文物将出现什么病害,文物的寿命是延长还是缩短的问题。另一难题就是脱酸加固,由于纸张的酸化

作用,以及微生物、有害气体等的侵害作用,使得大量纸质文物脆化变质,正在面临“自毁”的严峻局面,所以对于纸质文物的脱酸加固保护工作也刻不容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学习传统修复技法的同时,加强用科技的手段去保护和修复文物,势必成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目标。

根据纸质文物修复保护研究的尴尬现状和纸质文物保护的迫切需求,可以看出,研制出集清洁、脱酸和加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性纸质文物保护液是将来纸质文物保护的发展趋势,将该多功能水性处理液通过虹吸技术对纸质文物进行修复保护,尽可能保持纸质文物的机械性能,减少液体的侵袭力,避免纸质文物浸泡在含病害物质的固定液体中,改善了传统清洗凭手工、靠经验操作不慎易伤及文物的现象和二次污染、脏污环境的等问题。这将是传统保护与现代保护方法的结合,是一次观念更新、材料更新、方法更新的变革。这是为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开拓了一种新的方法和工艺,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丽,鲁钢,金江,张金萍,邓冬青《集锌盐和镁盐于一体的纸张脱酸液制备及性能》2011.02.12.

[2]. 王鹤云,鲁钢,张金萍,邓冬青《纳米氢氧化镁应用于纸质文物的脱酸》.

[3]. 谭伟,程丽芬,方岩雄,韩玲玲,陶建强《天然脱酸剂对纸张脱酸效果的研究》.

[4]. 王鹤云,鲁钢,张金萍,邓冬青《N,N,N-三(乙氧基硅丙烷)三聚氰胺用于纸质文物保护》2012.07.10.

[5]. 毛科人,邱建辉,徐方圆,孙振乾,谢雷《HDI三聚体和偶联剂对纸质文物加固保护的研究》2004.06.26.

[6]. 毛科人,邱建辉,龚德才《低聚物对纸质文物加固保护适用性研究》.

[7]. 鲁钢,周永璋,王薇《改性石蜡加固保护纸质文物的研究》2007.06.22.

[8]. 徐雷雷,邱建辉,陈国清《改性三元乙丙胶液对纸质文物保护的应

用研究》2010.05.12.

[9]. 卢珊,邱建辉,赵强,彭程,冯雁《氰乙基壳聚糖对纸质文物的加固保护的应用研究》2005.12.20.

[10]. 孙振乾,邱建辉,徐方圆,卢珊《羟丙基壳聚糖对纸质文物保护的应用研究》2004.09.2.

[11]. 奚三彩《纸质文物脱酸与加固方法的综述》2008.10.17.

纸质文物的保护基础知识

—、纸质品基本知识 1.纸的定义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2.纸质品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西汉,我国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揭下即成纸张。 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蔡伦对造纸术的革新,其方法的关键在于对造纸原料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原料上使用“麻头及敝布、渔网”和树皮,既扩大原料来源又降低成本。石灰水的应用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麻纤维分解的更细更散,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其纸史称“蔡侯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晋代,纸已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料也更加多样,纸的名目繁多。 隋唐时期,麻纸仍是最主要的用纸,但开始利用野生麻类植物造纸,也出现了竹纸造纸技术,最重要的是著名的宣纸诞生。在这一时期,造纸中加矶、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工艺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发明了动物胶做施胶处理的技术工艺。 宋辽金元时期,造纸技术突出之处在于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同时出现竹子与其它原料如麻、楮皮等混合造的纸。造纸原料开始使用麦秸、稻草和废纸,同时麻纸、皮纸等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染色、加蜡、添粉、泥金等加工的高级纸工艺,也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造纸业再次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 近现代时期工业的造纸过程如下: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得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得一切操作行为。 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得材料,直到器物得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得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与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得与干预性得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得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得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得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得而复制得相关问题。 要遵循得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得物质现状;评估文物得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得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与修复材料得稳定性。3、修复材料得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得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得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得材料与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得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与变动。加载到文物上得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得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得可读性:一就是文物得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就是修复操作得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得现实情况与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得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得制定、保护/修复计划得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得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得必要性,确定修复得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得即时与长期得影响。8、修复得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得存放、陈列、使用、取放与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得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就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就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得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得操作。 古陶瓷修复就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得得,利用合适得材料与技术恢复器物得完整造型与外观得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得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得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得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瞧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得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得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得其她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 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实际上来讲,规划是全面的,整体的,全局的,粗略的,而方案是个体的,局部的,部分的,详细的。方案是规划的有益补充,作用与详规划类似。 3、保护规划类型 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果依照保护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文化遗产实体和非实体的保护规划;(2)生态环境和附属物的治理的相关规划;(3)两者都有 如果按规划目的,可以分为文物保护型为主和旅游开发型为主两类。 4、文物保护规划成果形式 (1)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

