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答案=2

古代汉语1答案=2
古代汉语1答案=2

试题名称:古代汉语1

层次:(专/本)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第2题每空1分,其他每空0.5分,共10分)

1.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汉字古文字阶段的代表性字体主要有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和秦代小篆。隶书又可以分为隶书和楷书两类。

2. 2. 许慎曰:“会意者,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今意是指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字、信字就是这种字

3.词与词之间在音与义上可以发生三种关系:音同而义不相关的是类义关系;义近而音相距很远的是总分关系;而音近义通的是上下义关系。

4.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和

三种情况。

5.古代汉语的单纯词有连绵词、重言词和部分外来词三种类型。

二、简要分析下列各字的造字结构及其本义(每字1.5分,共15分)

例:寸,从手,“一”为指事符号,指事;脉口。

1.及

会意字.甲骨文像手从后面抓住人的样子.本义为赶上抓住,追上

2.徒

3.伏

4.勝

5.行

6.布

第 1 页共4 页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文字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改革从______________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主要来源于。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个是。 8、商代文字指的是。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 表意方式属于。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 11、简帛文字指。 12、秦文字指。 主要特点 。 13、今文字属于文字;主要特点 。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16、隶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 。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 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 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 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 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 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 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有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汉字学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汉字学萌芽于先秦,创建于东汉。先秦时期,一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古代汉语2 2015秋在线作业答案(DOC)

古代汉语(2)15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中,“扶摇”的意思是() A. 逍遥 B. 飘飘 C. 旋风 D. 遥远 满分:3 分 2.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也”中“控”的文中义是() A. 控制 B. 调控 C. 飞起 D. 落下 满分:3 分 3. 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 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是 A. 古用今废词 B. 古今传承词 C. 偏义复词 D. 同义词 满分:3 分 4. “匠石运斤成风,” 其中“斤”的文中义是() A. 斤两 B. 斧子 C. 重量 D. 武器

满分:3 分 5. 词义从原义过渡到新义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收敛,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 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 词义扩大 B. 词义缩小 C. 词义转移 D. 词义改变 满分:3 分 6.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其中“然”的意思是() A. 燃烧 B. 这样 C. ……的样子 D. 认为……对 满分:3 分 7.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包括本纪() A. 十二 B. 十 C. 八 D. 三十 满分:3 分 8. 《吕氏春秋》是什么时候秦相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A. 战国末年 B. 春秋末年 C. 战国初年 D. 春秋初年 满分:3 分 9. 在唐代,“疏”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又称为

A. 传 B. 笺 C. 正义 D. 音义 满分:3 分 10.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其中“轨”的意思是() A. 轨道 B. 道路 C. 法度 D. 遵循 满分:3 分 11. “我決而飞,抢榆枋”中“ 決”的词义是() A. 迅速的样子 B. 飞的样子 C. 振翅的样子 D. 盘旋的样子 满分:3 分 12. 《逍遥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中“夭阏”属于 A. 附音词 B. 连绵词 C. 合成词 D. 词组 满分:3 分 13. 下列注释术语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 状态的形容词的是. A. 读为 B. 之言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许慎,说文解字,14篇,30卷,540部首,9353单字,1163重文。 2.尔雅,释诂,释言,释训。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5.部首,笔画。 6.读若(读如),直音,反切,反切。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9.阮元《经籍纂诂》。 10.刘熙《释名》。 11.《方言》。 12.顾炎武,段玉裁,三十部。 13.王先谦,郭庆藩。 14.陆法言,193韵,陈彭年。 15.流水对,借对 16.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17.仄仄平平仄仄平。 18.颔联,颈联 19.《诗经》,《楚辞》。 20.《切韵》。 21.帛,金。 二、单项选择填空。 1.C。 2.A. 3.C。 4. D。 5. A。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C。 12. C。 13. A。 14. C 。 15. A。

