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控发动机及检修》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QF1006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授课单位:汽车团队

学分: 4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与定位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性质为职业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结构,能进行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以及零部件的检修,熟练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检测、诊断与维修方法。本课程功能模块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

1.2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电控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的认识,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现代的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排除。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拆装、检修能力;

2、合理使用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常用工具、量具;

3、具备规范拆装和更换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能力;

4、能够按要求使用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

5、正确使用万用表检测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电路;

6、正确使用解码仪和示波器诊断、分析和排除故障。

2.课程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于高级工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情景,完成一个教学情境,即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而相应的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本课程以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设计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具体就是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的设置,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进行归纳、整合、实训,并对应其所学专业的重点不同,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2.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会收集和使用相关的汽车维修资料;

2、掌握发动机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3、掌握配气机构构造与检修方法;

4、掌握汽缸体和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检修方法;

5、了解冷却系构造与检修方法;

6、了解润滑系的构造与检修方法;

7、掌握常用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8、熟悉电控发动机的构造及其结构原理;

9、熟悉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原理;

10、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新技术知识;

11、能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

12、能熟悉点火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

13、能熟悉辅助控制系统的故障现象。

14、掌握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的使用技巧;

2.2 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能正确熟练使用各种常用工量具;

2、能正确对发动机总成拆装;

3、能正确对发动机配气机构拆装;

4、能正确对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5、能正确了解对发动机润滑系、冷却系的拆装;

6、了解发动机装配调试方法;

7、具备规范拆装和更换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能力;

9、能够按要求使用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

10、并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检测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电路;

11、要正确使用解码仪和示波器诊断、分析和排除故障。

12、会正确使用解码仪读取和清除故障码;

13、能够对传感器或相关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波形信号进行分析;

14、会正确使用工量具,对电控发动机的组成部件进行检修;

15、会使用专用工量具,对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检修;

16、会维护和调试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17、能分析并排除电控发动机的典型故障;

18、能检查修复后的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

19、维修结束后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2.3 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职业态度端正、职业道德良好、心态乐观进取,具有相互协作。

3、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时间观念。

4、专业功底扎实、善于沟通表达、心态乐观向上、勤于计划落实。

5、能遵守相关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6、严格执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的5S管理。

3、授课内容及学时安排

4 教与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建议

1、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培养动手能力为原则。

2、采用双导师。安排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作为导师,保证学生在校或在企业都得到悉心、及时指导。

3、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的模式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传授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达到培养目标。

4、学校课程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师讲授等方法按课题开展。

5、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定学习工作计划,并实施。教师控制引导。

6、应注重培养学生技术总结及专业写作能力。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维修工艺方案或流程、技术专题讲义、技术论文等形式来实现能力培养。

7、安排学生主持专题讲座,锻炼培训及组织能力。

5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测试为笔试,实践测试为实际操作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项,理论成绩占30%,实践成绩占40%。

2、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考核项目包括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出勤率,在任务分析技能操作等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在每个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测试,测试包括理论和实践,过程考核成绩占到学生总成绩的60%。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进行一次总测试,总测试以理论测试形式进行,结果占学生总成绩的40%。

3、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相结合

考核中体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过程和结果的考核中,设计了对学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4、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求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学生都要对各个项目开展过程进行总结,完成项目报告并汇报,可以采用项目报告的形式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过程性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70%。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完成项目的方案,完成项目的结果,出勤情况以及在完成项目中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水平,团队协作精神。

5、学期末设置期末考试,对课程重要的知识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重在考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进行,考核在总成绩所占比例为30%。

6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与检修》主编罗文华,杨彦,上海交大出版社,2014.08

(2)参考教材

《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主编张朝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9

