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二

化学平衡二
化学平衡二

化学平衡试卷二

一、选择题 ( 共 9题 17分 )

1. 2 分 (2901)

理想气体反应CO g H g CH OH g ()()()+=223的r m ΔG $与温度T 的关系为:

-1r m /J mol 2166052.92G ??=-+$(T /K),若使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向右进行,则应控制反

应的温度: ( )

(A )必须高于409.3 K (B )必须低于409.3 K

(C )必须等于409.3 K (D )必须低于409.3 °C

2. 2 分 (3297)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何者可使α

增大? ( )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体积不变,通入 N 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C) 压力不变,通入 N 2气使体积增大一倍

(D) 体积不变,通入 Cl 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3. 2 分 (3147)

在 298 K 时,气相反应H 2+I 2=2HI 的Δr G m $

=-16 778 J ?mol -1,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K p $

为: ( ) (A) 2.0×1012 (B) 5.91×106 (C) 873 (D) 18.9

4. 2 分 (3285)

反应CO(g) + H 2O(g) = CO 2(g) + H 2(g) 在 600℃,100 kPa 下达到化学平衡,当压力增大

到5000 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

γ(CO 2) = 1.90 γ(H 2) = 1.10 γ(CO) = 1.23 γ(H 2O) = 0.77 则平衡点: ( )

(A) 向右移 (B) 不移动 (C) 向左移动 (D) 无法确定

5. 2 分 (2987)

气相反应 A +B = 2L +M ,在 25℃下和恒定容器内进行,最初 A 和 B 各为101.325

kPa,而没有L 和M ,平衡时A 和B 均为13×101.325 kPa ,则该反应的K c / mol·cm -3 为:

( )

(A) 4.31×10-3 (B) 8 (C) 10.67 (D) 16

6. 2 分 (3291)

理想气体反应 N 2O 5(g) = N 2O 4(g) + (1/2) O 2(g) 的Δr H m $

为 41.84 kJ ?mol -1,ΔC p = 0,试

问增加 N 2O 4平衡产率的条件是: ( )

(A) 降低温度 (B) 提高温度

(C) 提高压力 (D) 等温等容加入惰性气体

7. 2 分 (3338)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 )

(A) 增加压力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B) 增加压力一定不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C) 增加压力不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D) 增加压力与液体变为固体无关

8. 1 分 (2942)

在 T ,p 时,理想气体反应 C 2H 6(g) = H 2(g) + C 2H 4(g)的 K c /K x 为: ( )

(A) RT (B) 1/(RT )

(C) RT /p (D) p /(RT )

9. 2 分 (3286)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

A(g) + B(g) =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 共 2题 4分 )

*. 2 分 (3288)

有理想气体反应达化学平衡 A(g) + B(g) = 3C(g),在等温下维持体系总压不变,向

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 _____ 移动;若将气体置于钢筒内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

__________移动。

11. 2 分 (1740)

某二组分溶液中组分A 和B 对Raoult 定律均产生正偏差。则活度系数A γ 0;

B γ 0; 其超额Gibbs 自由能G E 0。

(填 >,< 或 = )

三、计算题 ( 共10题 100分 )

12. 10 分 (3365)

对于反应MgCO 3(菱镁矿)=MgO(方镁石)+CO 2(g),

(1) 计算298 K 时的 Δr H m $,Δr S m $和Δr G m $

值;

(2) 计算298 K 时 MgCO 3的分解压力;

(3) 设在25℃时地表 CO 2的分解压力为p (CO 2)=32.04 Pa ,问此时的 MgCO 3能否 自动分解为MgO 和CO 2;

(4) 从热力学上说明当温度升高时,MgCO 3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变大或变小)。

已知298 K 时的数据如下:

MgCO 3(s) MgO(s) CO 2(g)

ΔH m $/kJ ?mol -1 -1112.9 -601.83 -393.5

S m $/J ?K -1?mol -1 65.7 27 213.6

13. 10 分 (3093)

目前工业制苯乙烯主要采用乙苯脱氢法,其化学反应如下:

乙苯 (g) = 苯乙烯(g) + H 2(g)