16. D。 17. D。 18-27:A、A、A、D、C 、A、D、A、C、A 三、名词解释。 1.省声 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声符。 2.省形 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形符。 3.亦声 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4.反切 用两个字来拼另一个字之音读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切上字与被注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注字韵母、声调相同。 5.同源词 由一个母词所派生出来的词群,它们之间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6.阴声韵 古代学者称纯元音韵母为阴声韵。 7.阳声韵 古代学者把鼻音韵母称作阳声韵。古代的阳声韵有n、m、nɡ三类韵尾,现代普通话则只有n、nɡ两类韵尾。 8.双声 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双声,判定古代汉语的双声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9.叠韵 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叠韵,判定古代汉语的叠韵现象,一般应以上古 音为依据。 10.重唇音 指双唇音帮旁並明四个声母。 11.舌头音 指舌尖中音端透定泥四个声母。 12.浊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 13.古无轻唇音 上古不存在轻唇非敷奉微四母。这条论断是钱大昕提出来的,见《十驾斋养新录》。 14.七音 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类发音部位。 15.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音。 16.全清 古代学者把不送气的清音声母称作全清。例如:“帮非端知见”之类。 17.洪音 古代学者把开口、合口一、二等韵称作洪音;后世把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称作洪音。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字鼎堂;,字彦堂;,号雪堂;,号观堂。 2.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研究汉字的学问被称为____,唐代注《汉书》日:“小学谓文字之学也。” 3.古代学者所说文字之学,不仅包括研究汉字的学问,而且包括和。 4.宋代兴起了,这是一门以传世和出土的古代铜器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 8.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都: 10.朋: 11.壶: 12.寇: 13.基: 14.徒: 15.歪: 16.本: 17.鼓: 18.珑: 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宇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9.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 20.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21.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经·小雅·正月》) 22.爰始爱谋,爰契我龟。(《诗经·大雅·绵》)

23.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经·小雅·绵蛮》) 五、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宇结构特点(15分) 24.缝人掌王宫之缝缘之事。(《周礼·天官·缝人》) 25.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26.厝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27.清泉洗黼煎山茗,满榻松风清昼眠。(陆游《午枕》) 28.汉王伤智,乃扪足日:“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六、说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字3分,共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2.小学;颜师古 3.训诂;音韵 4.金石学;石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2分)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2分)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 (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2分)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2分)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2分)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2017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全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古代汉语课后答案全集

练习二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 《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 “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2.0 完成日期:2012年08月06日 21点56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2年09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 的是( ) ( C )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 D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 C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 A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 )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 B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 C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B ) 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 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汉字学是创建 2、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从商代文字到秦小篆阶段的汉字,历时1400余年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卢戆章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创制期,约距今10000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是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使用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陶文 9、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15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导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16篆书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小篆隶书18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增加波势和挑法 19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和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字的的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答题 1、答案见课本P1倒第一行至P2第一段止。 2、答案见课本P3倒第二行至P4第6行止。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站点: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括号里)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1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一一婚 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一一遯B脩一一修 C 辟一一避D罢一一疲 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A A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120分钟 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A B C D A B C D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盍各言尔志? 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B ) A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 A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10 、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 A A惠等哭,舆归营。 B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填空题(共20分) 1、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 12 ____ 卷。 2、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助字辨略》_____________ 。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 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 ______ 的注音方式。 5、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________ ,本义是戒备,警戒__________ 。 6、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________ ,本义是洎赶、竞争_________ 。

2017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成绩: 古代汉语专题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本科 学号: 16130012500139 姓名:闫兵爱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说文解字》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汉字学的创建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__甲午战争之后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个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 表意方式属于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 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ls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 一、填空(10分) .1.“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这一名称指称---------。 2.汉字改革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戆章、王照、劳乃宣。1892年卢戆章出版了--------- ,创造了最初的 -----文字。1900年王照出版了-------,1905年劳乃宣出版了 3.假借造成的用字后果有两种情况:________。 4.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 5.如何认识仓颉造字说? 6.唐兰、陈梦家、裘锡圭提出的“三书说”具体名目是什么? 7.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8.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皿: 10.苛: 11.朱: 12.景: 13.林: 14.册: 15.忝: 16.伐: 17.须: 18.基: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19.龟裂 20.大宛 21.吐谷浑 22.土蕃 23.阿房官 24.会稽 25.哑然失笑 26.德发扬,诩万物 27.抨击时弊 28.毗邻 五、解释句中黑体字的宇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 借义(每字2分。解释句中义1分,说明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 假借义1分。共10分) 29. -气专定,则傍通而不疑。《管子,兵法》 30.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苟子·不苟》 31.飞腾何限云中鹤,寂莫空余涧底鳞。汪懋麟《送梦敦学士假归桐城》 32.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鲍照《结客少年场行》 33..通人圈于好恶兮,岂爱惑之能剖。<后汉书·张衡传》 六、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宇、繁简字(40分) 34.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字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论语·尧日》) (2)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3)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小雅·正月》) (4)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左传·宣公二年》)“ (5)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35.写出句中通假字所通之字及其意义(每字2分。写出句中通假字1分,说明意义1 分。共10分) (1)立适以长不以贤。(《公羊传·隐公元年》)