8 实习场所及教学设备

汽车电控技术详细教案

部门:汽车工程系班级:13汽营汽车电控技术 项目:汽车悬架电子控制系统 悬架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课时:2课时时间:第10周 本讲教学目标: 知识点: ·汽车悬架系统概况 ·悬架系统的类型 ·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力点: ·了解悬架系统概况 ·熟悉悬架系统的类型 ·掌握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功用·掌握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本讲主要内容: ·汽车悬架系统概况 ·悬架系统的类型 ·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条件: 教材、悬架实物、常规教学工具 本讲教学要求 ·简介·悬架系统概况 ·重点讲解·电控悬架系统的功用、结构和原理 教学重点:·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功用 ·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电控悬架系统的功用、结构和原理教学方法及手段:讲解辅助教具

剖析普通悬架减振器原理分析不足引出电控悬架分不利影响。反之,为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要求悬架要有较大的弹簧刚度和较大的减振器减振阻尼,以限制车身过大的运动。但这又会导致车身产生较大颠簸,从而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因此,传统的悬架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不断在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中寻求妥协。尽管近年来传统悬架在结构上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采用优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已使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传统悬架仍然受到诸多的限制。如最终设计的悬架参数(弹簧刚度和减振器减振阻尼等)是不可调节的,使得传统悬架只能保证汽车在一种特定的道路和速度条件下达到性能最优的匹配,并且只能被动地承受地面对车身的作用力,而不能根据道路、车速的不同而改变悬架参数,更不能主动地控制地面对车身的作用力。 讨论:先进悬架具备的要求。 让学 生熟悉悬架系统的分类 能说出各种悬架的 悬架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汽车悬架系统类型与要求 1.类型 (1)根据刚度和阻尼系数是否可调:主动和被动悬架; (2)根据有源和无源:半主动和主动悬架; (3)根据传力介质:油气式主动悬架和空气式主动悬架。 2.电控悬架要求 根据路面条件、载重质量、行驶速度等来调节悬架系统的刚度、减振器阻尼、车身高度,从而使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均可获得最佳的舒适型、通过性和安全性。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学习课程标准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试用) 一、适用对象 三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二、课程性质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向汽车售后服务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液压传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检修》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轿车发动机管理系统检修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发动机管理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管理系统零部件检修,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课程为学生获取汽车维修中级式职业证书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支持。 三、参考课时。

四、总学分 5学分 五、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情境教学及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的核心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故障部件的拆卸与更换、安装与调试。对学生汽车检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的职业素质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承接前修课程的能力培养,并为后续课程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进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维护及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并注重培养爱岗敬业、沟通与协调的职业素质。 职业知识: 1.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能进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保养、维护作业; 3.能进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拆装、检测、零部件检验与调试; 4.能进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电路图的识读和分析; 5.能进行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6.依据行业规范、利用相关资源制定维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估,撰写维修质量报告; 7.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8.遵守安全、环保等法规。 职业技能: 1.能够完成一般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检查作业; 2.能够按照4S要求对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故障诊断、维修以及检查验收; 3.能够掌握现代轿车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相关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电子教案

第1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1.1 概述 1.1.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主要是为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技术改造。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汽车安全问题和排放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的影响更加突出。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主要体现在以“人-车-环境”为主线的系统工程整体的优化上。 1.1.2 电控技术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2.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3.改善发动机的加速或减速性能。 4.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5.降低排放污染。 6.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 1.2 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 目前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常用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警告提示系统、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和应急备用系统。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是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的喷油量,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 2.电控点火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控制点火提前角。该系统根据各相关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运行条件,选择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点燃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3.怠速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状况,并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 4.进气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 5.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行电子控制。 6.增压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的功能是对发动机进气增压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 7.巡航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的功用是驾驶员设定巡航控制模式后,ECU根据汽车运行工况和运行环境信息,自动控制发动机工作,使汽车自动维持在一定的车速进行行驶。 8.警告提示系统由ECU控制各种指示和报警装置,一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该系统能及时发出信号以警告提示,如氧传感器失效、油箱油温过高等。 9.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电子控制单元(ECU)都具有自诊断系统,对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 10.失效保护系统失效保护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当传感器或传感器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自动按电脑中预先设定的参考信号值工作,以便发动机能继续运转。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汇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汇总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汽车发动机新结构》课程质量标准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 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 一、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发动机构造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二、课程目标 通过发动机新结构(电控系统)的学习,能够对该系统各总成进行故障分析、性能检测、零部件维修,并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根据故障情况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3)能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4)能对点火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5)能对辅助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6)能对发动机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 (7)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8)能够对传感器或相关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波形信号进行分析; (9)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10)能检查修复后的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1)维修结束后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课程教案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09 ~2010 学年第2学期) 教学单位:机电工程系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任课班级:07汽车检测与维修 任课教师:徐罕