由于所用催化剂 Ag 沸石在700℃以上烧结现象严重,故反应温度一般不超过700℃。若在

650℃,过热蒸气(惰性气体)与乙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9:1,试求在101 325 Pa 下乙苯脱

氢的理论转化率。已知Δr G m $

(700 K) = 33.26 kJ ?mol -1,在427~827℃间,该反应热效应的

平均值Δr H m $

= 124.43 kJ ?mol -1。

14. 10 分 (3370)

斜方硫在101.325 kPa ,368.5 K 下转变为单斜硫,此时吸热402 J ?mol -1,在298 K 至369

K 之间,单斜硫和斜方硫的恒压摩尔热容之差,可由下式给出:

ΔC p ,m =(0.356+1.38×10-3 T /K)J ?K -1?mol -1

试表示出从斜方硫转变成单斜硫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温度的关系式,它在 298 K 时

是多少?此时哪种晶型稳定。

15. 10 分 (2861)

373 K 时,2NaHCO 3(s) = Na 2CO 3(s) + CO 2(g) + H 2O (g) 反应的K p $

= 0.231。

(1) 在 10-2 m 3的抽空容器中,放入 0.1 mol Na 2CO 3(s),并通入 0.2 mol H 2O (g),问

最少需通入多少摩尔的 CO 2(g) 才能 Na 2CO 3(s) 全部转变成 NaHCO 3(s) ?

(2) 在 373 K ,总压为 101 325 Pa 时,要在 CO 2(g)及H 2O (g)的混合气体中干燥潮湿

的 NaHCO 3(s),问混合气体中H 2O(g) 的分压应为多少才不致使NaHCO 3 (s) 分解?

16. 10 分 (3086)

CO 2在高温时按下式分解 2CO 2 2CO + O 2,在 p ?,1000 K 时解离度为 2.0×10-7,

1400 K 时为 1.27×10-4,设在该温度范围内反应热效应不随温度而改变,则在 1000 K 时

反应的Δr G m $和Δr S m $各为多少?

17. 10 分 (3385)

反应: (1) 2NaHCO 3(s) = Na 2CO 3(s) + H 2O(g) + CO 2(g)

(2) CuSO 4·5H 2O(s) = CuSO 4·3H 2O(s) + 2H 2O(g)

已知在 323 K 各自平衡时,反应 (1) 的解离压为 3998.3 Pa ,反应(2) 的水蒸气压力为

5868.3 Pa 。试计算由 NaHCO 3,Na 2CO 3,CuSO 4·5H 2O 和 CuSO 4·3H 2O 所组成的体系在平

衡时 CO 2的分压。

18. 10 分 (2893)

已知下列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

Δf G m $(MnO)=(-3849×102+74.48 T /K) J·mol -1

Δf G m $(CO)=(-1163×102- 83.89 T /K) J·mol -1

Δf G m $(CO 2)=-3954×102 J·mol -1

问:

(1) 在0.133 33 Pa的真空条件下,用炭粉还原固态MnO生成纯Mn及CO的最低还原温度是多少?

(2) 在(1) 的条件下还原反应能否按下列方程式进行?

2MnO(s)+C(s)=2Mn(s)+CO2(g)

19. 10 分(3465)

估算由NH4Cl(s) 分解,且压力达到101.325 kPa 时此反应的温度。已知298 K 时的数据如下:

NH4Cl(s) HCl(g) NH3(g)

$/kJ?mol-1-315.4 -92.3 -46.2

Δf H

m

$/kJ?mol-1-203.9 -95.3 -16.6

Δf G

m

假设标准反应热不随温度而改变。

20. 10 分(3387)

蒸馏水放在开口容器中,CO2气溶入水中将改变水的pH值,使其偏离7,试计算在25℃空气中,p(CO2) = 4×10-3×101 325 Pa 时,该蒸馏水的pH 值。已知25℃,CO2的压力为101 325 Pa 时,100g水中含1.45×10-3g分子状态的CO2,水溶液中存在两个平衡(溶液可视为理想稀溶液):

H2O(l) =H+(aq) + OH-(aq)

CO2(aq) + H2O(l) =H+(aq) + HCO3- (aq)