2017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15、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小篆;隶书。 18、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 19、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 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教材第3页---4页) 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

古代汉语(1)-东北师范大学考试及答案

《古代汉语(1)》练习题 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什么叫宾语前置? 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答: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 . 主要有四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 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什么是隶变? 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答: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最重要的标志是: 1、改曲为直: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大地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例子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 2、偏旁混同:小篆不同的偏旁,隶书混合成一个。如、、、,变成了“春、泰、秦、奉”。 3、偏旁变形:隶变后分化了某些偏旁,随着结构位置不同,而产生变异。如“火”在

古代汉语2离线作业一答案

古代汉语(2)离线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题 1、连绵词、叠音词、附音词、合成词 2、连绵词。 3、发音部位 4、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6、32.30 7、诗韵(或平水韵),106 二、概念题 1、连绵词 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 2、偏义复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3、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4、词义转移 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新义和原义之间,彼此没有类书关系,他们是靠现实中的某种关联——修辞上的关联,语法上的关联,某种事实上的关联,甚至某种偶然的关联——联结在一起的,这种由事物的关联发展出的词义,叫做词义转移。 5、同义词 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6、纽 纽即声母,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声母简称声,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辅音担当的,另一种是没有辅音或由半元音担当的。 7、字母 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 8、韵部 在汉语音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部。 9、叠韵 叠韵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10、阴声韵 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11、阳声韵 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鼻辅音[-m]、[-n]、[-?]收尾的,叫“阳声韵” 12、古无轻唇音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填空(30分,错一处或回答不完整扣1分,不倒扣):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个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般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

东师-古代汉语(1)19春在线作业11答案

古代汉语(1)19春在线作业1-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下面各句中的“以”字是介词的是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正确答案:D 2.下列各组是异体字的一组是 A.丑—醜 B.辟—避 C.诉—愬 D.要—腰 正确答案:C 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 A.《战国策》 B.《史记》 C.《左传》 D.《春秋》 正确答案:C 4.“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中“息”字的文中义是 A.气息 B.子 C.休息 D.休养生息 正确答案:B 5.按许慎的说法,下列各字中属于“文”的是() A.妈 B.马 C.明 D.武 正确答案:B 6.许慎对“六书”中“象形”所下的定义是

A.画成其物,随体诘誳 B.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C.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D.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正确答案:A 7.下面句子中,不含数词用作动词的是() A.六王毕,四海一 B.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C.人一己百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正确答案:D 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中“为”的词性是() A.介词 B.动词 C.助词 D.连词 正确答案:B 9.“晋侯饮赵盾酒。”里“饮”的特殊用法是 A.意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对动用法 正确答案:B 10.下列句子中,“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赵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B.夫子怃然。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下列各句中,有介词“以”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古代汉语2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义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表示对象。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介词,表示行为对象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介词,表示被动。 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变成。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助动词,表示被动。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助动词,表示被动。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与何组成固定格式“何……为”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 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处所。 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助动词,表示被动。 1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动词,遭受。 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副词,仅仅,只是;是:指示代词,这 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为之辞”。指示代词 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代词,这样 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疑问词,怎么能。 19、之二虫又何如用作定语,只指示、不称代,这 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此其所以败也。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原因。 21、吾知所以距子矣。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处所。 二、解释下列词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中词性是否相同。 (一)莫:1、疑问代词,没有谁,不同。 2、疑问代词,没有什么,不同。 (二)或:1、无定代词,不同。

2、无定代词,不同。 (三)是:1、指示代词,这样,不同。 2、指示代词,这,不同。 3、判断词,正确,对,相同。 (四)非:1、动词,非难,不同。 2、形容词,不正确,相同。 3、动词,责怪,不同。 4、副词,表否定,不同。 (五)以:1、连词,表关联,不同。 2、副词,将近,不同。 3、动词,认为,相同。 4、介词,凭借,不同。 5、连词,表原因,不同。 6、介词,表时间。 三、说明下面字的意义 1、竟:副词,终于。 2、少:副词,稍微。 3、颇:副词,稍微。 4、特:副词,但,仅仅。 5、稍:副词,逐渐。 6、既:副词,已经。 7、第:程度副词,但,只。 8、但:范围副词,都。 9、曾:情态副词,竟然。 作业2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文体:文章的体裁、样式。 2、封事:关涉机密政事,防止泄漏,使用皂帛作囊封板,所以叫“封事”。 3、檄文:是诏令的一个附件,多用于征召、晓喻、申讨,属军用文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