第一节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 安全气囊系统(SRS)是座椅安全带的辅助装置,只有在使用安全带的条件下能充分发挥保护驾驶员与乘员的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安全带对驾驶员与乘员的保护程度占70%,安全气囊的保护程度为20%以上。为此,汽车装备了座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被动保护装置,以尽量减轻碰撞对人体的伤害。 2、安全气囊系统的种类 (1)按传感器的类型分类 ①机械式安全气囊系统 ②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 (2)按碰撞类型分类 ①正面防撞安全气囊 ②侧面防撞安全气囊 ③顶部防撞安全气囊 3、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 尽管各款汽车的安全气囊在控制部件的结构、数量和安装位置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组成大致相同,主要由传感器、安全气囊组件、安全气囊系统指示灯和SRS ECU四部分组成。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9-1所示。

图9-1 安全气囊系统的构成 4、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遭受正面撞击或侧面撞击时,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如图9-2所示。 图9-2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5、安全气囊系统的动作过程 汽车以车速50km/h与前面障碍物碰撞,安全气囊系统的动作过程如图9-3所示。

a)b) c)d) 图9-3 安全气囊系统的动作过程 a)尚未引爆b)气囊充满c)能量吸收d)气体溢出 6、安全气囊系统的有效范围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并非在所有碰撞情况下都能起作用。正面安全气囊只有在汽车正前方或斜前方±30°角范围内发生碰撞,且纵向减速度达到设定值时系统才能工作。如图9-4所示在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况下,安全气囊不会动作。 (1)汽车遭受侧面碰撞超过斜前方±30°角时; (2)汽车遭受横向碰撞时; (3)汽车遭受后方碰撞时; (4)汽车发生绕纵向轴线侧翻时; (5)纵向减速度未达设定值时; (6)汽车正常行驶、正常制动或在路面不平的道路条件下行驶时。 图9-4 正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的有效范围

案例二项目一:汽车电控悬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教案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任务书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教研室:汽车检测任课教师:邓家林

注:1、教师每次课需携带教学任务书; 2、教学任务书交教研室存档,系部检查,教务处抽查。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书 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教研室:汽车检测任课教师:邓家林