容提出的规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划、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3)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 二、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步骤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一般过程是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过程,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示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才能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关于发布<文物保护工程勘探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现状谈文化遗产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的现状谈对莫高窟的保护 【摘要】对古迹而言,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两架马车。虽然敦煌莫高窟现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石窟依然受到威胁,本文将从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展开阐述。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保护 一、莫高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半数壁画存在病害洞窟石壁局部分离,它是莫高窟壁画最危险、损害最大的疾患。经历 了1000多年的岁月,目前敦煌壁画中约1/3至1/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莫高窟约有106个洞窟、1246平方米的壁画有白粉层起甲病害。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壁画“癌症” 的酥碱病。而颜料层龟裂、霉变、脱落、空鼓等问题也使壁画保护面临巨大挑战。“起甲”是指壁画白粉层及其上的颜料层发生龟裂,进而成鳞片状卷翘,甚至脱落。起甲后的壁画给人的感觉是得了牛皮癣。酥碱从窟脚向上侵蚀,卜面的壁画也就无所依托而脱落。连窟体带壁画的变酥,让人根本无法对其施加外力。 2、游客过多不堪重负。敦煌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20多年来,先后有8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游客来此参观。近年来,莫高窟旅游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每年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预计未来5一10年内,到敦煌莫高窟旅游的人数还会迅速增加。由于游客身上携带一定的水汽和温度,过多地进入洞窟参观,极易引起洞窟内温度、相对湿度、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窟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这样不但会使壁画产生酥碱,也可能会引起壁画颜料变色。除此之外,参观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也是敦煌保护任务艰巨的一个原因。2004年“五一”期间,敦煌研究院对游客参观藏经洞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监测,发现了在18212人的总参观人数中,共有708人触摸了壁画,占参观总人数的3.9%。 3、莫高窟环境的脆弱性。石质性的文物从外表上看它们很结实,但是在环境面前,它们脆 弱,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敏感,尤其是酸雨对它们的影响。当有酸雨降临时,如果不对石刻加以保护,酸雨落到石刻上,石刻就会风化,形成粉末。而它们在人文环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更是显而易见的。怎么样深刻认识文物环境的脆弱性,并对它加倍保护,就是文物保护的核心问题。 二、莫高窟现状问题的相关对策 1、采用数字技术挽救洞窟 樊锦诗最先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传统的实地临摹在速度和质量上己经不能适应壁画保护和记录的需求,而简单的摄影和录像又难免发生失真等问题,新的数字技术正好弥补这些缺陷。它的真实录入、易于传播和无损复制等特点,将是永久性完整保存珍贵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从匕世纪9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和研究,目前他们在文物图像采集与保存、文物历史复原、洞窟虚拟模拟、壁画图案创作等方面已经取得并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经验。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正式开始了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拍摄。这种采用最先进数字技术拍摄的图像,不但逼真、清晰、质量高,而且抓住了石窟艺术中的许多精妙细节,包括在自然光中看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被背屏和中心柱等阻碍视线的建筑所遮挡的壁画。在研究人l54员的努力F,目前己经完成莫高窟22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数字技术无疑是永久性、无损害保护敦煌遗产的最佳手段。 洞窟的计算机虚拟漫游试验。正在打造的莫高窟虚拟漫游系统中,石窟外景采用了系列照片,支持外景环视和贯穿式漫游,弥补了传统跳跃式漫游的不足;洞窟漫游模型采用混合三维和二维建模技术,图像更逼真,自由度、真实感大大提高;石窟建筑结构采用三维建模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明清古籍善本的修复与保护方案 一、前言 2015年4月1号在整理校博物馆文物藏品时,发现了这本明清时期的古籍善本。然而由于博物馆条件设施太差,未妥善保管,现在善本的保存情况很差,腐蚀严重,需要立即进行修复与保护工作。 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经仔细检查,发现纸质文物整体发黄,局部出现了霉斑,边缘褶皱有残缺,脆化和粘连情况严重,保存状况极差,整体评估已达到重度至濒危级病害。因此对该善本做了以下分析检测:pH值测定 采用美国的Thermo pH值测定仪对纸张进行pH值测定,精度高。 白度测定 常规的纸张白度是用光电白度计测量一定面积(至少8平方厘米)纸的相对反射光率,测定是无损的。如文物不够白度仪所需面积,或纸面有墨迹,或不便接受光源照射时,建议使用“对比法”测定白度,即用一系列已知白度的纸样与文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文物用纸的近似白度。纸的白度间接反映纸张纤维的提纯程度和老化程度。同一种类的纸,其白度越高,则纤维素含量越高,老化程度越低。 2.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μm),中红外光区(2.5 ~25μm),远红外光区(25 ~1000μm)。红外光谱技术在文化遗产分析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纸张鉴定和分析领域均已得到初步的研究与应用。 3.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分析法。在拉曼散射这一过程中,入射的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仅方向改变,而且有能量交换。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结构,若与光存在相互作用,在拉曼光谱上就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光谱曲线。拉曼光谱的峰带通常较狭窄,具有准确的特征标志,因而对物质的鉴别有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拉曼光谱技术主要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共振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目前,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分析文物样品。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较传统拉曼光谱信号更强、灵敏度更高,样品需求量很小,可分析文物的颜料、染料、纸张、纤维等。 4.核磁共振 纸质文物的载体为多孔材料,纸张的内部结构、透水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等对评价文物保存状态、制定合适的保护修复方案以及保护处理的效果和耐久性非常重要。通过核磁共振研究纸张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构,可以判断纸张的质量。 5.环境检测 对纸质文物的保管环境做温湿度和光照度分析,以及有害气体的分析检测。 保护修复工作目标 本次要修复保护的是明清古籍善本,数量为一本。要求修复后的纸质文物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白度有所提高的同时不违背“修旧如旧”原则,纸张强度和柔软度增加,整体平整无皱缩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整个修复过程具有可逆性,不妨碍以后的修复保护工作。 四、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