纯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10-14。又已知:

H2O(l) HCO3-(aq) CO2(aq)

$(298.15 K)/kJ?mol-1-237.178 -586.848 -386.02

Δf G

m

21. 10 分(3328)

反应A(g) = B(g) + C(g) 在恒容容器中进行,453 K达平衡时体系总压为p0 。若将此气体混合物加热到493 K,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反应体系总压为4p0,B 和C的平衡组成各增加了一倍,而A 减少了一半,求该反应体系在此温度范围内的反应热效应。

第二节 化学平衡(二)

第二节化学平衡(二) 一、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新化学平衡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实质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时,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若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则使化学平衡向移动。 (2)解释:化学反应处于原平衡时,V正V逆;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V逆,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当增大生成物浓度时,V正V逆,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经过一定时间,V正V逆,反应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例1.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适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 .........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

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 (3)如果平衡混合物存在固体或液体,由于它们几乎不受压强的影响,因此规定它们的体积为“0”。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体系的温度,平衡向的方向移动,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向移动。 例2.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1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例3.已知:C(s)+CO2(g)2CO(g)△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学习目标] 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4.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重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2. 化学平衡移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知识要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规律 ①浓度的影响: 浓度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 ②压强的影响: 压强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压强增大 (体积缩小) 压强减小 (增大体积) ㈠必须,压强变化才有 意义。 ㈡压强 ....的影响的区别。 ......的影响与对化学平衡 ..对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④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 注意:催化剂 ....的影响的区别 ...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与其对化学平衡 总结: 即勒沙特列原理。 [例题分析]

例 1.在稀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在下列情况下, NH3,NH4+,OH-的浓度如何变化? ①加入少量NH4Cl晶体:[ OH-] ,[ NH4+] 。 ②加入少量HCl:[ NH3] ,[NH4+] 。 ③加入少量NaOH晶体: [ NH3] ,[NH4+] 。 例2.可逆反应:A+3B2C+2D+热量,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A的转化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大B的浓度 [巩固练习] 1.可逆反应:NH 4HS(固) NH3(气)+H2S(气),在某温下达平衡。下列各情形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移走一部分NH4HS B 恒压条件下,充入氦气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SO2 D 容器容积不变时,充入氦气 2.反应CaCO3(固) CaO3(固) + CO2(气),在不同温度下CO2的平衡压强如下表: 温度℃550 650 750 850 897 压强 Pa ×101×102×103×104101×105 按要求填空:(1)若升高CaCO3分解平衡体系的温度,同时给反应容器加压,则平衡;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2)在一个与外界不能进行热交换的密闭容器中,足量的CaCO3在850℃建立了分解平衡。若将该容器的容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当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温度将,CO2的平衡压强将 4. 94×104,理由是 3.有 a 、b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 保持容积不变,b 中的活塞可上下移动,以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 3 mol A,1 mol B 分别同时混合于a、b两容器中,发生反应 3 A(气)+B(气) 2C(气)+D (气)(1)达平衡时,a 中A 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mol/L,b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 mol/L,则M m;N n;(填①<②>③=④无法比较) (2)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分别充入a、b两容器,达平衡后,a中C的浓度为N mol/L的是(),b中C的浓度为n mol/L的是() +2molB B. 3molA+2molC +1molB+1molD D. 2molC+1molD E .++1molC+ (3)若将2molC和2molD充入a中,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A的浓度为Wmol/L,C的浓度为Ymol/L,则W和M,Y和N之间的关系为W M ,Y N (4)保持温度不变,若将4molC和2molD充入a中,平衡时A的浓度为Rmol/L则 A R=2M B R2M ( ) 4.在高温下,反应2HBr (气) H2+Br2-热量,达到平衡状态,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升高温度 D 增大氢气的浓度 5.可逆反应A(气)+nB(气)2C(气)+热量,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B的转化率与压强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那么n值一定是 ) A n>1 B n≥1 C n=1 D n≤1