2、教学任务书交教研室存档,系部检查,教务处抽查。 备课纸 2013 年级汽电1201/检举1203班 1 周星期P

二、电控悬架系统功能 电控悬架系统的基本目的是控制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力。基本功能有: 1、车高调整:不论负载多少,汽车高度均一定;在坏路面上行驶时,使车高升高,高速行驶时,车高降低。 2、减震器阻尼力控制:调整减震器阻尼系数,防止汽车起步或急加速时车尾后坐;防止紧急制动时车头下沉;防止急转弯时车身横向摇动;防止汽车换档时车身纵向摇动等。 3、弹簧刚度控制:调整弹簧弹性系数,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有些车型有其中一至二个功能,少数同时有三个功能。 三、电控悬架系统种类 1、按传递介质不同,分气压式和油压式。 2、按驱动机构和介质不同,分电磁阀驱动的油气主动式悬架和步进电机驱动的空气主动悬架。 3、按控制理论不同,分半主动式和主动式。 主动悬架是一种能供给和控制动力源的装置,它根据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自动调整悬架的刚度、阻尼力以及车身高度,从而显著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半主动悬架不需要外加动力源,因而消耗的能量小,成本低。 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 ●汽车电控悬架结构原理 一、电控悬架系统组成 一)组成 1.传感器:车高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向盘转角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 2.开关:模式选择开关、制动灯开关、停车开关、车门开关等。 执行器:可调阻尼力减震器、可调节弹簧高度和弹性大小的弹性元件等。 . 3.ECU 二)一般原理: 利用传感器(包括开关)检测汽车行驶时路面的状况和车身的状态,输入ECU后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悬架系统的执行器动作,完成悬架特性参数的调整。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 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0—11—12 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 第二次修订日期: 。..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及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及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及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及电子检测及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 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及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及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2.2技能目标:

(完整word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控发动机及检修》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QF1006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授课单位:汽车团队 学分: 4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与定位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性质为职业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结构,能进行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以及零部件的检修,熟练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检测、诊断与维修方法。本课程功能模块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 1.2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电控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的认识,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现代的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排除。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拆装、检修能力; 2、合理使用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常用工具、量具; 3、具备规范拆装和更换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能力; 4、能够按要求使用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 5、正确使用万用表检测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电路; 6、正确使用解码仪和示波器诊断、分析和排除故障。 2.课程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于高级工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情景,完成一个教学情境,即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而相应的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本课程以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设计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具体就是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的设置,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进行归纳、整合、实训,并对应其所学专业的重点不同,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2.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会收集和使用相关的汽车维修资料; 2、掌握发动机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3、掌握配气机构构造与检修方法; 4、掌握汽缸体和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检修方法; 5、了解冷却系构造与检修方法; 6、了解润滑系的构造与检修方法; 7、掌握常用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8、熟悉电控发动机的构造及其结构原理; 9、熟悉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原理; 10、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新技术知识; 11、能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 12、能熟悉点火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 13、能熟悉辅助控制系统的故障现象。 14、掌握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的使用技巧; 2.2 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汽车底盘电控教案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班级授课形式讲授●实验〇实训〇练习〇其他〇 授课章节第一章ABS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ABS产生的理论基础; 2、让学生了解ABS的产生发展; 3、让学生了解ABS的优点及种类。 教学重点1、ABS产生的理论基础; 2、ABS的优点及种类。 教学难点 1、ABS产生的理论基础;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1、ABS产生的理论基础;课外作业 课后体会与 建议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1 概述 一、理论基础 1、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1)制动效能 (2)制动方向稳定性 2、制动时的受力分析 (1)地面制动力 (2)制动器制动力 (3)地面附着力 3、滑移率的定义 4、φ-s曲线 二、ABS产生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1、功能 2、产生 3、在汽车上的应用 三、ABS优点及种类 1、优点 (1)缩短制动距离 (2)增加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 (3)改善轮胎的磨损 (4)使用方便、工作可靠 2、种类 BOSCH、TEVES、DELCO、BENDIX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日期年月第周 授课班级授课形式讲授●实验〇实训〇练习〇其他〇 授课章节第二章ABS 第二节ABS组成及布置形式第三节ABS信号输入装置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ABS组成及工作原理; 2、让学生了解ABS布置形式及优劣; 3、让学生掌握信号输入装置的结构及安装; 4、让学生了解信号输入装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1、ABS组成及工作原理; 2、ABS布置形式; 3、信号输入装置的结构及安装。 教学难点1、ABS布置形式; 2、信号输入装置的结构及安装。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0 ~ 2011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授课教师:计端 课程所属系(部):汽车与环境工程系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授课班级:200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3班 2009汽车电子技术班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总学时:96 学分:5 使用教材:杨庆彪李佳音主编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主要参考书目: 1、邹长庚主编《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 诊断(发动机部分)》北京理工版 2、(美)汤姆逊学习公司编《发动机机械和发动机性能 修理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李东江主编《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巧》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出版