纸质文物的保护

纸质文物的保护 内容摘要 本文全面总结了纸质文物在清洗、脱酸和加固等方面的几种常用保护技术,指出了纸质文物保护的难点,提出了研制集清洗,脱酸和加固为一体的多功能保护液的设想。 关键词:纸质文物脱酸加固 ABSTRACT This artical summarizes several commonly ,useful ,protectional technology in paper relics acid removal, cleaning and reinforcement and so on.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paper relics. In addic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al idea of the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on liquid in cleaning, acid removal and reinforcement . Keyword: paper relics deacidification reinforcement 纸质文物的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造纸国家,因此留下的纸质文物浩如烟海。据不完全调查,全国3200多个单位共收藏纸质文物为350万余件,数量非常庞大。以江苏为例,江苏收藏纸质文物的文化机构很多,主要有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市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因此,纸质文物藏量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馆藏民国时期纸质文献(大多是机械纸印刷品)百万件以上,文献涵盖面广,涉及到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和文物鉴赏价值。仅南京博物院,院藏纸质文物就多达8万余件(套),从北魏的敦煌经书、明清书画、皇家殿本书(原中央博物院西迁文物)到各种类型的纸质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也十分丰富,碑帖、拓片、纸币、奏折、诰命、案卷、单据、契约、剪纸、信札、执照、宣言、传单、票据、邮票、证书、烟标等不一而足,就连被誉为目前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都有收藏。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 策 XX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XX市文化局局长XXX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民族和地区最可珍惜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持我们的文化基础,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XX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广大文化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解决。 一、XX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XX地处金沙江、岷江汇合处,是长江正源的起点,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筠连县巡司镇拱猪洞发现了距今4万年的古人类臼齿化石,翠屏区、XX县等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石器,部分带有云贵高原史前文明特征,证明这里曾是古代文明交汇和融合的地方。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XX筑僰道城,迄今已有2180余年的历史。同时,XX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古语言文字、口述文学、传统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大类,90多个项目,其中屏山县的“金江号子”、江安县的“竹簧工艺”、翠屏区的“面塑”和XX县的“小彩龙”等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XX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5月,市境内共保存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僰人悬棺、真武山古建筑群、夕佳山民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旧州塔、大观楼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云南会馆、武庙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北岩寺、叙府会馆等)。另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翠屏区李庄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江安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屏山县龙华镇),历史文化古街区1处(冠英街)。文博单位共收藏有石器、铜器、陶器、字画等各类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