化学平衡二

化学平衡试卷二 一、选择题 ( 共 9题 17分 ) 1. 2 分 (2901) 理想气体反应CO g H g CH OH g ()()()+=223的r m ΔG $与温度T 的关系为: -1r m /J mol 2166052.92G ??=-+$(T /K),若使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向右进行,则应控制反 应的温度: ( ) (A )必须高于409.3 K (B )必须低于409.3 K (C )必须等于409.3 K (D )必须低于409.3 °C 2. 2 分 (3297)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何者可使α 增大? ( )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体积不变,通入 N 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C) 压力不变,通入 N 2气使体积增大一倍 (D) 体积不变,通入 Cl 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3. 2 分 (3147) 在 298 K 时,气相反应H 2+I 2=2HI 的Δr G m $ =-16 778 J ?mol -1,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K p $ 为: ( ) (A) 2.0×1012 (B) 5.91×106 (C) 873 (D) 18.9 4. 2 分 (3285) 反应CO(g) + H 2O(g) = CO 2(g) + H 2(g) 在 600℃,100 kPa 下达到化学平衡,当压力增大 到5000 kPa 时,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 γ(CO 2) = 1.90 γ(H 2) = 1.10 γ(CO) = 1.23 γ(H 2O) = 0.77 则平衡点: ( ) (A) 向右移 (B) 不移动 (C) 向左移动 (D) 无法确定 5. 2 分 (2987) 气相反应 A +B = 2L +M ,在 25℃下和恒定容器内进行,最初 A 和 B 各为101.325 kPa,而没有L 和M ,平衡时A 和B 均为13×101.325 kPa ,则该反应的K c / mol·cm -3 为: ( ) (A) 4.31×10-3 (B) 8 (C) 10.67 (D) 16 6. 2 分 (3291) 理想气体反应 N 2O 5(g) = N 2O 4(g) + (1/2) O 2(g) 的Δr H m $ 为 41.84 kJ ?mol -1,ΔC p = 0,试 问增加 N 2O 4平衡产率的条件是: ( ) (A) 降低温度 (B) 提高温度 (C) 提高压力 (D) 等温等容加入惰性气体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七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结合图像考查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判断与比较。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判断 反应进行的方向。 5.理解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 般规律。 6.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以图像题综合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以及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8.利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基础自查(理一理) 1.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 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焓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 都能自发进行,且反 应放出的热量 ,体系能量 得也 ,反应越 。可见, 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变与反应方向 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 的 。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 增大的倾向。 a .熵的含义 熵是衡量一个体系 的物理量。用符号S 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 般规律是:S (g)>S (l)>S (s) b .熵变的含义 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 ,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ΔS 越大,越有利 于反应 。 (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 因此,要正确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 与 。在恒温、恒压时,①如果反应的 ,则该反应一定 能自发进 行;②如果反应的 ,则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③如 果反应的 或 ,反应是否能自 发进行与反应的 有关。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判断依据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 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通过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实验用品: 1mol/l的FeCl3溶液、1mol/L的KSCN溶液、2mol/l的NaOH溶液、蒸馏水、冷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小试管(3支)、烧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它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问]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动态平衡。

[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下去,直到再次达到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并不是使某种可逆反应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生]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师]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能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化学平衡引动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具体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2——3] 第一步教师分别举起0.01mol/lFeCl3溶液和0.01mol/lKSCN (硫氰化钾)溶液的试剂瓶。请同学们观察颜色 [生] FeCl3 溶液呈黄色,KSCN溶液呈无色。 [师]第二步:在一个小烧杯里混合10ml0.01mol/lFeCl3溶液和10ml0.01mol/lKSCN 溶液,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立即变成血红色。 [师]生成了血红色的溶液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这是一个可逆反应。 [板书]FeCl3+3KSCN Fe(SCN)3+KCl 把该红色溶液稀释后平均分入3支小试管中(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变化)。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FeCl3溶液,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问]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决定/ [学生讨论并总结]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

第二节 化学平衡(三)