标题:课题一: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的检修 1.1燃油系统原理、点火系统原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3、初步了解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内容 4、熟悉电控发动机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重点: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教学内容及过程: 知识讲授: ※1、概论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国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概况 1、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 (一)发动机部分的电子控制 (二)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 2、底盘方面的控制 3、车身方面的控制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内容 主要控制——汽油喷射(喷射量、喷射定时)、点火控制(点火时刻、闭合角、爆震的防止) 辅助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等 四、发动机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 60S 机械式 67S K,KE,D,型 73S L型 79S 集中控制 80S TBI 83S 单点,a/n

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面向汽车企业,是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学生毕业实习及维修技能等级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金蓝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作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模式,它突出五个特征: 一是任务引领:即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是项目驱动:即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之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是突出能力:即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要求。 四是内容适用:即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五是做学一体:即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电控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 1.认知目标 (1)理解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掌握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控制。 2.能力目标 (1)学会看懂电路图,分析汽车电控装置的电路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Array 课程标 准 吉林机电工程学校 二○一二年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与前修课程《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源系、起动系、点火系检修》、《汽车照明、仪表、信号系检修》等课程的部分内容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方面典型汽车故障的检查与维修,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2、设计思路 通过对汽车维修工的岗位分析,并参照汽车维修中级工、高级工鉴定要点,确定了本课程设计思路为:将《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电器》两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相融合,配备捷达轿车、夏利轿车及汽车故障诊断仪和相应检修工具,按照汽车维修工的基本技能要求,分为发动机电控系统识别、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故障检修、怠速控制系统检修、排放控制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检修、点火控制系统检修等7个情境,采用情境引领任务驱动,按照认知的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学生实施一体化教学,将实际工作中典型故障的诊断与维修以案例形式融入教学内容中,突出实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主要培养汽车维修工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具备汽车故障检查与维修的基本专业技能,以适应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汽车检测检修工具、仪器和设备; (2)能够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零部件、元器件拆装步骤和方法; (3)能够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零部件、元器件行检验检测、调整和修理; (4)会诊断并排除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 2、知识目标 (1)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零部件的功用、组成和结构; (2)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 (3)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零部件检修的技术要求。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学时:48学时 开课学期: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 2、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轿车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辅助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控安全系统、车载网络系统、自诊断系统等一些先进的轿车新技术。 3、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二)素质目标 1、具有自学能力,以适应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 2、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1、具有元件测试、数据流分析、在线检测和总体故障分析的能力,以及现代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使用。 2、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所必需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基本技能。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是在先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学习的。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五、教学资源及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尹力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1月 (二)教学参考资料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张蕾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现在汽车维修》黄虎夏令伟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王秀红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三)教师团队及教师素质 (四)教学场地、设施、网络资源 课堂教学:讲授内容以捷达轿车和别克轿车为主要参考车型;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 2.课程考核标准 (1)态度纪律考核标准:占总成绩的20% (2)单元实践考核标准:占总成绩的20%

汽车底盘及车电控技术教案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主任签字2011年上期 注:以2节课为单位撰写授课计划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主任签字2011年上期 教师熊少华课程汽车底盘及车身电控技术专业班级汽修313班、314班、315班、316班 注:以2节课为单位撰写授课计划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期授课计划 学期2011年上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及车身电控技术 班级汽修313班、314班、315班、316班任课教师熊少华 计划制定熊少华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教学院长 2011 年2 月21 日