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

纸质文物的保护基础知识

一、纸质品基本知识 1. 纸的定义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2. 纸质品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西汉,我国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揭下即成纸张。 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蔡伦对造纸术的革新,其方法的关键在于对造纸原料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原料上使用“麻头及敝布、渔网”和树皮,既扩大原料来源又降低成本。石灰水的应用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麻纤维分解的更细更散,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其纸史称“蔡侯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晋代,纸已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料也更加多样,纸的名目繁多。 隋唐时期,麻纸仍是最主要的用纸,但开始利用野生麻类植物造纸,也出现了竹纸造纸技术,最重要的是著名的宣纸诞生。在这一时期,造纸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工艺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发明了动物胶做施胶处理的技术工艺。 宋辽金元时期,造纸技术突出之处在于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同时出现竹子与其它原料如麻、楮皮等混合造的纸。造纸原料开始使用麦秸、稻草和废纸,同时麻纸、皮纸等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染色、加蜡、添粉、泥金等加工的高级纸工艺,也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造纸业再次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 近现代时期工业的造纸过程如下: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保护文物建筑、修复珍贵文物是持久的进程,修复及保护现存的文物也要采纳系统技术。文物保护及修复依循了建筑学及历史学、文物学的根本原理,现存技术仍在改进。经过实践的累积,我国现存建筑保护、针对文物的修复已经获得了进步,但仍存在缺陷。对于此,解析了文物建筑修复及保护必备的技术;经过不断探析摸索,从根本上提升了文物保护真实的水准。 标签: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修复技术 文物建筑不可再生,我国现存的文物建筑很多被归入遗产予以保护且日渐受到注重。修复古代文物、保护现有的一切文物,要随时观察细微的建筑缺陷而后及时修复。文物建筑承载了悠久的进步历程,然而伴随日渐剧烈的商业化趋向,很多文物建筑没能获取更优的综合实效因而埋没本身应有的价值[1]。文物建筑拥有深厚内涵,城市建造之中即便保留了部分建筑,也很难维持文物的完整。为此,应当探析更合适的修复技术,完善现存的修复方法及体系。 一、保护及修复文物的必要性 社会日渐在进步,人们更注重了积淀的传统文明。保护珍稀文物、修复文物建筑也日渐受到重视。修复文物建筑、保护各区域的历史文物都是必要的,因为文物建筑承载了珍贵的历史且延续着文明。我国针对于文物建筑配备了必要的保护步骤,也设定了修复的方法。然而,修复文物建筑依循的新式理念仍缺失了推广,至今也并没设定精确的内涵。例如:在修复文物之前并没能经过先期探究,很难归结得出珍贵的成果。与此同时,也缺失了后期修复必要的参照。 修复文物建筑应当选取最合适的技术,但现存修复的各类方法仍缺失了完整性,相对来看并非先进。最近几年,我国接纳了国外传递进来的新颖技术用作修复文物,但仍缺失定量评判且选取的技术并不吻合真实的文物价值。缺失规范操作,运用修复技术也趋向于盲目。由此可见,保护及修复各类的文物建筑要依循设定的操作规程,杜绝盲目修复且采纳新式的修复技术[2]。 二、修复技术及方式 1.修复文物的总原则 保护文物不可挪动现存的文物,应能原地修复。这样做是为保持起初的文物特性及艺术表征。修复保护文物,在现存技术之上还应更为慎重,不要毁损现存的文物。有序予以修复文物先要明确各类的文物特性,现存法规都明晰了文物修复必备的流程及途径。 首先,保护修复都应注重文物本真的特性,保持原本的文物外观。真实性应被设定为中心,维持建筑原本应有的形态。保存原先的信息,选取必备的施工工