第二节 化学平衡(三)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 n B p C + q D 。其中m 、n 、p 、q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个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 K= 【针对训练】 1.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nB pC+qD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满足下面关系: n m q p B A D C ] [][][][??=K ,式中K 为常数,在密闭容器中给CO 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 2O CO 2+H 2且K=1,若用2molCO 和10molH 2O(气)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达平衡时CO 的转 化率约为 A.16.7% B.50% C.66.7% D.83% 2. 已知在450℃时,反应 H 2(g )+ I 2(g ) 2HI (g )的K 为50,由此推断出在450℃时,反应 2HI (g ) H 2(g )+I 2(g )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 、50 B 、0.02 C 、100 D 、无法确定 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 2 X 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 的HX(g)通入体积为1.0L 的 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 .5% B .17% C .25% D .33% 4.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 2Z ,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5.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l·L -1 ,c (HI)=4mol·L -1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 B .16 C .20 D .25 6. x 、y 、z 都是气体,反应前x 、y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 时,测得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总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时x 的转化率 A.80% B.20% C.40% D.60%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限度(三) 【学习目标】 1.了解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2.通过“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温度一定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移动。 2.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在工业生产中,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常常通过增加某一廉价、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稀缺的反应物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为了提高产率,生产过程中常常将反应产物及时从体系中,使反应所建立的化学平衡不断向右移动。 5.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增大体系压强: ⑴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 ⑵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 ⑶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 ⑷压强对只涉及固体或液体的反应,影响(填“有”或“无”或“不确定”)。 6.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⑵改变浓度,Q>K,平衡移动;若QK,平衡移动;若Q

最新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纲展示]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考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固本探源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 学反应。 (2)特点:三同一小 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 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c. 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3)表示方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2)特征 典例引领 [典例1](2012·海南高考)已知A(g)+B(g)C(g)+D(g)。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状态的依据为()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拓展延伸] 若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g)+5B(g)4C(g)+6D(g),上述选项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为:A、C。 【提示】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故A项正确;因容器体积固定、所有 物质为气体,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B项错误;A的浓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正确;反应中C、D始终按物质的量比2∶3转化,D项错误。 考点精析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两个标志 1.本质标志:v(正)=v(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

化学平衡的状态、特征及判断标准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

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考点/易错点1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高考经常在此处出题,判断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 学生经常出错在于对平衡的认识不清,不透彻。 考点/易错点2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

§2—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一时间图。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教具准备 1mol·L—1的FeCl3溶液、1 mol·L—1的KSCN溶液、2 mo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达到平衡状态。 [师]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逆——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等——V正=V逆≠0(不同的平衡对应不同的速率) 动——平衡时正逆反应均未停止,只是速率相等 定——平衡时,各组分含量 ..保持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设问]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不能 [师]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再达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就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能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一步)教师先举起分别盛有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试剂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 FeCl3溶液呈黄色,KSCN溶液无色 (第二步)在一支大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5滴,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溶液变成了血红色 [讲述]生成血红色的溶液是因为它们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作业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利用反应2NO(g)+2CO(g)2CO 2(g)+N2(g) ΔH=-746.8 kJ·mol-1,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 )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解析】选B。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NO的转化率增大,故A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NO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补偿训练】 反应2A(g)2B(g)+E(g) ΔH=Q kJ·mol-1(Q>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缩小体积加压 B.扩大体积减压 C.降温 D.增加E的浓度 【解析】选C。缩小体积加压,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选;扩大体积减压,平衡正向移动,A的浓度减小,故B不选;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 的浓度增大,故C选;增加 E 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A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比原本大,故D不选。

2.(2020·武汉高二检测)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 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2 mol·L-1。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y0,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t/s 0 500 1 000 1 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 B.T1温度下1 000~1 500 s内:v(N2O5)∶v(O2)=2∶1 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1,则T1K3,则T1>T3