授课计划说明 共 4 页第 4 页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汽车底盘与车身电控技术教案 课程代码: 系部:车辆工程系 专业:汽车运用 教研室:汽车 任课教师:熊少华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自动变速器 第一节液力变矩器 一、普通液力变矩器 (一)液力变矩器的结构 普通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如图9-la所示,由涡轮2、泵轮3和导轮4组成。涡轮与泵轮均为圆盆状,导轮为扇叶状。 这种液力变矩器具有涡轮、泵轮和导轮三个元件,称为三元件液力变矩器或普通液力变矩器。这些轮统称为工作轮或叶轮。 叶轮由铝合金精密铸造而成或由冷轧钢板冲压成形。冲压成形的叶轮内壁上的叶片采用铆接(可拆式)或焊接(焊接式)工艺制成。 可拆式液力变矩器虽然维修方便,但是平衡精度不高,特别是拆修后平衡精度更难保证,因此仅适用于转速较低、动平衡精度要求不高的载货汽车。发动机转速高、平衡精度要求高的小轿车,目前普遍采用焊接式液力变矩器传递扭矩。虽然焊接式液力变矩器不能分解检修,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换总成,但由于其零部件焊接牢固,实用证明极少出现故障。 三元件液力变矩器与液力偶合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涡轮与泵轮内部增设了一个引导液体流向且固定不动的导轮,从而能够增大涡轮的输出扭矩。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卓越技师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课程设置目的 随着人们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使用的电器及电子产品不断增加,在汽车上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课程就是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设立的。 3.课程任务: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等方面的内容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汽车电控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4.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单片机》为前导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后续课程为《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综合性能诊断技术实训》。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工作过程; (2)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方法及诊断程序; (3)掌握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的使用方法; (4)熟练掌握汽车基本电控系统的维护保养方法; (5)将前导课程的知识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将电控系统的故障与机械部件和液压(气压)元件之间的关系理清,掌握全方位诊断汽车故障的知识; (6)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7)维修结束后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汇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汇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汽车发动机新结构》课程质量标准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 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 一、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发动机构造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二、课程目标 通过发动机新结构(电控系统)的学习,能够对该系统各总成进行故障分析、性能检测、零部件维修,并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根据故障情况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3)能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4)能对点火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5)能对辅助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6)能对发动机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 (7)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8)能够对传感器或相关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波形信号进行分析; (9)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10)能检查修复后的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1)维修结束后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4汽车安全带系统(二)-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学生学习、 操作(主体)活动 时间 分配 一、二、三、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 复习旧识 1、安全带的结构组成 2、安全带的分类 新授知识 三、汽车安全带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检修 1、汽车安全带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带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安全气囊控制 单元接收到传感器输入的碰撞信号后,当汽车行驶速度较低, 一般情况下为低于30km/h时,控制单元判断为不必引爆安全 气囊,仅仅引爆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的点火器,同时,向左、 右收紧器发出点火指令使安全带收紧,防止驾驶员和成员遭 受伤害。 汽车行驶速度较高时,碰撞产生的减速度和惯性力较大, 传感器将此信号送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判断结果 为需要SRS气囊和收紧器共同作用来保护成员的安全。安全 气囊爆出,安全带收紧器收紧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2、汽车安全带系统的检查 (1)安全带的检查 a、确认座椅安全带正确安装,即能够平滑移动。 b、检测座椅安全带的金属部件是否有损坏或者变形。 (2)收紧器检查 安装收紧器之前,应检查安全带是否能自如地拉出。当 收紧器从安装位置换换地倾斜15度时,确保安全带不会被锁 住,不要试图拆下收紧器。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就应更换一条新的安全带,不 要以任何原因分解安全带的任何零件。 (3)锁扣开关的检查 a、断开蓄电池负极 b、断开锁扣开关插头 c、使用电阻表检测扣环开关端子之间是否导通 师生问好 根据上次课的内容, 对学生们进行提问 回忆安全带的应用 及组成 图示法,介绍带的工 作过程 汽车安全带系统的 结构组成 1min 10min 14min 20min 10min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教案