公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现状及展望

第34卷增刊2019年11月 Vol.34Sup.1 Nov.2019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杨刚军,张剑,黄贤廷.公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现状及展望[J]■灾害学,2019,34( S1):209-212.[YANG Gangjun, ZHANG Jian and HUANG Xianting.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J].Journal oO Catastrophology,2019,34(S1):209-212.dot:10.3969/j.tsn.1000-811X.2019.Z1.045.] 公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现状及展望” 杨刚军1,张剑2~,黄贤廷1 (1.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贵州六盘水5530002.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7100753.西安中交公路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路的修建有时难免会造成对沿线文物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以及运营期。而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我国公路建设的投入加大,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日益增加,低等级公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从而促进我国文物开发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在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涉地及到的文物保护问题,应该正确、有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公路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路;文物保护;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X43;X915.5;S7;N8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9.Z1.045 文章编号:1000-811X(2019)S1-0209-04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连接城市群、区域发展的经济纽带,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 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如何处理好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2](公路运输是陆上运输方式之一,其灵活机动、迅速方便以及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也成为铁路车站、港口和机场集散物资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19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1990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全面紧张”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 而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许多的文物遗迹、历史建筑或地段、世界文化遗产等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原有古代村留下来的古城池约5000座,这些经历了千年沧桑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曾拥有的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等古建筑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富令世界为之震撼,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有文物迹了一度的(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这种破坏更加明显,一方面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使得文物保护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建设的需求与文物保护的直接冲突也比较尖锐[3](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于我国的社现代化展中,这一个国家现代化 中必然经历的阶段。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同样也存在于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而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迫切的需求。同时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文物保护法》的实行,也使得文物保护作为工程前期专项论证的重要内容。 鉴于我国公路交通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文物本体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选择公路及其他交通建设工与文物保护现间的,以及如何 调发展为对象,对公路及其他交通过程中的文物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并对如何做到协调发展进行了展望。 1公路建设中涉及的文物法规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促进学研究工,进国 收稿日期:2019-07-17 第一作者简介:杨刚军(196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建设及养护工作.E-mail:3178822141@https://www.360docs.net/doc/1610348316.html,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WW/T 0025-2010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文本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 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3.2 消毒disinfection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3.3 清洗cleaning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3.4 脱酸de-acidification 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范围。 3.5 加固reinforcement 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 4.1 概述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各方签章,馆藏纸质