影响平衡的条件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9、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复习重点 1.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难点聚焦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不是要保持一个化学平衡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去破坏化学平衡.使之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去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就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做实验:2-3实验证明: 加入FeCl 3或KSCN 溶液后,试管中的红色加深了。 说明生成物的浓度增大了。 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了。 无数实验证明: 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里,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只要有气态物质存在,压强的改变,就有 可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如:3222NH 3H N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反应中,1体积氮气和3体积的氢气反应,生成了2体积的氨气。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了! 参见表2-3数据。 可知,对这种气体总体积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 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气体总体积不变化,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如:222H CO O(g)H CO +==+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总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三)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吸热或放热的可逆反应中,反应混合物达平衡后,改变温度,也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如果放热,则,逆反应必定吸热!反之亦然. 做实验2-4 (无色)红棕色(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O N 2NO 422? 由实验可知: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四)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即,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即: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但催化剂可以改变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五) 平衡移动原理: 即: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像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化学平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条 件发生改变时,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此过程可表 示为: (1)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就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移动的结果是正逆反应速率发生 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 ○1从反应速率来看:若有v正=v逆到v正≠v逆某条件下平衡,再到这样的过程 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2从混合物组成来看: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发生变化, 最后在新条件下保持新的一定,同样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4)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 ○2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

a.由于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并不影响v 正、v 逆 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b.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v逆的量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使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c.在生产中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价格较高原料的转化率,以降低生产成本。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2 加压加压减压减压 3 a.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是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 程,就化学平衡的破坏就是改变v 正=v 逆 的关系。因此,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 平衡,由于改变压强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改变压强不能使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b.如,等可逆反应,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守恒,改变压强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增大或减小压强不能使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c.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气体反应已达到平衡,若向该容器中充入一种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原因是气态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未变化。例如可逆反应 ,达到平衡后,在温度和气体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充入Ar,因c(SO2)、c(O2)、c(SO3)均未发生变化,故化学平衡不移动。 d.在容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冲入一种不反应的气体,此时虽然总压强不变,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小组实验,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原理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教学过程: [引言]复习上节学习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化学平衡的特征。 [过渡]化学平衡状态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上的,因此这个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如果此时外界条件不改变的话,可逆反应将一直保持这种平衡状态,但是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可能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即同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不等,其结果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那么那些外界条件的改变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V正=V逆V正V逆V正=V逆

各组分浓度保持恒定 各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各组分浓度保持新恒定 化学平衡的移动定义: [思考]打破旧平衡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实现? [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 [总结]有可能破坏化学平衡。 [过渡]我们的推断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教材26页实验2-6 [思考]溶液红色加深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加深? [思考]1、对已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红色) 的体系为什么增加任一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试从浓度的变化如何影响V正、V逆的速率来解释原因) 2、对已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红色)的体系,在t2时刻,浓度分别作如下改变,平衡被破坏,t2时刻建立新的平衡,请画出v-t图。 ①减小反应物浓度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 ③减小生成物浓度 [小结]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均向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均向方向移动。 [过渡]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可使平衡发生移动,那么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化学平衡是否移动?

高二实验化学专题课题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题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2.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过氧化钠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水CoCl2呈蓝色 B.稀CoCl2溶液呈粉红色,加入浓CaCl2溶液后呈蓝色 C.酯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相同 D.蓝色的淀粉、I2-KI稀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变成无色溶液 4.反应X(g)+Y(g) 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5.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1 mL后,沿试管内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0.5 mL,这时,紫色石蕊将存在于Na2CO3饱和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为无色 B.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C.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色、紫色、红色 D.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红色、紫色、蓝色 6.对于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7.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 ①HUr+H2O Ur-+H3O+, 尿酸尿酸根离子 ②Ur-(aq)+Na+(aq)NaUr(s)。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二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二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过程] 复习: 1.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C.P、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2.某温度,在一2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入图。则;反应物是;生成物是;。T时刻表明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A、B、C代表物质) 什么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状态是与外界条件有关的。外界某种条件改变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或浓度)也随之改变,原来的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条件下的另一种平衡状态。这种改变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条件有:浓度、压强、温度。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以FeCl3 + 3KSCN为例说明。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以2NO2N2O4+Q为例说明。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商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4)关于催化剂:因使正、逆反速率同等程度地加快,故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但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内容: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加快反应的为正催化剂,减慢反应的为负催化剂 ②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同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 ③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例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 ④可逆反应中催化剂对正逆反应的改变程度相同 ⑤催化剂有一定的活化温度,不同催化剂的活化温度不同。 思考:在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否提高氧气的量? (2)解释: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能量,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率,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5.其它因素的影响 固体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光、电磁波、激光、紫外线、超声波:都是给体系供能,通常是加快反应。 溶剂的性质也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