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附注引入:汽车技术特别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世界较发达国家发展迅猛,其先 决条件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革命,促使半导 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集成电路(IC)和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及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使电子元件过渡到了功能块和微型计算机,不仅功 能极强,而且价格便宜,可靠性好,结构紧凑,响应敏捷,迅速推动了汽车电控 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汽车操控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车上使用的电 子部件越来越多。 授课内容: 第一章汽车总线系统 一、总线系统信息传输及总体构成 1.1.1总线信息传输 总线系统的信息一般采用多路传输。 多路传输:也叫时分复用技术,将不同信号相互交织在不同时间段内, 沿着同一个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再用某种方法,将各个时间段内的信号 提取出来还原成原始信号的通信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通信方式: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语音信号的技术, 有时也将这种技术简称为复用技术。 多路传输原理图

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附注1.1.2.总线系统构成 (1)控制器 一种探测信号或者进行信号处理的电子装置-ECU。 (2)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BUS是控制单元之间运行数据传递的通道。 克莱斯勒CCD系统采用的双绞线数据总线 (3)网络 局域网: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连接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实现 这个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共享。 汽车上的总线传输系统(车载网络)是一种局域网。 (4)通信协议 为什么各个汽车制造厂家都制定通信协议? (5)网关 网关即转换台,交换站-站台。起到使两个不同系统之间能进行信息 交换的作用。

教案-车身电控教案(朱明zhubob)

一、复习提问(5') 1.什么是现代汽车? 2.汽车现代化的的标志有哪些? 二、讲授内容(65') 第一章概述 汽车最突出的变化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世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约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0-1975):汽车电子产品由分位元件和集成电路组成,采用模拟电路,控制较复习。 第二阶段(1975-1985):汽车进入微机控制时代,主要用于发展专用的独立系统,如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等。 第三阶段(1985至今):主要侧重汽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各种功能的完善,实现由单一功能的控制转向各种功能的综合控制。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内容:发动机控制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1-1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内容 一、全自动空调控制系统 二、安全气囊与安全带控制系统 三、车辆信息显示系统 四、中央防盗门锁系统 五、防撞与防盗安全系统 六、汽车巡航控制系统

七.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动天窗、汽车音响、汽车导航等 §1-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图1-1。信号输入/输出、车身ECU、执行器。 第二章汽车电子仪表与综合信息显示系统 §2-1 汽车电子显示装臵 传统仪表基本用双金属片式或电磁式,精度不高,显示信息量少,视觉不好。逐渐被电子仪表取代。 一、发光二极管(LED图2-1) 原理:PN结的空穴从P区流向N区和电子从N区流向P区时,电子从导带跃迁到价带与空穴产生复合结外加正向电压,放出能量。从而发出一定波长的光,光色有红、绿、黄、橙。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成光条(图2-2)或数字(图2-3)。 缺点:环境暗时,效果较好,阳光直射下,难辨别。 二、液晶显示器(LCD) 一种被动的显示装臵。本身不发光,只能起到吸收、反射或透光作用,因此,需日光或某种人造光线作为光源;本身无色彩,只是靠液晶元件后面的有色透光片,形成色彩。 原理:液晶是一种长形杆状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普通液体的流动性,也具有晶体的某些特征。其光学性质是随分子排列方向和变化而变化。当液晶上加一个电场时,液晶杆状分子的长轴方向发生变化,其光学性质也变化。 结构:(图2-5)两玻璃板外层贴有偏光镜,内层夹有一层液晶,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汇总

《汽车发动机新结构》课程质量标准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 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 一、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新结构》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发动机构造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为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二、课程目标 通过发动机新结构(电控系统)的学习,能够对该系统各总成进行故障分析、性能检测、零部件维修,并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车主咨询车况,独立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根据故障情况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3)能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4)能对点火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5)能对辅助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修; (6)能对发动机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 (7)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8)能够对传感器或相关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波形信号进行分析; (9)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10)能检查修复后的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1)维修结束后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