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4.2 封面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封面一是方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方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4.3 各方签章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有方案委托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和方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方案编制负责人和方案审核人的签章。各方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4.4 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D.1填写。 4.5 前言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编写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等内容。 4.6 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 4.6.1 基本信息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登录号、名称、年代、类别、等级、质地、尺寸、质量、收藏单位、入藏时间、来源等。 4.6.2 文物价值 馆藏纸质文物的价值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a) 从历史、艺术、科学等角度说明该文物的文物价值; b) 说明该文物在其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物中的地位及在本地区文物研究中的作用。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1填写,一物一表,附在方案正文之后。 4.7 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4.7.1 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 若该纸质文物曾做过保护修复,应尽可能提供原保护修复的有关资料。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情况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2填写,一物一表,附在表E.1之后。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十分注重本国的文物保护,对于故意毁坏文物的行为处以重金罚款。 前不久被这样的一个新闻标题而吸引。俄游客古罗马竞技场刻字留念被判4年罚金15万元。一名俄罗斯游客在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题字”留念,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同时处以罚金2 万欧元(约合15.2万元人民币)。 报道称,这名42岁的俄罗斯男子21日用尖锐的石头,在这座世界遗产内部一面墙上刻下自己姓名的首字母“K”,长达25厘米, 一个门卫发现后举报。法院以快速审理方式次日就对其判处监禁和 罚款。罗马竞技场管理办公室的巴贝拉表示,俄罗斯男子的行为 “引起了重大的损失”并且“毁坏了罗马竞技场的被刻部分”。报 道指出,意大利将增加摄像监控并且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视频 和音频警告。 可见意大利对文物的重视,从而也催生了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意大利综合性大学共有5所文物学院, 其中3所为公立,2所为私立。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世界排 名第一,联合国世界遗产数量西班牙排第一,意大利排第二,中国 排第三。意大利具有的众多世界级遗产成为其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激励意大利更好地做好这些人类共同文化财产的保护工作。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拥有中世纪众多宝贵的文物古迹、文物修复专业正是在意大利这种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最高水平的发展。例如:比萨斜塔、米兰大教堂、叹息桥、圣母百花大教堂、古罗马 广场、马纳罗拉、比萨大教堂、圣十字教堂、黄金宫、罗马歌剧院、皮蒂宫、圣约翰教堂、罗马人民广场、道奇宫,雷雅托桥、奇迹广场、锡耶纳大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圣洛伦佐教堂,鲍格才别墅、罗 马黄金宫殿、维奇奥桥、罗马国立绘画馆、君士坦丁巴西利卡、蒙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6-08-22T11:25:29.137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12月作者:张海洋 [导读] 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体或物品。 北安市博物馆北安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现阶段文化保护方面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现状,问题,对策 一、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 (一)文物历经过时光的洗礼。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体或物品,以不同的形式保存和传留至今,品类庞杂,内容广泛。时代或年代不同,质地不一,种类众多,功能各异.仅以质地而言,就有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牙器等:按时代对中国文物分类,总的可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 (二)文物受到了多次的劫难。文物作为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经受了时问、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嫡.甚至受到了国内不法分子和外国侵略者的疯狂掠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大约有l60余万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被世界各地的200余家博物馆收藏,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l0倍之多。 这主要是一些公民文保意识淡薄,认为文物献给国家是无偿的,文物贩子是用钱买,何乐不为,于是有的人一到农闲就到处挖宝,有的人甚至成了盗墓专业户。 (三)文物面临着现实的考验。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各级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开发,轻文物保护的思想,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相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先。有些地方热衷于争当历史名城,但真正的动机却在引资招商,并不把文物保护放在心上。许多文物的历史价值,凭今天的水平还难以认识,只能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中华文明史的许多空白,还要依靠出土文物去填补。例如夏商周的断代,如果毁掉了某些文物。断代就无法进行,必成千古遗恨! 二、信息时代对博物馆的要求 (一)具有专业的服务系统 信息时代背景下,专业的服务系统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的基础系统。但是,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致使博物馆在专业的服务系统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数据库系统不够完善,宣传管理系统的缺失等现象,都成为了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信息化进程中的障碍。 (二)应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信息时代背景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库房、交换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设备等硬件设施,而且也包括相应的软件系统建设:但是,就目前我国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三)应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尤其,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应当具备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而且应当具有熟悉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三、博物馆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的观念尚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于人文社会 科学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我国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专利号,下到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发展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二)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目前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且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以至于职责不明或存在管理上的缺失。 (三)重建、恢复历史古迹以及“仿古”、“复古”之风盛行,当前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明显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修复和重建,而忽视了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遗存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杭州雷峰塔的重建就是一例,这也怨不得阮仪三们要大声疾呼“假古迹不要再建了”。 (四)博物馆库房条件受限 目前的各地的一级博物馆使用的都是老建筑,这些建筑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导致博物馆各馆舍的面积都相对较小,并旦馆舍内的通风不好,各种文物不能够按照类别分门别类的单独摆敦,大部分文物往往是通过包装后堆放在一起。这不仅不利于人们对于不同类型文物参观,同时对于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来说,寻找各种文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时候还会造成文物的破坏,这十分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管理。 (五)设备陈旧,资金缺乏 博物馆大多都是免费开放的,这导致博物馆只能获得政府补助的资金,使得博物馆的资金存在缺乏现象。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博物馆的设备都相对陈旧,对于文物的保护能力相当差,有很多博物都没有前购买各种防潮、防腐物质,更不用说安装空调设备等保证馆内的恒温环境。 (六)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博物馆的人员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处理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型博物馆,其他的中小型博物馆中一般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定、修复和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严重的影响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工作。同时,市级、县级小型的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四、博物馆加强文物保护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和法制健全的背景支撑。通过国家和政党组织化的力量,在宪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有效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动员并实现多种形式广泛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与城市社会相适应的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文物部门适时应变。文物部门适时应变,就是要求文物部门和文物工作者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